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计算和证明题集锦(全)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题目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题目
-提醒学生关注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探索联系观点的内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联系观点,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联系特征及其影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深入挖掘联系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联系观点的认同,使学生认识到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态度。
3.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征,并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掌握联系的方法论,学会从联系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5.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运用联系观点进行分析,记录在日记中。持续一周,每天至少记录一个实例,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6.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联系观点运用到实际中,如参与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不少于1000字,内容需包括实践过程、联系观点的应用及收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互联网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等,引发学生对联系概念的思考。

等腰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

等腰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

等腰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等腰三角形经典题(必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等腰三角形题,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1. 判断等腰三角形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B=AC。

你需要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解答:如果角B等于角C,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 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且BC=8cm。

你需要求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由于AB=AC且BC=8cm,那么周长等于AB+AC+BC=2AB+BC=2(BC/2)+BC=BC+BC=2BC=2*8cm=16cm。

3. 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10cm,且角BAC等于60度。

你需要求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由于AB=AC=10cm且角BAC等于60度,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高。

设三角形的高为h,那么有sin60度=h/10cm,解得h=10cm*sin60度=10cm*sqrt(3)/2=5sqrt(3)cm。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乘以高再除以2来计算,即面积=10cm*5sqrt(3)cm/2=25sqrt(3)cm²。

4. 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5cm,且BC=6cm。

你需要求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解答:由于AB=AC=5cm且BC=6cm,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角BAC的大小。

设角BAC为x度,则有cosx=(5²+5²-6²)/(2*5*5)=19/25。

解得x=arccos(19/25)≈31.8度。

因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约为31.8度。

以上是一些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经典习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个知识点+12大题型+18道强化训练)(学生) 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个知识点+12大题型+18道强化训练)(学生) 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04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个知识点+12大题型+18道强化训练)知识点0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等角对等边”)总结:【即学即练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11cm ,则它的周长为( )A .16cmB .27cmC .21cmD .21cm 或27cm【即学即练2】如图,在ABC D 中,AB AC =,AD BD =,DE AB ^于点E ,若4BC =,BDC D 的周长为10,则AE 的长为( )A .2.5B .3C .3.5D .4知识点0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做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学即练3】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即学即练4】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且有一内角为6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 )A .钝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题型01 格点中画等腰三角形1.如图,在33´的网格中,以AB 为一边,点P 在格点处,使ABP V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 )个A .2个B .5个C.3个D .1个2.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成为格点,如图,A 、B 分别在格点处,若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V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 有( )A .7个B .6个C .5个D .4个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网格中的两个格点,如果C 也是网格中的格点,且使ABC V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点C 有 个.4.如图,在4×5的点阵图中,每两个横向和纵向相邻阵点的距离均为1,该点阵图中已有两个阵点分别标为A ,B ,请在此点阵中找一个阵点C ,使得以点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 有 个.5.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按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顶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1)在图1中画一个以AB 为直角边且面积为3的直角三角形.(2)在图2中画一个以A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题型02 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1.如图,在ABC V 中,AB AC =,72B Ð=°,CD 平分ACB Ð交AB 于点D ,DE AC ∥交BC 于点E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2.如图,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在直线l 上(AB 与l 不垂直)请在直线l 上另找一点C ,使ABC V 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如图,在ABC V 中,已知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连接PA PB PC 、、,则图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4.如图,已知ABC V 中,37AB BC ==,,在ABC V 所在平面内一条直线,使其中有一个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条.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1=∠2,DB=DC .(1)求证:AB+BE=CD .(2)若AD=BC ,在不添加任何补助线的条件下,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题型03 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1.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 .40°,70°B .30°,90°C .60°,50°D .40°,20°2.在ABC V 中,36A Ð=°,72B Ð=°,则ABC V 是( )A .钝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ABC V 中,若50B Ð=°,65C =°∠,则ABC V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4.在ABC V 中,90A Ð=°,当B Ð= 度时,ABC V 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ABC V 中,60,40,BAC C ABC Ð=°Ð=°Ð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判断BCD △是否为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题型04 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1.如图,在ABC V 中,6BC =,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M ,点N 在MC 上,连接AM ,AN ,C NAC Ð=Ð,则MAN △的周长为( )A .6B .4C .3D .122.在ABC V 中,AD 平分235BAC B ADB AB CD ÐÐ=Ð==,,,,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3.如图,在ABC V 中,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8BM CN +=,则线段MN 的长为 .4.如图,在ABC V 中,4AB =,6AC =,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交于O 点,过点O 作BC 的平行线交AB 于M 点,交AC 于N 点,则AMN V 的周长为 .5.如图,ABC V 中,CA CB =,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连接AD AE ,平分CAD Ð交CD 于点E ,过点E 作EF AB ^,垂足为点F ,与AC 相交于点G ..(1)求证:CG CE =;(2)若30B Ð=°,40CAD Ð=°,求AEF Ð和D Ð的度数;(3)求证:2D AEF Ð=Ð.题型05 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边长1.如图,在ABC V 中,B C Ð=Ð,4AB =,则AC 的长为( )A .2B .3C .4D .52.如图,在ABC V 中,ABC Ð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6AD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若AED △的周长为16,则边AB 的长为( )A .10B .8C .6D .163.如图,在ABC V 中,12AB =,9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AD ,若12ADE C Ð=Ð,则BD 的长是 .4.如图,在Rt ABC △中,90C Ð=°,10AC =,12BC =,点D 是AC 边的中点,点E 是BC 边上一动点,将CDE V 沿DE 折叠得到C DE ¢V ,连接BC ¢,当BEC ¢△是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5.如图,100,40203BAC B D AB Ð=°Ð=°Ð=°=,,,求CD 的长.题型06 直线上与已知两点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1.点A ,B 在直线l 同侧,若点C 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C V 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 最多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3,4),点P 是坐标轴上的一点,使OAP V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的个数有(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3.如图,点O 在直线l 上,点A 在直线l 外.若直线l 上有一点P 使得APO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位置有 个.4.如图,已知Rt ABC △中,90,30Ð=°Ð=°C A .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AB V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 个.5.如图,在直线EF 上有一点A ,直线外有一点B ,点C 在直线EF 上,ΔABC 是以AB 、A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1)在图中画出ΔABC(2)已知40BAF Ð=°,求BCAÐ题型07 求与图形中任意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1.已知ABC V 中,AB AC =.108A Ð=°,在平面内找一点P ,使得PAB V ,PAC V ,PBC V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P 点有( )个A .4B .6C .8D .102.已知:如图ABC V 中,=60B а,80C Ð=°,在直线BA 上找一点D ,使ACD V 或BCD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D 的个数有( )A .7个B .6个C .5个D .4个3.如图,在ABC V 中,25,100B A Ð=°Ð=°,点P 在ABC V 的三边上运动,当PAC V 成为等腰三角形时,其顶角的度数是 .4.如图,60AOB Ð=°,C 是OB 延长线上一点,若18cm OC =,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O 沿O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同时出发,用()t s 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 = s时,POQ △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ABC V 中,AB AC BC ==,ABC V 所在的平面上有一点P (如图中所画的点1P ),使PAB V ,PBC △, PAC V 都是等腰三角形,问: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 有几个(包括点1P )?在图中画出来.题型08 作等腰三角形(尺规作图)1.如图,已知直线m n P ,线段AC 分别与直线m ,n 相交于点B 、点C ,以点A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 于点B 、点D .若70A Ð=°,则a 的度数为( )A .45°B .50°C .55°D .60°2.如图,已知直线l 及直线l 外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l 的平行线,下面四种作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 =50°,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D ,连接CD ,则∠ACD 的度数是 .4.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 ,150а=,点A 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点B 在直线b 上运动,若以点O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OAB Ð的度数是 .5.已知:线段a ,h ,求作等腰ABC V ,使底边BC a =,高AD h =,(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和证明).题型09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如图,ABC V 中,AB AE =,且AD BC EF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若ABC V 周长为166AC =,,则DC 为( )A .5B .8C .9D .102.如图,在ABC V 中,16AB AC ==,点E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过点E 分别作AB A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F ,交AB 于点D ,则四边形ADEF 的周长是( )A .32B .24C .16D .83.如图,在ABC V 中,BD 和CD 分别是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EF 过点D ,且EF BC ∥,若,BE CF ==34,则EF 的长为 .4.如图,在Rt ABC △中,90A Ð=°,30C Ð=°,作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若3AD =,则DE 的长为 .5.如图,在ABC V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BC 上,BD BE =,BAD BCE Ð=Ð,AD 与CE 相交于点F .(1)证明:BA BC =;(2)求证:AFC V 为等腰三角形.题型10 三角形边角的不等关系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2,另一边长等于3,则它的周长等于( ).A .7B .8C .9D .7或82.如图,ABC V 中,5,9,10,AB AC BC EF ===垂直平分BC ,点P 为直线EF 上的任一点,则ABP V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10B .14C .15D .193.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一边长为4,则另两边长为 .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其周长等于 .5.已知a 、b 、c 为ABC V 的三边长,a 、b 满足2(2)|3|0a b -+-=,且c 为方程|6|3x -=的解,求ABC V 的周长并判断ABC V 的形状.题型11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在下列命题中:①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的命题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在ABC V 中,60A Ð=°,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 V 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A .AB AC =B .AD BC ^C .B C Ð=ÐD .A CÐ=Ð3.在ABC V 中,B C Ð=Ð,若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V 是等边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4.已知a ,b ,c 为ABC V 三边的长,当222222ab a b c bc +=++时,则ABC V 的形状是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D Ð=Ð,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连接CE .(1)求证:E ECD Ð=Ð;(2)若60E Ð=°,CE 平分BCD Ð,请判断BCE V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题型1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如图,30AOB Ð=°,点P 在AOB Ð的内部,点C ,D 分别是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连接CD 交OA OB 、分别于点E ,F ;若PEF !的周长的为9,则线段OP =( )A .8B .9C .10D .112.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A .75°B .15°C .30°或150°D .15°或75°3.如图,已知30AOB Ð=°,P 是AOB Ð内部的一个定点,且1OP =,点E 、F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EF !周长的最小值等于 .4.如图,等边ABC V 的边长为4cm ,点Q 是AC 的中点,若动点P 以2cm /秒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 B A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PQ ,当APQ △是等腰三角形时,则t 的值为 秒.5.如图,D 是等边ABC V 外的一点,3BC =,DB DC =,120BDC Ð=°,点E 、F 分别在AB 和AC 上.(1)求证: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2)若ED 平分BEF Ð,①证明:FD 平分EFC Ð;②求AEF △的周长.1.如图,ABC V 中,AB AE =,且AD BC ^,EF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若ABC V 周长为16,6AC =,则DC 为( )A .5B .8C .9D .102.如图,在ABC V 中,AB AC =,45BAC Ð=°,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若10AF =,则BD 的长为( )A .4B .5C .8D .103.如图,在ABC V 中,AB AC =,120A Ð=°,6cm B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 ,交AB 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交AC 于点F ,则MN 的长为( )A .4cmB .3cmC .2cmD .1cm4.如图,D 为ABC V 内一点,CD 平分ACB Ð,BD CD ^,A ABD Ð=Ð,若5AC =,3BC =,则BD 的长为( )A .1B .1.5C .2D .2.55.如图,在AOB V 和COD △中,OA OB =,OC OD =,OA OC <,36AOB COD Ð=Ð=°.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BOM COM Ð=Ð;②AC BD =;③OM 平分AMD ∠;④144AOD Ð=°,⑤MOC MOD V V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A .5B .4C .3D .26.如图,在四边形OAPB 中,120AOB Ð=°,OP 平分AOB Ð,且2OP =,若点M 、N 分别在直线OA OB 、上,且PMN V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 V 有( )A .1个B .2个C .3个D .3个以上7.如图,ABC V 中,BO 、CO 分别平分ABC Ð和ACB Ð,过点O 平行于BC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已知9cm AB =,8cm AC =,ADE V 的周长为 .8.如图,60AOB Ð=°,C 是BO 延长线上一点,12cm OC =,动点M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N 从点O 出发沿射线OA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M 、N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s t ,那么当t = s 时,MON △是等腰三角形.9.已知,在ABC V 中,AB AC =,BD AC ^于点D ,AE BC ^于点E ,若50BAC Ð=°,则DCO Ð= °.10.如图,在ABC V 中,AB AC =,AD 是ABC V 的中线,点E 在AC 上,且AE AD =,连接DE ,若20CDE Ð=°,则B Ð的度数为 °.11.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能被过顶点的一条线段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特异三角形,如图,ABC V 中,36,A B Ð=°Ð为钝角,则使得ABC V 是特异三角形所有可能的B Ð的度数为 .12.已知在ABC V 中,40A Ð=°,D 为边AC 上一点,ABD △和BCD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C Ð的度数可能是 .13.如图,在ABC V 中,AB AC D =,是BC 边上一点,以AD 为边在AD 右侧作ADE V ,使AE AD =,连接108CE BAC DAE Ð=Ð=°,(1)求证:BAD CAE V V ≌;(2)若DE DC =,求CDE Ð的度数.14.如图,点D 、E 在ABC V 的边BC 上,AD AE =,BD CE =.(1)求证:AB AC =.(2)若108,2180BAC DAE BAC Ð=°Ð+Ð=°,直接写出图中除ABC V 与ADE V 外所有等腰三角形.15.如图,在等边ABC V 中,点D 在边BC 上,过点D 作DE AB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 Ð的度数;(2)求证:DC CF =.16.如图,已知ABC V 中,D 为BC 上一点,AB AD =,E 为ABC V 外部一点,满足AC AE =,连结DE ,与AC 交于点O ,且CAE BAD Ð=Ð.(1)求证:ABC ADE △≌△;(2)若25BAD Ð=°,求EDC Ð的度数.17.如图,已知在ABC V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每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一秒后,三角形BPD 与三角形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能够使三角形BPD 与三角形CQP 全等?18.(1)【问题提出】如图1,在Rt ABC △和Rt CDE △,已知90ACE B D Ð=Ð=Ð=°,AC CE =,B 、C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5AB =, 6.5DE =,则BD 的长度为______.(2)【问题提出】如图2,在Rt ABC △中,90ABC Ð=°,4BC =,过点C 作CD AC ^,且CD AC =,求BCD △的面积.(3)【问题解决】某市打造国家级宜居城市,优化美化人居生态环境.如图3所示,在河流BD 的周边规划一个四边形ABCD 巨无霸森林公园,按设计要求,在四边形ABCD 中,45ABC CAB ADC Ð=Ð=Ð=°,AC BC =,ACD V 面积为212km ,且CD 的长为6km ,则河流另一边森林公园BCD △的面积为______2km .。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

八年级三角形的证明题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相关证明题(8题)1. 已知: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AD⊥BC。

- 证明:- 因为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DC(中线的定义)。

- 在△ABD和△ACD中,AB = AC(已知),BD = CD(已证),AD = AD(公共边)。

- 所以△ABD≌△ACD(SSS)。

- 则∠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又因为∠ADB + ∠ADC = 180°(平角的定义),所以∠ADB = ∠ADC = 90°,即AD⊥BC。

2. 已知:在等腰△ABC中,AB = AC,∠A = 36°,求证:∠B = 72°。

- 证明:- 因为AB = AC,所以∠B = ∠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又因为∠A+∠B + ∠C =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 = 36°。

- 设∠B = x,则∠C = x,可得方程36°+x + x = 180°。

- 2x=180° - 36°,2x = 144°,解得x = 72°,即∠B = 72°。

3. 已知:在△ABC中,AB = AC,D是AC上一点,且AD = BD = BC。

求∠A的度数。

- 证明:- 设∠A=x,因为AD = BD,所以∠ABD = ∠A=x(等边对等角)。

- 则∠BDC=∠A + ∠ABD = 2x(三角形外角性质)。

- 因为BD = BC,所以∠C = ∠BDC = 2x。

- 又因为AB = AC,所以∠ABC = ∠C = 2x。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ABC+∠C = 180°,即x + 2x+2x = 180°。

- 5x = 180°,解得x = 36°,所以∠A = 36°。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

完整版)等腰三角形专项练习题BatchDoc-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是一款方便快捷的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批量转换、批量重命名、批量加密、批量解密、批量压缩、批量解压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已知∠A=36°,求∠1的度数。

解:由BD平分∠XXX可知∠ABD=∠CBD,又因为AB=AC,所以∠BAC=2∠ABD=2∠CBD,即∠1=180°-∠BAC=108°。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6²-(5/2)²=31.25,即x=√31.25,所以周长为2x+5+6=2√31.25+11≈17.5.3.在一张长为18厘米,宽为16厘米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且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它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求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解:如图,设剪下的等腰三角形为△ABC,其中AB=AC=10,BC=x,则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²=16²-10²=196,即x=14.所以△ABC的面积为(1/2)×10×14=70平方厘米。

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B、∠C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点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为AB+AC;④BD=CE。

解:①正确,因为∠XXX∠XXX∠XXX∠XXX∠BAC/2,所以△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正确,因为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BD/BC=AD/AC,CE/BC=AE/AC,又因为AD=AE,所以BD=CE,即DE=2BD;③错误,因为AB+AC=2AB≠AD+DE+EA=AD+2BD;④正确,因为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BD/BC=AD/AC,CE/BC=AE/AC,又因为AD=AE,所以BD=CE。

各种等腰三角形难题

各种等腰三角形难题

各种等腰三角形难题例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20°,点D在AB上,AD=BC,连接CD,求∠XXX的度数。

解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构造全等三角形⊿DAE≌⊿CBA,得到DE=CE,∠DEC=40°,∠ADE=80°。

因此,∠ADC=150°,∠BDC=30°。

例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AC=20°,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BCD=50°,∠CBE=60°,求∠DEB的度数。

解析:通过连线,构造等边三角形⊿GEF和⊿GBC。

得到∠XXX∠EFG=60°,∠AFG=140°,∠DFG=40°,∠XXX∠BCD,BD=BC=BG,∠BGD=80°,∠DGF=40°。

因此,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G=∠DEF=30°。

因此,∠DEB=30°。

例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AC=20°,点D和E分别为AB和AC上的点,且∠ABE=10°,∠ACD=20°,求∠DEB的度数。

解析:通过连线,构造等边三角形⊿BCF和⊿DGF,得到CM=CB=CF,∠CMF=∠CFM=80°,∠GMF=100°,∠XXX∠FGM=40°,FM=GM。

因此,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MG=∠DMF=50°。

因此,∠DEB=30°。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到∠DMC=130°=∠EMB,且∠DCM=∠EBM=20°。

因此,可以得到⊿DMC∽⊿EMB,进而得到DM/MC=EM/MB。

同时,由于∠DME=∠BMC=50°,可以得到⊿DME∽⊿CMB,且∠DEM=∠XXX°。

又因为∠BEC=∠ABE+∠A=30°,因此可以得到∠DEB=∠DEG-∠BEC=50°-30°=20°。

等腰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

等腰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

等腰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题一: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底和高的长度分别为x和y,求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解题思路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底和高两边相等,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面积公式为:$S = \frac{1}{2} \times x \times y$。

题二: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底的长度为x,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解题思路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底和两边相等,可以利用周长公式求解。


长公式为:$P = 2 \times x + 2 \times \sqrt{\frac{x^2}{4} + y^2}$。

题三: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底和高的长度分别为x和y,求该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解题思路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通过三角函数求得。

顶角的弧度可以表
示为:$r = \arctan(\frac{y}{\frac{x}{2}})$,然后将弧度转换为角度:$a = \frac{180 \times r}{\pi}$。

总结
通过以上题,我们可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周长和顶角的
求解方法,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等腰三角形有重要
意义。

以上为等腰三角形经典习题,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50°,则顶角的度数为()A、65B、70C、80D、4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180°-50°-50°=80°.故应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ACB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 5个B. 6个C.7个D.8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和∠A=36°,求出∠ABC和∠ACB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CBD、∠ACE、∠BCE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出∠BOE、∠COD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如下图所示,∵AB=AC,∠A=36°,∴∠ABC=∠ACB=72°,∵BD平分∠ABC,CE平分∠ACB,∴∠ABD=∠C BD=∠ACE=∠BCE=∠A=36°,∴△ABD、△BCD、△ACE、△BCE、△OBC是等腰三角形;∴∠BEC=∠A+∠ACE=72°,∠BOE=∠BCE+∠CBD=72°,∴∠BEC=∠BOE,同理可得:∠CDO=∠COD,∴△BOE、△COD是等腰三角形;又△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8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D.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B.一条中线把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三角形C.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D.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三角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三角形任何一条边上的中线都能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选项、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也是45°,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C选项正确;D选项、如果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D选项正确.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4、下列能断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30°,∠B=60°B.∠A=50°,∠B=80°C. AB=AC=2,BC=4 D.AB=3,BC=7,周长为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A选项、若∠A=30°,∠B=60°,则∠C=90°,不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B选项、若∠A=50°,∠B=80°,则∠C=50°,根据等角对等边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C选项、若AB=AC=2,BC=4,因为2+2=4,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若AB=3,BC=7,周长为13,则AC=3,因为3+3<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5、已知下列各组数据,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 1,2,1 B.2,2,1 C. 1,3,1 D.2,2,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判断.解:A选项、因为1+1=2,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B选项、因为2+1>2,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C选项、因为1+1<3,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D选项、因为2+2<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6、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4 B.3 C.2 D.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各角的度数,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 解:∵∠B=∠E=60°,∴∠A=∠D=30°,∴△MAD是等腰三角形;∵∠EMG-∠A+∠D=60°,∴△EG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BHM是等腰三角形.∴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故应选B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填空题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cm和4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10cm或11c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分情况进行计算.解: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3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3+4=10cm;当三角形三边分别是3cm、4cm、4cm时,三角形的周长是3+4+4=11cm.故答案是10cm或11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8、在方格纸上有一个△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证AB=AC,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定义9、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为80°,5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答案】等腰【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三角形的另一个内角,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断.解:∵第三个角=180°-50°-80°=50°.∴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等腰.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0、用若干根火柴(不折断)紧接着摆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用了10根火柴,则至少还要用_________根火柴.【答案】1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每个腰上至少用6根火柴棍,∴共需要12根火柴棍;当用10根火柴组成的边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另一个腰上需要用10根火柴棍,底边至少用1根火柴,∴共需要11根火柴棍.∴至少还要用11根火柴.故答案是11.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三角形三边关系11、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BM,CM分别平分∠ABC,∠ACB,DE 经过点M,且DE∥BC,则图中有_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答案】5【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ADE=∠AE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M=∠MBC=∠DMB=∠EMC=∠ECM=∠BCM,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证明.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C=∠ACB,∵DE∥BC,∴∠ADE=∠AED,∴△ADE是等腰三角形;∵BM平分∠ABC,∴∠DBM=∠CBM,∵BC∥DE,∴∠DMB=∠CBM,∴∠DBM=∠DMB,∴△DBM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得△EMC是等腰三角形;又∵∠ABC=∠ACB,∴∠MBC=∠MCB,∴△MBC是等腰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答案是5.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解答题12、已知:如图,OA平分∠BAC,∠1=∠2.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OE=OF,根据HL可证Rt△OBE≌Rt△O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5=∠6,所以可证∠ABC=∠AC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如下图所示,过点O作OE⊥AB于E,OF⊥AC于F,∵AO平分∠BAC,∴OE=O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1=∠2,∴OB=OC.∴Rt△OBE≌Rt△OCF(HL).∴∠5=∠6.∴∠1+∠5=∠2+∠6.即∠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3、如图,△ABC中,∠A=36°,AB=AC,CD平分∠ACB,试说明△BC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CB=7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出∠ACD=∠A=36°,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求出∠ADB=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结论成立.证明:∵∠A=36°,AB=AC,∴∠B=∠ACB=72°,∵CD平分∠ACB,∴∠ACD=∠A=36°,∴∠BDC=∠A+∠ACD,∴∠BDC=∠B=72°,∴△BCD是等腰三角形.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如图,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0cm,且BC=12cm,求△ABC的周长【答案】32cm.【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DBF=∠F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DFB=∠DBF,所以可证BD=DF,同理可证EC=EF,所以可证AD+AE+DF+EF=20cm,再根据BC的长度求出△ABC的周长.解:∵∠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DBF=∠FBC,又∵DE∥BC,∴∠DFB=∠FBC,∴∠DFB=∠DBF,∴BD=DF,同理EC=EF,∵△ADE的周长为20cm,∴AD+AE+DF+EF=20cm,∴AD+AE+BD+EC=AB+AC=20cm又∵BC=12cm,∴AB+AC+BC=32cm即△ABC的周长为32cm.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性质:两腰相等,底边与两腰之间 的比例为固定值
应用:在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中,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比例解决问 题
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计算
等腰三角形的两 腰相等,底边与 两腰之间的夹角 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边 长关系可以根据 勾股定理进行计 算。
等腰三角形的高、 中线和角平分线 等性质可用于计 算边长。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关系
第四章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互 补,即它们的角度之和为 180度。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两个角大小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顶角, 其余两个角为底角,且三个 角度之和为180度。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底角, 其余两个角为顶角,且三个 角度之和为180度。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计算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角度和为180度 顶角与底角的角度关系:顶角 = 180度 - 2 × 底角度数 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重合 等腰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可以通过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证明方法 为取等腰三角形ABC,作底边BC的 中点D,连接AD,则 ∠BAD=∠CAD。
自然界:蜂巢、蜘蛛网等自然现象 中经常出现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学:等腰三角形在建筑设计中 有广泛的应用,如金字塔、塔楼等。
艺术创作:等腰三角形在绘画、雕 塑和图案设计中常被用作基本构图 元素。
等腰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桥梁设计: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实现桥梁的稳定和平衡 建筑结构:等腰三角形在建筑设计中用于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机械零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使其在某些机械零件中具有特殊用途 自然界中的等腰三角形:例如蜂巢、蜘蛛网等自然现象中存在等腰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2.4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 AB =AC (已知),∴ ∠B =∠C (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1)∵AB =AC , ∠1=∠2(已知),∴BD =CD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B =AC , BD =CD (已知),∴∠1=∠2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AB =AC , AD ⊥BC (已知),∴BD =CD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拓展: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几何语言:在△ABC中,∵∠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条件结论作用性质(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证明角相等.判定(等角对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证明线段相等.【例题1】(2022•梅江区校级开学)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则∠BDC 是( )A .36°B .60°C .72°D .8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 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 =AC ,∠A =36°,∴∠ABC =180°36°2=72°,∵BD 平分∠ABC ,∴∠ABD =12∠ABC =36°,∴∠BDC =∠A +∠ABD =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变式1-1】(2022春•藁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AD=DC,AE⊥BD,若∠DAE=28°,则∠BA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E⊥BD,∴∠ARD=90°,∵∠DAE=28°,∴∠ADB=62°,∵∠ABC=90°,AD=DC,∴AD=BD,∴∠DAB=∠ABD=12×(180°﹣62°)=59°,∴∠BAE=∠BAD﹣∠DAE=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三原县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E,交AC于点D.若∠ADE=40°,则∠CBD= .【分析】由DE垂直平分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D=∠BED=90°,DA=DB,又由∠ADE =40°,即可求得∠ABD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ED=∠BED=90°,DA=DB,∵∠ADE=40°,∴∠A=∠ABD=50°,又∵AB=AC,∴∠ABC=(180°﹣50°)÷2=65°,∴∠CBD=∠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变式1-3】(2022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BD,则∠DBC的度数为( )A.30°B.32°C.34°D.3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可得∠DBA 的度数,进一步即可求出∠DB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A=40°,∴∠ABC =∠ACB =7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DA =DB ,∴∠DBA =∠A =40°,∴∠DBC =30°,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2春•铁西区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延长BC 到点D ,使得CD =CA ,连接AD ,若∠D =25°,求∠BAC 的度数.【分析】两次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 =∠BCA =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CD =CA ,∠D =25°,∴∠BCA =2∠D =50°,∵AB =AC ,∴∠B =∠BCA =50°,∴∠BAC =180°﹣∠B ﹣∠C =8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等边对等角”,难度不大.【例题2】(2022秋•云梦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DB ,DE ⊥AB 于点E ,若BC =3,且△BDC 的周长为8,则AE的长为( )A.2B.2.5C.3D.3.5【分析】根据已知可得BD+CD=5,从而可得AB=AC=5,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C=3,且△BDC的周长为8,∴BD+CD=8﹣3=5,∵AD=BD,∴AD+DC=5,∴AC=5,∵AB=AC,∴AB=5,∵AD=DB,DE⊥AB,∴AE=12AB=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如图,在△ABC中,AB=AC,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则AB的长是( )A .17cmB .12cmC .14cmD .34cm【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N=BN ,根据△BNC 的周长和BC 的长度得出AC=14cm,再利用AB=AC ,则AB=AC=14cm .【解答】解:∵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N =BN ,∵△BNC 的周长是24cm ,BC =10cm ,∴BN +NC +BC =AN +NC +BC =AC +BC =24(cm ),∴AC =14cm ,∵AB =AC ,∴AB =1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14cm .【变式2-2】(2023春•西安月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BF ⊥AC 于点F ,DE =5cm ,则BF =( )A .8cmB .10cmC .12cmD .14cm【分析】先得出AD 是△ABC 的中线,得出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又S △ABC =12AC •BF ,将AC =AB 代入即可求出BF .【解答】解:∵△ABC 中,AB =AC ,AD ⊥BC ,∴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S △ABC =12AC •BF ,∴12AC •BF =5AB ,∵AC =AB ,∴12BF =5,∴BF =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公式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例题3】(2022秋•栖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连接BD .则下列结论: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④OD =2CD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由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D =∠DBC =∠A =36°,∠ABC =∠BDC =∠C =72°,继而求得: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解答】解:∵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AD =BD ,∴∠ABD =∠A =36°,∵AB=AC,∴∠ABC=∠C=72°,∴∠C=2∠A,故①正确;∴∠DBC=∠ABC﹣∠ABD=36°,∴∠ABD=∠DBC,∴BD平分∠ABC,故②正确;∴∠BDC=∠C=72°,∴BC=BD=AD,故③正确;由条件不能得出OD=2CD,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3-1】在△ABC中,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下列结论中:①∠C=72°;②BD是△ABC的中线;③∠BDC=100°;④△ABD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正确的序号有(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在△ABC中,已知AB=AC,∠A=36°求出∠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故可得出∠DBC的度数,进而得出BD是∠ABC的平分线;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D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ABD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C中,∠A=36°,AB=AC,∴∠ABC=∠C=180°∠A2=72°,故①正确;∵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36°,∴∠DBC=∠ABC﹣∠DBC=72°﹣36°=36°,∴BD是∠ABC的平分线,故②错误;∵在△BCD中,∠DBC=36°,∠C=72°,∴∠BDC=180°﹣(∠DBC+∠C)=180°﹣(36°+72°)=72°.故③错误;∵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36°,∴∠CBD=36°,∴BD=BC,∴AD=BD=BC,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DE=DF∴AD垂直平分EF∴(4)错误;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1)∠DEF=∠DFE;(2)AE=AF;(3)AD平分∠EDF.故选:C.【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变式3-3】如图,在△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M作DE∥AC交AB于点D,交B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DE的周长等于AB+BC;③AM=2CM;④AD+CE=AC.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解:∵DE∥AC,∴∠DMA=∠MAC,∠EMC=∠MCA,∵△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DAM=∠MAC,∠ECM=∠MCA,∴∠DAM=∠DMA,∠EMC=∠ECM,∴DA=DM,ME=EC,即△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DM+EM=AD+CE,∵AC>DE,∴AD+CE<AC,故④错误;∴△BDE的周长为:BD+DE+BE=DB+DM+ME+BE=AB+BC;故②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M=2CM,故③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的;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4】(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E、D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BAC 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F,交AB于G,下列结论:①GA=GP;②CP平分∠BCD;③BP垂直平分C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AP平分∠BAC,∴∠CAP=∠BAP,∵PG∥AD,∴∠APG=∠CAP,∴∠APG=∠BAP,∴GA=GP,故①正确;②∵∠BAC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点P也位于∠BCD的平分线上,∴∠DCP=∠BCP,故②正确;③∵BE=BC,BP平分∠CBE,∴BP垂直平分CE(三线合一),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巴中期末)在等腰△ABC中有一个角是50°,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A.50°、80°B.50°、80°或65°、65°C.65°、65°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B为顶角或底角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答】解:当∠B=50°为顶角时,此时∠A=∠C=180°50°2=65°;当∠B=50°为底角时,此时另一底角为50°,顶角为80°,故另外两个角分别是50°,80°或65°,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此题有两种情况.【变式4-1】(2022•上杭县校级开学)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30°B.75°C.30°或75°D.6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进行讨论可能是底角的外角是150°,也有可能顶角的外角是150°,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①当150°外角是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180°﹣150°=30°;②当150°外角是顶角的外角时,顶角为:180°﹣150°=30°,则底角为:(180°﹣30°)×12=75°,∴底角为30°或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应注意进行分类讨论,非常容易忽略一种情况.【变式4-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3,则周长是( )A.13B.17C.18D.19【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解答】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变式4-3】(2022春•榆次区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一边长为5cm,则另两边长分别为( )A.3cm,5cm B.4cm,4cmC.3cm,5cm或4cm,4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此题分为两种情况: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3﹣5×2=3(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3﹣5)÷2=4(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另两边长分别为3cm,5cm或4cm,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变式4-4】(2022春•文登区期末)若实数m,n=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长,则△ABC的周长是( )A.6B.8C.10D.8或10【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再分两种情形讨论即可.【解答】解:=0,∴m﹣2=0,n﹣4=0,解得:m=2,n=4,当2是等腰三角形的底时,4,4,2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0,当4是底时,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变式4-5】(2022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A.15°或75°B.30°C.150°D.150°或30°【分析】方法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方法2:读到此题我们首先想到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讨论剩余两种情况.【解答】解:方法1: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ABD=60°,则∠A=30°;如图(2),∠ABD=60°,∴∠BAD=30°,∴∠BAC=180°﹣30°=150°.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0°或150°.方法2:①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可以画图,高与左边腰成6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180°﹣90°﹣60°=30°,②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可画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30°,∴三角形的顶角为180°﹣30°=15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例题5】已知: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两点,且AB=AC ,AP=AQ .求证:BP=CQ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CO ,PO=QO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过点A 作AO ⊥BC 于O .∵AB=AC ,AO ⊥BC ,∴BO=CO , ∵AP=AQ ,AO ⊥BC ,∴PO=QO , ∴BO -PO=CO -QO∴BP=CQ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5-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E 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 =CE .【分析】由于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利用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C=∠ACB,∠DBC=∠ECB,而BC=CB,利用ASA可证△EBC≌△D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BD=CE.【解答】证明:如图所示,∵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DBC=∠ECB,又∵BC=CB,∴△EBC≌△DCB(ASA),∴BD=CE.【点评】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变式5-2】如图,AB=AC,BD=CD,AD的延长线与BC交于E,求证:AE⊥BC.【分析】由AB=AC,BD=CD,AD是公共边,即可证得△ABD≌△ACD(SSS),则可得∠BAD=∠CAD,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AE⊥BC.【解答】解:在△ABD和△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BAD=∠CAD,∵AB=AC,∴AE⊥B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3】(2023•成武县校级三模)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分析】首先连接AD,由AB=AC,D是BC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D=∠FAD,又由SAS,可判定△AED≌△AFD,继而证得DE=DF.【解答】证明: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EAD=∠FAD,在△AED和△AFD中,AE=AF∠EAD=∠FAD,AD=AD∴△AED≌△AFD(SAS),∴DE=DF.【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CBE=∠BAD;(2)若CE=EF,求证:AF=2BD.【分析】(1)根据∠CBE +∠C =90°,∠CAD +∠C =90°,得出∠CBE =∠CA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D =∠BAD 即可得证结论;(2)根据AAS 证△BCE ≌△AFE ,得出AF =BC ,根据BC =2BD ,即可得证结论.【解答】证明:(1)∵∠CBE +∠C =90°,∠CAD +∠C =90°,∴∠CBE =∠CAD ,∵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CAD =∠BAD ,∴∠CBE =∠BAD ;(2)由(1)知∠CBE =∠CAD ,在△BCE 和△AFE 中,∠CBE =∠AFE ∠BEC =∠FEA =90°CE =EF,∴△BCE ≌△AFE (AAS ),∴AF =BC ,∵BC =2BD ,∴AF =2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题6】(2022•建湖县一模)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点C 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并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根据“两圆一线”画图找点即可.【解答】解:如图,C点与P、Q、R重合时,均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两圆一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熟练使用两圆一线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变式6-1】如图所示,共有等腰三角形( )A.4个B.5个C.3个D.2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图形中未知度数的角,即可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O=∠DCO=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AOB=∠COD=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等腰三角形有△AOB,△COD,△ABC,△CBD和△BO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各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6-2】(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6°,点D、E在AB上,如果BC=BD,∠CED=∠CDE,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先求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CB=90°,∠B=36°,∴∠A=54°,∵BC=BD,∴∠CDB=∠DCB=72°,∴∠ECB=36°,∠ACE=54°,∴CE=BE,AE=CE,∴△BCD,△CDE,△CEB,△ACE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6-3】如图,在△ABC中,且∠ABC=60°,且∠C=45°,AD是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交AD于F,交AC于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2B.3C.4D.5【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C=∠ADB=90°,∠BAD=90°﹣∠ABD=30°,∠DAC=90°﹣∠C=45°,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C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F=∠CBE=12∠ABC=30°,从而由∠ABF=∠BAD推出△ABF是等腰三角形,而∠BEA=∠EBC+∠C=45°+30°=75°,∠BAC=180°﹣60°﹣45°=75°=∠BEA,进而求解.【解答】解:∵AD是边BC上的高线,∴∠ADC=∠ADB=90°,∵∠ABC=60°,∠C=45°,∴∠BAD=90°﹣∠ABD=30°,∠DAC=90°﹣∠C=45°,∴△ADC是等腰三角形,∵BE是∠ABC的平分线,∴∠ABF=∠CBE=12∠ABC=30°,∴∠ABF=∠BAD,∴△ABF是等腰三角形,则∠BEA=∠EBC+∠C=45°+30°=75°,而∠BAC=180°﹣60°﹣45°=75°=∠BEA,故△ABE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图形从中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定理及性质进行求解.【变式6-4】(2022秋•鼓楼区期末)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若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分别画出以A点和B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C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两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如图: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5】(2022秋•镇江月考)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 .5B .6C .8D .9【分析】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当AB =AC 时,当CA =CB 时,然后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以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圆,点C 1,C 2,C 3即为所求;当AB =AC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圆,点C 4,C 5,C 6,C 7,C 8即为所求;当CA =CB 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正方形网格的交点不在格点上,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B=∠C;∴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 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1】已知: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中线,DE∥AB,交AC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C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BAD,等量代换得到∠ADE=∠CA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BAD=∠CAD,∵DE∥AB,∴∠ADE=∠BAD,∴∠ADE=∠CAD∴AE=ED,∴△AED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2】如图:△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D,过点D作DF⊥AC于F,交BC于E,且BD =BE,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须证∠A=∠C,而由题中已知条件,DF⊥AC,BD=BE,因此,可以通过角的加减求得∠A与∠C相等,从而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DF⊥AC,∴∠DFA=∠EFC=90°.∴∠A=∠DFA﹣∠D,∠C=∠EFC﹣∠CEF,∵BD=BE,∴∠BED=∠D.∵∠BED=∠CEF,∴∠D=∠CEF.∴∠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7-3】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1=∠2,∠3=∠4,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得∠B=∠C,然后由等角对等边,证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B=∠3﹣∠1,∠C=∠4﹣∠2,又∵∠1=∠2,∠3=∠4,∴∠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7-4】已知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FD=F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过点D作DG∥AE于点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DF=∠CEF,进而利用ASA得出△GDF ≌△CE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过点D作DG∥AE于点G,∵DG∥AC∴∠GDF=∠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GDF和△CEF中,∠GDF=∠CEFDF=EF,∠DFG=∠CFE∴△GDF≌△CEF(ASA),∴DG=CE又∵BD=CE,∴BD=DG,∴∠DBG=∠DGB,∵DG∥AC,∴∠DGB=∠ACB,∴∠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题8】(2022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如图,BO平分∠ABC,CO平分∠ACB,MN∥BC,△AMN的周长为33,AB=15,则AC为( )A.15B.18C.20D.2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BO和△NCO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MO=MB,NO=NC,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MN的周长=AB+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O平分∠ABC,CO平分∠ACB,∴∠ABO=∠OBC,∠ACO=∠OCB,∵MN∥BC,∴∠MOB=∠OBC,∠NOC=∠OCB,∴∠MBO=∠MOB,∠NOC=∠NCO,∴MO=MB,NO=NC,∵△AMN的周长为33,AB=15,∴AM+MN+AN=33,∴AM+OM+ON+AN=33,∴AM+MB+CN+AN=33,∴AB+AC=33,∴AC=1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8-1】如图,在Rt△ABC中,∠A=90°,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2,则BC的长为( )A.12B.16C.20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的度数,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N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BC的长.【解答】解:∵CM平分∠ACB交AB于点M,∴∠NCM=∠BCM,∵MN∥BC∴∠NCM=∠BCM=∠NMC,∵MN平分∠AMC,∴∠AMN=∠NMC=∠B,∴∠ACB=2∠B,NM=NC,∴∠B=30°;∵AN=2,∠AMN=∠B=30°,∴MN=2AN=4,∴NM=NC=4,∴AC=AN+NC=6,∴BC=2AC=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8-2】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AB=5,BE=3,则AC=( )A.10B.11C.13D.15【分析】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3=∠4,AB=AM=5,BM=2BE=6,再利用∠4是△BCM的外角,利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得到CM=BM,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证.【解答】解:延长BE交AC于M,∵BE⊥AE,∴∠AEB=∠AEM=90°∴∠3=90°﹣∠1,∠4=90°﹣∠2,∵∠1=∠2,∴∠3=∠4,∴AB=AM=5,∵BE⊥AE,∴BM=2BE=6,∵∠4是△BCM的外角,∴∠4=∠5+∠C,∵∠ABC=3∠C,∴∠ABC=∠3+∠5=∠4+∠5,∴3∠C=∠4+∠5=2∠5+∠C,∴∠5=∠C,∴CM=BM=6,∴AC=AM+CM=AB+2BE=1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准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8-3】(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P与CQ交于点O.求证:△BCO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题意可求得∠ABC=∠ACB,再由高得∠BQC=∠CPB=90°,从而可求得∠OBC=∠OCB,即有OB=OC,从而得证△BC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B=AC,∴∠ABC=∠ACB,∵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QC=∠CPB=90°,∵∠OBC=90°﹣∠ACB,∠OCB=90°﹣∠ABC,∴∠OBC=∠OCB,∴OB=OC,∴△BCO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之间的关系.【变式8-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B=∠DEF;(3)当∠A=40°时,求∠DEF的度数.【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证明△DBE≌△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FE,进而可得到△DEF 是等腰三角形;(2)根据△BDE≌△CEF,可知∠FEC=∠BDE,∠DEF=180°﹣∠BED﹣∠FEC=180°﹣∠DEB﹣∠EDB=∠B 即可得出结论;(3)由(2)知∠DEF=∠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DEF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B=∠C,在△DBE和△ECF中,BD=CE ∠B=∠C BE=CF,∴△DBE≌△ECF,∴DE=FE,∴△DEF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题2】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例题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例题3】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12C AA.B.C.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C=BC C.∠A>∠ABC D.∠A=∠ABC3.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4.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二、解答题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7.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9.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D=CE .10.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E DCAB1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D=CE .1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AB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1415.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C=AB .求证:∠BAC=30°.1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7.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18.如图,△ABC 中,AB=AC ,∠A=3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 的度数;(2)若CE=5,求BC 长.12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好题共享_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好题共享_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分类解析】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AD1 BM C E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DM ⊥BC ,所以想到连结BD ,证BD =ED 。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BE =21∠ABC ,而由CE =CD ,又可证∠E =21∠ACB ,所以∠1=∠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1=21∠ABC 又因为CE =CD ,所以∠CDE =∠E 所以∠ACB =2∠E 即∠1=∠E所以BD =BE ,又DM ⊥BC ,垂足为M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例2. 如图,已知:AB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BCD分析:题中所要求的BAC ∠在ABC ∆中,但仅靠AC AB =是无法求出来的。

因此需要考虑DB AD =和CA DC =在题目中的作用。

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

因此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AC AB =,所以C B ∠=∠ 因为DB AD =,所以C DAB B ∠=∠=∠;因为CD CA =,所以CDA CAD ∠=∠(等边对等角) 而 DAB B ADC ∠+∠=∠ 所以B DAC B ADC ∠=∠∠=∠22, 所以B 3BAC ∠=∠又因为180=∠+∠+∠BAC C B即180B 3C B =∠+∠+∠ 所以36B =∠ 即求得108BAC =∠说明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沟通本题中角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

把边的关系转化成角的关系是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所在。

本条性质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后边的解题中将进一步体现。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5套)附带详细答案

练习一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A.6㎝B.10㎝C.6㎝或10㎝D.14㎝2.已知△ABC,AB =AC,∠B=65°,∠C度数是( )A.50°B.65°C.70°D.75°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的垂线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二、填空题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_______相等(简写成“____________”).5.已知△ABC,AB =AC,∠A=80°,∠B度数是_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6,则底边长5,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9.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求∠A的度数一、选择题1.B2.B3.C二、填空题4.底角,等边对等角5.50°6.36°或90°7.16或17三、解答题8.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ABC.证明:∵AB=AD(已知)∴∠ABD=∠ADB(等边对等角)∵AD∥BC(已知)∴∠ADB=∠C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D=∠CBD(等量代换)∴BD平分∠ABC.(角平分线定义)9.45练习2一、选择题1.△ABC是等边三角形,D、E、F为各边中点,则图中共.有正三角形( )A.2个B.3个C.4个D.5个2.△ABC中,∠A:∠B:∠C=1:2:3,则BC:AB等于( ) A.2:1 B.1:2 C.1:3 D.2 :3二、填空题3.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则它的边长为________.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5.在△ABC中,∠A=∠B=∠C,则△ABC是_____三角形.6.△ABC中,∠AC B=90°∠B=60°,BC=3㎝,则AB=_______.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边BC上,DE∥AC,△BDE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P,Q是△ABC边上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9.已知:△ABC中,∠ACB=90°,AD=BD,∠A=30°,求证:△BDC是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1.D2.B二、填空题3.2㎝4.120°5.等边6.6㎝三、解答题7.△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是∵△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DE∥AC,∴∠BED=∠A=60°,∠BDE=∠C =60°AQ CPB∴∠B =∠BED =∠BDE ∴△ABC 是等边三角形 8.∠BAC=120°9.证明:∵△ABC 中,∠ACB=90°,∠A=30°(已知)∴∠A +∠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B= 90°-∠A= 90°-30°=60°∵△ABC 中,∠ACB=90°,∠A=30°(已知) ∴BC=BD AB =2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BDC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十二种题型)

《等腰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十二种题型)

《等腰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十二种题型)等腰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十二种题型)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题型题目:定义等腰三角形并给出一个例子。

解析: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例如,三角形ABC中AB=AC,那么三角形ABC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题型题目:已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角A=40°,求角B和角C的度数。

解析:由于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

又因为角A=40°,所以角B=角C=(180°-40°)/2=70°。

3. 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关系题型题目: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5cm,AC=5cm,BC=8cm,求角B和角C的度数。

解析:由于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

又因为BC=8cm,所以角B和角C是等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求解。

根据余弦定理,设角B和角C的度数为x°,则BC² = AB² + AC² - 2 * AB * AC * cos(x°)8² = 5² + 5² - 2 * 5 * 5 * cos(x°)64 = 50 - 50 * cos(x°)50 * cos(x°) = -14cos(x°) = -14/50x ≈ 120°所以角B和角C的度数约为120°。

4. 等腰三角形的高题型题目: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5cm,AC=5cm,BC=8cm,求高的长度。

解析:由于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AC。

又因为BC=8cm,所以角B和角C是等角,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求解。

根据正弦定理,设等腰三角形ABC的高为h,角B和角C的度数为x°,则h/sin(x°) = BC/sin(90°)h/sin(x°) = 8/sin(90°)h/sin(x°) = 8/1h/sin(x°) = 8所以等腰三角形ABC的高的长度为8cm。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可以通过观察其边长或角度来确定。

以下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证明。

判定方法1. 观察边长: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 观察角度: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则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性质证明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1. 边长性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即 AB = AC。

证明步骤:- 假设 AB = AC。

- 通过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到:∠B + ∠C + ∠A = 180°。

- 由于∠B = ∠C(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将∠B + ∠B +∠A = 180°重写为:2∠B + ∠A = 180°。

- 由于∠B = ∠C,所以∠A = 180° - 2∠B。

- 将∠A 的度数代入等腰三角形 ABC 中的∠A + ∠B + ∠C = 180°可得到:180° - 2∠B + ∠B + ∠B = 180°,即∠B = ∠B。

- 因此,∠B = ∠C, AB = AC 成立。

所以 AB = AC。

2. 角度性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底边两边所对的角)相等,即∠B = ∠C。

证明步骤:- 假设∠B = ∠C。

- 通过使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到:∠B + ∠C + ∠A = 180°。

- 将∠B = ∠C 代入该等式中可得到:2∠B + ∠A = 180°。

- 由于∠B = ∠C,可以将上述等式重写为:2∠C + ∠A = 180°。

- 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A = ∠B。

- 因此,∠B = ∠C 成立。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观察边长或角度是否相等。

等腰三角形具有边长相等和底角相等的性质。

以上是对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完整证明。

等腰三角形证明题精选(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证明题精选(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证明题精选(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证明题精选(初中数学)1. 问题描述
证明: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平分线和高线重合。

2. 证明过程
设等腰三角形为ABC,其中AB=AC,底角为∠BAC。

证明底角的平分线和高线重合,即要证明BD和AE重合。

步骤一:连结BD和AE
在三角形ABC中,分别连接BD和AE。

步骤二:证明AB=AC
由等腰三角形定义可知,AB=AC。

步骤三:证明∠DAB=∠CAE
首先,因为底角是∠BAC,所以∠BAC=∠BDC(底角的对角线相等)。

其次,由等腰三角形定义可知,AB=AC,所以∠ABD=∠ACD (等腰三角形底角邻角相等)。

根据上面两个结论可得,∠DAB=∠BDC-∠ABD=∠ACD-
∠ABD=∠CAE。

步骤四:证明∠BDA=∠EAC
由等腰三角形定义可知,AB=AC,所以∠ACB=∠ABC(等腰三角形底角邻角相等)。

在△ABC中,由角的对平分线性质可知,BD是∠ABC的平分线,AE是∠ACB的平分线。

根据上面的结论可得,∠BDA=∠ABC-∠ABD=∠ACB-
∠ABD=∠EAC。

步骤五:证明BD和AE重合
由步骤三和步骤四可知,∠DAB=∠CAE,∠BDA=∠EAC,即∠DAB=∠EAC。

根据角的平分线性质可得,BD和AE重合,即BD=AE。

3. 结论
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平分线和高线重合,即BD和AE重合。

等腰三角形计算和证明题集 锦(全)

等腰三角形计算和证明题集    锦(全)

一、计算题:1. 如图,△ABC中,AB=AC,BC=BD,AD=DE=EB 求∠A的度数2.如图,CA=CB,DF=DB,AE=AD求∠A的度数3.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EDF=70°,求∠AFD的度数ABCDFE4. 如图,△ABC中,AB=AC,BC=BD=ED=EA求∠A的度数5.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BAD=30°,在AC上取点E,使AE=AD,求∠EDC的度数6. 如图,△ABC中,∠C=90°,D为AB上一点,作DE⊥BC于E,若BE=AC,BD=1/2,DE+BC=1,求∠ABC的度数7. 如图,△ABC中,AD平分∠BAC,若AC=AB+BD求∠B:∠C的值二、证明题8、如图,△ABC中,∠ABC,∠CAB的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P作DE∥AB,分别交BC、AC于点D、E求证:DE=BD+AE9、如图,△DEF中,∠EDF=2∠E,FA⊥DE于点A,问:DF、AD、AE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10、如图,△ABC中,∠B=60°,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求证:AE+CD=ACABCDEF11、11. 如图,△ABC中,AB=AC, ∠A=100°,BD平分∠ABC,求证:BC=BD+AD12、12. 如图,△ABC中,AB=AC,D为△ABC外一点,且∠ABD=∠ACD =60°求证:CD=AB-BD13、13.已知:如图,AB=AC=BE,CD为△ABC中AB边上的中线求证:CD=1/2 CE14、如图,△ABC中,∠1=∠2,∠EDC=∠BAC求证:BD=ED15、如图,△ABC中,AB=AC,BE=CF,EF交BC于点G求证:EG=FG16、如图,△ABC中,∠ABC=2∠C,AD是BC边上的高,B到点E,使BE=BD求证:AF=FC17、如图,△ABC中,AB=AC,AD和BE两条高,交于点H,且AE=BE求证:AH=2BD18、如图,△ABC中,AB=AC, ∠BAC=90°,BD=AB,∠ABD=30°求证:AD=DC19、如图,等边△ABC中,分别延长BA至点E,延长BC至点D,使AE=BD求证:EC=ED20、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180°AD、BC的延长线交于点F,DC、AB的延长线交于点E,∠E、∠F的平分线交于点H求证:EH⊥FH。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习题及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习题及答案

MED CBA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DE 为中位线,则四边形BCED 的面积为( ) (A )32(B )33(C )34(D )362. 如图,⊿ABC 和⊿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点M 是AE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 ∠AEC=CDBC;②S ⊿ABC +S ⊿CDE ≧S ⊿ACE ;③BM ⊥DM;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 和6cm ,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 .15cmB .16cmC .17cmD .16cm 或17cm 二、填空题1. 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________.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3. 在等腰Rt △ABC 中,∠C =90°,AC =1,过点C 作直线l ∥AB ,F 是l 上的一点,且AB =AF ,则点F 到直线BC 的距离为 .4. 已知等边△ABC 中,点D,E 分别在边AB,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点B ˊ处,DB ˊ,EB ˊ分别交边AC 于点F ,G ,若∠ADF=80º ,则∠EGC 的度数为5. 如图6,在△ABC 中,AB=AC ,∠BAC 的角平分线交BC 边于点D ,AB=5,BC=6,则AD=_______.6.如图(四)所示,在△ABC 中,AB=AC ,∠B=50°,则∠A=_______。

7. 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且CG =CD ,DF =DE ,则∠E = 度.三、解答题1. 如图(1),△ABC 与△EF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与DE 重合,AB=AC=EF=9,∠BAC=∠DEF=90º,固定△ABC ,将△DE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当DF 边与AB 边重合时,旋转中止.现不考虑旋转开始和结束时重合的情况,设DE ,DF(或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BC(或它的延长线) 于G ,H 点,如图(2)(1)问:始终与△AGC 相似的三角形有 及 ;(2)设CG=x ,BH=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只要求根据图(2)的情形说明理由) (3)问:当x 为何值时,△AGH 是等腰三角形.题1图(1)B HFA (D )GCEC (E )BFA (D )题1图(2)2、如图 AB =AC ,CD ⊥AB 于D ,BE ⊥AC 于E ,BE 与CD 相交于点O . (1)求证AD =AE ;(2) 连接OA ,BC ,试判断直线OA ,B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 如图,已知点D 为等腰直角△ABC 内一点,∠CAD =∠CBD =15°,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1)求证:DE 平分∠BDC ; (2)若点M 在DE 上,且DC=DM , 求证: ME=BD .ABC EDO4.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上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长.5. 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 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的DB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 (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題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等腰三角形答案一、选择题 BDD二、填空题 1、3√3 2、4或6 3、-------- 4、80 5、4 6、80 7、15 三、解答题1. 1(2011广东东莞,21,9分)【答案】解:(1)△HAB ,△HGA 。

专题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

专题 等腰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

专题2.9等腰三角形的证明及计算大题一.解答题(共50小题)1.(2022秋•开福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C,过点A作AF∥BC交CD于F,延长AB、DC交于点E.(1)求证:AC平分∠EAF;(2)求证:∠FAD=∠E;(3)若∠EAD=90°,AE=5,AF=3,求CF的长.2.(2022秋•铁西区期末)如图1,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不与点O重合),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延长线交OM于点G.(1)若∠MON=60°,则∠ACG=度;(2)若∠MON=n°,则∠ACG=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72°,过点C作CF∥OA交AB于点F,求∠BGO与∠ACF的数量关系.3.(2022秋•单县期末)如图,已知点A、C分别在∠GBE的边BG、BE上,且AB=AC,AD∥BE,∠GBE 的平分线与AD交于点D,连接CD.求证:①AB=AD;②CD平分∠ACE.4.(2022秋•巴彦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上一点,点E在边AC上,且BD=CE,∠BAD =∠CDE,∠ADE=∠C.(1)如图1,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2)如图2,若DE平分∠ADC,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所有与∠CDE相等的角(∠CDE 除外).5.(2022秋•石家庄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AC上一点,且满足AD=BD=BC.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D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1)求∠BAC和∠ACB的度数;(2)求证:△ACF是等腰三角形.6.(2022秋•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C=3∠C,AD平分∠BAC,BE⊥AD于E,求证:BE=12(AC﹣AB).(提示:延长BE交AC于点F).7.(2022秋•赛罕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过点O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点M、N.(1)求证:MO=MB;(2)若AB=7,AC=6,求△AMN的周长.8.(2022秋•建阳区期中)如图所示,已知点A,C分别在∠GBE的边BG,BE上,且AB=AC,AD∥BE,∠GBE的平分线BD与AD交于点D,连接CD.(1)求证:AC=AD;(2)猜想:∠BAC与∠BD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9.(2022秋•微山县期中)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C平分∠BAD,AC⊥BC于点C.(1)若∠B=75°,求∠D的度数;(2)求证:AB=2CD.10.(2022秋•高港区期中)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点G是CE的中点,DG⊥CE,点G为垂足.(1)求证:DC=BE;(2)若∠AEC=75°,求∠BCE的度数.11.(2022秋•播州区期末)已知△ABC中,∠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DE∥BC.(1)如图1,如果点E是边AC的中点,AC=8,求DE的长;(2)如图2,若DE平分∠ADC,∠ABC=30°,在BC边上取点F使BF=DF,若BC=9,求DF的长.12.(2022春•汉阳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CF平分∠ACB,且AF⊥CF于点F,BE平分△ABC 的一个外角,且AE⊥BE于点E.(1)求证:EF∥BC.(2)若BC=5,AC=4,EF=4,求AB的长.13.(2022春•桓台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点D,AF⊥AB交BE于点F.(1)如图1,若∠BAC=40AFE的度数.(2)如图2,若BD⊥AC,垂足为D,BF=8,求DF的长.14.(2022秋•新兴县期中)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AD⊥BD,垂足是D.(1)求证:∠2=∠1+∠C;(2)若ED∥BC,∠ABD=28°,求∠ADE的度数.15.(2022秋•浦城县期中)在Rt△ABC中,∠ACB=90°,CD⊥AB于D,∠BAC的平分线AF交CD于点E,交BC于F,CM⊥AF于M,CM的延长线交AB于点N.(1)求证:EM=FM;(2)求证:AC=AN.16.(2022春•凤翔县期末)如图,在△ABC中,BC=8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 ∥AB,PE∥AC.(1)求△PDE的周长;(2)若∠A=50°,求∠BPC的度数.17.(2022春•宣汉县期末)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点E、F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EF∥BC.(1)试说明△AEF是等腰三角形;(2)试比较DE与D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18.(2022春•未央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19.(2022秋•雨花区校级月考)已知△ABC中,∠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DE平分∠ADC,DE∥BC.(1)如图1,如果点E是边AC的中点,AC=10,求DE的长;(2)在(1)的条件下,求证:△ADC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2,若∠ABC=30°,在BC边上取点F使BF=DF,若BC=18,求DF的长.20.(2022秋•庄浪县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60°,AB=10cm,若点M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N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M、N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1)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M、AN的长;(2)当t为何值时,△AMN是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t为何值时,MN∥BC?并求出此时CN的长.21.(2022秋•兰陵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BP⊥AD,垂足为P.已知AB=5,BP=2,AC=9.试说明∠ABC=3∠ACB.22.(2022春•浦东新区期末)已知△ABC中,∠A=70°,BP是∠ABC的平分线,CP是∠ACD的平分线.(1)如图1,求∠P的度数;(2)过点P作EF∥BC与边AB、AC分别交于点E、点F(如图2),判断线段BE、E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3.(2022秋•天心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AC=BC,∠ACB=120°,点D在AB边上运动(D不与A、B重合),连接CD.作∠CDE=30°,DE交AC于点E.(1)当DE∥BC时,△ACD的形状按角分类是;(2)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ECD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AED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4.(2022秋•香坊区校级月考)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1)如图1,求证:BE=DE.(2)如图2,在过点D作DF∥AB,连接EF,过点E作EG⊥BC,若EG=3,BF=5,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面积等于152的所有三角形.25.(2022春•莱州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中,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F,过点C作CD⊥AD,垂足为D,在AC上取一点E,使DE=CE,求证:DE∥AB.26.(2022春•莲池区期中)如图①,△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BC平行线交AB、AC于E、F.试说明:EO=BE探究一:请写出图①中线段EF与BE、CF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探究二:如图②,△ABC若∠ABC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O,过点O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E,交AC于F.这时EF与BE、CF的关系又如何?请直接写出关系式,不需要说明理由.27.(2022ABC中,∠C=90°,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28.(2022秋•莆田期末)如图1,在△ABC中,∠BAC=75°,∠ACB=35°,∠ABC的平分线BD交边AC 于点D.(1)求证:△BCD为等腰三角形;(2)若∠BAC的平分线AE交边BC于点E,如图2,求证:BD+AD=AB+BE;(3)若∠BAC外角的平分线AE交CB延长线于点E,请你探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29.(2022秋•黄埔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DE∥AC交AB于E,过E作EF ⊥AD,垂足为H,并交BC延长线于F.(1)求证:AE=ED;(2)请猜想∠B与∠CA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0.(2022秋•涞水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BAC=100°,点D在BC边上,△ABD、△AFD 关于AD所在的直线对称,∠FAC的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G,连接FG.(1)求∠DFG的度数.(2)设∠BAD=θ,当θ为何值时,△DFG为等腰三角形?31.(2022秋•富源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一点,BE与CD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DBO=∠ECO;②∠BDO=∠CEO;③BD=CE;④OB=OC.(1)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2)选择第(1)题中的一种情形为条件,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3)在上述条件中,若∠A=60°,BE平分∠B,CD平分∠C,则∠BOC的度数?32.如图1,DB为△ABC的角平分线,CE为∠ACB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交射线BD于点F,作AG⊥CE于G,连接EG.(1)求证:FG∥BC;(2)如图2,射线BD与CE相交于点M,若∠M=45°,AB=FG=6,求AD的长.33.(2022秋•平定县期中)如图,已知△ABC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AD、BE,交CE和AC分别于G、H点,连接GH.(1)请说出AD=BE的理由;(2)试说出△BCH≌△ACG的理由;(3)试猜想:△CGH是什么特殊的三角形,并加以说明.34.(2022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 和△BCE,且CA=CD,CB=CE,∠ACD=∠BCE,直线AE与BD交于点F,(1)如图①,若∠ACD=60°,则∠AFB=;如图②,若∠ACD=90°,则∠AFB=;如图③,若∠ACD=120°,则∠AFB=;(2)如图④,若∠ACD=α,则∠AFB=(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④中的△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BD、AE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⑤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5.(2022•承德县模拟)已知:在等边△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BC、AC的中点,点G为直线BC上一动点,当点G在CB延长线上时,有结论“在直线EF上存在一点H,使得△DGH是等边三角形”成立(如图①),且当点G与点B、E、C重合时,该结论也一定成立.问题:当点G在直线BC的其它位置时,该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你在下面的备用图②③④中,画出相应图形并证明相关结论.36.(2022•徐州)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面积为S.D1、E1、F1分别是△ABC三边上的点,且AD1=BE1=CF1=12AB,连接D1E1、E1F1、F1D1,可得△D1E1F1是等边三角形,此时△AD1F1的面积S1=14S,△D1E1F1的面积S1=14S.(1)当D2、E2、F2分别是等边△ABC三边上的点,且AD2=BE2=CF2=13AB时如图2,①求证:△D2E2F2是等边三角形;②若用S表示△AD2F2的面积S2,则S2=;若用S表示△D2E2F2的面积S2′,则S2′=.(2)按照上述思路探索下去,并填空:当D n、E n、F n分别是等边△ABC三边上的点,AD n=BE n=CF n=1n+1AB时,(n为正整数)△D n E n F n是三角形;若用S表示△AD n F n的面积S n,则S n=;若用S表示△D n E n F n的面积S n′,则S′n=.37.(2022春•和平县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若CD=3,过点D作DE ∥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CDE为等边三角形;(2)求EF的长.38.(2022秋•韶关期末)已知:如图,△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1)求证:AD=BE;(2)求∠DOE的度数;(3)求证:△MNC是等边三角形.39.(2022秋•莱芜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BC=AC,AE=CD,AD与BE相交于点P,BQ⊥AD 于Q.求证:①△ADC≌△BEA;②BP=2PQ.40.(2022秋•乌海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 ∥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41.(2022秋•桐城市期末)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BC上的一点,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1)若∠B=60°,求∠C的值;(2)求证:AD是∠EAC的平分线.42.(2022•阳城县模拟)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试确定线段AE与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 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43.(2022秋•松山区校级月考)如图,点P在等边△ABC内,点D在△ABC外,且∠ABP=∠ACD,BP=CD,问:△APD是什么形状三角形,试说明理由.44.(2022春•江岸区校级期中)(1)如图1,△ADE为等边三角形,AD∥EB,且EB=DC,求证:△ABC 为等边三角形.(2)相信你一定能从(1)中得到启示并在图2中作一个等边△ABC,使三角形的三个定点A、B、C分别在直线l1、l2、l3上,(l1∥l2∥l3且这三条平行线两两之间的距离不相等).请你画出图形,并写出简要作法.(3)①如图3,当所作△ABC的三个定点A、B、C分别在直线l2、l3、l1上时,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形填空:a:先作等边△ADE,延长DE交l3于B点,在l1上截取EC=,连AC、BC,则△ABC即为所求.b: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时,可先证明≌从而为证明等边三角形创造条件.②若使等边△ABC的三个定点A、B、C分别在直线l3、l1、l2上时,请在图4中用类似的方法作出图形,并将构造的全等三角形用阴影标出.(只需画出图形,不要求写作法及证明过程)45.(2022秋•盘龙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AB=AC,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ABD=60°,BD+DC =AB.求证:∠ACD=60°.46.(2022秋•雨城区校级期中)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1)△COD是什么三角形?说明理由;(2)若AO=n2+1,AD=n2﹣1,OD=2n(n为大于1的整数),求α的度数;(3)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47.(2022•饶平县校级模拟)已知:在△AOB和△COD中,OA=OB,OC=OD.(1)如图①,若∠AOB=∠COD=60°,求证:①AC=BD②∠APB=60°.(2)如图②,若∠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APB的大小为(直接写出结果,不证明)48.(2022秋•濠江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直线a∥AB,D为直线BC上任一动点,将一60°角的顶点置于点D处,它的一边始终经过点A,另一边与直线a交于点E.(1)若D恰好在BC的中点上(如图1)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2)若D为直线BC上任一点(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上述(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49.(2022•浙江模拟)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0,点P是边AB的中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CQ:BC=1:2,过P作PE⊥AC于E,连PQ交AC边于D,求DE的长?50.(2022秋•东海县校级期中)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本题,我们提供了思路点拨,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填空,并完成本题解答的全过程,当然你也可以不填空,只需按照解答的一般要求,进行解答即可.如图,已知AB=AD,∠BAD=60°,∠BCD=120°,延长BC,使CE=CD,连接DE,求证:BC+DC=AC.思路点拨:(1)由已知条件AB=AD,∠BAD=60°,可知:△ABD是三角形;(2)同理由已知条件∠BCD=120°得到∠DCE=,且CE=CD,可知;(3)要证BC+DC=AC,可将问题转化为两条线段相等,即=;(4)要证(3)中所填写的两条线段相等,可以先证明….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 若∠EDF=70°,求∠AFD 的度数
4. 如图,△ABC 中, 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 作DE ⊥BC 于E ,若BE=AC,BD=1/2,DE+BC=1, 求∠ABC 的度数
7. 如图,△ABC 中,
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二、证明题 8、如图,△ABC 中,∠ABC,∠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 过点P 作DE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求证:DE=BD+AE
9、如图,△DEF 中,∠EDF=2∠E ,FA ⊥DE 于点A ,问:DF 、AD 、AE 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10、如图,△ABC 中,∠B=60°,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求证:AE+CD=AC
A B C D
F E
11、11. 如图,△ABC中,AB=AC, ∠A=100°,BD 平分∠ABC,
求证:BC=BD+AD
12、12. 如图,△ABC中,AB=AC,D为△ABC外一点,且∠ABD=∠ACD =60°
求证:CD=AB-BD
13、13.已知:如图,AB=AC=BE,CD为△ABC中AB 边上的中线
求证:CD=1/2 CE
14、如图,△ABC中,∠1=∠2,∠EDC=∠BAC
求证:BD=ED
15、如图,△ABC中,AB=AC,BE=CF,EF交BC于点G 求证:EG=FG 16、如图,△ABC中,∠ABC=2∠C,AD是BC边上的高,B到点E,使BE=BD
求证:AF=FC
17、如图,△ABC中,AB=AC,AD和BE两条高,
交于点H,且AE=BE
求证:AH=2BD
18、如图,△ABC中,AB=AC, ∠BAC=90°,BD=AB,∠ABD=30°求证:AD=DC
19、如图,等边△ABC中,分别延长BA至点E,
延长BC至点D,使AE=BD
求证:EC=ED
20、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180°AD、BC的延长线交于点F,DC、AB的延长线交于点E,∠E、∠F的平分线交于点H
求证:EH⊥F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