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囚绿记》教案(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语文版
《囚绿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文章抒情线索,学习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内涵。
2.过程和方法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把握文脉,深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赏析句子的方法,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以物征事)意义,升华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画(播放背景音乐),欣赏完后提问: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看的图画吗?这些绿怎么样呢?是呀,这是自然界的绿多么美好呀,如果绿被囚禁起来了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散文家陆蠡的《囚绿记》。
二、速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及情感线索——整体感知1、正音(同学们在预习文章时读音有疑问吗?)2、速读课文,要求:(1)集中注意力,快速有效阅读;(2)回答问题:为什么“囚”绿?怎样“囚”绿?“囚”住绿了吗?本文1860多个字,如果能全神贯注速读,一定能够读完。
希望同学们培养好速读的习惯。
3、理清文章的脉络:寻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填空法)4、理清文章情感线索:喜悦——留恋——不快——可怜——恼怒——崇敬——怀念我们看,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小公寓里遇见了绿影,毫不犹豫的决定下来,带着那种喜悦而又迫不及待;等他在小屋里安顿下来,他开始每日的观赏,表现出一种留恋欢喜与满足;但是这种静静的观赏又不能满足他,他有了不好的念头,对绿爱到极点,开始囚绿了;但是最后有带着真诚的祝福开释了常春藤;一年以后又表示深深的怀念。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如此细腻。
那这究竟是怎样的常春藤,让作者注入了如此大的情感。
他还只是常春藤么?三、精读课文,赏析文章的重要句子,学会赏析的方法,分析“绿”的特点——感受“绿”之美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赏析。
(提示:赏析句子可以从表现手法、事物特点、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章节:第二课《囚绿记》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并理解《囚绿记》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绿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绿树的感受和联想。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囚绿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进行例句练习。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理解课文,分享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囚绿记》课文内容概括写作技巧分析情感体验分享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概括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请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一个写作技巧,举例说明并解释其作用。
3.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答案:1. 课文《囚绿记》讲述了作者因囚禁一只小鸟而引发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2.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例如“他的眼珠像两颗闪亮的星星”,形象地描绘了小鸟的眼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小鸟的生动和可爱。
3. 结合课文内容,我理解自由是一种宝贵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珍惜并积极面对,对生活充满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内容分析、写作技巧讲解和情感体验等教学过程,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囚绿记》。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绿”的象征意义。
2. 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绿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囚绿记》。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 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淅沥”、“婆娑”、“涸辙”等。
- 引导学生分析“绿”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绿”的情感。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受。
- 选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绿”的象征意义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绿色的印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目标中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教学难点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3.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一、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囚绿记》通过描写作者与一株绿植的互动,抒发了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地方,进行针对性讲解。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作品,如《草房子》、《边城》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组织课外活动,如户外写生、自然观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朗读课文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通过声音的起伏传达文章的情感。
5.对学生的反馈是否及时,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6.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练习和互动。
7.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表达不明的现象,如何改进。
8.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文章结构图
2.生字词列表
3.修辞手法解析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大自然的作文。
2.答案:参考课文中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1
《囚绿记》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熟课文;解决生字词;查找作者资料;找出行文线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你们喜欢绿色吗?你们又是用什么样的行动表达你们对绿色的喜爱的呢?有一个人,他对绿色的喜爱与你们一样强烈,可是,他的表达方式却与你们迥然不同。
他又是如何对待绿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囚绿记》二、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
2.赏析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味作者行文曲折生动地表达出的向往光明、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陆蠡名片:原名: 陆圣泉籍贯:浙江天台人职业: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作品:《海星》《竹刀》和《囚绿记》风格:优美清丽,真诚纯朴,富于哲理2.基础字词涸hé 揠yà 淅沥xī lì 猗郁yī 蕈菌xùn了截:明了简单。
涸辙的鱼:在水干了的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幽囚:囚禁。
蕈茵:伞菌一类的植物。
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菇、蘑菇等。
揠苗助长:用把苗上拔的办法来帮助它生长。
多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也说拔苗助长。
揠,拔。
3.理清思路(1)请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题目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内容?预案:作者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迁进来,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房间内。
囚绿的内容,体现在文章的那些章节中?(8—11节)(2)那这株常春藤被囚禁前和被囚禁后又与作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请快速浏览课文,作出概括。
预案:爱绿(赞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思绿(念绿、恋绿)这就构成了本文的感情线索(可让学生找出相对应的章节)教师的话: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作者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4.感受“绿”之美(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种绿呢?被囚之前,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预案:青翠茂盛,枝叶舒展,舞姿婆娑。
九年级语文上册 2《囚绿记》教学案 语文版
2、《囚绿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过程与方法1、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2、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走进作者:1、陆蠡(1908—1942),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
《囚绿记》是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
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三、预习检测:1.字音字形急不暇(xiá)择移徙(xǐ)揠(yà)苗助长淅沥(xī lì)涸辙(hé zhé)2.词语注释[高广] 房间的高度和广度,即空间大小。
[了截] 明了简单。
[至宝] 最珍贵的宝物。
[缘引] 攀缘,牵引。
[攀缘] 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这是多高的评价!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初读文题,你会生发哪些问题?你最想了解些什么?(“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囚“绿”?绿是怎样被囚的?囚绿的结果怎样?帮助学生删减意义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也有主次之分)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生字词):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
方法:快速阅读,划出关键词句,用规定符号圈点勾画填写。
绿--绿--囚绿--绿--绿(遇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学生思考交流,所填字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1.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喜爱之情)2.朗读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批注。
)3.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择绿的原因)②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语文版
《囚绿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⒈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
⒉概括出作者爱绿的原因,归纳本文的写作意图。
⒊多形式诵读文章,体会赏析抒情散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概括出作者爱绿的原因,归纳本文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体会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走进作者展示课件作者简介,教师补充讲述: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2.词语积累四、学习课文(一)听范读录音刚才我们已与作者相识,走进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课文朗读课文录音。
听读过程中思考屏幕上的问题: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②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二)整体感知。
1.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来记叙,除了写“囚绿”之外,还写了哪些有关“绿”的意念和行动?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并用象“囚绿”这样两个字概括每一层的大意。
学生交流后明确:文章紧扣一个“绿”字,写了赏绿、囚绿、释绿、念绿,每一个意念和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热爱,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喜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2.默读课文,勾画最能触动你心弦的、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如“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语文版九年级上《囚绿记》教案(共5套)
《囚绿记》教案1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
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一常春藤盆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
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
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囚绿记教案【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了截:明了简单。
涸辙的鱼: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鱼。
涸,水干;枯竭。
语出《庄子·外物》。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也说拔苗助长。
猗郁:充满生气的样子。
幽囚:囚禁。
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
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蠢到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2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2、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
◆过程与方法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本文的内涵。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4.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查找有关赞美绿的文章,并将本文与之进行比较;查找有关抗战前期中国历史的资料。
2.搜集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与本课在写法、语言上进行比较。
◆学生准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自己对于绿的认识,并与作者的认识进行比较;标出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以便共同讨论。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准确地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赞美对象,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 1.以人们对绿的认识导入新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教案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一、教学内容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章节:第二课《囚绿记》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年轻时期因追求自由而选择囚禁一棵绿色的树,通过描绘树在囚禁过程中的生长变化,以及作者与树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由与束缚的辩证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束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难点: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绿色的植物和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课文阅读(1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囚绿记》,并在阅读过程中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3. 内容理解(2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囚绿过程,以及作者与树之间的情感变化。
4. 讨论与思考(15分钟)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自由与束缚的关系。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囚绿经历出发,思考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
5.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囚绿记囚绿过程作者与树的情感变化自由与束缚的辩证思考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囚绿记》的主要内容。
2. 请你谈谈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囚绿过程的理解。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自由与束缚的辩证关系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囚绿记》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囚绿记优秀教案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囚绿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囚绿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囚绿记》教案 语文版
《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领略文章深邃的意境,提升审美品位。
(二)了解咏物抒情的方式,培养高洁情操。
(三)品味含蓄优美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陆蠡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作家。
他散文委婉多姿而清丽媚人,然而他本人却是副傻傻的书生相。
抗战期间他主持出版社工作时,一次入侵的日军突然前来查抄反日书籍,抄走满满两卡车书。
陆蠡恰巧外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灾。
然而陆蠡并没有幸运感,而是深深为自己不在场内疚,觉得自己是负责人,不能推卸责任连累别人,他甚至毫不顾忌,对抄走进步书籍的敌人决不罢休,反而自己主动上门,来到租界巡捕房论理儿问究竟。
人家正愁没处找你呢,自己倒送上门来了,结果是明摆着的:咔嚓一声,投进监狱了!此后他便作为犯人被无休止地提审。
这时,陆蠡似乎还未醒悟,依然是那副倔骨和“傻”相,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陆先生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他便吐血而死。
据说他惟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
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判刑前的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活。
”故人已去,然而他留下的文字还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散文《囚绿记》。
(二)初读(1)读准字音。
(2)了解内容。
(3)把握情感。
(三)正音陆蠡(lí)涸(hé)辙淅沥(xīlì)猗(yī)郁蕈(xùn)菌揠(yà)苗助长(四)研读1含义?可以借助于字形来表述。
明确:“囚”的意思:将人关押起来。
2明确:作者囚禁一绺青藤的事。
3明确:第8—11段。
4说自己的感受。
示例:(1)“囚绿”的意图最初是缘于“我”自私的念头:“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2囚绿记教案语文版
【关键字】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涸澈”、“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猗郁” 、“蕈菌”等;理解文中重点的语句,如“它的尖端总朝向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五.【教学设计】一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听了这段优美的抒情文字后,请说说这位作家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爱绿。
就是这位如此爱“绿”的作家,却硬生生地把“绿”给囚了起来。
那么,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陆蠡,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宁死不屈的抗日战士。
那么,他为什么要把“绿”囚起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囚绿记》,去揭开其中的谜底。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作者,教师补充)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他的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囚绿记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囚绿记学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囚绿记学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囚绿记学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囚绿记》导学案教师寄语:生长、自由是生命原始的本质牲征,禁锢和压制,是对生命的摧毁和毁灭,生命需要放飞。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思想;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资料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i)(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囚绿由》序我羡慕两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理清并学习本文精巧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
2.感知并学习本文含蓄优美的语言风格,理解绿的内涵。
(难点)
3.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及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展示“绿”的图片)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
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陆蠡的散文——《囚绿记》。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1)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
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平民中学教书。
同时开始写作散文。
其散文凝练、清丽、质朴且清新含蓄,幽静如一潭凝碧。
1942年,因从事抗日活动,被捕后被日寇杀害,年仅34岁。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8年秋天,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爱国作家陆蠡此时内心压抑而痛苦。
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外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3)字词积累:
公寓.(yù) 嵌.(qiàn) 常春藤.(ténɡ)
瞥.(p iē)见涸辙
..(hé)(zhé) 急不暇.择(xiá)
移徙.(xǐ) 纤.细(xiān) 揠.苗助长(yà)
淅沥
..(xī)(lì) 葱茏.(lónɡ) 猗.郁(yī)
蕈菌
..(xùn)(jùn) 烽.烟(fēnɡ) 开释.(shì)
2.梳理文章结构及情感变化。
赏绿(1-7)→囚绿(8-11)→释绿(12-13)→思绿(14)
↓↓↓↓
喜欢留恋喜悦爱恋尊敬祝福牵挂惦念
知识板块二研读课文,探究技法。
3.常春藤在作者眼里有怎样的特点?
常春藤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又是柔弱的,但它倔强、坚贞、固执,具有顽强抗争、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运用了象征手法,虽被“囚禁”,但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永远向着阳光,永远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象征着自由、光明、幸福、希望和理想。
5.作者将心情的起伏与常春藤的命运变化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使叙事有波澜。
如果只写作者与绿藤的“心灵絮语”而无变化,则流于平淡。
但作者将心情变化与绿藤的命运变化相结合,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藤,最后放生。
由赏绿、囚绿、释绿、思绿四个阶段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变化。
使文章条理清晰,情节波澜起伏、意蕴深远。
知识板块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6.本文语言含蓄优美,请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1)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焦”字极写“我”对绿色的怀念与渴望之情。
(2)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通过细节描写,绿枝条顽强不屈、向往光明与自由的特点跃然纸上。
“总”写出了绿枝不屈服的特点。
(3)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珍重”一词既隐含了作者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又表达了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同时,
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称呼的变化也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4)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7.归纳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中华民族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对应第1~2题)
知识板块二研读课文,探究技法。
(对应第3~5题)
知识板块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对应第6题)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还存在的疑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