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教案PDF.pdf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过程唐朝时,有两位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了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课件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工程-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工程----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
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西部少民族的发展。
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民族学院
又一批西藏农奴后代走进校门
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
孔繁森用随身携带的小药箱 为农牧民看病、治病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 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是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民族政策: 各民族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 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 社制度。 60年代初,国家废除了西藏封建农奴 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
西藏为封建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
背景材料:2010年5月,党 通观材料抓中心 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 运用知识抓结合 阅读设问抓关键 谈会。分析了新疆的形式, 结合材料,谈谈当前 组织答案抓逻辑 明确了今后做好新疆工作的 完善答案抓全面 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任务要求。会议决定举全国 之力帮助新疆,深入实施稳 具备的有利因素。 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按 ①有党的正确领导; 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 ②有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 疆跨越式发展. 确的战略部署; 按照中央要求,全国19 ③有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河北省 思想; 积极落实2011—2015年对口 ④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各 援疆资金共18亿元,并选派 省市对口支援; 援疆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新 ⑤有符合新疆实际的政策 疆,使受援地巴州群众感受 措施等。 到了中华“大家庭”的温暖。
各民族 共同发展
典型成就: 西藏民主改革、西部大开发带动
少数民族发展、少数民族农牧经 济发展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_13
《民族团结》教案《民族团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1、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
整体感受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通过听歌曲、看录像、读资料、识地图等,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活动,在活动中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历史。
4、学情: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新中国的发展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
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5、教法:提问探究法。
小组活动法。
讲述法、讲解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民族团结”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民族团结”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民族团结”教学目标和“民族团结”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民族团结”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历史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请分析以下材料,阐述国家对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法规在保障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
材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民族歧视法》等,以保障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
(3)请分析以下材料,论述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责任和作用。
-民族团结: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现实意义: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
-政策法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保障民族团结
-青少年: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示例:
```
民族团结
├──定义与重要性
11 民族团结
探究民族政策
3.长期以来各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
昭君出塞
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 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文成公主入吐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猜民族
满族
藏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苗族
朝鲜族
傣 族 泼 水 节
彝 族 火 把 节
壮 族 三 月 三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探究民族政策
探究民族政策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
1947内蒙古自治区 195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
4
1958宁夏回 族自治区
965西藏自治区
5
目前,全国已成立5个民族自治区
3 1958 广西壮 族自治区
探究民族政策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如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 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 分离的部分。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3、西部大开发战略 4、优秀援藏干部
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接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藏族
《阿拉木汗》
朝鲜族
《道拉基》
蒙古族
《阿诗玛》
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 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 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 23.蒙古族24.门巴族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 30.拉祜族31.柯尔克孜族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36.赫哲族 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族 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达斡尔族 50.朝鲜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 56.汉族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题:第11课民族团结
材料题:第11课民族团结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侵害的部分。
材料二:5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
在本届“两会”上,5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大代表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1%;政协委员262名,占11.71%。
各民族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中的哪项制度?上述规定有何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55年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
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
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它标志着西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经济羁绊,开辟了西藏人民从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幸福的伟大新时代。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是在哪一年?(2)“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你认为这一“转折点”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3)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4)早在筹建新中国时,为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共提出哪一项基本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又实行哪一项战略决策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参考答案材料题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材料二反映了5 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
第十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宣传资料之一
开展第十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主题和指导思想:活动主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创建全国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全省全州两个共同示范市为统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守法、重商敬业、讲信包容、团结和睦”的临夏精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两个共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思想,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着力营造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心心相印、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目标和主要任务:紧盯“十二五”和“十三五”两大节点,围绕“3年重点突破、5年整体脱贫、8年全面小康”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同心同行、培养培训、规范管理、服务引导四大工程,全面落实基础构建、产业富民、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四大行动。
全市第十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宣传标语1、全力推进两个共同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2、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3、以建设两个共同示范市为统揽,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4、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5、坚定不移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6、“两个共同”是主题,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是主旋律7、努力实现“三年重点突破,五年整体脱贫,八年全面小康”示范市建设总目标8、用发展统领各项工作,用发展改善民生,用发展促进和谐,用发展维护稳定9、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做大做强民族特色产业10、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全力实现121奋斗目标和全面小康社会11、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2、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13、民族团结促和谐,凝心聚力谋发展14、传承民族团结文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16、维护民族团结大局,争当民族团结模范17、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18、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19、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21、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2、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23、努力建设幸福美好临夏市24、高举团结旗帜,共建和谐临夏25、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素质26、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27、比贡献、比规范、比和谐,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8、讲尊重、讲包容、讲人文关怀29、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30、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宪法》中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1民族团结
【合作探究】(C级) 1、通过阅读教材,说说我国对待少数民族问题采 取了哪些政策,取得了那些成就?
2.讨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当堂检测】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C.我 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 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 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宪 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7、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 东 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 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 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8、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
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 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Hale Waihona Puke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我国共 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自治区、广西壮 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和地区 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是解决 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新中 国建立后,实行 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 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 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11课 民族团结
地区发展
(4)地位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 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 基本政治制度
二、共谋民族发展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 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国已成立5个内民蒙古自治区 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日94、7年5月1 120个自治县(旗)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3)意义
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境
祖国统一
(3)意义
少数民族代表举手表决
民族平等
(3)意义
团结一心,抗震救灾
民族团结
(3)意义
苗族
维吾尔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这是什么民族的什么节日?
傣族 泼水节
这是什么民族的什么节日?
彝族 火把节
(1)在民族构成上我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什么?
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3)长期以来各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献计献策:请同学们 为少数民族共同发展 支支招,出出主意。
(写在材料5上)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牧业经济。
3.政策优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气东输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5.抽调优秀干部援助少数民族地藏族、达斡尔族、
2.“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 1905年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民族团结PPT
朝鲜民族
• 秋千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春秋时期传入 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很快流 行起来。 • 每逢节日,成群结队的朝鲜族妇女,聚集在参天 的大树下,或高耸的秋千架旁。 • 朝鲜族妇女荡的秋千,不仅高,而且还很飘,有 的秋千几乎都荡平了,触目惊心。荡秋千比赛分 为单人和双人两种。有的是以树梢或树花为目标, 看谁能咬到或踢到;有的是在高处挂一个铜铃, 看谁能碰响。以高度作为决定胜负的。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收养了两名失去父母的孤 儿。他说,我要抚养他们健康成长。
西电东送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
6000
5000
4000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3000
2000
1000
0
1949年
民族区域自治
• 57页右上角 一九四五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读) • 内容:57页最上边的小字(写上 “内容”两字) • 读56页第二段(画重点) • 地图册24页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新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宁夏 西藏
壮族
蒙古族 回族
乌鲁木齐
拉萨 南宁
回族
马三立
你能说出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哪位艺术家吗?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少数民族权利 ②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特点相结合 ③有利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
④体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朝鲜民族
• 古代朝鲜妇女受束缚,整天不出大门,为 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 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有两个男子无辜被 囚,他们各自的妻子为了能看到高墙内牢 狱中的丈夫,便想出利用跳板将人抛向空 中来看自己的丈夫。这种传说表现了人们 反封建、争自由的美好愿望。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1课民族团结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理解和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背景:中国是由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
2.实施:全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措施实行各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
中央提出了战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西藏废除了制度,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民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成为国家重要。
西双版纳,是我国。
``【合作探究】1、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巩固训练】1.我国各民族能相互团结、共同繁荣,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A.各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革命D.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民主改革的推行C.改革开放的推动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4.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A. 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5.孔繁森是()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6.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十一金类别
民族团结十一金类别
"民族团结十一金类别"可能是指中国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所采取的十一种措施或活动类别。
在中国,民族团结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以下是对这一概念的简要解读:
1. 教育普及:通过教育系统传播民族团结的理念,包括在学校教授民族历史和文化,以及推广普通话作为沟通的桥梁。
2. 文化交流: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如节日庆典、民族艺术表演等,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3. 经济合作: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帮助,促进各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
4. 政治参与:确保各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包括在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代表权。
5. 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禁止民族歧视,维护民族平等。
6. 区域自治:在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一定的自
治权力,使各民族能够管理自己的事务。
7. 人才培养: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为他们提供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8. 社会福利:提供针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社会福利政策,如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支持。
9. 环境保护:保护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址,促进可持续发展。
10. 冲突调解:及时调解民族间的纠纷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11. 特殊政策:根据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以满足其特殊需求。
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国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努力,旨在构建一个和谐多元的社会,促进不同民族的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民族团结》,新课程改革中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理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三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民族团结》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
策。
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
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二、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观察发现
设疑谈话思考讨论
归纳总结合作探究
三、教学程序
1、独自投入:
(1)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资料和建国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例如,搜集地理课中民族分布示意图,政治课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
(2)收集古代史中民族关系如何体现,例如(西汉、唐朝、元朝、清朝)和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反抗斗争事件。
2、导入新课:
(1)、唱歌好的学生演唱《爱我中华》歌曲。
以歌曲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上。
(2)、课堂交流。
学生分组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民族团结的资料。
比如少数民族的节日、婚嫁、丧葬、服饰或艺术等。
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缓和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少数民族认识程度。
(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和点评)
小结:这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各民族一律平等,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就是民族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发展情况又如何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探究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展示“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提出问题:想一想,中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由于地理已经学过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大杂居、小聚居,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是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2)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展示课前准备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补充如下: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
唐和吐蕃关系友好。
(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
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
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
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根据史实组织学生讨论(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课本中已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回顾地理中五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3)、提出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有何进步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了教师的这一问题后,对第一目进行小结。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充分利用课本中课本中的五幅图片和焦裕禄的事迹,教师也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图片:新疆石油开采,宁夏青铜峡水电站,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青藏铁路等。
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畅谈少数民族发展的原因?
教师总结:(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益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且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
了解西藏的民主改革,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柱族自治旗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教师介绍:上世纪末,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课堂拓展西部大开发简介(提前发给学生)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
我国西部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十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的56%,人口只占全国的23%,生活在西部的民族有45个。
西部是我国的资源大宝库。
已探明的矿藏136种,主要矿产资源总值约占全国的50%。
藏量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不仅具有相当的开发基础,而且极富开发潜力。
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可开发的水能占全国的81.4%。
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唐宋以前,堪称中国的"西部时代"。
西北的关中平原和西南的成都平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我国南北两个交相辉映的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我国西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我国西部的落后现状,使西部开发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如人才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对内对外开放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
但最根本的是人们的观念问题。
从2000年开始,党中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公路国道主干线、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等。
4、教师小结: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结果。
5、课堂活动:谈谈孔繁森
孔繁森是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好干部。
其事迹已被拍成电影。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并设问: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了那些贡献?你还知道他的那些事迹?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高贵品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其先进事迹,感受其强烈的人格魅力,从而加强德育教育。
提示: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6、表达交流,反馈巩固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
7、课外交流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