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型训练指要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散文阅读备考指要
散文阅读备考指要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不能丢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我们知道,词语有基本义、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附加义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它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示例】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参考答案: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解析】。
“午”在文中的实指义是时间——“下午”“午后”,这是明的。
但是还应向深层发掘,文中还有暗寓,指荷的生命状态。
联系全文,筛选相关词语,如“喧哗”“寥落”“喧嚣”“安静”“第二年再来接唱”“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等。
最后精心提炼,组成答案即可。
2.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参考答案:(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希望大家看了这篇文章后考试的时候能快速写出答案!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答题技巧散文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考点分析:分析散文题目要把握四个方向:一要把握文章的线索。
二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三要领会文章内涵。
四要体会散文意境。
一、在文章线索上设题怎样找到文章的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二、在散文的“文眼”上设题。
怎样找到文章的“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
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1、出现在标题。
2、出现在篇首。
3、出现在篇末。
4、有时会出现在篇中。
三、在散文的内涵上设题1、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在散文的意境上设题。
散文意境中常出现的关键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侧面暗示。
1、散文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一.读懂散文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鉴赏表达方式
散文:鉴赏表达方式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鉴赏表达技巧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鉴赏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把握的一个根本原则。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设题点。
鉴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
从各省市高考卷命题的切入点来看,多是一两个句子或者一个语段,而且这些句、段多是描写性的,有的题目题干中直接有“描写”字眼,有的虽有“赏析”字眼,但其句、段仍是描写性的。
因此,描写性句、段的赏析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从考生解答这类题的实际情况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答题没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做题比较随意;二是赏析角度不全面,往往要点不全。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描写性句、段赏析题呢?1.从描写角度切入进行赏析。
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
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心理等);是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角度来赏析),调动多种感官,赏析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手法运用的妙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高考散文阅读题题型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三、语句赏析题1.命题特点:⑴考查频率最大。
考查次数最多,07、08所有散文阅读都有这一考点。
⑵考查类型多样。
不再局限对语句的含义分析;类型还涉及:语句的修辞效果赏析,语句的结构作用分析,语句的主旨内涵理解,等;2.命题类型⑴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或:分析下列语句的表现手法。
这类题型最多;或1句,或2句,最多3句。
多为使用某种修辞或某种表现手法的语句。
07天津《雪野的精灵》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07安徽《乡村的风》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
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07浙江《泰山之恩》20.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07江苏《麦天》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08全国Ⅱ《马缨花》: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⑴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⑵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08天津《敦煌》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08安徽《我与地坛》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
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义?09南通第一次调研《寒冷的味道》13.第④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不可言状的绝响。
”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09四市摸底《温软的稻草》14.根据文中内容,从表现手法及效果赏析下面两句话。
⑴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
⑵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
08.12月高三期中考试题《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13.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思路:这类题答题思路一般有两种: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技巧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语文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语文散文主题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语文散文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散文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散文阅读理解技巧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一)各类散文对应读法1、记叙散文①特点: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议事表态度,写人人物形象鲜明。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揭露丑恶,赞扬真、善、美,表现人性中的友情、亲情、爱情)。
②读法:抓住人物描写、事件、细节描写、景物特征分析感情态度和人物形象。
2、抒情散文①特点:以写景、状物或者直接抒情为主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
写景重在借景抒情,状物重在托物言志。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读法:抓住议论、抒情,归纳思想感情、哲理3、议论散文①特点: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②读法:抓住议论,理清思维逻辑,归纳所讲道理(二)感知整体、把握主旨的步骤第一步:找写作对象(人、物、景、事、情、理)第二步:识对象特点(对象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样的)表象(文本中内容)→深层(文本背后内容)写人: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侧面描写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细节描写写事:过程亲情、友情、爱情好或坏写物:形貌,结构等内在精神特征写景:色调、具体景物感情色彩第三步:明情感态度(作者情感;褒或贬,赞扬或批评,喜爱或厌恶)(三)感知整体、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回归原文找重点词语、句子、段落)1、抓文题法:明对象、手法、情感2、抓“文眼”法:明意图、情感3、抓关键词、句、段法:明内容、线索、结构、思想情感。
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知识储备指要
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知识储备指要高考阅读07-29 1129高考散文类文本阅读知识储备指要刘金平综观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范围,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表示的含义。
2.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表现了什么。
3.分析概括在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及情感态度。
4.理解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5.审美鉴赏性试题,即根据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评论,提出看法。
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语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
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
作答时只要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散文阅读是“大阅读”命题的首选。
因此,了解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技巧,对于帮助考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有一定的意义。
以下主要以散文为阅读对象作一些复习说明:一、文体特点知识储备与其他体裁相比,散文具有以下特征。
(1)选材广泛自由。
散文取材广泛,国家大事,市井琐闻,社会变革,家庭事件,山川风物,书籍刻绘,故友消息,个人情怀……凡有感有思,皆可托之于“即兴之笔”,正如林语堂所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2)抒发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
散文,是感情的产物。
注重表现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散文抒发的感情要真实,因为只有真情,才能真正征服读者。
(3)形散神聚,笔法灵活。
“神”指每一篇散文中贯穿全文的主旨或主题。
“形”指文中所摄取的人物、景物和事件。
“形散”指运笔自由,内容上面宽意广,结构上不拘一格,笔法上自由灵活,“神聚”指材料围绕主题而展开,“散”得有度。
(4)具有美感性。
散文被称为美文,以绘画的眼光和技法写景状物,构架生活,富于诗情画意;散文语言骈散兼用,长短结合,有自然、和谐的旋律变化之美:散文以绘画美、音乐美、诗意美、品质美使读者愉悦、陶醉。
散文阅读中语言赏析类试题答题指要
散文阅读中语言赏析类试题答题指要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鉴赏语言风格等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查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试题中所指的“重要词语”,一般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它常常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2、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3、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4、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5、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6、对文章结构起连接照应的词语。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旨(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情感,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试题中所指的“重要句子”,一般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这些句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它主要有以下特征:1、内涵丰富、意思隐晦、富含哲理;2、有着某种新意的或使用了特殊修辞格;3、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特定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比较容易误解;4、揭示文章脉络层次;5、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文眼。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2、要注意分析该句的语法特点,了解该句的主干和枝叶部分,尤其是枝叶成分;3、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的关系。
句子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答题时,应该在句子间的关系上仔细揣摩。
另外,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时比较深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2、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3、与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备考指要_f693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备考指要高三2010-11-10 01:07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备考指要【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2、指导学生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的整合及其表述。
【情况分析】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努力。
经过对学生调查,发现现在学生阅读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文章。
由于读不懂文章导致阅读题回答不出来。
这也是高考阅读得分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高考命题的趋势就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多年来一直是公认的高考中最难把握的部分。
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两点较为主要:一是文学作品阅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答题既涉及理解、鉴赏,又涉及表述,训练很难系统适度;二是命题的文本选用没有客观标准,难易的差异很大,题目的设置与表述也缺乏科学的规范,设题指向多有不明。
结果学生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却拿不到分,导致许多师生对此采用了“放弃训练、考试撞运”的态度。
这不仅影响高考成绩,更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唯其如此,对高考散文阅读的认识,在复习中就显得更加重要。
【教学方法】练习巩固法【学法指导】系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般常识,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巩固提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6教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考点解读;2、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技巧——语言修辞3、课堂训练。
【教学内容】一、考纲解读1、200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提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表达技巧
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分析句段选材 特点及作用 (2010· 全国卷Ⅰ)《灯火》14题: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 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考查角度
真题再现
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3.本文写 4.要求对含有修 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 辞和表现手法句 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采用议 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 段的表达作用进 考 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 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 行分析理解 点 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2010· 湖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一朵午荷 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洛
夫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
也爱它夏天的喧哗,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
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5、要求分析景 物描写语句的作 用
1、设问方式
(一)句段作用类试题
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
在结构上起到什 么作用?
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作者写……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最后写……,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有什么作用?
某段或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 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型训练指要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型训练指要在高考现代散文阅读中,我们发现考生对信息精选题大多驾轻就熟。
可是一旦涉及到表达技巧的解析鉴赏时,就会得分甚低。
究其原因,一是考生不知怎样下手,二是答题不规范。
为此本文结合近来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作一指导,以期对广大高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经典回放例 1.2006 年福建卷: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照答案: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把我们弄得力所不及,只好悲伤地认同自己的失败。
例 2.2006 年天津卷:请赏析“心的边疆,能够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参照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芒、阔大的境地来感染读者。
例 3.2005 年山东卷: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照答案:经过比较引出下文。
例 4.2004 年天津卷第 20 题:从全文看,“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参照答案:①在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命,诗意地对待生活。
②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入了作者的思虑,惹起了讨论。
例 5.2004 年全国卷Ⅲ第 19 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用了什么描述手法?创建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参照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实的语言写出真情。
创建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抚今追昔,情随事迁,睹物伤情,深沉凄凉)例 6.2006 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述羊群归家后的状况?请结合相关详尽描述,简要解析其作用。
参照答案:①白描(或细节描述)。
描述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述对象的主要细部特色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②拟人化的描述。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快乐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回来,母鸡们欢乐地谈着要玩一通宵。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散文表达技巧类题目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主标题:散文表达技巧类题目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副标题:只有做到规范的审题和答题,才能获得高分哦!重点词:审题,答题,典型示例难度: 4重要程度: 4内容:一、审题散文表达特点赏析题的审题同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近似,也包含以下重点:1.审题型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仍是暗考型。
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剖析其表达特点,如“请剖析其表达特点”;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怎样描绘( 表达 )的”“这样写有什么利处”。
2.审范围即审所给的资料是片段、局部的( 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 ,仍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其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假如赏析的是全文,则第一要考虑表现手法;假如是局部,则第一看修辞手法。
“第一”就是优先,其实不是说其余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仍是多向( 多角度 ) 的。
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
“定向”一般为单调角度。
自然,单调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 ( 多角度 ) 的。
4.审步骤散文赏析题多是完好型的,即三步答题——明确手法+详细解说+简述成效。
有的是题干用语为“请剖析×××表达特点”,多只含第一、二两步;有的题题干明确要求赏析其表达成效,也应包含这三步,可是重点放在“成效”上。
5.审数目即审答案数目。
一般是多个的 ( 由于它要求多角度切入要写作手法” ) 除外。
其余方面,有时要关注有无提示) ,个别要求的 ( 如“请简述全文的主(示意)性语言。
二、答题1.要划分观点、记牢观点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点”“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观点的异同,由于它们决定着答题方向。
前三个观点问的是同一回事,不过要求剖析“表现手法”时,答题思路要先狭后广,即先从狭义的表现手法( 如象征、烘托 ) 考虑,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型训练指要在高考现代散文阅读中,我们发现考生对信息筛选题大多得心应手。
然而一旦涉及到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时,就会得分甚低。
究其原因,一是考生不知如何下手,二是答题不规范。
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作一指导,以期对广大高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经典回放例1.2006年福建卷: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例2.2006年天津卷: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例3.2005年山东卷: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例4.2004年天津卷第20题:从全文看,“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在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命,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例5.20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
(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例6.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①白描(或细节描写)。
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②拟人化的描写。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
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例7.2005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二人称。
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例8.2006年高考辽宁卷: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参考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例9.2006年湖南卷第20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二、命题角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能力层级为E级。
设置本考点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1.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2.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
3.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
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1.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如例1、例2。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如例3、例4。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如例5、例6。
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如例7、例8。
5.综合考查以上内容。
如例9。
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
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三、答题指要(一)、答题方法表达技巧鉴赏类题的典型命题思路是: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脱离具体运用材料的内容,孤零零的技法解析是没有意义的,解答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必须考虑三点:①指出运用哪种技法,②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③说出具体效果。
针对以上三点答题时,还须树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意识,即紧扣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因为表达技巧,详略、衬托、虚实、呼应、悬念、线索等写作技巧,都与上下文语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要结合文章题材、体裁、作家写作风格等进行分析评价,因为文章题材、体裁不同,作家写作风格不同,也对表达技巧的选择有影响。
(二)、常见错误:一是缺乏相应的鉴赏意识,如艺术形象的一般分析方法,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效果,缺乏相应的鉴赏评价术语等;二是不能很好地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设题的角度和要求,做必要的、适当的、灵活的变通;三是语言操作的随意性太大,抓不到得分点,或分寸失当,缺乏根据,或组织混乱,没有层次感。
(三)、答题要求:1.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化的句子作答。
2.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
如果不是明确要求只答抽象的要点,必须紧扣题旨,予以适当的解释,以表述其来源和依据,使答案准确具体。
3.有几个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多多益善。
①不能遗漏题目要求中的要点。
有些题目看似简单,但所赋分值却很高,不仅要揣摩得分点的分配,而且要对应题旨,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拿全分数。
②不能遗漏对应材料的要点。
4.动笔之前一定要组织好语言,看清字数要求等,应在草稿纸上斟酌好后再往试卷上抄写。
四、解题示例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
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
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
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选自肖铁《壶口的黄河》题目: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
主观上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气势,这叫侧面烘托。
第二步:明确“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耳聋、眼花、脑子一片空白等。
尽管没有正面写壶口的黄河,由人的主观感受却不难体会出壶口的黄河气势。
第三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
侧面烘托能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结合具体文段,就在于表现壶口的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增强现场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壶口的黄河。
答:(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光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
五、专题突破1.下文中的“临去秋波”比喻什么?用这一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每一答均不超过10个字)绿的歌冰心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
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它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迷茫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地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惆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
“绿”把我包围起来了。
我从惊喜而沉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2. 第②段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写对肖邦的钢琴曲《雨滴》的感受?这样写有何作用?如果将第③段画线语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并说明理由。
①车内空荡荡的,零星地坐着几个乘客。
除了沉闷的马达声之外,听不见别的声音。
忽然从邻座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
循声望去,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膝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情形是他的女儿了。
小女孩已经睡着了,她的父亲咳嗽的时候努力向一边偏着头,并用手捂着嘴,生怕吵醒她。
路灯的光芒透过车窗,一束一束扫过女孩的脸庞:她微闭着双眼,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腮边闪烁着快乐的红潮……恍惚间,我仿若回到十年前那个初冬的雨夜,父亲挽着我的手走在一段泥泞的路上,我几次险些滑倒都是父亲那只厚实有力的大手牢牢把我抓住。
黑暗中,温煦的父爱从父亲坚实的掌心传过来,令我为之深深陶醉,忘却了寒冷和恐惧……②下车的时候雨已经小了,只是风更紧了,寒气沁骨。
耳边的雨声淅淅沥沥,犹如肖邦奏响的《雨滴》。
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沉醉于这支绝美的钢琴曲中时,内心随之生发的是对生途艰辛世事跌宕的嗟叹,而此刻,这支熟悉的旋律再度从心底奏响的时候,我已经走近被自己称之为“家”的狭小居所,和着那旋律的是一种安然恬淡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