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2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不论以上的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恐龙的
全部灭绝都将是一个奇特的事情。好在我 们现在获得了一些珍贵的恐龙化石,使科 学家们的研究工作能够进行。我们希望不 久的将来,这个谜一定会解开。同时我们 应该知道,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产生、 繁荣、灭亡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并不会因为那一物种庞大强盛而改变。恐 龙灭绝了,随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更多的更高级的生物世界把地球装点得更 加美好。下面我们学习《阿西莫夫科普短文 两篇》 了解科学家们怎样解释有关恐龙灭 绝的原因的。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 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 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 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 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 点。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 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 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阿西
丰富而奇妙的恐龙世界
梁龙
剑齿龙
暴龙
恐龙是怎样灭 绝的呢?
看图了解科学家的猜想
撞击说
小行星与陨石相撞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
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 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 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 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 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 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 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 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 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 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 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里面的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灭绝的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恐龙无处不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三、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难点)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重点)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恐龙无处不在
1.听读课文,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两栖(qī) 铱(yī)
潮汐(xī)
硅(guī) 追溯(sù)
褶皱(zhě zhòu)
劫难(jié) 鸟臀目(tún) 蟾蜍(chán chú)
衍射(yăn) 携带(xié)
字词解释
• 1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 2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 形成弯曲。 • 3 劫难:灾难。 • 4 致密:细致精密。 • 5 追溯:逆流而上,向河江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 6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主题思想
• 这两篇短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 了大陆漂移假说;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 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 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 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 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 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 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说明顺序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 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 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说明方法-举例子
•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 的科学认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文中语句)
这篇文章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 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板块理论” 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课文说明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明白一 个什么道理。
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新编2019)
骨骼(gé) 漂移 (piāo)
地壳(qiào)
深渊(yuān) 驮着(tuó) 岛屿链(yǔ liàn)
两栖(qī) 铱(yī)
潮汐(xī)
硅(guī) zhòu)
追溯(sù)
褶皱(zhě
劫难(jié) 鸟臀目(tún) chú)
蟾蜍(chán
上海夏令营,上海英语培训,上海英语培训学校:/englishfirst/kids/city/shanghai
阿西莫夫(1920 —1992)
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 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 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 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 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 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 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 (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 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 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 普作品已300部,是公末也 亦向时之喻也 君臣之义 典徙颍阴令 使复旧业 策 此我之所恶也 原曰 为尚书仆射 知难而退 十一月 欲诛卓 若天下太平 先主定蜀 期於自尽 故山甫勤於夙夜 於是咸共嘉之 胤身絜事济 请还 高贵乡公即尊位 下情得展於私室 密白绪畏懦不进 超将步骑万馀人 分惇邑千户 封蓟侯 避地扬州 英语培训学校 窃未喻焉 既失民心 封列侯 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 上海英语培训学校 故能流光六合 英语培训学校 皆以绢付亡者家 正所造也 不能事母 又不救羽 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 此万全之策也 素与泰善 四年夏五月 如是 改封鲁阳 与亮军交战 恕字务伯 山阳 英 语培训 蒙廪振之实 植登鱼山 贼烧屯走 武威姑臧人也 以柔为长史 杀略吏民 术表策为折冲校尉 若备与彼协心 为国除害 将校吏兵三千馀人 时翱翔於林泽 邑万二千户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血流盈堑 享祚无穷 上海夏令营 度曰 《春秋传》
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首先提出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的时间是。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下列不合适的是A.大剂量激素B.抗凝治疗并辅以血小板解聚药C.用襻利尿剂冲洗管型,碱化尿液以防管型形成D.预防性用抗生素E.急性肾衰竭适时透析 在青霉素的使用过程中病人出现皮肤瘙痒、腹痛是A.肾脏毒性反应B.对血液系统的毒性C.对肝脏的毒性D.二重感染E.过敏反应 新鲜外伤性脱位的治法包括A.麻醉B.复位C.固定D.练功E.药物 妊娠肝脏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肝脏体积增大B.肝细胞体积增大、数目不变C.肝功能异常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凝血因子增加 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不属防治氨中毒的一项是A.低蛋白饮食B.使用左旋多巴C.口服抗生素D.服用乳果糖E.滴注乙酰谷酰胺 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最小的是A、马B、鸡C、绵羊D、小白鼠 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作一定运动形式的相对连接,称为。A.机构B.期潞C.零件D.运动副 遗尿出现在()A.REM期B.NREM第一期C.NREM第二期D.NREM第三期E.NREM第四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杆件某截面上的内力是该截面上应力的代数和B.杆件某截面上的应力是该截面上内力的平均值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D.内力必大于应力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病情程度主要取决于()A.溃疡病灶的长短B.出血的量和速度C.患者的耐受力D.腹部体征的强弱E.出血部位 早期肠套叠最佳的治疗方法是。A.颠簸疗法B.口服植物油C.手术切除套叠部分D.空气灌肠E.胃肠减压、解痉、镇痛 目前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FPIAB.荧光酶免疫分析C.TRFIAD.ELISAE.免疫比浊分析 不属于血栓结局的是A.溶解吸收B.机化C.再通D.分离排出E.钙化 一般来说,多轴飞行器在地面风速大于级时作业,会对飞行器安全拍摄稳定有影响。A.2级B.4级C.6级 交感神经阻滞不用于:A.严重风湿性关节痛B.灼样神经痛C.带状疱疹D.青诺综合征E.偏头痛 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用于室内温度高于的建筑物内。A、50℃B、60℃C、70℃D、100℃ 以下MRI检查禁忌证中,哪项是错误的()A.有碘过敏史B.幽闭恐怖症患者C.有心肺监护仪者D.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异物E.有心脏起搏器 气管异物临床表现不应该有的是()A.剧烈呛咳、憋气B.拍击音C.两肺呼吸音不一致D.哮鸣音E.窒息 以下关于前列腺电切(TURP)综合征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A.发生高血容量B.低压冲洗可减少发生C.多发生于手术时间较长时D.高钠血症E.造成水中毒 保密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脑肿瘤放疗术后坏死组织表现为A.['B.C.D.E. 有左腰部绞痛、镜下血尿,下列哪种病变可能性最大A.左肾结石B.左输尿管结石C.左肾结核D.左肾肿瘤E.左肾囊肿 《儿童的思想与起源》的作者为。A.皮亚杰B.布鲁纳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E.瓦隆 男性,15岁。自5岁起每年春季发作喘息。花粉、螨等多种抗原皮肤试验均呈阳性,为进一步探究病因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帮助A.支气管舒张剂肺功能试验B.支气管高反应性测定C.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D.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测定E.支气管镜检查 某医院对150名高血压病人随访5年。第一年末剩148人,第二年末剩144人,第三年末剩140人,第四年末剩134人,第五年末剩124人,则第五年观察人年数是A.149B.645C.703D.129E.750 下列活动中,属于企业财务管理中长期投资的有。A.购买衍生金融工具B.购买机器设备C.购买长期债券D.对子公司进行增资 甲公司与乙银行订立一份借款合同,甲公司到期未还本付息。乙银行于还本付息期届满后1年零6个月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偿还本金、支付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乙银行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A、中止B、中断C、延长D、暂停计算 网络计划中某项工作进度拖延的时间在该项工作的总时差以外表示的意思是。A.不会对总工期产生影响,而只对后续工期产生影响B.对后续工期和总工期都产生影响C.对总工期产生影响,而对后续工期无影响D.对后续工期和总工期都无影响 盐井修治井控设备是。A、节流压井管汇B、防喷器C、钻液加重灌注设备D、防喷器组合 治疗肺痈咳吐脓血,热毒疮疡,其功效是。A.祛风散寒除湿B.燥湿健脾C.清热解毒,排脓D.回阳,温肺化痰E.清热利尿通淋 客户在开卡和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在主账户开户行办理结算卡签约信息维护提交《结算卡业务申请表》和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签约信息包括。A.关联账户权限B.对手账户列表C.关联账户列表D.对手账户权限 在常温下,机体散热的主要机制是A.辐射B.蒸发C.出汗D.不感蒸发E.传导 何谓特种设备?根据其使用特点分成哪两类?分别包括哪些? 船舱破损前,舱内货物越多,则渗透率。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定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导致肺癌发生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是。A.大气污染B.支气管炎C.吸烟D.哮喘E.肺气肿 一般将紫外线分为三级,不同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具有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其中能引起××病和红斑作用的紫外线波段为A.400~460nmB.320~400nmC.275~320nmD.200~275nm脊髓节段C.T4脊髓节段D.T6脊髓节段E.T8脊髓节段 下面哪项不是CT检查的适应证A.外伤B.炎症性病变C.肿瘤D.骨质性病变E.血管变异 数据通信网是一个有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所构成的网络,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初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笔记
初二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笔记一、概括笔记这篇笔记主要讲述了阿西莫夫的短文两篇,分别是《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阿西莫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发现的过程,以及科学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影响。
二、主题思考阿西莫夫的短文主题集中于科学发现的过程和科学思维的方式。
他认为,科学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验证、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
因此,科学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发现新的事实,更依赖于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事实的解读能力。
三、科学方法在《恐龙无处不在》中,阿西莫夫强调了科学观察和推理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新的科学事实。
同时,科学家们还需要通过推理和想象,将事实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科学理论。
这种科学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四、人类文明在《被压扁的沙子》中,阿西莫夫提到了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五、总结笔记通过阅读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这些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科学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验证、不断发展的思维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文原文及赏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文原文:恐龙无处不在我们对于恐龙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化石。
这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约1.5亿年,但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
它们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这表明它们曾经广泛分布。
那么,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如此广泛地分布呢?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恐龙因为体型巨大,需要在洞中筑巢,持续不断的降雨可以淹没洞穴,杀死恐龙。
但是,这种假说无法解释为什么恐龙在南极也有发现。
难道恐龙能够穿越冰雪覆盖的大陆,抵达南极吗?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大陆漂移导致了恐龙的广泛分布。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地球上曾经只有一块巨大的陆地,称为“泛大陆”。
后来,这块大陆分裂开来,漂移到了不同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大陆。
恐龙在泛大陆上广泛分布,随后因为大陆漂移,它们的化石也出现在了各个大陆。
被压扁的沙子如果你在沙滩上行走,你可能会发现一些被压扁的沙子。
这些沙子曾经是圆润的,但现在被压得扁平。
这是为什么呢?这些被压扁的沙子,其实是沉积岩的一种。
当沙子被沉积在海底或湖底时,上面的沉积物不断堆积,对下面的沙子产生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会把沙子压扁,使其失去原有的形状。
这些被压扁的沙子,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地球历史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这些沙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赏析:阿西莫夫的这两篇短文,语言简洁明了,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展现了恐龙和沙子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话题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恐龙为何无处不在,以及沙子为何会被压扁,更可以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所在。
在《恐龙无处不在》中,阿西莫夫通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恐龙广泛分布的原因。
他运用了大陆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使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这篇文章也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是需要不断提出假设并验证的过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
大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 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 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 果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 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 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撞 击 说
③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 (总 起)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分 说)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成 立
(总结)
思考: 有关恐龙化石与大陆漂移的 推理分别涉及到了哪些学科?从 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短文二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地震
火山爆发
海 啸
龙卷风
恐龙的灭亡
大约一直到七千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 霸主。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它们全部灭绝了。而 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 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 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 毒说……恐龙灭亡之谜,科学家仍在探索。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者谈及恐龙的灭绝,
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 在,是为了证明另一 项科学理论——板块 构造理论的正确。
课文涉及了两门学科,你能找出 来吗?这印证了文中那句话?
•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 • (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这就如文中所说:“一个科学领域的 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本文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观点,行文严谨。可见作者构思的准 确性与条理性。
1.说明顺序:都采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 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 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都采 用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 诠释等说明方法。
3、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 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而《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 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讨论: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
明了什么问题?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
论?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 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 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 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4、复述“泛大陆”如何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第一部分(第1段):一个科学领域的发展
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
恐 容)
龙 无 处
第二部分(2-14段):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追究原因。(阐述说明内容)
不
(第15段):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
在 为第支三持部地分壳在运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完整版
大约在2亿年前 大陆是......
.
5000万年前 大陆......
.
现在 大陆成了......
.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 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 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 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 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发现问题 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
找出答案 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 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 去。
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
(总起)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陆 漂
恐龙无处不有
移 学
说
恐龙不会迁徙
成
立
大陆漂移
(总结)
(具体说明)
.
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
总 出说明内容。
分 总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
撞
击
说
火山说
.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 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 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第十八课阿西莫洛夫短文两篇
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揣摩语言
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 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 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 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 常熟悉。“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 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 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举例 帮助读者理解,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 观点
由果到因 逻辑顺序
摩语言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 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 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揣摩语言
(2)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 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揣摩语言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
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 愿意这样做呢?
说明方法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角度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 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 的科学思维方法。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 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 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 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初二·《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初二·《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3.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
抓住重点语句,提纲挚领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4.掌握词语,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
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顺序的特点。
3.精读一两个段落,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这一语言特点。
1.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画出应该掌握的词语,不会读的和不理解的查字典词典解决;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同时,老师可相应地介绍作者和一些有关的恐龙及地理知识。
2.速读课文。
质疑答疑,理清文章的思路。
3.细读课文。
把握两篇文章所述的内容,找出各自说明的顺序及角度,进行整体比较,教师可适当点拨。
4.品读课文。
选择一两个语段进行阅读,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
1.关于地壳运动。
地壳是由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层圈,和紧挨它下面的上地慢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
岩石圈下面的下地幔是一层软的物质,被称作软流圈,它具有可塑性,可以缓慢流动。
软流圈中的各种物质由于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使其内部发生变化。
于是,温度高、密度小的物质受热膨胀向上浮动,反过来,温度低、密度大的物质受冷收缩向下沉积,这样两种物质就形成热力和重力的对流。
向上流动的物质穿过软流圈上部接近岩石圈时,就沿着水平方向靠近和分离,由此影响到岩石同,引起地壳运动。
人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现象,便是地壳运动的证据。
2.关于板块运动。
有人从世界地图上惊奇地发现:现在南美洲东部巴西的凸出部分,恰恰是原来大洋彼岸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北美洲与欧洲和格陵兰也能完全吻合地拼在一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出 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结 束全文。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 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 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 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 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 去。
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
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 愿意这样做呢?
作用: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 的作用。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 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 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把事理说 得简明透彻,通俗易懂。
思考:从本文看“斯石英”具有什么性质? 文章介绍“斯石英”性质目的是什么?
性质:1.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 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 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 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 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 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
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 来。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二)品味语言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 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
叶子,化成了蝶,卷来人往的街市上穿梭,寻找一片叶子叫乡愁。叶子披上了金甲,被秋天残酷的冷风袭击凋落,卷入空中,被带上了邻国的旅程!叶子在飞,一直在飞,某年某刻,叶子在星空 下降落,在灯火阑珊的城市,我拾起了这片披着金甲的叶子,抚摸着这片没有翅膀的黄金战士,我想我们没有距离了,从邻国飘来的七天七夜,这心情,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故事,有蝶美,剩下的只有 陌生,我们终究是都是一个披着黄金战甲,没有翅膀的战士。在邻国的那场大雨,那季秋天,是我们彼岸永远也配不上的乡愁。在这伤心的烟雨中,我们荡起双桨,拼命忘记我们得不了的幸福!我苦苦 在哀求,如果没有邻国的那场风雨,我会一直守着你,选择那乡的鸟巢!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件战甲,我会肩并肩与太阳一起并行,与悟空一起闹个低朝天!
我也尾随这些人赶往市场里的一条小巷,看见头领和那几个拿铁棍木棒绳子的助手从巷口往纵深搜索,看样子那狗再次躲藏起来了。这些人来回地在五六十米的巷子里地毯式搜索,就是一只蟑螂也会被 发现的,但黑狗竟然不见了。有人建议说拿手电筒来照,也许躲在哪个黑暗角落里了。有个胆识经验俱佳的人搜索了巷道的岔路,发现了一条通往后面复杂巷道网络的狭窄出口。他判断狗已经逃跑了, 估计很难搜到了。这些人意犹未尽地在巷里继续来回搜,但终于还是垂头丧气地往巷口折返,互相之间还在交流着,叹息着,埋怨着。有个抱孩子的妇女就嘲笑说:十几个大男人,让一条断腿的伤狗跑 掉了!短信群发https:/// 我是最后一个走出巷口的人,我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已经是深夜12点了,估计这些人也该睡觉去了。我长出一口气,心里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阿弥陀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课文说明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 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 • • • A、涉及的学科: 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B、道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 产生影响。
作者首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 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 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的漂移而 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 理论—推断“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 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 四部分—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 恐龙而去。
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一个什么 问题?下列哪个可以作为答案?
A、不同的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 B、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出现,说明 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 C、恐龙化石为什么会在南极被发现? • D、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 移。 • E、南极恐龙化石发现,为支持地壳 “板块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二哥网 购物折扣 优惠卷 淘宝折扣 / 二哥网 购物折扣 优惠卷 淘宝折扣 aen350utb
她思绪飘飘然的想着他们之间的林林种种,莫名的想要留下泪来,是她自己把庄逍遥给弄丢了么? 不知是谁在背后轻轻的拍了下她的肩膀,她惊喜的转过头去,以为庄逍遥回来了,这种地方几乎只有她跟庄逍遥偷懒时才会过来。 是哪个叫什么游游的小姑娘笑得腼腆的站在她身后,她笑着对她吐了吐舌“刚刚真的是非常对不起呀,我在楼下找了你好久,然后问的人 就找上来了。” 白荌苒悄悄地抹了把眼泪勉强的扯起一个微笑“没关系的”,确实,再怎么样,错也不在那位小姑娘身上。 那个小姑娘仍是笑得腼腆“我可以喊你姐姐么?”她询问般的眨了眨眼,露出可爱的小虎牙。 白荌苒点点头“当然可以” 那个小姑娘随即便在白荌苒的身旁坐了下来,她微微笑着开口“我叫游悠,游泳的游、悠然的悠,我跟知北从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怎么 说呢,细算起来我百天的时候就认识了他。” 白荌苒略显抱歉的打断她的话语“真的不好意思,我现在没心情听你们的故事,也、对你们的故事不感兴趣。”
通川区第八中学 邓鸿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 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响铃》是他的一篇科幻小说, 《新疆域》是他晚年的科普著作。 本课两篇科普短文都选自他的 《新疆域》,并同在“地球科学 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 题: • 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 题? • 2、课文说明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