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与备考策略
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
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是文言词句的理解翻译、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
历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都有一定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再有重点有侧重的进行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要掌握文言文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一、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2024年(新高考卷+全国卷)语文复习文言文备考策略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文言文中,属于先秦诸子百家作品的是()。
A. 《史记》B. 《论语》C. 《资治通鉴》D. 《聊斋志异》2. 在文言文中,“吾”一般指的是()。
A. 我B. 你C. 他D. 我们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的是()。
A.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 下列文言文中,属于唐宋八大家作品的是()。
A. 《出师表》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桃花源记》5. 在文言文中,“之”字用作代词时,通常指的是()。
A. 这B. 那C. 谁D. 何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
()2. 文言文中的“子”字,多用于尊称对方。
()3. “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4.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5.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通假字是______。
2.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篇。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衿”字,指的是古代衣服的______。
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______。
5. “文以载道”这一观点,最早由______提出。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论语》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简述文言文中“虚词”与“实词”的区别。
3. 简述《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的特点。
4. 简述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
5. 简述“四书五经”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考备考策略】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
【高考备考策略】文言文复习备考最有效的6种方法一、高考语文文言文主旨把握研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本。
在复习时不要轻易舍弃课本,反而还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历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每年的文言文试题都和中学阶段学习的文言文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选的文段我们没有见过,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也就是说都是课文中学过的内容。
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课本的复习。
要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效地训练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或准确地解答文言文试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文义,或叫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大意;否则就会犯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错误。
面对一篇文言文,通过整体阅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具有什么特点,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人物之的关系怎样等等。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文义,那么有时不仅会搞错了主要人物,搞错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比如裴矩对炀帝和对太宗的态度)。
二、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实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比如看“见”的“见”:只须强调“见”有表“被动”的意思以及“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词性副词”即可,记准两个例子“信而见疑’’和“君既若见录”,剩下的“看见”“拜见”“召见”“会见”“见解”等跟现代汉语中的“见”都有关系,容易理解。
再比如危险的“危”,学生一看到“危”便想到“险”,其实在古汉语中“危”经常做:“正直”、“高”解,例如成语“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诗歌“危楼高千尺”等。
文言文如果考查“危”的“危险’,“危难’,“危害’’义项,大概学生都能掌握,只有“正直”“高”难以掌握,那么就要在复习时重点注意这些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裕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2024年文言文考情概览与备考策略-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新高考卷版)
• (4)正本归源,落实关键能力
• 各种题型中,文言实词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和教材 内容进行比较,考查脱离死记硬背;虚词、断句、翻译 等文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强调了和语境的关联,在注重 方法的基础上加持了语境的理解。
3、备考策略
• (1)了解考情,有的放矢 • 重视对近几年高考真题的练习与分析,了解不同文体
• (3)强化练习,学以致用
• 备考阶段,精练是制胜法宝。复习备考文言文阅读, 应当充分利用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取法于课内、 应用于课外。复习教材要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在训练 中熟练地进行知识迁移。此外,还要通过对高考题型的 模拟训练,熟悉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并在不断地反思 总结中寻找可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两点在高考复习 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而强化训练的意义也在于此。
• 4)奏议: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奏 议包括表、奏、疏、议、上书、札子、封事、对策等。 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密的《陈情表》等。
• 5)书信:古代文人的书信或抒发胸中情怀,或描绘山水美景, 如《与朱元思书》等。唐宋人书信的内容更为广泛,议论时事, 感叹际遇,切磋诗文,不一而足,如《答司马谏议书》等。明清 时期以短札小品为主,如《报刘一丈书》等;家书、家信也别具 特色,真挚感人,如《与妻书》等。
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 事、景、物、情、理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 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 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 ①人物:这类文章,往往选取两三个片段,描写人物 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 《子路、曾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通过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物的言行片段来表现人物的志 向精神。
高考文言文备考建议与复习策略
高考文言文备考建议与复习策略文言文,高考必不可缺少的一道硬菜,每年都有,每年都不相同,那我们要如何备考文言文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高考文言文备考建议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文言文备考建议常读培养语感阅读文言文,尤其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坚持把读懂文本放在首位。
答题的准确率与文本读懂的程度成正比。
遇到感觉较难的文章,在初读后,可以参照文后的内容分析一题,再仔细阅读,一定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一、诵读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和知识传统的国文教学十分讲究熟读成诵,而今天教师的常用讲解分析取代了琅琅书声,学生在作业时,也只知笔练,不闻诵读。
其实,诵读通过声音来体验字词句篇的语言形象,从而大大促进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
在吟咏过程中,反复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词语句,咀嚼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培养自己的语感。
这种语言材料和知识的积累,正是语文功底的基石。
不读、少读,必定难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缺乏个中的意蕴情趣,甚至连词句的语意都把握不住。
目前,由于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忽视教材的复习,甚至把复读重温学过的课文视为无效劳动的情况严重存在。
适度的扩展阅读、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事实上,高考题中的答案基本上是课文中语言材料的直接迁移。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中,有一个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原句是“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要求解释句中“乃尔”一词。
其实,这个词在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早已学过。
原句是“府吏再拜过,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这里的“乃尔”作“这样”解。
全句的意思是“(自杀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
”考题中的“乃尔”,正是解释为“这样,如此”。
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解释“旬日”和“已而”两个词的含义。
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相应的词,分别出现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和《促织》中的“旬余,杖至百”等句子中。
“旬日”作“十天”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策略
⾼考语⽂⽂⾔⽂备考策略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中国古⽂化中最璀璨的瑰宝,承载着我国先民的⽣活、思想和情感。
⽂⾔⽂作为历年⾼考必考的重头戏该如何备考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考语⽂⽂⾔⽂备考策略,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考语⽂⽂⾔⽂备考策略:(⼀)把握《考试说明》 必须研读《考试说明》,把握⽅向。
因为《考试说明》是《考试⼤纲》的细化,是规范考试命题和指导考试备考纲领性⽂件。
阅读《考试说明》,必须全⾯把握,准确理解,尤其要注意命题原则、内容增删、考点分布、题型题例四个⽅⾯。
明了⾼考⽂⾔⽂“考什么”“如何考”,备考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少⾛弯路,有的放⽮,提⾼⽂⾔⽂复习的效率。
⾼考语⽂⽂⾔⽂备考策略:(⼆)构建知识⽹络 ⾼考能⼒的考查,实际上是考查考⽣头脑中的知识⽹络的吸纳、存储、提取和运⽤的能⼒。
⽂⾔⽂经过长期的发展嬗变,业已形成⾃⼰完整⽽独⽴的知识架构,因⽽在复习备考中,如能分类排列,归纳综合,形成周密⽽条贯的知识系统,复习备考就会事半功倍。
⽂⾔⽂知识包括下列项⽬: 1.字词 ⽂⾔实词是⽂⾔⽂的主要构成部分,熟记并积累⼀定数量的实词,是“能阅读浅易⽂⾔⽂”的关键;学习⽂⾔实词,应当从三个⽅⾯⼊⼿:了解⼀词多义,把握词类活⽤,注意古今异义。
这些内容平时虽已习得,复习时犹须进⼀步系统化。
⾄于⽂⾔虚词,尽管数量远不及实词多,但使⽤的频率之⾼、语法功能之强,远胜于实词,故不可⼩觑。
尤其是《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18个虚词,更需要辨明分类,记清⽤法,通晓古今,掌握规律。
2.句式。
《考试说明》中列出古汉语常见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复习的重点是:倒装句。
因为其古今差异⼤,出现的频率⾼,倍受命题者青睐。
考⽣欲要熟练掌握,就得鉴别⽐较,归纳总结,这样才会功到⾃然成。
除了标点断句外,修辞、篇章和⽂化⽂学常识等⽅⾯的知识,或许不会直接设题,但隐性的考查是肯定的,因此也应将它们纳⼊知识系统,进⽽构建⼀个完整的⽂⾔⽂知识⽹络。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6文言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主标题: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副标题:非常实用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做起题来事半功倍。
关键词:文言文,归纳,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一、掌握方法,摸准规律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考生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基本信息。
若是记叙文,就要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弄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若是议论文,就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若是传记文,就要弄清写了几个人,主记的是谁,所居何朝,所任何职,写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迹是有关孝义,勤学还是有关清廉,爱民等,都发生在什么时候。
2、寻找标志,快速定位。
阅读时,要注重一些不需要翻译的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边读边将这些词一一标出,这些都是命题人设题的基本依据。
尤其一些表时间和地点的词,往往是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主人公在不同的时间(朝代),不同的地点所任官职、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命题人往往故意将以上信息搞错,制造干扰。
3、认真查找,仔细辨别。
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仔细辨别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判断各项表述是否符合文意。
此宜将选项的有关内容诸如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等与原文一一比对,看看是否存在张冠李戴、时间错位等常见错误。
二、明确类型,答题有据明确命题人错项设计的类型,对于提高综合题解题能力是一条捷径:1、张冠李戴。
文言文阅读材料涉及的人物往往不是一个,有主角,亦有配角。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做出不同的事,产生不同的结果。
阅读文章时,要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2、无中生有。
文中本无此信息,命题者往往添枝加叶,将此信息硬按在某人头上;或者只有类似信息,命题人故意说成是确定信息,造成选择项无中生有。
3、曲解词义。
命题人故意曲解文中某一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此类设误,难度较大,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是关键词语,考生不易把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考点-五类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填自然“偏远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己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册则利’p ,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具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番”相反的气睐。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如“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
高考复习文言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文言断句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考场快速读懂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考场快速读懂文言文在高考文言文的考场上,很多同学无法快速读懂文言文,从而导致答题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上快速读懂文言文,取得更好的的成绩。
一、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意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意。
首先要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主旨,然后分析各段的主题、结构和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
在梳理文章结构的过程中,可以画出思维导图或者写下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脉络和重点。
二、识别关键词,寻找线索在快速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有目的地寻找文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关于某个人物的描述,相关的角色名词、称谓、形容词等都是关键词;关于某个事件的叙述,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也是关键词。
将这些关键词抽离出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更快速地解答相关问题。
三、看词法推意,理解单句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的词汇,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推演词义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比如,有些字在句子中作形容词或者副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它的含义;有些句中的词语可能缺少必要的修饰语,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测它的具体含义。
更重要的是,从字义角度理解每个单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解读文章。
四、善用标点符号,读懂语调在阅读文言文时,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捕捉文本的语调和语气。
比如,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情感表达,逗号和分号等可以分割句子,在读懂这些标点符号的前提下更好地阅读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五、参考注释,理解生僻词汇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词汇或者用法,这时候我们可以参考注释或者字典来理解。
在考试时,我们要注意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生僻词汇上,可以快速查看注释或者跳过,到后面再做补充性了解。
同时,如果遇到重要的文言文词语,可以提前在复习时多注意,背诵和理解它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备考的策略
递进; ③表 承接 ; ④表 因果 ;⑤表
转 折 ;⑥表假设 ;⑦ 表修饰 。在平
常 的教 学 中 ,教 师 可 将 常 见文 言 虚 词 的意 思 与用 法 整 理 归类 ,要 求 学 生 熟记 并 且 学会 判 断 、运 用 。 ( 2 )将 意 义 和 用 法 结 合 起 来 考虑。如 “ 而 ” 字 ,要判 断它 的 用
要 原 因是 学 生 缺 乏 语 感 ,在 平 常 的
教 学 中 ,我 们 可 以采 取 如 下 办 法 :
( 3 )词 类 活 用 。这 是 词 语 功
第 一 ,加 强 课 内文 言 文 背 诵 。在 背 诵 时 ,将 常 见 文 言 实 词 、常 见 文 言
虚 词 、文 言词 语 活用 、文 言基 本 句
… …
况 ,使学 生有 一 个 整体 的 把 握 。
( 一 )总 要 求 :能 阅读 浅 易 的 文 言 文 ,具 体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1 . 词 汇 :以 文 言 常用 词 ( 或 高考 要 求 的
1 2 0个 实 词 、 1 8个 虚 词 ) 为 主 。2 . 语 法 结 构 :采 用 常 见 的 文 言 句 式 。
的 现 象 。如 “ 说”通 “ 悦” 、 “ 具”
通 “ 俱” 、 “ 直 ”通 “ 值 ” 等 。 这
些 凡 是 在 课 本 中 出现 的 通 假 字 ,要
尽量搜集 。 ( 三 ) 常见 文 言虚 词 的复 习 。
体 的考 点 要 求 :具 体 考 查 文 言 文 常
见 实 词 、虚 词 的 理 解 ,文 言 特 殊 句
要 求
在 系 统 复 习前 ,教 师 务 必 先 整
高 考 对 文 言 实 词 的 考 查 重 在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复习与备考策略
作者:周波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05期
近四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选文取材方面,都是写人叙事类的文章。
如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墓志铭);苏轼的《陈公弼传》(2011·传记);苏辙的《伯父墓表》(2012·墓表);鱼豢的《魏略》(2013·传记)。
前三年都是宋代的文学大家作品,今年是史学家作品。
题型设置方面,考查的题型相对稳定,即实词词义辨析、人物形象判断、要点归纳与概括、句子翻译。
常见文言实词考查比较平和,人物形象与内容归纳题没有什么变化,句子翻译题则重点强调落实关键词,句意基本流畅。
鉴于近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取材多是广义的人物传记类文章,题型也相对稳定和成熟,现从教学案例,谈谈高考文言文复习过程中的备课策略。
(一)做好引导与激励
1.从引导学生阅读文言小故事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比如:“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
望见郑公,乃藏于怀。
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
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
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 (选自《隋唐嘉话》)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唐太宗赏玩鹞子,魏征抓住时机劝谏君王不要耽于享乐一事。
由此来看,这一小段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从选文取材的角度看,故事简洁生活化;从立意构思的角度看,文段以小见大;从君臣关系角度看,魏征谏言巧妙比方;从学科分类的角度看,文学和史书相辅相成;从作者创作故事的目的看,反映了当时清明的政治风气;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看,魏征有责任担当。
提到责任,借机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渗透,学好古代文学作品,既是修身立学的需要,也承担传承和弘扬文化经典的历史重任。
(二)做好阅读与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加强阅读训练,尤其要重视阅读的流畅度、文言语感的培养。
当然,苏教版高中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除了上述提到的《史记》,大多不完全吻合于高考的人物传记,为了加强文体相似性的练习,以及对常见文言词汇、句式和结构章法有较多认
识,还要组织专题传记阅读。
可以以各地的高考文本为主,配合部分另选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阅读文本的仿真性和权威性。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走近知识,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去积累和提升。
(三)做好梳理与总结
阅读,会积累一定的知识量,但还需将其梳理、分类和整合,这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复习的自信,使知识更长久地保存于大脑。
如果说把每一个知识点看作一颗“珍珠”,当这一堆珍珠散落时,你用手去抓他,就会发现抓到手中的很有限。
而如果把散落的珍珠编缀成串,你只要一个小小的指头,便能将一整串珍珠轻轻挑起。
做到这样,就需要梳理和总结。
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实词“被”为例: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本《越州赵公救灾记》中“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一句,句中“被”同“披”,覆盖、遍及的意思。
同样是“被”同“披”,但意思也有不同,如在《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宾,被发行吟泽畔”中,则为披散、散开之意;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被”也同“披”,意为穿着。
在《墨池记》“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句中“被”是蒙受之意。
当然,在不同的语境中,“被”还有其他的解释。
梳理总结后,还要及时“温习”,遵循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规律”,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做好检测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题型只有四道,且前后题型不重复。
针对高考考查特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复习的知识点要及时地巩固。
受学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考生还要加强定时检测,适当扩充知识容量,加大能力训练的密度和强度,在四道题的基础上,横向和纵向拓宽同一类知识的考察面。
比如,实词题可以多增加五六道,虚词中也可增加类似用法和意义的训练,其他题型也是如此。
在训练难度的把握上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学习的规律。
检测后要做好反馈,然后再安排同一知识点的拓展训练,学生对训练过的知识回头望,这样的训练就能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当然,高三文言文复习,要认真地研读考试说明,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不能全靠经验,车子不倒只顾推,一头扎进题海中。
既要重视文本阅读,又讲究策略方法,立足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好每一个细节,才会产生规模效应。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