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济南的冬天》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初中生学习散文的优美范本。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到作者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处于语言学习和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

但生活体验过少,小学学段积累不够,导致学生在理解散文深意和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存在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一步步引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通过诵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会欣赏散文语言的优美。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

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铺垫: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

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济南的冬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冬天》教案【篇一:《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1.读准字音,根据课文中的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2.了解作者及背景3. 朗读课文,领悟济南冬天与众不同的特点能力培养点:初读感知,概括课文内容情感体验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教学重点:把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概括提炼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一年四季,各有魅力人们一想到冬天,往往就和寒冷划上等号,不信,请回忆描绘冬天的诗句。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著名作家老舍是怎样绘制“济南冬天”的呢?二、预习检查1.生字2.作者简介与背景(个别介绍,互相补充)老舍(1899—1966),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二、阅读品析(一)初读寻芳(一)听录音朗读,思考问题1.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我们刚刚朗读了课文,你认为,老舍笔下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的是哪一个?“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 句式:我认为济南的冬天是的,因为师: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与伦敦相比一—响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温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温晴”,为下文铺垫)2.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学习景物写作技法。

2.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章精妙传神的语言,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熟练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答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济南的冬之美,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答题;2. 学习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的学生刚刚学过朱自清的《春》,对写景散文的学习有一定基础,能趁热打铁地将前面所学迁移到新课文。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学习过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一定基础,但不能准确完整地运用手法赏析句子。

贵州省的学生都在南方生活,极少感受过北方的冬天,学习课文可以带给他们一种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提到冬天,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有人说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人说是一个热闹的季节,贵州的冬天是南方的冬天,那么北方的冬天跟南方的冬天有什么区别呢?你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老舍的这篇课文《济南的冬天》,看看在他眼中,北方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风景。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本文写于1931 年春。

2.学习生词请一位同学朗读“读读写写"的生字词,随机点人指出朗读是否有错误,重点强调“镶xiāng”、“着落zhuóluò"、“贮蓄zhùxù”的读音,随后全班齐读一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老舍的散文集《一些印象》。

文章描绘了济南冬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相关图片或课件。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2.呈现(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老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老师进行点评。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记忆。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你认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2、写作背景《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

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3、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拟1——2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一)、师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二)、生读标,师解标。

三)、布置生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题:1、字音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2、整体感知1)、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引导提示:从第一段文字有几句及标点入手,找出概括句,就能明确所提问题。

)2)、作者对济南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四)、小组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题《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23.9.4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目标 1. 反复朗读,把握重音、停连,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

2.感受济南冬天的安适、秀美,体会作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讲授新课四、课堂小结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大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活动一:朗读课文,感受景物特点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结合具体句子,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活动二: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济南的冬天》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表述自己印象中冬天的特征。

读学习目标。

读课文,概况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中的景物。

2、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谈感受。

根据自己的理解,标注第三段的重音和停连,并朗读。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脉,并练习口语表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训练朗读技巧,掌握标注重音和停连的方法,以增强良好的语感。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温晴景_________情___(小山,水,雪··)热爱、赞美理想的境界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题《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授课时间:2020.9.5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学目标揣摩品味语言,体会细腻、生动的描写唤起的细微感觉及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明确目标三、讲授新课四、课堂小结复习导入。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2 课《济南的冬季》教课方案【导学目标】1.朗诵、赏识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特色描绘光景的写法。

2.推测、品尝本文优美的语言,领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要点】理解作者抓住特色描绘光景的写法,领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环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有关参照资料,捕获课文中的要点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达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虑题,准备展现沟通。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研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 1-2 名代表展现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余成员在小组长的一致安排下合作达成步骤三中的思虑题。

(2)同桌之间相互议论,有分歧不可以达成一致的,小组议论;小组内不可以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议论时沟通(3)全班议论时,教师不可以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想的火花充足碰撞后,再点拨指引,达到启迪思想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针对步骤二中的朗诵课文1.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熟习课文内容,这是朗诵好的前提。

情形导入生成问题老舍以前说过:“上帝把夏季的艺术赏给了瑞士,把春季的赏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赏给了济南。

”的确,春季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闲步湖畔,划船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

苏轼有诗为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而到了夏季,世界有名的避暑胜地瑞士风景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托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绝壁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绽放,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那么冬季的济南又美在哪里呢?今日,我们先来赏识济南冬季的美景。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注音济南 (j ǐ) 伦敦 (d 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 (j ì)澄清 (ch éng) 下落 (zhu ó)看护 (k ān)(2)词义响晴: ( 天空 ) 明朗无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济南的冬天
第1课时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

(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

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

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

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

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济南的
冬天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适
冬天的美景雪后的小山——秀美
冬天的水——暖、绿、亮冬天的
济南
第2课时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修辞之美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
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2.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明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明确: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

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目标导学二:品味用词之美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你指出并具体分析。

明确:“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

“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暗黄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衬。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等。

从视觉方面形象真切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让读者能更直观感受出济南冬天之美。

目标导学三:领会情感之美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探究一:直接抒发感情。

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
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后面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探究二: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探究三: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目标导学四:写法探究运用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表现出他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你借鉴本文,描写一处或几处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不少于300字。

示例:天气新晴,料峭的严寒,抖落在黄昏里,仍然有沁骨的凉意。

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梧桐树梢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

整个晒谷场上,黄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层金沙似的。

天空中每一个粒子都染上颜色,流动着,跳跃着,一眨眼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

神秘的紫色、鲜明的橙色、华丽的金色,酡醉的红色……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周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

但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宇宙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二、板书设计
优美的语言山绕老城似摇篮
雪染小山如少女
雪卧城外似名画
清亮蓝汪汪如水晶
山,水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