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以下几个方面。
一
、
教 师 教 育 观 念 的转 变
求生物教师实现从重教到重学 , 从重结论到重过程 , 重统一 教育到重差 异教育 , 式化教育到重个性化教 育的转 变。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 , 重模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教育观念 是教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习和研究性学 习 , 实现课堂 教学有效 化。新 课 育思想、 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策略 、 教学 目的等诸方面的集 中体现 , 反 程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 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解决 它 映出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 , 生物教师 必须转变 教育观念 才能适应新 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 教学活动 的客观 规 形势下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观念转变表现 为以下方面。 律下 , 以尽可能少 的时间 、 精力和物力投入 , 取得尽 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首位 ; 第三, 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 学生 自主合作地 对问题进行探 究。 【 关键词 】 新课 改; 角色转换 ; 观念; 地位 ; 方法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 要明确指 出 : 把育人为本作 学生。“ 天地君亲师 是千古不变的信条 。这种教师的绝对权威扼 杀了 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 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 的第一资源 , 学生的个性发展 , 湮没了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 , 扭曲了学 生的心灵 , 利 不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 , 充分 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化知识的建构。它培养 出来 的学生也 必然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把促进 学生成长成 才作为学校一 切工作 的出发点 足啃教材的书虫 , 附和教师的应声虫 。因此 , 生物教师 的教学 地位将发 和落脚点 ; 关心每个学生 , 促进每个学 生主动 地、 生动 活泼 地发展 。同 生重大转变 , 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权威感将消失 , 教师应主动与学 生沟 时, 陕西省今年也开 始实行 新高 考, 这就 要求一 线教 师必须树 立新理 通 、 交流、 对话 , 与学生平等参与 教学活动 , 真正树立学 生主体的观 念。 念, 转换角色 , 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 把更符合 国家要求的人 才输送 给 做到认同学生的观点 , 指导和组 织学生 的活动 , 与学 生合作探究 问题 , 高校, 输送给社会。目前,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 内容方法比较陈 旧, 生 学 营造民主教学 的和谐课堂氛围 , 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 力, 同完成 教学 共 课业负担过重 , 素质 教育推 进困难 ; 学生 适应社 会和就 业创业 能力不 任务。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学带来了重大影响,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转换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新课程赋予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
一、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1 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完全有学习的能力。
如教学一年级语文《雨点》一课时,适逢室外下雨。
教师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雨点,有的听小雨点的声音,有的闻小雨点的气息,有的甚至尝了小雨点的滋味。
这就是孩子们独特的学习生活。
2 摆正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
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了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信地开展教学活动。
3 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面对学生的探究方式,教师要多问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开展学习。
1 做新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和课外两种教学资源,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创设广阔的学习空间。
如特级教师周益民在准备语文综合性学习《周总理,我们怀念您》时,不仅收集包括连环画在内的所有周恩来的传记性读物,还聆听大量像《绣金匾》、《歌唱周总理》、《想起周总理纺线线》等赞颂总理的歌曲,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伟人的情怀。
2 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
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比如数学课《有趣的拼搭》,教师在学生触摸了不同形状的物体、试着自由拼搭这些物体后,让学生去探索怎样做才能拼搭得最高,同时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分类来比较。
学生高兴地投入到拼搭活动中,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
3 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
在如今信息时代,尤其是新课改的形势下,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已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这就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教师角色学习型用教材教二次开发学法指导平等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单一、片面的倾向,因此在改革大潮下教育观念的变革,促使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势在必行,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啃本型向学习型转换“要想交给学生半瓶水,教师必须要有一瓶水。
”目前师资来源主要是通过师范类院校的培养,一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满以为只要凭着一两本教参,就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无需寻找、学习教辅读物以外的东西,但实际要想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往往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导入课别开生面;一副简笔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绘声绘色的情景渲染可把学生带入神话中的伊甸园;三两分钟的舞蹈可增强师生之情、融洽关系;抓住思维发展的灵光及时点拨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我们现有的知识储备,一部分已老化,一部分将内耗,剩余的已不能完全胜任如今的工作,因此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不啃老本,全方位加强学习,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修为,才能完成社会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换新课改的目标是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播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法的指导者。
有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要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教师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去接受信息。
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可根据当地的实际做出相宜的“裁剪”和“二次开发”,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可亲身体验的平台,让他们去感知事物,从而直接获取信息,因为任何一门学科,总是存在着某些内容在某些区域、某个时期的不适应。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一、教师的角色1.导师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表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协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水平。
(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利用新技术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
(5)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劳信息的水平,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世界化课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和工具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
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一起合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
学科教师还可合作开发教学软件。
在教学中还能够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与学生实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实行研讨,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其众多角色中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范例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实行课程开发。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迅速推广,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尽快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角色转换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逐步推广。
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指出:一个教师需要了解他们的行为正如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
教师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理解这些角色应该发挥的作用,能让教师更好地推动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1]。
我们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社会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
早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2]。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曾伴随我国教育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1教学目标的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教师作为惟一的信息源的作用减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就由学生掌握知识变为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露 出 自豪 。 由此 看 来 学 生 是 多 么 在 乎 那 简 单 的 “ 棒 ” 在 乎 老 师对 自 己的 评 价 。 真 , 还 教
记 得 一 位 外 国的 班 主 任 曾 经 在 所 有 同 学 的作 业 后 都 评 注 了赞 扬 的 评 语 。 多 年 后 , 研 在 发 现 有 的 同学 把 评 语 装 在 贴 身 口袋 里 , 的 同 学 装 在 结 婚 相 册 里 , 见 评 语 在 学 生 有 足
版
一
、
教师 是 学 生 成 为 完 整人 的促 进 者
新 课 程 的 一 个 基本 理 念 就 是 要 促 进 学 生 和 谐 地 、 个 性 地 发 展 。 要 求 教 师 从 有 它 过 去 作 为 知 识 传 授 者这 一 核 心 角 色 中解 放 出来 ,促 进 学 生 整 个 人 性 或 人 格 的 全 面 和谐 地 发 展 。 们 要 从 以 教 师 、 材 和课 堂 为 中心 的传 统 观 念 逐 步 转 到 以学 生 、 我 教 活 动 和兴 趣 为 中 心 的 观 念 上 来 , 此 , 现 每 一 个 学 生 的价 值 , 掘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潜 因 发 发 能 , 挥 每 一 个 学 生 的力 量 , 展 每 一个 学 生 的个 性 , 成 为 了新 课 标 推 行 过 程 中 发 发 就 教 育 发 展 的 基 本走 向 。 重 学 生 的英 语 知 识 与 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 感 与 态 度 、 值 注 过 情 价 观 与 世 界 观 的 协 调发 展 ; 注重 教 学 联 系 学 生 生 活 和经 验 以及 社 会 发 展 的现 实 , 调 强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完成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完成角色的转换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和实践者,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转变自身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本文从新课程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所需完成的角色转换。
一、新课程的背景新课程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并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教育需求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强调人的品德和思想素质。
因此,教育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2.学生的教育需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灌输,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新课程则强调学生教师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由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3.国家教育政策新课程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强调新课程的实施。
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转换1.从“讲授者”到“引导者”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讲授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和课程。
2.从“管理者”到“合作者”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管理者”,通过教育纪律来管理学生行为,以确保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合作,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和学生沟通交流。
众所周知,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合作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从“知识传授者”到“终身学习者”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
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新教师怎样完成职业角色转换新教师入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新教师的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对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手来说,不但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更是其职业发展生涯中的奠基之举。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专业素质的关键时期。
所以新教师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完成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教师,适应时代的要求。
新教师要顺利完成角色转变,首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教师的角色意识,首先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职责的自觉认识。
在技术型教师观下,教师被看作是依照一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操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只需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即可。
也就是说,他们只需关心已给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在各种可能的完成途径中,确认哪一些具有相对更大的效用,以便在实践中予以选择和运用……与技术型教师不同,反思型教师将注意力转向了教育的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与课程的原理基础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转向了所有这一切与其课堂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上。
是做传统的技术型教师还是做现代的反思型教师,这是新教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其次是教师对自己职业意义的自觉的认识。
必须明确自己所肩负继承的传播人类文化成果和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这样才能具有职业成就感,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
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是新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的前提条件。
二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这是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关键环节。
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和在校所学知识与实践需要的差距,使新教师面临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的任务。
但知识结构的完善知识水平的提高只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前提。
新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所学知识形象生动地讲授出来,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教师要融汇贯通,把教材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但仅限于此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预期,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设计好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决定》进
步明确了
”
加快构 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 求 的基
。
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础 教 育课 程 体 系
的任务
于是
。
我国新
一
轮基 础 教 育
走 进师生 的
。
⑤ 建 立 与素 质 教 育理 念 相
促进 学 生 发 展
一
致 的评 价 与考试 制度
.
。
课程改革在世纪 之交启动
生活
一
。
现 已走进校 园
,
,
改变课 程 评 价过 于 强 调 甄 别 与选 拔 的功 能
”
才是 更重 要 的准则
。
③密切课 程 内容 与 生 活 和 时代 的联 系
容
“
。
改变课程 内
,
进行
“
即兴表 演
的 老 师 是 以 能 否 察觉 到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系
”
、
要
“
调整和改
死记硬背
、
、
机械训练的现状
,
倡导学生 主动参
结构
,
、
内容
,
建 立 新 的基 础 教 育课 程 体
与
、
乐 于探究
、
勤于 动手
培养学 生 搜集 和 处 理 信息 的
;
200 1
一
年 6 月
国 《 务院关 于 基 础 教 育改革与 发展 的
“
能力
获取 新 知 识 的 能力
。
、
分析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以及
。
,
精 选 终 身学 习 必 备 的
教育改革 的关 键是课程 改革
浅谈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 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 家 、民族 的前途和命运 ,在现代化建设 中具 有先导性 、 全局性作用 。 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 , 教育也应该 以新 的理念培养更多更优秀 的英 才 ,以促进社会进步。 “ 发展才是硬道理 ”, 如果不想落后于时代 ,不想被 时代所 淘汰, 每位教师都应树立 一种新 观念、扮演一种新角色来 完成自己的重大使命 。 做 学习型教师 ,
习 型 ;服 务 意识 ;导 演
【 关键词 】 教育新 形势 ;角色转 变;学
、
传递爱 , 是为了让世界充满爱。如果只是~味 地给予爱 , 而从未教孩子们去体会 、珍惜爱 ,
孩子们 自然就不知道去爱他人 , 去理解 、宽容 人 们 开 始思 考 教 育 的 核 心到 底 是 传 授 知 他人 、善待他人。仔细分析部分孩子缺乏爱
育 的 变革 ,教 育 的 变革 首 先要 更 新 传 统 的教 育观 念,提 高教师素养 ,实现教 师角 色的转 变 。教 师要做 学 习 型 、导 向性 的 导 演 和导 师 , 教 会 学生 学会 做 人 、 学会 求 知 、 学会 办事 。
国家 、民族的大事。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深 感责任重大 ,为 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促 进社会 和谐发展 ,尽绵薄之力 ,是我义不容 辞 的责任 。下面我仅从教学实践谈谈对独生 子女 、 单亲家庭子女及 留守家庭子女的教育 。
一
、
有知识是脆弱的 ,但没有品 性 ,光有 知识是危险的,是 对社会的潜在威胁”。人格 教 育着 眼 于健全 人 格 的培 养 ,不仅把知识的获得 、智 力 的发展 、技能的形成看成 是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 ,而 且把受教育者 的非智力因素 比如情感 、道德 、意志 、动 机等 都 看 成是 不 可 或 缺 的教 音 育 内容 。人格 教 育 就 要 注重 州 自主 、 自尊 、言 行 一 致 的教 育 ,反对谎言、贪婪 、假心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综合课程 , 适应 不 同地 区和学生发展 的需 新课 程鼓 励教 师搞 科研 、 搞创 新 。 强调 教
体 现课程 的均衡 性 、 综合 性和选择性 。 识、 信息能力和信 息素质 。随着信 息网络 应充分重 视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在教学过程 要 。
学过 程是师生 共 同开 发课程 、 丰 富课 程的 过程, 教 学真正成 为 师生富有个 性化 的创
中教 师所应该 充 当的是 参与、 促进和指 导
的角色。
二、 由 知 识 的 传 授 者 转 向 学 习 的 促
新课程 改 变课 程结 构过 于强 调学 科
贯整体设计课 程 门类和课时 比例 , 设置
“ 传道 、 授业 、 解惑 ” 被 认为是教师的天职。 本位、 科 目过 多和 缺 乏整合 的现状 , 九年
想、 理论 到手段 、 方法 、 模 式等的根本性 变 革。 它要 求教 师必须 具备 良好 的信 息意
的扩张和 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 , 教 师的主要
教 师一 直 被 认 为 是 知识 的传授 者 ,
但现代教育心 理学 的研究表 明. 学生的学 习是一个 积极 主动 的知识建构过程 , 教 师
所 。在 实践 中学 习 , 不断对 自己的教育教
己的知 识与经验 进行重组 , 找准 自己
研 究性学 习、 探究 性学 习。针对不 同的学 桌 上 的纸 介 质 的 书 , 而 是 要 以文字 教 材 学进行研究 、 反思 , 对自
学 习变得丰 富而有个 性 ; 营造支持学 习的
任务是 教会学生获 取信 息知识 的本领 , 将
学生 培养成“ 信息化 的人 。 这就要 求教 师
进 者
造过程 。随着课程 内容 的综合性 、 弹性加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
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种形式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种形式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种形式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被不断提出和完善。
2017年,全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版别正式实施,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也随之转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种形式进行探讨。
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在旧的历史教育体系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而学生的角色则是接受知识。
但是,在新的历史课程教学体系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教师,而是知识的引导者。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把握好问题的引导和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意识。
二、课堂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在旧的历史课程教育体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课堂主宰者的角色,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但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
教师要在课堂中掌控好引导和讲解的过程,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三、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发展导师在新的历史教育课程下,教师除了要掌握好教学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发展情况,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要全面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知识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交流在旧的历史课程教育体系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单向传递者的角色,学生只是接受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但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意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和发展。
五、知识教授转变为情感铸造在新的历史教育体系下,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观念更新 角色转换——浅谈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修养
封建观念中的“天地君亲师”虽然早已过时,但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思想残余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要正视的是,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他们渴望平等,渴望民主,渴望友爱,渴望交流。那么,教师就需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尽量和学生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生活参谋,甚至是心理医生。
二、更新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当今教育的大势所趋。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学习主人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的主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毕竟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是学习的外因,多少年来教学地位的本末倒置,到了今天的素质教育时代,也该拨乱反正了。不实现这一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一切教学变革都可能是缘木求鱼。
四、更新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积极接受终身教育,实现“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自然交融
以前,一个人一次性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以当一辈子教师;如今,已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日新月异,要想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不被社会所淘汰,不在教师队伍中落伍,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坚持终身学习。学习面临革命,教师的成才观和发展观也面临着革命。现代教育需要教师扬长避短,及时为自己充电,需要教师时时做好“学生”,迅速掌握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做时代的弄潮儿。
更新观念难,转变角色尤其难。但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时代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使我们明白:只有迎难而上,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做一名真正的现代教师,才会尽快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教育理想。
当前基础教育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当前基础教育下教师角色的转换长期以来,应试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占据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地位,使得基础教育的其他价值被忽视和弱化。
在这种功利主义主导下,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上规定的内容严格进行教学,扮演的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而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这让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甚至不知道如何备课,如何上课。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不透,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到位。
下面就当前基础教育下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1)古时先生向弟子传经授道,教师几乎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
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收器,是知识的奴隶;教师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
而现如今,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传播媒介极大扩充。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异常丰富,除了传统的课程教材外,还有诸如报刊书籍、影视资料、网络信息、社会生活等。
可见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只能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知识是由学生自己去获得,因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应是“学长”“朋友”“领路人”。
(2)课程标准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入,是教学的依托。
当前基础教育下设置的课程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以学科、知识和书本为中心的做法,它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是一种学习型和开放型的课程。
它针砭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科中心”痼疾,从社会和科技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等角度来组织材料和精选内容,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科学知识背景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与条件,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学科知识走向学生的人生经验,个性的张扬。
这种背景下,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指导者”的角色。
(3)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改革已冲击了传统的课堂中心领域,创造出许多新的学习方式。
相当多的学习活动已不能在传统“课堂”中进行,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是在目标的调控和计划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转换------关于课改的反思
基础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
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因为这必须摆脱已有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即使以前曾经思考过,但真正实践的时候又是一回事,是否能经得起这次考验,可能在很多人心里没谱。
旧的课程教学可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都被扼杀在这个无形的杀手中而不自知,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结果正是这种帮助、这种启迪造成了本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是该结束了。
其实对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但总觉得旧课程制度已经制约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虽然新课改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个新的转变与突破总比捧着旧体制不放好,而且这是已经在多个实验区内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经验必须借鉴,但如何做却是我们自己思索出来的,把握一个总体方向,也能教出特色。
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确实是因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那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正如芦咏莉博士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却只是一条传输带而己。
没错,就这样的一条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失败毅力的人才是很难的。
一是学生学习的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而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质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为此,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
每一项学习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型,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原型,然后总结出所要的知识;也可以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因此,教学不再是单独地课堂上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从枯燥地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
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以前所谈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还只是理论而己,真正做到又能有几?面对着21世纪的挑战,老师应该知道,这必须改变。
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不能再使用教学中的单一模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力、创新精神。
可是,长期以来,老师依靠的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如今却需要充分发挥的是自身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与学生的交流与协商,是对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个性培养,这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掌握得好的。
就如对学生的评价。
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其实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却经常相信“棍棒之下出状元”。
我也曾觉得,对于那些捣乱而又不听话的学生以暴制暴是个极好的方式,因为有了威慑力才会有信服,如今却一直令我懊悔不已,我常想:我的举动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知是一种怎样的印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沟通就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可更经常的,老师根本无须对学生行为经过一番详细调查就直接凭借自己的喜恶判断学生的对错,这也许是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却也正是旧的课程体制下的产物。
但是人是有个性的,而且个性的发展是受一定的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深入地了解到学生思想发展的深层面呢?可能很多老师都没有想过这一点,总以为坏的就是坏的,没有任何原因的坏,可是这个坏究竟归结于何处呢,却没有认真思考过。
其实老师只要能把自己与学生平等对待,也就可以避免许多可能是误会产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平等面对老师的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也就可以消除许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其实学生对学校的排斥感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错;老师的错;沉重的课业负担;对枯燥的学习生活的厌倦;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得到教与学的快乐。
其实这并不难做到,只是老师已经习惯于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而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让老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并且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
因此,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并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
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老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