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RGD多肽的重组丝蛋白的设计与合成 (1)

合集下载

重组蛋白生产的工艺设计

重组蛋白生产的工艺设计

重组蛋白生产的工艺设计
重组蛋白的生产工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例如表达系统的选择、蛋白纯化的方法、工作条件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重组蛋白生产工艺设计的步骤:
1. 基因克隆:首先,选择一个适当的表达宿主系统,例如大肠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

然后,将目标蛋白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这个载体通常包含启动子、选择性抗生素标记以及其他必要元件。

2. 表达和培养: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细胞中,并通过培养条件使其表达目标蛋白。

对于大肠杆菌或酵母表达系统,培养通常在摇瓶或发酵罐中进行;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通常需要采用培养皿或生物反应器。

3. 收获和破碎:当目标蛋白在培养过程中达到一定的表达水平后,培养液被收获并通过离心或其他方法分离细胞。

然后,使用适当的方法(例如超声波、高压或化学方法)将细胞破碎,以释放目标蛋白。

4. 蛋白纯化:破碎的细胞溶液包含大量的非目标蛋白质和其他杂质,需要通过蛋白纯化步骤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蛋白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透析等。

5. 产品质量控制:对于重组蛋白的生产,产品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
质量控制测试包括目标蛋白的纯度、活性、空载体和副产物的水平、杂质的水平以及生物活性的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例如SDS-PAGE、Western blot、ELISA等。

总结来说,重组蛋白的生产工艺设计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和培养、收获和破碎、蛋白纯化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

这些步骤需要根据目标蛋白的特性和生产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以达到高产和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产量。

多肽药物设计和合成方法介绍

多肽药物设计和合成方法介绍

多肽药物设计和合成方法介绍摘要:多肽药物是一类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学应用。

本文将介绍多肽药物设计和合成的方法,包括序列设计、合成策略、修饰技术等,为多肽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1. 引言多肽药物是一类由10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的靶向性和较低的毒性而备受关注。

目前,多肽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代谢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2. 多肽药物的序列设计多肽药物的序列设计是其研发的基础。

一方面,序列确定了多肽的生物活性和靶向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多肽的合成难度和成本。

目前,常用的序列设计方法包括仿生学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随机设计等。

2.1 仿生学设计仿生学设计是通过模仿天然生物体内已经存在的功能多肽或蛋白质序列进行设计。

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类型、顺序或剪切序列,可以改变多肽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2.2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多肽序列的方法。

通过构建多肽序列库,结合分子模拟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预测多肽的构象和性质,为设计合理的多肽药物提供指导。

2.3 随机设计随机设计是通过随机合成数以万计的多肽库,通过高通量筛选方法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多肽。

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多肽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但也存在一定的经济成本和资源浪费。

3. 多肽药物的合成策略多肽药物的合成是多肽药物研发的关键一步。

由于多肽分子的复杂性,传统的肽合成方法往往存在低产率、副反应多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许多改良的合成策略。

3.1 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多肽合成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固相合成支架和保护氨基酸基团,通过逐步添加氨基酸残基的方式,将氨基酸一步步连接成多肽。

3.2 液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是一种将氨基酸溶解于溶剂中,并利用活性化的氨基酸进行反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单一试管中完成多肽的合成,但合成速度较慢,副反应也较多。

3.3 交联酶法交联酶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酶,能够通过反应选择性地将相互作用的氨基酸连接起来形成多肽。

体外生物合成多肽实验步骤

体外生物合成多肽实验步骤

体外生物合成多肽实验步骤
体外生物合成多肽实验通常涉及多个步骤,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1. 设计多肽序列: 确定所需合成的多肽序列。

这可能基于对蛋白质结构、功能或活性的理解,或者是为了特定的实验目的而设计的。

2. 化学合成: 采用固相合成(solid-phase synthesis)或液相合成 (solution-phase synthesis)方法合成多肽。

固相合成通常是主要方法,它涉及将多肽序列逐渐从C端到N端一步步地组装到载体 (例如树脂)上。

这些步骤使用保护基、耦合试剂和去保护试剂来逐步构建多肽链。

3. 脱保护和纯化: 在化学合成过程中,每次添加一个氨基酸时都需要保护未反应的部分,以防止产生不期望的副产物。

合成完成后,需要去除这些保护基,并对合成多肽进行纯化。

4. 结构鉴定: 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合成的多肽进行结构鉴定,例如质谱分析 (如质谱图谱学)和核磁共振 (NMR)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确认所合成多肽的分子结构和纯度。

5. 功能验证和生物活性测定: 进行体外实验以验证合成多肽的功能和生物活性。

这可能包括对多肽的生物活性、分子识别、相互作用、抗菌性质、药理学效应等进行测试。

6. 应用研究: 根据合成多肽的特性和活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应用。

这可能包括开发新的药物、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标记物、疫苗研究等。

以上步骤是体外生物合成多肽实验的基本过程。

在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并使用适当的技术和仪器
进行分析和验证,以确保合成多肽的成功和可靠性。

多肽合成工艺流程

多肽合成工艺流程

多肽合成工艺流程多肽合成是通过将氨基酸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的过程。

多肽是由数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研究、生物工程和食品工业等。

下面是多肽合成的一般工艺流程:1. 氨基保护:多肽合成的第一步是保护氨基酸上的活性氨基。

常用的保护基有Boc(tert-butoxycarbonyl)、Fmoc(9-氟代甲基羰基)等。

氨基保护可以防止氨基酸之间的副反应发生。

2.活化:活化是将氨基酸与反应试剂(通常为活化剂)结合,形成反应中间体。

常用的活化剂有DCC(二催化四氯化碳)、DIC(二异丙基氨基甲酸酯)等。

3.缩合:缩合是将活化的氨基酸与已保护的氨基酸反应,形成新的肽键。

缩合通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如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等。

4.脱保护:脱保护是将保护基从氨基酸上去除,使其恢复原来的活性。

常用的脱保护试剂有稀有酸、碱性条件(如TFA,三氟醋酸)、氢化试剂等。

5.纯化:合成的多肽可能与反应副产物、未反应的氨基酸及其他杂质混合在一起,需要通过纯化步骤去除。

纯化一般采用液相层析、柱层析、逆流层析等方法。

6.鉴定:合成的多肽需要进行结构鉴定,以确保化学合成的正确性。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

7.重复步骤:以上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直到合成得到目标多肽序列。

需要注意的是,多肽合成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和试剂用量等因素,以确保多肽的高纯度和高收率。

此外,对于较长的多肽链,还需要考虑到固相合成的方法,其中合成的多肽链通过终止剂与固相载体连接,并在每次反应后进行洗脱步骤。

总结起来,多肽合成的工艺流程包括氨基保护、活化、缩合、脱保护、纯化、鉴定以及重复步骤等。

合成多肽的过程需要仔细控制反应条件和试剂用量,以确保高纯度和高收率的产物。

多肽的合成路线

多肽的合成路线

多肽的合成路线
多肽的合成路线可以分为两种常见的方法: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方法:
1. 固相合成:通过在固相上逐步添加氨基酸残基来构建多肽链。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固相材料(通常是具有功能基团的小球形树脂),然后在固相上用特殊的保护基团保护氨基酸的α-
氨基。

接下来,依次添加已保护的氨基酸和活化剂,反应至氨基酸链的末端。

最后,用适当的方法去除保护基团,释放多肽链。

2. 液相合成:通过液相反应逐步添加氨基酸残基来构建多肽链。

首先,选择一种适当的活化剂(如活化的酰化试剂)将氨基酸与氨基酸残基连接。

然后,将反应物和试剂进行多次循环,逐渐扩展多肽链。

最后,通过合适的方法去除保护基团,得到多肽产物。

生物合成方法:
1. 基因工程:通过修改或组合基因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合成多肽。

首先,将编码多肽序列的基因片段(如cDNA)插入到载
体DNA中。

然后,将载体转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表达所需
的多肽。

最后,通过宿主细胞的生理过程,如转录和翻译,生物合成多肽。

2. 化学修饰:通过对已合成的多肽进行化学修饰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活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引入非天然氨基酸、加入化学修
饰基团、交联多肽链等。

需要注意的是,多肽的合成路线具体取决于多肽的长度、结构和功能要求等因素,并且对于不同的多肽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合成策略。

含RGD序列环肽以及类似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含RGD序列环肽以及类似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d ei m e ) 不 少 牯 附 蛋 白分 子 中 均 含 有 精 氨 ahs ep t n . v i
细胞 以及细 胞 一底 物 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 与许 多 生 参 物学 过 程 , : 内平 衡 调 节 , 胞 牯 附 , 胞 迁 移 , 如 体 细 细
细胞 信号 传递 , 巴细 胞 的识 别 , 小 板 的 聚集 , 淋 血 肿 瘤 细 胞 转 移 等 l . 于 许 多病 理 学 过 程 与 正 常 的 4 由 J
Ke wo d R y rs GD,c co e t e y t e i y lp p i ,snh s d s
18 9 0年 . 们从 细胞 外 基 质 (x ael a m tx 人 et cl l a i, r ur r 简称 E M) C 中分 离 出大 量 的糖 蛋 白 . 多数 E M 糖 大 C 蛋 白在 细胞 牯 附 中起 重要 作 用 , 因此 称 为 牯 附蛋 白
是 增加 线性 肽稳 定性 的方 法之 ~ .
粘 附活性 研究 , 发现 含 R D序 列 的肽 可 以抑制 多 种 G
细 胞 的粘 附 作 用 , 中 G G S 其 R D P活 性 最 强 , 无 R D 而 G
维普资讯
20 02年 第 2 2巷 第 4期 , 3 29~27 4
有 机 化 学
Ci hn ̄ Ju a fO ̄a i b mi o r l0 n ncC e s w
v 【 2.0 0 0 _2 02 4 3 2 9—2 7 4

综 述 与进 展 ・
含 R D 序 列 的 4 个 寡 肽 ( G S R D P R D G R D ,G G S ,G G .
个新靶 点 , 太 多 数 内 源 性 线 性 肽 在 循 环 过 程 中一 般 只 有 很

RGD肽的研究进展

RGD肽的研究进展
Xiao Bin Zhu Yonghong Reviewed by Zou Quanm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Abstr act The small molecule cyclic peptides containing RGD (Arg- Gly- Asp) motif is the inter- acting site between integrin and its ligand. These peptides can mediate cell- cell and cell- extra- cellular matrix interactions. The alpha (v) beta 3 integrin is highly restricted, with expression on cells surface of many malignant tumors and on the neovasculature endothelial cell, but has no expression or cannot be detected in normal organic system. The alpha (v) beta 3 integrin is the new target of tumor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on RGD in the field of tumor therapy has become a hot spot. The radiolabeled RGD- pep- tides can be used as a potent tumor imaging reagent. Additional RGD- peptides can induce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 and as a vector, it ca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argeting therapy of cancer.

RGD肽抗肿瘤机制及进展

RGD肽抗肿瘤机制及进展

RGD肽抗肿瘤机制及进展管箫玉;李庆伟;王继红【摘要】近年来,癌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与生活。

研发一种能够靶向有效的治疗肿瘤细胞而又不引起相关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证明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Arg-Gly-Asp,RGD)肽作为整合素与其配体相互作用的竞争性拮抗剂,有望成为有效的抗肿瘤治疗靶向药物。

整合素具有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特点,其与细胞外基质( ECM)蛋白相结合,能够介导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而整合素与ECM的识别位点就是RGD序列。

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已发现67种蛋白质中含有RGD模体序列,其中包含纤维蛋白原、玻连蛋白、层黏连蛋白等ECM蛋白。

这些ECM蛋白通过RGD序列位点与整合素结合,从而引起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迁移、浸润和增殖等一系列生理行为。

而外源RGD肽可以竞争性拮抗ECM与整合素的结合,因此这些RGD肽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RGD肽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及其研究的进展。

【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361-365)【关键词】RGD;整合素;肿瘤细胞【作者】管箫玉;李庆伟;王继红【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辽宁师范大学七鳃鳗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辽宁师范大学七鳃鳗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如今,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

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是引起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整合素作为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合素与配体间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因此RGD序列对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起了关键作用[1]。

含RGD多肽的重组丝蛋白的设计与合成

含RGD多肽的重组丝蛋白的设计与合成
a ay e .Th d t s o d h t h a n a i s q e c o h r c mbi a t y rd r t i a r e l t t e n lss e a a h we t a t e mi o c d e u n e f t e e o n n h b i p o e n g e d wel wih h d sg e n ,a d t e pr ti h we h i l rsr c u e a d prpe t s wih t e n tv ik fb on.S n e i c nti s e in d o e n h o en s o d t e smia tu t r n o ri t h a ie sl r i e i i c t o an t e RGD e u n e h sh b i r t i se pe td t e c l b o on a i ii ,wh c y b n i e lc n i a e frt e h s q e c ,t i y rd p oe n i x c e o b el i e tp tb l y t ih ma e a d a a d d t o h f t r p lc to n b o tra n is e e g n e i gfe d . u u e a p i ai n i i mae ila d ts u n i e rn l s i
Ke wo d : n n i e r g Re o i a t r t i ; i r ti ; y r s Ge e e gn e i ; c mb n n oe n S l p o en RGD n p k
W ANG n — i W U J a —h n SHEN K iCAI - o g YAO u m ig Mig q , u n o g, a, Yu r n , J- n

多肽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多肽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多肽药物的设计和合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肽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多肽药物具有更高的靶向性、生物稳定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肿瘤和感染等疾病。

然而,多肽药物的设计和合成相对复杂,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一、多肽药物的设计多肽药物设计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肽段和消息元。

肽段是指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消息元是指肽段对蛋白质的结合部位。

因此,多肽药物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肽牵头段的选取。

肽牵头段是肽链中起到牵引作用的一段序列。

合理地选取肽牵头段可以加强多肽药物与靶分子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从而提高药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概率。

2.削减肽段的长度。

在多肽药物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小肽段的长度,以增加药物对生物稳定性的保护。

此外,削减肽段长度还可以在合成和储存过程中降低成本。

3.选择合适的消息元。

在多肽药物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消息元,以提高药物的亲和力和特异性。

要注意的是,消息元与肽段之间的交互作用需要设计合理,从而保证药物的活性和稳定性。

二、多肽药物的合成多肽药物的合成是多肽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多肽药物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肽链的合成需要从N末端到C末端依次化学反应,每一步反应都需要高温、高压和特殊的基质条件,因此肽链的合成周期较长,合成效率也较低。

多肽药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常规液相合成法。

常规液相合成法是指利用连续不断的化学反应,依次加入氨基酸单体来合成多肽药物的方法。

这种合成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但合成周期长、成本高。

2.固相合成法。

固相合成法是指将多肽药物制备在固体基质上,利用固体基质具有的吸附作用将氨基酸单体依次吸附、反应、反应产物脱除,然后加水脱附,形成多肽药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相较于常规合成法,缩短合成周期,且可重复利用基质,化学转化的良好控制也使得多样化肽药物的合成变得更加简便。

RGD序列-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存在于多种细胞外基质中

RGD序列-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存在于多种细胞外基质中

RGD序列-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存在于多种细胞外基质中RGD序列-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存在于多种细胞外基质中,可与多种整合素特异性结合,能有效地促进细胞对生物材料的黏附。

学术术语来源——不同多肽修饰方法对纯钛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文章亮点:1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可与多种整合素特异性结合,提高细胞对植入材料的黏附,通过相应的固定方法可以固定在金属、陶瓷及高分子材料表面,并且都获得了较好的生物学性能,但在微弧氧化钛基羟基磷灰石陶瓷膜表面固定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仍未见报道。

2 实验创新性使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线性多肽,以纯钛和纯钛微弧氧化作为接枝基体,分别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偶联法进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接枝,测试其修饰效果。

结果显示化学偶联法可以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牢固地固定在纯钛微弧氧化膜层表面,更有利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铺展、爬行和增殖,有更好的生物相容界面。

关键词: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钛;微弧氧化;RGD多肽;化学偶联;物理吸附;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主题词:钛;肽类缩略语: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RGD摘要背景:理论上推测钛基-微弧氧化陶瓷膜-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多肽的结合模式应具较好的力学和生物学性能。

目的:观察不同修饰方法固定RGD多肽后,钛基体微弧氧化膜层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增殖。

方法:取纯钛与微弧氧化纯钛试件共90枚,分3种方法固定RGD多肽,分别为RGD多肽物理吸附修饰纯钛组、RGD 多肽物理吸附修饰微弧氧化组与RGD多肽化学偶联修饰微弧氧化组,每组30枚。

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3组试件表面接枝效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检测试样表面的RGD多肽含量。

将3组试件分别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光镜观察各时间点的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

多肽的基因工程合成及应用

多肽的基因工程合成及应用

多肽的基因工程合成及应用多肽是由氨基酸分子连接而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并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多肽具有高效、安全和选择性等优点,因此在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合成多肽,对于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纯度,降低成本,使得多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具有前景。

一、多肽的基因工程合成1.1 基因工程制备载体在基因工程合成多肽的过程中,必须制备载体。

载体是一种容纳DNA序列的分子,可以提供表达所需的基因和调节表达的元件。

目前常用的载体有质粒、病毒和细胞系等。

其中质粒载体运用最为广泛,是易于制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秀载体。

1.2 选择有效的宿主细胞在合成多肽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高效的宿主细胞用于生产。

常用细胞系有大肠杆菌、酵母菌、哺乳细胞等,其中大肠杆菌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受到广泛研究的优点,在基因工程合成多肽中应用最多。

1.3 合成多肽的步骤基因工程合成多肽的步骤包括以下几步:首先,在质粒载体上克隆目标基因序列;其次,将质粒导入宿主细胞内,由系统表达目标基因;接下来,进行多肽的裂解与提取,获得含有多肽的混合物;最后,采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获得纯化的多肽产物。

二、多肽的应用2.1 医药领域多肽药物具有分子量小、生物效应明显、生物半衰期短、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有胰岛素、生长激素、抗癌药物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多肽药物正在快速发展,如奥美拉唑、阿帕唑等抑酸药,以及唐舌玉络口服液等中药多肽。

2.2 食品领域食品中添加多肽制品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增强保健功能,例如乳酸菌多肽、大豆多肽等成为了食品中添加的一种新型营养成分。

此外,多肽也可以被用来用于食品保鲜、防腐、美容等多种方面,如海产品中的胶原蛋白多肽、具有保湿、润肤、抗氧化等保健功效。

2.3 其它领域化妆品、纺织、环境保护等领域中也有多肽的应用。

例如,化妆品中添加多肽成分,可以改善肌肤质地,修复表皮屏障,抗衰老等多种美容功效。

生物大分子和多肽的合成和构建

生物大分子和多肽的合成和构建

生物大分子和多肽的合成和构建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包括核酸和蛋白质两大类。

其中,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广泛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运输、信号传递、细胞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因此,研究生物大分子和多肽的合成和构建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等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成蛋白质的方式1. 常规化学合成法常规化学合成法主要利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化学反应进行蛋白质合成。

主要包括Fmoc化学合成法和Boc化学合成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化学反应选择性好,但存在合成效率低、反应步骤多等缺点。

2. 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方法。

该方法是在固相上进行反应,使其具有空间限制性,能够避免产生多肽片段的不必要反应。

业内公认的代表性方法是Merrifield法,它采用的是反应树脂质量,使每个合成物质占有明确的、很小的反应空间,从而提高合成效率,避免副反应。

但是这种方法针对大分子化合物需要经过多次合成步骤,合成周期较长。

二、多肽的构建1. 多肽的组成结构多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残基按肽键连接成的链状分子。

多肽的特点是亲水性强,亲油性弱,它们具有电荷、立体构型、甜味等生物学活性。

多肽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决定了实现多肽构建的重要性。

2. 多肽的设计与构建技术可通过化学合成和生产预生物技术,从而实现多肽的构建。

由于多肽长度和结构复杂性,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完全可靠的单个技术可以完全设计和合成最为复杂的多肽。

因而有必要采用多种技术用于构建具有不同长度、复杂度、形态和自我集合多肽构建。

三、生物大分子的应用通过在已知某个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研究该蛋白质的作用、生理学和意义,开展科学实验、探索基因技术和新药研发等领域。

例如,人源抗体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病理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蛋白质材料可用于结构和慢性病的研究;多肽可以开发为抗病毒药物、创面敷贴等医疗用途。

rgd三肽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结构

rgd三肽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结构

RGD三肽是一种由精氨酸(Arginine)、甘氨酸(Glycine)和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三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

这种三肽结构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RGD三肽的结构、功能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RGD三肽的结构1.1 精氨酸精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化学结构上含有基本氨基(NH2)和羧基(COOH)。

在生物体内,精氨酸可以参与氨基酸代谢、ATP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化学过程。

在RGD三肽中,精氨酸的氨基和羧基与其他氨基酸结合,形成多肽链的一部分。

1.2 甘氨酸甘氨酸是一种非极性氨基酸,化学性质稳定。

甘氨酸在生物体内可以作为一种能量的储存分子,同时也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RGD三肽结构中,甘氨酸与其他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多肽链的一部分。

1.3 天冬氨酸天冬氨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它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也可以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过程。

在RGD三肽的结构中,天冬氨酸与精氨酸、甘氨酸相互连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多肽分子。

二、RGD三肽的功能2.1 细胞间相互作用RGD三肽在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与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结合,影响细胞粘附、架构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这种细胞间相互作用对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2 血管新生在血管新生过程中,RGD三肽可以与内皮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结合,促进细胞迁移、增殖和管腔形成等生物学反应,从而促进新血管的形成和生长。

这种功能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肿瘤生长和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3 药物输运由于RGD三肽与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异性,其可以作为药物的靶向输送载体。

将药物与RGD三肽结合,可以提高药物在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吸收和代谢,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小副作用。

三、RGD三肽的应用3.1 细胞治疗利用RGD三肽的细胞粘附和迁移促进作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用于细胞治疗的新型药物。

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

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

含RGD序列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初虹,陆冬冬(苏州中科天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苏州215101)摘要:目的介绍含RGD序列的环肽的设计与合成方法。

方法二硫键成环、酰氨键成环和click 反应成环是含RGD序列环肽的主要成环方式。

结果三种方法应用越来越多,易于得到低消旋,高产率的产物。

结论设计与合成有高稳定性和高生物活性的含RGD序列的环肽是含RGD 类多肽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RGD序列;环肽;合成;Click化学反应近些年,人们对含RGD序列的环肽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越来越热。

RGD序列即含有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的三肽序列,该三肽序列是细胞中粘附蛋白的功能序列,最初是在细胞外基质(简称ECM)中获得的。

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正常细胞只有粘附于一定的基质才能生长,脱离了基质细胞生长就会很快停止于Gl期或G0期。

整合素(Integrin)即RGD 受体的统称[1],整合素介导着许多种类的细。

细胞及细胞.底物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

如体内平衡调节,细胞粘附,细胞迁移,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淋巴细胞识别,血小板的凝聚等。

含RGD序列的粘附蛋白在细胞粘附中起重要作用[2]。

药理学实验表明,许多含RGD序列的小分子片段可抑制细胞的粘附。

许多病理学过程如血栓形成,肿瘤组织的转移等都与细胞粘附作用有关。

因此RGD类多肽的粘附性成为药物设计的新靶点,含RGD 序列的多肽或化合物有望治疗一些与细胞粘附作用相关的疾病。

很多线性肽在体外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但由于体内存在各种各样的酶,这些酶的存在会破坏活性肽的结构,从而导致其在体内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

对于需要大量用药的治疗方案来说,无疑会大大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治疗风险。

因此,增加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提高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是很多药学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

除了改变多肽类药物的剂型,从而延长其半衰期,增强其抗酶解能力外,将肽链的主体或部分设计为环形结构,也是增加多肽生物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有大量的科学实验已证明了这一点。

RGD功能化多肽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体内肿瘤靶向性研究

RGD功能化多肽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体内肿瘤靶向性研究

RGD功能化多肽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体内肿瘤靶向性研究杨翠红;张玉民;刘金剑;刘鉴峰;吴红英;褚丽萍【摘要】目的制备肿瘤靶向RGD多肽纳米纤维,研究其体内分布和肿瘤靶向性.方法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制备靶向多肽Nap-GFFYGRGD(RGD-肽)和对照多肽Nap-GFFYGRGE(RGE-肽),利用核磁和质谱对多肽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多肽溶液经煮沸后冷却可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RGD-纤维和RGE-纤维),通过透射电镜(TEM)对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采用氯胺-T法对多肽进行125I标记,利用放射性HPLC对标记多肽进行分离纯化.建立BALB/c小鼠皮下乳腺癌肿瘤模型,125I标记的多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后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3、6、12 h进行眼球取血并处死小鼠,取肿瘤、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肌肉和脑等,用γ计数仪测量各组织放射性信号强度.结果 RGD-肽和RGE-肽均可自组装形成直径约为10~ 20 nm的纳米纤维.RGD-纤维和RGE-纤维在注射后各个时间点在体内主要脏器的分布规律相似,主要分布于胃中,其次是肠.但2者在肿瘤组织的分布规律存在显著性差异,RGD-纤维注射后6h内在肿瘤组织中呈现出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RGE-纤维在3h时达最高浓度,在6h2者差异达到最大,分别为6.25% ID/g 和2.79% ID/g(P <0.01).结论肿瘤靶向肽RGD能明显提高多肽纳米纤维在体内的肿瘤靶向分布,为该载体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RGD;同位素标记;肿瘤靶向;多肽纳米纤维【作者】杨翠红;张玉民;刘金剑;刘鉴峰;吴红英;褚丽萍【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核医学室,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核医学室,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核医学室,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核医学室,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核医学室,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核医学室,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从20世纪90年代,自组装多肽由于其组成为氨基酸,具有合成简单、生物相容性好、易于进行功能基团的修饰,且可以根据需要自下而上地设计其序列组成,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传输和再生医学等领域[1-3]。

环肽的合成方法(1)讲解

环肽的合成方法(1)讲解

环肽的合成方法(1)多肽药物在治疗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广大药学工作者的重视。

根据肽链的构成可将多肽分为同聚肽(Homomeric)和杂聚肽(Heteromeric)两大类,前者完全由氨基酸组成,后者是由氨基酸部分和非氨基酸部分组成的,如糖肽。

根据肽键的结构又分为直链肽和环肽。

其中直链肽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尤其在直链肽的合成技术方面无论是液相法还是固相法都已成熟。

虽然许多直链肽体外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但是进入体内后活性很快消失。

因为体内环境复杂,存在各种各样的酶。

直链肽在酶的作用下很快降解,导致活性丧失[1-2]。

另外,直链肽在液相里的构象柔性使得不大容易符合受体的构象要求。

这些不利因素造成多肽药物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为了得到生物活性优秀半衰期长,受体选择性高的多肽,文献报道过很多多肽改造的方法,其中包括将直链肽改造成环肽[3-8]。

这种大环分子具有明确的固定构象[9],能够与受体很好地契合,加上分子内不存在游离的氨端和羧端使得对氨肽酶和羧肽酶的敏感性大大降低[10-12]。

一般地说,环肽的代谢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远远高于直链肽[13]。

鉴于环肽的诸多优点,近年来对多肽研究的热点已转移到环肽的合成和生物评价上。

根据环肽的环合方式又分为首尾相连环肽(Head-to-tail)、侧链和侧链相连环肽(Sidechain-to-sidechain)[14]、侧链和端基相连环肽(Sidechain-to-end)[15]、含二硫桥的环肽(Disufide-bridge)[16-18]、以及含有其他桥连结构的环肽[19-23]。

从合成方法上讲,首尾相连的环肽的合成难度最大。

因为环肽的前体-直链肽的肽键具有很强的p键特征,分子更偏爱形成反式构象,呈舒展状态,造成属于反应中心的端基的羧基和氨基在空间上距离较远,不利于发生分子内缩合反应,有利于分子间缩合。

首尾相连的环肽通常是N端和C端游离的直链肽在稀溶液中(10-3~10-4M)由羧基和氨基形成酰氨键来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蚕丝素蛋白是一类结构性高分子材料,除了被用于传统的纺织原料外,在化妆品、食品、制药、新材料等领域也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

丝素蛋白由于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相对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以其为基材的各种细胞生长支架材料的研究应运而生,成为组织工程中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1-3]。

桑蚕丝素蛋白材料具有人工合成材料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桑蚕丝素蛋白的平均分子量相对较大,一般多为300~400kD,高分子量通常具有高强度,但其降解速度就难以满足各种组织工程,尤其是细胞培养支架的要求,而通过化学或酶降解,蛋白质的分子量又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桑蚕丝素蛋白与细胞之间的黏附性较差。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或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等的黏附是细胞生存与增殖所必需的,这种黏附主要通过一种被称作为黏合素的物质来介导的。

黏合素分子在材料结合时所识别的只是材料中由数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序列,其中最重要的识别序列是基质或支架材料分子中的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大多数黏合素都可识别它[4]。

因此,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固定RGD成为提高材料细胞黏附性能的有效手段[2,5]。

桑蚕丝素蛋白的分子一级结构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其中70%由GAGAGS氨基酸序列组成,是丝素蛋白结晶区域的主要构成单元,为蚕丝蛋白提供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强度和弹性模量;而GAGAGY与GAGAGVGY则组成丝素蛋白半结晶区[1,6]。

随着对桑蚕丝素蛋白的基因和分子结构的深入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方法来合成类丝状蛋白质材料已经成为可能。

本研究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把含有短肽RGD的序列连接到桑蚕丝素蛋白的典型肽段中,设计并合成了具有[TS (GAGAGS)5GAGYTGRGDSPAGYGAGVGA]n一级结构的含RGD多肽的重组桑蚕丝蛋白(简称Silk-RGD),以期该重组蛋白既保持天然桑蚕丝素蛋白的结构特含RGD多肽的重组丝蛋白的设计与合成王明启,吴娟红,沈凯,蔡玉荣,姚菊明(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8)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含短肽RGD的氨基酸序列连接到桑蚕丝素蛋白中,设计并合成了具有[TS(GAGAGS)5GAGYT-GRGDSPAGYGAGVGAS]n一级结构的重组桑蚕丝素-RGD融合蛋白(简称Silk-RGD),利用SDS-PAGE、红外光谱、质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与所设计的氨基酸序列一致,并且体现出了天然桑蚕丝蛋白的结构与性能。

由于重组蛋白含RGD序列预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因此该融合蛋白材料有望在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等领域得到应用。

关键词:基因工程;重组蛋白;丝蛋白;RGD中图分类号:R5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003(2009)02-0030-04Design and Synthesis of Recombinant Silk Protein Containing RGD Peptide WANG Ming-qi,WU Juan-hong,SHEN Kai,CAI Yu-rong,YAO Ju-ming(Th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xtile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Textile,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Abstract:A novel hybrid protein(Silk-RGD)which combines the RGD tripeptide and primary amino acid sequence derived from native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using the transgenic Escherichia coli expression system.The obtained protein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SDS-PAGE,FTIR,mass spectrum and TG analyses.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recombinant hybrid protein agreed well with the designed one,and the protein showed the simi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ith the native silk fibroin.Since it contains the RGD sequence,this hybrid protein is expected to be cell biocompatibility,which may be an ideal candidate for the future application in biomaterial and tissue engineering fields.Keywords:Gene engineering;Recombinant protein;Silk protein;RGD收稿日期:2008-11-21;修回日期:2008-12-15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707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72145);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08R40G2060034)作者简介:王明启(198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高分子材料。

通讯作者:姚菊明,教授,yaoj@.cn。

研究与技术征,同时提高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能。

1实验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本研究所用核苷酸序列均委托上海申能博彩公司合成;琼脂糖、蛋白胨、酵母粉、琼脂粉、IPT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β-巯基乙醇、咪唑、溴酚蓝、过硫酸铵等购自上海申能博彩公司;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溴化乙锭购自上海生工(进口分装);质粒pET-30a(+)、pUC118、菌株E.coli DH5α及BL21购自Novagen;SpeI,NheI,BamH I和Hind III等限制性内切酶,DNA Marker及蛋白Marker,MiniBEST Plasmid Purification Kit,Agorose Gel DNA Purification Kit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杭州汇普化工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1.2.1pUC118-linker质粒的构建本实验设计并合成了2条互补的核苷酸片段,相同浓度溶解于TE,加热至95℃后温度缓慢下降,退火处理3h,所得双链DNA(图1)上含有SpeⅠ和NheⅠ位点,并且两端均为XbaⅠ的黏性末端。

该DNA与XbaⅠ酶切的pUC118连接后,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蓝白筛选转化子,MiniBEST Plasmid Purifica-tion Kit提取质粒后,进行DNA序列确认,得pUC118-linker质粒。

1.2.2pUC118-linker/silk-RGD克隆载体的构建将设计的另外2条互补的核苷酸片段用上述方法退火处理后,得双链DNA(图2)。

由于其两端分别带有Spe I和Nhe I双酶切位点,将该序列与经过Spe I和Nhe I双酶切的pUC118-linker质粒相连接,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并制得含单倍体目的基因的质粒pUC118-linker/silk-RGD(1)。

再将双链DNA 连接到经SpeⅠ单酶切的pUC118-linker/silk-RGD(1)质粒,转化E.coli DH5α,提取并制得含二聚体目的基因的质粒pUC118-linker/silk-RGD(2)。

以此类推,即得pUC118-linker/silk-RGD(4)等。

1.2.3pET30a(+)/silk-RGD表达载体的构建取上述克隆载体pUC118-linker/silk-RGD(4)经BamH I和Hind III双酶切后得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经BamH I和Hind III双酶切后的表达载体pET30a (+)进行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ET30a(+)/silk-RGD(4),转化E.coli DH5α后提取质粒。

1.2.4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将经过DNA测序验证后表达质粒pET30a(+)/ silk-RGD(4)转化E.coli BL21(DE3)中,37℃振荡过夜培养,次日取单菌落于3mL的含100μg/mL卡那霉素的TB培养基中过夜培养,按1%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中,经2~3h继续培养后,测其OD600值,当OD600值达到0.8左右时,加入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诱导剂诱导表达,在此过程中,诱导前和诱导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100μL用于SDS-PAGE检验。

1.2.5重组蛋白的分离纯化经IPTG诱导表达4h后,冷冻离心收集菌体,将其重悬于裂解缓冲液(pH8.0,50mmol/L NaH2PO4,300 mmol/L NaCl,10mmol/L咪唑)中,冰浴并超声波破碎后,离心(4℃,14500r/min,10min)收集上清,上样于Ni-NTA柱,用相同柱床体积的洗涤缓冲液(pH8.0,50 mmol/L NaH2PO4,300mmol/L NaCl,50mmol/L咪唑)洗柱3次以除去非特异结合的蛋白质,最后用同样柱体积的洗脱缓冲液(pH8.0,50mmol/L NaH2PO4,300 mmol/L NaCl,250mmol/L咪唑)洗脱,收集目的蛋白溶液,并以SDS-PAGE检测纯化结果。

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加入透析袋中,在pH8的蒸馏水中透析3d,冷冻干燥后得海绵状的重组蛋白。

1.2.6表达产物的SDS-PAGE检验将诱导前后所取的各阶段菌液分别离心(4℃,14500 r/min,20min),所获得的菌体沉淀以尿素溶解后,加等体积的2×样品缓冲液,混匀后沸水中煮沸5min,并离心(4℃,12000r/min,1min)后上样;1.2.5中菌体经冰浴破碎Ni-NTA柱纯化后所获得的蛋白直接加等体积的2×样品缓冲液,混匀后沸水中煮沸5min后上样。

以80V的电压进行SDS-PAGE电泳检验(12%的分离胶和5%的浓缩胶),直至指示的溴酚蓝到达浓缩胶时,改换电压到120V,直到溴酚蓝跑到凝胶底部则停止电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