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之描写类

合集下载

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以动衬静 分类: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答案】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了凭栏捻 花、放花无语两个细节。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到伤 春的感情变化。
7、正侧结合
侧面描写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 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 明突出,这种方法也叫侧面烘托,它往往 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 加以运用。它的好处就在于能调动读者的 想象和联想能力,对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 进行再创造。
答题步骤:(一)指出手法 (二)具体分析 (三)点明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
正面描写
1、空间顺序
•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等。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 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 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 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 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6、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言行 举止、神情意态、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 典型情节的描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它 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 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 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诗人对诗中 的人物或环境的某一特征作细致的、具体的描写, 往往可以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一、相关知识要点复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技巧1、烘托与对比之烘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以人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以物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ft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ft鸟”等以闹衬静。

以景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

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例一石头城(唐•刘禹锡)ft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ft、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烘托与对比之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对比手法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描写方法都有哪些

描写方法都有哪些

描写方法都有哪些
1. 使用细节描写:通过使用生动的细节来描绘事物的外观、气味、声音、触觉等,以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

2. 使用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一种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的方式,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突显其特点和内涵。

3. 使用对比和对照:通过对比和对照来描绘事物的特征,以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4. 使用抽象和具体:通过描述物体的抽象特征和具体细节,来描绘事物的整体形象和细节特征。

5. 使用情感和态度:通过描述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来表现事物的情感色彩和意义。

6. 使用时间和空间:通过描述事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运动,来描绘事物的完整形象和变化过程。

语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

语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③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教案

《高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教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描写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描写【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常用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2、掌握诗歌描写的角度正侧、虚实、动静、远近高低等和联想、想象、衬托、渲染、对比等方法3、明确高考试题命题点4、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练习、讲授、归纳【教学步骤】一、表达方式(一)相关知识链接:1、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而在古代诗词中主要运用的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高考查的重点。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2、诗歌描写的角度1)正侧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而对能使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的周围事物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

如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2)动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前者属于衬托手法,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的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后一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宁静。

同样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如此,竹喧、莲动,既反衬出山中环境的幽静,又表现出山居生活的活泼与生机。

艺术技巧(二)——描写技巧

艺术技巧(二)——描写技巧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 的?用了什么手法?
实 虚
有;有据;客观;具体;有 形;当前;已知等。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无;假托;主观;隐者;徒 言;未来;未知等。
C设想的未来之境。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虚实结合作用: 开拓诗中的意境 ,加强情感。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诗 歌 鉴 赏 描 写 技 巧 -
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
问: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 着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 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 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以喜送反衬伤离,渲染气氛,
表现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意。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9.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 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 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 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 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 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 果。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 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表达技巧专题--描写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

例句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前两联写实。

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禁不住“涕泪满衣裳”。

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

后两联写虚。

我们“放歌”、“纵酒”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

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

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诗歌外延,表现了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强烈愿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

例句赏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诗中末句对大鱼跃出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前三句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富有诗意。

抒发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

“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2、对比
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 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 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 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 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课内自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6、色彩的渲染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赏析。
参考答案: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 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7、点面结合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外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Ⅰ)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4、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 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 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描写少妇的什么情感?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 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 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 怨”的主题。
试简析词中刻画主人公形象的手法。
【答案】诗人通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白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渲染、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它原为中国画技法,即用简练的墨线来勾勒画面,不事烘托,不着色彩。

这种绘画手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或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捷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作用:可使描写的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描写的人物更富神韵,更能传神地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能烘托气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所描写重点更加突出,使人过目不忘。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历来被认为是元曲中的绝唱,早在元代就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为“秋思之祖”,它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对秋景的简洁、朴素的描绘。

前三句由名词铺排而成,十八个字九个名词,罗列了九种景物,集中展示了“秋”的特色,描绘出一幅简洁明快的秋景图。

再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劚,zhú,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或锄一类的农具。

)全诗没有任何修饰,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以小见大,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细描(工笔):即“细节描写”是对诗词中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一般会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使所描写的人或景物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例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抒之抒情与描写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抒之抒情与描写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抒之抒情与描写一、抒情手法抒情手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一)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文天祥为国献身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⑴以乐景写乐情:⑵以哀景写哀情:⑶以乐景写哀情:⑷以哀景写乐情: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悲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此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有时也是用典手法。

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或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或知音难觅、孤独寂寞、前途渺茫,或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或向往大自然、渴望归隐田园,等等。

抒情含蓄而自然,又充分表达情感。

6、叙事抒情: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寓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二、鉴赏示例: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一),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事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三)。

三、实战演练1、绝句慢兴九首(其三)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写作文有哪些描写手法

写作文有哪些描写手法

写作文有哪些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按类别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按照描写的方式,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两大类。

一、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2、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某某气氛;引出下文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点明时令、地点、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承上启下。

(2)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二、白描和细描1、白描白描也叫素描,本是中国画纯用墨线而不着色勾勒物象的技法,借用到写作中是指不用更多的渲染,不以华丽词藻修饰,更不用曲笔陪衬,而以朴实的文字准确描写出生动的文学形象。

这是一种如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描写方法。

例1:《一面》中作者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外貌白描:(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这里,作者没有使用什么华丽的词语,而是用朴实的文字,从远处粗线条的勾勒出鲁迅先生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

寥寥几笔,饱含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敬仰,准确生动的勾勒出鲁迅先生外貌的主要特征:瘦。

突出“瘦”的特征,也就突出了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例2:《驿路梨花》中,对梨花的妹妹的白描:(我们正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一群哈尼小姑娘)。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的分类〔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饱满。

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

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表达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知识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知识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对抗,它产生的是对话。但在这种对话中,诗歌对于现实既
有呈现它的责任,又有提升它的责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六、变式训练】
1、赏析《观刈麦》中的叙事技巧。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叠、复沓等修辞手法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比较完美的文学作
品,长久流传并产生影响,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三、诗歌中叙事方法的特点】
一是写作主体的确立。当代诗歌摆脱了过去那种意识形
态幻觉的集体叙事,使诗人不是在旧的知识话语的框架里思 想并写作,而是把个人命运、思想激情和想象力交给属于自 我的一个写作生涯。充分展示诗人们的创作能力和潜力。 二是人生态度的转变。在此之前的叙事不只是一种技巧的 转变,而实际上是文化态度、眼光、心情、知识的转变。诗 人不再是原先那个被叙事的人,不是离开那个宏大叙事就茫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六、变式训练】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六、变式训练】
事诗在不同的叙事结构,它的叙事视角(全知叙述角度、限
制叙述角度)有所不同,叙事方式多种多样。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叙事及细节描写(一) 【二、特点】
中国的民间叙事诗是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

表达技巧总结(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总结(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写作手法)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叙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顺序1)顺叙:以……为顺序,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脉络清晰,文气自然贯通,使文章条理清楚,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一是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2)插叙:1. 补充交待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好地表达了……的中心(深化主题)2. 结构上错落起伏,富于变化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

)3)倒叙:1. (内容)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

2. 使行文波澜起伏,(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3. 引出下文要写的主要人物(叙述的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结局提前、中间扣人心弦部分提前、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4)补叙:对上文作补充解释,对下文作交代,充实内容,使理解更透彻二、2.描写(1、内容:环境描写、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1)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提供人物活动场所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内容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高潮的到来;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反映人物心情、感情),表现人物品质;5、突出、深化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结合
1、动与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 相互映衬, 以动衬 以静衬 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 动中显静, 构成一种情趣。 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分析思路】 分析思路】 思路 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 分两类; 准分两类; 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 ”“静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 何者为主;若以“ 为主,则判断为“ 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 为主,则判断为“ 衬静” 若以“ 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 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 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 静互衬” 静互衬”;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 主要的人物或事物, 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 相似、 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 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 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 技巧。 技巧。
正衬 用次要内容从正 四、 面衬托主要内容
类比
衬 托 分 类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以静衬(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 布》,尤其是动词“挂”字这正是化动为 静带来的奇效,远远望去,那倾泻的瀑布 不正像一条巨幅的白练挂在山间吗?真可 谓以静衬动,一字居要,更显瀑布之冲天 直下的动感和气势。
一类以动衬静
整首诗主要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这首诗采用了烘托( 这首诗采用了烘托(侧面描 的手法。 写)的手法。 首句写的是“衾枕冷” 首句写的是“衾枕冷”,这 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 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冻 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 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 也是因雪所致。 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写听 到的“折竹声” 到的“折竹声”,更是写出 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 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 全诗从触觉、视觉、 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 角度侧面描写, 角度侧面描写,突出了雪大 的特点。 的特点。
正面侧面
正面: 正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 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侧面: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九、正侧结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 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 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 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 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 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 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 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衬托
知识归纳
1、什么叫衬托? 什么叫衬托?
诗歌表达技巧 ——描写类
对象: 对象: 人物、事物、 人物、事物、场面 景物
描 写
角度: 角度:正(渲染)、侧(烘托)、 渲染)、 )、侧 烘托)、 点面、感官、 点面、感官、观察角度
详略:白描、细描(工笔) 详略: 白描、细描(工笔) 方法 ( 点 托) 托
描 写
正面侧面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声色结合 白描工笔 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
托杨贵妃的美 蝉躁、 蝉躁、鸟鸣体现山谷之幽静
对比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形象揭露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社会现实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杀敌与将军享乐对比揭露二者矛盾, 战士杀敌与将军享乐对比揭露二者矛盾,暗示必败的原因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对比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参考答案
a.用了反衬手法。 用了反衬手法。 用了反衬手法 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 天未放亮, 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 以动衬静。 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以动衬静。 c.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之 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之 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 静。 e.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 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 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 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 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 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 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 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 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 敷的美貌。 敷的美貌。
烘托: 烘托:
琵琶行》 《琵琶行》中 东船西舫悄无言, “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 惟见江心秋月白” 一句, 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 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 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时闻折竹声。
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对比, 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对比,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衬托
•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烘托” 衬托的区别: • 相同点:二者所举事物之间都有主要 相同点: 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 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都是为了使主 要事物和其特色更加鲜明突出 • 不同点: 不同点: • 1. 烘托所要表现的事物或人的某方面, 烘托所要表现的事物或人的某方面, 不出现在句子当中; 衬托” 不出现在句子当中;“衬托”是两种 事物都写。 事物都写。 • 2. 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 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 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 主要事物;衬托可以列举多个 多个也可以 主要事物;衬托可以列举多个也可以 列举一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 一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 列举一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 • 3. 烘托所要表现的主要事物和次要事 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而衬托主要事 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 没有陪衬关系 物和次要事物之间必须构成陪衬关系。 必须构成陪衬关系 物和次要事物之间必须构成陪衬关系。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用次要内容从反 反衬 面衬托主要内容
如用动衬静,用乐衬哀, 如用动衬静,用乐衬哀, 用好衬坏,用美衬丑。 用好衬坏,用美衬丑。
对比
知识归纳
1、什么叫对比? 什么叫对比?
•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 对比: 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 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 成强烈反差, 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 种表达技巧。 种表达技巧。
烘托: 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 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把这 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 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 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 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 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 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的 人或事物。不说本意, 人或事物。不说本意,只 说 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 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 出本意的目的。 出本意的目的。
例 3: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本诗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本诗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 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 出秋天寒冷, 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 凄飒的气氛。 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 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 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 的手法。 的手法。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 问题:“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问题: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是衬托还是烘托? 是衬托还是烘托? • 有人会误认为此两句用的是衬托手法, 有人会误认为此两句用的是衬托手法, 其实则不然。因为作者想突出海棠的美, 其实则不然。因为作者想突出海棠的美,而 这里并没有主要事物,而是用“ 这里并没有主要事物,而是用“莫愁临窗懒 和梁广点笔迟”进行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和梁广点笔迟”进行侧面烘托, 那美丽勤 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 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 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 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 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 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 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 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多么美尽得 风流” 同时, 风流”了。同时,作者并不是用莫愁多么貌 美和梁广如何英俊来表现海棠的美, 美和梁广如何英俊来表现海棠的美,所以主 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 没有陪衬关系, 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因此 这两句是烘托 烘托。 这两句是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