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ppt课件
肿瘤转移 ppt课件
![肿瘤转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08dc45dd88d0d232d46ab0.png)
倾向 。
ppt课件
22
(2)肿瘤转移器官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④组织器官的微环境差异也对肿瘤的器官选择倾向有 着重要的影响,继发脏器的微环境对转移肿瘤细胞具 有特殊亲和力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基础,
⑤其他:
A、 影响肿瘤细胞与继发脏器脉管内皮细胞的细胞 外基质粘附的因素
B、 化学趋化因子
C、 脏器相关免疫状态
不同组合的多个基因参与。
ppt课件
25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调控
肿瘤转移表型既取决于对转移起促进作用的基因激 活,又取决于对转移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的失活,以 及二者之间的失衡 。
已知至少有10余种癌基因与肿瘤转移相关 (如ras 家族,myc、erbB-2、p53等 )
转移促进基因:如ras 、CD44基因
粘附因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肿瘤转移侵袭过程中的粘附类型 :同型粘附 、异型粘 附 、肿瘤细胞与ECM的粘附。
ppt课件
38
粘附分子种类 : 1、整合素:是一组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其配
体为细胞外基质(ECM)成分,主要功能是参 与不同细胞间的粘附、介导细胞与ECM的结合 等。
转移抑制基因 :如腺病毒2EIA基因 、nm23
ppt课件
26
(一) ras
最近通过对以ras基因蛋白为中心的信号传导 系统的阐明,将癌基因“网络化”,网络上游癌 基 因 有 src、fes、erb-B2 等 , 这 些 基 因 编 码 具 有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蛋白;下游基因有 raf、fos、myc等;
肿瘤微转移定义(CJCC标准 ):
最大直径在0.2-2mm之间的转移灶。
ppt课件
13
优选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共92页
![优选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共9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10b46eead02de80d4d840fa.png)
▪
优选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ppt课件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ca2e199ec3d5bbfc0a74aa.png)
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5. 纤维粘连蛋白减少、层粘连蛋白增加
最新版整理ppt
58
6. 恶瘤细胞产生一些毒性物质,破坏、对抗周围组 织。如:细胞毒性物质、 溶解酶等
7. 肿瘤血管形成因子 *①.纤维母C生长因子(FGF)
②.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③.血小板衍生的内皮C生长因子(PDECGF) 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⑤.血管内皮C生长因子(VEGF)
最新版整理ppt
48
(一)恶性肿瘤浸润(侵袭)性生长 机制的研究
最新版整理ppt
49
1.恶瘤过度无止境的生长
机制 :恶瘤细胞膜通透性强→营养物质易进入瘤细胞内 →DNA合成增加→瘤细胞增殖快→失去了正常细胞增生性接 触抑制→肿瘤不断扩大→促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
*增生性接触抑制
2. 恶瘤细胞之间的粘着力下降
*同质型黏附 异质型黏附
最新版整理ppt
50
(1)恶瘤细胞表面Ca2+浓度下降(有人测定下降40%) *正常时:钙离子对维护细胞间的粘附和连结十分重 要,如果去除细胞外液中的Ca2+,则细胞间连接松 散。
*上皮细胞钙粘连素(E-cadherin)
功能:浸润、转移抑制基因.将E-cadherin表达腺瘤、高、 中、低来分化腺癌,则由高表达→低表达或不表达。 表明其与分化和侵袭呈负相关 。
③分散因子(scatter factor ,SF) * 成纤维C产生,使瘤细胞穿过胶原或基底膜,刺激 瘤细胞运动。
最新版整理ppt
56
4.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的降解
(1)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基底膜+间质(basement membranes ,BM)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cc842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e.png)
3
血道转移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远处的器官或组织。
02
肿瘤浸润机制
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的浸润
01
肿瘤细胞通过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破坏组织结构,向 周围组织浸润。
02
肿瘤细胞释放出多种酶和生长因子,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
应,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
肿瘤细胞通过与周围组织的黏附和降解,逐渐扩散到周围组织
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
01
基于对肿瘤浸润与转移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以更 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02
开发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以抑制 其生长、增殖和转移。同时,需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03
免疫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 胞,有望实现更持久的治疗效果。研究如何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 标记物,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 法进行攻击,以阻止肿瘤转移。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切断 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抵抗力, 减缓肿瘤转移。
联合治疗策略的应用
综合治疗
结合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多种治 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浸润和 转移的风险。
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尽管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然是亟待解决的 问题。
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和治疗效果,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4e88bf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1.png)
第三节 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
一、瘤细胞从肿瘤母体脱离 1.瘤细胞黏附力降低 ①钙离子含量下降 ②肿瘤细胞某些表面成分的变化 ③桥粒、半桥粒和间隙连接的数量减少
八、转移灶形成的机制
第四节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一、粘附 粘附的作用 粘附的分类: ①细胞与细胞的粘附: 同型细胞粘附;异型细胞粘附。②细胞 与基质的粘附。 细胞粘附分子: ①钙依附粘附素家族②整联蛋白家族③选择素家族④免疫
蛋白超家族⑤透明质酸受体类等。 粘附分子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二、降解 1.PA; 2.u-PA; 3.t-PA; 4.TAT; 5.MMP; 6.组织蛋白酶D 7.透明质酸酶;8.IV型胶原酶;9.丝氨酸蛋白酶;10.半恍氨酸蛋白酶; 11.天门冬氨酸蛋白酶;12.基质溶解素;13肝素酶等 三、肿瘤细胞的运动 自分泌移动因子: AMF; ATX; ISF; MSF。 旁分泌移动因子: VN; FN; LN; I和IV型胶原及血栓反应素生长因子: IGF; EGF; TGF等
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侵袭和转移一般是指恶性细胞从原发部位脱离、侵犯 到临近正常组织并进而转移到远处部位,在彼处形成继发 瘤。
第一节 肿瘤细胞侵袭
一、肿瘤侵袭模型 (一)体外侵袭模型 要求: 1 应模拟体内三维 4 应便于实验研究
二、肿瘤侵袭过程 (一)侵袭过程的形态学模式 1.瘤细胞向器官表面靠拢;
2.瘤细胞用丝状伪足紧贴于器官表面; 3.瘤细胞伸出伪足沿细胞的天然间隙穿过基
肿瘤学 06-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肿瘤学 06-肿瘤的侵袭和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a30b9d6316fc700abb68fc96.png)
细胞黏附分子(CAM):均为跨膜糖 蛋白,均具有细胞外连接区和胞浆内 功能区。通常由胞浆内功能区启动, 通过胞浆外连接区与相应的配体结合, 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外基质发生相 互作用。
A large number of CAMs fall into five major families: the cadherins, immunoglobulin (Ig) superfamily, integrins, selectins, and CD44.
微小转移灶及克隆形成
微小转移灶检测
抗角蛋白抗体---骨髓和血液中微小转移灶 抗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淋巴结中微小
转移灶
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器官微环境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肿瘤 细胞的生长状态取决于微环境自分泌、旁 分泌和内分泌产生的正性和负性生长信号 间的综合平衡。
cadherin-mediated adhesion. The
cytoplasmic tail interacts with the
actin cytoskeleton via a number of
intracellular attachment proteins,
including three catenin proteins.
上皮间叶转变(EMT):肿瘤细胞丢失
上皮细胞表型,获运动和侵袭能力。
E-Cad 被N-Cad取代,可逆性
E-Cad的去调节与侵袭性相关联
抗E-Cad抗体使细胞获侵袭性 E-Cad表达缺失使肿瘤向侵袭性癌转化 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联 某些药物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理 E-Cad蛋白的减少并不是黏附作用丧失的唯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肿瘤侵袭与转移
![肿瘤侵袭与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a985b2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a.png)
• Interactions regulating the activity of small GTPase
第八章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 阻止肿瘤转移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第一节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一、肿瘤侵袭(tumor invasion)
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其起源部位沿组织间隙 向周围正常组织扩张性增生的过程。其 标志是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
肿瘤侵袭生长行为有以下特点: 侵袭的肿瘤细胞能侵占和排挤周围正常 组织,但瘤细胞并未与原瘤灶分离 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有干扰或破坏
二、肿瘤转移(tumor metastsis)个别瘤细胞能脱离原发肿瘤,通过侵润在周围间质中 生长,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迁移至其他部位继续增殖生 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 继发灶可再增殖,继发侵袭生长和形成新的肿瘤,并 进一步发生转移,产生继续扩散和转移。
侵袭生长是癌组织扩张的先行活动,转移是瘤体达到 一定数量和体积后才会出现的现象。转移时伴有侵袭 生长,但侵袭生长并不一定发生转移,两者相辅相成。
➢ NDPK regulates the MAPK pathway by modulating the phosphorylation site of the kinase suppressor of Ras (KSR)
➢ NDPKA functions as a GAP of Rad
•Interaction with transcription factors
肿瘤侵袭与转移ppt课件
![肿瘤侵袭与转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71bd0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0.png)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附表 骨髓和区域淋巴结中ITC的检测与 原发性肿瘤部位的关系
原发性肿瘤
骨髓检出率
肾癌 乳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前列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胰腺导管癌 食管癌
引自Hermenek(1999)
~20% ~30% ~30% ~30% ~35% ~50% ~50% ~40%
区域淋巴结 检出率
~15% ~90% ~50% ~45% ~15% ~75% ~50%
20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 整 合 素 α2β1 ( VLA-2 ) , α3β1 ( VLA-3 ) , α5β1 ( VLA-5 ) 和 α6β1 ( VLA-6 ) 在 癌 细 胞 表达的改变(增加或减少),视具体 的癌瘤而定。
2.E-cadherin在癌细胞的表达程度与癌 细胞的侵袭转移潜能呈负相关。
3.CD44 在多种高转移性癌细胞上呈 高表达。
1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 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至靶 组织或靶器官,长出与原发瘤不相连续 而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这个过程称 为转移。前者称为原发瘤,后者称为转 移瘤或继发瘤。
成成份:各型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糖蛋白 和蛋白聚糖。 ECM降解酶系统包括五类降解酶,其中以基质 金 属 蛋 白 酶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最为重要。
肿瘤侵袭和转移
![肿瘤侵袭和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be008c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4.png)
诊断意义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 断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 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04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治疗策略
手术切除与放化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切除,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对于早期肿瘤,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放化疗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放化疗可 用于手术前后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
03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与监 测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物质,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 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 及转移情况。
常用肿瘤标志物
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 (CA19-9)等,这些标志物在相应肿瘤中的表达水平较 高,对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特性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 性,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过程
肿瘤细胞在原发部位的增殖和扩散
01
肿瘤细胞通过不断的增殖和扩散,逐渐形成肿块并向周围组织
浸润。
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和血管
02
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和血管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
开始向远处器官或组织扩散。
精准医疗
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定位肿瘤细胞,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实 现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目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转移,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腹腔转
移等。
03
监测效果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为后续治疗
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
![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51eae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f.png)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能力,从而抑制其侵袭和转移。
详细描述
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酶是肿瘤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关键酶类,通过抑制这些酶的表达或活性,可以降低肿瘤细 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能力,从而抑制其侵袭和转移。
06
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前景
深入探究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转移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03 远端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也是导致患者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04
肿瘤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是指肿瘤细胞通过特定的信 号分子和信号转导通路,对肿瘤细胞增殖、分 化、迁移、侵袭等行为进行调控的过程。
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常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迁移和 侵袭,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常见的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基因沉默等。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
01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 胞通过特定的机制逃避机体免 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在 体内生存和增殖的过程。
02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的异常 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能 力增强,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 转移。
肿瘤细胞骨架蛋白
肿瘤细胞骨架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它们参与维持肿瘤 细胞的形态、运动和侵袭能力。肿瘤细胞骨架蛋白的异常表 达和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变形、伪足形成和运动能力 增强,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一些常见的肿瘤细胞骨架蛋白包括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和中 间纤维等。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和磷酸化状态与肿瘤细胞的 恶性程度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
01
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系统,随淋巴液流动 到达淋巴结或其他器官。
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PPT精选课件
![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3cd38876eeaeaad0f33019.png)
32
瘤细胞转移步骤:
① 肿瘤细胞同质型粘附降低,从原发灶脱离;
② 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Fra bibliotekCM)发生异质型 粘附增加;
③ ECM降解;肿瘤细胞与ECM中大分子作用, 分泌蛋白降解酶类降解ECM成分,形成肿瘤细胞移 动的通道,并以此为诱导血管生成的基础;
然而并非所有肿瘤的转移都与E-Cad表达呈负相 关。Gunji N等报道E-Cad表达与原发性胰腺癌肝转移 不存在显著关系。
87
粘附因子
相关肿瘤
变化趋势
整合素
a2b1
乳腺癌、肺癌
增加或减少
a4b1
黑色素瘤
增加
a5b1
乳腺癌、小细胞肺癌
减少
a7b1
黑色素瘤
增加
a6b1
结肠癌
增加
钙粘蛋白
E-钙粘蛋白 乳腺癌、头颈肿瘤
减少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DCC
结直肠癌
减少
ICAM-1
黑色素瘤
增加
CEA
结肠癌
增加
其他因子
选择素
增加
CD44
淋巴瘤
肿瘤侵袭与转移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
恶性肿瘤为什么会侵袭与转移? 过程中有无标记? 能否预防?
问题解答最终将是从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中寻 找。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过程是瘤细胞与宿主细胞 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多 步骤的。
21
肿瘤转移 (tumor metastasis) 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 发生长部位, 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 在机体内远离原 发部位的器官 / 组织继续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 瘤 (转移瘤) 的过程. 在原发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原 发瘤(primary tumor),在远隔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肿瘤转移的分子基础ppt课件
![肿瘤转移的分子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b9b7e2580216fc710afd14.png)
• 一组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配体为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由和两个亚基组成
• 主要功能是参与不同细胞间的粘附、介导细胞与 ECM的结合等
• 直接介导肿瘤细胞与基质的粘附;通过信号转导
调控细胞骨架变形和能量代谢;诱导蛋白溶解酶
活化;启动细胞逃逸机制抑制细胞凋亡。
影响粘附的因素:
碳氢类配子与选择素
透明质酸裂解酶受体CD44v与整合素
ppt课件完整
13
(七)逸出循环系统
肿瘤细胞诱导脉管基底膜的降解和穿透。 肿瘤细胞穿透脉管后细胞外基质中的移行。
ppt课件完整
14
ppt课件完整
15
(八)转移后结局
侵入靶器官的肿瘤细胞形成转移瘤并进行性 长大才真正完成了转移。
• CD44是广泛分布跨膜糖蛋白分子 ,能与细胞外基质中透明 质酸、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其正常功能是作为受体识别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Ⅰ、 Ⅳ等,主要参与细胞-细胞,细胞-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过 程。
• CD44V6高表达的癌细胞可能获得淋巴细胞“伪装”,逃避 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更易进入淋巴结,形成转移。
ppt课件完整
28
免疫球蛋白类粘附分子:
结构上具有同源性,主要参与细胞之间的粘附。 • ICAM-1(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ICAM-1从肿
瘤细胞表面脱落进入循环系统成为可溶性分子后, 可协助肿瘤细胞逃逸细胞毒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 监视杀伤效应,促使肿瘤发生转移
ppt课件完整
29
• V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参与协助肿 瘤逸出循环系统,进入继发脏器。
能通过细胞跨膜信号传递调节肿瘤细胞转移。
ppt课件完整
乳腺癌侵袭与转移_PPT
![乳腺癌侵袭与转移_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ec68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2.png)
乳腺癌侵袭与转移_PPT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虽然乳腺癌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关于乳腺癌侵袭与转移的机制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将就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以期增加对乳腺癌这一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虽然乳腺癌的原发灶在乳房内部,但是当癌细胞发生侵袭与转移时,它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到远离原发灶的器官和组织中。
这种侵袭与转移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疾病负担,还会导致治疗的困难和复杂性增加。
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与许多因素相关。
首先,肿瘤的分化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乳腺癌中的低分化腺癌往往具有更高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因为它们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
此外,乳腺癌的浸润性生长模式和癌细胞的转移能力也与侵袭和转移相关。
其次,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也是乳腺癌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被认为是乳腺癌的遗传风险因素,而这些基因的突变还与乳腺癌的转移能力相关。
此外,肿瘤微环境也对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起到关键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蛋白质和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
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某些因子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例如,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刺激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在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细胞黏附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可以调控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
研究发现,某些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轴突诱导素和整合素是两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因素外,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还受到免疫系统的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1
目前认为与肿瘤浸润、转移关系最密切的是E-Cad。 许多研究证实E-Cad与肿瘤浸润、转移呈负相关,可能 由于E-Cad能促进瘤细胞的同质型粘附不易使瘤细胞从 瘤体上脱落。
10 9
11
根据基因克隆免疫学特征及分布组织不同,将 钙粘蛋白家族分为三个亚类: ①E-Cad:见于成熟上皮细胞; ②N-Cad:成熟神经组织及肌肉组织; ③P-Cad: 起初在胎盘及上皮基底层发现,后来发 现发育过程中在其它组织也有短暂表达。
近来又发现新的亚类,如内皮细胞钙粘蛋白 和 桥 连 粘 附 蛋 白 ( desmoglein), 以 及 V-Cad,MCad,B-Cad,R-Cad,T-Cad等。
87
粘附因子
相关肿瘤
变化趋势
整合素
a2b1乳腺癌、肺癌来自增加或减少a4b1
黑色素瘤
增加
a5b1
乳腺癌、小细胞肺癌
减少
a7b1
黑色素瘤
增加
a6b1
结肠癌
增加
钙粘蛋白
E-钙粘蛋白 乳腺癌、头颈肿瘤
减少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DCC
结直肠癌
减少
ICAM-1
黑色素瘤
增加
CEA
结肠癌
增加
其他因子
选择素
增加
CD44
淋巴瘤
增加
粘蛋白受体 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 增加
98
1、钙粘蛋白(Cadherin)
钙粘蛋白是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是一组依赖细 胞外Ca2+的CAM,介导Ca2+依赖性细胞间粘附,通 过同类或同分子亲和反应相结合。钙粘蛋白参与建 立和维持细胞间连接,可能是最重要的形成细胞间 联系的细胞粘附因子之一。
已克隆了4种钙粘蛋白,一级结构相似,由723748个氨基酸组成,每个钙粘蛋白分子包含一个信号 肽,一个含三个重复结构的细胞外区,一个跨膜锚 定作用的高疏水区,还有一个较长的胞内尾部。不 同组织不同种族之间钙粘蛋白的同源性为50-60%。
65
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是肉瘤转移的重要途径,部分癌如肾细胞癌、肝细胞 癌、肺癌以及其它癌的晚期也发生血道转移。肝、肺是两个血 道转移的主要靶器官。
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的肿瘤累及到器官的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并种 植到体腔各器官的表面,形成种植性转移瘤。腹腔、胸腔最 常受累,心包腔、蛛网膜下腔亦可受累。常在浆膜面形成多 数转移结节,很少侵入器官的深层,并常伴血性积液,积液 内可查到肿瘤细胞。
76
第一节 瘤细胞同质型粘附下降
同质型(homotypic)粘附是指同种细胞间的粘附,主 要由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所介导。
同质型粘附下降,促进肿瘤细胞从瘤体上脱落,所以 CAM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CAM 是指由细胞合成并组装与细胞表面或分泌至胞外基质 可存进细胞粘附的一类分子。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胞外 基质之间的选择性粘附,在机体的发育、形态发生、炎症 反应、凝血和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并非所有肿瘤的转移都与E-Cad表达呈负相 关。Gunji N等报道E-Cad表达与原发性胰腺癌肝转移 不存在显著关系。
12 10
钙粘蛋白选择性地与同种分子亲和性结合, 这种粘附反应是利用其细胞外结构中“组-丙-颉” (HAV)序列来识别和介导的,钙粘蛋白的功能依赖 于胞浆内结构与细胞骨架元件之间的作用。但这种作 用是间接的与三种胞浆连锁蛋白(catenin)αβγ 结合,这些分子与钙粘蛋白一起位于细胞的粘附小带 (zonule adherin)上,参与连接的形成与稳定。
在很多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不均匀性表达、甚 至表达缺失状态,其表达强度往往随着肿瘤分化程度 的降低而下降。
表达下调是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头 颈部鳞癌、妇科肿瘤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之 一。
14 12
Biawy报道67%舌鳞癌E-Cad表达下降。E-Cad(-) 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远高于E-Cad(+)者。以携带 E-Cad mRNA的质粒转染高侵袭性的癌细胞,可使其 侵袭性消失。因此认为E-Cad是一种抑制侵袭转移的 因子。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是临床 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
32
瘤细胞转移步骤:
① 肿瘤细胞同质型粘附降低,从原发灶脱离;
② 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发生异质型 粘附增加;
③ ECM降解;肿瘤细胞与ECM中大分子作用, 分泌蛋白降解酶类降解ECM成分,形成肿瘤细胞移 动的通道,并以此为诱导血管生成的基础;
④ 肿瘤细胞运动性增强在粘附降解的过程中移 动,穿透ECM,并穿透血管壁的基底膜进入循环;
⑤ 在循环中运行逃避免疫系统识别与破坏;
⑥ 到达继发部位后,在有新生血管形成的前提 下增殖,形成转移灶。
43
54
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
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转移是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肉瘤如滑膜肉瘤、恶性 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发生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与淋巴引流 的方向相同,但少数情况下也可发生跳跃转移或逆行转移。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引流淋巴液进入局部淋巴结,先聚集在 淋巴结边缘窦,逐渐累及破坏整个淋巴结,并可进一步转移到 下一站引流淋巴结,最终经胸导管进入体循环。受累的淋巴结 肿大、变硬、互相粘连成团,切面灰白而干燥。显微镜下淋巴 结结构被破坏,出现数量不等的肿瘤细胞,严重者整个淋巴结 被肿瘤组织取代。
肿瘤侵袭与转移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
恶性肿瘤为什么会侵袭与转移? 过程中有无标记? 能否预防?
问题解答最终将是从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中寻 找。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过程是瘤细胞与宿主细胞 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多 步骤的。
21
肿瘤转移 (tumor metastasis) 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 发生长部位, 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 在机体内远离原 发部位的器官 / 组织继续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 瘤 (转移瘤) 的过程. 在原发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原 发瘤(primary tumor),在远隔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 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