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刺为主配合中医艾条灸及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结果:痊愈74例(92.5%),有效2例(2.5%),无效4例(5%),总有效率9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针灸中药内服周围性面瘫

面瘫也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相当于中医的“口僻”、“吊线风”,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根据病情处于不同阶段分为急性期(发病7天内),静止期(发病8~15天),恢复期(15天以后),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中医古典医籍《灵枢》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口眼斜”为本病特征。其致病因素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导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1];西医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2]。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前大多数患者有外感风寒史。笔者采用以针刺为主配合中医艾条灸及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

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面瘫初起,不超过2周的容易治愈。病程越久治愈的机会愈少。病程过久的则形成倒错现象,看不出哪一侧是病侧,更觉难治。对

初诊病人作下关试验,可知预后良否。其方法比较简便,即在患侧下关穴针刺,按正常穴位刺入而不能深刺者为阴证(-),能达到应刺的深度为阳症(+)易愈。不能深入的原因是因为上下颌骨有炎症导致领骨错位阻碍针不得入。还有双侧面瘫,面部肌肉弛缓,无表情,不能瞬目运动,全面部皮肤变形,就像戴假面具一样。双侧面瘫很少见,针灸治疗面瘫的甩针挂钩疗法效果较好。其法用六寸长针1支,从患侧颊车下方进针,先深后浅,能看见针在皮下前进以针尖上对口角至唇边为度,然后把针向一个方向旋捻,左手轻压针体部,隔腮看见针尖接近口吻时稍微用力拉针柄,则面皮皱成深纹数条,一拉一松,拉十余次让患者自己手捏针柄,初起的数次可愈。病程久的也有一定的效果。长针在皮肤表皮下刺入,沿皮横刺,难度较大,须经过反复练习,针到一定部位即停止前进而旋捻针柄,针尖挂住以后手提针柄向上提十余次,一提一松,然后留20分钟起针。以上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彭静山先生的甩针挂钩疗法。

资料与方法

共治疗80例,其中61例为门诊病人,19例住院病人,男42例,女38例。发病年龄特点:5~10岁占4例,11~19岁占17例,20~40岁占32例,40岁以上者27例。由此可见本病好发年龄段为20~40岁;病程最短者为1天,病程最长者为半年。

面瘫治疗原则:面瘫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性(留有面瘫后遗症)。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⑴针刺治疗:取穴位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以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患病1周内为急性期,不宜强刺激,宜多针浅刺透穴并留针,1周以后行脉冲电针治疗。

取穴:主穴,①太阳、阳白;②地仓、颊车。

配穴:①下关、颧髎、翳风、合谷;②牵正、承浆、四白、外关。

治疗方法:合谷外关可取双侧,其余穴位取患侧,主穴使用长城牌kwd-2型全功能脉冲治疗仪,用疏密波治疗,每次40分钟;配学留针40分钟,1次/日,7次为1个疗程;两组穴位可以交替选用。然后行甩针挂钩疗法,不留针。

⑵艾条灸治疗方法:在针刺治疗留针时和电针治疗后的都可以采用艾条灸治疗,采用温针灸的方法,每次每个穴位灸2分钟左右,每个穴位患者感觉到热力顺针灸针下传即可。灸法在治疗中起到温通经络、行气和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并可以提高疗效。

⑶内服中药治疗:①基础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15g,生姜15g,大枣10g,赤芍、川芎、当归各12g,地龙、僵蚕、白附子、钩藤各15g,白芷10g。②随症加减:兼风寒者加荆芥、防风、羌活各10g;兼目赤迎风流泪者加蝉蜕、菊花各10g;挟热者加银花、黄芩各10g,气血瘀阻者加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气虚久病者加党参30g、大枣15g,兼面颊及耳后乳突痛者可加白芍、延胡索、茯苓各10g。③方法:水煎服,每2日1剂,3次/日,每次150ml,另取全蝎、蜈蚣、水蛭各6g,共同研磨分6

等份分次吞服。患侧面肌稍能活动,应尽早开始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对着镜子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辅以面肌按摩。治疗期间避免感受风寒,尤其患侧耳根部,要加强防护;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镜,配合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少烟酒;宜清淡忌辛辣食物,富营养饮食;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患侧面部无板滞疼痛及麻木感,能作皱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眼睑能完全闭合,说笑时面部表情自然,口角无歪斜;②有效:患眼基本能闭合,无迎风流泪,无卡饭漏水等症状,面部无不适感,在鼓腮说笑时口角轻微歪斜;

③无效:经治疗后仍感面部板滞不适,口角歪斜较明显,患眼露睛流泪。

结果

在80例中,痊愈74例,占92.5%;有效2例,占2.5%;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