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上教案2.4 第2课时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
解法一:这10罐头的总质量为
444+459+454+459+454+454+449+454+459+464 =4550(克) 解法二: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用正数表示,不足 的用负 数表示,列出10听关头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 (单位:克)
这10听罐头的差值和为 (-10)+5+0+5+0+0+(-5)+0+5+10 =[(-10)+10]+[(-5)+5]+5+5
=10(克) 因此,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
454×10+10
=4540+10
=4550(克)
【展示点评】解法1:直接将10听质量相加获解.解法2:把超过 455克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把这些数相加.
【小组讨论2】对于教材,请模仿解决:
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 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1.5, -3,2,-0.5,1,-2,-2,-2.5请问8筐白菜的重 量是多少?
【反思小结】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先 观察数据特征,再确定合适的解法.
1. 本课知识: 一般具有下列特点的数可以先结合:①互为 相反数的两数可以先相加;②同号的数可以先相 加;③分母相同的分数可以先相加;④相加能凑 整或凑零的数可以先相加.解题时,切忌不顾上述 特点从左算到右,导致出错. 2. 本课典型: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进行大数的求和. 3. 我的困惑:
2.4 有理数的加法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举例:解释为何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以及-3÷(-2)=1.5的运算过程。
(4)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学生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容易忽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举例:强调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5)运算律的应用:学生在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时,可能不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举例:解释为何-3表示3的相反数,理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特别是在异号相加和减法运算中,理解为何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举例:讲解-3+2的结果是-1,而不是1,理解其背后的运算规律。
(3)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掌握有理数乘除运算的符号规律,尤其是零与有理数相乘、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的规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主要内容包括:
1.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介绍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将有理数按照正、负和零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有理数的加法:掌握同号相加、异号相加、零与有理数相加的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举例:运用结合律将(3+4)×5简化为3×5+4×5,降低计算难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及其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字的正负和计算的问题?”比如,温度上升和下降,银行存款和取款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的奥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所有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所有学案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备课一、单元知识点: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二、单元课标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根底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根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四、思想方法渗透:〔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探索并掌握知识。

六、课时安排:1、有理数 1 课时2、数轴 1 课时3、绝对值 1 课时4、有理数的加法 2 课时5、有理数的减法 1 课时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1 课时7、有理数的乘法 2 课时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8、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9、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10、科学记数法1课时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课时回忆与思考1课时.有理数学习目标1、感受负数引入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作用,认识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归纳出有理数的概念,得出有理数的分类方法;3、通过对负数的应用体会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

一、自主探究1、根据课本第37页计算某班四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求知情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得出新知后,利用新的知识完成表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全章教案(共18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全章教案(共180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1.在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2.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巧.3.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掌握其表示的方法.1.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认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负数的引入,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负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概念的扩张,了解负数的本质意义,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就学生的学习而言,负数的概念、意义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什么要引进负数正是学生理解的困难所在.从数学的发展进程来看,数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对实际现象(事物)“表示”的需要.所以教材遵循历史发展的过程,采用这样的线索展开:产生的实际背景——有理数的意义——数的表示.对于有理数运算法则的获得,教材没有采用直接给出的方式而是设置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如足球比赛中的净胜球数、气温变化等,以直观形象地解释、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仅仅借助数轴理解,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材先从知识竞赛中的答对题数与答错题数入手,使学生首先理解(+1)+(- 1)=0和(- 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想,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最后再由特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借助数轴加深理解.基于有理数运算的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所以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难点】利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实际背景,通过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讲解,让学生接受负数的概念.2.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运算,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的机会,只有通过一定量的计算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并熟练掌握有理数计算的一些技巧.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自己总结出有理数的运算律.3.对绝对值概念的学习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绝对值相关的知识,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表示、绝对值不等式等,都是在后续学习中要专门安排的,因此这里不要涉及.本章安排绝对值概念,目的是为有理数的运算作准备,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就达到了本章的要求.教材中用字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只是给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符号表示,教学时不要对这个符号表示进行变式训练,更不要在绝对值中出现字母并加以讨论.4.计算器是一个既简便又实用的计算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用法.5.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有理数1课时2数轴1课时3绝对值1课时4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5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7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8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9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10科学记数法1课时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课时本章概括整合1课时1有理数1.通过实例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负数应用的广泛性,理解有理数的含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2.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按一定规律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能力.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把有理数合理分类和把具体数正确归类.1.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理数和负数的实用性,加深对数的理解.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基本概念都来源于实际需要.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数学对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重点】负数的意义、特点及实际应用,有理数的概念,能够对学过的数进行分类.【难点】正确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合理进行有理数的分类和把具体数归类到相应的数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23~24.导入一:师: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生:整数、小数、分数、奇数、偶数……师: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小数也属于分数.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同学们感到数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也为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其分类做好铺垫.导入二:观察课本P22的图片.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 m,记作:+8844 m;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m,记作: - 155 m.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用负数表示的量,你能说出一些例子吗?2.你在小学的学习中对负数有什么样的认识?3.有了负数,数的运算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了负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负数,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并利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有关负数的知识,三个问题不仅为本节课成功引入,也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中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出示课件1)(例题讲解)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并与同伴交流.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如下表:答题情况第一队第二队如果答对题所得的分数用正数表示,那么你能写出每个队答题得分的情况吗?思路一试完成下表:答对题的得分答错题的得分未回答题的得分第一队+6第二队- 2思路二提出思考问题:(1)第一队答对几题?是如何表示的?答错几题?又是如何表示的?(2)第二队答对几题?是如何表示的?答错几题?又是如何表示的?(3)如何理解+6和- 2?(出示课件2)(教材议一议)生活中你见过其他用负数表示的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想一想:根据上面各队分数的计算及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情况及温度计上的温度,你能知道正、负数和零的大小关系吗?[处理方式]学生思考交流,完成后再展示说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评.师生总结:“加分与扣分”“上涨量与下跌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个量规定为正的,用正数来表示,而把与这个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负数来表示.[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用知识竞赛得分的情境启发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找出身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量,从而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从学生熟悉的情境讨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生活实例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负数是生活的需要.探究活动2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出示课件3)(教材例题)(1)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 g 记作+0.02 g,那么- 0.03 g 表示什么?(3)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含量:10 kg±150 g”,这里的“10 kg±150 g”表示什么?[处理方式]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思路一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和逆时针方向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所以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可表示为;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和超出标准质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所以- 0.03 g可以表示为;综上所述,“净含量:10 kg±150 g”,这里的“10 kg±150 g”表示.思路二(1)想一想: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品一品: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考一考:和逆时针方向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和超出标准质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解:(1)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记作- 12圈.(2) - 0.03 g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3 g.(3)每袋大米的标准质量应为10 kg,但实际每袋大米可能有150 g的误差,即每袋大米的净含量最多是10 kg+150 g,最少是10 kg - 150 g.反馈练习(出示课件4)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记作什么?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 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3)某粮库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吨,那么运出3.8吨应记作什么?议一议:你能选定一个高度为标准,用正、负数表示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与选定的身高标准的差异吗?你是怎样表示的?与同伴交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分析,让学生知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明确“基准”.教材例题中各题的基准分别是“转盘静止不动”“一只乒乓球的标准质量”“10 kg ”. “议一议”则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如何选定“基准”.学生认识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考虑“基准”.“0”是常用的基准,但不是所有的基准都必须为0.探究活动3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1.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正整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正整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分类结构图如下)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问题: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呢?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对有理数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知识拓展] 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并不一定必须将某一种量规定为正,若将其中的一种量规定为正,则与其意义相反的量即为负.(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个数十分特殊,随着我们的学习,对于零这个数将有更深刻的认识.(3)负数前面的“一”号,表示这个数的性质,是性质符号,读作“负”号,但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即时巩固将下列各数填入到相应的数集中: - 2015, - 13,14,12, - 513, - 7.3,3,369,0.1,92, - 374.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解析〕 小数 - 7.3,0.1都属于分数,369=4不属于分数.(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师总结、板演)1.正数与负数都来自于生活实际,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前面添上“ - ”号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负数的界限.3.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整数和分数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成三大类.1.如果将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为+3千米,那么记为 - 3千米表示的是 ( )A.向西行驶3千米B.向南行驶3千米C.向北行驶3千米D.向东南方向行驶3千米解析:先根据向东行驶3千米记为+3千米,可确定向西为负,而 - 3千米表示的应是向西行驶3千米.故选A .2.在0,2, - 7, - 513,3.14, - 317, - 3,+0.75中,负数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在正数的前面加上“ - ”号的数即是负数,本题中的 - 7, - 513, - 317, - 3是负数.故选D .3.飞机上升了 - 80米,实际上是 ( ) A.上升80米 B.下降 - 80米C.先上升80米,再下降80米D.下降80米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负号表示与上升意义相反,即下降.故选D .4.举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量的实例,并解释其中相关数量的含义.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题意即可,如:河道中第一天的水位是 - 0.2米,第二天的水位是+0.3米,其中 - 0.2米表示比正常水位低0.2米,+0.3米表示比正常水位高0.3米.1有理数1.认识生活中的负数.2.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6页习题2.1的2,3题.【选做题】教材第26页习题2.1的4,5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0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向东运动记作“+”,向西运动记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5米表示向东运动了5米B.向西运动5米表示向东运动了- 5米C.+5米表示向西运动了5米D.向西运动5米也可以记作向西运动- 5米3.武汉市夏季气温比较高,若以30 ℃为标准,高出标准的为正,低于标准的为负,则38 ℃与28 ℃分别记作()A.+8 ℃- 2 ℃B.+8 ℃+2 ℃C. - 8 ℃- 2 ℃D. - 8 ℃+2 ℃4.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是(20±2)℃,该药品在温度范围内保存才合适.5.请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8,+227,3.1416,0.2011, - 35, - 0.1010…, - π, - 2,99%.【能力提升】6.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 m,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以下40 m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 m 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7.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钟表的指针逆时针方向旋转20°记作- 20°,顺时针方向旋转30°记作;(2)运进200箱记作,运出150箱记作- 150箱.【拓展探究】8.某日小明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上跑步,他从A地出发,如果把向北跑1100 m记作- 1100 m,那么他向北跑1100 m时向后转又继续跑了1200 m是什么意思?这时他停下来休息,此时他在A地的什么方向?距A地多远?【答案与解析】1.D(解析:根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可以判断A,B,C都错误,D正确.故选D.)2.B(解析:A. - 5米表示向西运动了5米,故A错误;C.+5米表示向东运动了5米,故C错误;D.向西运动5米记为- 5米,故D错误.故选B.)3.A (解析:因为以30 ℃为标准,高出标准的为正,低于标准的为负,所以38 ℃与28 ℃分别记作:+8 ℃, - 2 ℃.故选A.)4.18~22 ℃(解析:温度是20 ℃±2 ℃,表示最低温度是20 ℃- 2 ℃=18 ℃,最高温度是20 ℃+2 ℃=22 ℃,即18~22 ℃之间是合适温度.)5.解:正数有:+227,3.1416,0.2011,99%;负数有: - 18, - 35, - 0.1010…, - π, - 2.6.解:因为海平面的高度为0 m,所以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由于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都在海平面的下方,故分别为- 40 m和- 30 m.7.(1)+30°(2)+200箱8.解:如果把向北跑1100 m 记作 - 1100 m ,那么他向北跑1100 m 时向后转又继续跑了1200 m ,说明小明又向南跑了1200 m ,此时他在A 地的南边,距A 地的距离=1200 - 1100=100(m ).本节课从学生较熟悉的珠穆朗玛峰、气温开始,接下来从具体问题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现有的数确实不够用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引出负数、正数和零的概念和实际意义,接着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学过的数,告诉学生有理数的意义,和学生一起探讨有理数的分类,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了从数不够用到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成长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七年级2.4有理数的加法 课时2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七年级2.4有理数的加法 课时2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有理数加法在实际中的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能利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运算。

3、利用运算律进行适当的推理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

2、通过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由课本上做一做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计算:(1)(-8)+(-9),(-9)+(-8);(2)4+(-7),(-7)+4 ;(3)+(-8),2+ ;(4)+(-5),10+;观察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也不变。

把此结论同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联系起来,提出问题: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还成立?再换一些数试试,得出结论: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及结合律仍成立。

二、讲授新课小学中运算律的字母表示法是:a +b=b +a,(a +b)+c=a+(b +c)这两个式子是否也可以表示有理数的运算律呢?可以,加法交换律a +b=b +a,加法结合律(a +b)+c=a+(b +c)不过须明白只能说形式一样,字母所代表的意义改变了。

小学中的a、b、c表示的是正整数.正分数.零,而现在的a、b、c表示的是任意有理数。

我们学习运算律是为了简化运算,应灵活的加以应用。

三、应用新知例2、计算:31+(-28)+28+69 14+(-26)+46+(-34)=31+69+ =14+46+=100+0 =60+(-60)=100 =0总结出规律:为了计算方便,经常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2.4 有理数的加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2.4 有理数的加法

2.4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时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猜想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活动内容:1.复习提问:(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 .活动目的: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这里先让学生回顾在具体问题中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加法运算.2.提出问题: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那么就表示0,同样也表示0.(1)计算(-2)+(-3).在方框中放进2个和3个:因此,(-2)+(-3)= -5.用类似的方法计算(2)(-3)+ 2323330143----+--与;与;与;-2与;与(3) 3 +(-2)(4) 4+(-4)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哪些不同的情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两个正数相加,如3 + 2,一个数和零相加,如0+(-4),4 + 0.活动目的: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类比列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进而讨论如何进行一般的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活动的实际效果:实际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他们积极探究.(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一起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思考:1、观察列出的具体算式,根据两个加数的符号分类: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2、同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加数为0时,和是什么?3、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规定的加法法则.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活动目的:利用分组讨论、分类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过程,同时有利于加法运算法则的归纳.活动的实际效果:由于采用了图示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三)验证明确结论: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 180 +(-10); (2) (-10)+(-1);(3)5+(-5);(4) 0+(-2)活动目的:给学生提供示范,进行有理数加法,可以按照“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的步骤进行,一观察是指观察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确定是指确定“和”的符号,三求和是指计算“和”的绝对值.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习题,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四)运用巩固:活动内容:1.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 (+4)+(+3); (2) (-4)+(-3); (3) (+4)+(-3);(4) (+3)+(-4); (5) (+4)+(-4); (6) (-3)+0;(7) 0+(+2); (8) 0+0.活动目的: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达到熟练程度.2.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1)(-25)+(-7); (2)(-13)+5; (3)(-23)+0;(4)45+(-45)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活动目的:习题的配备上,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口答、演排纠错,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五)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总结.1. 两个有理数相加,“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即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2. 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应用.3. 注意异号的情况.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对“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的步骤印象较深,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六)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2.4 1、2、3、4、5、 62.拓展练习:(1)(-0.9)+(-2.7); (2)3.8+(-8.4); (3)(-0.5)+3;(4)3.29+1.78;(5)7+(-3.04);(6)(-2.9)+(-0.31);(7)(-9.18)+6.18; (8)4.23+(-6.77); (9)(-0.78)+0.四、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加法的训练则贯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2.4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加法运算,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探索总结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但熟练程度还不够,并且对过去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对有理数适用未进行探讨.二、教学任务分析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样,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得出也是要学生自主探索,同时通过具体运算体会运算律对计算的简便之处.本课时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2.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3.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猜想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活动内容: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计算并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的结果:(1)(-8)+(-9),(-9)+(-8);(2) 4 +(-7),(-7) + 4;(3)[2+(-3)]+(-8), 2+[(-3)+(-8)];(4) [10+(-10)]+(-5),10+[(-10)+(-5)].活动目的:复习旧知识,为新的知识内容做准备.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知道了小学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同时巩固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活动内容: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代数式表示:a + b = b + a.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代数式表示:(a + b) + c = a +(b + c).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活动目的:通过特例归纳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活动的实际效果:让学生自己总结,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三)验证明确结论活动内容:例1计算:(1)16+(-25)+24+(-32).(2)31 +(-28)+ 28 + 69解:(1) 16+(-25)+24+(-32)=16+24+(-25)+(-32) (加法交换律)=(16+24)+[(-25)+(-32)] (加法结合律)=40+(-57) (同号相加法则)=-17 (异号相加法则) (2)31 +(-28)+ 28 + 69=31 + 69 + [(-28)+ 28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00+0=100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反思:此题你是抓住数的什么特点使计算简化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1)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比较简便.在本例(2)中,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总结常用的三个规律:1、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2、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3、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活动目的:体会加法运算律对运算的简化作用,并且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活动的实际效果: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例2.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克)7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解法一: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44+459+454+459+454+454+449+454+459+464=4550(克)解法二: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列出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单位:克):这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差值的和为(-10)+ 5 + 0 + 5 + 0 + 0 +(-5)+ 0 + 5 + 10=[(-10)+10]+[(-5)+5]+5+5=10(克)因此,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54×10 + 10 = 4540 + 10 = 4550(克)活动目的:通过这个应用题,让学生初步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对加法运算的简便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活动的实际效果:加法运算怎么由繁到简?“解法二”让学生感到很新奇,同时为今后平均数、数据的处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四)运用巩固活动内容:1.完成书上随堂练习:(要求注理由)(1)(-3)+ 40+(-32)+(-8);(2) 13 +(-56)+47+(-34);(3) 43+(-77)+27+(-43).2.某潜水员先潜入水下61米,然后又上升32米,这时潜水员处在什么位置?3.有5筐蔬菜,以每筐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记为负,称重记录如下:+3,-6,-4,+2,-1,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5筐蔬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活动目的: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理解.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师指定4名学生板演练习1,第2、3两题分别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五)课堂小结活动内容: 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1、通过具体有理数的计算,把加法运算律从非负数范围扩大到有理数的范围.2、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法则及公式,并适当的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3、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求简意识.(六)布置作业课本习题2.5: 1、2、3、4、5、6、7.四、教学设计反思1.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本节课中有理数运算律的探究,例题的讲解,习题的完成,知识的总结尽可能的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拨,评价和指导.这样做,可以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不要忽视代数推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作用我们一向会错误地认为,推理训练是几何教学的目的,代数可以不讲推理.其实,计算本身就是推理,计算法则、运算性质都是进行计算的根据.学生要知道每进行一步运算都要有根有据.这样通过运算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4、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0+(-5) =-5
=010+(15)
比较(1)(2)你=-能5 发现什么?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概括 有理数的加法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a+b)+c=a+(b+c).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例1 计算:31+ (-28)+ 28+ 69.
解: 31+ (-28)+ 28+ 69 =31+ 69+[(-28) +28] = 100+ 0 =100.
利用加法交换律: 把异号加法运算变 成同号加法运算,
简化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变式 训练
计算: (1)( + 26) + (-18) +5 + (-16); (2)(-1.75) +1.5 + (+7.3) +(-2.25) +(-8.5).
实际质量 27 24 23 28 21 26 22 27 与基准数的差 +2 -1 -2 +3 -4 +1 -3 +2 (1)你选取的一个恰当的基准数为___2_5______; (2)根据你选取的基准数,用正负数填写上表; (3)这8筐水果的总质量是多少?
课堂练习
解:25×8+[2+(-1)+(-2)+3+(-4)+1+(-3)+2] =198(千克),
2.4.2有理数的加法 运算律
七年级上册
本节目标
1 回顾小学加法运算律. 2 巩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4 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进行加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5 会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及其运算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来自《点拨》)
知2-讲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它们 的绝对值之和 B.两个负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它们的 绝对值之和 C.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和的绝对值 等于它们的绝对值之和 D.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等于0
知2-讲
导引:有理数加法法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 辨”同异号;“二定”和的符号;“三求” 和的绝对值(有加有减).
知1-导
(2)算出各算式的结果,比较左、右两边算式的结 果是否相同.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知1-讲
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4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课件
1 课堂讲解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一般应用 有理数的加法的实际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
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 回答得0分.
答对一题, 答错一题, 得0分.
答错一题, 答对一题, 得0分.
1 冬天的某天早晨6点的气温是-1 ℃,到了中午气 温比早晨6点时上升了8 ℃,这时的气温是__7_℃___.
2 A为数轴上表示-1的点,将点A沿数轴向右移动2 个单位长度后到点B,则点B所表示的数为( C ) A.-3 B.3 C.1 D.1或-3
(来自《典中点》)
同号两数相加
有理数的 加法类型
-3 仿照上面的例子,计算2 +(-5)=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教学设计高度变化记作上升4.5千米+4.5千米下降3.2千米-3.2千米上升1.1千米+1.1千米下降1.4千米-1.4千米对于题中的“高度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通过列式计算此时飞机的高度吗?4.5 - 3.2 + 1.1 - 1.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今天学生内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而引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为载体,继续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引入了新课讲授新课2、出示课件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4.5 - 3.2 + 1.1 - 1.4 =?方法一: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方法二:4.5-3.2+1.1-1.4=4.5 + ( -3.2 ) + 1.1 + ( -1.4 )=1.3+1.1-1.4=2.4-1.4=1(千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左向右计算;不同点:方法二是先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再从左向右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议一议:4.5 + ( -3.2 ) + 1.1 + ( -1.4 )=4.5 + 1.1 + [ ( -3.2 ) + ( -1.4 ) ]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对比、思考、总结,用通过两种方法解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得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分组交流、汇报,然后教师加以矫正主要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比较,学生将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学生在学会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前提下,理解利用运算律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5.6 + ( -4.6 )= 1.教师追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2)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例题教师追问学生还有别的解法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省略到加数的括号和前面的加号进行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感受运算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此外,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激发,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感受运算律的作用。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实例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加法顺序,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明确加法运算律的意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法运算律的练习。

每组选一道题目,尝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然后,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有理数的加法》教案1一、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

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__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三周时间,人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组间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3. 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四、学情分析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策略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2.由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流程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展示课件上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 2.4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 2.4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设计

七上2.4有理数的加法(2)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他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加法运算,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探索总结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但熟练程度还不够,并且对过去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对有理数适用未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数学思考:建立数感,使学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与媒体:学案导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教学过程:活动一.课题引入1、说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法则: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1)(-9)+6 = (2)6+(-9) =(3) (-5.3)+(-4.7)= (4) (-4.7) +(-5.3) =(5)[8+(-5)]+(-4)= (6)8+[(-5)+(-4)]=(7)[(-7)+(-10)]+(-11)= (8)(-7)+[(-10)+(-11)]=(9)[(-22)+(-27)]+(+27)= (10)(-22)+[(-27)+(+27)]=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了小学的加法运算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巩固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4.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课件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4.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课件

8.已知两个数 556和-823,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 5
和是___2_6____. 9.已知飞机的飞行高度为 10 000 m,上升 3 000
m 后,又上升了-5 000 m,此时飞机的高度是 __8_0_0_0___m.
10.比 3 大-1 的数是____2____.
11.若 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相反数,则 (a+b)+2(c+d)=_0_(提__示__:__相__反__数__和__为___0._).
花一花样一美样丽美,丽感,谢感你谢的你阅的读阅。读。 87、满勇放招气眼损通前,往方谦天,受堂只益,要。怯我懦们20通继:30往续2地,0:3狱收0。获:17的270.季:1340节.22就00:23在00T前:1u7方e7s.。d1a42y.02,.0J72u.10ly4T12u40e,.s72d.01a24y02, 0Ju.7ly.1144。, 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二〇二〇年七月十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四日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___a_+__b_=__b_+__a____; 加法结合律:_a_+__(b_+__c_)_=__(_a_+__b_)+__c____.
1.计算: (1)23+(-17)+6+(-22);
=23+6+(-17)+(-22) =29+(-39) =-10.
(1)问收工时距 A 地多远?
41千米
(2)若每千米耗油 0.2 升,从 A 地出发到收工时 共耗油多少升?
13.4 升(提示: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会耗 油)
1.计算: (1)15+(-15);
0 (3)(-0.9)+3.9.
3
(2)(-13)+(-13); -26

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版 第2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4 有理数的加法2.4.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版 第2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4  有理数的加法2.4.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案】

2.4.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优化运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优化运算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复习一下吧!1.指名学生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计算:(1)6.18+(-9.18);(2)(+5)+(-12);(3)(-12)+(+5);(4)3.75+2.5+(-2.5);(5)+(-)+(-)+(-).说明:通过练习巩固加法法则,突出计算简化问题,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发现、总结.(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2)探索: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和○+□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和□+(○+◇)(3)总结:让学生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这样,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2、例题讲解教师板书例题,并和学生共同完成.【例1】计算:(1)(+26)+(-18)+5+(-16);(2)(-2.48)+4.33+(-7.52)+(-4.33);(3)(-1)+(1)+(+7)+(-2)+(-8).解:(1)原式=(26+5)+[(-18)+(-16)]=31+(-34)=-(34-31)=-3;(2)原式=(-2.48)+(-7.52)+4.33+(-4.33)=[(-2.48)+(-7.52)]+[4.33+(-4.33)]=(-10)+0=-10;(3)原式=[(-1)+(-2)]+[1+(-8)]+7=(-4)+(-7)+7=(-4)+[(-7)+7]=(-4)+=-(4-)=-3.从几个例题中你能发现应用运算律时,通常将哪些加数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运算简便吗?【例2】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1)(+66)+(-12)+(+11.3)+(-7.4)+(+8.1)+(-2.5);(2)(+3)+(-2)+(-3)+(-1)+(+5)+(+5);(3)(+6)+(+)+(-6.25)+(+)+(-)+(-).分析:利用运算律将正、负数分别结合,然后相加,可以使运算比较简便;有分数相加时,利用运算律把分母相同的分数结合起来,将带分数拆开,计算比较简便.一定要注意不要遗漏括号.相加的若干个数中出现了相反数时,先将相反数结合起来抵消掉,或通过拆数、部分结合凑成相反数抵消掉,计算比较简便.解:(1)原式=(66+11.3+8.1)+[(-12)+(-7.4)+(-2.5)]=85.4+(-21.9)=63.5;(2)原式=(3+)+(5+)+[-(2+)]+[-(1+)]+(5+)+[-(3+)]=3+5+++(-2)+(-1)+(-)+(-)+5+(-3 )++(-)=7;(3)原式=(+6)+(-6.25)+(+)+(-)+(-)=-.【例3】小明遥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点A出发,先向东行驶15 m,再向西行驶25 m,然后又向东行驶20 m,再向西行驶35 m.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一共行驶了多少米?解:规定向东行驶为正.(+15)+(-25)+(+20)+(-35)=(15+20)+[(-25)+(-35)]=35+(-60)=-25(m).|+15|+|-25|+|+20|+|-35|=15+25+20+35=95(m).答:玩具赛车最后停在点A西面25 m处,一共行驶了95 m.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画出如下的示意图帮助思考.【例4】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 g.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解法一: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44+459+454+459+454+454+449+454+459+464=4550(g).解法二: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列出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这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差值的和为(-10)+5+0+5+0+0+(-5)+0+5+10=[(-10)+10]+[(-5)+5]+5+5=10(g).因此,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54×10+10=4540+10=4550(g).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简化运算.常见的技巧有:1.凑零凑整: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先加;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先加.2.同号集中:按加数的正负分成两类分别结合相加,再求和.3.同分母结合: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结合起来。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2.4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2.4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

数学初一上北师大版2.4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课题:§2.4有理数的加法主备人:王宜军备课组成员:刘涛杨宝华任广田冯贵峰导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那么,并能运用法那么进行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看、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导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那么、导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那么、导学过程温故:绝对值的特点有哪些?〔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例如,|4|=,|+7.1|=。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例如,|-2|=,|-5.2|=。

〔3〕0的绝对值是、链接: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有理数有什么特点?知新: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伙熟悉的实际问题:足球竞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假设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竞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确实是(+3)+(+2)=+5、①(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确实是(-2)+(-1)=-3、②现在,请同学们看下其他可能的情形、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确实是③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确实是④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确实是⑤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确实是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确实是⑥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那么:1.2.3.。

练一练:计算以下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4)+(+7);(2)(-4)+(-7);(3)(+4)+(-7);(4)(+9)+(-4);(5)(+4)+(-4);(6)(+9)+(-2);(7)(-9)+(+2);(8)(-9)+0;(9)0+(+2);(10)0+0、计算以下各题:(1)[8+(-5)]+(-4);(2)8+[(-5)+(-4)];(3)[(-7)+(-10)]+(-11);(4)(-7)+[(-10)+(-11)];(5)[(-22)+(-27)]+(+27);(6)(-22)+[(-27)+(+27)]、【二】学生共同研究形成有理数运算律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b+A、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能够是正数,也能够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c=a+(b+c)、那个地方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练一练:例1.计算(要求注理由)16+(-25)+24+(-32)、解:16+(-25)+24+(-32)=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同号相加法那么) =、(异号相加法那么)2.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图,以每袋9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7,5,-4,6,4,3,-3,-2,8,1。

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课件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课件北师大版

+1
+1
轻松解释(5)
(-2) +(-3)= 演示
-1
-1
-1
-1
-1
议一议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 如何确定?
( - 4 ) + ( - 8 ) = - ( 4 + 8 )= - 12

↓↓
同号两数相加 取相同符号
两个加数的绝对 值相加
( - 9 ) + (+ 2) = - ( 9 - 2) = -7
绝对值
同号
相同符号
相加
异号(绝对值 取绝对值较大 不相等) 的加数的符号
相减
异号(互为相 反数)
结果是0
与0相加
仍是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学习目标
1.能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灵活熟练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
(重点、难点)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后,爱探索的小 明发现,(-3)+(-6)与(-6)+(-3)相等,8+(-3) 与(-3)+8也相等,于是他想:是不是任意的两个加 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后,和仍然相等呢?同学们你 们认为呢?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2)31 +(-28)+ 28 + 69 =31 + 69 + [(-28)+ 28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100+0 =100.
小组讨论:你是抓住数的什么特点使计算简化的? 依据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见课后分层作业,P30A组必做,B、C组选做
渗透解题的优化策略
有意识地省略某些加数前的“+”号,为后面“省略加号的和式”的教学做铺垫。将第1题的(3)补充到第2题,训练观察力,不要被方括号迷惑。
自信教育,第二问学生容易解决。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务必区分这两问的不同。
突出重点,帮助总结。
上述两方面的比较,若学生答不出,教师可做适当引导,第3点是关于运算律的比较,学生较难联系,可从小学里的简便运算入手:
师:你会计算下列式子吗?
学生口答。
二、合作探究:师:小学里学的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是否适用呢?你会验证吗?在小组里一起交流。
让小组代表发言,师板书: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仍成立。
(3)(-2.25)+(- )+(- )+0.125
(4)(-3.5)+[3+(-1.5)]
解决实际问题
例2、小明遥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15m,再向西行驶25m,然后又向东行驶20m,再向西行驶35m,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一共行驶了多少米?
师:这两问中,你有把握解决哪一问?
教学难点:例2综合性较强,为难点。
三、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师: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的算术数加法有何异同?
生1:从运算法则上看,有理数加法要先分类,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小学里只有正数的加法。
生2:从和与加数的关系上看,小学里的“和”比两个加数都大(或相等),有理数的“和”可能比两个加数都大,可能比两个加数都小,可能大于其中一个而小于另一个加数。(或相等)
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4有理数的加法
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能力目标:掌握简便运算的常用策略,渗透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学会
画图分析法。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对称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增强自信。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换律,结合律。
师:第一问包含几个意思?
生:两个,要求方向和距离。
师:介绍画图分析法: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完整解答。
小结:第一问求方位,要求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问求路程,即求各路程绝对值的和。
练一练:P293(略)
补充练习:是非题:
(1)若两个数的和是0,则这两个数都是0;
(2)任何两数相加,和不小于任何一个加数。
(3)a+b+c+d=(a+c)+(b+d)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2、简便运算的常用策略:
可以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
能凑整的先凑整
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
练一练:P292、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明有关理由:
(1)(+14)+(-4)+(-1)+(+16)+(-5)
(2)(-18.65)+(-7.25)+18.75+7.25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则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三、举例应用
例1、计算:
(1)15+(-13)+18;
(2)(-2.48)+4.33+(-7.52)+(-4.33)
(3) +(- )+(- )+(- )
同学互相补充,创造和谐轻松的气氛,培养归纳能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2.1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算术数的加法
运算法则
和与加数的关系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例1
例2
师生共同完成。小结:1、任意若干个数相加,无论各数相加的先后次序如何,其和不变。
让学生自己复述,增强复习的效果。
既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又引出本课时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再现熟悉的简单的内容,使学生能回忆起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合作学习
渗透字母表示数的意识,体验公式表达的简洁美和对称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