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地方政府间的良性互动(精)
搭建媒体沟通平台推动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
、
多方参与 ,通过交流沟通平 台积累社会共识
当前 ,不少 社会 矛盾 的产生 是 由于党 委政 府与
社会各群体交流沟通渠道不足 、信息不对称造成 的。 通过媒体搭建交流沟通平台 ,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委 、
政府 和 市 民百 姓 面对 面沟通 交流 ,在 沟通 中取 得理 解 ,在交流 中达成共识 。这种互 动交 流方式 ,有利 于 发挥群众智慧解决 民生问题 ,有利 于引导社会心态 ,
的发展 , “ 我们 圆桌 会 ”制作 了 “ 对话 市长 ,畅想 ‘ 十二 五 一 ’特别 节 目。2 4位来 自不 同行业 的市 民
以及 两位 专家 和杭 州市 市长一 起走 进演播 室 进行 面 对 面交 流。节 目围绕 大 家共 同关 注的热 点话题 如 收 入、 交通 、 城 乡统筹 发展 、 养老等进行 了热烈 的讨论 。 2 0 1 0 年 以来 ,我 国民生用 品 出现 上涨 趋势 ,尤
生 恳谈 ”等栏 目,在表达 、收集 、传递 民情 民意 ,为 市 民百姓解疑释惑 、排忧解难 ,为党委 、政府决 策提 供参 考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 用。 “ 杭 网议 事厅”将这 些 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提供 给相关 职能部门 ,很 多意
及杭州市食 品质量安全指数 ,更是消 除了公众疑虑 、 恐 慌等社 会情 绪 。
“ 我们 圆桌会 ”邀请 了杭州市物价局 、市 贸易局 等职
能部 门和经济领域 的专家学 者 ,从 多个方 面分 析了物 价 上涨 的原 因、未来走势 ,介绍 了杭 州市 进行 物价监 测 、保 持物价平稳采取 的各 种应对 举措 。 “ 杭 网议 事厅 ”是杭州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 厅 、市 委宣传部 、杭报集 团依托杭 州新 闻门户 网 “ 杭 州 网” 创办 的社会交流沟通 网络平 台。 “ 杭网议事厅”
浅谈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
浅谈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税务部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地方政府则是国家税收的执行主体之一,因此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协调至关重要。
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两大支柱,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直接影响着税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关系,在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征管的执行和财政收支的协调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税收政策的制定方面,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密切配合,充分交换意见,合理探讨税收政策的制定方向和重点,以保证税收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税收征管的执行方面,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充分合作,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方式,确保税收的全面征收和有效管理。
在财政收支方面,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密切配合,合理协调财政收支关系,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财政支出的合理运用。
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不仅涉及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也涉及税收征管和财政管理的完善,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当,才能保证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税收的公平公正征收以及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
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建设和推进。
一是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税收征管的及时准确。
也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强化协作合作机制。
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建立起高效的协作合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和协作模式,确保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顺利进行。
也要加强沟通协商,解决税收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共同推动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监督与约束机制。
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建立起健全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行为,提高税收征管的效果和效率。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
做大平台融巨资 良性互动促发展——谈金融危机下地方政府投资型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
如 : 行 企 业 债 券 其 规 模 要 受 企 业 净 资 产 发 多 少 与 前 期 盈 利 水 平 限制 ,手 续 较 烦 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 能利 用 政府 信 用 , 资 金 到户 集 中 , 合 且 符 条件 的企业 可 与 搭桥 贷 款 组 合 使用 ;而 新 成立 的公 司或 公 司 净 资产 与 前 三年 盈 利 水 平 达 不 到要 求 的, 且所 投 资 项 目预 期 收 益 好 现 金 流稳 定 的, 可选 择 项 目收益 债 券 进 行 融 资 。各 金 融 机构 推 出的信 托理 财 产 品 期 限相 对 短 , 模 相 对 小 , 率 高 , 续 烦 规 利 手 琐; 中期 票 据 除 期 限 一般 为 35 , 率 较 .年 利 低 外 , 用等 级 要 求 高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信 各 融 资 品种 的 出台 主要 是 配 合 中央 启 动 四 万 亿 投 资计 划 , 决 地方 政 府 配 套 配 套 资金 , 解 从 这 个角 度 看 , 企 业 融 资 也 有 时 间 窗 , 要 抓住机遇 , 旦错过将时不再来 。 一 地 方政府 应借此 次央府 推 出的积极 财 政 政 策 与 宽 松 货 币政 策 的 干 载 难 逢 机 遇 , 一 步 做 大 做 强 现 有 的投 融 资 平 台企 进 业 , 对接 新 的筹融 资渠道 , 来 以便 能 够 尽 可 能 多 地 筹 集 到 建 设 资 金 。 其 途 径 通 常 有 :1、 由 政 府 主 导 的 资 产 重 组 与 并 购 ; () () 2 、财 政 直 接 货 币注 资 与 财 政 贴 息 ;3、 () 政 府 土 地 资 源 注 入 ;4 、提 供 政 府 信 用 ; () ()政 府 某 专 项 资 金 定 期 注 入 ;6税 收 返 5、 () 回 等 。在 实 际 操 作 中 , 些 途 径 的 运 用 会 这 受 到 若 干 主 客 观 条 件 的 影 响 , : 方 财 如 地 力规模限制、 可供 搭 建 筹 融 资 平 台 的 资 源 规 模 限制 、 用 融 资 方 式 的 限 制 , 时 地 适 同 方 政 府 部 门的 重 组 方 案 、 组 企 业 双 方 高 重 管层 的 意 愿 等 等 , 也会 影 响 筹 融 资 平 台 能 否达 到最 佳 效 果 。 为尽 快做 大 做 强 融 资 平 台企 业 , 尽 又 可 能 少地 动用 地 方 财 力 与 政 府 信 用 , 政 由 府 主 导 的 资产 重 组 ( 要是 由 国 资委 提 出 主 资产 重组 方 案) 是 相 对 现 实 的一 种 选 择 。 它 主要是 盘活存 量资产 ,通过 市场化运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的路径
一
应该 是平 等 的 ; 是 双 向 , 政府 与农 民积 极 参 与 , 二 即 各 出各 力 , 互影 响 ; 是 交换 , 动 是双 方 信 息 沟 相 三 互
通、 流动 的过 程 ; 四是和谐 , 动过 程要 自然 、 契 。 互 默
、
政 府 与 农 民 良 性 互 动 的 内 涵
保 持 良性 互 动 的态 势 十 分 必 要 。 对 影 响 政 府 与农 民 良性 互 动 的利 益 、 感 、 介 等 要 素 进 行 调 适 , 双 方 齐 心 协 力 情 媒 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 。
关键词 : 动 互 利益 媒 介 文 献 标识 码 : A
中图 分 类 号 : 6 6 D 1
问题 , 使得 双方 互动 错位 。其 次 , 方 国家政 府 与农 东
民的传 统关 系为 汲 取 和 管治 , 府一 直 以全 能 的 姿 政
态矗立 在农 民面前 , 必 然会 影 响 到双 方 互 动 的 过 这 程和 效果 。例如 , 国新村 运 动初期 , 过分 强调 政 韩 就
府 的统 筹作 用和 行 政 手段 , 政府 与农 民没 有 双 方对 等 的互 动 与沟通 , 方沟通 的媒 介又 单一 缺乏 , 下 双 上 之 间多数 时候是 一 种相 隔离 的油水关 系。这使 政 府 的政 策 、 入 、 目逐 渐失 去 了国 民尤其 是农 民 的信 投 项
赖 。第三 , 当前 , 新农 村建设 中的最 大 障碍来 自依 然 拘泥 于 G P为 本 的 地方 政 府 。地 方 领 导 班 子 像 公 D
司管理 层一 样 行 动 , 将公 司决 策 中“ 成本 ~ 收 益 ” 分
政治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府际合作研究》范文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府际合作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或地区之间合作与竞争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间(府际)的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府际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还能够推动地区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府际合作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
二、府际合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1. 资源共享与互补: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府际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协同发展与共赢:通过府际合作,各地区可以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实现共赢,避免恶性竞争。
3. 政策协调与统一:府际合作有助于实现政策的协调与统一,避免政策碎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府际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 合作模式多样化:当前府际合作模式多样,包括跨区域合作、城市群发展、经济带建设等。
2. 合作成果显著:通过府际合作,许多地区实现了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 问题与挑战:尽管府际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合作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力、利益分配不均等。
四、府际合作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合作机制问题:部分地区的府际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2. 政策执行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如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不力等。
3. 利益分配问题:地区间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合作动力不足。
4. 原因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制度设计不完善、地方政府间竞争压力、信息沟通不畅等。
五、优化府际合作的策略建议1. 完善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加强地方政府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2. 强化政策执行: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3. 合理利益分配: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地方政府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4.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府际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
NAND 地方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郝秋江(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6)摘要:从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开发区域规划》到2016年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成渝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视与期望。
成渝地区承担着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协同长江经济带布局、深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规划,未来成渝地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成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离不开两地政府的通力合作。
当前成渝地方政府间虽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政府交流与对话,却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政府沟通平台与有效的政府间合作机制。
关键词:成渝地区;地方政府;多维邻近性;政府合作机制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6)06-0020-02收稿日期:2016-04-05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文渊科研基金项目(JDWY201510)作者简介:郝秋江(1989-),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一、关于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文献评述对于地方政府合作的研究,不少学者通过对地区间的实证调研,介绍当前地方政府合作发展的现状以及其相关内容。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汪伟全在其研究中强调地方政府间合作是当代公共治理必然潮流,并将当前地方政府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炼为本位主义、缺乏有效合作协调机制、财政经费分担几个方面。
汪伟全认为未来完善府际合作的途径,主要应该从政治、管理、法制三个层而进行设计与创新。
陈瑞莲总结珠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合作的先进经验,提出地方政府合作的路径与创新主要从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规范、合作政策五个方面进行。
其他学者,如唐玲亚、韩刚、傅永超等分别以长江三角洲、东北三省、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区域政府合作为案例,研究表明当前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不单单是在跨域的公共政策与公共问题上进行携手,早已广泛地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广泛领域。
针对如何破除当前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困境,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学者们主要强调制度创新,如建立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区域政府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完善法规制度,强调契约精神等。
大学-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C H E N G R E N J I A O Y U2009/09总第272期文章编号:1001—8794(2009)09—0007—03闰树涛1.z(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2.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
与政府、社会形成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
大学只有真正地融入社会,形成与政府、社会。
之间良性的互动合作关系。
才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关键词:大学;政府;社会;互动合作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发挥着社会动力站、思想库、辐射源的作用。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系统环境中,大学与政府、社会形成了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
大学只有真正地融入社会,形成与政府、社会之间良性的互动合作关系,才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价值,为学校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大学与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是这三种基本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又能够获得互惠共赢的效应。
政府通过获得大学在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方面优势的支持,能够更好地实现政治、经收稿日期:2009—03—09作者简介:闫树涛(1972一),男,河北沧州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副主编、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济、文化建设的和谐进步;社会通过大学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人才和智力支持,能够创造更多更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大学则会在互动合作中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有利的社会支持,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为互动合作创造良好环境现代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划桨型政府”向“掌舵型政府”的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特征。
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公益性,政府在管理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三层互动_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正和博弈
三层互动_中央政府与地⽅政府的正和博弈三层互动:中央政府与地⽅政府的正和博弈⽅忠张华荣(福建师范⼤学, 福建福州 350007)摘要:根据对弈双⽅的合作程度,博弈可分为⾮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也称零和博弈和正数和博弈。
以往的中央与地⽅关系研究往往是建构在零和博弈的基础上。
在这种分析框架下考察中央与地⽅的关系,很难实现中央与地⽅的良性平衡,即使实现了也难以长期保持。
因此,有必要提出⼀种新的中央与地⽅关系范式,即正和互动范式。
⽂章从博弈论的⾓度来分析实⾏正和互动范式的可能性,并提出把社会引⼊到中央与地⽅当中,形成中央、地⽅、社会的三层互动。
关键词:中央政府;地⽅政府;博弈中图分类号:D63 ⽂献标识码:B ⽂章编号:1008-5947(2005)01-0022-03 ⼀、博弈论的导⼊所谓/博弈0,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赛者或者参与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参加者的⾏动或战略的⽅式。
01即参加竞争的各⽅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化⽽采取的策略。
可见,博弈现象的产⽣主要是源于现实⽣活中利益及追求利益最⼤化的理性/经济⼈0的普遍存在。
换个⾓度说,/利益0及趋利的/经济⼈0概念是我们理解博弈内涵的两个基本前提。
这其实也就是博弈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强调对弈者的/个⼈理性0,假设当事⼈在进⾏决策时能充分考虑到他所⾯临的局势,即他必须能够充分考虑到⼈们之间⾏为的相互作⽤及其可能影响,能够作出合乎理性的选择。
⼆是假设对弈者最⼤化⾃⼰的⽬标函数,通常选择使其收益最⼤化的策略。
博弈论正是基于⼈们对⼈类的/经济⼈0本性的客观评价⽽得出的利益关系互动论。
⼀般来说,博弈论包含以下⼏个因素:对弈者(⼜称局中⼈或参与者)、有关博弈的相关信息、博弈⽅各⾃可选择的策略和⾏为组合、对弈者从各种策略组合中获得的效⽤⽔平,也称为⽀付,也是对弈者最为关⼼的⼀个因素。
⽽且由于⽀付函数是策略组合的函数,所以⼜被称为⽀付函数。
博弈论的经典理论推演是关于/囚徒困境0的案例分析。
中国商人求解和谐政商关系的方法论
面对官员:中国商人求解和谐政商关系的方法论与政府及其部门良性互动时至今日,很多商人仍然信奉“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
《胡雪岩》一书的畅销,也使得“白银铺路”的潜规则在商界通行。
其实,这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并不是全部都行得通。
稍微思考一下这些所谓的官商哲学,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商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把这些哲学庸俗化、绝对化和片面化了。
这些“至理名言”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一样,因为:“钱能通神”,但“钱并不能让神按照你的意志来行动”,“白银可以铺路”,但没有听说过“白银可以把你送到你想去的目的地”。
今天的中国商人是幸运而幸福的,他们再也不必依附于官员而寻求政府对财产权的保护了,这是中共十五大之后中国社会官商关系与此前中国社会的根本区别。
因为,包括私有财产在内的“所有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这一让无数民营企业魂牵梦萦的条款,已经正式写入了宪法。
在商人的灵魂深处,企业真正不再是经济附庸,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经济实体了。
由此,国内企业与政府之间、官与商之间具备了良性互动的坚实基石和广阔空间。
如何与同一个政府部门的不同官员打交道同一个政府部门的不同官员,总有大中小之分,企业处理好了这些官员之间的“一二三”,才能处理好与这个政府部门的关系。
【解决方案】“围一敬二看三”。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同一个政府部门的不同官员对企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但是,政府官员的职位也在变动,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政府衙门也是如此。
对于官员来说,一般存在着升迁、平调和退休三种主要变动方式。
如果一家企业只“围一敬一看一”,眼里只有某政府或某政府部门老大一个人,就容易为企业未来种下隐患或者不利因素。
人家官员走了,但企业更换业务却没有那么容易,该常去跑的衙门还得跑,所以,一个政府部门的“老一”走了,总有“新老一”要来,而如果“新老一”是原来的老二,原来老二心中的不平衡和积怨就容易释放,从而成为企业的不利因素。
一个事情决定了,而要做完、做好还有一个过程。
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协调
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协调作者:胡燕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5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文化的交流,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明确。
在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间的矛盾与摩擦也逐渐的增加,而此时,地方政府间横线关系的协调,就显得愈加地重要。
关键词: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指的是地方政府间没有行政隶属的关系,而这种横向关系牵扯到的多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问题。
协调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协调,指的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被协调的地方政府,达到一种融洽的状态,从而表现为一种最佳、最优的发展效应。
2.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发展及协调2.1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地方政府只是行政等级中的一级组织,既不独立,又缺乏可供控制的社会经济资源,当时,中央政府更多的是关注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在行政体制上实行的是一种条条专政的管理模式,这使得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被传统体制严重阻断。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体制改革。
特别是分权,这种分权部分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地位与利益导向,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使得被阻断的地方政府间的横线关系,有了缓解,朝着良性发展。
2.2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协调在共同利益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协调,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和法律制度利益,有利于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趋向于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2.2.1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中的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政府改革,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和自我进行约束,但是一旦竞争过度,便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危及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地区稳定。
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危害:(1)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地方保护主义是以损害辖区外经济主体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辖区内经济主体利益的各种不公平保护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地区封锁的背后动机是地方政府部门及官员的的自利行为,获取财力。
浅谈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
浅谈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1. 引言1.1 概述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是指在同一个行政级别的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的政治互动和行政合作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涉及到地方政府间的政治互动,还包括了在具体行政事务上的合作与互助。
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关系主要表现为政府之间在政治立场、政策倾向、利益诉求等方面的互动和博弈。
行政关系则是指地方政府之间在具体行政事务上的合作与协调,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谋划等方面。
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对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健康稳定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可以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互信与沟通,加强合作与协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政治与行政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行政效率,推动地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与行政关系,建立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对于促进地方政府间的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关系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关系是指相同级别的地方政府之间在政治上的相互关系和互动。
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事务管理和社会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关系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执行和协调。
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和权力分配。
在一些国家,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竞争和博弈的关系,各方为了争夺资源、权力和声誉而展开斗争。
这种竞争导致了政治关系的紧张和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和社会稳定。
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也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来加强政治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合作机制可以包括共同制定地方规划、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共享资源和人才等方式,从而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同级地方政府间的政治关系是地方政府间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可以促进政治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作为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增长的问题,还包括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政策支持与产业引导地方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引导措施。
首先,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例如减税、降低企业负担等,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外商来到当地投资。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政策,例如提供低息贷款、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来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例如鼓励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来提高当地经济的竞争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不仅可以提升地方的投资环境,还可以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
地方政府应该优先考虑发展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地方的物流和信息流动效率。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注重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人才引进与人力资源开发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福利待遇等方式来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人才引进项目,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到当地从事科研、创业等活动。
四、与市场主体合作与互动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与市场主体进行合作与互动。
地方政府应该倾听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政策,以满足市场需求。
如何实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良性互动
N 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 2 世纪八十 城市经济的责任, G O 在这种情形下, 美国各级政 政府改革目标, 还可以使非营利组织“ 有事可 年代。随着全球人口、 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 府开始重新思考新的角色定位, 州与地方政府 做”拓展 了非营利组织生存与发展 的空间, , 从 突出, 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 开始改变做事方式, 大力倡导政府与非营利组 而实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良 性互动。 级无法解决人类的可 持续发展问题 , 于是为能 织合伙,并允许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竞 1授权模式。 、 授权模式指政府以授权的形 协助政府与市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G N O应 争。 政府可将 自 身无法涉及公共物品领域或者 式将部分微观的具体性的社会管理职能转交 运而生, 并迅速成长 , 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能力有限的领域让渡给社会 自 主组织承担, 使 给非营利组织履行。( 1 表 ) 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 以通过 其能充分利用成本、 其可 2契约模式。 、 契约模式是指政府通过签订 技术、 竞争等优势, 为社会 供求关系, 竞争与价格分配非公共物品, 但公 公众提供高效、 高品质的物资与服务, 最终达 契约将部分微观的具体性的社会服务职能转 共物品就无法被市场有效地配置, 因其本身具 到政府与此类企业工作相结合, 提高公共物品 交给非营利组织履行。 通常表现为政府与非营 有不可分割性、 非排他性, 这导致购买公共物 的质量与服 务效率 , 使政府 与组织形成双赢局 利组织就某一公共服务项目达成协议, 签订合 品的人无法阻止他人也使用公共物品, 这就是 面, 由政府出资, 非营利组织出人力、 技术、 资 为社会谋福利, 从这个层面看, 也是社会长 同, 著名的“ 免费搭车’ 象。显 而易见, 出钱 治久安的一条不可忽视的策略。 ’ 现 愿意 源和管理等来执行项 目。( 2 表 ) 购买的公共物品的人肯定不 多, 于是就产生 了 四、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互动基础 3转制模式。 、 转制模式是指政府将部分履
地方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地方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
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地方政府的权力也日益扩大,并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职责和权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密切。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政府和市场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双方利益和角色,以及这种关系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和利益地方政府由当地政府和政府官员组成,是政治和行政管理的执行者。
其主要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地方政府通过调节和协调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向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制定发展计划等方式,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政绩和前途。
市场经济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经济体系,由企业主导,政府为其提供监管和支持。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竞争,各个企业彼此竞争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市场经济是灵活的和高效的,能够带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生产率和效率。
而且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吸引外资和促进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方政府和市场经济双方有着紧密的利益联系。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吸引外资、创造就业机会、产业升级、税收增加等方式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监管和支持,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公平,避免市场出现失调和垄断。
二、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互相制约和协作然而,地方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强大的地位和影响力,政府官员和特殊利益集团可能滥用职权,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追逐利润的,企业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透过非法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市场需要相互制约和协作,以确保两者之间的平衡和合作。
地方政府应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同时对商业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
地方官员与民间组织的互动关系
地方官员与民间组织的互动关系近年来,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不断增多,而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关系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
在此,本文将介绍地方官员与民间组织的互动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方官员与民间组织的互动模式1.政府推动型政府推动型互动模式指的是政府主动推出一些政策和计划,让民间团体行动起来。
政府在此过程中拥有更多权利和资源,可借助政府的优势,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实现一些共同的目标。
2.协同式协同式互动模式则是指政府与民间组织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和实施工作。
这种模式的互动需要平等的合作伙伴及有效的协调机制。
政府通过与民间团体协同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资源配置,也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独立式在独立式互动模式中,政府与民间团体各自独立开展活动,也不需要对彼此负责或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种互动关系并不能真正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同时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和不协调。
二、存在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由于政府和民间团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难以了解社会组织的活动和需求,而民间团体也难以获取政府的资源和支持。
这种情况下,政策实施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
2.合作缺乏机制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导致政府和民间组织在实施计划时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信息公开不透明政府部门经常会采取非透明的方式来回应公众或组织的需求,导致信息公开不充分和透明度不高,可能会引起民间团体的不满和不信任。
三、解决方案1.加强信息互通政府应加强与民间团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通,增强相互了解和支持的交流机制。
同时,政府部门应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回答民间团体提出的问题,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2.建立协作机制政府应当建立有利于地方官员和民间团体协作的机制,通过双方平等合作、互信和协商来推动工作。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民间团体进行政策和法规宣传教育,提升民间团体的能力和影响力。
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措施
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措施府院联动机制是指地方政府和人大机关之间建立的一种协作机制,旨在加强政府与人大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为了更好地实施府院联动机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组织架构府院联动机制的组织架构应该明确,包括联动机制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协调机构。
领导机构应该由地方政府和人大机关的主要领导担任,工作机构应该由专业人员组成,协调机构则应该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
这样可以确保府院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二、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工作流程府院联动机制的工作流程应该明确,包括信息共享、协商研究、决策执行等环节。
信息共享环节应该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建议等信息的共享;协商研究环节应该包括政府决策的研究和人大代表的建议;决策执行环节应该包括政府决策的执行和人大代表的监督。
这样可以确保府院联动机制的工作流程顺畅、高效。
三、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信息平台府院联动机制的信息平台应该建立健全,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建议等信息的发布和共享,以及政府决策的执行情况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情况的公开。
这样可以确保府院联动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四、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考核评估机制府院联动机制的考核评估机制应该建立健全,包括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评估,以及人大代表的建议和监督的效果的评估。
这样可以确保府院联动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加强府院联动机制的宣传教育府院联动机制的宣传教育应该加强,包括政府和人大机关的宣传教育,以及社会各界的宣传教育。
这样可以提高府院联动机制的知晓率和认同度,促进府院联动机制的顺利实施。
总之,府院联动机制是地方政府和人大机关之间建立的一种协作机制,可以加强政府与人大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为了更好地实施府院联动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信息平台、考核评估机制和宣传教育。
这样可以确保府院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实施,促进地方政府和人大机关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具体点就是如何与官员打交道,成了所有中国企业的必答题,更是中国企业老板们的主要职责之一,即使是联想柳传志也曾经说过:“我把70的时间用在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上”这包括首先要从思路上理清政企关系,还包括三个层次的决策:一是与个体官员和部门官员的关系,这是最直接和常见的;二是要处理与一级政府的关系,这相对宏观,略具战略意味;三是参与公共决策,谋求立法优势,这是与政府打交道的最高境界三大关系官员与商人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怎样把握这之间微妙的度呢?对此,也许是人人感同身受,但却都是心中皆有而口中皆无,唯独清末民初一名实业家以六字箴言一语道破个中奥秘,那就是:离不开,靠不住的确,“离不开”是现实,而“靠不住”是一种超越,是一份清醒“离不开”是因为虽然市场经济转轨这么多年,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和“小政府”转变也开始一段时间了,但政府权力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政府所掌控的大量资源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这才使得官员常常有“越位”的权限“靠不住”则是政企分开已经成为现实,要想完全依靠政府已是不可能,而且有时候本该政府提供的服务都不一定能兑现,所以企业的发展不能把希望过多寄托于政府,这就是常说的政府“缺位”。
具体到政企关系的类型,有人将其归为三种:一种是“交警与司机关系”,政府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政府只需要告诉企业什么是不该做的,其余事情政府一律不过问不干涉,这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二种是“手足关系”,即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官商一体日本的政企关系就如此三种是“父子关系”,企业隶属于政府,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拥有决定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企关系大致就这种类型但随着政企分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起来除了国企与政府继续保持着“父子关系”外,对于大多数中小民企来说,与政府的关系就属于一类,不过中国的交警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不仅管得宽,还经常乱罚款,让民企苦不堪言而对于那种成为地方支柱性企业,或者有核心官员支持的民企,它们与政府就是“手足关系”,因为这类企业要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与税收,要么是地方官员的政绩工程,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
府院联动机制
府院联动机制
在中国政府机构中,省级政府、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领
导管理及行政职能之间的联系,共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
国家治理,这项联系被称为政府院联动机制。
政府院联动机制在中国
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要求上下级政府确定部门职责
分工,依据职责分工,组织各级政府层级之间的协调,以保证各部门
的协调与合作,让政策能够有效落实,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工作朝着理想方向前进。
政府院联动机制是实现政府行政职能和政策联合效益的有力手段
之一。
它充分体现了政府各部门的互动协作,增强有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现联防联控,充分发挥全民积极性和创造力,全力推动社会发
展和政府职能的完善。
在政府院联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之间的交流协作表现
出特殊的时效性,即在经济、政治和金融政策方面,总部与省级、市
级及基层政府必须协同作战,在行政功能方面,各级政府也应当实现
同步发挥,针对政府实务,各级政府之间要有联动把关,协助完成市、
特、县等级接力,有效监控审查收购、分配、落实和追踪政策性投资,最大限度地挖掘地方政府的潜力,衡量和评估其职能的发展水平,有
效促进社会贫富差距的生态等调整;以及在社会事务方面,合理分配
责任,建立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农村和城市的耦合关系,有效预防
引起社会动荡的原因,充分发挥社会各力量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
作用。
政府院联动机制是中国建立多级政府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政府治理效能的有力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行政
府院联动机制,已成为经过有效的治理考量,实现政策的贯通和联动,有效完成政府管理功能,推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求地方政府间的良性互动摘要:地方政府决策自主性的加强是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诉求,然而地方政府间因政绩等原因在资源及其他方面的不良竞争,招致了资源的极大内耗和国家整体利益的严重损害,并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亟待优化。
改革进程中需要转换思维而非固守陈规,本文从各角度对地方政府际争议的成因进行解析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旨在更好地协调处理地方政府际争议,以推进地方间良性互动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良性互动;府际争端;成因解析;策略选择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的权力依赖关系日益彰显。
进而言之,地方政府之间必须交换资源,相互协商、彼此信任与通力合作,甚或形成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网络,此即地方政府间良性互动的核心要义。
然而,地方政府际争议的存在成为地方政府间良性互动的重大阻滞因素。
所谓地方政府际争议,是指互不统辖的地方政府之间的争端。
其成因是地方政府间产生利益冲突进而产生纠葛的过程。
地方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出于维护本部门利益,在行政活动中与其他地方政府掣肘的事件时有发生,具体体现在资源争夺、市场壁垒、跨区域污染等方面,这形成极大的资源内耗。
从法约尔跳板原则阐述,及时有效的协调横向府际争端可大大减少行政资源浪费。
缘于中央及学界重视,纵向府际关系研究已有遍地开花之势,而对横向府际关系关注不够,学术研究已落后于频繁发生的地方政府际争议;协调地方政府际关系日益紧迫,亟需加强研究。
本文从列举案例、分析问题、提出排解策略思路进行阐述并试图改善之,以资对推进地方政府间的良性互动有所助益。
一、问题缘起:地方政府际争议的现实困境省交界区域、沿江河污染以及资源竞争,是地方政府际争端的主要表现。
本段从实证角度列出在实践中存在的地方政府争议。
中国省际边界区域有诸多不稳定因素,除了台湾和海南以外的其他省份都陆地接壤,湖北更是九省通衢,分别与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陕西交界;众所周知,省际地区的关系难以协调,仅凭一省之力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省交界区域历来是三不管地带,给社会安宁带来威胁,体现在经济纠纷、管辖重叠、治安混乱等方面。
行政区域界线不清引发了大量边界争议,1995年附近,省界纠纷已逾千起。
[1]这造成了诸多不和谐。
跨区域河流污染事件并不鲜见,如山东临沭某企业以邻为壑,将污水排往江苏和山东交界处的石梁河水库,造成严重污染,并对连云港的抗议不予理睬,致使连云港遭受重大损失,受害者一度联名上诉至国务院和环保总局,最终以连云港方的胜诉告终。
[2]连云港是受害者,对山东方面的行政不作为,江苏一方无计可施,只能上诉到国务院。
再如苏鲁二省为争微山湖的水资源,在省际的南四湖地区闹得烽烟四起;两省在水事上时常爆发群体性冲突,乃至闹出人命,而水利部下设的水务机构沂沭泗局毫无办法。
在当今缺水的年代,水资源涉及到民众的生存利益;苏鲁两省水行政部门控制取水工程,自然不会轻易让步;加之沂沭泗局无法超越当地行政级别,难以执行监督,若苏鲁二省谈判不成,矛盾只能上交中央 [3]。
无独有偶,2005年6月,江苏排出的污水侵入浙江嘉兴,造成嘉兴水产养殖遭受损失 [4] 。
江浙交界处常因水污染等问题争得不可开交,虽屡经中央协调和媒体报道却收效甚微。
近者如吉林石化造成的松花江污染,迫使哈尔滨等城市紧急停水以防止市民中毒。
两省通力协作,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事后基于行政问责,国家环保局长谢振华被解职。
吉林石化敲响了警钟,众多沿海沿江重点建设的石化项目也应引以为戒,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也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角度考虑。
并非只有搭界的省份才发生行政争议,如长江、黄河东西横跨数省区,防治污染协调难度很大。
河流的上游区域需投入高成本对河流进行治理,而自己却无法成为直接受益者,就很难有兴致进行河流治污;深入考虑,东南部沿海地区一般是发达地区,而大部分江河起源的西部地区是欠发达地区,上游地区很难从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中拨款进行河流治污;何况重污染企业一般是纳税大户,上游地区的财政收入本来就不多,要求其舍弃利润丰厚的化工企业,而去进行基本无回报的河流治污,无异虎口夺食。
在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一拥而上试图分享蛋糕导致"公地悲剧"。
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争相上马冶金、机械等项目,形成重复建设;而市场总量有限,势必产生府际争端;随着企业投资兼并,人员和资金流动加速,经济纠纷增多,难免产生地方政府际争端。
被中央限制的开发区建设,看起来是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深层原因则是地方的恶性竞争和盲目开发,迫使中央不得不宏观调控。
例如房价攀比、长三角机场建设大战、深水港竞争、汽车产业壁垒等;近者如江苏铁本事件,在中央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仍迎风而上重复建设,被当作反面典型勒令停产。
如此林林总总,不再赘述。
二、成因解析:地方政府际争议的多维考量地方政府际争端有其必然成因,下文拟从法理、政绩与财税关系、经济以及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等多重维度对其加以考量。
首先,从法理角度分析。
中央集权制的缺点是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却忽视了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协调。
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合理有效的法律是协调地方政府关系的有力保障,而中国此方面的法律尚有欠缺。
我国法律规定,解决行政机关间争议须遵循的原则:一是行政系统内部解决,排除法院司法权的介入;二是争议双方的共同上级机关为争议的最终解决机关。
[5]这从法律层面上增加了协调的难度,若山东与江苏交界的两个乡镇发生行政争议,它们的共同上级是国务院。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之间的行政争议日趋增多,上级政府将穷于应付下级的行政争议,而减少战略规划的部署时间,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法律机制的缺失,排除了走司法路线的可能,也给横向政府际关系的协调增加了执行难度,可从跨区域污染事件难以解决得以印证。
其次,从政绩和财税关系角度审视。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地方官员主要由上级任命而非当地民众选出,也就更关注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容易忽视民意,形成"政治锦标赛"的竞争机制。
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使得地方官员通过"经济竞赛"来谋求政治晋升,只有少数最优者才有被提升的机会,此为典型的零和博弈。
自1994 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中央占据了税源的大头,让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责任。
地方政府为了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利用政策的灵活性寻求制度外途径解决,对内拓展税源导致中小企业难以为继;对外相互竞争,压低条件吸引外资,造成恶性竞争进而损害整体利益;为了推动GDP增长及获得更高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任由房地产业无序发展,房价一再蹿升;这些基于政治利益最大化考虑制定的政策缺乏传承性,对当地的长远发展的影响有待考察。
基于上述,不难理解政绩工程泛滥的原因,也可知晓为何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还可探知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
再次,从经济角度考量。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改变粗放式发展策略,对经济发展进行集约控制,在一些领域中央已放手给地方,地方政府有所作为的空间扩大。
资本在有效操作下有升值的潜力,尤其在转型过程中表现明显;而地方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增加使得财税上涨,即可更自由的处理行政事务,等同于掌握更多行政资源;故而地方政府会想方设法使自己手中的资源升值,这类似于企业的竞争。
在整个国家的市场开发尚不完全的情况下,如此会大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蛋糕做大,国家经济总量自然会随之提高;但总量增长进入瓶颈状态时,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则趋于无序状态。
经济增长未必带来良性治理,值此改革攻坚阶段,如疏导得当,则进入良性竞争阶段;如疏导不当,则会陷入恶性竞争并有使后发优势演变成后发劣势之虞。
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地方保护,当地方保护泛滥时,就会限制地方之间的正常交流,进而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
最后,从行政区划及行政级别角度探究。
行政区划的形成缘于自然、历史等因素,地方政府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行使行政权,一般是"井水不犯河水",很难容忍其他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干涉;但在行政实践中,因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有重叠之处,越俎代庖的事情时有发生,利益被侵害的地方政府常以消极乃至抵制的态度去应对,良性互动自然无从谈起;再则,从行政级别上考察,上海市委书记是政治局委员,而其他省委书记是中央委员或政治局候补委员,级别低的地方政府就没太有兴趣精诚合作;加上一些历史上的原因,譬如将徐州从山东划给江苏,从江苏划数县给上海,这些都成了利益受损方的心头之痛;由于历史宿怨及担心类似情况再度发生,致使区域协作之路崎岖不平。
三、策略选择:地方政府际争议的消解实用性是研究地方政府际关系恪守的法则,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为排解地方政府际争议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加强宪政建设,促进民主监督与民众参与。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推行宪政可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宪政的基点是完善公正的法律,行政争议的协调应立足于公正平等,不能游离于宪政精神之外;确立制度框架,使得地方政府从法治上遵循游戏规则,为良性互动搭建平台;尽量为当地民众的偏好表露形式提供有效的平台,直接选举投票确定地方政府官员候选人,使地方政府不得不着眼于长远利益行事;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不能再凌驾于人大监督之上;用舆论监督和民间参与的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使地方政府规范自身行政行为,优化行政决策。
其二,立法加强地方政府际关系协调,引入司法体系。
法制的完善是追根溯源的治理,上述"争议双方的共同上级机关为争议的最终解决机关"明显不符合"依法治国"国策,有悖于宪政精神。
在立法时要高瞻远瞩,做到防患于未然,发现漏洞及时补救。
我国法律要求地方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基本法律等上位法冲突,而对协调地方政府际关系上显然关注不够。
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际争端有日益增加之势;因而在立法时就要注重协调地方政府际关系,制定协调地方政府际关系的法律。
中央在对地方立法监督审查时,就要减少地方政府之间立法冲突的可能,不仅要看是否与上位法冲突,还要横向比较地方法规是否冲突,尽量将双方甚至多方的法规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减少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法规冲突的几率;如已发生冲突则进行反馈控制,尽快予以修正。
公平是弥合争端的有效武器,协调时要做到不偏不倚,否则将陷入被动境地;而上级行政机关难以超然的做到公正无私,司法则可超然的协调以保障法律的公正。
故而处理地方政府际关系时,不妨引入司法体系。
其三,地方政府之间主动协调,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
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双赢"的优点,尽量超然自我协调。
前述微山湖困局近年大有改善,边界两侧地区互谅互让共谋发展;两地领导建立信任互访、联合预警和矛盾调处机制;两地民众共同维护湖区稳定和谐,使微山湖地区由怨怨相报之地变成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