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学方案 主讲老师:常州市东安中学 罗天涛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和解读,揭示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1)小说《幽径悲剧》全文。
(2)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2. 教学重点:(1)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幽径悲剧》。
(2)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情节分析:(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的情节,总结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2)让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象征意义分析:(1)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幽径、悲剧等。
(2)让学生探讨这些象征元素的意义和作用,与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的联系。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2)对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揭示和解读。
(3)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鉴赏和评价。
2. 评价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2)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小说《幽径悲剧》。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的深入解读。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关注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体验作品,感受人物的心情。
(2)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1)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形象。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讨论参与等。
4. 学生对文学作品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形式,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古藤萝被毁的悲愤之情。
(2)品味文中含蓄而深沉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题。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引发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美好的事物。
然而,有些美好的东西却在不经意间遭到了破坏,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起去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破坏美的行为的悲愤。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幽径美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表现了幽径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通过描写幽径的四季景色,如春天的小花、夏天的绿阴、秋天的红叶、冬天的白雪,展现了幽径的清幽、美丽和宁静。
)2、重点研读描写古藤萝的段落,思考:古藤萝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古藤萝的?(明确:古藤萝外形盘曲卧龙,花朵万紫千红,香气四溢。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藤萝的美丽和生机。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美?美在哪里?”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幽径悲剧》,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环节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环节四: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如象征意义、深层含义等。
2.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身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幽径悲剧》,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作文。
2. 推荐一本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书籍,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幽径悲剧》,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幽径悲剧》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幽径悲剧》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分析。
(3)课文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课文词汇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提问学生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短文。
(2)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幽径悲剧》,巩固所学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和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通过讨论和写作,使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类型。
2. 情节梳理: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情节和转折点。
3.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探讨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道德、伦理角度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
2. 教学难点:从道德、伦理角度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情节、人物分析及主题探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看法。
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表达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讲解情节发展。
2. 第二课时: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探讨悲剧命运原因。
3. 第三课时:从道德、伦理角度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4. 第四课时:写作练习,分享短文。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是否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表明其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幽径悲剧》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幽径悲剧》的评论、分析文章。
3. 网络资源:关于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讨论文章、案例。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情节和转折点。
3. 分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探讨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悲剧因素;(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悲剧美;(2)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幽径悲剧》全文2. 教学重点:(1)作品的情节梗概和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悲剧因素的深入分析;(3)作品的艺术风格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引发学生对悲剧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初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悲剧因素;(2)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和难点;(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梳理并总结《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并进行翻译;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3. 综合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在合作探讨和课堂小结中的表现;4. 文学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中的悲剧因素;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幽径悲剧》教学案
知识与技能:
通过品味课文精练、雅致的语言,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等相结合的修辞方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三个问题的研讨,学习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幽径悲剧内容、内涵及成因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课文语言精练而雅致。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等相结合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增强了课文强烈的悲剧效果。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班级学生为镇江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属于借班上课,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不甚清楚。但民办学校经过选拔录取的学生,相对于其它学校学生而言,学习基础、习惯和能力要强很多,特别是在参与热情、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上更有优势。
4.总结: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等相结合的修辞方法;烘托、对比等写作方法。
1.明了任务。
2.阅读筛选,独立诵读品味好的句段,感受作者精练、雅致的语言。
3.师生、生生交流感悟。
4.提炼总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妙处。
1.语言是读出来的,写出来的,只有充分地诵读才能从心底感悟到语言的魅力。
本课设计尝试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样写的”问题是阅读的基本问题,确也是大多数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本课让学生在阅读基本要求下,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期学会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
本课设计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根本理念,教学目标学生确定,课堂时间学生把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感悟品味各家畅谈,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做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幽径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理解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悲剧主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解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阐述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意识。
(2)反思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及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继续深入分析《幽径悲剧》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2)探讨作品中的自然与环境主题,以及其现实意义。
2. 教学资源:(1)相关文学作品,用于对比分析。
(2)环境保护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用于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幽径悲剧》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的悲剧意味。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初步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5. 作品解析:(1)分析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绘,引导学生领悟悲剧意味。
(2)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中的奥秘。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环境,增强情感体验。
《幽径悲剧》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的审美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品对人性的探讨,认识悲剧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文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分析。
(3)文学鉴赏基本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作品深层含义的解读。
(2)象征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总结。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片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幽径悲剧》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评论、解读文章。
3.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与鉴赏: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与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解读: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文本解读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等,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合作交流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23课《幽径悲剧》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3课《幽径悲剧》教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
语文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要紧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讲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 〔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
交流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本文文题揭示的是如何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本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 组织学生交流、评判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 导入,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如何样明白得?在行文中表达出作者如何样的感情?明确任务
2 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阅读、摸索、讨论
3 组织交流、评判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1 俗语讲,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如何样看待其人?明确任务
2 组织学生展现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展现搜集成果
3 组织学生摸索、交流、评判摸索、交流、互评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表达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本文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咨询题,请谈谈并与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本文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方法。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熟记《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及相关事件。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3. 象征意义:探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幽径的象征意义。
4.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熟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理解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和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谈话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幽径悲剧》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熟记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关系。
3. 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4. 探讨小说的象征意义,如幽径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故事中的体现。
5.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人生、命运的反思。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记《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3. 深入思考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分析、象征意义探讨和主题思想思考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在小组讨论环节,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涉及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文学作品,如《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等,拓宽阅读视野。
《幽径悲剧》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幽径悲剧》的内容简介。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3. 探讨故事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案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幽径悲剧》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的经历。
3. 讨论:故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2. 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盐都区实验学校邵传祥【教学目标】1.感受藤萝的美和藤萝被毁的悲惨,理解古藤萝被毁的悲剧原因。
2.体会作者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树立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感受藤萝的美和藤萝被毁的悲惨。
2.体会作者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树立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难点】藤萝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阅读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一部短片,认识了一位老人,他就是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东方学大师”的季羡林。
今天,老师就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名篇《幽径悲剧》,去感受悲剧带给我们的心灵的震撼。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关于“悲剧”那么什么叫悲剧呢?(举例:老师这里有一个玩偶,同学们看漂亮吗?老师如果把它摔碎了,还漂亮吗?摔碎了美就支离破碎了,不再美了。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三、悲剧梗概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悲剧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悲剧?(明确:北大燕园里的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四、观藤萝,感受悲剧1.赏藤萝美(1)古藤萝同学们看过吗?下面让我们先睹为快,看一组古藤萝的图片(播放图片),藤萝美吗?看完了图片,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如何来描绘藤萝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古藤萝的句子,从下面两个角度赏读:①藤萝被毁之前:我觉这是一株 ` 古藤萝,比如。
我的理解是。
②藤萝被毁之后:我觉这是一株 ` 古藤萝,比如。
我的理解是。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等角度来谈。
)⑵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株古藤萝被毁之前是什么样子的?刚才,同学们在课文第8节发现和感受到了藤萝的美,可以说作者将这种美通过感觉写得是有形、有色、还有味,对于样的美,老师想请同学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出来。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2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幽径惨剧》教课方案 2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幽径惨剧》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阅读描绘藤萝不一样期间的形态相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受以及所反应的社会问题。
2、经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商讨课题,能意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课步骤:一、导入:二、感情画廊:(形象)1、指导语:过渡语(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请阅读文中描绘藤萝遭到劫难前后的相关语段,依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3、评论:学生自发或点答学生登台朗诵,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现开创小诗一首,由学生评论。
三、星级沙龙:(主题)1、指导语:小组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商讨,并将议论的结果照实整理成条则的形式。
(教师供给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就所需的资料,包含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一星级:(课题)课题是“幽径惨剧”,你感觉这个题目好不好?谈谈你的原因。
二星级:(挑战威望)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以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适合吗?把你的见解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沟通。
三星级:(“十字架”的议论)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可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久永久地背下去。
”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2、学生展现研究成就并进行互评四、课文朗诵:1、指导语:在坐位上带感情地放声朗诵课文,并勇敢地选择你喜爱的片断为大家朗诵2、大班点读评读3、配乐全班读五、作业:(真情告白)对这篇课文的商讨还不过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如与他谈谈诚心话。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幽径悲剧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幽径悲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幽径悲剧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语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都市精灵》中昆明、上海那两幅和谐的画卷导入,告之学生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人与自然时有悲剧发生。
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大大的“悲”字。
二、自读课文1、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词。
(注意字形、字音、字义),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2、初读感知:文中的悲剧是关于谁的悲剧?交流,师板书(一棵古藤萝)。
三、研究探讨:1、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画为作者对她的描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学生也较容易地找到了第8段和第14段对藤萝的描述)。
师:用一句概括古藤萝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丽,心地善良,和别的树木和睦相处的藤萝。
师:再概括一些,用三个字。
生:美、善、真。
师板书:真、善、美。
2、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
(此内容文中显现较多,学生发言机会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爱、留恋、乐之。
被砍之后作者是悲伤、惊讶、痛苦的。
师顺势完成板书)。
3、生选择一处,读出情感,体会作者心情。
四、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猜测一下,“毁美”的是哪些人?(学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没有美的人”等。
)2、生活中可否有类似的人?(学生发言)。
3、师创设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树上刻着“20xx年xx月xx日,到此一游,你想对他说什么。
(此处生发言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只有一个蓝天,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同饮一江水,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
立即有其他同学附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XXX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
2、掌握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搜集相关资源的方法。
2、掌握赏析散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能结合背景和实际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幽径悲剧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人生悲剧的深层思考。
2、结合新时代背景,知道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
学生分析:1、学生比较容易欣赏到XXX的美,但可能不太了解作者为什么特别关注XXX的命运,因此有必要穿插相关的文革背景,让学生了解学生了解XXX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给作者带来的心灵安慰2、由于人生阅历的限定,学生没法真正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故而有必要加以恰当的指导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了解作者,检查预1、由XXX为XXX新生看行李导入,出示XXX照片,简介XXX。
7月11日上午8时50分,著名国学大师XXX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岁。
(补充介绍)今天让我们通过进修他的《幽径悲剧》,一起走入XXX的情感世界。
2、检查预字词。
(生提出不好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解决)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幽径悲剧》是个什么样的悲剧?2、提问:这只是一株藤萝而已,有甚么好可悲的?值得吗?为何?分析第9、10自然段结合“鲁殿灵光”、“唯一点安慰”等,联系作者的文革经历,总之,是作者的精神安慰。
三、找XXX1、请学生圈画出表现藤萝之美的词或语句。
你们觉得美不美?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名朗读,生齐读)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XXX的呢?(学生讨论,老师读句子,生归纳):形:盘曲而上香:“蓦地”“扑鼻之香”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色:万绿丛中一点红(外在的形象美)和:与大树和睦相处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内在品质美)四、看藤萝之毁1、这么美的藤萝,最后是怎样的终局呢?被砍,被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教学方案主讲老师:常州市东安中学罗天涛年级:八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中化用的古诗句。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悲剧的主要内容。
3.反复诵读表现幽径藤萝之美的段落,说出藤萝之美美在何处。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时目标教学版块1:导入同学们好。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
在北大燕园的一条幽径上,也发生了一场悲剧,这场悲剧使得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痛心疾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幽径悲剧》。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中化用的古诗句。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悲剧的主要内容。
3.反复诵读表现幽径藤萝之美的段落,说出藤萝之美美在何处。
模块二:语言积累教学版块2:语言积累那么下面,我们就要首先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
请大家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笔划出生字生词。
然后利用工具书自主解决,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本课的语言很有特色,大家可以将好的词句抄写在摘录本上。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通过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本课的语言很有特色,可以让学生将好的词语抄写下来。
时间约8分钟)刚才大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收获了很多吧。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语言的珍贝:首先,文中有不少的文言词汇。
比如:课件展示: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课文对这些文言词汇大都进行了注释,大家一定要弄懂它们的含义。
特别是“足征、潋滟、疾趋、愚氓”这几个词,较为生疏,我们要多记几遍。
文中还有不少成语和四字短语,你看:课件展示:司空见惯、等闲视之、相映成趣、盘曲而上、鲁殿灵光、闲情逸致、月白风清这里的“鲁殿灵光”比较生僻,但是我相信大家已经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了它的含义,它本来指的是汉代鲁恭王修建的灵光殿,在历次战火仍保全了下来,后来就用来形容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当然,肯定也有不少文化底蕴深厚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文中有很多化用诗词和古文的地方。
比如在读到第3段“实有曲径通幽之趣”时我们会自然想到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课件展示:第3段“实有曲径通幽之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读到第4段“绿叶接天,红荷映日”时我们会忆起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件展示:第4段“绿叶接天,红荷映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读到第5段“昔日的潋滟的绿波”时我们又会自然想到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课件展示:第5段“昔日的潋滟的绿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到第4段“欲与天公试比高”时,我们的脑海中又会立刻出现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诗句。
课件展示:第4段“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交换位置第10段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则是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课件展示:第10段“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这些地方在写作上叫作“化用”。
怎么样,有了这些词句,文章是不是就有了浓浓的文化底蕴而倍显雅致呢?模块三:整体感知悲剧梗概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北大燕园的幽径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悲剧?课件展示: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北大燕园的幽径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悲剧?(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并组织交流。
时间约5分钟)刚才我们概括了悲剧的主要事实,那就是在北大校园的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无情毁灭。
课件展示:幽径悲剧:藤萝被毁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株藤萝原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呢?它原先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要毁灭它呢?下面呢,就让我们先来探讨前面两个问题。
模块四:美段诵读(一)悲剧主角在没被毁灭之前,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它生活的幽径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请大家仔细阅读第1段到第10段,找出相关语句,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课件展示:6分钟)通过刚才的研读和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条神奇美丽的幽径,你看,春天,小花灿烂;夏天,一团浓阴;秋天,红绿相间;冬天,浓烈勃发。
课件展示:春:小花灿烂幽径之美夏:一团浓阴秋:红绿相间冬:浓烈勃发幽径是如此美丽神奇的,而作者说:“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原来,作者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以幽径之美来衬托藤萝之美。
那么这藤萝到底有多美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这些文字:课件展示: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期间,成为春天一景。
②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③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它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啊,有幽香、有蜜蜂声、有紫红色的花,可嗅、可闻、可观,藤萝的形象具体而又鲜活。
多美的一株藤萝!课件展示:形:盘曲而上藤萝之美色:红绿相映味:淡淡幽香声:嘤嘤嗡嗡这藤萝是否也带给了作者无限的快慰呢?请同学们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再读课文,划出表达作者对藤萝感情的句子。
课件展示: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再读课文,划出表达作者对藤萝感情的句子。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课文,划句子,然后交流。
时间3分钟。
)作者对这美丽的藤萝感情如何呢?刚才大家一定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课件展示:第7段: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
第8段: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第10段:每次走到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从这三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藤萝的感情,那就是喜爱、快乐、留恋。
作者对藤萝是那么喜爱,说是“所有神奇的东西中”给他“印象最深”,让他“最留恋难忘的”。
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刚才这几句话。
课件展示: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期间,成为春天一景。
②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权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③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它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作者看着这美丽的藤萝,心情是那么的快乐,让我们带着快乐的感情来读。
(学生再读描写藤萝之美的句子)在十年浩劫之后,北大校园这株仅存的藤萝更是成了作者悲愤惆怅之余的唯一的安慰,让他觉得人生还是值得留恋的。
让我们再带着留恋的心情来读。
(学生再读描写藤萝之美的句子)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藤萝的美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这藤萝,就这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活下去吧。
然而,美好的事物不总是那么幸运,美丽的藤萝却遭遇了无辜的横祸。
到底是什么横祸呢?是谁制造了这场悲剧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
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幽径悲剧》教学方案主讲老师:常州市东安中学罗天涛年级:八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的剖析,能用简要语言抨击催残生命的行为2.通过对作者内心独白的揣摩,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模块一:课时目标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藤萝的美已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它盘曲而上的枝干给人昂扬奋发的启迪,幽然淡雅的花香给人芳馨美好的享受,斑驳陆离的色彩给人明朗愉悦的快慰。
这怎不让人心生喜爱、欢乐和留恋呢?然而,野蛮和无知却轻易夺取了它的生命,让它鲜活美丽的形体突然变成了一具可怕的僵尸。
这到底是谁之所为?为何要痛下毒手?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幽径悲剧》,来查清杀害藤萝的凶手,探讨悲剧带给我们的警示。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通过对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的剖析,能用简要语言抨击催残生命的行为2.通过对作者内心独白的揣摩,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模块二:美段诵读(二)案发现场藤萝被毁后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用4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第11段至文末,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的发现。
课件展示:这变成了一株怎样的藤萝啊?请同学们听老师把第10和第11段连起来读一遍。
播放音频文件课件展示: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课件展示: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老师朗读)可怜的藤萝啊。
那盘曲而上的枝干还会有吗?那红绿相映的色彩呢?那芳香袭人的花香呢?那嗡嗡的蜜蜂声呢?难道都将没有了吗?没有了,不久就什么也没有了。
它现在成了吊死鬼,成了失掉母亲的孤儿,它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课件展示:形:盘曲而上成了吊死鬼藤萝之美色:红绿相映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味:淡淡幽香万分委屈、投诉无门声:嘤嘤嗡嗡哭泣,哭泣,哭泣……此刻,与藤萝朝夕相处了二三十年之久的作者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再读第11段至文末,划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式补充完整,并带着感情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5分钟)好端端的古藤,怎么会忽然成了吊死鬼呢?是被什么人砍断的呢?作者是那么的惊讶,那么的不可思议,简直不敢相信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一幕是真的。
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感情来读第11段“古藤那一段”至段末的这部分文字。
课件展示: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这是真的,不容怀疑了,与我朝夕相伴二三十年的古藤就这样被人活生生地给砍杀了,古藤确实将不复存在了。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让我们带着痛苦的心情再读第11段中的这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