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SOP(精编)
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愈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早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倡导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 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术。
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已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 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一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文件名称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文件号生效日期2014.1修订日期2013.12一、环境设施1.新生儿病室应相对独立,位于医院相对清洁的区域,通风采光良好,室内的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0~60%。
2.各区域之间布局合理、标志明确、洁污分开,便于管理。
3.每张婴儿床单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1m。
4.各室应有符合要求的洗手设施,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二、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鼻咽拭子和粪便培养。
凡是有皮肤化脓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特异性发热、传染病、皮肤渗出性病灶等)者应暂时调离新生儿病室。
2.工作人员入室应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戴帽子并将头发全部遮盖;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治疗、护理、检查、喂奶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工作服应保持清洁,遇污染及时更换。
3.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只允许与新生儿医疗护理有直接关系的人员进入,所有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执行洗手和更衣制度。
4.禁止探望,如需要探视时应隔窗进行。
三、清洁消毒1.室内应保持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min。
2.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时,间断开启每次不少于2h。
3.地面湿式清扫,婴儿床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擦拭2次,遇有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和消毒。
抹布一床一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4.清洁工具(抹布、拖布头等)定点放置,分室使用,标识明显,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婴儿用品及医疗设备的管理1.婴儿用品(1)婴儿使用的眼药水、油膏、粉扑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2)婴儿听诊器、磅秤、测量板等使用后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3)体温表一婴一用一消毒,使用后可用75%的酒精或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清水冲净,干燥备用。
(4)隔离婴儿的器具、用品应固定使用,用后及时消毒。
2.婴儿暖箱、蓝光箱等(1)婴儿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等,应每日清洁,外表面用毒性较低的消毒液(如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1、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一、储存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宜使用开放式的物架。
3、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1)无菌物品存放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时(相对湿度<70%,温度<24℃),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二、发放1、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3、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2、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
核对完毕将无菌物品放至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
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一、建筑布局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就诊室、隔离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准则操作规程 (SOP)概述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遵循本SOP的步骤,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目标- 提供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的准则- 加强手卫生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措施-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处理-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操作步骤1. 抗生素使用准则- 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治疗-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定期审核抗生素使用情况,提供反馈和培训2. 手卫生- 医护人员应常规洗手,特别是在与患者接触前后- 使用合适的洗手消毒剂或肥皂,并正确按照手卫生程序进行洗手- 鼓励患者及访客正确洗手,提供相关宣教和支持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 根据医疗器械的分类和使用需求,采取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 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正确的消毒灭菌过程- 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4. 医疗废物处理- 制定医疗废物分类、包装和处置规范- 监管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过程,确保安全性和卫生要求- 定期进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检查和维护5. 感染监测与报告- 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 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和疫情,确保信息畅通和协调行动- 追踪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6. 培训和教育- 提供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组织定期培训和考核,持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并针对改进提出建议结论通过遵循本操作规程的步骤和准则,医院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并持续关注和改进感染控制措施,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SOP(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
3.针对疑似或确诊 SARS、禽流感或流感大流行的患者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指南。
四、患者转运
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或转动。 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如患者已戴口罩,负责转运患者的人员不必戴口罩。
54.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合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 疹病毒,推测 SARS-CoV(SARS 冠状病毒)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 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第二至六项的预防措施。
51.安全注射
1.WHO(世界卫生组织)对安全注射的定义: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 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2.使用注射针、套针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下列要求。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 (3)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品。 (4)单剂量注射用药品不能分数次使用。 (5)多剂量包装药品每次使用时注射针(套管)和注射针筒必须无菌。 (6)保存时应按照厂家建议保存,疑有污染时应立即丢弃。 (7)不得多位患者共用袋装或瓶装的静脉输液。 (8)避免滥用注射。
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止血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疗装 置应在每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环境
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及患者 周围的物品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 1 次。
产房预防医院感染制度
产房预防医院感染制度
一、日常清扫应湿式打扫,用具、洗澡池及地面每天用来苏儿擦洗或拖地。
每周五大扫除,并更换布类(包括产床、推床、洗澡间所有布类)。
二、每位产妇分娩后要清洁产床、地面及器械。
三、非产房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产房。
四、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的布类(被单、衣服、尿布)和卫生纸须经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五、每天开窗通风三次,并用三氧机消毒三次。
六、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
有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HbsAg阳性或皮肤病者应暂时调离。
七、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清洁工作衣帽、口罩,换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一切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八、每年3—6月,入院产妇须常规做大便培养,阳性产妇采取隔离措施。
九、发现可疑传染病或感染,及时报告科主任或感染监控医师,并送入高危新生儿隔离观察治疗,用具消毒处理。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严格、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
每间分娩室内设2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米。
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环境整洁,地面清洁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专用,标识清楚明显,分别清洗,每周拖把等清洁工具用1000ml∕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每月底进行大扫除。
三、室内物品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空气每日2次(早、中班)紫外线消毒;接生前后加强消毒1次。
四、无菌物品:有专柜放置,有效期为7天,按消毒日期前后排列,严防过期使用,持物钳、镊等高压灭菌、干保存,每4小时更换,标记明显。
五、产房平车每周清洁消毒,接送隔离产妇后,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
六、每周用1000mg∕L的有效氯擦洗产床、盐水架、墙壁等。
七、每周彻底清洗吸引器瓶、污物桶,并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60分钟。
八、房间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待房间通风吹干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
九、特殊隔离产妇产前严格管理,非必须物品不带入室内,进产房需更换鞋及穿隔离衣,产后房间紫外线消毒1小时开窗通风,室内物品及地面墙面用2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擦洗后再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布类物品用黄色袋双层密闭包扎,注明“污染”字样,先消毒后处理,产房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用1000mg∕L的有效氯溶液浸泡2小时,血压计、听诊器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产床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橡皮单,平车: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后更换床单。
十、新生儿吸痰管做到一婴一用,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
十一、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职业防护。
十二、医疗废物处置严格遵守院《医疗废物处置流程》。
十三、胎盘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和其他的处理规定》,对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胎儿遗体依照中国《殡葬管理条例》进行妥善处置并有记录。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产房内应设隔离分娩室,靠近产房入口处。
2、工作人员人分娩室,必须穿手术衣裤,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换拖鞋。
产妇人产房分娩,需换入室拖鞋。
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
4、产妇产前应做HBV、HIV、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标志物的检查,凡患有或疑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在隔离分娩室分娩,分娩后作终末消毒处置。
5、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操作结束后常规对地面、物表进行清洁处理。
每天空气消毒,每周做大扫除一次。
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消毒洗净晾干。
6、无菌敷料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
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盛装容器每周灭菌2次。
7、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消毒,无发霉、过期现象。
备用刀片、剪刀、缝合针等器具均采用压力蓝汽灭菌。
8、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吸引器瓶使用后用1000mg/L的含氧消毒剂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
9、拖鞋每日、拖布每次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10、每季做产房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的微生物学监测,监测结果存档备查。
11、科内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每季至少一次,有记录。
12、损伤性医疗废物(刀片、缝合针等)直接投入利器盒,感染性医疗废物须置黄色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13、产妇胎盘属产妇所有,但产妇放弃胎盘或胎盘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应告知产妇必须由医院按病理性废物处置,胎盘不得进行买卖。
14、胎龄在16周以下,胎重不足500g的死胎,按病理性废物处置,但已成人形的死胎死婴应按《独算管理条例》执行,并与产妇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14范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流程目录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6.I CU的环境管理7.ICU的人员管理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0.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2.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3.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4.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15.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16.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7.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18.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19.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20.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21.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22.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23.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24.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25.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6.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7.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8.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29.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30.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31.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32.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33.复用手术器械包装标准操作规程34.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35.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36.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37.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38.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9.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40.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41.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42.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43.标准预防44.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45.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46.安全注射47.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8.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49.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0.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51.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52.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53.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4.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55.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6.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7.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58.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59.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0.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1.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62.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6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64.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65.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66.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67.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68.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69.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70.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71.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2.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3.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74.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5.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7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7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8.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79.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0.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81.消毒药械管理82.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83.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84.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5.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6.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7.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8.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89.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90.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91.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92.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93.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94.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5.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96.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7.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98.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9.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参考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参考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出院病人或访问者是未在入院期间患上的感染。
感染来源可以是医患和患患之间,也可以是医疗环境、设备、用品等。
医院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本标准操作规程(SOP)为医院的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操作标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SOP的目的是为医院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所有感染,包括医疗相关感染和医院内非医疗相关感染。
操作规程感染控制管理• 1.制定和完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包括感染防控委员会、感染监测、感染事件报告管理、感染控制巡查等。
• 2.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定期报告,对常见感染指标监测,如造口感染、血流感染、院内肺炎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 3.及时建立医疗机构感染事件应急预案,应对感染事件的发生。
环境卫生管理• 1.设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环境卫生人员,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 2.开展相关环境卫生培训,包括环境清洁和消毒,废弃物管理等。
• 3.加强环境隔离管理,对有传染病人员的病区进行隔离,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 4.对医疗设备、用品、器械等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或高温灭菌处理。
医疗操作规范• 1.实行严格的手卫生标准,包括洗手前后时机、勤洗手,使用手消毒液等。
• 2.开展手卫生培训,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手卫生的重要性。
• 3.规范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控抗生素使用的违例行为,避免滥用和误用抗生素。
• 4.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确保医疗废弃物能被安全、有效、及时地处置。
患者教育• 1.强调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咳嗽、喷嚏时遮口避免飞沫传播,勤洗手等。
• 2.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患者配合医院的感染防护工作,避免收到二次感染。
SOP作为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是打造安全医疗环境和高效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和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SOP
患者入院评估与防控
对孕妇进行医院感染相关风险 的评估,包括其病史、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以确
定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对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制定 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
消毒、使用防护用品等。
对确诊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 隔离治疗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
医疗废弃物处理与消毒
对产房内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 行分类收集、运送和处置,避 免交叉感染。
为医护人员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 、手套、口罩等,以保障其健康安全。
质量改进措施与方法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估 ,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定期检查
定期对消毒与清洁制度、手卫生规范等执 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强化培训
针对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的医护人员,加强 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产房的建筑材料应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墙面、天花板和地板应平整、光滑,易于 清洁。
产房仪器设备配置与使用
01
02
03
基本设备
产房应配备无影灯、胎心 监护仪、吸氧设备、负压 吸引器、产床、必要的产 科器械、药品等。
高级设备
产房可配备胎儿监护仪、 呼吸机、麻醉机、宫腔镜 、腹腔镜等高级设备。
设备使用
3. 消毒措施到位:医院采用先进的消毒技术和设备,对 产房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消毒处 理,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2. 严格人员管理:医院对医护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 度,要求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医院 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4. 医疗废弃物管理:医院对产房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 行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置,防止交叉感染。
责任人
临床医生和护士是医院感染报告的责任人,他们需要了解并遵循当地的报告流程 和规定。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一、医院感染管理要求0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02制定应急预案、流程制定产房传染病 (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 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诊的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处置流程,储备相应的防护用品、隔离标识等,留有相应的腾挪空间,有相关人员知晓并能定期演练和不断完善流程。
03感染防控自查应至少每季度对产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对自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04联合督查医务管理部门、护理管理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对产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至少每季度进行指导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对督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05培训考核应根据产房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至少每季度开展 1 次培训。
0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07感染监测与报告应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的报告与监测制度,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新生儿科,开展孕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01感染监测应遵循 WS/T 312 的要求开展孕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
02环境监测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清洁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产房新建或改建以及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遵循 GB15982。
03暴发监测疑似或确认的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调查应遵循 WS/T 524。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01空气净化应符合 WS/T 368 的要求。
02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03工作人员手卫生应符合 WS/T 313 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与反馈。
04工作人员刷手服应集中清洗消毒,一人一天一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环境中,因接触医疗或护理人员、医疗设备、操作环境等而出现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导致医疗机构的质量监管压力,加剧人才流动等种种问题。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控制感染传播,医院需要建立相关的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是一份针对医疗机构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指南,包括了手卫生、个人防护措施、设备清洁与消毒、床上用品、供氧及吸痰、环境卫生等方面。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责任、信心以及培养员工对于防控医院感染的认知和保证操作规程的执行率。
医疗机构内的医院感染问题,首要的一个环节是手卫生。
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应该保持勤洗手,采用良好的手卫生步骤,适当地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其体液,设备等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并监测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切实提高医护人员洗手质量及频率。
另外,在医疗机构内,设备清洁与消毒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设备清洁和消毒不光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要采取对应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患者的床上用品和纺织用品如被单、枕套等,应该经常清洗,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消毒处理。
既要保证患者的清洁,也要保证员工的个人卫生和干净整洁。
在操作中还要注意供氧吸炎等如采血等操作时的存在细菌污染的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手套等,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污染,应立即清洗消毒防止细菌传播。
此外,医院环境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的环境必须保持清洁整洁。
床铺、墙面、地面等区域必需进行规律性的清洁消毒,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清洗的区域,以尽可能减少感染风险。
在制定SOP时,也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疾病种类,制定工作方案和指导,以尽可能避免患者中医院感染的风险。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避免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必须更换分娩室专用工作服、鞋,戴口罩、帽子。
3.保持产房环境清洁,接产和手术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操作结束后常规对地面、物表进行消毒处理,每天空气消毒,每周做大扫除一次,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消毒清洗晾干。
4.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每天检查,定期灭菌,无发霉、过期现象。
5.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无菌敷料一经开封,24小时内有效,氧气湿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吸引器瓶使用后要清洁消毒。
6.产房应设有产程中所必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7.每月做产房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及灭菌物品的微生物学监测,监测结果存档备查。
8.肝功能异常或患各种传染病的产妇在隔离分娩室分娩,各种污染器械按消毒供应室处置。
9.损伤性医疗废物直接投入利器盒,其他医疗废物须置黄色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科内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10.管理知识培训,每月至少一次有记录。
车辆寄售协议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国家《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经双方充分协商,现甲方将以下车辆寄存在乙方公司,并委托乙方代为销售,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特订协议如下:一、车辆情况(若为多辆,可填写《寄信车辆明细表》):车主姓名:车辆号牌:______________ 车辆型号:车架号:_____________车身颜色:行驶里程:______________二、经甲乙双方协商,确定车辆的销售价格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若销售过程中实际价格低于此价,乙方必须事先与甲方电话协商确定。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sop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概述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流程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产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案例分析
01
CHAPTER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概述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标准和操作程序,预防和控制在产房内发生的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详细描述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但目前很多机构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导致工作质量无法保证。
消毒剂选择不当,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部分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存在消毒剂选择不当的问题,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总结词
清洁不彻底,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详细描述
由于清洁不彻底,可能影响消毒效果,进而影响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
控制效果评估
异常情况报告
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异常情况处理
反馈与改进
将异常情况反馈至相关部门,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感染管理sop。
建立异常情况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05
CHAPTER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结词
人力资源不足,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降低感染风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抗菌药物代谢动力学监测,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04
CHAPTER
产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
1
2
3
明确监测目标、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为了预防分娩过程中造成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特制定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布局及人员管理
1、产房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各区之间应有
实际的隔离屏障,标识明确。
(1)非限制区设于产房最外侧,包括换鞋及平车入室区、更衣洗澡区、厕
所、值班室、休息室、处置室;
(2)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准备间、洗涤间;
(3)限制区在内侧,包括分娩室、刷手间及无菌物品存放室等。
2、应设置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无条件时设置隔离床。
二、分娩前产妇的管理
1、产妇产前应进行HBV、HCV、HIV、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应按消毒
隔离原则处理。
2、产妇进入产程应入住待产室。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安置在隔离待产
室待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三、助产人员的准备
1、进入产房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得涂指甲油。
2、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衣、换鞋,戴帽子,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3、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皮肤有伤口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行助
产及手术操作。
四、接生中的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
1、协助产妇穿腿套或盖被,注意保暖。
2、准备产包、侧切包等接生用品。
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
棉签、无菌手套等。
3、备皮、消毒会阴部:用一次性备皮刀去除阴毛,用10%肥皂水棉球擦洗
会阴,用温开水冲洗干净,用0.5%碘伏棉球消毒二遍。
4、助产人员严格外科手消毒、穿防渗透的无菌手术衣或围裙、戴无菌手套。
5、整理台上的器械及物品,铺无菌巾,根据情况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情
况实施会阴侧切术。
6、保护会阴,协助胎儿娩出,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处理脐带,用植
物油或医用液体石蜡祛除胎儿体表的胎脂。
7、粘膜(尿道口、阴道)可使用0.1%的碘伏消毒,新生儿脐带应使用0.5%
的碘伏进行消毒。
8、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放置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不得再放回原处,产包打开后限四小时内使用,其他无菌物品一经打开24小时内使用,新生儿断脐器械禁止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9、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凡疑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重新
灭菌处理,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0、可疑宫内感染时,立即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
11、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之间应消毒手,
更换手套和无菌手术衣。
12、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
技术的规定,术后彻底清洁和消毒。
13、控制产房内人员数量,保持室内出入门关闭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
交谈。
五、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措施
1、接生用的器械、胎头吸引器等用品,必须一用一清洗、灭菌。
2、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如:吸耳球、喉镜、简易呼吸复苏器等,
每次用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3、吸引器管路、吸引瓶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用500mg/l8.4液浸泡30
分钟,干燥保存,一次性吸氧管、吸痰管、吸引管等不得重复使用。
4、使用后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分类放入专用收集容器内,交供应室统一
进行处置。
5、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每台清理及时转运。
胎盘按照病理性废弃物处置,
与医废暂存地有交接手续。
6、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有记录。
六、清洗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物体表面、地面:每日工作前和结束后进行清洁和消毒,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拭或喷洒消毒。
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3、产床、产床、床垫等若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500mg/l8.4液擦
拭消毒。
4、隔离产房的消毒:隔离产房使用后应做终末消毒处理。
医疗废物装双袋,
脏被服装袋,注明传染送洗和消毒。
5、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房的清洁、消毒用品应专室专用,标识醒目,避免交
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