头颅CT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脑部CTPPT课件
颅骨 23块 (不包括6块听小骨)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
将颅骨分为
脑颅骨 一
面颅骨
条 线
面颅骨
-
脑颅骨
1
脑颅骨 (8块)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筛骨
额骨
顶骨
蝶 骨
颞骨
枕骨
-
2
颅底内面
颧骨 上颌骨
鼻骨
犁骨
泪骨
下鼻甲
下下颌颌骨骨 面颅骨(15块)
腭骨
舌
骨
-
3
两个薄弱部位
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
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 叶(脑岛)。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
三脑室连接。
-
22
正常头颅CT图片
-
23
-
24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
14
正常头颅CT图片
-
15
正常头颅CT图片
-
16
正常头颅CT图片
-
17
二、鞍上池层面
颅前窝:颞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 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 行星。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 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六个角(后面)位于 后缘中央,是角间池)。
个较大而凹陷的外
侧部
• 颅后窝由枕骨和
颞骨岩部后上面组
成
-
5
颅底内面观
“一窝 一裂 三沟 十孔”
(眼N, 动眼N, 滑车N,展N) 眶上裂 (上颌N) 圆孔 (下颌N) 卵圆孔 (脑膜中A) 棘孔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
将颅骨分为
脑颅骨 一
面颅骨
条 线
面颅骨
-
脑颅骨
1
脑颅骨 (8块)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筛骨
额骨
顶骨
蝶 骨
颞骨
枕骨
-
2
颅底内面
颧骨 上颌骨
鼻骨
犁骨
泪骨
下鼻甲
下下颌颌骨骨 面颅骨(15块)
腭骨
舌
骨
-
3
两个薄弱部位
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
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 叶(脑岛)。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
三脑室连接。
-
22
正常头颅CT图片
-
23
-
24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
14
正常头颅CT图片
-
15
正常头颅CT图片
-
16
正常头颅CT图片
-
17
二、鞍上池层面
颅前窝:颞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 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 行星。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 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六个角(后面)位于 后缘中央,是角间池)。
个较大而凹陷的外
侧部
• 颅后窝由枕骨和
颞骨岩部后上面组
成
-
5
颅底内面观
“一窝 一裂 三沟 十孔”
(眼N, 动眼N, 滑车N,展N) 眶上裂 (上颌N) 圆孔 (下颌N) 卵圆孔 (脑膜中A) 棘孔
头颅CT解剖及诊断ppt课件
与X线平片比较优缺点分析
辐射剂量
头颅CT的辐射剂量较X线平片高,可能增加患者的辐射风险。
价格较高
头颅CT检查价格通常高于X线平片。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无辐射
MRI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无损伤。
多参数成像
MRI可提供多参数成像,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颅内病变。
与MRI检查互补性分析
• 功能成像:MRI可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 情况。
颅脑损伤评估与治疗决策支持
急性颅脑损伤
CT可快速准确地显示颅骨骨折、 硬膜外/下血肿、脑挫裂伤等急 性损伤表现,为临床急救提供重
要依据。
慢性颅脑损伤
对于脑积水、脑萎缩等慢性损伤 ,CT可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为
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颅内压监测
通过CT测量脑室大小、中线结构 移位等参数,可间接评估颅内压
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颅缝
各颅骨之间的连接缝隙, 如冠状缝、矢状缝等。
颅底
颅骨底部结构复杂,包括 前颅窝、中颅窝和后颅窝 。
颅内主要血管与神经
大脑动脉环
位于脑底,由前交通动脉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段等组 成。
主要脑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 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 球及脑干等部位的血液。
主要脑神经
密度异常
如高密度影可见于出血、钙化 等;低密度影可见于水肿、梗
死等。
形态异常
如脑回增宽、脑沟变窄等提示 脑萎缩;局部脑组织肿胀提示 脑炎或肿瘤等。
脑室系统异常
如脑室扩大提示脑积水;脑室 变小提示颅内压增高。
蛛网膜下腔异常
头颅CT最全读片ppt课件
顶叶较大,额叶较小。
精选编辑ppt
27
精选编辑ppt
28
基底节和基底节区
基底节:又称为基底核,指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 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 些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是组成 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可能包括基底节、丘脑、黑质、 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外囊出血临床表现较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 是血肿及继发的脑水肿压迫内囊所致,而较 少破坏性症状。一旦血肿或水肿消退,症状 即可减轻或消失。
精选编辑ppt
34
精选编辑ppt
35
放射冠:
是指内囊到大脑皮层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不同功能的各种投射纤维在其间的空间排列
规律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精选编辑ppt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呈新月形或马鞍
形。
精选编辑ppt
17
精选编辑ppt
18
4、第三脑室 上部层面
可清晰显示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 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及脑岛;
四叠体池:位于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
左侧颞顶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38
左 侧 颞 顶 叶 脑 出 血
精选编辑ppt
39
左 侧 脑 栓 塞
精选编辑ppt
40
右侧颞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编辑ppt
42
颅前窝: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 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 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 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 环池,第6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脚 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 常可见到“V”形视交叉。
精选编辑ppt
27
精选编辑ppt
28
基底节和基底节区
基底节:又称为基底核,指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 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 些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是组成 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可能包括基底节、丘脑、黑质、 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外囊出血临床表现较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 是血肿及继发的脑水肿压迫内囊所致,而较 少破坏性症状。一旦血肿或水肿消退,症状 即可减轻或消失。
精选编辑ppt
34
精选编辑ppt
35
放射冠:
是指内囊到大脑皮层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 不同功能的各种投射纤维在其间的空间排列
规律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精选编辑ppt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呈新月形或马鞍
形。
精选编辑ppt
17
精选编辑ppt
18
4、第三脑室 上部层面
可清晰显示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位于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 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及脑岛;
四叠体池:位于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
左侧颞顶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38
左 侧 颞 顶 叶 脑 出 血
精选编辑ppt
39
左 侧 脑 栓 塞
精选编辑ppt
40
右侧颞叶脑梗塞
精选编辑ppt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编辑ppt
42
颅前窝: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 间,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 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 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 环池,第6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脚 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 常可见到“V”形视交叉。
头颅CT影像基本知识精美PPT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
表现为脑沟、脑池密度增高,脑室变小,脑膜增厚并强化。
结核性脑膜炎
表现为基底池、鞍上池等密度增高,脑膜增厚并强化,可伴有结 核瘤。
病毒性脑炎
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可伴有占位效应和出血。
04
头颅CT影像诊断思路与方法
定位诊断
确定病变部位
根据CT影像上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密度等特征,确定病变位于颅内还是颅外, 以及具体的部位如大脑、小脑、脑干等。
感谢观看
脑室系统
侧脑室
左右各一,分别位于左、 右大脑半球内。
第三脑室
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及下丘 脑之间的一个矢状裂隙。
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 间。
脑血管及颅内静脉窦
脑血管
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 系统。
颅内静脉窦
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横窦和乙状窦等。
03
常见头颅病变CT表现
颅脑损伤
结合其他检查
如MRI、DSA、PE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理检 查等结果,对病变进行更全面、准确的评估。
05
头颅CT影像阅片技巧与注意事项
阅片顺序与技巧
1 2
观察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由上至下,由前至后,逐层观察 。
定位技巧
利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如颅骨、脑室系统等。
3
对比观察
左右对比,前后对比,观察异常密度影及占位效 应。
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功能性CT成像在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治疗技术
穿刺活检技术
在CT引导下,精确定位 病变部位,进行穿刺活 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学诊断。
微创治疗技术
头颅CT扫描ppt课件-2024鲜版
第五代CT
电子束CT,利用电子束轰击钨 靶产生X线,扫描速度极快, 但图像质量相对较差。
4
头颅CT扫描定义及作用
2024/3/28
定义
利用X线束对人体头颅部位进行断 层扫描,获得不同层面的组织结 构和病变信息。
作用
辅助医生对颅内病变进行诊断和 鉴别诊断,如脑外伤、脑出血、 脑梗死、脑肿瘤等。
5
原理及工作过程
骨折、骨瘤、骨髓炎等病变可导致颅骨形态 异常。
脑室系统异常
脑积水、脑室炎等病变可导致脑室系统形态 改变。
2024/3/28
脑实质异常
脑梗死、脑出血、脑炎等病变可表现为脑实 质密度改变。
脑血管异常
动脉瘤、血管畸形等病变可表现为脑血管形 态异常。
15
常见病变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脑梗死
低密度梗死灶,边界清晰,可伴有脑 水肿和占位效应。
2024/3/28
25
技术创新点和发展方向预测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AI技术自动分析CT图像,辅 助医生进行更快速、准确的诊断
。
2024/3/28
远程医疗服务
通过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实现远程 CT扫描和诊断,提高医疗服务的 可及性。
个性化扫描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扫描方案,以优化图像质量和减 少辐射剂量。
头颅CT扫描ppt课件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8
• 头颅CT扫描基本概念与原理 • 头颅CT检查前准备与操作规范 • 头颅CT图像解读与诊断方法 • 头颅CT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体现 • 头颅CT技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 总结回顾与课堂互动环节
2
头颅CTppt课件
中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神经纤维 束的走行和方向,有助于评估脑 白质病变和脑外伤等疾病的损伤
程度。
波谱分析
波谱分析可以检测脑组织内代谢 产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某
些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2024/1/28
23
06
头颅CT在临床实践中优势 与局限性讨论
2024/1/28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手术史等相关信息。
2024/1/28
解释检查过程
向患者详细介绍头颅CT检 查的过程、目的和注意事 项,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去除金属物品
要求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 物品,以避免对检查结果 产生干扰。
17
扫描参数设置和优化建议
选择合适扫描范围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目的,选择合适 的扫描范围,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2024/1/28
27
THANKS
2024/1/28
28
9
颅内脑组织分布与功能区域划分
01
02
03
大脑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负责 认知、情感、运动等高级 神经功能。
2024/1/28
小脑
位于颅后窝,负责协调运 动、维持平衡等。
脑干
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 负责生命维持功能,如呼 吸、心跳等。
10
正常血管、脑室系统表现
2024/1/28
血管
颅内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负责 为脑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运走 代谢产物。正常血管在CT上表现 为连续的、均匀的密度影。
匀强化。
03
转移瘤
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 颅内,CT表现为多发低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显示神经纤维 束的走行和方向,有助于评估脑 白质病变和脑外伤等疾病的损伤
程度。
波谱分析
波谱分析可以检测脑组织内代谢 产物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某
些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
2024/1/28
23
06
头颅CT在临床实践中优势 与局限性讨论
2024/1/28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手术史等相关信息。
2024/1/28
解释检查过程
向患者详细介绍头颅CT检 查的过程、目的和注意事 项,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去除金属物品
要求患者去除身上的金属 物品,以避免对检查结果 产生干扰。
17
扫描参数设置和优化建议
选择合适扫描范围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目的,选择合适 的扫描范围,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2024/1/28
27
THANKS
2024/1/28
28
9
颅内脑组织分布与功能区域划分
01
02
03
大脑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负责 认知、情感、运动等高级 神经功能。
2024/1/28
小脑
位于颅后窝,负责协调运 动、维持平衡等。
脑干
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 负责生命维持功能,如呼 吸、心跳等。
10
正常血管、脑室系统表现
2024/1/28
血管
颅内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负责 为脑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运走 代谢产物。正常血管在CT上表现 为连续的、均匀的密度影。
匀强化。
03
转移瘤
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 颅内,CT表现为多发低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头颅CT ppt课件
为使病灶显示清晰,用60%—70%纯泛影葡胺或泛影 葡胺,每千克体重1.5—2.0 ml,含碘量可为20—40g。
给药方法可分为一次性静脉滴注法,静脉注射法和两 次法,注射完毕即进行扫描。
脑池造影扫描 通过小脑延髓池或腰穿注入造影剂或气体,利用体位
变化使其充盈脑池,再行CT扫描的技术,造影剂只能用非 离子型的碘造影剂如伊索显,欧乃配克,碘必乐。
PPT课件
7
CT头颅增强扫描
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
出现下列情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
PPT课件
8
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血管造影及常规x线已证实的病灶?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ct头颅增强扫描为使病灶显示清晰用6070纯泛影葡胺或泛影葡胺每千克体重1
CT 临床应用
常规检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的显示优 于常规X线检查。
及脂肪成分等;
肿瘤本身的形态、轮廓、增强的形式以及有无灶
周水肿等;
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右侧上颌窦(箭)中息肉
PPT课件
24
脑脓肿abscess
【CT表现】早期时脓肿中央由坏死组织的脓液组成, 呈略低密度其外为纤维包膜层(等密度),包膜外围为 反应性脑水肿(低密度)。增强扫描显示包膜环形强化。
给药方法可分为一次性静脉滴注法,静脉注射法和两 次法,注射完毕即进行扫描。
脑池造影扫描 通过小脑延髓池或腰穿注入造影剂或气体,利用体位
变化使其充盈脑池,再行CT扫描的技术,造影剂只能用非 离子型的碘造影剂如伊索显,欧乃配克,碘必乐。
PPT课件
7
CT头颅增强扫描
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
出现下列情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
PPT课件
8
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血管造影及常规x线已证实的病灶?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ct头颅增强扫描为使病灶显示清晰用6070纯泛影葡胺或泛影葡胺每千克体重1
CT 临床应用
常规检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的显示优 于常规X线检查。
及脂肪成分等;
肿瘤本身的形态、轮廓、增强的形式以及有无灶
周水肿等;
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右侧上颌窦(箭)中息肉
PPT课件
24
脑脓肿abscess
【CT表现】早期时脓肿中央由坏死组织的脓液组成, 呈略低密度其外为纤维包膜层(等密度),包膜外围为 反应性脑水肿(低密度)。增强扫描显示包膜环形强化。
《头颅CT平扫》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头痛、脑外伤、脑卒中、癫痫发作、 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的患者 。
禁忌症
过敏体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妊娠 早期等患者应谨慎或避免进行头颅CT 平扫。
检查前准备
告知医生用药史和过敏史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服用过影响 CT检查的药物或是否有过敏史,以 便更好地评估检查结果。
去除金属饰品和义齿
常见异常头颅CT影像
高密度影
提示出血、钙化或肿瘤等病变 。
低密度影
常见于脑梗塞、脑炎等病变。
脑室扩大
提示脑积水或脑萎缩。
骨窗异常
颅骨骨折、颅内钙化灶等。
影像解读技巧与注意事项
熟悉正常解剖结构
掌握正常头颅CT影像的特点,以便识别异常 表现。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准确判 断病变性质。
医生。
定位扫描
确定扫描范围,一般从 颅底至颅顶进行连续扫
描。
常规平扫
在定位扫描的基础上, 对整个头部进行连续扫
描。
图像后处理
通过重建算法,对原始 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三 维图像或任意角度的图
像。
图像后处理技术
多平面重建(MPR)
容积重建(VR)
从轴位图像中获取任意角度的图像, 有助于观察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MRI
头颅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较好,对脑肿瘤、脑炎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但MRI检查 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危重患者。头颅CT平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对危重患者更加 适用。
DSA
头颅DSA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可以显示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但DSA是有创 性检查,风险较高,费用也较昂贵。头颅CT平扫可以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初步筛查手段。
头颅CT精美课件
基本概念
基底节(基底核):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 灰质核团,是组成椎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豆状核
苍白球 旧纹状体
纹状体
壳核
新纹状体
基
尾状核
底
节
杏仁核
屏状核
古纹状体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 可能包括:基底节、黑质、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丘脑为间脑的一部分,包括: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 丘脑上部等。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 区,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 分为三部分:前肢、膝部、后肢。 膝部有皮质脑干束;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 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 内囊的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的垂直分支豆纹动 脉,管腔细,压力高,极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 压突然升高时就会破裂出血,所以内囊是脑出血 的好发部位。
1975年通过CT看到脑组织 Siretom CT Scanner (128x128)
CT扫描基线
扫描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扫描9-
11层)
CT扫描层面
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
女59岁,右眼视 物模糊2个月, 无头痛、恶心和 呕吐。
平扫鞍上池有一圆形高密度影,无钙化。增扫为均一化强化, 颈内DSA示颈内动脉虹吸段巨大动脉瘤。
瘤体直径:< 1.0 cm 一般动脉瘤 1.0~2.5 cm 大动脉瘤 > 2.5 cm 巨大动脉瘤
脑梗塞发病24h内CT可无阳性发现;1-2W内由于缺血性脑 水肿,累及皮质和髓质,多为楔形轻度低密度区,水肿范围大时 可有占位征象;2-3W内病灶可变为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 噬细胞反应有关;4-6W病灶区发生液化和疤痕形成,呈边缘锐 利的低密度区,邻近脑室发生牵拉扩大,脑皮层沟增宽,甚至中 线结构移向患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侧裂池 第
岛叶 三 脑
室 丘脑 下
部
枕叶
侧脑室后角 层
面
四叠体池 学习交流PPT
19
四、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 基底核、丘脑。 •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
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 叶(脑
薄层扫描:层厚5 mm以下,用于观察细小病灶, 扫描患者的射线剂量增加。
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
学习交流PPT
6
CT头颅增强扫描
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
出现下列情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î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 延髓、脑桥:
学习交流PPT
10
筛窦
眼球
颧弓 蝶窦
颅 眼眶外侧壁 底
层
颞极
面
颈内动脉
(破裂孔)
外耳道
鼓室
眦
乳突气房 耳
线
第四脑室
岩骨 层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延髓 桥小脑角池 面
小脑溪 内学习枕交流骨PPT 粗隆
11
内直肌
晶状体 眼球
颈内动脉 桥小脑角池
颞叶极部 蝶 窦 层 面
桥脑
亨氏暗区
小脑半球
•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前方:额叶 外侧:尾状核头部 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
• 颅后窝:“Y”字形或“V”字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 在内侧(小脑上蚓部),幕上结构在外侧(枕叶)。
•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
学习交流PPT
18
纵隔裂 尾状核头 第三脑室
上丘
松果体
(钙 化)
额叶
侧脑室前角
CT 只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几乎无功
能和生化信息。
学习交流PPT
8
CT 局限性
CT对较小肿瘤,特别是密度与脑实质密度相近, CT难以发现。
CT对颅后窝、脑干或颅底肿瘤常因骨伪影或部 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而漏诊。 CT不能显示粘连所致 的脑室系统、导水管和正中孔梗阻的原因。对观察 脑干病变以及有关某些脑血管疾患的细节等,亦为 CT不足之处,尚需MRI和脑血管造影加以补充。
• 丘脑为间脑的一部分,包括: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 丘脑上部等。
• 内囊:位于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的白质
区,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
• 分为三部分:前肢、膝部、后肢。
• 膝部有皮质脑干束;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
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
• 内囊的血供来自大脑中动脉的垂直分支豆纹动
脉,管腔细,压力高,极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
• CT也大大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由于这一 贡献,Hounsfield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金。
学习交流PPT
2
1975年通过CT看到脑组织 Siretom CT Scanner (128x128)
学习交流PPT
3
CT扫描基线
扫描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扫描9-
11层)
学习交流PPT
4
CT扫描层面
1. 冠状面 2. 矢状面 3. 横断面
学习交流PPT
5
CT头颅扫描
î 常规扫描
一般情况下不用高分辨率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与 层距:10 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扫描。
î特殊扫描
学习交流PPT
9
一、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
• 颅前窝底部:
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 颅中窝:
前界:蝶骨。
后界:颞骨岩部(岩骨)。
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
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 颅后窝:
前缘:岩骨。
后缘:枕骨。
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 第四脑室:
• 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岛)。 •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
三脑室连接。
学习交流PPT
20
基本概念
• 基底节(基底核):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 灰质核团,是组成椎体外系的主要结构。
豆状核
苍白球 旧纹状体
纹状体
壳核
新纹状体
基
尾状核
底
节
杏仁核
古纹状体
屏状核
学习交流PPT
21
• 基底节区:概念不清
可能包括:基底节、黑质、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压突然升高时就会破裂出血,所以内囊是脑出血
的好发部位。
学习交流PPT
22
• 当内囊损伤时会出现: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
辐射受损)、偏瘫(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受损)
和偏盲(视辐射受损),“三偏征”
头颅CT
学习交流PPT
1
CT 基本知识
• CT即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
• CT是Hounsfield于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公 诸于世的。
•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 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 建图像,所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
第四脑室
学习交流PPT
12
筛窦
视神经
蝶窦 基底动脉
桥脑
乙状窦
海绵窦
颞叶பைடு நூலகம்
蝶
窦
桥小脑角池 顶
第四脑室 部
层
小脑半球 面
小脑中脚
小脑蚓
小脑延髓学池习交流PPT
13
直回 前床突 海绵窦
鞍背 第四脑室 乳突气房
小脑半球
枕骨内嵴 学习交流PPT
鸡冠
视神经管
蝶 垂体窝 鞍 侧脑室下角垂
桥前池 体
层
桥脑
面
小脑蚓部
• 颅后窝:四脑室或四叠体池。
学习交流PPT
15
纵裂池 基底动脉 侧脑室下角
中脑 四叠体池
学习交流PPT
额叶直回 外侧裂池
大脑中动脉
海马 鞍
颞叶 上
池
鞍上池 层
环池
面
枕叶
16
额叶直回 海马 脚间池 下丘
四叠体池
小脑蚓 学习交流PPT
外侧裂池
颞叶
中脑大脑脚 鞍
侧脑室下角 上
池
环池
层
面
枕叶
17
三、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14
二、鞍上池层面
• 颅前窝:颞叶。
•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 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五角星 形或六角行星。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 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 六个角(后面)位于后缘中央,是角间池)。
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常可见“V” 字型视交叉。
î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î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î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î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
学习交流PPT
7
CT 特点
极限分辨率未超过常规 X 线检查;
定位:小于 1 cm 的病灶,易漏诊;
定性:受病变部位、大小病程等影响;
不是所有脏器适合 CT 检查,空腔性脏
器(胃、肠),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