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数控技术工匠人才培养研究
数控专业“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数控专业“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周芸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6期摘要:“工学交替”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作为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本文主要从我校数控专业实施“工学交替、产教融合”进行了总结,对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归纳等。
关键词: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运用成效一、“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政策背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校在示范校数控专业建设中,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作为重点实践环节,开展“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实践活动,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工学交替、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内容(一)体验企业文化感受生产制造企业文化环境、管理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
(二)了解岗位要求企业中生产、管理、质检、技术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三)学习设备操作了解企业各种先进加工设备,学习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生产加工技术。
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活动,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和体会,结合专业,进一步明确本人未来的发展目标,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零距离就业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保障措施(一)实施管理全面实训指导、管理教师全程进行实训指导和跟踪管理。
构建各实训单位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跟进指导。
通过以上的措施,加强顶岗实训的过程管理,保证实训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66号(教育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66号(教育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10.08•【文号】教职成提案〔2021〕82号•【施行日期】2021.10.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766号(教育类326号)提案答复的函教职成提案〔2021〕82号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国职业教育与中试熟化联动,建设全国职业教育新标准的提案》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将全国职业教育体系升级,联合中试熟化平台定向技能人才培养,构建全国五业联动新生态一是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升级。
《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都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出部署。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截至目前,教育部通过试点、独立学院合并转设等方式,已分批建设超过27所职业本科学校,打破了职业教育体系止步于专科的“天花板”。
出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发布职业本科专业目录,为本科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稳致远提供扎实制度支持。
二是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完善建立全国多合一人才标准,一体化设计中高本专业目录,建设满足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
首先,组织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全面修(制)订,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其中修(制)订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
与原目录相比,中职调整61.1%,高职专科调整56.4%,高职本科调整幅度260%。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摘要]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在高职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对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车间”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数控技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实现根本任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形式、培养制度等要素。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
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从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到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提出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推行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可以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付诸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当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企业可以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可以在工学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接触未来岗位。
浅析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43OCCUPATION2017 07人才培养TALENT TRAINING编辑 董 航浅析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文/李 蕾 张凤国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笔者作为中职学校数控系的一线教师,就如何培养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工匠精神的诠释工匠,指有手艺专长的人。
“巧夺天工”“匠心独运”“能工巧匠”都是对工匠及其技艺的赞美。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鲁班、蔡伦、毕昇、李春等工匠因为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被时代传颂。
那么,工匠精神有什么共同点呢?1.执著专注工匠要坚守自己的理想,要有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信念,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锻炼自己,施展个人的抱负,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2.精益求精在已经把事情做得非常出色的时候还要追求完美,把“要做就做最好”作为思想特质和从业准则。
3.创新进取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新,这种创新的源泉是人类所特有的进取心。
进取心就是要有坚持不懈追求新目标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数控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1.确定全新的培养方向《中国制造2025》指出,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第一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必须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创新和优良品质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对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专业界限将模糊化,需要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
(2)只会简单应用的操作工难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
(3)需要更多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潜在型发展人才。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将来走出校园,只会简单的操作将被淘汰,要多学几门专业。
如数控车工班的学生,也要学习数控铣工操作,成为车铣复合型人才。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更深层次的要求:在自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对原来的技术或事物进行改进或创新。
2.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传统的职业教育更重视工作过程,认识到这个问题后,要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向以职业素养为导向转型。
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中融入优秀的职业素养;把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列入每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个人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的整体意识。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数控加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数控加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索适合高职数控加工专业的新课程体系,从社会需求分析数控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结合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从而令该课程更具实践性,学生学成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课程整合;实践体系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16-0187-021 课程体系的定位--基于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需求分析1.1 培养目标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
数控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突出,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的人才。
同时,能在数控技术领域面向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等多个不同方向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就业岗位需求分析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为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
高职院校的数控毕业生定位为灰领层,灰领层的岗位为数控编程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
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caxa、proe,mastcam,ug等。
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
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
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中职数控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
中职数控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发布时间:2022-09-21T01:50:07.21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5月10期作者:梁耀[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中职院校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前行。
“产教融合”就是中职院校在教学工作改革发展中所探索出来的新模式,对学生发展与中职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价值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中职数控专业为例,对该专业“产教融合梁耀北流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北流市537400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中职院校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前行。
“产教融合”就是中职院校在教学工作改革发展中所探索出来的新模式,对学生发展与中职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价值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中职数控专业为例,对该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路径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引言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与企业之间展开合作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并且在校企合作当中,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取得了不错成效[1]。
然而在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中,中职院校在人才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等方面的培养工作还存在欠缺,而企业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人才培养效果不够理想,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有效满足产业生产所需。
中职数控专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进“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可以对中职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不足进行相互补充,帮助数控专业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中职数控专业“产教融合”价值意义“产教融合”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主要是职业院校将专业教学产业化,通过建设自己的工厂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有着更专业的实践教学场地[2]。
对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而言。
“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所扮演的不只是学生这一种身份,他们还会参与到生产和研究当中,成为工人和研究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攻克在生产或是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创新意识可以获得更好锻炼,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构建发布时间:2023-02-16T02:34:16.83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19期作者:郭继泉1 荣俊玲2[导读] 在新时期,为发挥中职学校的教学优势,结合职业教育基本属性,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落实产教融合理念,对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构建,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郭继泉1 荣俊玲2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 255400摘要:在新时期,为发挥中职学校的教学优势,结合职业教育基本属性,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落实产教融合理念,对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构建,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因此,本文结合产教融合的基本理念,深入探索产教融合理念下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构建的不足以及具体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院校;数控车工;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引言产教融合理念的逐渐深入,为中职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根据当前教学形式,全面把握产教融合理念渗透,与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构建进行紧密结合,可以进一步的在教育改革之中,完善资源保障,优化内容整合。
因此,全面重视产教融合理念的应用与发展,对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进行科学构建是十分重要的。
一、产教融合与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的理论概述为了有效了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形态之下产教融合思想的渗透要求以及中职数控专业发展的脉络积极,探索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构建全新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从理论角度来看,产教融合更加强调职业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
结合专业设置,加强产与教之间的深度融合。
整体的管理更加倾向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学服务一体化。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
(二)产教融合理念下中职数控车工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价值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指引之下,结合专业特征,优化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现代价值。
首先,通过产教融合,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做、赛融合”,培养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
“教、学、做、赛融合”,培养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摘要: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政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建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和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举办大学生技能文化节,搭建技能竞技平台,注重“双师”团队建设,强化教学改革,构建教学资源库,开设网络课程,“教、学、做、赛融合”,培养了一批备受社会欢迎的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
本文重点阐述“教、学、做、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做法,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融合;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姬瑞海,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李存霞,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控制工程分院、高级工程师;;潘荣江,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六部委主办的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从2021年开始,每2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四届,是国内的品牌竞赛之一,受到国内各级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的大力关注。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设置职工组、教师组、高职组和中职组,每个组别均设置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3个项目。
通过浙江省内选拔,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届都有选手参加,4届累计获得高职组12个冠军中的6个和2个第二名,2个教师组冠军。
邵树峰老师2021年获得加工中心项目冠军,2021年又获得央视“互动空间———数空超人”桂冠;2021年,中国首次派队参加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盛国栋同学经过层层选拔,代表中国参加数控车项目竞赛并获得优胜奖。
多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高端技能人才,占据着重要的工作岗位。
有的在企业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有的在机械加工车间从事产品、工艺设计工作,有的能独立操作价值上百万的数控机床,有的在职业院校担任专业教师。
岗位不同,却在相同的专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工作成绩。
数控技术应用(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控技术应用(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数控技术应用(智能制造)专业(660103)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理论知识。
能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3D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五金刀剪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操作,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4.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标准意识、规范意识、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3D打印技术的原理、工艺、设备、模型设计、应用和实用技能。
3.具有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电路原理图、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图能力,同时,熟悉相关CAD绘图软件,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
5.了解各种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与日常维护保养。
6.具有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知识,会手工编写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7.会使用常用的CAM软件编写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8.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1+N”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玉林农业学校为例
还是新加波的“ 教学工厂” 模式等 , 不管其形式与名称 如何变化 , 其本 质都是在政府与行业鼓励 、 引导下的 “ 校企合作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现状 , 以说“ , 可 校企 合作” 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动 向。国家 中长期教育 是 《
制约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职业学校要做强 、 做
柴集团销售规模 也将 达 1 0 亿元 , 之成为全球最 0 0 使
大 的柴油 机生 产研 发基 地 , 为“ 成 中国绿 色动 力之都 ” , 国家 新 型工业 化 机械 产业 示范基 地 。可 以预 见玉林 地 方 机械 企 业 的发展 在不 久 的将来 急需 大批 量 的数控 技 术 应 用人 才 , 而近 几 年 “ 工 荒 ” 用 已从 沿 海 城 市漫 向内
当职教/2 3 代业育。 第 2年 期 1
设 紧密联 系在一起 , 依托 地方企业走校企合作之路 。 学校从 20 年到 20 年经历了三年招生大滑坡 , 00 02 通过 分 析总结 主要 原 因就是学 校办学 模式疆 化 “ 闭门造
车 ”与 地 方 经 济 发展 需 要 脱 节 。 自此 , 校 每 年 都组 、 学 织 专 门小 组 到地方 政 府 、 行业 协会 与 当地 企业 调研 , 充
差; 教师 队伍特 别是 “ 师型 ” 双 教师 数量短 缺 , 结构 不合 理, 整体 素质 亟待 提升 ; 教育 与产业 、 校与 企业 、 学 专业 设 置与 职 业 岗位 对 接不 够 紧密 , 才 培 养 的市 场针 对 人 性 不强 ; 职业 学校 毕 业 生社 会 吸 引力 不 足 。这 些 突 出 问题 的存 在严 重 影 响 了我 国 职业 学校 的发 展壮 大 , 也
《 中等职业教 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2 1- 2 1 (0 0 02 - 年) 谈到“ 中等职业教育仍是教育工作 的薄弱环节 , 整 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 、 标 满足人 民群众
中职数控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实践研究
中职数控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实践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中职数控专业开始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接近实际工作的实训环境和更贴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通过对某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探讨了该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职数控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数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数控专业的培养成为中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中职学校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了关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教学和实际生产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让企业能够参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合格的用工人员,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针对中职数控专业的特点,本文选择某中职学校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并对这种新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职数控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特点1. 实践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将实践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到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培训和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熟悉实际工作需求。
2. 产学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对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学生真正能胜任未来的工作。
3. 教育与生产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将教育和生产融合在一起,不再将教育和生产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
“三循环、三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三循环、三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徐延勇武燕张玉恒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年第09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现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特有“三融四境”办学模式指导下,遵循《方案》精神,与苏州博众精工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数控专业探索出“三循环、三递进”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现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分析一是难以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
每个企业因生产任务周期不同,生产计划存在不确定性,学校传统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需求时有冲突,再加上相关配套政策还需要完善,导致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难以确立和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只进行阶段性的实习或顶岗实习,时间较短,很难接触到企业的技术管理岗位。
与此同时,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但难以得到满足,只能将学生安排到操作较为简单的岗位,体现不出人力资源的效益。
三是难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在传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更加注重的是生产任务的完成,而学生实习时间短,生产任务重,接触的岗位比较单一,难以涉足科研和创新方面的工作,难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三循环、三递进”总体时间及逻辑关系规划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苏州博众精工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同攻关,构建了“三循环、三递进”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博众数控特色班三年总体时间规划以及“三循环、三递进”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学生三年学习期间共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工作和生活,从时间上充分凸显企业参与办学的主体地位,能够实现把教室搬进企业、把课堂开设到生产线的目标,从而破解了校企合作“两张皮”的问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期性和计划性得到明显提升,可以充分发挥出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位一体、四方联动”数控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
内燃机与配件———————————————————————作者简介:赵吉虎(1985-),男,甘肃酒泉人,讲师,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杨小梅(1983-),女,甘肃酒泉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职业教育。
1背景和意义由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各级高职院校均开设数控相关专业和课程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不相同。
国外具有代表意义的当属德国“双元制”,其指的是院校与企业之间一同承担着育人任务,主要围绕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相关需求来落实培训计划和教学计划,学校主要承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要由企业承担。
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纳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完全服务于作为“主体”人的职业生涯。
国内数控技术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都是围绕学校教育而展开,由于企业参与度不足,实训所用设备没有与企业同步,“双师型”教师匮乏等原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岗位需要。
同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责任感不足,只是单方面人才索取;很多校企合作不深入,导致“闭门造车”人才培养局面。
目前国家正在尝试开办应用型大学或职业大学,我国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拟解决问题国内各类高职院校都开设数控专业,但很难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本文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2.1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不匹配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要是否匹配主要体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上,其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主体是高校教师,专业调研不深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少,导致所制定出的方案只能满足部分企业岗位需求,既做不到“广”,又做不到“专”。
同时学校通过三年时间教授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而培育一个成熟的而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五至十年,这是学校所无法完成的。
2.2企业高档数控机床普及,但高校实训设备低端,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以浙江宁波为例,当地重点工程项目———宁海县的模具产业园区是由县政府以及宁波工头集团联手打造的以模具生产为核心的转型升级综合项目工程。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学制与学分学制:标准学制3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135学分二、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面向西部周边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所需,针对机械制造及现代化制造设备的管理、数控机床操作及数控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及零部件制造等方面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具有协调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的新世纪产业主力军,着重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工艺设计及编程,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设计、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从业岗位1.数控车、铣床及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操作及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加工工艺设计。
2.数控机床加工生产线管理及数控设备调试、维修及管理。
3.数控机床销售及售后服务。
4.从事生产车间及其它基层部门CAD/CAM现场应用技术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规格1.职业基本素质要求(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责任感。
(2) 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职业规范,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
(3) 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修养和高度的责任心,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工作严谨,勤奋好学,积极上进。
(4)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有敢于开拓、顽强拼搏、积极创新的品格及心理素质。
(5) 具有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强烈的质量意识、成本意识。
(6)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7) 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适应艰苦工作需要,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健康的审美意识。
(8) 具备学习和拓展能力;不断进行创新,可持续发展。
2.职业通用能力要求(1)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控加工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建设进行探讨。
一、课程体系设置和目标确定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确定其设置的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在设置课程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控加工的实际应用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数控加工实践技能培训。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数控加工实践课程的内容应该全面覆盖数控加工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控机床操作、编程技能、加工工艺等内容。
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开展实地实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操作、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数控加工领域的师资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中。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服务。
四、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为了保障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加大对实验室和实践场地的建设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和设施设备的水平。
与此学校还应该积极和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和实践实习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产教融合,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五、课程评价和质量监控在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对课程的评价和质量监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数控加工专业“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数控加工专业“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思考——与天津三英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哈尔滨技师学院机械技术系苑士学内容提要“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师学院办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本文从与天津三英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哈尔滨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与天津三英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思考一、前言“产学研”校企合作是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必由之路,数控加工专业应以培养服务于数控加工岗位,立足于技能操作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这里讲的产学研不同于高校的产学研。
“产学研”界定为:“产”——产业,产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学”——办学(开设专业),“研”——指产生的应有技术转化成岗位能力指标体系,包括专业设定、教学内容、招生数量、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师资要求等要素配置实现形式。
笔者带着这样的理解,与天津三英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深度“产学研”校企合作,取得了2012年数控加工专业被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十大名牌”专业丰硕成果。
二、“产学研”校企合作必要性校企合作是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这是由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特点决定的。
“产学研”校企合作必须改变简单的推荐就业、顶岗实习形式。
形式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即:与单个企业合作→到与整个企业群(行业学会)合作的转变;从单纯安排实习→到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的转变;从单纯安排就业→到与企业实现经济共同体的转变。
明确校企合作主体关系,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组织机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可见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是政府——政府熟悉行业(企业)、学校;政府有政策倾斜;政府能领导行业(企业)、学校,能强制企业和学校按校企合作的章程做事。
浅谈数控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养 方 法与 途径 。 关 键 词 : 控 专 业 核 心 能 力 高 技 能 人 才 数
教 育 部 《 于全 面 提高 高 等职 业 教育 教 学质 量 的 若干 关 意见 》 出 , 指 要积 极 推 行 与 生 产 劳动 和社 会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学 习 模式 ,把 校 企 合 作作 为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改革 的重要 切人 点 。为 服 务 山东半 岛蓝 色 经济 区 、 河三 黄 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区 和胶 东 半 岛 高 端 产 业 聚 集 区建 设 , 潍坊 工 程 职业 学 院 以 “ 企合 作 、 校 工学 结 合 ” 抓 手 , 为 紧扣 地 方 经 济和 产 业 、 业发 展 的脉 搏 , 足 青州 、 务 全 国 , 行 立 服
实 训 基 地 学 习 ; 业 在 基 地 生 产 产 品 , 企 双 方 最 终 实 现 企 校 利 益共 享 。 “ 建 师 资 队 伍 ” 式 : 校 教 师 到 企 业 参 加 生 产 实 共 模 学 践 , 工 人 一 起 研 究 探 讨 生 产 中 的 技 术 和 知 识 问 题 , 业 与 企
行 业 交 流
6 3
浅谈数控专业 创新 型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马 永 青 刘 海 亮 张 炜
( 坊 工 程职 业 学 院 山工 机 电工 程 学 院 , 州 2 2 0 潍 青 6 5 0)
摘 要 : 坊 工程 职 业 学 院与 美 国卡特 彼 勒 山工通 过 在 共 建数 控 专 业 、 建数 控 专 业 师 资 团 队 、 建 S M 潍 共 共 E
“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职教视点F OCUS27OCCUPATION2015 09“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文/陈海滨 陈德均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任务之一。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 “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值得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 岗位调研 工学对接课 题:本文是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国示范”项目重点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南通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手册,每个项目的评价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总结评价,改变了以往只有总结性评价的现象。
每个手册即为个人项目学习的储蓄银行,学了什么、学的如何,只要打开项目学习的存折就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为招聘企业提供学生个人能力的书面保证,赢得用人单位信任。
(4)原有课程体系的打破。
根据建筑企业的岗位目标,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典型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项目近30个。
该教学项目群以模块化实施教学,打破原有课程体系。
同时将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成效通过建立和实施“鲁班匠士”评价体系,每个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都拥有了个人评价的全面记录,整个中职学习生涯的学习轨迹及成果获得充分体现,学生、老师、企业,都从中获益。
(1)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原有课程贯穿整个学期,并以期中、期末作为课程测评的时间段,评价相对滞后。
“鲁班匠士”评价体系以技能模块教学为依托,每1~3周为一个项目周期,可以做到对项目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改革实施以来原先上课的低头族、睡觉族、发呆族已基本消失。
二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特别是男生擅长动手操作,新评价以技能为核心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与信心,学生的各项目合格率基本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合格率。
数控专业着力解决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 生 产 带 动 实 训 , 照 “ 厂 化 ” 式 . 拟 企 业 运 作 方 按 工 模 模 式 , 展 实 践 教 学 。校 内 实 习模 拟 企 业 运 作 方 式 , 企 业 工 作 开 以 任务 为载 体 , 按企 业 体 制设 置 相 关 部 门 , 学 生 不 出 校 门 就 能 使 接 触 企 业 运 转 方 式 , 能 感 受 企 业 的 生 产 、 理 , 参 照 企 业 就 管 并 的考 核 标 准 或 由企 业 管 理 人 员 对 学 生 进行 岗位 意 识 、安 全 意 识、 团队 精 神 、 作 技 能 、 品质 量 等 方 面 的考 核 评 价 , 将考 操 产 并 评结 果 记 入 学 生 的 学 习 档 案 , “ 内 工 学 结合 ” 使 校 出实 效 . 使学 生在 真实 的企 业 环 境 中 进 行 操 作 训 练 ,使 学 生 不 出 校 门 就 能 接 触企 业 运 转 方 式 , 能 感 受 企 业 的生 产 、 理 。聘 请 广 州 数 就 管 控 设 备 有 限公 司及 其 他 企 业 的 一 线 技 术 人 员 和 能 工 巧 匠 . 作 为数 控 专 业 的兼 职 教 师 , 与 教 学并 指 导 教 学 。 们 与 数 控 专 参 他 业教 师组 成 “ 项 工 作 组 ”挑 选 企 业 的典 型 项 目和 典 型 产 品 , 专 , 将其 引入 教 学 环 节 , 以企 业 实 际 项 目和 实 际 产 品 制 造 为 内容 组织 教学 , 导学 生 实 习实 训 。 指 数 控 专 业 根 据 教 育 部 1 号 文 件 的 要求 , “ 积 极 探 索 校 6 即 要 内生 产 性 实训 基 地 建 设 的校 企 组合 新 模 式 , 由学 校 提供 场 地 和 管 理 . 业 提 供设 备 、 术 和 师 资 支 持 , 企 技 以企 业 为 主组 织 实训 ” 的要 点 ,广 州 数 控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赠 送 了数 控 专 业 的 广 州 数 控 系统 和机 床 的 主 要 配 件 , 由双 方 共 建 实 训 室 , 企 业 共 同 安 排 与 实 训 任务 , 用 企 业技 术 的前 沿 性 和专 业 技 能 的适 用 性 . 学 利 让 生 实 际感 受 企 业 工 作 生 产 的氛 围 . 化 学 生 的 企 业 经 历 培养 。 强 3把 企业 一 线 的 实际 生产过 程 搬 到课 堂 . . 以转 变培 养 模 式 。 数 控 专业 充 分 利 用 现代 信 息 技 术 改 造 传 统 教 学模 式 , 与 企业 一 同开 发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把 企 业 的 一 些 可 用 于 课 堂 教 学 的 内 容开 发 出来 , 时 学校 的教 学 资 源 也 可 以应 用 于企 业 , 同 让 专业 建 立 丰 富 的网 络 资 源 ,实 现 了全 体 数 控 专 业 教 师 资 源 共 享 , 生可 以 在课 堂 之 外 再 学 习 , 除 了 时 空 限制 , 时 使 教 学 消 同 学 资 源应 用 于 校 企 双 方 . 解 校 企合 作 的 时空 障 碍 。 破 二 、 建 三个 体 系 构 1校 企 双 方 共 同 构建 深 度 融 合 的课 程体 系 . 根据 行 业 标 准 和 工 学 结 合 、 校企 合作 的原 则 , 立 与 职 业 建 岗 位标 准 相 符 合 , 职业 技 能取 证 相 衔 接 , 生 产 性 实 践 相 对 与 与 应 的模 块 化 课 程 体 系 .形 成 对 职 业 岗 位 指 向明 确 的核 心 课 程 包 和 集 教 材 、 学课 件 、 教 实训 项 目 、 程 指 导 等 内容 的 立 体 化 课 课 程 教学 包 和 教 学 资 源 库 。 通 过 聘 请 名 家 、 养 骨 干 、 加 兼 培 增 职 等措 施 , 强 “ 师 型 ” 师 队伍 建 设 , 其 适 应 课 程 体 系 的 加 双 教 使 要求 。 时 , 照 技 能培 养 的要 求 和 教 、 、 一 体化 的教 学 设 同 按 学 做 计 . 教 学 地 点要 求 纳 入 课 程 标 准 。 将 2把 企 业 一 线 生 产情 况融 入 校 内教 学 资 源体 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数控技术工匠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董晓岚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6期
摘要: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为推进长三角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分析数控技术专业工匠型人才与高端精密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探索产教融合方式下的创新“多元参与、共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优化专业标准;拓展工程训练中心工匠人才培养平台等人才培养途径,建成由“三驾马车”——“标准、体系、平台”保驾护航的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体系。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匠精神;数控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董晓岚,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和
CAD/CAM。
(江苏苏州 21510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131-04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1.高端精密制造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距。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建的共享课程与实训环节比例偏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不上高端精密制造技术发展的速度,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距;专业与企业合作的以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高层次项目比较少,行业企业参与并制订成果转化方案的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2.高端精密制造的工匠人才培养缺乏有效途径。
在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相关标准缺乏企业所需的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和机制,在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的过程中缺少详细的行为标准和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内容。
二、创新“多元参与、共同培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以上问题,亟须通过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
为此,数控专业紧跟“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面向长三角、立足苏州,以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模具零件加工和医疗器械制造两大精密制造行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探索“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图1,P132)。
1.依托“政、行、企、校”产学研联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学校现代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联合苏州市技师协会、模具特色小镇及典型医疗器械等合作企业,以联盟的形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智能制造柔性化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教学资源,共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师资团队,推进产教融合训练中心,形成“多元参与、共同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模具制造的主要基地,甪直镇是国家级“模具特色小镇”,学校与甪直镇政府签订了校企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数控技术专业与甪直模具特色小镇对接,针对模具零件加工形状复杂、精度高、材料硬度高、单件小批量等特点,以典型模具零件为载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模具零件数控加工项目案例,共建共享课程。
“引企入校”深度融合,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工程师共同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
医疗器械是苏州到2025年需提升做强的优势产业链之一,苏州作为我国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之一,拥有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史赛克(苏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两大医疗器械高端精密制造巨头,骨科植入件工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高端医疗器械的骨骼支撑件、植入骨钉、心脏瓣膜等产品多数是异形件,形状复杂、材料难加工(钛合金或医疗级不锈钢)、加工精度高,企业迫切需要掌握多轴加工工艺、会操作多轴数控机床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数控专业与强生医疗、史塞克医疗在内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建立长效战略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工学交替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周期。
2.实施“三段式”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学校专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训练中心,与甪直镇模具企业、强生医疗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数控加工“智能工厂”“校中厂”平台,深化“引企入教、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生入学后,以“校中厂”为载体,分三个阶段展开实训环节教学。
第一、第二学期是职业岗位认知体验;第三、第四学期依托典型模具零件加工的项目式工作任务,实施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第五、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顶岗实习,企业车间设计“教学岛”,解决教学与生产的矛盾。
“校中厂”平台向甪直镇、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及社会开放共享,充分共享平台,安排学生、企业实习生到适当的工作岗位进行生产性实训,为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提供保障。
三、对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优化专业标准
为提升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标准,数控技术专业对接德国国际工业技师生产技术高级数控培训标准,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围绕多轴加工技术和实用加工技术,确定智能制造背景下高端精密制造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服务高精、高速、智能、复合高端精密制造(如图2)。
核心课程与国际企业行业标准对接,引入国际企业的行业技术要求,将课程标准工业化,开发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专业课程,推进国际专业认证。
计划引入德国IHK金属切削师职业资格标准证书进行本土化研究,制定适合苏州及周边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数控技术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
四、提升工程训练中心工匠人才培养平台
“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工程是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朝着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技术方向发展。
学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训练中心实训过程融入企业的工作流程,实训项目按照MES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组织,按产品订单、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数控编程及仿真、生产派工、检验、进度跟踪、产品质量追溯等整个产品制造过程重构实训流程,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引进技术能手、技艺大师、劳动模范等来校任教,依托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数控大师”工作室,实施“名师高徒”工程。
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名师名匠亲自坐镇指导,传授技艺和传承精神。
围绕多轴加工、精密制造、特种加工技术,让名师名匠和学生建立师徒关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耐心、专注、坚持等品质,培育工匠人才。
面向高端精密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3D打印”创新技术实验室,依托学校太湖众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专业探索通过“三驾马车”——“标准、体系、平台”构建培养满足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符合数控技术工匠人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标准的保证,推进一系列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搭建一系列工匠人才能力培养平台(如图3,P133)。
通过层层递进的各种“标准”确保工匠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有规可循;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评价、管理体系等载体和手段实现数控技术工匠人才的目标;通过先进的实训平台和培养平台保障工匠人才能力培养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北京:国办发〔2017〕95号,2017.
[2] 顾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5):8-9.
[3] 曾志斌.数控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98-101.
[4] 陈年友,周常青.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5] 杨帆.深化产教融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43-146.
[6] 王瑞荣.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2):152-154.
[7] 黄文博,马悦.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114-116.
[8] 巫修海,张国庆.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数控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97-200.
[9] 程洪涛,李祥富.高职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的实践探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7-21.
责任编辑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