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着火与熄火过程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笔记

自学考试消防燃烧学笔记

消防燃烧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火灾燃烧根底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复原反响。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响,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响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响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响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响燃烧和分解反响燃烧两类;按照反响物参加化学反响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外表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根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响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惧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2、、2、2、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复原反响。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置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内燃机原理 各章重点内容

内燃机原理 各章重点内容

《内燃机原理》各章提纲及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内燃机发展。

前期:1673~1680年荷兰物理学家柯.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首先提出了真空活塞式火药燃烧的高温燃气在气缸中冷却后形成真空而带动活塞作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燃气与活塞联系起来,实现了“内燃”1690年法国医生德.巴本(Deni Papin),采用相当于真空原理用水蒸气作功质的活塞式发动机,成为近代蒸汽机的直接祖先。

1705~1711年英国人纽卡姆(New Comen)制成了矿井用直立气缸密封式活塞、缸|内水冷却的真空式蒸汽机,热效率不到1%。

| 1776年英国人瓦特(Watt) 改良了纽卡姆蒸汽机,发明了水汽分离冷凝器,大大完善了蒸汽机,热效率达3%,开始了蒸汽时代,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

1794年英国人罗伯特.斯却里塔(RobertSteet)提出了燃用松节油或柏油的内燃机原理,首次提出燃料与空气混合的原理。

1799年法国化学家莱蓬(Lebon) 建议采用照明煤气作燃料并用电火花点火。

| 1820年英国人塞歇尔(W . Cecil) 用氢煤气作燃料,使内燃机以60+/ min转动起来。

1833年英国人莱特(WL. Weight)提出“爆发” 发动机,摆脱了真空发动机的影响,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

1857年意大利恩.巴尔桑奇(Engenio Bersanti)和马特依西(Matteucci) 制成自由活塞发动机,第一次实现了爆发作功。

1860年法国人兰诺(Lenoir) 研制成功第一台实用的二冲程、无压缩、电火花点火的煤气机。

1862年法国工程师包.德.罗沙(Beau de Rochas)第一次提出了近代发动机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循环原理。

诞生:1876年Nikolaus August Otto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四冲程煤气机。

1886年Benz和Daimlet按Otto的四冲程原理,造出第一台车用汽油机。

1886年Benz和Daimler将发明的汽油机用在车.上,发明了第一部汽车。

第五章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

第五章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

长度较长
长度较短
火焰稳定,表面光滑
火焰抖动,呈毛刷状
燃烧时较安静
燃烧时有噪声
流动面积小,粘度系数大 流动面积大,粘度系数小
湍流火焰传播
特点:
• 湍流使火焰面变弯曲,
层 流
湍 流
增大反应面积


• 湍流加剧了热和活性


中心的输运速率,增
大燃烧速率
• 湍流缩短混合时间, 提高燃烧速率
• 湍流燃烧,燃烧加强, 反应率增大
T0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与预混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宏观角度分析:
L u L
在固定火焰、稳定燃烧条件下:
导入热量
QD

Tm
L
T0
/ A
获得热焓量 Q h u L A 0C P (Tm T 0)
Q

A
t



Q mC p t
火焰传播速度
a
uL

dT dx C
2 Tm
WQdT
Ti
dT dx
p

uL

0 C p Ti
T0
则求得传播速度为:
uL
Tm
2 WQdT Ti

2 0
C
2 P
Ti T0
2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3)
因为预热区反应速度很小
Ti
u L d 3 pr 2 k d
优点 • 可测定不同压力下、温度 下的以及高压情况下的火焰 传播速度 • 只适用火焰传播速度快的混合气
移动火焰测量法
平面火焰法

西门子F级燃机培训 第五章

西门子F级燃机培训 第五章

第五章试题1机组发生故障时,值班人员一般应当按下述方法进行处理:(1)根据仪表的指示和机组外部象征,肯定设备确已发生故障。

(2)迅速查清故障的性质、发生地点、损伤范围。

(3)保证所有未受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

(4)排除故障的每一阶段都需尽可能的迅速报告值长,以便及时采取更正确的对策,防止事故扩大。

2紧急停机条件1、燃机转速超过3888rpm,超速保护不动作。

2、机组发生强烈振动,振动值超过保护值,振动保护未动作。

3、燃机主要阀门(如IGV、VGV 天然气控制模块内各阀门、防喘放气阀等)故障失控。

4、发电机冒烟着火。

5、润滑油或液压油系统大量跑油无法补救。

6、主机轴承瓦温超过保护限值,瓦温保护未动作。

7、机组任何一个轴承断油、冒烟或发生火花。

8、清楚听到机内有明显的金属摩擦或撞击声。

9、天然气管道泄漏或破裂,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

10、燃机罩壳内或天然气供气系统发生火灾,火灾保护未动作。

11、燃机发生喘振,喘振保护未动作。

3紧急停机步骤1、按下紧急停机按钮,燃机跳闸2、其他步骤同正常停机。

3、停机后,注意燃机盘车正常投运,以及润滑油油系统运行正常。

4 重要的仪表和控制部件出现故障后,运行人员应该:1、根据其他相关表计显示,监视机组运行状况,2、检查相关的SLC或SGC,并且如有必要,则切换到手动方式,3、必须立即联系热控人员,排除故障,4、必要时,须通过就地巡检,在现场检查相关设备的运行状况,5、如不能通过其他相关参数的监视,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应马上停机。

停机后,注意燃机盘车正常投运。

5点火失败故障1、现象(1)点火60S后,燃烧室两个火焰探测器中的任何一个无火焰显示;(2)“点火失败”报警。

2、原因(1)天然气管网供气压力太低,或机组天然气控制模块前天然气管道中阀门位置失常。

(2)机组天然气控制模块故障,模块内电磁阀动作失常。

(3)点火变压器故障不打火。

3、处理(1)将“点火失败”信号复归,机组走停机程序。

燃气燃烧

燃气燃烧

第一章燃烧:燃气中的可燃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作用并伴以发热发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称为燃烧。

燃烧必备条件:燃气中的可燃成分和空气按一定比例呈分子状态混合;破坏旧分子和生成新分子所需要的能量(可燃气体混合物具有一定的能量);具有完成燃烧反应所需的时间。

高热值:是指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温度,而其中的水蒸汽以凝结水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热值:是指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温度,但烟气中的水蒸汽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量燃气燃烧反应方程式:第二章1、影响燃气燃烧反应速度的因素,结论:2、链反应的概念:有一些化学反应并非一部完成,而是由多部基元反应组成。

一环扣一环进行,经历链的生成、链的发展以及链的消亡几个过程,这种反应称为链反应。

链反应的基本原理:1.链的引发,即活化中心(原子,基,原子碎片)生成;2.链的传递,即进行基元反应;3.链的终止,即活化中心消亡。

可燃气体的燃烧均为链反应3、支链着火与热力着火区别:支链着火:由于系统的活化中心浓度的变化引起的着火.热力着火:由于系统的热力条件变化引起的着火4、画出支链反应与压力的关系图,说明产生上下限的原因:存在压力下限(B点)的原因:因为在B点以下(以左),系统的压力低,容器内反应物质浓度小,为数不多的活化中心很容易直接撞到器壁上消亡,链的中断几率大,所以反应速度就小。

另外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其浓度小反应度也小,故此,存在压力下限(B点)。

存在压力上限(C点)的原因:当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容器内反应物质浓度变大,活化中心在气相中消亡数增大;即两个活化中心在第三体碰撞下消亡的数量加大,反应速度变为缓慢,故存在压力上限(C点)5、着火半岛:表明了支链着火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

处于着火上下限之间的半岛形即为着火区,半岛以外不能着火。

6、支链反应速率与活化中心浓度的关系(定量讨论支链着火的条件)假设:W0--为外界能量的作用(分子热运动)而生成的初始活化中心浓度;(与活化中心浓度无关)W1- 为链分枝速度(与活化中心瞬时浓度有关)W2--为活化中心消亡的速度;(与活化中心瞬时浓度有关)(1)ϕ > 0时:反应自动加速,能自燃(链着火);(2)ϕ< 0时:反应趋于一个极限值,反应速度极其缓慢,进行稳定的氧化反应,不能着火;(3)ϕ=0时:这一工况参数合乎稳定工况和不稳定工况的边界状态。

沼气燃烧知识

沼气燃烧知识

第一章燃气的燃烧计算在检测燃气燃烧设备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时,需要根燃烧:气体燃料中的可燃成分(H2、CmHn、CO 、H2S 据烟气样中氧含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确定过剩空气系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作用,并产生数,从而折算成过剩空气系数为1 的有害物含量。

大量的热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称为燃烧。

根据烟气中O2 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比例混合、具备一定的能量、20.9 a具备反应时间20.9 O 2 3 O2′---烟气样中的氧的容积成分热值:1Nm 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气的热(2)根据烟气中CO2 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3值,单位是kJ/Nm 。

对于液化石油气也可用kJ/kg。

C O 2m 3 高热值是指1m 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a 始温度,而其中的水蒸气以凝结水状态排出时所放出C O 2的热量。

CO2m——当=1 时,干燃烧产物中CO2 含量,;3 低热值是指1m 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至原始CO2′——实际干燃烧产物中CO2 含量,。

温度,但烟气中的水蒸气仍为蒸汽状态时所放出的热 1.4 个燃烧温度定义及计算公式量。

热量计温度:一定比例的燃气和空气进入炉内燃烧,3一般焦炉煤气的低热值大约为16000—17000KJ/m 它们带入的热量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由燃气、空气带3天然气的低热值是36000—46000 KJ/m 入的物理热量燃气和空气的热焓;其二是燃气的化3液化石油气的低热值是88000—120000KJ/m 学热量热值。

如果燃烧过程在绝热条件下进行,这按1KCAL4.1868KJ 计算:两部分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烟气本身,则烟气所能达到3焦炉煤气的低热值约为3800—4060KCal/m 的温度称为热量计温度。

3天然气的低热值是8600—11000KCal/m 燃烧热量温度:如果不计参加燃烧反应的燃气和空气3液化石油气的低热值是21000—286000KCal/m 的物理热,即ta=tg=o,并假设a =1.则所得的烟气热值的计算温度称为燃烧热量温度。

第五章 煤粉燃烧理

第五章  煤粉燃烧理
阿累尼乌斯定律表示:

dC
a b k AC A C B
k k0e

E RT
b wB k 0 C B e

E RT
3、活化能的影响:在一定温度下,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 数越少,则化学速度越慢;反之,若活化能越小,化学反应 速度就越快。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燃料的焦碳的燃烧反应, 其活化能是不同的,高挥发分煤的活化能较小,低挥发分煤 的活化能较大。各类煤的焦炭按方程反应的活化能的值 (MJ/kmol) 分别为: 褐煤:92~105;烟煤:117~134;无烟煤:140~147 4、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反应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系统压力的增高,就意 味着反应物浓度增加,从而使反应速度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与反应系统压力的次方成正比:
r kC0
当温度很高时(>1400℃),化学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的升 高而急剧增大,炭粒表面的化学反应速度很快,以致耗氧速 度远远超过氧的供应速度,炭粒表面的氧浓度实际为零。这
时»,则 ks≈ , k
r kC0
3、过渡燃烧区 介于上述两种燃烧区的中间温度区,化学反应 速度常数与氧的扩散速度系数处于同一数量级,因 而氧的扩散速度与炭粒表面的化学反应速度相差不 多,这时化学反应速度和氧的扩散速度都对燃烧速 度有影响。这个燃烧反映温度区称为过渡燃烧区。 在过渡燃烧区内,提高反应系统温度,改善氧的扩 散混合条件,强化扩散,才能使燃烧速度加快。 在煤粉锅炉中,只有那些粗煤粉在炉膛的高温 区才有可能接近扩散燃烧。在炉膛燃烧中心以外, 大部分煤粉是处于过渡区甚至动力区的。煤粉锅炉 着火区是动力区。 因此煤粉锅炉提高炉膛温度和氧的扩散速度都可 பைடு நூலகம்强化煤粉的燃烧过程。
B ks r

锅炉原理习题库

锅炉原理习题库

《锅炉原理》习题库第一章基本概念锅炉容量层燃炉室燃炉旋风炉火炬―层燃炉自然循环炉多次强制循环炉直流锅炉复合制循环炉连续运行小时数事故率可用率钢材使用率第二章⑴基本概念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成分工业分析成分应用基分析基干燥基可燃基发热量折算灰分折算水分结渣变形温度软化温度熔化温度重油⑵问题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应用基碳、固定碳和焦碳的区别是什麽?挥发分包括哪些元素?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第三章⑴基本概念燃料的燃烧理论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漏风系数理论烟气量实际烟气量燃料特性系数烟气的含氧量理论空气焓理论烟气焓锅炉机组的热平衡输入热量锅炉有效利用热排烟损失失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散热损失其他损失飞灰系数飞灰可燃物含量排渣率灰渣可燃物含量保热系数最佳过量空气系数燃料消耗量计算燃料消耗量正平衡法反平衡法锅炉热效率⑶问题理论空气量中的物质成分有哪些?理论烟气量中的物质成分有哪些?什麽叫最佳过量空气系数,如何确定?烟气中的水分有哪些来源?写出烟气中的氧量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式。

我国锅炉热平衡规定有哪些热损失?输入热量包括哪些热量?燃煤锅炉的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具体包括哪些损失?一般来讲,燃煤锅炉的烟气中包括哪些可燃物?由散热损失推导保热系数时,有什麽假设?锅炉有效利用热包括哪些部分?第四章⑴基本概念煤粉细度煤粉的经济细度煤粉颗粒组成特性细度系数均匀性指数煤的可磨性系数最佳通风量直吹式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锁气器⑵问题为什麽用一个筛子可以确定煤粉的颗粒组成?影响煤粉爆炸性的因素有哪些?煤的可磨性系数大说明煤粉好磨还是难磨?什麽叫高速磨煤机、中速磨煤机、低速磨煤机?各举一个例子。

什麽叫风量协调,如何对好烟煤和多水分褐煤进行风量协调?画出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的制粉系统图。

画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的制粉系统图。

画出直吹式的制粉系统图。

什麽叫正压的直吹式制粉系统?什麽叫负压的直吹式制粉系统?说明下述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锁气器第五章⑴基本概念化学反应速度活化能着火着火温度燃烧反应的动力区燃烧反应的过渡区燃烧反应的扩散区⑵问题燃烧反应分为哪些区域,各有什麽特点?画出煤粉燃烧的放热曲线和散热曲线,指出着火点和熄火点。

第5章汽车使用节能技术

第5章汽车使用节能技术

第5章汽车使用节能技术5.1 发动机起动升温与节油根据发动机温度和大气温度的不同,发动机起动分为常温起动、冷车起动和热起动。

当大气温度或发动机温度高于5℃时,起动发动机比较容易,一般不需要采取辅助措施,这种情况称为常温起动;当气温或发动机温度低于5℃时称为冷起动;发动机温度在40℃以上时的起动,称为热起动。

5.1.1 常温起动为了减轻发动机的磨损并减少油耗,常温起动后应待水温升至一定温度再行起步。

常温冷车起动升温的节油操作方法为:关闭百叶窗,不关阻风门,轻踩加速踏板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保持低速运转,升高水温。

5.1.2 冷车起动汽车在低温条件下行驶时,发动机起动困难,润滑条件差,各运动机件磨损加剧,燃料消耗明显增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动机起动困难。

2)冷却系与蓄电池易结冰。

表4-1 蓄电池充电程度、电解液密度与冻结温度的关系3)燃油消耗量增加。

4)行车条件恶劣。

目前低温下起动发动机采用的节油措施如下:①起动前预热发动机②加热水或蒸汽③烘烤油底壳,以减小曲轴转动阻力④改善燃油的蒸发和雾化,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⑤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容量与端电压⑥严寒时采用起动辅助燃料等1.预热发动机预热发动机包括热水预热法、锅炉预热法等。

(1)热水预热法(2)锅炉预热法图41汽车锅炉式预热器2.改善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图42螺塞式电阻点火预热器图43悬挂式电阻点火预热器3.提高点火能量4.增大起动机功率5.检查清洁点火系6.在严寒地区应使用起动辅助燃料5.1.3 热起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常有临时停车熄火后重新起动发动机的情况。

由于这种热车起动发动机的次数较多,所以做好热车起动可以节省较多的燃油。

为了热车起动省油,要求更轻的踩加速踏板,且做到起动发动机一次成功,起动后立即进入怠速运转。

正确地调整怠速和点火提前角,可以做到不踩油门起动发动机。

另外,夏季气温高,停车后再起动往往会出现“气阻”现象,需要采取局部降温或泄放汽油蒸气等措施后,再起动发动机。

燃烧理论第5章-新

燃烧理论第5章-新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火焰5.1 概述讨论预混合气体火焰问题就是要研究着火前燃料与氧化剂已经均匀混合成可燃混合气中的火焰传播机理。

在预混合火焰的传播过程中化学反应速度、传热、流动、扩散等都起着各自的重要的作用。

例如,汽油机中的燃烧是预混合火焰,火焰能在极短时间内传遍整个燃烧室,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动机在高速运动时气缸内有足够的气流及湍流强度,使燃烧能力大大增强。

在低温时化学反应速度慢,与扩散及传热相比,它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长。

因此,化学反应动力学(即反应速度)对火焰的传播起控制作用(即对燃烧过程起主要作用)。

在高温时则化学反应速度极快,而扩散与传热却相对是速度慢的环节。

因而,扩散与传热对火焰的传播起着控制作用。

预混合气体的火焰锋面将燃料混合气体与燃烧产物分开。

火焰锋面及其前后成分、温度、密度、速度、压力等的分布情况如图5-5(b)所示。

由于燃烧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通常它是由许多个中间反应过程所组成。

因而,在火焰锋面处有许多复杂的、不稳定的、极为活泼的中间产物。

所有上述变量随火焰锋面厚度方向的变化情况称之为火焰的结构。

5.2 燃烧分类 (爆燃与缓燃)在燃烧现象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气流的流动状态及速度有关。

当火焰的传播速度大到有激波出现并同时伴随着燃烧时,在火焰锋面两侧有很大的压力突变,称之为爆燃(爆震波、爆轰,取决于所在学科,见下表),此时火焰锋面随同爆震波一起前进,燃烧速度(即火焰传播速度)极快。

当载气流的流速较低时燃烧速度较慢。

火焰锋面前后的压差较小,称之为缓燃,一般的工业及生活中的燃烧均属此类。

表5-4所示为一些预混合气的爆震速度。

下面讨论上述两种燃烧现象与载气流速度及燃烧前后压力变化的关系。

图5-2所示为一水平安置的内部充满可燃混合物的等截面圆管,火焰面从管的左端向管内传播。

图5-2 在可燃混和气的水平管内的反应锋面的传播设燃烧波以稳定的速度沿管向右传播。

如取运动着的波面为坐标,取该处为x=0,则可将该波面看作静止的,可燃混合气以恒速(即燃烧速度)流向反应波处,并认为波前方的反应物及波后面的产物各自为均匀的、无粘性并不导热的,下标s 及f 分别代表反应物及产物,由一维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方程对介质从s 状态到f 状态的流动有:s s f f u u ρρ= (连续方程) (5.1)22s s s f f fu p u p ρρ+=+ (Bernolli 动量方程) (5.2) 2222f s s f u u h h +=+ (能量方程)(5.3)在这里,焓的定义中还包括化学生成焓在内。

加热炉第五章讲义

加热炉第五章讲义

第五章
加热炉的操作、常见故障处理和管理维护
(2) 注视烟道气压力表,炉膛负压值一般为-20Pa~ -40Pa,勿使抽力(或炉膛负压值)过大,否则抽风 量增大,氧含量增加,从而导致炉膛温度降低、 烟气量增大、烟囱热损失加大和炉热效率及处理 能力降低。 (3) 采用离线仪器分析烟气,调节挡板以确保最佳 的过剩空气系数。 5.1.4.4加热炉燃烧器火焰的调节 (1) 火焰状态的调整。对于油燃烧器可由雾化蒸汽、 一次空气及二次空气量进行调整; 对于气燃烧器 可由一次空气量及二次空气量进行调整,以使其 燃烧完全,火焰稳定。
第五章
加热炉的操作、常见故障处理和管理维护
(3) 炉温降到300℃左右时,打开烟道挡板和快开风门,改为 自然通风,停掉预热器和风机。 (4) 相关岗位停用过热蒸汽后,应将过热蒸汽放空。 (5) 加热炉进料泵停车前,炉子熄火。为了便于炉管扫线和 退油,全部熄火后,及时停掉各火嘴吹扫蒸汽,进行闷炉 操作,关闭烟道挡板和自然通风门,避免炉膛温度下降速 度过快。
第五章
加热炉的操作、常见故障处理和管理维护
对于燃料气燃烧室,氧含量为2%-4%(即过 剩空气系数约为1.1-1.22);对于重油燃烧室, 氧含量为3%-5%(即过剩空气系数约为1.161.29)。如果氧含量太高,就会相应加热多余 的空气而使能耗增加;反之,氧含量太低,则 燃烧不完全,而且火焰不稳定,出现长焰。 5.1.4.3 加热炉压力和抽力的调节 (1) 注视烟道气压力表指针的变化,调节挡板, 使炉膛内的压力不高于大气压。否则,烟道气 由耐火砖间隙或衬里间隙向外泄漏,以致损坏 炉壁。
第五章
加热炉的操作、常见故障处理和管理维护
(2) 打开自然通风门和烟道挡板,停鼓风机和引风机。 (3) 听候车间指令以作进一步的处理。 5.1.3 加热炉的开工操作 加热炉及其附属系统所有检修项目结束,炉内检修杂物 清理干净,脚手架拆除,封闭人孔,加热炉就进入了 开工过程。炉子开工在整个装置开工过程中占据重要 的地位,它制约着整个装置的开工进度,从加热炉第 一个火嘴点燃就标志着生产装置又一个新周期的开始, 因此加热炉的开工操作历来都被人们所重视。

浓缩燃烧学

浓缩燃烧学

第3章1.简述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并从理论上分析着火条件。

某一反应体系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同时向环境散热,当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

理论分析(放热速度Q(1)- Q(2)=V CdT/dt2.在自由基链锁着火理论中,着火的条件是什么?基于该理论,灭火的措施有哪些?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灭火作用机理。

链分支速率大于链终断速度(注意:链分支速率等于链终断速度时不能引起着火)灭火作用机理:1)降低系统温度,以减慢自由基增长速度(自由基增长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温度高自由基增长块,相反则增长慢)2)增加自由基在固相器壁销毁速度(二者相碰时自由基会将自己大部分能量传递给固体器壁,本身结合成稳定分子,加入惰性固体颗粒)3)增加自由基在气相中的销毁速度(自由基在气相中遇到稳定分子会将自己的大部分能量传递给它,自己结合成稳定分子,卤代烷灭火剂就是这个原理)3. Frank-Kamenetski自燃理论:体系是否达到稳态温度分布就成为判断物质体系能否自燃的依据。

固体自燃临界准数δcr仅仅取决于体系的外形。

自燃准数δ与可燃物尺寸的平方成正比与温度的平方成反比。

应用:利用此理论并辅以一定试验手段,可以研究各种物质体系发生自然的条件借用此法我们可以通过小规模试验来确定大量堆积固体发生自燃的条件,为预防堆积固体自燃和确定自燃火灾的原因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4.下列现象或实验结果可用哪种着火理论解释?(1)可燃气体爆炸存在浓度极限;(谢苗诺夫)(2)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存在着火感应期;(谢苗+链式)(3)氢气/氧气体系有三个着火极限;(链式自然理论)(4)当可燃气体的压力低于某一极限压力时,不能燃烧或爆炸;(谢)(5)卤代烷有很好的灭火效能。

(链式论)5.自由基链式理论解释H2/O2体系的三个爆炸极限: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点则向下垂直移动自由基器壁消毁(为主)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值后,f < g, φ< 0 ,(第一极限)2)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P点则向上垂直移动自由基气相消毁(为主)速度加快,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值后,f < g,φ< 0 (第二极限)3)压力再增高,又会发生新的链锁反应,导致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大,于是又能发生爆炸(第三极限)6.强迫着火(复杂)和自燃不同之处:a强迫着火仅仅在混气局部(点火源附近)中进行,而自发着火则在整个混气空间进行。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三、步进电动机型怠速控制阀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控制阀的检修 3.控制阀的控制内容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1.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结 构:步进电动机型怠 速控制阀的结构结构如 图a所示,步进电机主 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丝杠机构将步进电机的 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 动,使阀心作轴向移动, 改变阀心与阀座之间的 间隙。安装在节气门上。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步进电动机型怠速控制阀电路(日本丰田皇冠3.0轿车)如图 所示。主继电器触点闭合后,蓄电池电源经主继电器到达怠速控制 阀的B1和B2端子、ECU的+B和+B1端子,B1端子向步进电动机 的1、3相两个线圈供电,B2端子向2、4相两个线圈供电。4个线圈 的分别通过端子S1、S2、S3和S4与ECU端子ISC1、ISC2、ISC3和 ISC4相连,ECU控制各线圈的搭铁回路,以控制怠速控制阀的工 作。
• 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如图
b所示,主要由用永久
a)
磁铁制成有16个(8对) 1、控制阀 2、前轴爪 3、后轴承
磁极的转子和两个定子 铁心组成 。
4、密封圈 5、丝杠机构 7、定子 6、线束连接器 8、转子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b) 1 、 2— 线 圈 3— 爪 极 4.6—定子5—转子
工作原理
a)输入脉冲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 ECU控制旋转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工作时,控制 阀的开度是通过控制两个线圈的平均通电时间(占空 比)来实现的。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2.控制内容 包括起动控制、暖机控制、怠速稳定控制、怠 速预测控制和学习控制。
第五章汽车辅助控制系统
3.控制阀的检修
(1)拆下控制阀线束连接器,点火开关置“ON”,不起动发 动机,分别检测电源端子与搭铁间的电压,为蓄电池电压;

燃烧学第五章着火与熄火

燃烧学第五章着火与熄火
在着火感应期内,反应物的浓度:0 y0
0 yB
i 0 ( y0 yB ) / W0
W0 k0 ( 0 y0 ) n e E / RT0
y 0 y B TB T0 y 0 0 Tm T0
y0 y B y0 TB T0 Q (TB T0 ) Tm T0 CV
H O2 M HO2 M
而代替原来的增殖反应[b],使链载体H与O2化合 成相对寿命较长的分子HO2(用光谱仪测到), 它向容器壁面扩散而碰壁终止,如:
2HO2 壁 H2 2O2
其结果是破坏了一个增殖链环,因此整个反 应再次由速率很高的爆炸反应回复到稳定的反应。 一般称此界限为爆炸高限或第二极限。
相对于指数中的T0,其 影响很小,可视为常数 压力、温度下降时,感应期增大。
二、非稳态分析法
着火感应期i :
i 0 RT02CV ( EQk 0 ( 0 y0 ) n exp( E / RT0 )
E ln i 常数 RT0
当温度和混气成分不变时:
ln i ~ (1 n) ln p
在压力很低时,由于反应[e]比较显著,所以反应无法加 速到自燃。随着压力的升高,这些链载体的自由行程就 大大的减小,以致能够到达容器壁面的链载体变得很小, 而大部分链载体参与[b]、[C]、[d]得链增殖反应,从而 使反应加速而达到自燃,这时出现图中的第一极限。
当压力升到很高时,分子很密集,就可能出现三 分子反应:
lim n lim
t t
w1

(et 1)
w1

Φ =0:
n lim
0
w2

(et 1) w1t

汽车拖拉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汽车拖拉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汽车拖拉机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017.12第一册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第一章2.内燃机通常由那些机构和系统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答( 1 )内燃机通常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汽油机比柴油机区别的一个系统)、启动系统。

(2)①曲柄连杆机构:主要由活塞组、连杆组、曲柄飞轮组等组成。

它是柴油机运动和动力传递的核心,即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过程中,通过连杆实现活塞在气缸中的往复运动与曲轴旋转运动的有机联系,将活塞的推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达到动力输出的目的。

②配气机构: 主要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等组成。

它按照柴油机既定循环工作要求,通过气门的“早开迟闭”,将干净的新鲜空气尽可能多地适时充入气缸,并及时将废气排出。

③燃料供给系统:根据柴油机工作循环地需要和工作负荷地变化,将清洁的高压柴油适时适量地供给喷油器,喷油器又使柴油以雾状喷入燃烧室,继而与气缸内的压缩空气得以混合并燃烧。

④润滑系统:功能是将润滑油压送到相对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达到减少摩擦阻力、减轻零件磨损,清洗运动零件表面磨屑和冷却、减振、防锈、密封等综合作用。

⑤冷却系统:使受热零件多余热量得以发散,保证柴油机工作温度不致过高或过低。

⑥点火系统:汽油机上专门装了点火系统,其功用是按各缸点火顺序和一定的点火提前角,及时供给火花塞足够的高电压,使其两电极间产生足够强烈的电火花,保证顺利点燃混合气并膨胀作功。

⑦启动系统:借助外力使静止的柴油机启动并转入正常的自行运转。

4.四行程柴油机与四行程汽油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何异同。

答⑴相同之处:两者的做功过程与排气过程是相同的。

⑵不同之处:①四行程柴油机吸入的是纯净空气,而四行程汽油机吸入的是混合气体。

②柴油机和汽油机大部分主要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汽油机比柴油机多了一个点火装置。

③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汽油机具有转速高、质量轻、噪声小、启动易制造维修成本低等特点,但燃油消耗率比柴油机高25%,燃油经济性差。

锅炉教案第五章燃烧理论.

锅炉教案第五章燃烧理论.

第五章 煤粉燃烧的理论基础和燃烧设备(一)教学要求1.掌握炭粒的三个燃烧区域,理解影响燃烧反应的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2.掌握煤粉气流着火的影响因素和完全燃烧的条件3.了解直流射流的特性,理解直流燃烧器的结构型式及其布置情况4.了解旋流射流的特性,理解旋流燃烧器的结构型式及其布置情况5.了解W 型火焰燃烧技术(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炭粒燃烧的动力燃烧区、扩散燃烧区、过渡燃烧器三个区域2.煤粉气流着火的影响因素3.煤粉完全燃烧的条件难点:1.直流燃烧器的结构型式及其布置情况2. 旋流燃烧器的结构型式及其布置情况(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结合课堂讨论及现场模型讲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燃烧的基本理论复习几种热损失。

为了减小热损失,锅炉燃烧需要作到:稳定着火、快速燃尽。

为实现该目的,需寻找强化燃烧的方法,这就要认识燃烧过程的本质。

从而,需要学习基础燃烧理论。

燃烧是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与氧化剂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化学反应;同时伴随各种物理过程燃烧反应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分为:一、化学反应速度某一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速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速度表示。

1.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均相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速度与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浓度乘积成正比,而各反应物浓度项的方次等于化学反应式中相应的反应系数。

对于异相反应:化学反应在炭粒表面进行,认为碳粒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碳粒表面上氧浓度的变化。

质量作用定律说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分子的碰撞hH gG bB aA +→+b B a A C kC w =b B B kC w =机会越多,化学反应速度就越快。

2.温度阿累尼乌斯定律:温度增加,反应速度近似成指数关系增加,体现在反应速度常数。

反应物浓度不变时,反应速度常数k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3.压力在反应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系统压力增高,就意味着反应物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度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火的热自燃理论
一、着火条件
着火、熄火条件的分析方法:
非稳态分析法
着火是一个非稳态过程,考察 过程随时间变化,确定着火条件 着火前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如 果达到着火条件,则这种稳定态就 不可能存在,在数学上表现为方程 的解不存在。
稳态分析法
着火的热自燃理论
二、非稳态分析法
分析对象:闭口系统 分析理论:热自燃理论 热自燃理论: (范特-霍夫、利-恰及利耶、谢苗诺夫)

着火机理
热自燃机理:当预混可燃气体受到外部热源加热,混合 气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化学反应放热量大于散热量, 系统由于热量的积累又促使混气温度继续升高,反应速 率和放热速率加大,这种相互促进作用的结果,导致着 火
化学自燃机理:如果在可燃混气中存在链载体,且链载 体产生速率大于链载体销毁速率时,即使在常温条件下, 反应速率也可以自动加快而达到着火。这类着火通常不 需要由外界给予热量
第5章 着火与熄火过程
要求:掌握不同着火方式的特点及影响着 火、熄火的因素与规律,理解热自燃理论、 强迫着火理论及熄火理论。
概述

燃烧装置的基本要求:

迅速、可靠地点火 稳定的燃烧

防火、防爆

着火
从无化学反应向稳定强烈的放热反应的过渡过程。

熄火
从稳定强烈的放热反应向无化学反应的过渡过程。
概述

着火条件
δC的计算: 以平板容器为例
d 2 e d 2
d 0 0, d 1, 0
边界条件:
三、稳态分析法

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稳 态分析法

着火条件 δC的计算:
,

a 2 cosh 2 2 cosh ln ln 2 cosh a 2 cosh 2 e z e z 双曲余弦 ch( z ) 2
相对于指数中的T0,其 影响很小,可视为常数 压力、温度下降时,感应期增大。
二、非稳态分析法

托特斯理论
简化谢苗诺夫的着火条件,得到更严格的着火感 应期解。
EV n Q K s 0 s exp( E / RT ) 1 2 ART
EV wsQs 1 2 RT A
二、非稳态分析法
流体力学因素:气流速度、燃烧室结构尺寸
着火的热自燃理论
一、着火条件
在一定的初始条件(闭口系统)或边界条件(开口系统) 下,由于化学反应的剧烈加速,使反应系统在某个瞬间或空 间的某部分达到高温反应态(即燃烧态),那么实现这个过 渡的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为“着火条件”。着火条件不是一 个简单的初温条件,而是化学动力参数和流体力学参数的综 合函数。 闭口系统:
在着火感应期内,反应物的浓度:0 y0
0 yB
i 0 ( y0 yB ) / W0
W0 k0 ( 0 y0 ) n e E / RT0
y 0 y B TB T0 y 0 0 Tm T0
TB T0 Q y0 y B y0 (TB T0 ) Tm T0 CV
基本思想: 当反应系统与周围介质间热平衡被破坏时就发生着火。 着火临界条件: 反应放热曲线与系统向环境散热曲线相切。
二、非稳态分析法
分析模型:
在密闭容器中储存 着具有一定初始温度的 可燃混合气,在进行化 谢苗诺夫提出了一种简化 学反应的同时,也通过 容器向外界散热。 的热理论,他认为容器内混气
结果是在容器内形成了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即在容器中心, 只随时间变化。 混气的温度较高、浓度较低;在器壁附近,混气的浓度较高、 温度较低。 计算单位容积 内的放热速率 温度分布 浓度分布 导热微分方程 扩散微分方程
概述

着火方式
自发着火:一定体积的可燃混气加热到某一温度,在 该温度下,可燃混合气体所释放的热量大于散热量, 反应能自行持续下去,而不需要外部再提供热量,或 者可燃混气中含有初始的链载体,且链载体产生的速 率大于销毁的速度,使反应能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 象称为自发着火
强迫着火:又称点火。在可燃混气内某处,用外部能源 点着一层混合气体,而后火焰燃烧波就自动传播到混气 的其余部分,因此强迫着火就是火焰的局部引发及相继 的火焰传播
谢苗诺夫方程
二、非稳态分析法
热自燃的浓度界限:
p0 1 AR3 E ln 2 ln 2 T0 2 EVQK 0 y0 2 RT0
二、非稳态分析法
着火感应期i :
当混气由初始状态达 到温度急速上升所经历的 时间。
dT 0 CV q1 q 2 dt
二、非稳态分析法
着火感应期i :
TB T0 50 T0
TB T0
二、非稳态分析法
热自燃特性:
TB T0 0 p0 / RT0 A n 2 K 0 ( 0 yi ) exp( E / RTB )Q( E / RTB ) V
VE n QK 0 ( p0 y i / RT0 ) exp( E / RT0 ) 1 2 ART0

托特斯理论
引入两个时间量: 热松驰时间
化学反应时间
CV V r A C
ws
二、非稳态分析法

托特斯理论
无化学反应时的能量方程:
dT V CV A(T T ) dt
设t=0时T=T1,积分:
At T T T1 T exp V C V
Z E 考虑浓度变化 T T m 2 RT
二、非稳态分析法

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理论
2 C 1 RT V i 1 e wsQs E
E ln i const . RT ln i (1 n) ln p
二、非稳态分析法
的温度和浓度是均匀的,它们
二、非稳态分析法
简化:
(1)容器体积为V,表面积为A,内 部充满了温度为 T0 ,浓度为 0 的可 燃混气。 (2)开始时,混气的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一样为 T0 ,反应过 程中,混气的温度为T,并且随时间而变化。这时容器内的温 度和浓度仍是均匀的。
(3)外界和容器壁之间有对流换热,对流换热系数为 ,它 不随温度变化。
CV V r A

二、非稳态分析法

托特斯理论
设t=τr时
T T
T1 T
e
即:当受热为ΔT=T-T∞的气体,由于器壁的散热而 使温度ΔT下降e倍所需的时间。
二、非稳态分析法

托特斯理论
用化学反应时间τc来归并化学动力参数:
c

kos e
着火温度:
T0 E E TB 1 4R 2R 2R E
T0 E E TB 1 4R 2R 2R E
2 2 0 2
TB E 2 R E 2 R (1 2 RT0 / E 2 R T / E ) T0 RT / E
2 0
若:E=167 kJ / mol, T0=1000K, 则:
三、稳态分析法

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稳态分析法

着火条件
cosh

d d
2
0
1 / 2
C
C 0.88
三、稳态分析法

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稳态分析法
E T T 2 RT
x y z ; ; L L L
三、稳态分析法

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稳态分析法

着火条件
,
不同的参数δ会形成不同的温度θ分布,而着火意 味着由可能存在的稳态到不可能存在的稳态的过渡。 存在某一临界值δc时,使θ的解成为某个具有临界性质 的特解时,只要δ稍做变化,就使系统的稳态解过渡到 不能具有稳态解。
c const.
三、稳态分析法

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稳态分析法

着火条件
δC的计算:
d 2 e d 2
平板容器 柱形容器
e

d m d e d 2
2
m=1
球形容器
m=2
三、稳态分析法

弗朗克-卡门涅茨基稳态分析法
f (T0 , , P0 , d , u ) 0 f ( xi , T0 , , P0 , d , u ) 0
开口系统:
着火的热自燃理论
一、着火条件
分析着火、熄火的基本出发点:
利于着火的因素:反应放热(放热量与放热速率)
不利于着火的因素:散热
着火、熄火就是反应放热因素与散热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在某一系统中反应放热 占优势,则着火容易发生(或熄火不易发生), 反之,则着火不易,熄火容易。
概述

着火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链锁(化学)自燃与热自燃均为整个空间的着火过 程,链锁自燃基于链锁反应机理,热自燃基于热活 化机理,但前者也有热的作用,后者也有活性中间 产物的作用。

热自燃与点燃的区别在于整体加热与局部加热,着 火机理均基于热活化。

概述

影响着火与熄火的因素
化学动力学因素:燃料性质、混气成分、环境温度
A n K 0 ( 0 yi ) exp( E / RTB )Q (TB T0 ) V K ( y ) n exp( E / RT )Q( E / RT 2 ) A 0 0 i B B V
TB T0 RT / E
2 B
二、非稳态分析法
二、非稳态分析法
热平衡方程:
dT V 0 C v VQW A(T T0 ) d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