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合集下载

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K m gi u aa等 】 放 大 内镜 观察 肿 瘤 表 面微 血 管结 构 变 用 化 来判 断肿 瘤侵袭 深度 , 期 只有 乳头 内毛细 血管 环 M1 扩张 , M2期乳头 内毛细血 管 环 既 Biblioteka 扩 张 又有 延 长 , 3 M
期 表现 为 乳 头 内毛 细 血 管 环 变 形 和 肿 瘤 血 管 混 合 存
维普资讯
四川 医 学 20 07年 1月 第 2 ( l ) S a d a Junl20 , o,8 N . 8卷 第 期 i nMei l oFa ,07 Vl2 , o 1 &u c
・ 7 2 ・
色 素放 大 内镜 在 消化 道 疾 病检 查 中的应 用进 展
断 的准确率 。
2 胃病 变
11 Brt食 管 :ae 食 管 ( E 是 指食 管 下 段 正 常 . art e Br t rt B)
的复 层鳞状 上皮 被化 生 的单层 柱状 上皮所 取代 的一 种
病理 现象 , 是食 管腺 癌 和部分 贲 门癌 的癌前病 变之 一 , 远端 组织 活检 有 肠 化 生 存 在 。普 通 内镜 检 查对 于 B E 的诊断 阳性率 低 , 究 表 明 放 大 内镜 结 合 粘膜 染 色 可 研 以提 高 B 的诊 断 率 。 目前 国外 在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较 E 多 , 内 由于 该 病 的发 病 率 低 , 究 相 对 较 少 。 K r 国 研 aa 等 】 比较 放大 内镜结 合靛 胭脂 染色 与放 大 内镜 结合 窄 谱成 像对 B E患 者 重 度 非 典 型 增 生 或 早 癌 的 检 出 率 , 敏感 性分别 为 9 %和 8 % , 3 6 而单 用 放 大 内镜 , 敏 感 其

什么是放大内镜-NBI?这篇文章讲的很透彻

什么是放大内镜-NBI?这篇文章讲的很透彻

什么是放大内镜-NBI?这篇文章讲的很透彻一、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术关于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现在已经被玩的风风火火了,但是到底什么是NBI技术呢?通过百度得到的答案是指通过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

但似乎还是不明白。

最后经过pubmed 查询后获得了一篇详细介绍NBI原理的文献,现在分享给大家。

这篇文献由日本福冈大学著名教授Kenshi Yao所写[1]。

1.光学成像基本原理首先普及一下光学成像基本知识。

如图所示,当光照射到一个苹果表面时其中绿光和蓝光会被苹果表面吸收,而红光不会被吸收,而是反射到观察者眼睛中,这样就形成了苹果表面的红色。

所以,当我们如果把光线中红光过滤掉,这样就不会有反射光到观察者眼睛中,此时苹果就变成了黑色。

2.NBI设计原理NBI内镜和普通光学内镜不同主要在于,普通光学内镜把光线中红、绿、蓝光过滤出来后混合中白光,而在NBI内镜中多加了一个滤光片,能够只允许范围的窄谱绿、蓝光通过。

选择绿(540 nm)、蓝光(415 nm)的原因在于,胃壁粘膜主要的色素成分为血红素,而血色素能够特异性的吸收绿、蓝光。

这样如果我们将绿、蓝光照射到粘膜表面,就会使光线被吸收,从而使血管显示出黑色,有助于分辨。

此外光线波长决定了其穿透力和散射能力。

红光波长为605nm,穿透力和散射能力最强,而蓝光波长为415 nm,穿透和散射能力最弱。

因此利用短波长的光线能更好的显示粘膜表面的血管结构。

选择窄谱光线的原因在于,光波的带宽(光谱宽度)决定了光线的分辨率,窄谱光线能有很好的分辨率即对比度。

通过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当蓝光照射到粘膜表面,由于其穿透能力比较弱,只能透射到表层的毛细血管从而被吸收使该处显示为暗黑色,而在没有毛细血管的区域,光线就散射消失了。

当绿光照射到粘膜表面,可以穿透毛细血管到达到下层集合静脉。

染色放大内镜与UC课件

染色放大内镜与UC课件
指导治疗 染色放大内镜还可以帮助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病情 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展望
拓展应用范围
随着染色放大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应用于更广泛的胃肠 道疾病诊断与治疗,提高胃肠道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
结合人工智能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染色放大内镜有望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病变 识别和病情评估,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05
染色放大内镜与UC课件总结
染色放大内镜在UC诊治中的重要性
提高诊断准确性 染色放大内镜可以通过特定的染色技术,更清晰地显示出 胃肠道黏膜的微小结构和病变,从而提高对UC(溃疡性 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精准评估病情 通过染色放大内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UC的病变范 围和严重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染色放大内镜对UC病变的观察与评估
1 2
观察黏膜充血和水肿 通过染色放大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道黏膜 的充血和水肿情况,判断炎症活动的程度。
评估溃疡大小和形态 放大内镜能够准确测量溃疡的大小,并观察溃疡 的形态,有助于判断溃疡的性质和预后。
3
观察血管纹理改变
染色技术可以突出显示黏膜下的血管纹理,从而 帮助医生观察血管纹理的改变,判断病变的范围 和深度。
流行病学特征
UC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患病率因地域、种族和环境等因素有所 不同。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UC的病理生理改变
01
02
03
黏膜炎症
UC的病理特点为结肠黏膜 的弥漫性炎症,表现为充 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氧化应激反应
在UC发病过程中,氧化应 激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导 致肠黏膜细胞损伤和凋亡。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胃粘膜异常的临床观察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胃粘膜异常的临床观察
王 琼, 史 维 。 晓滨 。 孙 巢齐 常, 农春 燕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 内科 , 四川 成都 603 ) 101 【 摘要】 目的 探 讨 色素放大 内镜对早期 胃粘膜异 常的诊 断价值 。方法
观察 胃小凹形 态。结果
将 普通 胃镜检查发 现 胃粘膜异 常的 3 倒 8
患者, 口服 或 者 局部 喷 洒 粘膜 清除 荆 , 美蓝进 行 染 色 , 用 于染 色 区取 活检 做 病 理检 查 。 采 用 放 大 10 4O倍 电子 放 大 内镜 0 O
普通 胃镜检查发现 胃粘膜轻度隆起 、 糜烂及 粘膜颜 色或 色泽异常 , 美蓝 染 色为 深蓝 色或 汽蓝 色,
正常粘膜不着色, 大 胃镜 下大多表现 出胃小凹排列紊乱 。 放 结构异 常。 凹类 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 好。结论 色素放 大 小 内镜可能对 于胃粘膜病变活检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早期 胃粘膜病 变的诊 断率。 提 发现早期病 变, 小凹分型有助 于初步
出现在 有肠上 皮 化生 的区域 ; : 凹结 构模糊 不清 , F型 小 排列紊 乱 。 度不规则 或呈小的小 凹 。 极 123 病理 检查 方 法 : 着色 深 处 多点 活检 ,0 .. 对 1%的福
尔马林液 固定 , 石蜡包 埋, 切片后 。 H 行 E染 色和 A / B
P S染色 , A 由同一位病理 医师根 据悉 尼 “ 胃炎分 类 标准”
对 染色 结果进 行判读 。按炎细胞 在粘膜 层 浸润深 度 , 将
放大内镜观察 胃粘膜异常, 以探讨其对 胃粘膜早期病变
的诊断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炎 症分 为轻 、 、 中 重三 度 。根据 固有 腺 体减 少程 度 <1 /
313 23 > / , 、 — / 和 23将萎缩性 胃炎分为轻、 重三级 , / 中、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PPT课件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PPT课件
腺管开口类型; ⅢL型:包括比普通型大的管状或圆形的腺管开口,这是隆
起型腺瘤的基本类型; Ⅳ型:指象沟回、枝杈或脑回样的腺管开口,更象早期癌; Ⅴ型:该型腺管开口不典型或无结构的表面,这是粘膜下癌
及进展癌的基本类型。
23
根据大量对比研究,有学者发现小凹结构 可反映组织学的特点及性质,最为著名的 是Kudo分型,即Ⅰ型、Ⅱ型为非肿瘤的小 凹结构,ⅢL、Ⅳ型见于凸起性腺瘤,Ⅲs型 为凹陷性腺瘤的特征,Ⅴ型为高度不典型 增生或浸润性腺癌的表现。
3
消化内镜是近几十年来消化领域最大、最重要 的发展,是消化系疾病的最好的诊断和治疗手 段之一,90年内镜技术发展进入电子时代,内 镜下观察病变更清晰。
联合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先进手 段,可明显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
采用粘膜大块切除、激光烧灼、氩气凝固等多 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肿瘤进行治疗,可以大大 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医疗费用。
19
放大电子内镜
具有高像素和高分辨率 特点。
可使肉眼直观所见到的 黏膜组织被不同程度放 大。
有利于观察黏膜组织及 病变部位微细结构变化。
有利于发现早癌以及对 良恶性病变进行较准确 鉴别。
Gastric pits appeared as round spot 点状腺口
20
Olympus GIF-Q240Z放大 电子内镜配备20寸显示 器时可使上消化道黏膜 组织被放大115倍;
卢戈氏碘液, 正常黏膜为棕色、病灶不 着色。
美蓝,正常黏膜不着色,病灶为水蓝色。
17
卢戈氏碘液染色机制是正常的鳞状上皮 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糖原来, 遇碘后呈棕色, 而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内由于糖原含量 的减少或消失, 遇碘后浅染或不染, 称为 黏膜不染色区.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196例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196例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196例庄丽维;王立国;付宜利【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10(0)20【摘要】目的:确定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放大内镜下形态学特征,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上述病变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日本FUJINON EG-590ZW型放大内镜对196例患者进行检查及0.3%靛胭脂染色,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的改变,总结放大内镜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分型,与相应部位活检所获得的196个病变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6例患者,经病理证实,浅表性胃炎46例,胃黏膜萎缩76例,萎缩伴IM37例,萎缩伴异型增生36例,早期胃癌1例;放大内镜与病理检查对胃黏膜萎缩、萎缩伴IM、萎缩伴异型增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2%,81.1%,72.2%.对癌前病变的总检出率放大内镜为80.5%.结论:放大内镜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总页数】5页(P2141-2145)【关键词】色素放大内镜;小凹形态;微血管;癌前病变;早期胃癌【作者】庄丽维;王立国;付宜利【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04【相关文献】1.放大内镜结合色素内镜以及NBI在早期胃、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J], 王宪忠2.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J], 姚毓洲;张耿坤;李采霞3.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J], 高杨;李琳;晁帅恒;段淑芬4.亚甲蓝色素内镜及普通内镜在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 [J], 冯硕旦;植中敬;谭飞鸥5.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杨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色素及放大内镜

色素及放大内镜

靛胭脂染色(对比法)
肠化识别
染色内镜(美蓝吸收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放大色素内镜
小点状
直线状型
伴有轻度弯曲长椭圆型
分枝管状型
绒毛状型
Narrow-band imaging 系统
改变传统视觉成分(红,绿,蓝)为 特定窄波长成分
Broad band filters
Narrow band filters
微血管结构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放大胃镜
点状
短线状
正常由胃体到胃 窦观察可见胃小 凹由点状经短线 状向连续线状过 度(A-B-C型)。
胃体粘膜萎缩 时可呈AB、B 型,胃窦部萎 缩呈BC、CD、 D等多种类型。 诊断慢性萎缩 性胃炎与病理 符合率达96.7 % 中、重度肠化 生诊断符合率 均75%
皱绸状
网状
夏玉亭,于中麟 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2003年 第一版 周丽雅. 中华内镜杂志,2002,18:84-86

非肿瘤粘膜: 皮下网状血 管规则排列 肿瘤粘膜: 曲线, 血管不 规则扩张 (分支状, 环状, 戒指状)


癌与非癌交界处粘膜
Yao K et al. GIE 2002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也称为染色放大内镜,是一种将染色技术融入内镜检查中的医疗设备。

通过染色和放大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染色内镜是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上增加特殊的滤光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荧光染色,同时结合放大技术,将图像放大至数百倍,以观察普通内镜无法观察到的微观结构。

荧光染料在激光的激发下,会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不同组织对荧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为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二、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1、食管癌筛查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症,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染色内镜在食管癌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特殊的荧光染料,如亚甲蓝等,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黏膜的细微变化,如炎症、细胞异型性等,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

2、胃癌诊断胃癌的发生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等密切相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微血管结构和表面黏液层的厚度,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和癌变风险。

染色内镜还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微小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胃癌。

3、结肠癌筛查结肠癌的发生与结肠息肉、炎症等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如微血管形态、腺管开口等,有助于发现早期结肠癌或息肉。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粪便潜血试验、免疫化学试验等手段,提高结肠癌筛查的准确性。

4、肝硬化诊断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生与肝炎、酗酒等多种因素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肝脏表面的微小病灶和血管结构,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提高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

三、染色内镜的优缺点1、优点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进展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进展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进展随着近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提高食管癌的生存率。

现综述早期食管癌内镜下特点、内镜检查方法,包括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电子染色成像技术、荧光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共聚焦内镜、细胞内镜。

标签:食管癌;早期;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是指在患者的体内,由于癌组织局限在食管黏膜层以内,并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包括原位癌、黏膜内癌(M癌)、黏膜下癌(SM癌),亦称浅表癌[1]。

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食管癌在早期诊断治愈的可能性极大,到进展期或者后期治疗的希望不大[2-3]。

据李建生的报道早期食管癌在临床上是采用单独手术根治的方法治疗,原位癌患者或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在I期和ⅡA期手术治愈率相当高,约80%。

但在患者进展期后,患者单独手术治愈率极大的下降,约10%[4]。

从早期食管癌到进展期癌的转变过程中,患者可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但并无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很难做出早期癌诊断。

常规的胃镜检查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的病变发现率不高,并常导致漏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更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本文就近几年早期食管癌内镜的诊断情况做出总结和阐述,并对其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做简单估计。

在进行了食管癌的手术之后以及放射治疗后,患者往往会产生疼痛感,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更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从而造成患者的焦虑感、失望感和恐惧感,因此做好食管癌手术之后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这样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实行,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细心的护理,一方面能更好的达到镇痛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食管癌发生的早期有三大主要特性:(1)色泽的变化:黏膜会有白色区域和红色区域的两种表现。

其中,红色区域主要是以红色为主,一般边界较清晰,黏膜略微粗糙浑浊;白色区域有稍隆起的黏膜白斑,且无光泽。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

内镜色素检查的应用及原理应用范围内镜色素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通过观察黏膜上的颜色变化来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情况,并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内镜色素检查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黏膜进行染色,使病变区域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区别。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液体染色剂和喷雾染色剂。

液体染色剂可以通过注入内镜工作道,直接喷洒在黏膜上。

喷雾染色剂则通过内镜喷雾器雾化喷射到黏膜表面。

内镜染色剂的种类1.靛青:靛青是最常用的染色剂之一,它可以增强黏膜上血管和腺体的显示,有助于观察病变的形态和颜色的改变。

2.甲苯胺蓝:甲苯胺蓝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够改善黏膜表面均匀性,使病变更易于辨认。

3.酚红:酚红是一种碱性染料,它可以提高黏膜上的血管显示,有助于观察细小的病变。

4.蒸馏水:蒸馏水也可用于染色检查,它可以清洗黏膜表面,帮助医生清晰观察病变区域。

内镜色素检查的步骤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空腹进行内镜检查,一般需要停食6-8小时。

在检查前,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目前的症状,并解释检查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

2.镜检过程:医生会先在黏膜上喷洒染色剂,然后使用内镜检查黏膜表面的变化。

他们会仔细观察病变区域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活检:在观察完病变区域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活组织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4.结束和评估:检查结束后,医生会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内镜色素检查的优势内镜色素检查具有以下优势: - 非侵入性:相比于其他检查方法,内镜色素检查不需要切开或穿刺患者的皮肤,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 直观:通过对黏膜进行染色,内镜色素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区域的颜色和形态特征,有助于准确、快速地诊断。

- 安全性高:内镜色素检查使用的染料都是经过严格安全性评估的,不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

内镜色素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内镜色素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遵医嘱:患者需要按医生要求进行检查前的准备,如停食等。

色素放大内镜对胃肠上皮化生及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

色素放大内镜对胃肠上皮化生及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

色素放大内镜对胃肠上皮化生及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刘汝冰;张国洲;高达臣;闫永丽;邵松涛;许克伟;孙玉荣;郑丽端【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探究色素放大内镜对胃肠上皮化生及早期癌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64例,分别由同一名资深技师先后对患者进行普通内镜及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早期癌变诊断的优劣。

结果色素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早期癌变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有极高的一致性(Kappa 值=0.849、0.883,P <0.05)。

色素放大内镜对肠上皮化生及胃早期癌变的敏感度(87.324%、87.805%),特异度(96.774%、98.374%)及准确度(92.683%、95.732%)明显大于普通内镜。

结论色素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胃早期癌变的诊断相对普通内镜检出率高,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高。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agnifying chromoend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early cancerization.Methods A total of 1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received normal endoscopy and magnifying chromoendoscopy.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so as to evaluate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two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early cancerization.Results For the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early cancer,magnifying chromoendoscopy could get highly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Kappa = 0.849 and 0.883,P < 0.05 ).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magnifying chromoendoscopy were 87.324% and 96.774% for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87.805% and 98.374%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and its diagnostic accuracy could reach 92.683% and 95.732% for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respectively. All the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rdinary endoscope. Conclusion For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magnifying chromoendoscopy has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than the ordinary endoscopic examination,which can get highly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总页数】3页(P203-205)【作者】刘汝冰;张国洲;高达臣;闫永丽;邵松涛;许克伟;孙玉荣;郑丽端【作者单位】阜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阜南 236300;阜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阜南 236300;阜南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安徽阜南 236300;阜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阜南 236300;阜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阜南236300;阜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阜南 236300;阜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阜南 2363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湖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相关文献】1.色素内镜联合细胞黏附分子检测对肠上皮化生型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 [J],崔振芹;赵卫东2.色素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分析及诊断价值 [J], 杜林枫;蒋军;杨志;王海3.增强放大内镜对Barrett食管中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J], 马永华4.胃蛋白酶原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指导靶向活检对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及早癌的诊断价值 [J], 苏振华;王亮;魏思忱;王卫卫;孔郁;魏新亮;田树英;郭瑞雪;史晓盟5.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J], 王于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化科最常见内镜检查有那些

消化科最常见内镜检查有那些

消化科最常见内镜检查有那些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内镜作为医生眼、手的延伸,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

消化科通过内镜检查,可以检测出病人消化系统各种疾病。

那么,消化科最常见的几种内镜检查有那些?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种类消化系统的内镜种类,目前有:①能完成咽喉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胃镜;②能完成整个大肠和20厘米末段回肠检查和治疗的电子肠镜;③专门检查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以及胆管、胰管疾病的胆道镜以及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④针对小肠疾病诊断的胶囊内镜和小肠镜;⑤可测定病变深度的小探头超声内镜以及集检查和治疗胃肠道本身和附近脏器如胰腺的疾病为一体的内镜下超声;⑥能完成对腹腔内脏器直接检查和手术治疗的腹腔镜;⑦针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联用等。

二、适应证消化系统的器官众多,疾病的种类也繁多,那么,具有哪些不舒服的表现时需要做内镜检查呢?首先,应该说没有内镜检查禁忌证的人都可以做内镜检查,如果出现了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下降、吞咽困难、吞咽时胸痛、、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腹痛、腹胀、腹泻、黑便、便秘、大便变形、大便带血、大便干结及稀便交替出现、排便困难、消瘦、腹部有包块等,就应该及时做相应的检查。

三、消化科最常见内镜检查1、胃镜: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此检查具有侵入性,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

无痛胃镜检查可解决患者检查时痛苦的问题,但需使用麻醉,增加了麻醉相关风险。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侧视镜的方式,可用于诊断十二指肠、肝、胆或胰腺疾病,也可以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但由于侧视镜视野小,只能观察到部分食管及胃壁结构,容易遗漏部分病变,一般不作为上消化道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

3、小肠镜:小肠镜具有吸引及注气的功能,对病变的观察清晰,发现病变后可以取活检及内镜下治疗;但难以观察整个小肠,小肠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低于胶囊内镜。

放大色素内镜在诊断结直肠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放大色素内镜在诊断结直肠癌前病变中的作用

癌前 病变 和早 期结 直肠 癌 的检 出水平 。 1 色 素 内镜 : . 色素 内镜 是将 某些 色 素 ( 料 ) 染 配 制 成 一定 浓 度 的溶 液 , 过 直 接 喷洒 、 通 口服 或静 脉 注 射 等途 径 , 作用 于结 直 肠 黏 膜 局部 , 用 内镜 观 再 察 其 在黏 膜 中的 分布 。可 清 晰显 示病 变边 界 , 导 引
高 结直 肠 癌 的诊 断 准 确 率 和治 疗 有 效 率 ,对 其癌 前 先 兆 (rm l nn rcros 者 进 行 筛 查 是 十 pe ai atpeusr) g 分 必 要 的…。结 直 肠 癌 癌 前 先 兆 分 为 癌 前 疾 病
(rm l n n o dt n ) 癌 前 病 变 (rmai at pe ai at n io s 和 g c i pe l n n g
二 、 大色 素 内镜 在诊 断结 直 肠癌 前 病变 中 的 放
作用 内镜 检 查 是 发 现结 直肠 癌 前 病 变 和 早 期 结直
肠 癌 的重 要 手 段 之一 , 不 仅 可直 观病 变 , 可 同 其 还 时行组 织 活检 和全 瘤 切除【 4 j 常规 内镜 技 术 只对 。但 结直 肠息 肉样 病变 敏 感 , 以发 现微 小非 息 肉样 病 难
体 可 分 成 隆起 型 ( 肉 样 ) 扁 平 型 和 凹 陷 型 ( 息 、 非
息 肉样 ) 。世 界卫 生组 织 ( O) WH 国际癌 症研 究协 会
在 2 0 年 推 荐 使 用 上 皮 内 瘤 变 ( t e i ei 00 i r pt l l na h a no ls . E 这 一 术语 来 替代 异 型 增 生 。I N包 e pai I N) a E 括结 构 ( 上皮排 列 紊乱 , 常细胞 极 性丧 失 ) 细胞 正 和 学 ( 胞 核不 规 则 、 染 , 细 深 核质 比例 增 高 , 分裂 活 核

色素内镜介绍

色素内镜介绍

碘染 色
基本 不染 不染
删栏状 皱襞
稍粗
甲苯胺 蓝
部分染
紊乱 淡染
m2, 可能 m3
颗粒 状
隆起 凹陷
0-IIb 0-IIa 消失
0-IIc
紊乱
不染 消失
染色
sm
容易
凸凹 不平
隆起 凹陷
0-I 消失 0-III 0-IIc
消失
不染 消失
染色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胃十二指肠色素内镜
➢靛胭脂色素散布法
甲苯胺 蓝 不染
不染 不染
第二十八页,共57页。
Dysplasia 和superficial carcinoma鉴别
Grade Depth
癌 m1
肉眼 确认
非常困难 粘膜不透 明 颜色变化
表面 性状
不滑 细颗 粒状
与周围高低 差
几乎没有 部分隆起或 变薄
fold
基本 破坏
粘膜内 血管网
透见难 部分紊 乱
第十三页,共57页。
活检:碘不染区中央取1快 EMR:病变1cm左右时行诊断
治疗目的的EMR
第十四页,共57页。
食管双重染色的良恶性鉴别
第十五页,共57页。
不染区染色样式的鉴别诊断
不染区病变分
1.病变粘膜上皮
上皮内癌,粘膜癌
异形上皮 炎症后再生上皮,圆柱状上皮化生
2. 粘膜上皮的缺损部
露出的癌组织
深度 sm
病型 I III
IIc,sm IIa
内镜所见
明显隆起0Ip,Ipl,Isep 明显凹陷,轻度周边 隆起 凹凸不平凹陷,粗大 颗粒状 山田I型隆起,1.52mm高度
碘染色 甲苯胺蓝染色 不染 浓紫色

色素内镜-现状与展望-李文波

色素内镜-现状与展望-李文波

色素内镜:现状与展望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李文波色素内镜是指应用特殊的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粘膜的结构更加清晰,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轮廓更加清楚更加清楚,,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概念原理对比原理:如靛胭脂和伊文斯蓝,沉积于胃小窝或异常凹陷处,与橘红色胃粘膜对比明显吸收原理:如美蓝和甲苯胺蓝,粘膜吸收染料而着色功能原理:如刚果红,与胃酸反应而显色;卢戈氏液,与鳞状粘膜反应而显色常用染色试剂1.51.5~~3.0%3.0%复方碘溶液复方碘溶液0.20.2~~1.01.0%%靛胭脂0.5%0.5%~~1.01.0%%美蓝0.20.2~~0.40.4%%结晶紫 1.5%1.5%~~2%2%醋酸醋酸电子染色窄带成像技术NBI, narrow band imaging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 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 i-scan技术i-scan SE、i-scan P、i-scan VNBI和FICEi-scani-scan SE i-scan P i-scan V普通染色和电子染色各有优缺点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病变的识别和引导活检判断病变的良判断病变的良、、恶性观察癌瘤浸润范围及深度结合放大内镜及治疗内镜应用食管粘膜染色3%复方碘溶液方法:剂量20~30ml,胃食管交界处2cm以上粘膜喷洒,1分钟后观察着色情况; 结果判定: 正常粘膜棕褐色 食管癌不着色 柱状上皮不着色 食管炎症浅染色 食管溃疡浅染色染色方法2%甲苯胺蓝溶液或0.5%美蓝溶液方法:2%甲苯胺蓝溶液10~20ml,复合染色时30秒后水冲洗0.5%美蓝溶液10~15ml,复合染色时1分钟后水冲洗结果判定:正常粘膜不着色食管癌蓝色,24小时仍着色肠上皮化生蓝色,1小时后退色复合染色方法:2%甲苯胺蓝溶液或0.5%美蓝溶液染色后水冲洗,再用3%复方碘溶液染色结果判定:蓝色区为癌,棕褐色区为正常粘膜,两种颜色之间为浸润区1.5%乙酸方法:喷洒1.5%乙酸5~10ml后冲洗结果判定:食管粘膜上皮白色,柱状上皮微红色,且柱状上皮周边有白色边缘早期食管鳞癌病变的高度或深度参照闭合活检钳的钳杯厚度检钳的钳杯厚度((1.2 mm )浸润深度亚类m 癌分三个亚组癌分三个亚组::m1(上皮内癌或原位癌上皮内癌或原位癌)、)、m2(微浸润或突破基底膜基底膜))和m3(粘膜内癌或侵犯粘膜肌粘膜内癌或侵犯粘膜肌););sm1癌分3个亚组个亚组::sm1、sm2和sm3。

放大染色内镜操作方法

放大染色内镜操作方法

放大染色内镜操作方法
放大染色内镜(Zoom Endoscopy)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技术,它可以通过调节内镜头的焦距和视野大小来在不影响分辨率的情况下获得更清晰的图像细节。

以下是放大染色内镜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将内镜连接至视频设备并校准图像后,将内镜导入检查部位。

2. 放大操作:按下内镜控制手柄上的“Zoom”按钮,内镜头会自动缩放并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控制手柄上还有调节放大倍数的按钮。

3. 染色操作:在需要进行染色操作的部位,将内镜头前端喷射染料,待片刻后进行洗涤,在此期间可以调节放大倍数以获得更精细的图像。

4. 观察记录:将发现的异常部位用数字进行记录,同时对其进行照相和录像等操作,以便进行后续分析和诊断。

5. 恢复操作:操作结束后,将内镜缩回,根据需要对检查部位进行止血和护理。

总之,放大染色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一、色素内镜(一)概述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指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直接喷洒、注射等等,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

1966年日本学者Yamakawa最先发明了内镜染色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染色、显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色素内镜的操作1.内镜适用染色剂条件:(1)无毒无害;(2)对黏膜有良好的亲合性(3)既能使病变形成形成色彩对比,又能如实反映黏膜细微的变化(4)价廉易得2.色素投入途径:(1)直接法:即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的方法。

(2)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方法。

3.常用染色方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变组织、异型增生上皮细胞因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状态或不染状态。

②适用范围:Lugol碘液染色主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③操作方法:常用浓度为1.5%~3%碘液在常规胃镜检查后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于病变部位,约10秒钟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必要时可重复喷染,总量为10~2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病变部位为不染区或淡染区(参见图1)。

图1 A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BLugol碘液染色后可见不染区本图引自VdroniqueMeyeretal,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1997;45(6):480-4⑤注意事项:在染色前应注意患者有无碘过敏;碘液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胸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故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充分交待;染色时应尽量选用比较稀的碘液,尽量减少碘液的用量,结束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胃内残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时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食管良性溃疡、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碘染后也可呈现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对食管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如何更好地利用消化内镜诊治胆胰疾病

如何更好地利用消化内镜诊治胆胰疾病

80如何更好地利用消化内镜诊治胆胰疾病蹇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胆胰疾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可以通过消化内镜进行诊治。

内镜诊治技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另一种是超声内镜。

随着近几年的科研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治疗新技术不断研发,比如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等在临床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推进消化内镜应用诊治以及规范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对于胆胰疾病,我们要如何更好地利用消化内镜进行诊治呢?下文将做详细介绍。

一、消化内镜有哪些种类消化内镜种类较多,临床比较常见的消化内镜有结肠镜、胰管镜、食管镜、小肠镜、乙状结肠镜、经口胆道子母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胃镜、直肠镜等等。

随着近几年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疾病的交叉渗透,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内镜,比如:1.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是一种在顶端上安装了微型超声探头的一种内镜,这种内镜具备超声功能和内镜功能。

2. 放大内镜:放大内镜最早是由日本富士公司在1998年研发出的一种具有85万像素色彩的CCD电子内镜。

放大内镜可以将已经病变的局部黏膜组织放大10倍至100倍,使得我们可以对胃小凹的形态特征以及结肠黏膜腺管开口的体征进行直观的观察,临床上多将放大内镜和色素内镜一起结合使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异型增生以及小癌灶的检出率。

3. 色素内镜:可以将一些诸如碘或是靛胭脂等染料,通过静脉注射或是口服等方式后再安排给予色素内镜检查,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早期肿瘤等的检出率,搭配放大内镜效果尤佳。

4. 胶囊内镜:以色列是最早研发出胶囊内镜的国家,该内镜的外形就和胶囊一样,和其他内镜不同的是,这种内镜属于一次性用品,在里面装有摄像传感器,在患者吞服之后,该内镜可以通过患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摄像传感器将其拍摄到的图像通过遥控器进行接收,之后可以将接收的图像保存至电脑上进行处理分析,而胶囊内镜最终也会随着患者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色素内镜(一)概述色素内镜(Chromoendoscopy)又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指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直接喷洒、注射等等,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与诊断。

1966年日本学者Yamakawa最先发明了内镜染色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染色、显色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色素内镜的操作1. 内镜适用染色剂条件:(1)无毒无害;(2)对黏膜有良好的亲合性(3)既能使病变形成形成色彩对比,又能如实反映黏膜细微的变化(4)价廉易得2. 色素投入途径:(1)直接法:即在内镜下直接喷洒色素的方法。

(2)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方法。

3.常用染色方法(1)Lugol碘液染色①染色原理:正常食管鳞状扁平上皮细胞富含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而癌变组织、异型增生上皮细胞因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成染色不良的淡染状态或不染状态。

②适用范围:Lugol碘液染色主要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③操作方法:常用浓度为1.5%~3%碘液在常规胃镜检查后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于病变部位,约10秒钟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必要时可重复喷染,总量为10~2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病变部位为不染区或淡染区(参见图1)。

图1 A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 B Lugol碘液染色后可见不染区本图引自Vdronique Meyer et al,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1997; 45(6):480-4⑤注意事项:在染色前应注意患者有无碘过敏;碘液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胸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故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充分交待;染色时应尽量选用比较稀的碘液,尽量减少碘液的用量,结束后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胃内残留的碘液吸掉,必要时可用硫代硫酸钠中和;食管良性溃疡、炎症、异型增生等病变碘染后也可呈现淡染或不染,因此碘染对食管良恶性病变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2)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染色①染色原理:恶性细胞DNA含量比正常细胞要丰富,而其细胞间隙和膜间小管比正常细胞大,所以染料易渗入肿瘤细胞,使细胞核染色。

甲苯胺蓝吸收后呈变色反应性蓝色色素。

②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诊断食管异型增生、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

③操作方法:甲苯胺蓝染色常用浓度为2%,可将甲苯胺蓝喷洒于病变组织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总量约为8~10ml。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上皮及基底层上皮内癌均不染色,糜烂、溃疡、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呈青紫色,病灶表面的坏死物质及纤维蛋白等着色最浓,其次为癌细胞、异型增生细胞。

⑤注意事项:甲苯胺蓝用量过大时可引起胃部不适;经尿液排出时可刺激膀胱和尿道;不能区分癌变及重度异型增生;不能诊断表面上皮正常的病变。

(3)亚甲蓝(methylene blue)染色亚甲蓝又称美蓝,是一种吸收性染料,它可使肠上皮化生组织、坏死组织以及白苔着色(参见图2),但正常胃黏膜不染色,此方法不易发现异型增生及癌变,因此美蓝染色主要用于诊断Barrett食管及胃部的肠上皮化生。

通常使用0.25%~0.5%美蓝喷洒,2分钟后以清水冲洗后再进行观察,较难着色的部位可用0.5%碳酸氢钠冲洗后再喷洒。

也可口服美蓝胶囊100~150mg后让患者充分转动身体后再行胃镜检查。

图2 亚甲蓝染色后胃小凹形态引自王沧海等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22(3):164~6(4)靛胭脂染色靛胭脂也是一种对比性染料,它可以沉淀在病变的凹槽中,显示黏膜的凹凸变化,有利于扁平病变的检出(参见图3)。

主要用于结肠息肉、炎症、溃疡、侧向生长型肿瘤等病变的检出。

结肠息肉性病变色素内镜下表现常用Kudo分型,具体如下:I 型小窝呈圆点状;II型小窝呈乳头状或星状;III s型小管圆形;III L型大管圆形;IV型脑回状;V I型小窝不规则;V N型小窝缺如无结构。

I型为正常结肠黏膜,II型为炎症,III L型见于管状腺瘤,III s型小管圆形为肿瘤压迫所致,见于凹陷性癌,IV型见于绒毛状腺瘤,V I 型见于早期癌变,V N型为肿瘤破坏腺体所致,见于进展期癌变。

A 染色前B染色后图3 侧向生长型肿瘤靛胭脂染色前后内镜下表现引自刘思德等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4):232~6(5)刚果红染色①染色原理:刚果红是一种功能性染色指示剂,它可随胃黏膜pH值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pH<3时呈蓝紫色,pH>5.2时为红色。

②使用范围:常用此方法来测定胃酸分泌功能,特别是诊断萎缩性胃炎。

③操作方法:常用0.3%刚果红及0.2ml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喷洒,总量约30~50ml,可肌注五肽促胃液素约15~30分钟后观察胃黏膜着色情况。

④内镜下表现:正常胃粘膜呈蓝黑色,变色区提示有胃酸分泌功能,不变色的部位说明缺乏胃酸分泌。

位于变色区有胃酸分泌的胃息肉多为腺体囊性扩张,位于变色区无胃酸分泌的胃息肉多为增生性改变,位于不变色区且无胃酸分泌的胃息肉多伴有严重的炎症及肠上皮化化生,组织学主要为异型增生,此类息肉易癌变,应密切随访。

(6)荧光素钠染色荧光素钠通过相应滤光片产生光或以激光激发,在胃癌病灶上呈现黄绿色荧光,常用10%碱性溶液5ml口服或静脉注射。

(7)联合染色法: 可同时使用两种染色剂以达到颜色剂之间相互映衬,有利于病变的检出。

常用的联合染色方法包括:甲苯胺蓝-复方碘溶液染色法、亚甲蓝-靛胭脂染色法、亚甲蓝-刚果红染色法等等,除甲苯胺蓝-复方碘溶液染色法用于诊断食管糜烂性炎症外,其余方法主要用于胃部癌变的检查。

4. 色素内镜操作前准备问清患者过敏史;消化道黏膜通常附有黏液,因此染色前应将黏液去掉以减少黏液对内镜观察的影响,可用注射器吸取30~50ml含有去泡剂的温水进行冲洗,冲洗液不应直接冲击病变部位,而应冲击边缘,以防造成粘膜损伤;若粘液较多,可加用蛋白酶来去除。

(三)适应证同普通消化内镜检查的病例(四)禁忌证1.对染色剂过敏的患者2.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禁用碘染色3.因尿素-酚红、尿素-麝香草酚染色有产生高血氨的危险,故肝硬化患者慎用4.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5.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衰竭者6.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者(五)合并症1.染色剂过敏反应2.因染色剂而造成的胸痛、烧心、反流等不适3.咽部感染4.消化道感染5.颞下颌关节脱位6.出血7.心脑血管意外二、放大内镜所谓放大内镜观察是通过对消化道黏膜细微形态的内镜观察,对以腺管开口部的小窝和绒毛的形态为中心进行的观察定义为放大观察。

放大内镜兼有常规内镜和放大观察的双重功能,放大内镜可通过调节内镜前端的可动镜头将常规内镜观察状态转变成窄角、放大倍率高的放大观察状态,它可以将常规内镜所见病变放大35~170倍再行观察,一般在常规镜检发现病变后再用放大内镜进行近距离观察,可局部喷洒0.3%Lugol碘液或0.2%靛胭脂,使病变部位在放大内镜下观察得更加清晰,因此又称放大色素内镜。

放大内镜与普通内镜原理基本相同,放大内镜在物镜与导电光纤或微型摄像机之间装有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头,像素密集,参考单位约为0.1mm的点状或线状微细形态。

(一)放大内镜与食管疾病的诊断1.正常食管黏膜经碘液染色后的正常食管黏膜在常规内镜下呈棕色,经放大内镜放大后可见白色点状分布,这是由于上皮下乳头部的棘细胞层较薄,而乳头之间的棘细胞层较厚,因此乳头部呈现白色,而乳头之间呈现棕色。

并可见乳头内血管,直径约为10~15μm。

2.碘不染病灶碘不染色病灶主要分为3种类型:A型白色点状乳头形态大,呈颗粒状,互不融合;B型染色不明显,乳头形态大小不等,互相融合;C型为显著不染色,其内部无结构。

A型多无组织学特异性,B型多为限于乳头高度的异型细胞增生和基底细胞附近的高度的炎症细胞浸润,C型多为异型细胞增殖到破坏乳头结构的程度,或高度炎症引起无结构的改变,甚至癌变。

3.食管上皮乳头内血管乳头内血管可分为四型: 1型为乳头内血管不明显或细直线状,多为正常黏膜所见;2型乳头内血管呈螺旋状,血管延长增宽,间距相等,多为正常黏膜或炎症;3型乳头状血管呈螺旋状,间距及血管直径不等,半数为上皮内癌;4型超过乳头排列不规则的血管,肿瘤性血管可能性较大,其中95%达到黏膜肌层或更深。

也可用放大内镜观察的肿瘤表面微血管结构变化来判断肿瘤的侵袭深度。

m1 期只有乳头内毛细血管环(int 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IPCL) 扩张,m2 期IPCL 既有扩张又有延长,m3 期表现为IPCL 变形和肿瘤血管混合存在,sm 型则完全被粗大的肿瘤血管替代。

以上放大内镜分型与组织病理学的侵润深度分型有高达83. 3 %的一致性。

4.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临床上呈柱状排列的特殊柱状上皮(specialized columnar epithelium, SCE)是癌前病变的重要标志。

放大内镜下管状及绒毛状胃小凹的形态多为肠上皮化生,有癌变可能。

(二)放大内镜与胃部疾病的诊断1.正常及胃炎时胃黏膜胃部的放大胃镜主要选用亚甲蓝进行染色,放大内镜主要观察胃部粘膜腺体的情况,大致分为6型:1型圆点状,主要见于胃底和胃体;2型棒状,主要位于正常胃窦;3型脑回状,见于胃窦;4型卵圆状、鳞片状、网格状,见于肠上皮化生;5型绒毛状或指状,见于肠上皮化生;6型稀疏状,鉴于黏膜萎缩(参见图4)。

放大内镜观察浅表性胃炎表现为:小凹呈短小棒状或圆点状规则性分布,常可见小凹开口模糊、散在红斑;萎缩性胃炎胃炎表现为:小凹轮廓模糊、排列紊乱甚至呈树枝样或绒毛状改变,或出现点、线、片状小凹稀疏消失区,甚至呈条带状疤痕样改变。

A 1型圆点状B 2型棒状C 3型脑回状D 4型卵圆状E 5型绒毛状或指状F 5型卷曲的绒毛状G 6型腺体稀疏紊乱H 亚甲蓝染色后的5型图4 放大内镜下胃小凹的形态分型引自王沧海等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22(3):164~62.消化性溃疡放大内镜主要用于观察溃疡的瘢痕,溃疡瘢痕在放大内镜下分为:Sa粗大的再生黏膜中心无结构的凹陷;Sb粗大的再生黏膜覆盖到溃疡中心;Sc成熟的再生黏膜。

消化性溃疡在常规内镜下即可观察到,但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溃疡停留在Sa和Sb则易复发,若停留在Sc则无复发。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微细形态分为: Z - 0型,可见到集合静脉和真毛细血管,胃小凹呈针孔样外观;Z - 1 型,只有真毛细血管而无集合静脉;Z - 2型,有白色的胃小凹和小沟,没有集合静脉和真毛细血管;Z - 3 型,小凹开口广泛增大,周围发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