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脂类2

合集下载

09- 脂类代谢(答案)

09- 脂类代谢(答案)
第9章脂类代谢——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D5.D6.D7.B8.A9.E10.D
11.C12.D13.D14.B15.B16.B17.E18.E19.A20.E
21.B22.E23.E24.D25.C26.D27.E28.D29.E30.A
31.C32.D33.B34.C
二、多项选择题
16.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主要水解脂蛋白(CM和VLDL)颗粒中甘油三酯的酶。
17.由肝脏合成后分泌入血,在血浆中催化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反应,使胆固醇酯化的酶。
18.空腹血脂浓度持续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临床上的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浆胆固醇或三酰甘油的含量单独超过正常上限,或者二者同时超过正常上限的异常状态。
9.在脂肪动员中,脂库中三酰甘油脂肪酶起决定性作用,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由于三酰甘油脂肪酶的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控,故又称为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
10.能增加三酰甘油脂肪酶的活性,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为脂解激素
11.此类激素能抑制三酰甘油脂肪酶的活性,对抗脂解激素的作用,称为抗脂解激素。
12.脂肪酸的氧化主要发生在β-碳原子上,故称为β-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步连续反应。
1.A、C2.C、D3.B、C4.A、B、C
5.B、D6.A、C7.A、D8.A、C
9.A、C10.C、E11.C、E12.A、C、D
13.A、B、C、D、E14.A、B、C15.A、B、C、E16.A、B、D、E
17.A、B、D、E18.A、B、C、E19.A、B、C20.A、B、C、D、E
21.A、B、D、E22. B、C 23. C、D
CM:从小肠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至体内各组织;VLDL:从肝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至肝外组织;LDL:从肝转运胆固醇至体内各组织;HDL:将胆固醇从肝外逆向转运至肝内。

42种人体必须营养素

42种人体必须营养素

42种人体必须营养素
必需营养素包括蛋白质中的9种氨基酸,脂类中的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种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14种维生素,加上水共42种。

人体对这42种营养素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缺乏。

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脂肪酸:亚油酸、a-亚麻酸
碳水化合物
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
微量元素:碘、硒、铜、钼、铬、钴、铁、锌
维生素: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维生素B1(硫胺素) 、维生素B2(核黄素)、泛酸(维生素B3) 、烟酸(维生素B5 ) 、维生素B6 、生物素(维生素B7 ) 、叶酸(维生素B9) 、维生素B12、胆碱、维生素C。

列举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列举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列举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脂类是指含有长链烃的脂肪族化合物,可以分为三大类:甘油三酯、磷脂和脂肪酸。

它们在人体内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包括:1、能量供应:脂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每克脂肪含有9千卡能量,是其他营养物质的2-3倍,因此它们是可以提供最多能量的营养物质。

2、维持体温:脂类能够保护人体免受低温影响,因为它们能够储存热量,抵御外部寒冷刺激,并有效维持体温。

3、防止水分流失:脂类能够有效减少皮肤的水分流失,保护皮肤免受干燥的侵害,使皮肤保持光滑和柔软。

4、保护内脏:脂肪可以形成一个保护膜,避免内脏受到外界的伤害,保护内脏器官不受损伤。

5、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脂肪可以帮助人体吸收其他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D、E和K,从而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6、调节内分泌:脂类可以促进激素的合成,改变激素的分布,从而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状态。

7、形成细胞膜:脂肪可以形成细胞膜,维持细胞的完整性,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8、交通运输:脂类可以将营养物质从肝脏输送到其他器官,保证营养物质的有效运输。

9、调节血液粘度:脂类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平衡血浆的流动性,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10、保护神经系统:脂肪可以保护神经系统,保护神经元免受外界的伤害,从而保护神经系统的健康状态。

11、保护心脏健康:脂类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保护心脏健康。

12、降低炎症:脂类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缓解炎症所带来的不适,减少炎症发生的风险。

13、减少肿瘤风险:脂类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以上是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它们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我们应该摄取充足的脂类,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第2章脂类物质

第2章脂类物质

高等动、植物脂肪酸的共同特点
①脂肪酸链长为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且都是偶数,最常 见的是16个或18个碳原子的酸。12碳以下的饱和脂肪酸大量 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脂中。
②饱和脂肪酸中 最常见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 最常见的是油酸。
③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 和脂肪酸。
1、甘油醇磷脂 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其他基团(如胆碱、乙醇胺、
丝氨酸、脂性醛基、脂酰基或肌醇等)组成。是磷脂酸的衍 生物。
O


O
CH2O — C — R1


R2— C —O — C — H O

CH2O

║ P—
O-X
O-
甘油醇磷脂的通式:
R1、R2:脂酰基的碳氢基。 X:其他基团。 1、2、3:甘油碳链立体专一序数(1、3
基组成也不相同。
磷脂分子中含有极 性基团(磷酰胆碱、 磷酰胆胺、磷酰丝 氨酸等)--
极性头部
又含有非极性基 团(脂肪酰基的 烃链、鞘氨醇的 烃链)--
疏水尾部。
磷脂的两亲性结构
•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的脂肪酸链,
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N + (C H 3)3 CH2 CH2 O O P OO CH2 CH CH2
(2)化学性质
①水解和皂化
脂肪能被酸、蒸汽及酯酶水解。产生甘油及脂肪酸。
O

CH2O
—C O

R
║ CHO — C — R
酯酶
CH2O H CHOH + 3R-COOH
O ║ CH2O — C — R
CH2OH
如果是碱作用,则得甘油和脂肪酸盐(皂),碱水解脂肪也叫皂化。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第一章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2)构成机体各种重要物质。

(3)提供热能。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必需的,而本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有其他的氨基酸转化而来,必须源于食物的氨基酸。

种类(8种或9种):即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携带一本亮色书来)3、半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合成能力较低,在生长发育及机体需要增多时,必须部分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而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5、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合成组织蛋白受到限制,这些含量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性氨基酸。

最为不足的称为第一限制性AA,次者为第二第三限制性AA。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其氨基酸构成比例有所改进,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7、植物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8、蛋白质互补时应遵循原则:(1)食物种类越多越好;(2)食物种属越远越好(3)同时食用多种食物较好。

9、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3)不完全蛋白。

10、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三大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

11、膳食中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70克、80克、90克。

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对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何影响?脂类1、脂类的生理功能:(1)体内贮存和提供能量。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5)保护和固定脏器维持体温正常。

(6)节约蛋白2、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PUFA。

第二章 脂类化学

第二章 脂类化学

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
Ⅲ磷脂酰肌醇
Ⅳ心磷脂(双磷脂酰甘油)
• 二、鞘氨醇磷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磷酸与氮碱组成 的脂质。同甘油醇磷脂的组分差异主要是 醇,前者是甘油醇,后者是鞘氨醇且脂酸 与氨基相连。
• 磷脂的特性 1.溶解性:表面活性剂,双亲化合物(亲 油亲水)
氯仿+甲醇是提取磷脂的有效溶剂 2.解离:两性电解质,解离后磷酸基团带 负电,X基团带正电(见X的结构) 3.水解反应:碱解(皂化)、酶解
• 2.3.1、磷脂
复合脂中最重要的一族,磷脂为含磷的单脂衍 生物,分甘油醇磷脂及鞘氨醇磷脂两类。前者 为甘油醇酯衍生物,后者为鞘氨醇酯的衍生物 组成基团:脂肪酸、醇(甘油、鞘氨醇等)、 磷酸、其他基团
一.甘油醇磷脂(磷脂 酰甘油)
1.结构通式
命名:磷脂酰X X为其他基团,通过 磷酸二酯键与甘油连 接。 天然磷脂均为L型构 型。
3.电与热的绝缘体 电绝缘:神经细胞的鞘细胞
热绝缘:冬天保暖,企鹅、北极熊
4.信号传递:类固醇类激素 5.酶的激活剂:卵磷脂激活β-羟丁酸脱氢酶 6.糖基载体:合成糖蛋白时,磷酸多萜醇作为羰甘油脂
定义: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其中甘油三脂就是油脂。 一.脂肪酸: 1.性质 偶数、双键的位置 顺式 • 熔点与结构的关系:链长(长-高),饱不饱和 (饱-高)
三、分类:

糖脂
单脂 油 复脂

磷脂
单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高级一元醇)脱水缩 合所组成的酯类。
蜡: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幼植物体表覆盖物,
叶面,动物体表覆盖物,蜂蜡。 甘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最多的脂类,分为油和脂。
复脂:是脂肪酸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所组成的酯 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即单纯脂加上磷酸等基团产生的 衍生物。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生物化学 第02章 脂类化学

n 皂化价:完全皂化1克脂肪(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
n 皂化价可用于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分子量=1/[(皂化价/1000)/56/3]
单位为克的皂化价
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摩尔数 (脂肪酸的摩尔数) 甘油三酯的摩尔数
分子量 = 3 × 56× 1000 皂化值
n250毫克油脂完全皂化时需要47.5毫克KOH, 计算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规定:
1,3的位置不能交换
n 磷脂酰胆碱(X基团为胆碱) ——卵磷脂
O
O CH2-O-C-R1 R2-C-O-CH O
CH2-O-P-O-CH 2-CH2-N+(CH )3 3 OH
卵磷脂
如果磷酰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3位碳,则为-型,2位则为-型。
自然界:L--磷脂酰胆碱
n★基本介绍 n“卵磷脂”这个词本身由希腊文“Lekiths” 派生出来,意指“蛋黄”。卵磷脂最初是在蛋 黄中发现,一只鲜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近 年来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 三大营养素"。
液酸
神经酰胺
中性糖 N-乙酰半乳糖胺
神经酰胺
半乳糖 唾液酸
葡萄糖
n 甘油醇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植物糖脂
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称植物糖脂。
n答案:884
2)不饱和双键产生的性质
①氢化(Hydrogenation)(反式脂肪酸) n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作用。 n 氢化作用通常用于使液体油变成半固体或固体脂肪。
②卤化和碘值 n 卤化作用(Halogenation):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 发生加成作用,生成卤代脂。 n碘值(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n用碘值表示油脂的不饱和度。

生物化学脂代谢

生物化学脂代谢

O CH2O-C-R1
CHOH
酯酰CoA 转移酶
CH2O- Pi R1COCoA 3 - 磷酸甘油
CoA CH2O- Pi R2COCoA 1-酯酰-3 - 磷酸甘油
CoA
=
O CH2O-C-R1
O CHO-C-R2
CH2O- Pi
磷脂酸
=
磷脂酸 磷酸酶
Pi
O
O
CH2O-C-R1 O
CHO-C-R2
胆固醇+FFA
磷脂
磷脂酶A2
溶血磷脂+FFA
17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 1. 主要部位: 在十二指肠及空肠
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乳化
吸收 肠黏膜 细胞
甘油 + FFA
脂肪酶
门静脉
血循环
18
长链脂酸及2-甘油一酯
肠黏膜细胞 (酯化成TG)
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肠黏膜细胞 (酯化成CE)
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
32
** 脂酸分解代谢 1. 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 行脂酸β氧
化,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脂酸 β氧化 乙酰COA
CO2+H2O+能量
2. 脂酸在线粒体中经β-氧化后进一步合成酮体
β氧化
脂酸
乙酰COA 酮体
33
2. 脂酸的β-氧化 ** 过程
⑴ 脂肪酸的活化 ⑵ 脂肪酰CoA从胞浆进入线粒体 ⑶ 饱和脂肪酰CoA的β氧化 ⑷ 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酯酰CoA 转移酶
CH2OH R2COCoA CoA
O CH2O-C-R2
O CHO-C-R1
酯酰CoA 转移酶
CH2OH
R3COCoA CoA

脂类

脂类

一、脂肪的物理性质
油脂的晶体特性
脂肪固化时,分子高度有 序排列,形成三维晶体结 构
晶体是由晶胞在空间重复 排列而成的
晶胞一般是由两个短间隔 (a,b) 和 一 个 长 间 隔 (c) 组 成的长方体或斜方体。
34
Company name
一、脂肪的物理性质
2. 熔点和沸点
同质多晶(Polymorphism)
3、按脂肪酸构成分
单纯酰基油,混合酰基油。
8
Company name
二、脂类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lipids
4、按不饱和程度分
干性油:碘值大于130,如桐油、亚麻油、红花油等; 半干性油:碘值介于100-130,如棉籽油、大豆油等; 不干性油:碘值小于100,如花生油、菜子油等。
Nomenclature of Lipids
2. 甘油三酯的命名
CCHH33((CCHH22))77CCHH
CH2OOC(CH2)1164CH3
C H2O O C (C H2)1 6C H3
CCHH((CCHH22))77CCOOOOCCHH
CCHH22OOOOCC((CCHH22))111262CCHH33
2. 脂肪酸的组成分布
(2)植物脂肪
植物油脂:大量油酸、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均<20% 亚麻酸酯:豆油、麦胚油、大麻籽油 月桂酸酯:月桂酸含量特别高,熔点低,如椰子油。
14
Company name
三、脂类的组成及结构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Fats
2. 脂肪酸的组成分布
3
Company name
一、引 言
1. 脂类 Lipids

2脂类

2脂类

第二章脂类Lipids重点:磷脂、糖脂一、脂类的概念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二、分类(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甘油酯、鞘脂、蜡(2)复合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3)萜类和甾类及其衍生物:不含脂肪酸,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4)衍生脂:上述脂类的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甘油、鞘氨醇等。

(5)结合脂类:糖脂、脂蛋白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脂类的生物学功能也多种多样:①生物膜的结构组分(甘油磷脂和鞘磷脂,胆固醇、糖脂);②能量贮存形式(动物、油料种子的甘油三酯);③激素、维生素和色素的前体(萜类、固醇类);④生长因子;⑤抗氧化剂;⑥化学信号(如);⑦参与信号识别和免疫(糖脂);⑧动物的脂肪组织有保温,防机械压力等保护功能,植物的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第一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一、脂肪酸绝大多数的脂肪酸含有偶数个碳原子,形成长而不分支的链(也有分支的或含环的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物体。

但生物体内大多数是顺式结构。

不饱和脂肪酸中,反式双键会造成脂肪酸链弯曲,分子间没有饱和脂肪酸链那样结合紧密。

因此,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脂肪酸(主要是豆蔻酸与棕榈酸)可以与蛋白质共价相连,形成脂酰蛋白(acyloted protein),脂酰基团能促进膜蛋白与疏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1、高等动物、植物的脂肪酸的共性:(1)多数链长为14~20个原子,都是偶数。

最常见的是16或18个C原子(2)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通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通的是油酸和棕榈油酸。

(3)在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4)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5)高等动、植物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一般在第9-10个C原子(6)高等动、植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几何构型,而且都属于顺式(cis)。

第九章.脂代谢

第九章.脂代谢

生物膜的结构
脂代谢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合成
甘油三酯的合成
胆固醇代谢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酶促水解
甘油三酯的分解是经脂肪酶催化逐步水解的。 组织中有三种脂肪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三脂酰甘油脂肪酶) 甘油二酯脂肪酶(二脂酰甘油脂肪酶) 甘油单酯脂肪酶(单脂酰甘油脂肪酶) 它们一步步地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1)脂酰CoA的α、β-脱氢作用(脱氢)
脂酰CoA脱氢酶
R-CH2-CH2-CH2-C~S-CoA O FAD 脂酰CoA
H R-CH2-C=C-C~S-CoA FADH2 H O Δ2-反式烯脂酰CoA
(2)Δ2-反式烯脂酰CoA的水化(水合)
H O H 2O OH O R-CH2-C=C-C~S-CoA R-CH2-C-CH2-C~S-CoA 烯脂酰CoA水化酶 H H Δ2-反式烯脂酰CoA L-β-羟脂酰CoA
(二)饱和奇数碳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 与饱和偶数碳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过程基本相 同,只是最后产生的丙酰CoA的去路不同。
(三)不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该过程与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降 解过程基本相同,只是不饱和脂肪酸 分子中含有顺式双键,所以在氧化过 程需要有另外的酶参加(Δ3-顺-Δ2-反 烯脂酰CoA异构酶)。
花生四烯酸(Cis)
20:4
2、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1) 溶解性∶不溶于水
(2) 光学活性∶当甘油C1和C3上的脂肪酸 不同时,C2为不对称碳原子,这时甘 油三酯具有光学活性(旋光性)。
CH2-O-CO-R1 R2-COO-CH CH2-O-CO-R3

9第九章 脂类的代谢(2学时)

9第九章  脂类的代谢(2学时)

(脂肪)
磷脂酶对磷脂分子的水解: 磷脂酶A1(B1) CH2OCOR1 CHOCOR2 O CH2O-P-O-X OH 磷脂分子 磷脂酶A2(B2) 磷脂酶D
磷脂酶C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甘油的氧化 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和脂肪酸氧化生成水和CO2
CO2+H2O
(二)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1904年,Franz 和Knoop用苯基脂肪酸氧化试验, • 用苯基标记含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饲喂动物, 尿中是苯甲酸衍生物马尿酸。 • 用苯基标记含隅数碳原子的脂肪酸,饲喂动物, 尿中是苯乙酸衍生物苯乙尿酸(苯乙酰-N-甘氨 酸)。 结论: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β-碳原子开始,每 次分解出一个二碳片断。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的氧化 ----- 三羧酸循环
• 短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又经过脱氢、加水、 脱氢及硫脂解等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 • 一分子脂肪酸终于变成许多分子乙酰辅酶A。 • 乙酰辅酶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成CO2和H2O, 或进入其他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β-氧化历程
开始 脱氢
脱水
双键易位
(三)脂肪酸氧化的其他途径
1.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 奇数碳脂肪酸经过反复的β氧化可以产生 CoA CoA 丙酰CoA,丙酰CoA有两条代谢途径:
(1)、 丙酰CoA转化成琥珀酰CoA,进入TCA。 动物体内存在这条途径,因此,在动物肝脏中奇 数碳脂肪酸最终能够异生为糖。
(2)丙酰辅酶A经其他途径变成乳酸及乙酰辅酶A进行氧化。
HMGCoA 裂 解酶 CH3COSCoA
限速酶
HMGCoA 合成酶
CH3COSCoA HSCoA OH HOOCCH2 C CH2COSCoA

生物化学第三章 脂类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第三章 脂类化学知识点整理

脂类的生理功能
促脂溶性维生 素吸收
与细胞识别, 组织免疫等有

其他重要生理 活性物质的前

储能、供能
防止热量散 失、维持体温
结构组分:磷 脂是生物膜的
主要成分
脂类 的生理 功能
保护和固定功 能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化学

简单 脂质
1、甘油三酯 2、脂肪酸 3、脂肪酸与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1.甘油三酯
极性头部 甘油磷脂结构通式
一、甘油磷脂
(二)主要类型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是细胞膜中最丰富的脂质
一、甘油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双磷脂酰甘油
心磷脂
(三)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1)溶解性:溶于含少量水的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无水丙酮。 (2)磷脂是两性脂质,可做乳化剂,在水中能形成双分层、微囊。
(3)磷脂的水解 被碱水解 被酸水解 被专一性磷脂酶水解
如: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半乳糖-葡萄糖-鞘氨醇
甘油 三脂
三分子 脂肪酸
一分子 甘油
1.甘油三酯
单纯甘油三酯
R1、R2、R3为脂肪酸链
相同
不同
混合甘油三酯
2.脂肪酸
I. 结构
由一条4~36个碳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有机物。 • 脂肪酸间差别:主要是碳氢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
2.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2.脂肪酸
II. 命名及脂肪酸的简写原则
(三)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磷脂酶A1,A2,C,D:专一性水解甘油磷脂的酯键和磷酸二酯键。
溶血甘油磷酸酯(或溶血磷脂): 只含一个脂肪酸的甘油磷脂。
能溶解细胞膜。

脂类

脂类

3 H2
Ni
O CH2 O C (CH2)16CH3 O CH O C (CH2)16CH3 O CH2 O C (CH2)16CH3
(5)乙酰化值
油脂中含羟基的脂肪酸可与乙酸酐或其他 酰化剂形成相应的酰。 1g乙酰化的油脂所分解出的乙酸用KOH中 和时,所需KOH的mg数。
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
(1)溶解度: 水不溶性,也无形成高度分散的倾向, 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含-OH,可形成高度分散态。
3.分类 按化学组成: 单纯脂:是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复合脂:除脂肪酸和醇类外还含有其它物质。 磷脂、糖脂 衍生脂:取代烃类、固醇类、萜等。
能否被解。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
甘油三酯
甘 油 FA FA FA 甘 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s) 油 FA FA
天然甘油酯多为混合甘油酯,形成甘油酯 的脂肪酸种类很多,可以是饱和的,也可 以是不饱和的。
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甘油酯室温下为液 体,被称为油(oil),多见于植物体; 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甘油酯室温下为固体, 被称为脂肪(fat),后者多见于动物体。
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最简单的脂类是 甘油三酯,也称为三脂酰甘油、脂肪 O O 或中性脂肪。甘油与单个脂肪酸所形 CH2 OH CH2 O C R1 R1 C OH 成的脂称为甘油单酯(单脂酰甘油), O O 与2 个脂肪酸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二酯 CH OH CH O C R2 R1 C OH O O (二脂酰甘油)。
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 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2.脂肪酸的特点 (1)分子骨架碳原子数为偶数; (2)高等动、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几乎都 具有顺式结构; (3)哺乳动物体内能够合成饱和、单不饱和 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 (4)饱和脂肪酸构象有多种形式。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2]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2]
四、酮体(ketone body)的生成及利用:
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中生成,合成原料为乙酰CoA, HMG-CoA合酶是酮体生成的关键酶。
1.酮体的生成: p244
乙酰乙酰硫解酶
(1) 两分子乙酰CoA在乙酰乙酰CoA硫解酶的催化下,缩合生成一分子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 转酰酶
β-酮酰 合酶
β-羟酰 脱水酶
丙二酰CoA转酰酶
β酮酰 还原酶
烯酰 还原酶
长链脂肪 酰硫酯酶
HS-ACP
(1)转酰基作用:(启动) 乙酰CoA + ACP-SH 乙酰ACP + CoASH 丙二酰CoA + ACP-SH 丙二酰ACP + CoASH
肝脂 (转变、加工)
食物
糖类
生酮氨基酸
组织脂
氧化
酮体
氧化
磷脂
CO2、 H2O、ATP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1、定义:贮存于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在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的催化下水解并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摄取利用的过程。
一、脂肪动员

HSL主要受共价修饰调节。 促脂解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 抗脂解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E
2、过程:
甘油不被脂肪细胞利用,经血液输送到肝脏进行代谢。
二、甘油代谢
甘油
3-磷酸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氧化或糖异生
三、脂肪酸的氧化 (p232)
1、部位: 肝脏、肌肉(主要),胞液(活化)+ 线粒体( -氧化) 2、过程:四个阶段
脂肪酸的活化:耗能 2ATP
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限速步骤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脂类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脂类

1.脂类:脂肪酸(4C以上)和醇(甘油醇、神经醇、高级一元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2.脂:室温时为固态的脂肪;3.油:室温时为液态的脂肪;4.蜡: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所成的酯;5.磷脂:含磷酸的单脂衍生物,分甘油醇磷酯、鞘氨醇磷脂;6.糖脂:含糖分子的单脂衍生物,分鞘氨醇糖脂和甘油醇糖脂。

7.脂肪酸(fatty acid):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成分。

8.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 DHA等。

9.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

10.酸败:油脂自动氧化生成挥发性醛、酮、酸的过程称为酸败。

11.糖脂(glycolipids):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与脂质以糖苷键连接的化合物,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12.甘油糖脂:甘油二酯与己糖(半乳糖、甘露糖和脱氧葡萄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植物的叶绿体和微生物的质膜富含甘油糖脂。

13.萜类:又称为萜烯类化合物,分子中含10C以上,且组成为5的倍数的烃类化合物。

14.固醇类: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一类醇、酸及其衍生物,包括固醇和固醇衍生物。

15.胆汁酸:与脂肪酸或其他脂类结合成盐,乳化肠内油脂,增加脂肪酶作用位点,便于油脂消化吸收。

16.脂蛋白(lipoprotein,LP):脂质与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所组成的一类大分子复合物,能溶于水。

17.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

18.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镶嵌有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的膜系统。

原核生物只有质膜,而真核生物除了质膜外,还有细胞器的膜,如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

19.外周蛋白:分布于双层脂膜的外表层,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膜上分离出来;外周蛋白比较亲水,能溶解于水。

20.内在蛋白:蛋白部分或全部嵌在双层脂膜的疏水层中,不容易从膜中分离出来;主要以 -螺旋形式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醇

磷酸胆碱(或磷酸胆胺) 磷酸胆碱(或磷酸胆胺)
脂肪酸

非极性尾
H3C H2 C C H2 C H2 H2 C

H2 C C H2 C H2 H2 C H2 C H2 C H C OH CH CH2
O O CH2OH
C C C H H2 H2 H2 C C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 C H3C C C C C C C C H2N C C C C C C C C CH2 C H2 H2 H2 H2 H2 H2 H2 H2 O
2.5固醇类 固醇类
环戊烷多氢菲的一元醇及其衍生物
H2C C H2
H2 C
CH2 CH2
+
菲 环戊烷多氢菲
环戊烷
雄性激素
可的松(激素) 可的松(激素)
胆固醇
维生素D 维生素 极性头
非极性尾
胆固醇
A、固醇 、
胆固醇、豆固醇、麦固醇、 胆固醇、豆固醇、麦固醇、酵母固醇 功能—构成生物膜、 功能 构成生物膜、形成类固醇 构成生物膜 但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引起胆结石、动脉硬化、 但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引起胆结石 、 动脉硬化 、 心肌梗 塞等疾病; 塞等疾病; B、衍生物—类固醇 、衍生物 类固醇 胆酸、 维生素D、 脂类激素( 肾上腺素、 性激素) 胆酸 、 维生素 、 脂类激素 ( 肾上腺素 、 性激素 ) 、 强心苷
糖 脂 鞘磷脂
单糖及单糖 聚合物
磷酸胆碱(或 磷酸胆胺)
极 性 头
2.4蜡 蜡
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醇形成的脂 脂肪醇中的碳原子在16以上 , 脂肪醇中的碳原子在 以上, 分布在生物体 以上 表面起保护作用。 表面起保护作用。 有哪些防护作用呢? 有哪些防护作用呢? 植物蜡—防虫蛀、防辐射、 植物蜡 防虫蛀、防辐射、降低水分蒸发 防虫蛀 动物蜡—防水、保温、 动物蜡 防水、保温、筑巢 防水
饱和脂肪酸
软脂酸(十六烷酸) 软脂酸(十六烷酸)
硬脂酸(十八烷酸) 硬脂酸(十八烷酸)
必需脂 油酸(十八烯酸) 肪酸 油酸(十八烯酸)
H2 C
H2 C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甘油(丙三醇) 甘油(丙三醇)
提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什么功能? 提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什么功能? 选择透过物质运输通道 海关检查” 选择透过物质运输通道(“海关检查”)
通信员” 信息识别受体(“通信员”)
槽蛋白
运输通道
非脂溶性的物质(营养物、废物、神经递质、激素) 必须在由槽蛋白形成的通道进入,或与穿膜蛋白结合 被有选择的载入入膜内;
第八章—生物氧化
细胞膜损伤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A.体内的自由基如 O·(95%)、·OH的强氧化性氧化 体内的自由基如 ( 体内的自由基 ) 的强氧化性氧化 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使其流动性丧失,穿孔, 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使其流动性丧失,穿孔,细胞 内物质泄漏,细胞衰亡。 内物质泄漏,细胞衰亡。 B.蝎毒的作用于人体神经、肌肉细胞, B.蝎毒的作用于人体神经、肌肉细胞,封闭细胞膜上 蝎毒的作用于人体神经 的离子通道,破化神经信号传导,导致人体死亡; 的离子通道,破化神经信号传导,导致人体死亡; C.昆虫(如苍蝇、蚊子)依靠体内的特殊蛋白(抗菌 昆虫(如苍蝇、蚊子)依靠体内的特殊蛋白( 昆虫 肽)钻透体内病菌的细胞膜(蛋白质疏水端插入细胞 钻透体内病菌的细胞膜( 膜,打孔)杀死病菌。 打孔)杀死病菌。
2.体表脂类保护作用; .体表脂类保护作用; 细胞质 3.脂类是细胞膜的主要成份; .脂类是细胞膜的主要成份;
细胞膜
4.简单脂是构成某些维生素与激素的成份; .
包括维生素A 包括维生素A、D、E、K、性激素、前列腺素等等。 性激素、前列腺素等等。
第二节 脂类结构简介
2.1 脂酰甘油类(脂肪酸与甘油的产物) 脂肪酸与甘油的产物)
第一节 脂类的分类与功能
固醇类 (杂环大分子一元醇) 杂环大分子一元醇 简单脂 萜类 (多异戊二烯聚合醇) 多异戊二烯聚合醇
(不与脂肪酸结合的脂) 前列腺素 (1五元环+20碳脂肪酸) 与脂肪酸结合的脂) 五元环+ 碳脂肪酸) 五元环
三酰甘油酯 磷脂酰甘油酯 结合脂
(与脂肪酸结合的脂) 与脂肪酸结合的脂)
提问:卵磷脂具有增强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等健脑作 用,原因何在? 增加神经传导物、促进脑细胞活化 提问:卵磷脂可乳化胆固醇、油脂,为什么? 两性(亲油、亲水),乳化剂
工业提取方式— ①以大豆为原料,醇、乙醚等脂溶剂萃取 成本低,纯度低,保健作用 ②以蛋黄为原料,CO2超临界萃取 高成本,高纯度,医用
生物膜的功能 生物膜执行着许多复杂的重要的生 物功能,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物功能,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
物质运输
被动运输
– 简单扩散 –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 ATP依赖 – 协同运输
内吞与外排 跨膜转运 基团转移
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
离子载体
通道蛋白
钠钾泵
钙离子泵
质子泵
协同运输
同向协同
反向协同
吞噬
胞饮
外排
识别部位(常有糖链连接)
S S
通道 数条α螺 旋构成 通道
抗 体 蛋 白
信息识别受体
线粒体
细胞器膜结构 细胞器膜结构 与细胞膜类似, 与细胞膜类似, 但常常是双层 但常常是双层 膜。
细 胞 核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为什么是双层膜呢? 为什么是双层膜呢? 功能分化 核膜—形成核孔 核膜 形成核孔 内膜面积扩大,成为代谢场所 内膜面积扩大,
提问:为什么以液态的磷脂居多而不是固醇 提问: 呢? 使膜具有流动性,有利于蛋白质的运动; 使膜具有韧性,细胞自由变形。
提问:膜流动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膜流动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脂的种类;温度; 脂的种类;温度;
胆固醇的比例愈小、温度高,流动性强。 胆固醇的比例愈小、温度高,流动性强。
H2 C H2 C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C H2
HO
C O
脂肪酸2 脂肪酸
二酯酰甘油 三酯酰甘油
H2C O R1 R2 O CH
通式
C O R3 H2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的油脂称为油,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的油脂称为油, 油脂 为固态的称为脂或脂肪。 为固态的称为脂或脂肪。 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脂类物质 提问:肥皂是怎么做的? 皂化反应— 动植物油脂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用下水解生成的 脂肪酸盐。
B.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B.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X基团前体为胆胺 HO-CH2CH2-NH3+ 基团前体为胆胺 基团前体为 与血液凝固有关
H H C C C OH H3C C C H C 长的不饱和氨基醇的衍生物 长的不饱和氨基醇的衍生物 C C C C C C CH N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O CH2 单糖及单糖聚合物 氨 R-COOH H2 H 2.3鞘脂2 鞘脂 H2 C H2 C H2 C H2 C
共性: 共性: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乙醚、氯仿、苯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乙醚、氯仿、 等。
生物脂类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化合物, 生物脂类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化合物,化 学成分及结构差异极大, 学成分及结构差异极大,脂类定义的特 点就是水不溶性(water insoluble)(即 点就是水不溶性 ( 脂溶性, ),因此 脂溶性,fat-soluble),因此,多数脂 ),因此, 类都易溶于乙醚、氯仿、己烷、 类都易溶于乙醚、氯仿、己烷、苯等有 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一般由醇和脂肪 酸组成。醇包括甘油、鞘胺醇、高级醇、 酸组成。醇包括甘油、鞘胺醇、高级醇、 固醇等。 固醇等。
第四章 脂类及生物膜
1.脂类的分类与功能 2.脂类的结构简介 3.生物膜
提问:什么是脂? 提问:什么是脂?
由酸与醇发生脱水脂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由酸与醇发生脱水脂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包括某些不溶于水的大分子脂肪酸与大分子的醇类; 包括某些不溶于水的大分子脂肪酸与大分子的醇类; 不溶于水的大分子脂肪酸与大分子的醇类
2.2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甘油
X
极性,易溶于水 称极性头
非极性 非极性,不易溶于水 称非极性尾
磷脂酰甘油绝大多数存在于生物膜中
A.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
X前体(发生脂化反应前醇形式)为胆碱, 前体 发生脂化反应前醇形式) 胆碱, HO- CH2CH2N+(CH3)3 HO乙酰胆碱是神经传导物质; 乙酰胆碱是神经传导物质;
鞘脂(包括糖脂) 蜡 脂蛋白
提问:脂类有哪些功能? 提问:脂类有哪些功能?
1.能量物质 1.能量物质
皮下脂肪细胞 (黄、白色)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每克的发热值比同质量的糖、蛋白质高2.3 脂肪滴 倍,并且不溶于水 在细胞内易于聚集,储存 并且不溶于水,在细胞内易于聚集 并且不溶于水 在细胞内易于聚集,储存,故而被普遍作为 脂肪滴 细胞的能量储备物质。 细胞核
2.6 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 白高—心肌 梗塞的先兆
脂蛋白模 式图
功能—载运甘油三酯和 胆固醇 甘油三酯和胆 固醇核心 磷脂单分子层
细胞膜、细胞器膜) 第三节 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
细胞膜
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体, 蛋白质象一 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体,而蛋白质象一 构成膜的连续体 群岛屿一样无规则地分散在脂质的 海洋中” 分散在脂质的“ 群岛屿一样无规则地分散在脂质的“海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