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2张PPT)
③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 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④生物圈连接地球内、外部圈层。
外部
概念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 浮物组成的 包围地球的 复杂系统
水圈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不规则的 圈层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组成
其他
气体和悬浮 物,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换分依据,说明 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与特征。 【任务驱动】 ①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主要的方法都有哪些? ②结合教材21页,比较“横波”与“纵波”的异同。 ③结合教材,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依据。 ④结合教材图1.26与文字资料,概括地球内部各圈 层的特征(位置、物质构成、厚度等)。 ⑤什么是岩石圈,描述其所在的范围。 【思考-探究】 ①“岩石圈”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吗? ②尝试绘制地球的内圈圈层结构示意图。
0 33
千 1000
米 2000
36 9
E
F
12 15
3000
4000
5000
6000
地震波波速图
Q4:在地震波波速 图中,E、F中代表 的地震波分别是?
Q5:结合“地震波波 速图”描述横波和纵 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 程中波度的变化,并 在图中找出波速明显 变化的面,结合不连 续面画出地球内部的 圈层结构示意图。
【任务驱动】 ①地球的外部主要有哪些圈层构成? ②地球外部的每个圈层的物质组成与特征是怎样的? ③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④请用示意图表达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的关系。 ⑤岩石圈是外部圈层吗? ⑥什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④生物圈连接地球内、外部圈层。
外部
概念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 浮物组成的 包围地球的 复杂系统
水圈
地球表层水 体构成的连 续不规则的 圈层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组成
其他
气体和悬浮 物,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自然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换分依据,说明 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与特征。 【任务驱动】 ①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主要的方法都有哪些? ②结合教材21页,比较“横波”与“纵波”的异同。 ③结合教材,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依据。 ④结合教材图1.26与文字资料,概括地球内部各圈 层的特征(位置、物质构成、厚度等)。 ⑤什么是岩石圈,描述其所在的范围。 【思考-探究】 ①“岩石圈”是地球的内部圈层吗? ②尝试绘制地球的内圈圈层结构示意图。
0 33
千 1000
米 2000
36 9
E
F
12 15
3000
4000
5000
6000
地震波波速图
Q4:在地震波波速 图中,E、F中代表 的地震波分别是?
Q5:结合“地震波波 速图”描述横波和纵 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 程中波度的变化,并 在图中找出波速明显 变化的面,结合不连 续面画出地球内部的 圈层结构示意图。
【任务驱动】 ①地球的外部主要有哪些圈层构成? ②地球外部的每个圈层的物质组成与特征是怎样的? ③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④请用示意图表达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的关系。 ⑤岩石圈是外部圈层吗? ⑥什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9张PPT)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平均17 33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②厚度不均,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
①上地幔分为顶部、上部、下部三层
80—400
②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为岩 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古登堡界面(软流层)
2900
高温、高压、高密度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地球的圈层结构
嫦娥奔月
集思广益
科拉超深钻孔,最深处达12262米
火 山钻 喷探 发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1地震波类型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影响:使地面上的物体上下颠簸
纵波(P波)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影响:使地面上的物体左右摇晃
横波(S波)
1.2地震波特点
杂系统
氧
分
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 等
水体不间断的 循环运动
地球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的总
称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
大气圈底部;水圈 全部;岩石圈上部
思考
1、地球外部圈层间 有无明确界限?相互 间有什么关系?
无;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
课堂小结
地 内部 球 圈层 的 圈 层 结 构
项 不同点
地震波
目 速度 通过物质
纵波(P波)
横波(S波)
较快 固液气
较慢 固
相同点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小组合作
:?
当地震突然发生时,同学们先感到地
面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呢?如果在海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读图,完成10~12题。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干
水汽
洁
空
杂质
气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氮 78% 氧 21%
其它 气体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大 气 的 组 成
干洁空气 水汽
氮元素 氧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氨基酸,蛋白质)
维持生物生命活动
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一只熟
鸡蛋的内部构造呢?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横波(S波) secondary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
地
纵 波
震
波横
波
特点
所经物 质状态
固体、液体 气体
传播 速度
较快
固体
较慢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共同点
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 的速度不 同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想一想: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 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速度(千米/秒) 33
900
地壳
下地幔
地幔
2900
莫霍界面
外核
古登堡界面
5150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核
内核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新人教版《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详解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1.3地球的圈层结构(32张PPT)
详解教材: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 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 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 态,可分为海洋水、陆 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 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 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详解教材: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 并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 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 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 度约 20 千米。但是,生物的 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 100 米到水面以下 200 米的范围 内。这一薄层处在大气圈、水 圈、岩石圈的接触带,可以说 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详解教材:地震构造示意图
详解教材:世界十大地震灾害排名及死亡人数统计
第一名: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死亡人数83万; 第二名:1973年10月11日---印度加尔各答大地震 ---死亡人数30万。 第三名: 2004年12月6日-- 印度洋地震海啸-----死亡人数292206人。 第四名: 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地震死亡人数27万。 第五名:1920年12月16日2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死亡人数27万。 第六名: 公元526年叙利亚安提俄克大地震。死亡人数25万。 第七名: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秒中国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24万。 第八名: 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死亡人数16万。 第九名: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是14.2万。 第十名: 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地震----死亡人数是13.7万。
详解教材:中国地震带
详解教材:中国地震带的分布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 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 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 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 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8张PPT)
知识梳理:地壳
知识梳理:地壳
知识梳理:地幔
知识梳理:地球的内部圈层
知识梳理: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
地壳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不连续面(平均深 度)(平均深度)
莫霍面(17 km)
地震波变化
特征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②厚 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 P波和S波的速 分厚③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度突然增加
答案:A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一天来到美丽的大蜀山 ,它突发奇想,从大蜀山“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如果它始终 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 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 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5.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D.通过地球卫星获得的信息
知识梳理:地震
1、概念: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比较 严重的国家之一。
知识梳理:地震
知识梳理:地震
提示: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来说,5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 不同程度的破 坏,7 级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极大的破坏。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 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知识梳理:课标要求和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解读: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出圈 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 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介 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前,即由大蜀山(地壳)穿越至地心(地 核),依次穿越了: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故D正 确。地壳、地幔、地核之间分别由两大界面分开,故A错。地壳与地幔之 间的界面是莫霍界面而非古登堡界面。故B错。C中地壳、地核、地幔的 顺序错误,故排除C。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A.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 直接关系
B. 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震中 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问题2:什么是地震波?
页码:8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
地震波
给人左右摇晃的感觉
横波(S)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 垂直的波
➢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 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 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深度/千米
大洋地壳 莫霍面
100 200
大陆地壳
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上地幔
300
400
▲岩石圈和软流层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页码:18
地 莫霍界面以外,平均厚度为17km 壳 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5~10km
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39~41km,最厚70km
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A
页码:1
纸箱A和B中分别装入小 石头和橡皮泥。
B
思考:
如何推测纸箱中装的可能
是什么物品,并说明依据。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测!
页码:3
人工钻井
目前最深钻井可达 15km,但还不到地 球半径的1/450。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 几百千米的岩浆泛 到上层,但最深不 超过450km。
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壳单层、双层结构示意图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B. 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震中 距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问题2:什么是地震波?
页码:8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
地震波
给人左右摇晃的感觉
横波(S)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 垂直的波
➢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 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 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深度/千米
大洋地壳 莫霍面
100 200
大陆地壳
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上地幔
300
400
▲岩石圈和软流层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页码:18
地 莫霍界面以外,平均厚度为17km 壳 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5~10km
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39~41km,最厚70km
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A
页码:1
纸箱A和B中分别装入小 石头和橡皮泥。
B
思考:
如何推测纸箱中装的可能
是什么物品,并说明依据。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测!
页码:3
人工钻井
目前最深钻井可达 15km,但还不到地 球半径的1/450。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 几百千米的岩浆泛 到上层,但最深不 超过450km。
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壳单层、双层结构示意图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实用课件
地幔
1.定义: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包括 上地幔和下地幔
2.物质组成: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含铁、镁的硅 酸盐类矿物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之一
★软流层是什么状态?
熔融态
地幔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平均厚度为100-110km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D 3、该地可能是下列_ _ 地方
A.东非大裂谷 B、青藏高原
C、南极点
D、太平洋
大洋的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 为6千米
课堂小练
▪ 读图,回答4~5题。
3.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
C 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面
平均33km P、S波速都 (陆地部分) 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 约2900km
P波波速突 然下降,S 波完全消失
划分圈层
地壳 地幔
地幔 地核
地球的内部圈层(两界三圈层)
3. 三圈层 地壳
1.定义: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2.厚度:平均厚度:约17km,大陆平均33km,大
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的特征 2. 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不连续界面的意义 3.培养热爱地理、探索地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地理观
我们怎么知道地球的内 部结构是这样的?
怎么挑选西瓜?
声波的传播
地震波
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2.特征:
类型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在这里,P波速忽 然下降,S波完全
消失
1. 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感觉咋样?在海轮 上的感觉又咋样?为什么? 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2. 当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 会不会发生变化?
3. 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 么?
不连续面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
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
A
,B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
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
,B
。从而发现
了D
不连续面。
(4)C面以上
为
,
C面和D面之间
为
,D面
名称:
A ,D
,
E
,F
,
B1和B2里可能是
的
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
是指
(用
字母表示)。
地球的外部圈层
岩石圈
大 生地
气 物
圈 壳
水
地
地 幔
圈
水
圈
壳 圈
幔 地
大气圈
2000—3000千米
低层大气是由哪些组成的?分别有什 么作用?
干
水汽
洁 空
气
杂质
氮 78% 氧 21%
36 9
E
F
横波
12 15
3000
4000
纵波
5000
岩石圈
莫霍界面 A
地幔
消失
1. 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感觉咋样?在海轮 上的感觉又咋样?为什么? 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横波(S):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2. 当地震波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 会不会发生变化?
3. 我们把上述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地方称作什 么?
不连续面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
题。(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
A
,B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速度
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
不连续面。
(3)在2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什么变化?
A
,B
。从而发现
了D
不连续面。
(4)C面以上
为
,
C面和D面之间
为
,D面
名称:
A ,D
,
E
,F
,
B1和B2里可能是
的
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
是指
(用
字母表示)。
地球的外部圈层
岩石圈
大 生地
气 物
圈 壳
水
地
地 幔
圈
水
圈
壳 圈
幔 地
大气圈
2000—3000千米
低层大气是由哪些组成的?分别有什 么作用?
干
水汽
洁 空
气
杂质
氮 78% 氧 21%
36 9
E
F
横波
12 15
3000
4000
纵波
5000
岩石圈
莫霍界面 A
地幔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而发现了不连续面C
。
(3)在2 900千米深处,A波和B波发生了变化:A波
,B波
,从而发现了不连续面D
。
(4)C面以上为
,C面和D面之间为
,D面以下
为
。
(5)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小结
地
球
地球外部圈层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内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物质形态 空间分布 相互联系
地震波定义、分类及特征
水圈(全部)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征
外部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 气体层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 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生命生存的基 础条件之一
水圈
由地球表层 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海洋水、陆地水(地表 水圈里的水处于不
水和地下水)、大气 间断的循环运动之
水、生物水等
中
渗透于岩石
生物圈
圈、大气圈和 水圈中的生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物世界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 圈和岩石圈相互渗 透、相互联系
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
例.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 列各题。
(1)写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
A
,B
。
判断依据是
。
(2)A和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千米处(大陆部分)速度明显加快,
接近液态(横波 不能通过,但纵
波可以通过)
固体
圈层 不连续面 名称 及深度
特
征
①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壳
②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上 地 地幔 幔下 地 幔
莫霍面(平
均约 17 千 ①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
(2)水圈
概念: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组成:海洋(主体)、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 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3)生物圈 (1)概念: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分布: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
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上部)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航天员出舱
入地:
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圈
地核
岩石圈
课标解读
【课标呈现】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解读】
1.了解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是上下颠簸还是先左右摇晃? 先上下颠倒,后左右摇晃
2.在海上呢? 上下颠倒
为什么呢?
03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1)大气圈
悬浮物 气体
氮 78%
氧 21%
原始大气成分:CO2、CO、CH4、NH4等
01
地震和地震波
地震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快 固·液·气 上下颠簸
先
慢 固 左右摇晃 后
地壳
岩石圈
上1
15
12
古登堡界面
纵波(P)
9
横波(S)
6
3
0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深度/km
陆壳较厚 洋壳较薄
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02 地球的内部圈层
固态(横、纵波均通过, 温度升高,压力增大)
划分 依据
2个不连续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比较 软流层的位置、特征、地理意义
米)
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②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作 古登堡面 岩石圈
(平均约 2
900 千米) ①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地外
②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
核核
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