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共二篇(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家乡的风俗”是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次习作话题既同本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风俗的实际体验,或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突出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对家乡常见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点内容介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五、说教法学法1、以第一单元所学习的课文为基础,帮助学生领悟作者关于风俗的写法,学以致用,写出对家乡风俗的真实感受。
2、通过佳作展示,让学生欣赏他人习作的优点,完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风俗相关资料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1、师:“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请欣赏以下图片(展示各名族民风民俗图片),你能说说以下的节日中都有什么习俗?3、如果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习作内容吧。
板块二、新授1、出示习作内容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新】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8. 直到扛起龙灯的灯板,我才反应过来,我已成了迎龙灯队伍中的一员。前方
9. 的龙头在人群的簇拥下出发了,龙身也跟着动了起来。一开始,我走得像乌龟一样慢,觉得吃力 ,但走着走着,人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扛得也越发卖力了。
例如: 直到扛起龙灯的灯板,我才反应过来,我已成了迎龙灯队伍中的一员。前 方的龙头在人群的簇拥下出发了,龙身也跟着动了起来。一开始,我走得 像乌龟一样慢,觉得吃力,但走着走着,人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扛得也 越发卖力了。 (四)、牛刀小试,学生习作 1. 出示习作要求与提示。 (1)要根据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内容主次,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2)介绍一种风俗时,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3)写自己参加的风俗活动时,要重点描写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 (4)写风俗习惯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
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 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介绍家乡风俗的时候, 如果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一定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结合“交流平台”,学习“抓住重点” 自读“交流平台”,学习写法。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 》,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这 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写? 全班交流,学习“详略安排”。 预设1:能表现北京独特风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 预设2: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预设3: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习得写法: 每一种风俗,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要根据自己想要重 点表达的意思,确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三、说教学目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家乡风俗的介绍:学生将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包括风俗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等。
2. 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风俗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意义。
3. 个人感受与看法的表达:学生将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思考风俗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思考风俗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和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思考风俗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4. 展示与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感受、思考3. 正文:包括风俗的介绍、文化内涵的探讨、个人感受与看法的表达等。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介绍性的文章,包括风俗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等。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一份报告,包括风俗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文化内涵等。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一、说教材《习作:家乡的风俗》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家乡的风俗”是此次写作的主题,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
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选择的内容可以是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说学情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说一说”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使学生不仅了解我国一些民风民俗的特点,而且对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
三、说教法学法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课堂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知道家乡的独特风俗与地域性有关。
通过对比、背古诗、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2.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技巧,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学会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家乡风俗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难点: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学生:收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回顾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同地区、民族的风俗特点。
2.习作指导: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描述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培养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2)如何将具体的事例融入文章:学生在写作时容易泛泛而谈,缺乏具体事例的支撑。
-突破方法:指导学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乡风俗通过讲述具体的故事或场景,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3)如何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学生在写作时结构混乱,难以形成清晰的思路。
-突破方法:教授文章结构的基本模式,如总分总、递进等,并让学生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文章的层次感。
其次,学生们在讨论家乡风俗的实际应用时,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多设置一些类似的讨论环节,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兴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1)了解和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2)学会用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等综合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强化文化认同:通过了解和描述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俗场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创作潜能。
1.教学重点
(1)家乡风俗的描述: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描绘家乡的特色风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2. 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观察、调查、访问等。
3. 撰写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民俗文化。
2. 讲解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指导学生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讲解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资料。
4. 讲解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为撰写作文做好准备。
5. 讲解如何撰写作文: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整理好的资料撰写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6.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完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习作: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家乡的风俗、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写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继续收集家乡风俗的资料,完善作文。
2. 让学生将作文与家人分享,增进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集资料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内容清晰,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得当。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精选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家乡的风俗”主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5课《家乡的节日》和第26课《家乡的美食》。
详细内容如下:1. 第25课《家乡的节日》:介绍我国各地独具特色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
2. 第26课《家乡的美食》:介绍各地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节日风俗和特色美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出各地风俗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各地节日和美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学习:(1)学习第25课《家乡的节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节日风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习第26课《家乡的美食》,让学生了解各地特色美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例题讲解:(1)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节日风俗。
(2)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美食。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家乡的节日风俗,并进行展示。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美食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第25课《家乡的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2. 第26课《家乡的美食》: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家乡,写一篇关于节日风俗的短文。
(2)以“我喜欢的家乡美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家乡的人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 说课稿
五、说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 长辈等途径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增强学 生交流学习的主动性。
2.课堂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 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知道家乡的独 特风俗与地域性有关。通过“看一看、猜 一猜、说一说”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 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说学情分析
基于我班学生基础薄弱,又是 乡村学生,即使有过体验也较难说 清楚写出来。因此课前要特别强调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和与长辈一 起回忆,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生活 体验对一些风俗习惯有感性的认识。 但风俗的来历、寓意等还需要教师 的指导协助。
三、说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单元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 充分考虑乡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进行考虑,本课教学 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 介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 俗的特点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 感受。 3、在写作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分清主 次来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说教学设计
1、观察图片,用猜一猜的方式激 趣导入课题。
习作:
家乡的风俗
一、说教材分析
《习作:家乡的风俗》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家乡的风 俗”是此次写作的主题,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 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 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 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 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 次习作选择的内容可以是介绍一种风俗,也可 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家乡的中秋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月饼活动过程1.了解中秋(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广东中秋节的习俗(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说说你家乡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4)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中秋节的习俗吗?2.月饼品尝会(1)师:看看月饼都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都是这种形状呢?(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2)了解月饼的品种(3)分享月饼。
活动延伸1.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2.制作月饼资料: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除了吃月饼啊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家乡的风俗》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能力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
一是出现了春节拜年、元宵闹花灯、除夕包饺子等风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提供两个话题: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基于描写事物类习作的特点,选择了前一个话题。
关于介绍节日风俗习惯,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一次是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观察和描述事物有一定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家乡风俗了解不多,对于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写入作文中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习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将生活中的素材写入作文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能够将这些素材写入作文中。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习惯,并将这些素材生动地写入作文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写作指导和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指导环节,我会给予学生具体的写作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将素材融入作文中。
在评价环节,我会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环节: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
3.讨论环节: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风俗习惯,讨论风俗习惯的意义和影响。
4.写作指导环节:教师给予学生具体的写作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将素材融入作文中。
习作:家乡的风俗 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家乡的风俗》习作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通过观察、采访、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采访、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采访、查找资料,收集关于家乡风俗的信息。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家乡风俗的PPT、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照相机、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家乡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资料收集: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采访、查找资料,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
3. 资料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将资料进行分类、归纳。
4. 写作指导:教师通过PPT、书籍等资料,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5. 学生写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7.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1. 导入:家乡的风俗2. 资料收集:观察、采访、查找资料3. 资料整理:分类、归纳4. 写作指导:写作方法、语言表达5. 学生写作:完成作文6. 作品展示:评价、交流7. 总结反思:改进措施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收集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独特的文化氛围。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写作技巧表现家乡的风俗。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风俗特点、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等。
2. 写作指导:讲解如何选材、构思、表达,以及作文的修改与评价。
3. 作文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运用写作技巧表现家乡的风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家乡的风俗,将其融入作文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作文纸、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家乡风俗相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风俗特点、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等。
3. 写作指导:讲解如何选材、构思、表达,以及作文的修改与评价。
4. 实践:让学生观察、体验家乡的风俗,进行写作练习。
5. 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风俗2. 板书内容:- 家乡风俗特点- 写作技巧- 作文讲评要点七、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以家乡的风俗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 调查研究:了解家乡其他的风俗,进行资料整理。
3. 交流分享:与同学分享家乡的风俗,增进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了解了家乡的风俗,能否运用写作技巧表现家乡的风俗。
2.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运用写作技巧表现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家乡的风俗及其意义。
2.提高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意识,增加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感情,尊重和热爱家乡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家乡的风俗,讲述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1. 研究家乡的风俗文化2. 培养学生的描述、陈述能力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式教学2. 交互式教学3. 案例式教学四、教学重难点:1. 风俗文化知识的掌握2.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五、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
1、学生观看“民俗文化”相关视频片段,初步了解什么是民俗文化。
2、老师询问学生:平时我们都有哪些节日、活动、仪式等等?在这些节日、活动、仪式中都有哪些风俗?B.探究1、老师闯入班级利用投影仪展示本地风俗文化的互动PPT,让同学们了解本地风俗文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记录表现在学习中所了解到的传统习俗文化(听讲、读文、观察等),分析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回放刚才了解风俗文化视频,让学生与重温学习有哪些相通的地方。
C.归纳1、教师进行全班提问,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谈论自己最喜欢的本地风俗文化,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2、简单的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并强调它们对于我们理解以及尊重传统风俗文化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总结自己在家乡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风俗文化,写一篇自己家乡传统的习俗文化。
参考篇目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美景家乡的节日家乡的节庆活动教学思路:民俗文化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加深对于它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我们接触到的民俗文化进行描述。
培养学生们去发现和爱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让自己的心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家国情怀,做一个爱国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习作:家乡的风俗》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家乡的风俗”是此次写作的主题,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
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选择的内容可以是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二、说学情分析
基于我班学生基础薄弱,又是乡村学生,即使有过体验也较难说清楚写出来。
因此课前要特别强调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和与长辈一起回忆,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一些风俗习惯有感性的认识。
但风俗的来历、寓意等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协助。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单元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乡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进行考虑,本课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3、在写作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来写。
四、说教学设计
1、观察图片,用猜一猜的方式激趣导入课题。
2、介绍什么是风俗。
3、明确此次写作内容及要求。
4、交流分享课前搜集或回忆的资料。
5、选择个人习作内容并指导列提纲。
6、独立习作。
五、说教法学法
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增强学生交流学习的主动性。
2.课堂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知道家乡的独特风俗与地域性有关。
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六、说教学程序和授课策略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第一课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难点: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及有关的图片。
学生:收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四)课时安排
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多媒体出示古诗词《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前三分钟激情诵读。
师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激趣发问)(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里的节日习俗。
2、教师介绍风俗引出习作主题: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课件出示梁启超风俗之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3、了解习作要求:自读科书14页习作指导要求。
(教师点拨强调)
4、展示图片猜一猜,了解风俗
(1)师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泼水节等的一些风俗图片。
(2)学生边看图边猜、边说。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图片,但
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
5、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搜集到的风俗或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1)小组合作交流。
(2)指名全班交流。
6、确定思路,回顾、指导写法
(1)确定思路: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要选择哪种?(学生确定好作文内容)(2)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写作指导
①指导选材。
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让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②明确要求。
a民俗特点突出;b内容具体;c语句通顺。
③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
自己应该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显所写民俗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从本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和《藏戏》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指导:
a抓住重点。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主线,穿插人们的活动。
先介绍了老北京春节开始的时间和人们为过春节做的准备。
紧接着,通过重点介绍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次春节的高潮,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b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把藏戏的特点先写了出来,接着写藏戏的来源,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7、出示范文,感受习作魅力,借鉴写法列提纲。
(1)学习《同步作文》11页《家乡的火把节》感受习作魅力,借鉴写法。
(2)参考《同步作文》第2页“文题参考”,启发确定作文题目。
(3)尝试列出自己的作文提纲。
(4)展示几个提纲,相机点拨指导。
8、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会说会听,还列了提纲,相信大家对自己的作文充满了期待,下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习作。
七、说课堂组织策略
1、课前3分钟激情朗读内容安排为古诗诵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
2、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各地风俗资料和亲身参加家乡风俗的经历。
以一列6人为一组组织交流,小组交流结束后根据时间相机指名复述完成全班交流。
两个交流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述说指导评价。
3、学生写作提纲完成后使用投影仪展示提纲。
八、说教学特色
本章节设计的独到之处在于:
1、让学生提前搜集各地风俗习惯和与家里的长辈共同回忆家乡的风俗。
这个过程有助于课堂教学中的交流有话说,习作有内容可写,并且丰富了自身体验。
2、在写作之前安排说一说的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得到启发。
3、习作之前列提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重点安排写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