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范文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商业街区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商业街区设计的最新发展动态,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平台,查阅国内外商业街区设计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对其进行梳理和整理。
2. 实地调研:选择本市的几个典型商业街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街区的布局、建筑风格、商铺类型以及周边环境等情况,并与相关管理和经营人员进行交流。
三、调研结果1. 商业街区设计的新趋势:(1) 绿色生态:越来越多的商业街区注重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打造,通过植被、水体和景观设计,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2) 多样功能:商业街区不仅仅是以购物为主题,还融合了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提供全方位的消费体验。
(3) 互动体验:通过科技手段,商业街区提供更多的互动体验项目,吸引年轻人群体的关注和参与。
2. 商业街区设计的问题与挑战:(1) 建筑风格同质化:部分商业街区的建筑风格相似,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影响了街区的形象。
(2) 商业类型单一:商业街区缺乏多样化的商户,同质化的商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交通问题:部分商业街区交通拥堵,车辆停放不便,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四、建议和措施1. 注重建筑设计:在商业街区的建筑设计上,应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
2. 拓宽商业类型:商业街区应引入更多的特色商户,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优化交通环境:商业街区应加强交通组织和管理,提供便捷的停车设施,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 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商业街区应与周边社区积极合作,共同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增强市民对商业街区的认同感。
5. 创新互动体验:商业街区应注重创新互动体验项目,引入科技手段,提供个性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调研报告:关于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调研报告:关于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研究特色街区凝聚了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展示形象的“金名片”、城市休闲的“新载体”,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满足人们多层次、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XX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城市建设正在从量的扩张转向量质并重,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理念思路,在“品质”和“特色”上下更多功夫,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建设特色街区,以更高标杆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一、特色街区发展现状我市历来重视提高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特色。
从20XX年3月启动大建设以来,经过近十年如火如荼的大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市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管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特色街区发展,市、县(市、区)两级出台政策支持特色街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创新发展、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整体上看,我市特色街区建设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各县(市、区)特色街区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推进步伐不断加快,特色街区数量增长迅速。
从调查摸底的情况看,全市共有建成、在建和具备发展潜力的特色街区72条,其中获得市级以上称号的各类特色商业街24条,省级称号的特色商业街区9条,国家级称号的特色商业街1条。
城隍庙、裕丰花鸟鱼虫市场等一些老牌特色街区,虽然没有入选市级以上示范特色街区,但其影响已深入人心。
一些特色街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其中,肥西三河古镇跻身国家5A级景区;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集故居、寺庙、广场、步行街四位一体,日均人流量30余万人次,年销售额200多亿元;包河罍街已完成两期开发,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成功入选“中国特色美食名街”和“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形成“北京有簋街,XX有罍街”的局面。
2、建管模式越来越新。
各县(市、区)、开发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环境优化、服务提供、督促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提高了特色街区建设管理水平。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商业街区设计调研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商业街区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经济活力场所,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设计一个功能完善、便于使用、人性化的商业街区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商业街区设计的优劣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商业街区设计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商业街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商业街区设计的实际状况。
首先,选择了若干个城市中的商业街区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其功能设置、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等方面的特点。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功能设置不同商业街区的功能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商业街区以购物中心为主,提供丰富的购物选择;有些商业街区以休闲娱乐为主,提供各类餐饮、咖啡厅、电影院等场所;还有一些商业街区选择多元化发展,通过融合购物、娱乐、文化等元素,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多样的选择。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功能多元化、多样性是商业街区发展的趋势。
这样的商业街区更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街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建筑风格商业街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特色之一。
我们发现,有些商业街区选择传统的历史建筑风格,既能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又能吸引游客;有些商业街区选择现代风格,注重创新和时尚感。
不过,我们也发现一些商业街区在建筑风格上缺乏独特性,导致街区之间缺乏差异化。
因此,在商业街区设计中,需要注重在保留历史文化的同时,塑造独特的建筑风格,增强街区的魅力。
3. 交通组织商业街区的交通组织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体验和商业活动的自由度。
根据调研发现,一些商业街区采取了步行街的方式,完全封闭机动车辆,使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步行和骑行;还有一些商业街区设置了方便的停车场,提供便利的停车服务。
然而,也有一些商业街区的交通组织不尽人意。
例如,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特色商业街区市场调研报告
特色商业街区市场调研报告特色商业街区市场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目的是了解特色商业街区市场的潜在机会和竞争环境。
本次市场调研报告主要针对特色商业街区的市场规模、目标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特色商业街区市场规模的评估是了解该市场的潜在机会的第一步。
我们进行了市场规模的调研,发现特色商业街区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品牌和独特体验的追求,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根据我们的研究数据,特色商业街区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增长10%以上。
二、目标消费者了解目标消费者对特色商业街区的需求和偏好是制定市场策略的关键。
我们对特色商业街区的目标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并发现以下特点:1. 年龄:目标消费者主要集中在25至45岁之间,这个年龄群体更注重品牌、独特体验和时尚。
2. 收入水平:目标消费者一般具有中高收入水平,他们有能力消费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
3. 兴趣爱好:目标消费者喜欢购物、用餐和旅游,他们希望能够在特色商业街区中找到独特的产品和体验。
三、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有助于制定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
我们对特色商业街区周边的竞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以下竞争对手:1. 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购物中心通常拥有较强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他们提供了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是特色商业街区的主要竞争对手。
2. 独立零售商:一些独立的零售商在特色商业街区周边开店,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3.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
电子商务对特色商业街区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制定长期市场策略。
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市场分析,我们认为特色商业街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数字化转型:特色商业街区需要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提供在线购物、虚拟现实等新兴的购物体验,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调研报告:关于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调研报告:关于特色街区建设的调查研究特色街区凝聚了城市记忆和文化内涵,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展示形象的“金名片”、城市休闲的“新载体”,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满足人们多层次、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XX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城市建设正在从量的扩张转向量质并重,要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理念思路,在“品质”和“特色”上下更多功夫,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建设特色街区,以更高标杆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一、特色街区发展现状我市历来重视提高城市品质,塑造城市特色。
从20XX年3月启动大建设以来,经过近十年如火如荼的大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全市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管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特色街区发展,市、县(市、区)两级出台政策支持特色街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创新发展、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整体上看,我市特色街区建设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各县(市、区)特色街区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推进步伐不断加快,特色街区数量增长迅速。
从调查摸底的情况看,全市共有建成、在建和具备发展潜力的特色街区72条,其中获得市级以上称号的各类特色商业街24条,省级称号的特色商业街区9条,国家级称号的特色商业街1条。
城隍庙、裕丰花鸟鱼虫市场等一些老牌特色街区,虽然没有入选市级以上示范特色街区,但其影响已深入人心。
一些特色街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其中,肥西三河古镇跻身国家5A级景区;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集故居、寺庙、广场、步行街四位一体,日均人流量30余万人次,年销售额200多亿元;包河罍街已完成两期开发,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成功入选“中国特色美食名街”和“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形成“北京有簋街,XX有罍街”的局面。
2、建管模式越来越新。
各县(市、区)、开发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环境优化、服务提供、督促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有效提高了特色街区建设管理水平。
特色一条街市场调研报告
特色一条街市场调研报告特色一条街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某市特色一条街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特点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的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等。
二、市场概况该特色一条街位于市中心,是该市的标志性景点和商业区之一。
该市场规模较大,由几十家小型商户所组成,涵盖了多个行业,如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
这些商户经营的商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传统工艺品、特色美食、服饰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三、市场特点1. 地理位置优越:该特色一条街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游客和居民易于到达。
周边有多家景点和酒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 多元化的商户:市场内的商户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商户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相互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3. 丰富的文化氛围:市场内的商户大部分是本地特色小吃和传统工艺品的经营者,营造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这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特色的消费体验。
4. 客流量较大:由于该特色一条街的知名度较高,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消费。
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客流量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
四、市场竞争分析1. 市场竞争对手:尽管该特色一条街在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但仍面临着大量的竞争对手。
附近还有其他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提供了类似的商品和服务。
2. 价格竞争:由于市场内商户数量众多,价格竞争比较激烈。
一些商户会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这也会对市场整体利润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服务竞争:在一条街上,不同商户的服务质量差异比较明显。
一些商户注重服务品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一些商户则相对简单和粗糙。
五、市场发展机会1. 产品创新:市场内的商户可以通过创新推出更具特色和独特的商品,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品牌建设:一些商户可以通过品牌建设,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合作共赢:商户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形成联合促销等活动,以增加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开展特色街区调研报告
开展特色街区调研报告
特色街区是城市中具有独特特点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街区,常常以其历史背景、风格建筑或特殊活动而被人们所熟知。
近年来,特色街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热点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色街区的建设情况、发展方向以及对城市文化经济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如下的情况和问题:
首先,特色街区在城市规划中的建设与发展颇有成效。
调研地点的特色街区都拥有独特的历史内涵和建筑风格。
这些街区通过重建历史建筑、保留传统文化等手段,成功地将其变成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特色街区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景观,还为城市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特色街区的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特色街区的规划与建设过于侧重于商业开发,而忽视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由于特色街区容易吸引游客和商家,一些商业活动过于繁杂,导致原有的文化元素被商业化和舍弃。
特色街区在商业开发方面的盲目追求可能违背了其初衷,也容易导致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最后,特色街区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特色街区规划和建设的引导,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监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
社会各界应提倡持续保护和传承特色街区的精神和文化,避免盲目进行商业化开发。
综上所述,特色街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
然而,特色街区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够完善特色街区的规划与建设,保护其独特性和文化价值,让特色街区成为城市文化的新亮点。
特色商圈建设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特色商圈建设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全域商业体系建设,着力创新商业业态,提升服务品质,拓展消费场景,优化营商环境,为拉动县域内需、繁荣市场、促进消费、保障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城区登记注册的工商户7288户,其中:个体户5506户、其他户1782户。
城区有门店商铺3030个,专业市场有商铺407个。
一、县城主要市场建设运营情况(一)钟鼓楼商圈建设运行情况。
钟鼓楼商圈位于县城中心地段(主要指东至相府路,西至广场东侧,南至解放路,北至云川路区域),区域内人口聚集度高,交通便利,集聚辐射强,人流车流较大,聚集了商业步行街、供销大厦、温州商厦、德丰商厦、同人大厦、龙华商厦、永盛贸易等街区和大型商超,共有商户1269户,占县城个体总户数的29.9%。
其中:步行街500户,其他商户769户。
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服装、电器、餐饮、酒店等行业,商圈所需的零售购物、现代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本功能完备,是我县最具人气、最活跃的商业集聚区。
但商圈内的规划设计标准低,建筑外立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破相”,便民生活服务设施和机动车位不足。
(二)专业市场建设运行情况。
目前县城有祥泰建材、润昌源农机、亨达汽配等专业市场3家。
祥泰建材市场规划用地面积21亩,2014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功能各异的4栋建材城、2栋综合楼及附属设施等,于2017年停工。
已建成3栋建材城,1栋建材城部分主体完工,1栋综合楼完成建设任务未竣工验收,先后完成投资8600万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共有商铺218间,疫情前进入建材市场的经营户11户,目前仅剩3户。
该市场因未按计划完成拆迁加之债务纠纷,后续工程无法实施,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润昌源农机市场规划面积150亩,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6年8月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市场内部区域划分为农资产品交易区、二手车交易区、农机产品展示区、汽车配件区、仓储区、农机配件区、废旧农机回收区等七个功能区,共有商铺97间、展厅2个,现入驻鸿发祥药业等企业3户。
关于城区商业特色街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城区商业特色街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一、城区商业特色街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城区贸易发展迅猛,商业、供销系统的十大商场在商贸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国有商场纷纷转制,个体私营企业已成为姜堰城区贸易发展的主力,且发展势头良好。
城区贸易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除西大街仍然是城区贸易的黄金地段外,在其他主次干道上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商贸区,形成了经营特色,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
在特色街的形成中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发挥了相应的作用,推动了特色街的形成和发展。
1、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动了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狠抓第一要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召开了服务业工作会议和餐饮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加大流通企业改制力度,重视三产统计工作。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城区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部门配合,合理引导,促进了商业特色街的形成。
市三产办公室协调指导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市贸易局跳出原先的管理模式,由管理国有集体商业贸易企业转变为服务全市社会商业,积极探索引导全市商业服务企业发展的新路。
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为商业特色街的形成提供了载体。
建设部门对迎宾东路地段的开发面向社会自然人拍卖,开经营城市之先河,促成了迎宾东路餐饮一条街的形成。
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施和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以及经营城市的理念,都对城区商业特色街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业主要求,利益驱动,形成了商业特色街的雏形。
同类商品或关联商品经营户的适当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调查中,广大经营户非常赞成集中经营,希望政府有所作为。
利益的驱动也使经营户向特色街集聚,商业特色街初具雏形。
装饰材料一条街——通扬中路。
郑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问题研究
郑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问题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精神气质、城市记忆的载体,体现了城市历史文脉。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开发可以强化城市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其独特性在丰富城市生活的同时,赋予了生活在该都市的人一种独特场所感和认同感,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底蕴和功能特质与城市整体走向密不可分,是构成城市生长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元素,郑州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必须突出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价值,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郑州特色、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对展现郑州城市品牌形象、提升核心区的综合影响力、增强市民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其作用分析(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征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典型和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融合了一定的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并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法定的历史地段。
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街区不同于一般笼统所说的旧城区,也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筑控制地带。
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具有历史遗存的真实性。
历史街区首先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并且这些遗存应该是真实的。
第二,历史风貌的典型性和完善性。
独特而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风貌,代表城市的传统文脉。
历史风貌的完善性,则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历史遗存所体现的时空连续性和视觉协调性。
第三,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的风貌一致性。
历史文化街区应有一定的规模、视野所及的风貌基本协调,且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构成一种环境气氛,使人从中得到历史回归的感受。
根据传统历史街区性质,大体上可分为居住性历史街区、商业性历史街区和文化性历史街区三大类。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作用1.集聚经济效益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开发时,可以有效利用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形成商业与旅游、餐饮相结合发展模式。
历史街区一般都集中在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商业气氛浓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有吸引力,而且也可以吸引外来游客的休闲商业区及旅游区,可以快速融入城市中的商业竞争。
关于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调研报告特色商业街区是城市商业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消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市委政研室对我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到长沙、苏州、无锡等地考察学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我市特色商业街区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把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作为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老街区改造升级、新街区规划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消费环境,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区。
全市现有特色商业街区*个。
一批特色商业街区通过丰富经营业态、打造消费场景、策划商业活动等,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外来游客,成为热门打卡地。
今年以来,*古城、*、*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万、*万、*万人次,*古城被抖音大数据平台评为“第一热门汉服打卡地”。
同时,我们也发现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规划布局不够科学。
我市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以县区为主,市级层面尚未出台专门的指导性文件。
由于缺乏统筹谋划,一些特色商业街区分布较为散乱、联动发展不足,导致聚客能力弱、游客滞留时间短,消费还停留在“点”或“线”上,没有形成“面”上消费。
比如,有的商业街区虽自身人气火爆,但在规划中并未与周边商圈一体考虑,导致发展受制于空间,客流量明显超出其承载能力,消费者体验感下降,也未能产生良好溢出效应。
比如,有的商业街区周边2公里内有多个著名景点,完全具备系统打造特色商业片区的条件,但目前因为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很好地形成联动发展和规模效应,造成游客流动不畅、街区冷热不均,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文化特色彰显不足。
我市正按照“老城区漉河区明清风、西工区民国风、涧西区苏援风、洛龙区新唐风”的思路,着力打造不同文化风格的特色商业街区。
但目前特色商业街区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文化特色还不够突出,有分量有影响的文化IP较少。
一是外观风貌缺乏文化特色。
部分特色商业街区的建筑风格与所在地区的整体风貌不协调,或风格特色不明显,识别度不高。
关于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
关于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第一篇:关于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关于西工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历史文化与城建提升的有机融合一、基本情况西工区地处洛阳市中心,东至定鼎路,北接邙岭,与老城区毗连;西邻涧河,与涧西区相邻;西北与新安县、孟津县接壤;南至洛河,与洛龙区隔河相望,总面积约55.95平方公里。
自西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50年)在这里建立王城后,先后有东周、隋(炀帝)、唐(武则天)、五代梁、五代唐、五代晋6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达382年之久。
这里曾一度城廓巍峨,宫阙壮丽,商贾云集。
近年来,西工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和“为民”两大主题,从而确定了西工区的总体目标就是“福民强区”,我们的定位是建设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商务区”,最终通过全面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来绘制西工区未来的蓝图。
二、文化规划2012年,西工区委区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以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战略为核心,开展周文化保护与展示规划,立足西工辖区丰富的周代遗存,挖掘、展示周文化元素。
并委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蓝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组成设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我区围绕洛阳市“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和西工区“文化强区”战略,深入挖掘、保护、展示、活化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城建提升改造,先后实施了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沿涧河历史文化长廊项目、以及洛都皇苑项目和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
1.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位于西工区九都路涧河桥东,东临上阳路,西邻涧河,南临中州渠洛河取水闸,北临九都路,总占地面积约330亩。
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
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项目用地范围内现存周王城城墙遗址东西长约374米,南北保护范围40米。
特色街区建设情况汇报
特色街区建设情况汇报我所在的特色街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面我将就特色街区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对特色街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修复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展示、文化节庆等,让居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特色街区的历史文化。
其次,我们注重了特色街区的宜居环境建设。
我们加大了对特色街区的环境整治力度,改善了街道、绿化和市容,提升了特色街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加建了公共厕所、垃圾分类设施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便利的生活环境。
另外,我们还积极发展了特色街区的文化创意产业。
我们引进了一批文创企业和设计工作室,鼓励他们在特色街区内开展创意设计和手工艺品制作,为特色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工作,使特色街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特色街区的管理和服务。
我们建立了特色街区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特色街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了特色街区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游客和居民的服务工作,提升了特色街区的服务水平,让人们在特色街区内得到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总的来说,特色街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特色街区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特色街区的功能和形象,为特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和关注我们的工作,共同推动特色街区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特色商圈建设运营状况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
特色商圈建设运营状况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特色商圈建设运营状况的调研报告「篇一」特色商圈建设运营状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色商圈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色商圈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的商品和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体验,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创业者的眼球。
本次调研旨在对特色商圈建设的运营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期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趋势。
二、发展现状1. 特色商圈的日益增多随着全球旅游业的繁荣和消费升级的需求,特色商圈的数量在近年来迅速增加。
从大城市到小城镇,各地纷纷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圈,以吸引游客和本地居民前来消费。
2. 特色商圈的定位与特色不同城市的特色商圈在定位和特色方面有所不同。
例如,北京的后海区域以传统元素和文化为主打,吸引了大量游客;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以时尚潮流和购物体验为卖点,吸引了年轻人和时尚达人。
三、存在问题1. 开发商营销手段雷同许多特色商圈在开发初期经营者没有充分考虑商圈的特色和定位,导致营销手段呈现雷同化的局面。
这不仅让消费者难以辨别商圈的独特之处,也限制了商圈的发展。
2. 特色商圈的商品同质化问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一些特色商圈的商品选择存在同质化问题。
这使得一些商圈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缺乏竞争力。
四、运营模式创新1. 创新的场景设计特色商圈要想吸引和留住消费者,就必须打造具有独特场景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通过创意的场景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与众不同的购物或娱乐场景,吸引他们驻足,提升品牌价值。
2. 个性化定制服务将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购物体验。
通过对顾客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他们的喜好和习惯,提供符合他们口味的产品和服务。
五、未来趋势1. 数据化营销的普及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化营销已经成为未来特色商圈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和精准投放,商圈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营销效果。
商业街区升级打造调研课题
商业街区升级打造调研课题一、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商业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升级打造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商业街区升级打造的调研,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对商业街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现状、布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2. 问卷调查:对商业街区的消费者、商家、管理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三、调研结果1. 商业街区现状:商业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消费场所,其客流量大,商家众多。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街区的设施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于商业街区的设施和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环境卫生、交通便利、停车方便、餐饮娱乐等方面。
同时,消费者也希望商业街区能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和体验。
3. 商家意见:商家普遍认为商业街区的设施和服务需要升级,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商家也希望商业街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机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4. 管理人员看法:管理人员认为商业街区的升级打造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手段等。
同时,管理人员也希望商业街区能够保持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四、建议和措施1. 升级设施和服务:对商业街区的设施和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包括环境卫生、交通便利、停车方便等方面。
同时,可以引入更多的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 推广个性化服务: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和体验。
例如,可以引入更多的特色餐饮、文化娱乐等项目,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3.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商业街区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例如,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广告投放等手段进行宣传推广。
4. 政策支持和技术手段: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商业街区的升级打造,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商业街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情况汇报
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是XX街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工作小组的负责人,特向您汇报我所在街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的情况。
首先,我们对商业特色街区建设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我们将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全力以赴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其次,我们对商业特色街区建设的目标有了清晰的规划。
我们确定了街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明确了要打造的商业特色和文化氛围。
我们希望通过街区建设,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商业街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促进商业繁荣和文化交流。
另外,在商业特色街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各方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我们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社区居民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合力,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我们在商业特色街区建设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我们通过改造街区环境、提升商业设施、丰富文化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使街区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商业氛围得到了改善,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为街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所在街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的情况汇报,希望得到领导的指导和支持,谢谢!。
商业街区情况汇报
商业街区情况汇报
近期对商业街区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商业街区整体情况。
商业街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周边居民密集,是市民日常购物、娱乐的主
要场所。
商业街区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共有商铺近300家,经营范围涵盖服装、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
商业街区建筑风格多样,有现代化商场,也有传统的街边小店,整体氛围热闹繁华。
二、商业街区经营状况。
1. 商业街区内部分商铺生意兴隆,特色餐饮、时尚服装深受市民喜爱,客流量大,营业额稳步增长。
2. 部分商铺面临着经营困难,竞争激烈,生意清淡,部分店铺出现转让或关闭
的情况。
3. 商业街区整体上存在商户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
强差异化经营,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商业街区管理现状。
1. 商业街区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商户存在乱摆摊、乱停车等现象,影响了
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
2. 商业街区公共设施维护不到位,部分区域存在卫生死角,绿化、路灯等设施
需要加强维护。
3. 商业街区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商户的规范管理,提升商业街区整体形象和品质。
四、商业街区发展建议。
1. 加强商业街区品牌建设,突出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文化氛围。
2. 优化商业街区商户结构,引入更多优质品牌,丰富经营品类,提升商业街区整体竞争力。
3. 完善商业街区管理机制,加强对商户的规范管理,提升公共设施维护水平,改善市容市貌。
以上为商业街区情况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商业街区的发展,加大对商业街区的支持力度,共同打造一个繁荣、和谐的商业街区,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和服务。
开展特色街区调研报告
开展特色街区调研报告特色街区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或独特风格的商业、文化或居住区域。
为了加强对特色街区的了解和提高管理水平,我对某特色街区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为某城市的“老街区”,该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对该特色街区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详细了解。
首先,该特色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
该城市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在这里可以看到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道、古碑等。
街区内的建筑保持了传统的风格,走在街区内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文化气息。
其次,该特色街区的商业氛围浓厚。
街区内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小店铺和手工艺品店,这些店铺经营的是独一无二的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物和体验。
街区内还有许多餐馆、咖啡厅和茶楼,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饮食选择。
这些商业活动的兴旺发展为整个街区带来了繁荣。
最后,该特色街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街区内的古建筑得到了保护和修缮,其间丝毫未见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街区内的商家也对环境卫生要求严格,不乱倒垃圾,保持街道清洁。
此外,街区内还设有安防设施和环保设施,确保游客的安全和环境的整洁。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特色街区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特色街区的建筑和环境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得到持续的保护和修缮,以延续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特色街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特色街区的独特风格和丰富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但还有一部分人对其了解不够。
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展览和发布旅游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更多人推介特色街区的风采。
最后,要加强特色街区的管理和服务。
街区的管理协会可以成立,由相关部门和商家共同参与,制定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要提供更好的服务设施,如餐厅的清洁卫生、公共厕所的建设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特色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窗口。
调研特色街区建设方案
调研特色街区建设方案一、引言特色街区建设是当下城市发展的热点之一。
通过打造独特的街区形象和文化氛围,可以吸引游客和居民,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特色街区建设的意义,调研相关案例,并提出一套可行的特色街区建设方案。
二、调研内容为了编制一套有效的特色街区建设方案,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特色街区案例研究我们在国内调研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街区,例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成都的宽窄巷子等。
通过对这些街区的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色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们本次特色街区建设的目标,进行了充分的借鉴。
2. 国外特色街区案例研究除了国内案例,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国外特色街区的调研。
其中包括巴黎的蒙马特区、纽约的肯辛顿市区等。
这些国外特色街区各具特色,能够给我们在设计和运营上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3. 居民及商家需求调查为了了解街区建设对于居民和商家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得知了他们对于特色街区的期望和建议,为我们后续的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特色街区建设方案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的特色街区建设方案:1. 建筑风格统一化在特色街区建设过程中,建筑风格的统一化十分重要。
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并对新建建筑进行规范,使整个街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街区的美观程度,还能增加街区的独特性,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2. 文化活动的丰富化特色街区应该以文化为核心,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手工艺品市集等活动,丰富街区的文化内涵。
这些活动可以吸引不同的人群,增加街区的人气,同时也能促进街区内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3. 商业环境的改善为了吸引更多商家入驻特色街区,我们建议改善街区的商业环境。
包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交通服务,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例如减免租金、疏通办理手续等。
特色购物街区建设情况汇报
特色购物街区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市特色购物街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下面我将就我市特色购物街区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市特色购物街区的规划布局得到了有效落实。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购物街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交通便利性,合理规划了购物街区的布局,使之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购物街区的改造和提升力度,使得购物街区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其次,购物街区的商业业态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我们引进了一批有特色、有品质的商业品牌,丰富了购物街区的消费选择,提升了购物街区的消费体验。
同时,我们还注重挖掘本地特色商业,推动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丰富了购物街区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购物街区的吸引力。
再次,购物街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完善。
我们增设了公共卫生间、休息区、儿童游乐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购物街区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购物街区的环境整治和安全管理,营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提高了购物街区的品质和形象。
最后,购物街区的文化活动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我们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主题展览、文艺演出、手工艺品展销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提升了购物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我们还注重挖掘购物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举办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增强了购物街区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我市特色购物街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购物街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购物街区的品质和形象,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工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调研情况——历史文化与城建提升的有机融合一、基本情况西工区地处洛阳市中心,东至定鼎路,北接邙岭,与老城区毗连;西邻涧河,与涧西区相邻;西北与新安县、孟津县接壤;南至洛河,与洛龙区隔河相望,总面积约55.95平方公里。
自西周成王七年(公元前1050年)在这里建立王城后,先后有东周、隋(炀帝)、唐(武则天)、五代梁、五代唐、五代晋6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达382年之久。
这里曾一度城廓巍峨,宫阙壮丽,商贾云集。
近年来,西工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和“为民”两大主题,从而确定了西工区的总体目标就是“福民强区”,我们的定位是建设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商务区”,最终通过全面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来绘制西工区未来的蓝图。
二、文化规划2012年,西工区委区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以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战略为核心,开展周文化保护与展示规划,立足西工辖区丰富的周代遗存,挖掘、展示周文化元素。
并委托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蓝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组成设计联合体)对西工区周文化挖掘开发展示工程制作设计方案,并结合旧城旧村造项目进行城市设计。
周文化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将洛阳建设成为“全球文化圣城,文化产业之都”。
其核心为:1.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第一个高峰,其内核是以“礼”为行为准则,以“德”为思想内核,以“和”为价值目标的中华传统文化。
2.结合洛阳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七大重点产业,以和谐周都、礼德周都、国乐周都、创意周都、美食周都、商贾周都和城建周都七大文化主体,串联起完整的周文化产业链。
3.“一环、一园、一轴、三带、五区”的城市设计空间功能体系。
“一环”即周文化记忆之环,指串联周王城城墙、金谷园路——体育场路、中州渠沿岸、涧河沿岸的文化展示游览环线。
“一园”即周文化体验之园,指原王城公园进行改造,新建周文化主题馆,重现周王城古城墙风采。
“一轴”即周文化展示之轴,指将洛河北岸火车站、天子驾六广场、电视塔广场三大标志性城市节点串联改造,与洛南新区城市轴线相呼应。
“三带”即洛河、涧河、中州渠等三条滨水廊道,结合滨水休闲空间与景观廊道的打造,形成独特风貌骨架,成为洛河北岸新景点。
“五区”即创意产业区、旅游商贸区、商业展示区、滨水休闲区及文化交流区五个城市功能片区。
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我区围绕洛阳市“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和西工区“文化强区”战略,深入挖掘、保护、展示、活化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城建提升改造,先后实施了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沿涧河历史文化长廊项目、以及洛都皇苑项目和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
1.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位于西工区九都路涧河桥东,东临上阳路,西邻涧河,南临中州渠洛河取水闸,北临九都路,总占地面积约330亩。
项目计划投资40亿元,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
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项目用地范围内现存周王城城墙遗址东西长约374米,南北保护范围40米。
该项目规划设计围绕周城墙遗址,建设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在文物保护范围内建设景观步行街,通过雕塑小品和地面铺设钢化玻璃,来展示城墙遗址和周文化;步行街两侧采用带有历史文化元素的建筑风貌,建设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商业街。
以此将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有机结合,提高城市品位。
2.沿涧河历史文化特色长廊项目主要围绕周文化挖掘展示规划“三带”(洛河、涧河、中州渠等三条滨水廊)中的一带(涧河),利用和依托涧河进行规划设计。
项目全长10余公里,主要景观分布于涧河沿线天城一品·五女冢整村改造项目、升龙广场·西小屯东涧沟村改造项目和上阳城·瞿家屯村改造项目中。
总规划景观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以“孝”、“德”、“礼”、“乐”、“敬”、“和”等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广场及湿地公园。
该项目建成将打造出集历史文化、滨水休闲、景观廊道为一体的洛河北岸新景观带。
3.洛都皇苑项目位于西工区红山乡西部,规划区北至孟津麻屯镇界、南至涧河、西至新安县界,东至规划西外环路红线。
规划总面积2.1万亩,其中开发建设用地约4485亩,共涉及4167户约1.6万村民,总投资170亿元。
项目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生态住宅、农业观光、十三朝古都文化体验等内容,按照“一湖、两带、三园”的空间格局,建设中西部地区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度假、文化观光、商务会议和近郊休闲基地,力争打造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
4.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东至定鼎路、西至光华路、北至道南路、南至唐宫路,总占地面积869亩,地块内150亩为武则天盛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九州池文物用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隋唐洛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市“一区一轴”工程的重要支撑项目之一。
项目概算投资80亿元,分三期开发,6年左右建成,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左右,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
以上项目的实施主要凸显出三个“亮点”:一是点“史”成金,变“负担”为财富,实现了文物保护展示与城市建设有机统一。
我们针对开发商以往“头疼”的文物保护问题,创新理念,逆向思维,主动与文物、规划等部门沟通,帮助开发商变文物制约为开发优势,实现了文物保护利用在城市建设中的新突破。
二是高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人文地域条件,变城市建设点状开发为带状发展。
我们将现有的开发项目经过科学规划,用历史元素和地理元素将开发项目进行串联,形成了规模更大、规划档次更高、辐射范围更宽的超大型综合体项目。
三是产城融合,兼顾人居改善和产业培育,将城市征迁改建过程变为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
项目建成后,将不仅融合品质住宅、生活商贸等景观改善和人居需求,还将融合历史文化、高端商务等多元产业,届时将成为洛阳城市一条璀璨的项链,也必将为洛阳旧城旧村改造和安置社区建设树立一个新标杆!四、问题分析与建议现在的城市发展包括城市外扩开发和城市内部更新两种模式。
城市对外开发扩张是有限的,而旧城改造的内容是无限的,所以旧城改造是当代城市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决不能孤立地看待,它绝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拆低建高,也绝不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而是要通过改造进一步盘活城市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合竞争力。
尤其针对”洛阳”,经过历史的洗礼之后,“河洛文化”逐渐又重新展现在这个时代。
文化成为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准,通过挖掘历史、重现文化,从而让“洛阳”以一个新的面貌来呈现在世人眼前。
所以,旧城改造无疑是发展的需要。
但旧城改造绝非易事,不是今天动明天就有成效,必须科学把握以下三种关系:(一)统筹处理旧城改造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展示,西工区已逐渐摸索出一条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改建有机融合的经验之路,城市建设的特色已逐渐凸显。
但是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的“特色”,不仅仅要体现在建筑规划上,更要体现产业特色。
在改建过程中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如何实现“产城融合”,是我区当前首要研究的课题。
而在市规划部门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西工区陇海铁路以南的主城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共计1275.24公顷,规划的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为113.79公顷,占比仅为8.9%,与我区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极不相称。
并且,项目开发企业为了减轻资金运作压力和后期管理负担,更加倾向于进行住宅项目的建设,忽视商业地产带来的长远效益。
建议:一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在商业集中区域和重点交通节点增加商服用地,加强集聚效应对产业的拉动。
二是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提前介入,进行产业谋划和引导。
通过产业定位、优惠政策、配套服务等手段协助开发商吸引企业入驻,培育孵化占有资源少、项目效益高的新型产业。
真正使特色文化街区“建成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推动产业升级,引发集群效应。
(二)统筹处理旧城改造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旧城区的道路、绿化、排水等市政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往往不齐全,商业综合配套设施也不完善。
同时,旧城区居民往往收入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希望通过旧城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而引入商业模式的旧城改建项目,开发企业往往为了企业利润,在项目规划中,千方百计压缩公建配套设施,降低了安置房用房的品质。
建议:一是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区域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建配套设施的服务范围,科学布局,在考虑到征迁体量的情况下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明确规划条件,对项目进行带规划招商,并在协议中明确公建配套设施及安置房建设条件,促使建设项目早启动、早见效,避免安置房无法按时交工,引起信访问题。
并且将旧城旧村改造、社会保障等各种政策用足、用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对群众利益的保障作用。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居民拆迁后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现实需求,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三)统筹处理旧城改造中“保护”与“更新”的关系保护强调的是历史性与传统形态,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更新强调的是时代性与城市功能,它所代表的是现代文明与进步。
要特别注重兼顾历史景观的真实性与人类活动的适宜性,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上海的田子坊、青岛的里弄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及建筑艺术价值,这些建筑在当地旧城改造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当然,保护并不是一切原封不动,如何协调改建和保护的关系,使城市历史在旧城改造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目前,西工区在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中摸索出一系列经验,但仍存在主城区土地资源有限、集约化利用土地迫在眉睫的问题。
由于旧城改建项目各自独立运作,在土地出让和规划审批上单独实施,造成文物保护、建筑风格、城市面貌无法统一,并且相邻地块规划上需要互相退让地界,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例如,西工区区市技校及周边地块东至纱厂南路、西至永昌路、南至汉屯路、北至健康西路,总面积约130.2亩。
由于历史原因,该地块被分割为若干个项目。
按照目前土地公开出让的原则,每个项目都将会由不同的开发企业竞得土地使用权。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商业定位和设计风格,这将造成在如此小的地块范围内存在若干种城市建筑风貌,并且各个项目相互间都需要按规范退让地界,造成土地利用率低。
建议:一是连片统一规划审批,将规划方案附于土地出让条件中,然后可以分块实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统一城市建筑风貌,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以及产业优势,将文化和产业融入旧城改造中,让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商业元素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此彰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