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放大内镜

合集下载

《NBI放大内镜》课件

《NBI放大内镜》课件

对病变判断的局限性
NBI放大内镜主要适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 对于其他部位的病变可能不适用。
虽然NBI放大内镜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 ,但对于某些微小病变或早期病变的判断 可能存在局限性。
CHAPTER 04
NBI放大内镜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 望
NBI放大内镜的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
随着光学、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NBI放大内镜 有望实现更高的图像分辨率、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智能化的 操作。
突出显示黏膜表面结构
NBI技术能够突出显示黏膜表面的微 血管形态和表面结构,有助于观察消 化道黏膜的细微变化。
便于发现癌前病变
NBI放大内镜能够提高消化道肿瘤和 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率,有助于及时 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
操作简便
NBI放大内镜操作简便,与常规内镜 检查类似,无需特殊设备和技能要求 。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PTER 02
《nbi放大内镜》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NBI放大内镜简介 • NBI放大内镜的应用 • NBI放大内镜的优势与局限性 • NBI放大内镜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结论
CHAPTER 01
NBI放大内镜简介
NBI放大内镜的定义
NBI放大内镜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结合了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和放大内镜功能,能够提供高清晰度和细节的内镜检查。
NBI放大内镜通过结合NBI技术和放大 内镜功能,实现了高清晰度和细节的 内镜检查,提高了消化道肿瘤和癌前 病变的早期发现率。
放大内镜则利用高分辨率的摄像系统 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消化道黏膜放大 ,提供更细致的观察效果。
NBI放大内镜的特点
高清晰度和细节

早期胃癌NBI放大内镜诊断应用讲解学习

早期胃癌NBI放大内镜诊断应用讲解学习

MV:上皮下毛细血管网、集合小静脉和病理微血 管
MS:腺管边缘上皮、腺管开口、中间部分,亮蓝嵴 和白色不透光物质等病理表现。
正常粘膜 胃体
胃窦
胃体型黏膜 主要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其MV结构典型表现为蜂窝状的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深褐
色封闭的多角形线样)和清楚的集合小静脉(暗绿色树枝样血管),中央是卵圆形的 深色的腺管开口,腺管开口边缘是浅色的腺管边缘上皮,两个腺管开口之间为中间部 分。正常胃体和胃底黏膜MV和MS形态规则,分布规律。 胃窦型黏膜
M-NBI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EC early cancer, LGA low-grade adenoma
浅表凹陷性(IIc)病灶的诊断思路
病变范围
white-light endoscopy (WLE)
黏膜上皮内一种白色的不透光物质,细胞吸收脂肪 小滴
可鉴别腺瘤和高级别瘤变/EGC,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94%和96%
WOS可影响对MV观察,这对病变性质的鉴别也有 重要意义
white globe appearance (WGA)
鉴别癌和低级别瘤变 敏感性、特异性 21.5%, 100% 为腺体内坏死物(intraglandular necrotic debris)
染色
ME-NBI
浸润深度
EGC的浸润深度预测:WLE(隆起
型)
大小
颜色
形状
隆起表面
0-I
M癌 2 cm以下
有茎
SM 3 cm以上 癌
0IIa
M癌 2 cm以下
明显发红
无茎,黏膜下 肿瘤样基底

什么是放大内镜-NBI?这篇文章讲的很透彻

什么是放大内镜-NBI?这篇文章讲的很透彻

什么是放大内镜-NBI?这篇文章讲的很透彻一、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术关于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现在已经被玩的风风火火了,但是到底什么是NBI技术呢?通过百度得到的答案是指通过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

但似乎还是不明白。

最后经过pubmed 查询后获得了一篇详细介绍NBI原理的文献,现在分享给大家。

这篇文献由日本福冈大学著名教授Kenshi Yao所写[1]。

1.光学成像基本原理首先普及一下光学成像基本知识。

如图所示,当光照射到一个苹果表面时其中绿光和蓝光会被苹果表面吸收,而红光不会被吸收,而是反射到观察者眼睛中,这样就形成了苹果表面的红色。

所以,当我们如果把光线中红光过滤掉,这样就不会有反射光到观察者眼睛中,此时苹果就变成了黑色。

2.NBI设计原理NBI内镜和普通光学内镜不同主要在于,普通光学内镜把光线中红、绿、蓝光过滤出来后混合中白光,而在NBI内镜中多加了一个滤光片,能够只允许范围的窄谱绿、蓝光通过。

选择绿(540 nm)、蓝光(415 nm)的原因在于,胃壁粘膜主要的色素成分为血红素,而血色素能够特异性的吸收绿、蓝光。

这样如果我们将绿、蓝光照射到粘膜表面,就会使光线被吸收,从而使血管显示出黑色,有助于分辨。

此外光线波长决定了其穿透力和散射能力。

红光波长为605nm,穿透力和散射能力最强,而蓝光波长为415 nm,穿透和散射能力最弱。

因此利用短波长的光线能更好的显示粘膜表面的血管结构。

选择窄谱光线的原因在于,光波的带宽(光谱宽度)决定了光线的分辨率,窄谱光线能有很好的分辨率即对比度。

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当蓝光照射到粘膜表面,由于其穿透能力比较弱,只能透射到表层的毛细血管从而被吸收使该处显示为暗黑色,而在没有毛细血管的区域,光线就散射消失了。

当绿光照射到粘膜表面,可以穿透毛细血管到达到下层集合静脉。

NBI(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分型和意义

NBI(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分型和意义

NBI(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分型和意义NBI原理介绍窄带成像内镜,又称为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

NBI内镜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如上皮腺凹结构,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

这种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胸外科崔海银苹果为什么是红色的?苹果的果皮中所含有的色素可吸收掉白光中400-550nm的光(蓝、绿色),而其他不可吸收的光(红色)被反射。

为什么要以苹果为例?苹果是红色的,人体血管内,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也是红色的。

即血红蛋白可吸收蓝色(415nm)和绿色(540nm)的光,故NBI即是选用了这两个波长的光来进行成像。

那么NBI下血管显色如何呢?NBI仅应用415nm和540nm两个波长的光,其所照射的物体,仅有灰度的变化。

而光的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故415nm的光仅可穿透黏膜层,被表层的毛细血管吸收,而540nm的光既可穿透黏膜层被其毛细血管吸收,又可射入黏膜下被深层的血管吸收。

故黏膜层的血管显色深,呈茶褐色,而深层的血管显绿色。

NBI下食管部观察要点IPCLIPCL即为上皮内乳头的毛细血管攀,由树枝状血管垂直向上分支而成。

正常情况下,常规白光观察几乎看不到。

放大内镜观察,正常黏膜的IPCL为小红点。

ME-NBI下观察为茶褐色的小点。

而食道的树枝状血管网呈绿色。

而在食管癌黏膜中IPCL变化要素有4个:扩张、蛇行、口径不一,形状不等。

井上分型Type I、II主要存在于正常黏膜。

TypeIII、IV、V出现在茶色领域内,即背景黏膜着色BC()。

NBI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NBI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NBI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 : 研究窄带成像(NBI)与放大内镜相联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在我院 2019 年 1月至 2019年 5月间行胃镜检查疑似早期胃癌的38 例患者,先采用普通白光胃镜(White-lightendoscopy,WLE)模式进行观察及镜下诊断,然后切换 ME-NBI 模式对可疑病变进行精查,并在病变区域靶向活检。

将两种观察模式下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比较。

结果:ME-NBI 模式诊断的敏感度为(87.87% ) 、特异( 60.00% ) 和准确度(78.94% )与 WLE 模式的敏感度(69.69% ) 、特(40.00% ) 和准确度(63.15% )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窄带成像(NBI)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优势,能够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放大胃镜;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胃癌; 诊断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早期发现和诊断胃癌对降低其病死率的作用毋庸置疑。

早期胃癌的定义是指癌细胞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90%。

通过统计我国胃癌的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与日本和韩国相近,但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为10%左右,与日本(约70%)和韩国(约50%)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故而应提高胃癌诊断技术,目前临床诊断胃黏膜病变的金标准是内镜下活检,但由于内镜检查医师对早期胃癌能力不同、内镜下活检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1] 。

窄带成像(NBI)观察技术是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所开发的一项内镜新技术。

通过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处的微小血管结构以及粘膜表面微结构。

从而医师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实施靶向活检,其诊断准确率较高[2]。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窄带成像(NBI)与放大内镜相联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放大内镜(NBI-EMR)是一种新型内窥镜检查手段,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早期大肠癌。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NBI-EMR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其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价值观察三个方面对NBI-EMR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NBI是一种窄带滤光成像技术,通过选择性地使用蓝光和绿光,增强了黏膜表面血管的显现,使得肿瘤的血管纹理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来。

而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则是一种内镜下的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在早期发现的肿瘤局部切除,既能实现病灶的组织学诊断,又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NBI-EMR是将NBI技术和EMR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使得其在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临床应用NBI-EMR技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NBI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肿瘤周围的微血管结构,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

NBI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肿瘤表面的粘膜结构,从而对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进行评估。

而EMR技术则可以在早期发现的肿瘤进行局部切除,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NBI-EMR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早期大肠癌,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温和的治疗方式。

三、价值观察NBI-EMR技术联合染色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一方面,NBI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使得更多的早期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NBI-EMR技术联合染色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NBI-EMR技术还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肿瘤的术中评估,帮助医生更清晰地了解肿瘤的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NBI-EMR技术联合染色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巨大的社会意义。

NBI放大内镜

NBI放大内镜
NBI放大内镜
-
NBI内镜的产生背景
• 2001年日本学者Sano Y等首次报道窄带成像技术 ( Narrow-band imaging NBI)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 奥林巴斯公司与日本国立癌中心东区医院共同开发了窄 带成像技术(NBI)。2006年该项技术被用于内镜诊断。
-
NBI的基本原理
-
-
2012年日本食管学会放大内镜新分类
• 新分类以可疑有鳞状细胞癌的区域性病变为对象。交界性病变所 见为A型血管,癌性病变所见为B型血管。
• A型:无IPCL变化,或轻微变化。 • B型:有明显的血管形态变化。 • B1亚型:扩张,迂曲,粗细不均,形状不一的襻状异常血管(点
状、螺旋状、线头状的襻样形态,血管直径20-30µm)。 • B2亚型:襻形成较少的异常血管(多层状、不规则分枝状等,未
-
NBI放大内镜在诊断食管早癌中的应用
• 食管黏膜表面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应用放大内镜可以 清晰的观察到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的形态。
• IPCL的形态变化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具有重要 意义。
• 早期食管癌可出现IPCL的扩张、扭曲、管径粗细不均及不 规则形态改变等4种改变。
-
正常胃底腺结构NBI放大内镜所见
-
正常幽门腺结构 •微小血管结构:由于CV位置较深,表面不易观察到,只能看到均 匀的线圈状毛细血管网。
•表面微细结构:多边形以及弧形的隐窝边缘上皮形成隐窝间结构。 隐窝边缘上皮围绕而成的隐窝间的上皮下可见毛细血管,且呈均匀 规则的几何形排列。
-
正常幽门腺结构NBI放大内镜所见
进展期癌(浸润深度>- SM1)。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与色素内镜比较
NBI内镜无需使用色素染色,避免了色素过敏等潜在风险,且操作 更为简便。
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比较
NBI内镜在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上略逊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但后 者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 诊断中应用价值
设备准备
确保NBI内镜设备完好,光源、图 像处理器等部件工作正常。准备 好必要的附件,如活检钳、注射 针等。
检查室准备
保持检查室清洁、安静,调节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电源插座 正常工作,以防设备故障。
操作过程规范
插入内镜
经口或经肛插入内镜,根据患者情况和 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方向。
活检与标记
提高早癌检出率
增强黏膜表面微血管和黏膜结构的可视化
01
NBI内镜通过窄带光照射,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表面的
微血管和黏膜结构,从而提高早癌的检出率。
突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02
NBI内镜能够增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使得
病变区域更加突出,易于观察和识别。
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早癌
ANALYSIS
SUMMAR Y
05
临床实践案例分享与讨 论
案例一:食管早癌诊断与治疗
患者情况
一名50岁男性,因进食哽噎感就诊,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局部充 血、糜烂。
NBI内镜表现
在NBI模式下,病变处呈现茶褐色改变,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考虑 食管早癌可能。
诊断与治疗
结合病理活检结果,确诊为食管早癌。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NBI及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NBI及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普通内镜发现在胃角小弯侧发红凹陷性病变,怀疑 为Ⅱc型早癌。局部用NBI放大观察后,见到螺旋形 的异常毛细血管。
有关染色+放大后腺管开口形态的分型系统有 不少,工藤先生创立的pit pattern最为经典, 与病理符合率极高,且对内镜下治疗的指导 性极强,尤其是在EMR、ESD备受追捧的今天。 近来,工藤先生正致力于研究pit pattern 对早癌浸润深度的判断。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好发于食管入口处,容 易漏诊,NBI下可以显示黏膜呈清晰的褐色, 部分患者可能有症状与之相关
RE:NBI可以提高RE诊断的敏感性,特别是发 现一些RE特殊形态具有白光无法比拟的优势: 微小血管数量增多、管径变粗及走形扭曲;微 小的糜烂灶;鳞-柱上皮交界处小凹形态卵圆 形、直线形或管状形;食管下端的岛状柱状上 皮。
井上晴洋教授创立了NBI下的表面毛细血管环 (intrapapillarycapillary loops, IPCL) 分型(发明了EMRC技术,之后又相继发明或 改进了放大内镜,发明了TT knife,以及备 受瞩目的显微内镜)
与病理学检查对照发现:1型为组织学正常,2 型为常见炎症性改变,3型中m1和m2型黏膜癌 检出率较高,4型中m3型-sm黏膜下癌检出率 较高。
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与表面毛细血管环 (intrapapillarycapillary loops, IPCL) 结构改变相关。 m1型为IPCL口径扩大,m2型为IPCL口径扩大 及血管延长,m3型为混合有IPCL和肿瘤血管, sm型为完全性肿瘤血管;组织学浸润深度与 放大电子内镜观察的一致性为83.3%。
NBI及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
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是 利用易被血红蛋白吸收的、光谱范围经过窄 带化的两种波长的光来照射并进行观察,使 粘膜表层的毛细血管和粘膜的细微结构得以 强调表示。

常规内镜、NBI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及内镜下色素染色对早期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研究

常规内镜、NBI电子染色放大内镜及内镜下色素染色对早期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研究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16期大肠癌属于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结肠镜检查是尽早发现大肠癌的主要方法[1]。

临床检查得知,常规内镜检查容易出现漏诊情况,对凹陷型和平坦型病变灵敏度不高。

癌症早期发现对患者治疗有很大帮助,而当前大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早期症状不明显[2],因此临床将如何提高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本次研究与病理学组织结果对比,观察不同方法对大肠病变的诊断效果。

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结肠镜检查患者400例,男214例,女186例;年龄26~78岁,平均(58.68±7.56)岁;病程3~12个月,平均(8.15±2.11)个月。

所有患者均出现异常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大肠具有息肉样病变,自愿接受检查。

排除肠道准备不佳,遗传性、感染性肠病患者。

方法:所有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前要做好充分肠道准备,检查前1d 禁食水果、蔬菜,检查当天禁食早餐,内镜检查前5h 左右禁饮水并定时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清洁肠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和服用时间,肠道清洁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0.16.064摘要目的:对比早期大肠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内镜常规模式、窄带成像(NBI)模式及色素染色诊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结肠镜检查患者400例,均采用内镜进行检查,常规内镜模式下观察腺管开口,NBI 内镜模式再次观察开口类型及血管形态,色素染色采用活检孔喷0.2%的靛胭脂,病灶染色后进行观察。

三种模式观察时均记录病变情况、腺管开口类型、毛细血管形态。

将病变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对比常规模式和NBI 模式的病变发现情况,常规模式、NBI 模式和色素染色三种方式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内镜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目前NBI内镜在消化 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 尚不普及,需要加强 宣传和推广。
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NBI内镜技术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其 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临床需求大
消化道早癌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NBI内镜 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 方法,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
政策支持
政府对消化道早癌的 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视, 未来可能会出台相关 政策支持NBI内镜技 术的推广和应用。
NBI内镜通过高分辨率的电子摄像系统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上,以便医生 进行观察和分析。

NBI内镜的特点
高对比度
NBI内镜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 突出显示黏膜表面的血管和微细结构,
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病变。
操作简便
NBI内镜的操作相对简单,医生经过 培训后可以快速掌握使用技巧。
快速诊断
由于NBI内镜能够突出显示黏膜表面 的血管和微细结构,医生可以快速准 确地诊断消化道早癌和其他病变。
适用范围广
NBI内镜可用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早 癌筛查,如食管、胃、结直肠等,具
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操作简便
NBI内镜技术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 特殊设备,医生经过培训后即可熟练 掌握。
安全性好
NBI内镜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 的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无害,安 全性较高。
NBI内镜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普及程度低
适用范围广
NBI内镜适用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检 查,如食管、胃、结直肠等。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
02
中的应用
食管癌的诊断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NBI内镜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能够发现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

NBI放大在食管早癌诊断中应用进展PPT课件

NBI放大在食管早癌诊断中应用进展PPT课件
通过观察食管黏膜的微细结构和血管形态,NBI放大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 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与常规内镜检查相比,NBI放大内镜检查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食管早癌的预后,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 治疗建议和术后随访计划。
03
NBI放大在食管早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食管早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nbi放大在食管早癌诊断中应 用进展

CONTENCT

• NBI放大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NBI放大在食管早癌诊断中的应用 • NBI放大在食管早癌诊断中的研究
进展 • NBI放大在食管早癌诊断中的挑战
与展望
01
NBI放大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NBI放大的定义
• NBI放大是一种内镜成像技术,通过特殊的光学滤镜和放大功能,将食管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进行高倍放大,以便更清晰地 观察食管黏膜的形态和病变。
基因突变
食管早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 有关,如p53、APC、K-ras等, 这些基因的突变参与了食管癌的 恶性转化过程。
表观遗传学改变
除了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 也是食管早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 。
食管早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内镜技术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清内镜、 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在食管早 癌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来自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的展望
80%
普及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 的积累,NBI放大有望在临床中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00%
联合其他检查手段
未来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超 声内镜、CT等,提高食管早癌的 诊断准确性和全面性。
80%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技术和降低设备成本, 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NBI放大 在食管早癌诊断中的应用。

NBI内镜

NBI内镜
+ 540nm的绿光穿透力强,对于粘膜下层的血管显 示效果好。
+ NBI显示粘膜表面微细结构和粘膜下血管较传统的 白光模式内镜清楚,立体感更强 。
+ 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 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 评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
+ 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 手段。
+ 食管癌的毛细血管异常丰富,在病变早 期即出现。
存在于胃窦,为中央螺旋形深褐色的上皮下毛细血管网,外围为线样或网格样浅 色的腺管边缘上皮,腺管边缘上皮之间看不到明确的深色的腺管开口结构,也见不到 明显的集合小静脉,腺管边缘上皮之间为中间部分。同样,正常胃窦黏膜的MV和MS 形态规则,分布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慢性胃炎发展至胃癌过程中重要一步为出 现肠上皮化生,NBI内镜下观察:粘膜上皮 表面出现浅蓝色棘状结构。
+ NBI下显示病变区域呈明显的褐色,与 周围正常粘膜有着明显对比。
+ 放大观察可以更清晰识别界限,能够观 察到在褐色区域内密集增生的上皮乳头 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的形态 。
+ IPCL改变是鉴别癌与非癌组织和诊断癌浸润 深度的主要手段。
+ Ⅳ 型为分支及脑回样,此型隐窝为隆起性病变Ⅰp、Ⅰsp、Ⅰs 多见 ,类似珊瑚样改变是绒毛状腺瘤特征所见, 黏膜内癌可占37.2%。
+ Ⅴ 型包括ⅤA( 不规则型)或ⅤN( 无结构型), 此型隐窝形态紊乱或结构 消失, 见于癌, 黏膜下癌可占62.5%。
+ 早期大肠癌多为Ⅲ ~Ⅴ型表现。
+ NBI识别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9%,特异 性为93%。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_____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_____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刘丽,E m a i l :l o r a l i u @163.c o m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王凯悦,刘 丽(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摘 要: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与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密切相关,内镜检查已经成为筛查消化道早癌的重要方法㊂窄带成像技术(n a r r o w -b a n d i n g i m a g i n g ,N B I )可以使光照深度限定在组织表层,因此对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组织可以比较清晰地进行成像显示,放大内镜(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M E )能够对黏膜表层结构进行放大观察,临床上常将两者结合,以期发现普通内镜不能发现的早期癌变部位,旨在早期治疗消化道早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㊂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癌症早期检测;放大内镜中图分类号:R 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11-0929-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11.003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o f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i n e a r l y g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c a n c e r W a n g K a i yu e ,L i uL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L i uL i ,E m a i l :l o r a l i u @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c a n c e r i s r e l a t e dw i t h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a n d c u r i n g r a t e .E n d o s c o p y e x a m i n a t i o nh a sb e c o m ea n i m p o r t a n tm e t h o df o r s c r e e n i n g e a r l y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c a n c e r .N a r r o w -b a n d i n g i m a g i n g c a n l i m i t t h e l i g h t i n t h e s u p e r f i c i a l t i s s u e a n d m a k e t h em u c o s aa n ds u b m u c o s a i m a g i n g c l e a r l y .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c a nb e n e f i t t h ed o c t o r t o m a g n i f y t h es u p e r f i c i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w i t hn a r r o w -b a n d i n g i m a g i n g (M E -N B I )i s a n e wt e c h n i q u e t h a t c a n f i n d e a r l y l e s i o n sw h i c h c a n n o t b e f o u n d b y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e n d o s c o p y.T h e g o a l i s t o t r e a t t h e e a r l y s t a ge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c a n c e r 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K E Y W O R D S :d i g e s t i v e s y s t e mn e o p l a s m s ;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of c a n c e r ;n a r r o w -b a n d i m ag i ng 刘丽,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肝病亚专业主任㊂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学组委员,河北省消化内镜学会早癌学组副组长,河北省肠内肠外营养协会委员,石家庄市肝病专业协会委员㊂已发表相关文章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 C I 文章2篇,著作3部㊂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㊂放大内镜(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M E )是可实现针对黏膜表层结构进行放大观察的内镜系统,M E技术逐渐从固定焦距发展至可变焦距,放大倍数也从20~40倍增加到了80~160倍,检查时可在确认异常病灶后将画面切换为放大观察相,从而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㊂窄带成像技术(n a r r o w -b a n d i n g i m a g i n g,N B I ),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605n m ㊁540n m 和415n m 波长的红㊁绿㊁蓝色窄带光波[1]㊂各窄带光波穿透黏膜的深度是不同的,蓝色波段穿透较浅,绿色波段则能较好地显示中间层的血管,红色波段可深达黏膜下层,用于显示黏膜下血管网,由于黏膜内血液的光学特性对蓝㊁绿光吸收较强,因此使用难以扩散并能被血液吸收的光波,能够增加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血管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当M E 与N B I联合应用时,能够更加清楚而准确地观察表面微小病灶,甚至内镜医生不依靠活检即能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从而减少活检后的出血,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病理医生的工作量㊂1 早期食管癌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六位[2]㊂在中国,95%的食管癌为鳞状细胞癌㊂有研究指出,进展期食管鳞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0%~13%,而早期食管鳞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及早诊治对预后尤为重要㊂食管是中空的管型器官,食管壁由四层结构构成:黏膜层㊁黏膜下层㊁肌层及外膜㊂早期食管癌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层㊁黏膜下层,有或无淋巴结转移㊂普通内镜观察食管通常只能在黏膜面看到呈树枝状的血管㊃929㊃‘临床荟萃“ 2017年11月5日第32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N o v e m b e r 5,2017,V o l 32,N o .1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网,应用放大80倍的放大内镜下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黏膜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 n t r a-e p i t h e l i a l p a p i l l a r y c a p i l l a r y l o o p,I P C L)㊂I n o u e等[3]首次提出了I P C L形态变化在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性,根据其在放大内镜下I P C L形态改变的程度分为Ⅰ~Ⅴ型:Ⅰ型:I P C L为规则排列的细圆环状,碘着色,见于正常食管;Ⅱ型I P C L有轻微扩张和延长,胃食管反流患者常发生,轻度碘染色;Ⅲ型I P C L口径扩张和延长较Ⅱ型更明显,且碘染色出现拒染区域,多为局部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Ⅳ型与Ⅲ型的差别在于病灶处有血管增生,病理表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碘不染色;Ⅴ型在Ⅳ型基础上,I P C L扩张㊁迂曲㊁管径不规则㊁形态各异,且碘不染色,根据异常程度又将Ⅴ型分为Ⅴ1~ⅤN4种亚型㊂其中,Ⅴ1型浸润至M1,基本成环但像一朵梅花状,提示为M1期食管癌;Ⅴ2相较于Ⅴ1期,I P C L出现垂直位上的血管延长,提示为M2期食管癌;Ⅴ3期I P C L表现为襻环结构消失,同时有新生血管生成,提示M3/S M1期食管癌;ⅤN期新生血管不再垂直于黏膜走行,其变为横行,血管直径明显变粗,直径较Ⅴ3期增大3倍以上,提示肿瘤浸润至S M2期及以下㊂A r i m a等[4]提出的分型为:放大内镜下观察的微细毛细血管分类㊂1型为正常血管,但极少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也为此种表现㊂2型血管延长㊁血管径扩张㊁分叉或螺旋状肿大,血管密度上升,但排列较规则㊂为炎症黏膜中血管表现,小部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黏膜内癌也呈此种表现㊂3型为乳头内血管的构造被破坏,粗细不同,排列不规则的血管,主要为浸润至M1层和M2层的癌的特征性血管㊂其又分为4个亚型:3a为破坏的线头样的血管,3b 是不规则的红色圆圈状血管,3c为3b血管的延长或融合,3d是乳头状隆起中有细的密集的螺旋状血管,像鲑鱼子㊂4型为M2至S M浸润癌的特征性血管,有3种基本形态:多层(M L)㊁不规则树枝状(I B)㊁网状(R)㊂其中,在癌侵犯的区域内,由延长的4型血管围成的缺乏血管的区域为A V A㊂A V A与癌症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在M2层,可以看到由4型血管围成的200~300μm的A V A区域㊂根据A V A的大小,可将其分为A V A s(直径<0.5mm),提示浸润至M2;A V A m(直径<3mm),提示浸润至m3;A V A I(直径>3mm),提示浸润至S M2-S M3㊂A r i m a等[5]研究结果证明放大内镜可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㊂2011年日本食管癌协会比较了在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w i t hn a r r o w-b a n d i m a g i n g,M E-N B I)下对于表浅型食管癌诊断和分期的新分型和传统分型(I n o u e's分型和A r i m a's 分型)的差异,对浅表性食管癌重新规定的放大内镜分类(A B分型)[6]:T y p eA血管形态没有变化或轻微变化,I P C L没有变化或轻微变化,提示为正常区域㊂T y p eB血管形态高度变化,B1表现为扩张㊁蛇形㊁粗细不同㊁形状不均一的成袢样异常血管,病变常浸润至m1,m2;B2血管不再成袢,提示病变浸润至m3,s m1;B3为高度扩张的不规则血管,提示病变已达s m2(图1)㊂由T y p eB血管围成的无血管或血管增粗的领域为A V A(a v a s c u l a r a r e a)㊂分为A V A s(直径<0.5mm),提示浸润至m2;A V A m(直径<3mm),提示浸润至m3;A V A I(直径>3mm),提示浸润至s m2-s m3㊂其中,由B1血管围成的A V A,不管其直径多大,浸润深度均为T1a-m1/m2㊂白光观察I P C LB1型I P C LB2型I P C LB3型图1早期食管癌白光观察及放大内镜下观察I P C L上述关于食管癌的分型,结合放大内镜和N B I,可以有效地帮助判断疾病良恶性及浸润深度,以期早期发现食管癌㊂2早期胃癌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占全球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3位㊂临床资料统计,进展期胃癌患者,一般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大约需要1年的㊃039㊃‘临床荟萃“2017年11月5日第32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5,2017,V o l32,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时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为33.3%㊂而早期胃癌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㊂早期发现胃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㊁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㊂在日本和韩国,早期胃癌检出率高达50%,而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仅占胃癌的10%左右㊂胃壁分为4层,自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㊁黏膜下层㊁肌层和浆膜层㊂早期胃癌指病变仅局限于胃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㊂Y a o等[7]建立了V S分型系统,而此分型系统已经被证明对诊断表层胃癌(0~Ⅱ期)非常有用,而且放大内镜可以帮助确定早期胃癌病变的边缘,根据V S分型系统,早期胃癌在边缘内能呈现出不规则的微血管(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MV)系统和(或)不规则的微表面(m i c r o s u r f a c e,M S)形式㊂其中MV包括上皮下毛细血管网(s u b e p i t h e l i a lc a p i l l a r y n e t w o r k, S E C N)㊁集合静脉(c o l l e c t i n g v e n u l e,C V)和微血管;而M S则包括小凹边缘上皮(m a r g i n a lc r y p t e p i t h e l i u m,M C E)㊁小凹开口(c r y p to p e n i n g,C O)和小凹间区(i n t e r v e n i n gp a r t,I P),研究发现,97%的早期胃癌符合这两个标准:在分界线内不规则的MV形式;在分界线内不规则的M S形式㊂根据此分型标准,首先需要做的是确定有无分界线,如果无分界线,基本上可确定其是非癌的,如果分界线存在,则进一步评估不规则的MV和M S是否存在,MV 和M S有3种形态:规则的,不规则的和消失㊂规则的MV形态:微血管形状均一㊁对称分布㊁规则排列的闭环结构或者开环结构㊂不规则的MV形态:微血管形状不均一㊁不对称分布㊁不规则排列的蛇形状㊁分支状的㊁奇形怪状的闭环结构或开环结构,MV 形状消失:黏膜表面呈现白色不透明物质(w h i t e o p a q u e s u b s t a n c e,WO S),无法观察到黏膜上皮下微血管,导致血管无法判定(消失)㊂规则的M S形态:小凹边缘上皮或者白色区域:均匀形态㊁对称分布㊁规则排列的线型㊁弯曲的㊁椭圆形的㊁环状结构㊂不规则的M S形态:不均匀形态㊁非对称分布㊁不规则排列的线型㊁弯曲的㊁椭圆形的㊁环状结构和绒毛状结构㊂M S形态消失:小凹边缘上皮或者白色区域等黏膜表面微细结构无法观察到㊂细网模式,其中有丰富的微血管与另一个相似的网状结构,是分化腺癌的特征㊂螺旋形图案,在其中扭曲的微血管像螺旋形,是分化差的腺癌的特征㊂目前此诊断标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㊂早期胃癌获得治愈的关键是正确诊断其水平切缘,传统的白光内镜诊断水平切缘较困难且诊断率较低,在白光下往往需要病理学活检诊断其水平切缘,M a k a z u等[8]通过M E-N B I研究了639例经E S D 或外科切除的不同分化类型的早期胃癌,发现超过90%的在传统胃镜下不能发现其水平切缘的早癌,可在M E-N B I下发现其水平切缘㊂N a g a h a m a等[9]发现M E-N B I是一种诊断早期胃癌切缘的方法,同时可节省患者和内镜人的时间,减少活检率[10]㊂白光观察 M E+N B I图2早期胃癌白光内镜及M E+N B I观察分界线清楚,微血管紊乱,微腺管缺失3早期结直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㊁直肠癌及肛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其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㊂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㊂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则不足10%,结直肠肠壁分为黏膜层㊁黏膜下层㊁肌层㊁外膜㊂早期结直肠癌指病变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㊂在早期结直肠癌,黏膜内癌不会发生淋巴结的转移,而黏膜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近10%,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所以在手术前若能确定其病变侵入深度显得极其重要[11]㊂M E-N B I可以诊断早期结直肠癌而且可以判断其浸润深度[12],不规则的网状血管模式大多数在黏膜内癌和表浅的黏膜下浸润癌,稀少和疏松的微血管形态大多数被较深的黏膜下浸润癌发现㊂目前,一些关于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的M E-N B I下分型已经被应用㊂2006年S a n o等[13]首次报道了N B I-M E下结肠黏膜表面微血管结构(C P)用于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在此分型系统,C P被定义为围绕在腺管开口的棕色网状毛细血管㊂据其可见性,口径变化㊁弯曲度和其㊃139㊃‘临床荟萃“2017年11月5日第32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5,2017,V o l32,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是否中断被分为3型㊂C P I型:网状毛细血管不可见,其见于正常形态或增生性息肉;C PⅡ型:管径均匀的毛细血管围绕在腺管开口周围,其见于良性腺瘤;C PⅢ型分为ⅢA型和ⅢB型,ⅢA型:分枝样㊁短而不规则并伴有盲端,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缺乏一致性,其见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C PⅢB型:分枝样㊁短而不规则并伴有盲端,毛细血管稀疏甚至消失,见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黏膜下浸润ȡ1000μm)㊂2008年主要基于结肠黏膜表面结构和微血管表现提出了H i r o s h i m a分型[14](广岛分型)㊂其被分为A㊁B㊁C型,A型指表面结构病变颜色为正常的或被染色的,微血管结构不可见,其可见于增生性息肉;B 型指规则的表面结构和网状微血管结构围绕在腺管开口周围,其可见于腺瘤;C型其表面结构为不规则的或没有一特定的结构被分为C1㊁C2㊁C3型,C1和C2型其表面结构均为不规则的,区分两者的是其微血管的管径和分布是不同的,C3型表面结构消失不见,出现无血管区域,不规则的血管或血管结构断裂,其见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㊂2009年基于结肠黏膜表面微血管构造的S h o w a 等[15]分型被提出,此分型考虑到了类似腺管开口结构㊁微血管结构和形态学表达特征㊂正常结构型(1型):腺管开口周围血管形态呈蜂窝样走形,其见于正常黏膜;不清楚结构型(2型):难以清楚观察微血管形态,其见于增生性病变;网状结构型(3型):粗大椭圆形微血管,其见于管状腺瘤;密集结构型(4型):粗大和密集状微血管改变,被覆上皮充血明显,其见于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侧向发育型肿瘤;不规则结构型(5型):粗大蛇形微血管,其见于高级别瘤变/癌;稀疏结构型(5型):微血管分布明显减少,其见于癌㊂在黏膜下深层浸润癌,表面形态是不规则的,微血管直径是不规则的,高弯曲度,连续性中断,有少许恶化,微血管变得稀疏㊂2009年同样基于结肠黏膜表面微血管构造的J i k e i分型被提出[16],J i k e i分型分为4型:1型血管不可见,其见于增生性息肉;2型血管轻度扩张,排列规则,其见于管状腺瘤;3型分为3V型和3I型,3V型:血管明显扩张,排列规则,呈绒毛状结构,其见于黏膜内癌,3I型:血管明显扩张,排列不规则,甚至中断,其见于黏膜下浅层浸润癌/黏膜下深层浸润癌;4型血管粗细不等,分布紊乱,其见于黏膜下深度浸润癌㊂当用高分辨率内镜近距离观察结直肠肿瘤,在一定程度上,不需应用放大内镜也能观察到其表面结构如腺管开口等,在西方国家,放大内镜并没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基于此背景,2010年日本和欧美的一些专家共同制定了N B I国际结直肠镜分型,简称N I C E分型[17-18],此分型是基于病变的3个特征:颜色㊁微血管结构㊁表面结构㊂1型:颜色与背景黏膜相近或更浅,表面缺乏血管或仅有稀疏的丝状血管,均匀一致的深色或白色圆点或没有明显结构,其见于增生性息肉;2型:相对背景偏棕色(颜色变化由血管改变所致),增粗的棕色血管围绕白色结构,卵圆形㊁管状或分枝状的白色结构,其见于腺瘤/黏膜内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3型:颜色相对背景呈棕色或深棕色,有时伴片状白色区域,部分区域血管明显扭曲或缺失,表面结构不规则或缺失,其见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黏膜下浸润ȡ1000μm)㊂2011年日本6个研究机构组成N B I专家团队(J N E T),经反复讨论及前瞻性试验研究,于2015年就N B I-M E下结肠肿瘤分级达成共识,提出J N E T 分型[19],以期成为国际统一的N B I分型标准,J N E T 分型以N I C E分型为基础,将2型分为2A㊁2B两个亚型,此分型基于血管结构及表面结构,不包括对病变颜色的判断㊂1型微血管结构不可见或粗细同周围正常黏膜血管,表面结构规则的黑色或白色圆点,与周围正常黏膜相似,其见于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腺瘤;2A型:微血管结构粗细㊁分布规则(网格或螺旋状),表面结构为规则(管状/分枝/乳头状),其见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B型:微血管结构粗细不一,不规则分布,表面结构不规则或模糊不清,其见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下浅层浸润癌;3型:微血管结构为稀疏的血管区域,粗的血管中断,表面结构无定形区域,其见于黏膜下深层浸润癌㊂对于以上分型,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哪种分型对于诊断早期结直肠癌更准确,客观的评价其哪种更有优势也是很难的[20]㊂目前随着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良恶性及浸润深度,以上对各个分型系统特点和差异及其意义做出了阐述,以期获得临床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治疗,使患者受益㊂M E-N B I对早癌的诊断优势显而易见[21]:不需要染料;直接可通过内镜人手动控制变换;可减少检查的时间,从而减轻患者和内镜人的负担㊂㊃239㊃‘临床荟萃“2017年11月5日第32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5,2017,V o l32,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蔡世伦,钟芸诗.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结直肠早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4,31(6): 428-432.[2] C h e n W,Z h e n g R,Z e n g H,e t a l.A n n u a l r e p o r t o n s t a t u s o fc a n c e r i nC h i n a,2011[J].C h i n JC a n c e rR e s,2015,27(1):2-12.[3]I n o u e H.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 e n d o s c o p y i n t h e e s o p h a g u s a n ds t o m a c h[J].D i g e s t i v eE n d o s c,2001,13(s1):S40-S41. [4] A r i m a M,T a d a M,A r i m a H.E v a l u a t i o no f 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p a t t e r n s o f s u p e r f i c i a l e s o p h a g e a l c a n c e r s b y m a g n i f y i n ge n d o s c o p y[J].E s o p h a g u s,2005,2(4):191-197.[5]J a n g J Y.T h e u s e f u l n e s s o f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a n dn a r r o w-b a n di m a g i n g i n m e a s u r i n g t h e d e p t h o fi n v a s i o n b e f o r ee n d o s c o p i c s u b m u c o s a ld i s s e c t i o n[J].C l i n E n d o s,2012,45(4):379-385.[6] O y a m aT,I s h i h a r aR,T a k e u c h iM,e t a l.T u1588u s e f u l n e s so f J a p a n e s o p h a g e a l s o c i e t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m a g n i f i e de n d o s c o p y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o f s u p e r f i c i a l e s o ph a g e a l s q u a m o u s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d o s c,2012,75(4):A B456-A B456.[7] Y a o K,A n a g n o s t o p o u l o s G K,R a g u n a t h K.M a g n i f y i n ge n d o s c o p yf o rd i ag n o s i n g a n dd e l i n e a t i n g e a r l yg a s t r i cc a n c e r[J].E n d o s c o p y,2009,41(5):462-467.[8] M a k a z u M,H i r a s a w a K,S a t o C,e t a l.H i s t o l o g i c a lv e r i f i c a t i o n o ft h eu s e f u l n e s so f 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w i t hn a r r o w-b a n d i m a g i n g f o r h o r i z o n t a l m a r g i n d i a g n o s i s o fd i f fe r e n t i a t e d-t y p ee a r l yg a s t r i cc a n c e r s.[J].G a s t r i cC a n c e r,2017(S u p p l1):1-9.[9] N a g a h a m aT,Y a oK,M a k i S,e t a l.U s e f u l n e s s o fm a g n i f y i n ge n d o s c o p y w i t h n a r r o w-b a n d i m a g i n gf o r d e t e r m i n i ng th eh o r i z o n t a le x t e n to fe a r l y g a s t r i cc a n c e r w h e n t h e r ei s a nu n c l e a r m a r g i n b y c h r o m o e n d o s c o p y(w i t h v i d e o)[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1,74(6):1259-1267.[10]S u m i y a m a K.E r r a t u m t o:P a s t a n d c u r r e n t t r e n d s i ne n d o s c o p i c d i a g n o s i sf o r e a r l y s t ag e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i n J a p a n[J].G a s t r i cC a n c e r,2017,20(3):562.[11] T a n a k aS,H a y a s h iN,O k aS,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a s s e s s m e n to f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 w i t h s u p e r f i c i a l o r d e e p s u b m u c o s a li n v a s i o n u s i n g m a g n i f y i n g c o l o n o s c o p y[J].C l i n E n d o s c,2013,46(2):138-146.[12] H i r a t aI,N a k a g a w a Y,O h k u b o M,e ta l.U s e f u l n e s s o fm a g n i f y i n g n a r r o w-b a n di m a g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f o rt h ed i a g n o s i s o f g a s t r i c a n d c o l o r e c t a l l e s i o n s[J].D i g e s t i o n,2012,85(2): 74-79.[13] Y a s u s h i S,T a k a h i r oH,F uK I,e t a l.M a n i f y i n g o b s e r v a t i o no f 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c o l o r e c t u a ll e s i o n s u s i n g an a r r o w-b a n d i m a g i n g s y s t e m[J].D i g e s t i v eE n d o s c,2010,18(s1):S44-S51.[14] K a n a o H,T a n a k aS,O k a S,e ta l.N a r r o w-b a n di m a g i n g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 p r e d i c t st h e h i s t o l o g y a n di n v a s i o n d e p t h o fc o l o r e c t a l t u m o r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d o s c,2009,69(3):631-636.[15] W a d aY,K u d oS E,K a s h i d aH,e t a l.D i a g n o s i so f c o l o r e c t a ll e s i o n sw i t ht h em a g n i f y i n g n a r r o w-b a n d i m a g i n g s y s t e m[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09,70(3):522-531.[16] N i k a m i T,S a i t o S,T a j i r i H,e t a l.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h i s t o l o g i c a l a t y p i aa n dd e p t ho f i n v a s i o no fc o l o r e c t a l l e s i o n su s i n g m a g n i f i e de n d o s c o p y w i t h n a r r e o w-b a n di m a g i n g[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i c a l E n d o s c o p y,2009,51:10-19.[17] H a y a s h i N,T a n a k a S,H e w e t t D G,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p r e d i c t i o n o f d e e p s u b m u c o s a l i n v a s i v e c a r c i n o m a:v a l i d a t i o n o f t h e n a r r o w-b a n di m a g i n g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l o r e c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N I C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3,78(4): 625-632.[18] H e w e t tD G,K a l t e n b a c h T,S a n o Y,e ta l.V a l i d a t i o no fas i m p l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e n d o s c o p i cd i a g n o s i so fs m a l lc o l o r e c t a l p o l y p s u s i n g n a r r o w-b a nd i m a g i n g[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2,143(3):599-607.[19]S a n oY,T a n a k aS,K u d oS E,e ta l.N a r r o w-b a n di m a g i n g(N B I)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i c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o l o r e c t a l t u m o r s p r o p o s e d b y t h eJ a p a n N B I E x p e r t T e a m[J].D i gE n d o s,2016,28(5):526-533.[20] D o b a s h iA,G o d aK,Y o s h i m u r aN,e t a l.S i m p l i f i e d c r i t e r i a f o rd i a g n o s i n g s u pe rf i c i a le s o p h ag e a ls q u a m o u sn e o p l a s m su s i n gN a r r o w B a n dI m a g i n g 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6,22(41):9196-9204.[21]S h i n j iT,N a n aH,S h i r oO,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a s s e s s m e n to f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w i t hs u p e r f i c i a l o rde e p s u b m u c o s a l i n v a s i o nu s i n g m a g n i f y i n g c o l o n o s c o p y[J].C l i nE n d o s,2013,46(2): 138-146.收稿日期:2017-11-09编辑:王秋红㊃339㊃‘临床荟萃“2017年11月5日第32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N o v e m b e r5,2017,V o l32,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nbi放大内镜报告

nbi放大内镜报告

NBI放大内镜报告1.简介NBI是一种内窥镜技术,通过特殊滤光系统改变可见光的波长,使得血管和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本报告将介绍NBI放大内镜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2.原理 NBI放大内镜利用特殊的滤光系统将可见光的波长调整到415nm和540nm之间,使得血管和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得以放大显示。

传统内窥镜无法清晰显示这些细节,而NBI放大内镜则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

3.应用NBI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医生检测和识别早期消化道肿瘤、溃疡、炎症和其他病变。

通过放大显示血管结构,NBI放大内镜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优势相比传统内窥镜,NBI放大内镜具有以下几个优势:•提高显像质量:NBI放大内镜通过调整光的波长,使得血管和黏膜表面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无需染色剂:传统内窥镜通常需要使用染色剂来增加病变的对比度,而NBI放大内镜不需要使用染色剂,减少了对患者的不适和风险。

•快速检查:NBI放大内镜操作简便,检查时间短,对患者的侵入性较小。

5.检查过程 NBI放大内镜检查过程与传统内窥镜类似。

医生会在患者口腔或直肠内插入NBI放大内镜,并慢慢推进到需要检查的部位。

通过观察屏幕上放大的图像,医生可以检查黏膜表面的细微结构和血管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6.注意事项在进行NBI放大内镜检查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空腹:检查前需要至少6小时禁食,以确保消化道清晰可见。

•镇静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口服镇静剂,以减轻不适感和紧张情绪。

•孕妇禁用:NBI放大内镜对胎儿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孕妇应避免使用。

7.结论 NBI放大内镜是一种先进的内窥镜技术,能够提供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诊断信息。

它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和治疗病变。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NBI放大内镜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4
IPCL的形态:扩张、扭曲、直径变粗、
变细都是早期a 癌的表现
5
井上分型
Inoue等根据放大内镜下IPCL的不同表现,将IPCL分为5型: •Ⅰ型:正常IPCL,形态规则、分布均匀,见于正常食管; •Ⅱ型:出现扩张和(或)延长表现,多为炎性或非肿瘤组 织;
•Ⅲ型:IPCL形态轻微改变; •Ⅳ型:出现扩张、迂曲、管径粗细不均或形态不规则改变 中的2种或3种改变; •Ⅴ型:
a
浸润深度 IN
EP/LPM MM/SM1
SM2
10
a
11
2012年日本食管学会放大内镜新分类
• AVA(无血管区):B型血管围绕的无血管区或血管杂乱的区域称 之为AVA。
分型
大小
浸润深度
AVA-small
0.5mm以下
EP/LPM
AVA-middle
0.5~3mm
MM/SM1
AVA-large
a
7
a
8
2012年日本食管学会放大内镜新分类
• 新分类以可疑有鳞状细胞癌的区域性病变为对象。交界性病变所 见为A型血管,癌性病变所见为B型血管。
• A型:无IPCL变化,或轻微变化。
• B型:有明显的血管形态变化。
• B1亚型:扩张,迂曲,粗细不均,形状不一的襻状异常血管(点 状、螺旋状、线头状的襻样形态,血管直径20-30µm)。
a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BI放大内镜在诊断食管早癌中的应用
• 食管黏膜表面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应用放大内镜可以 清晰的观察到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的形态。
• IPCL的形态变化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浸润深度具有重要 意义。
• 早期食管癌可出现IPCL的扩张、扭曲、管径粗细不均及不 规则形态改变等4种改变。
• B2亚型:襻形成较少的异常血管(多层状、不规则分枝状等,未 形成襻状的异常血管)。
• B3亚型:高度扩张的不规则血管(B2亚型血管直径的3倍以上, 约60µm以上的不规则血管)。
a
9
2012年日本食管学会放大内镜新分类
分型 A B1 B2 B3
所见 IPCL轻微异常改变 襻状的异常血管
非襻状血管 粗大的绿色血管
NBI放大内镜
a
1
NBI内镜的产生背景
• 2001年日本学者Sano Y等首次报道窄带成像技术 ( Narrow-band imaging NBI)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 奥林巴斯公司与日本国立癌中心东区医院共同开发了窄 带成像技术(NBI)。2006年该项技术被用于内镜诊断。
a
2
NBI的基本原理
3mm以上
SM2
• 仅由B1亚型血管构成的AVA,无论大小,其浸润深度均相当于EPLPM。
a
12
NBI放大内镜在诊断胃早癌中的应用
正常胃底腺结构
•微小血管结构: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形态各异的毛细血管相互融合 成的蜂窝状上皮下毛细血管网(SECN)并向集合小静脉(CV)汇 集。
•表面微细结构:白色半透明的类圆形隐窝边缘上皮(MCE)、茶 褐色类圆形的隐窝开口(CO)等。隐窝与隐窝之间称为隐窝间部 (IP)。
• MV消失:黏膜表面呈现白色不透明物质(WOS),无法观察到黏 膜上皮下的微血管,导致血管无法判定。
a
18
• 规则MS型:隐窝边缘上皮形态呈现均一的圆形、椭圆形、多角 形、弧线形、线形;长度和宽度比例正常。对称分布,排列规则。 wos存在且形态均一、排列规则。
• 不规则MS型:隐窝边缘上皮形态呈现不规则的椭圆形、弧线形、 线形、锯齿形等,长度和宽度比例失调。非对称分布且排列不规 则。wos存在,但形态不均一且排列不规则。
• MS形状消失:隐窝边缘上皮或wos等微细结构无法观察。
a
19
a
20
NBI放大内镜在诊断结肠早癌中的应用
工藤分型:
➢Ⅰ:规则的圆形开口,见于正常黏膜。
➢Ⅱ:星芒状开口,见于增生性息肉。
➢Ⅲ:Ⅲs:为较Ⅰ型更小的小圆形开口,多见于凹陷性病变,病
理为早期癌或腺瘤。
ⅢL:型为大管状开口,见于管状腺瘤。
Ⅴ1型:同时出现扩张、迂曲、管径粗细不均或形态不规则改变 中的4种改变; Ⅴ2型:在Ⅴ1型的基础上出现血a 管的延长,原血管袢结构尚完 6
•IPCL Ⅲ型、Ⅳ型多为中、重度异性增生。
•IPCLⅤ型提示癌变: Ⅴ1、Ⅴ2型病变一般为浸润黏膜肌层,是内镜下切除的
良好适应症; Ⅴ3型多浸润至M3和SM1,是内镜下切除的相对适应症; ⅤN病变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推荐行外科手术治疗。
• NBI(narrow band imaging)窄带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发 射窄带光谱进而识别消化道病变的技术。
• 在NBI系统中通过滤光器将红、绿、蓝3色光谱中的宽带 光波进行过滤,仅留下415、540和600 nm波长的蓝、绿、 红色窄带光波。
• 由于黏膜内血液的光学特性对蓝、绿光吸收较强,因此使 用难以扩散并能被血液吸收的光波,能够增加黏膜上皮和 黏膜下血管模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从而提高了诊断的精 确性。
•多边形的毛细血管常围绕在隐窝开口周围,呈现规则一致的几何 形排列。
a
13
正常胃底腺结构NBI放大内镜所见
a
14
正常幽门腺结构 •微小血管结构:由于CV位置较深,表面不易观察到,只能看到均 匀的线圈状毛细血管网。
•表面微细结构:多边形以及弧形的隐窝边缘上皮形成隐窝间结构。 隐窝边缘上皮围绕而成的隐窝间的上皮下可见毛细血管,且呈均匀 规则的几何形排列。
a
15
正常幽门腺结构NBI放大内镜所见
a
16
VS分类系统
•VS分类的定义: V→微血管结构
S→表面微细结构
NBI放大内镜下癌与非癌胃粘膜的VS分类
V
MV型
规则
不规则
消失
S
MS型
规则
不规则
消失
a
17
• 规则MV型:微血管的形态呈开放性襻状或闭合性襻状,其形状均 一,分布对称且排列规则。
• 不规则MV型:微血管的形态呈开放性襻状或闭合性襻状、蛇形状、 分支状、奇异状等多样性,形状不均一、分布不对称、排列不规则。
➢Ⅳ:树枝状或脑回状开口,见于绒毛状腺瘤。
➢Ⅴ:Ⅴi:腺管开口不规则,绝大部分为早期癌(浸润深度≤SM1)
Ⅴn: 腺管开口消失或无结构,绝大部分为黏膜下深浸润癌或
进展期癌(浸润深度>a SM1)。
21
a
22
CP分型
Ⅰ增生性息肉
Ⅱ腺瘤
ⅢA癌
ⅢB浸润癌
网络样毛细血管(-)
网络样毛细血管(+)
a
网络样毛细血管表现为分支样, 短而不规则,有盲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