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初期,心智正在发展,性情正在形成,即将迈入中学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呢?1.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
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
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
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发挥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
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结合教材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课标“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桌或小组合作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
小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针对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语文学科所制定的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文件。
近年来,语文课程标准也不断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下面就是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基本语言能力: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听、说、读、写。
2、文学素养: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3、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专注能力,掌握基本听取信息的技能。
2、说:培养学生正确清晰的说话能力,掌握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技巧。
3、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技能。
4、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符号和表达能力,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5、文学: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基本认识和鉴赏能力,让其了解各种文学类型和文学作品,提高其文学审美水平。
三、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发展。
1、活动化教学:采用游戏、竞赛、戏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达到知识的主动掌握。
3、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音频、视频等媒体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
四、教师角色1、引导者:教师应扮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2、组织者:教师应通过活动策划、课件准备等方式,保证教学流程的有序性和教学质量。
浅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一点核心素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一点核心素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渗透一点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启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蕴。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感,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形象美等方面,让他们能够深刻地领悟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古诗词常常是借物言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一步理解、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词的情景中,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深意。
可以通过和学生共同联想、共同创作的方式,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可以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时代特征,了解诗词作者的名字、生平等相关信息,让他们对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和欣赏古诗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仿写古诗词,寓诗词于文章之中,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古诗词作品,让他们通过创作来感受和体验诗词的美。
通过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一点核心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和文化。
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希望能够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五育融合的教案
小学语文五育融合的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五育融合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五育融合理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
2. 掌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五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德育:通过讲述优秀人物的故事、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2. 智育:以阅读为主线,通过导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
3. 体育:通过朗读、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身体协调能力。
4. 美育:通过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绘画、书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5. 劳动教育:通过参与文学创作、课堂布置、书籍整理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播放一段优秀影片,引起学生对五育融合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五育融合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涉及到人的全面发展。
3. 德育环节:选择一位优秀人物的故事,向学生讲述并引导他们思考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4. 智育环节: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导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写作。
5. 体育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通过语言和身体的表达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6. 美育环节:欣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展示一幅名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鼓励他们进行绘画或书法创作。
7. 劳动教育环节:安排学生参与文学创作、课堂布置或书籍整理等实际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8.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五育融合对他们的影响,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德育环节中的参与和思考情况,评价其对优秀人物品德的理解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程度。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首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深度。
其次,我认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讲故事、讲文化背景、讲故事情节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另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此外,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科目,更是一门艺术性科目。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学习吟诵古诗、学习诗歌造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写作题目,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发挥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逐步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字音字形的记忆方法、词汇积累方法、语法规则记忆方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独具匠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诗歌
独具匠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诗歌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在这方面,独具匠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诗歌。
本文将介绍一些独具匠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诗歌。
一、独具匠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法1. 故事情境法故事情境法是一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授语文知识的方法。
在讲解诗歌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一个适当的故事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例如,在讲解一首诗歌时,可以利用情境讲述故事,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语文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诗歌朗读比赛,让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表演的方式来逐句朗读诗歌,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
在讲解诗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听取、回答问题等方式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诗歌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诗歌之前,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安静下来,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等方式,使学生进入一种安静、放松和专注的状态。
同时,还可以通过布置清晰明了的座位,保持教室的整洁与安静,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聆听和学习的环境。
2.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音乐与诗歌常常相融相生,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诗歌时,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来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特点、育人目标和育人之道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一、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文字表达,更包含了思想感情、社会文化、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突出启发性、趣味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道德价值的引导和文化修养的培养。
在落实这一育人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遵循一些育人之道,才能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1.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朗诵和创作,引导学生形成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热爱学生、耐心倾听、尊重学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注重道德价值的引导语文教学要注重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3.注重文化修养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通过古代诗词、经典故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欣赏教案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欣赏教案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教案一:故事阅读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故事文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知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对故事主题和意义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故事《小红帽》;2. 故事《白雪公主》;3. 故事《拔河比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有关故事的图片或引入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情景再现:教师朗读故事,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及背景。
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意义,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并加以论述。
4. 总结评价: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故事的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问学生对故事的喜好,以及对人物和情节的评价。
5. 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创作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诗歌欣赏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欣赏能力,提高对诗歌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培养学生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能力;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解读能力;3.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感受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七步诗》;2. 诗歌《静夜思》;3. 诗歌《春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诗歌的词语或引入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诗歌欣赏兴趣。
2. 诗歌朗读:教师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意象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4. 表达评价: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的表达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评价。
5. 创作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三: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主题和情感的理解能力。
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第一章引言语文学科是一门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美的载体,教师应充分借助这个美的载体,引导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二章语文学科审美能力的内容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外延的概念,不能相互论同,也不能相互替代。
然而,二者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语文教学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施教者的活动到受教者的活动;从课内、校内到课外、校外,也无不“含有美育之元素”。
因此,语文教学中必然渗透和贯穿美育教育。
2.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指由审美感觉上升为审美知觉的能力。
审美知觉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直觉呈现与感观;二是整体形象体验;三是情感反应,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仅仅把语文学科教育中的自然现象作为自然形态,而不能识得其中的情与理,那么,即使唤起了学生的表象记忆或想象也只是一般性感知,而不是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学生矛盾力量的体现,是生命的体验。
语文学科美育必须培养学生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
2.2培养审美想象力想象,在心理学上的意义是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智力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如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审美经验,就难以构成由此及彼的联想,难以发生想象活动。
因而,语文学科美育必须根据效应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获得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审美联想与形象记忆、情感记忆分不开,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可能把感知到的表象进行综合、创造,发挥想象在审美判断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那么,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呢?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的基本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感。
具体来说,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运用母语进行听、说、读、写和表达的能力。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能力。
2. 阅读能力。
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和阅读应用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本的理解和应用,包括阅读量、阅读速度和阅读深度等方面的能力。
3. 思维品质。
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等思维品质,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处理问题和任务。
4. 审美情感。
学生具有对文学作品和语言现象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1. 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要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字词语句的学习和积累,语音语调的规范,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等。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
2. 强化阅读训练。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就要开始注重阅读的训练。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堂朗读、书面阅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并真正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
3. 培养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文学欣赏。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接触一定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能力指的是个体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文精神。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
因为作品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
要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作品的选择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课文的解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文的解读。
每篇课文都是一部小小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课文的精心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
教师可以从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文学鉴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学鉴赏。
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和课内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以从作者的用词、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四、注重欣赏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欣赏活动。
可以通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展示、诗歌吟唱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可以让审美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法,但最核心的还是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文学作品的精心选择,课文的精心解读,文学鉴赏的引导和欣赏活动的举办,以及情感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一、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在个体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健康素养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将核心素养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优秀个体,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1. 批判性思维小学语文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诗词、古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分辨其中的优劣、美丑之处,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讨论评价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文学作品,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语文素养。
2. 创新能力语文学习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更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创新。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再创作,或者让学生展开想象、创新性地写作。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创新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沟通能力语文学习是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题演讲、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协作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如共同创作故事、研究文学题材等。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5.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获取、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寻找文学资料,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利用能力。
6. 健康素养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素养。
语文课可以设置自主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自觉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
小学语文评课的方法和要点
小学语文评课的方法和要点一、评教学思想。
1、关注生命发展,注重个性培养。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变“讲学式”为“学导式”,转变为教材内容、正确答案、教案设计而教;为听课老师、为完成任务而教的旧观念,变成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而教的新观念。
正确理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
2、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是否落倒实处。
二、评教学效果。
3、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
基础性练习的落实与效果。
4、学生的旧问题是否解决,新问题的讨论是否充分。
各层次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学生在学到识知的同时,是否也学会交际、交流。
三、评教学内容。
6、是否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合理处理了教材与学习辅助材料。
7、是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确立学习进度。
四、评问题设计。
8、是否做好预先设计、设想,做到少而精,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9、内容是否联系生活,有益于激情、激趣。
五、评学生表现。
10、质疑问难是否勇跃,从数量到质量有没有逐步地发展。
11、板演、表演、回答、小老师培养方面是否充分,是否尽量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机会。
12、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没有体现,在时间上有没有得到保证,参与形式是否多样。
六、评教学准备。
13、是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用得不好是浪费,有而不用是更大的浪费。
小学语文如何评课(转)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评课也称课的分析,是听课人依据一定标准对所听课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诊断。
它对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着积极作用。
下面就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的一些浅见与同行们作以探讨。
一、评课的原则。
评课是一项严肃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指导性原则。
评课的目的是对教学进行指导,给执教者或执教者所在学校指出一个明确的教研方向。
因此,评课要抓准主要问题与主要特点来评。
二是综合性原则。
评课者要凭借评课的各种标准综合评定其所长或所短。
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详细评价
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详细评价
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美的诗歌
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都能够
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中的文字和句式都具有独特的美感,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
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准确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能力。
3. 拓宽文化视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学
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地理、哲学等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
化的热爱和尊重。
4. 培养情感与思维能力:古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通
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古诗中的意境
和感受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提
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古诗中蕴含着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都能够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美好品质。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化素养和综合
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
己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情感与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当重视古诗
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全面的成长。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从课堂教学、课程设置和评价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
一、课堂教学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与分析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细致地品味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如写记叙文、写议论文、写读后感等。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写作范例和写作指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和小组合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置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程设置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
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并促进文字写作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加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判断力。
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全面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字写作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综合素质提升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字写作水平,还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导和训练,学生才能够建立起扎实的语文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通过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表达训练。
作品评析教案:小学生作品鉴赏能力提升指南
优秀作品评析教案:小学生作品鉴赏能力提升指南小学生的课程中,除了基础学科的学习之外,我们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综合素养的方面,文化学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文化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优秀的作品、文化和艺术,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提高小学生对优秀作品的评析和鉴赏能力,对于培养子们健康成长、开阔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帮助小学生提高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我们特别为小学教师们整理了一份优秀作品评析教案,供参考。
一、主旨与目的本教案的主旨是帮助小学生提高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和表达等多个环节来了解作品,进而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们能够熟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优秀作品,在观察和思考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阅读名著、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通过分析、理解、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艺术作品,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对视觉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歌曲、音乐剧等,通过听、分析、感受等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2.教学方法(1)阅读法:通过读名著、经典童话、现代诗歌等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关系等,从而提高解析和理解的能力。
(2)观察法: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让学生自己观察作品中的颜色、构图、形态、风格等方面,从而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让学生自己分析不同作品的形式、风格、表达方式等差异,从而提高文艺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1.介绍作品老师介绍一段优秀的文学作品、视觉艺术作品或音乐作品,让学生先熟悉了解其基本信息。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培育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与审美价值观
尊敬的教师朋友们,你是否曾经发现,当今的年轻孩子一般来说很少有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而更多的是关注各种时尚的娱乐和科技资讯。
但是,作为我们民族的深厚文化传统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文学绝不能被简单地轻视,更不能被忽略。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通过六年级语文教案,培育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价值观。
一、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文学欣赏是指读者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感知,从文学作品中领悟和欣赏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包括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形象等方面。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呢?1. 建立阅读基础学习阅读是文学欣赏的必要前提。
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要加强对孩子们阅读技巧的指导,如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拓宽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等,这可以通过课内外阅读和作业来完成。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挑选一些简短易懂的篇目进行讲解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基础认识;对于优秀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培养感性理解能力阅读到一部分文学作品后,孩子们需要具备感性理解的能力。
通过感知文字中的意象、用词、句式、色彩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地域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原意等,让学生更好地感性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艺术鉴赏力是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从诗的韵律与节奏、散文的情感态度、小说的人物形象等多个维度,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扩大学生的审美境界。
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除了文学欣赏能力,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审美价值观。
具体而言,要让孩子们针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共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孩子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在授予要求中,孩子们更多的仅仅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看法。
而度过了一定的学习,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重要且富有意义的任务。
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创造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引导学生感知语言之美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和语调之美。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注重对字词的品味和赏析,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精准运用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比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对“无瑕的翡翠”这一比喻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语言描绘出的色彩美。
二、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很多文学作品都会塑造各种各样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独特的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这些形象。
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通过对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行为和坚定的信念的描述,展现出他们的英雄形象之美。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之美。
此外,在童话和寓言故事中,也有许多鲜明的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善良、可怜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同情和关爱这个形象,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三、领略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境。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具有优美的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时,可以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草原的意境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
竹基中心学校本寨完小阮茂林
内容提要:阅读,是人们由感觉器官感知语言文字符号;这些符号通过神经系统反映到大脑,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成较大的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发展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产生感情上的冲动,产生对人与事的联想、想象、评价等。
小学阶段共编排了360多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它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美”字,每一篇课文都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的世界。
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又是感情容易激发的时期,最容易受到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染。
加之欣赏评价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因而小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是合情合理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教学阅读欣赏评价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欣赏评价是这样理解的:“欣赏”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评价”是评定价值高低。
“评价,是读者对文章的优劣发表自己的见解,偏于理性的褒贬。
欣赏带有更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和趣味,偏于形象的直觉,感情上也是爱憎分明的。
”○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美的世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
陶。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发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揣摩品味课文中表情达意深刻的词句,悟出美妙之处,从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
欣赏评价除了读物的重要条件外,也与学生自身的一些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如与知识量有关,知识越丰富,欣赏评价能力就越强;与阅读量有关,读的作品越多,就有更多、充分的比较余地;与兴趣爱好有关,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越浓,则评价欣赏的欲望愈强烈;与读者的人生观,道德情操有关,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高尚的情操,评价欣赏文学作品愈正确。
根据以上关系,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欣赏评价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提高教师自身欣赏评价水平,提高进行欣赏评价教学的自觉性。
因为学生的欣赏评价水平的形式与提高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兴趣有赖于教师的影响与熏陶。
《论语·颜渊》中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再者说,如若教师对欣赏评价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谈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那无疑是痴人说梦,其结果必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之险。
第二,把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其他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欣赏评价能力。
首先,在释词、辨句中评价作品语文的优劣,欣赏某些语句的精妙。
朱自清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
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的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
”○2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S 版)第3课《一只贝》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通过引导分析,学生知道“可怜”的是这只普通的贝受尽了钻入壳内的沙子的折磨,壳上失去了光泽,没有图案,瓦砾似的,以致于被孩子们遗弃,甚至用脚踢飞;“可敬”的是这只贝用血和肉磨制成了一颗稀罕的大珍珠。
这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对这只平凡的贝产生了敬佩,也轻松地体会到——“伟大从平凡中来,在历经磨难后取得成功”的道理,再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S版)《我的伯父鲁讯先生》中,“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一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结合前后文和时代背景,知道这里的“黑”并非是夜黑,而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国民党反动派肆意屠杀进步人士,这样,“碰壁“便轻易成了遭受迫害之意。
加上鲁迅在这儿使用了反问,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深恶痛疾使跃然眼前,而他顽强的革命斗志,语言的风趣幽默更激发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其次,在朗读中玩味作品语文的优美。
朗读,就是出声读。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感能力;朗读要求感情的投入,可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这就要求师生必须以课文为内容,发音正确,清楚,克服方言,按普通话音的声、韵、调来读,语气、语调要恰当。
——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命令、号召等句子,朗读时应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
感叹、请求的句子,朗读时要前高后低;音量强弱,大小(轻重)要适当,把握好重音和轻声;停顿准确,语速适当,把握好节奏。
一般说,小学生朗读应该慢一些,以便“咬”准字音,一句话中有若干个音节,“这些音节成串连续发出,叫做‘语流’。
语流中间必须有被人听得出来的音界(音节与音节间的界限)”。
○3当然,朗读时更不可随意改字、改词、添字、减字、颠倒等。
教师可通过示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也可采用领读、仿读、接替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S版)第1课《小麻雀》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从树上扑下来。
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
”教学时应用平缓的语调来读,且“扑下来、推、竖起、张大、瞪”应重读,以表现出妈妈为保护孩子的勇敢无畏、奋不顾身。
另外,在理清作者思路中欣赏结构安排的缜密。
如《詹天佑》一课,先总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再分别从“认真勘测线路”“克服困难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方面来写,不但文章结构更紧密,而且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也有了依附。
第三,从对事物的批判中培养欣赏评价能力。
朱自清说:“欣赏是感情的操练,可增加感情的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
”○4欣赏既然是“感情的操练”,就需要感情的投入,自然对读者产生影响。
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因此不仅要欣赏美的一面,而且
要批判丑的一面。
评价就得一分为二,评价之中带有批判的任务,这是不容忽视的。
如在教学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如泉水般清澈、如万花筒般五彩缤纷的童话故事,及世界各国的瑰宝——名著时,我们除欣赏其中精美的语句,别具匠心的构思,主人公伟大的品质外,还要对寓言寓意及其间个别人物的无知、横蛮、凶残进行批判,这样才会使阅读效果锦上添花。
第四、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举办与生活和学习有关的评论,使欣赏评价活动课内外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
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想得深广,评价起来才会更合乎实情。
教师每教学完一课,应让学生结合本课内容和自己的经验充分展开想象后,再进行练笔,以使教学内容得以扩展延伸,欣赏评价才会更妥帖。
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第1课《稻草人》后,可组织学生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S 版)第7课《海上日出》后可安排学生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把自己观察过的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某一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写下来,这样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5只有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到文章的美,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才会产生思想共鸣,进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其倾吐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有的放失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及其他能力,才能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
因为“国语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或字母用法和段落或句读的问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容问题。
国语不是训诂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
”○6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
○2朱自清:《国文教学·序》,《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8页。
○3徐世荣:《朗读·默读·背诵》,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4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5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8页。
○6小原国芳:《思想问题与教育》,《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