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罪犯的人格问题”学习笔记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及其相关问题,在当今社会,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因此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犯罪学概论1.1 犯罪学的定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1.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犯罪行为、犯罪者、受害者、社会对犯罪的反应等方面。
1.3 犯罪学的发展历程犯罪学的研究历程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古典犯罪学、正统犯罪学、现代犯罪学等阶段。
1.4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犯罪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与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渗透。
第二章犯罪现象及其类型2.1 犯罪现象的定义犯罪现象是指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的总和,包括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未经法定程序认定的不法行为。
2.2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犯罪现象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贪污、贩毒、走私等。
2.3 犯罪现象的类型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财产犯罪、暴力犯罪、黑社会犯罪、经济犯罪等类型。
2.4 犯罪现象的影响犯罪现象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整体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三章犯罪原因及其研究方法3.1 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社会及文化环境、个体特征、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2 社会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社会因素是犯罪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社会文化传统等,这些因素都对犯罪有一定的影响。
3.3 个体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个体因素是犯罪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个体的性格、人格、家庭背景、同伴影响等,这些因素对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罪犯心理剖析了解罪犯心理对监狱改革的启示
罪犯心理剖析了解罪犯心理对监狱改革的启示罪犯心理剖析:了解罪犯心理对监狱改革的启示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过程中,犯罪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
针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和重返社会的问题,监狱改革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要实现监狱改革的目标,了解罪犯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罪犯心理的剖析,探讨罪犯心理对监狱改革的启示。
一、罪犯的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罪犯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卑感和受挫感:很多罪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和教育水平的不足,缺乏自尊和自信,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容易受到挫折和打击。
2. 冲动和暴力倾向:罪犯大多具有冲动的行为特点,他们缺乏对后果的思考,凭一时的快感或复仇心理从而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
3. 缺乏责任心和自制力:罪犯常常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缺乏自我控制和自制力,容易轻信他人的引导和操纵。
那么,罪犯的这些心理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1. 社会背景与环境:罪犯很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积极的家庭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2. 人生经历与挫折:一些罪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的破裂、亲人的丧失、挫折与失败等,这些经历让他们产生了自卑、受挫感和消极的态度。
3. 心理健康问题:一些罪犯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心理疾病、人格缺陷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冲动和暴力倾向。
二、了解罪犯心理对监狱改革的启示了解罪犯心理对监狱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的教育和心理疏导:监狱改革应该注重罪犯的个性化需求,为不同类型的罪犯提供特别的教育和心理疏导服务。
针对他们的自卑感和受挫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强化责任感和自控力:监狱制度要求罪犯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加强对罪犯的责任感教育,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错误,并通过培养自控力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掉冲动和暴力行为。
3. 全面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监狱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治疗。
犯罪心理学笔记
犯罪心理学笔记一、犯罪的时间特征(一)抢劫、盗窃一般在18-24点较多,尤以20-24点最多谋杀、受害一般在10-24点最多,占16%,晚8点-2点占45%原因:(夜间犯罪)1、夜间人们身心疲倦,自制力减退,容易受刺激而犯罪2、短时间假睡,情绪容易兴奋而滋事3、夜晚天黑人稀,犯罪不容易发觉,人们疏于防备,研究发现扒窃和过失致死等在白天发生的较多,扒窃在上午9点到下午6点较高。
(二)犯罪的日期特征1、交通肇事和酗酒在周末(周六、日、一)外出度假的多为欧美、日本(周末发工资。
盗窃案多)在月初、月中增多(工资制造成)(三)犯罪的季节特征1、秋冬:财产性犯罪较多(1)冬季冷(2)大部分节日在冬季(3)冬季夜间长(4)收获的季节2、春夏:性犯罪较多和人身犯罪夏季暴力多(1)气温高容易暴躁(2)人们户外活动多,纠纷多(3)工作机会和收入多,容易酗酒滋事。
春季和夏季人的性欲容易冲动。
我国刑事立案的特征1月最高,2月下降。
3、4、5月回升(钱花光),6月下降(农忙),7、8月上升。
10月下降,11、12月又呈上升趋势。
二、犯罪的地域特征(一)不同地区犯罪现象的特点气温高暴力性犯罪多,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的财产犯罪比暴力犯罪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如车站、码头,侵犯人身的犯罪较多。
(二)犯罪的城乡差距城市比农村多:主要表现:1、城市比农村犯罪率高。
2、城市财产犯罪多,农村暴力犯罪多,城市的青少年犯罪、职业犯罪和性犯罪多。
3、农村初犯多而再犯少,城市再犯比农村多。
城市犯罪率高的原因:1、城市人口多,生存竞争大,人与人易发生利害冲突和矛盾。
2、城市经济比农村发达,商品流通量大,交易频繁增加经济犯罪的机会。
3、城市李东人口多,休闲娱乐场所多,不良人员容易混迹其中。
4、城市交通方便,为流窜作案提供机会5、城市中传统控制力量较弱,群体凝聚力较差,而农村生活相对单纯,人员固定,社会生活范围狭小,固定的人际关系格局使社会关系有强大的制约力。
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要点
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要点一、课程概述新警《监狱学基础理论》是为了帮助刚加入警界的警察了解监狱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提高他们在监狱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而设立的专门课程。
二、监狱的定义和职责1. 监狱的定义:监狱是指国家机关负责对犯罪分子实施剥夺自由的处所,是维护社会安全、实现刑罚目标的重要场所。
2. 监狱的职责:监狱主要负责对犯罪分子进行刑罚执行、社会教育、康复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以减少罪犯再犯的可能性,保障公众安全。
三、监狱学的基本原理1. 犯罪学基础:监狱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犯罪学,它研究犯罪的成因、类型以及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策略。
2. 刑罚学基础:监狱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刑罚学,它研究刑罚的目的、原则、类型和执行方式等。
3. 康复原则:监狱学强调康复原则,即通过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
4. 安全管理:监狱学关注监狱内部的安全管理,包括监狱设施的安全、罪犯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等。
四、监狱系统的组织和管理1. 监狱系统的组成:监狱系统由监狱局、监狱管理局、监狱和拘留所等组成,各级组织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狱系统。
2. 监狱系统的管理:监狱系统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进行监狱设施管理、罪犯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工作。
3. 监狱系统的职责:监狱系统主要负责对罪犯进行安全管控、教育改造、康复和社会化准备等工作,同时也要保障罪犯的基本权益。
五、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技能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监狱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狱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运用专业技能:监狱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安全管理、教育改造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有效沟通与协调:监狱工作人员要善于与罪犯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4. 忍耐与应变能力:监狱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与困难,需要具备较强的忍耐力和应变能力。
监狱基础必学知识点
监狱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监狱的定义和功能:监狱是指国家依法对犯罪分子实施刑罚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安全,改造犯罪分子。
2. 犯罪与刑罚: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在社会上造成危害的行为;
刑罚是国家为了惩罚犯罪行为并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
3. 监狱管理制度:监狱管理制度是指监狱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和惯例等,对囚犯进行管理和约束的体系,包括入监、服刑、狱内秩序、狱
外探视等方面。
4. 监狱安全:监狱安全是指保障监狱内部秩序,防止囚犯逃脱、暴动
等事件的措施和制度。
5. 监狱工作人员:监狱工作人员包括监狱管理人员、狱警、医生、心
理咨询师等,他们负责监狱的日常管理、安全保障、犯罪分子的康复
教育等工作。
6. 犯罪分子的分类和改造:犯罪分子可以按照犯罪性质、犯罪危险性
等进行分类,并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如教育、职业
技能培训等。
7. 监狱的康复教育:监狱通过教育机构、心理咨询等手段,对犯罪分
子进行康复教育,帮助他们改变错误思想和行为,以便重新融入社会。
8. 监狱的社会重新适应:监狱对于服刑结束的犯罪分子提供了社会重
新适应的帮助,如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以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
9. 监狱的人权保障:监狱必须保障囚犯的基本人权,不得进行残酷、不人道的对待和虐待,且要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健等。
10. 监狱改革和刑事司法改革:监狱和刑事司法改革是国家不断完善刑罚制度和监狱管理制度的过程,旨在提高犯罪惩罚的效果和社会安全的保障。
犯罪心理学解读深入研究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犯罪心理学解读深入研究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一门学科。
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
本文将从罪犯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犯罪提供一些思路。
一、罪犯心理特征1. 忍受能力低下:罪犯往往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他们常常选择通过违法行为来解决问题。
2. 自卑感和攻击性:许多罪犯内心深处存在着自卑感,他们通过控制和伤害他人来弥补自己的内心空虚和不安。
3. 内外部归因偏差:罪犯倾向于将自身的错误归咎于外部环境和他人,而不愿承担个人责任。
这种归因偏差使得他们更容易重复犯罪行为。
4. 缺乏同理心:罪犯往往缺乏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和同情,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对他人施以暴力或伤害。
二、罪犯行为模式1. 冷静计划:犯罪往往不是一时冲动行为,而是通过冷静地计划和策划来实施。
罪犯在案前通常会详细考虑目标、手段和逃避措施等。
2. 社会学因素:罪犯的行为模式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例如,贫困、失业和家庭问题等社会因素会增加人们犯罪的可能性。
3. 重复犯罪:一旦罪犯得逞,他们将更有可能再次犯罪。
成功的犯罪行为会给予罪犯一种满足感和自信,使得他们更容易重复类似的行为。
4. 残酷手段:有些犯罪分子的行为手段残忍无情,他们可能给予受害者极大的痛苦和伤害,这往往与罪犯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三、防范与干预1. 预防教育:通过加强社会对犯罪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犯罪后果的认识和对犯罪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2. 心理辅导与康复:对于已经犯罪的个体,通过提供心理辅导和康复计划,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逐步回归正常社会。
3.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对贫困、失业、家庭问题等社会因素的关注和支持,能够减少人们犯罪的动机和机会,降低犯罪的发生率。
4. 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犯罪行为做出严厉的惩罚,可以有效减少罪犯的再犯率,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公正。
监狱学基础理论重知识点
一、中国的监狱现象1.狱之出现——中华三代始有狱夏商周2.狱之完善和发展秦朝(公元前221年)——清朝(1840年)3.近现代监狱之变革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始)、民国时期4.新中国监狱1949年至今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三王始有狱”,中国从夏商周三代开始有了监狱,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监狱的称谓1.狱之出现——中华三代始有狱夏朝——监狱叫“丛棘”、夏台”商朝——监狱称羑里周朝——监狱叫“圜土”。
...皋陶造狱...獬豸2.狱之完善和发展秦朝——监狱称为“囹圄”。
汉朝——监狱称为“狱”。
明朝——的监狱称为“监”。
山西洪洞县衙监狱虎头牢河南内乡县衙狱神庙清朝——才将“监”和“狱”两字合起来使用,称“监狱”3.近现代监狱之变革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始)民国时期——监狱、集中营等称谓。
我国上饶集中营(国民党监狱)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监狱4.新中国监狱共和国时期——劳改队、少年犯管教所、监狱。
抚顺战犯管理所(日本战犯管理所)秦城监狱(公安部管理)燕城监狱(司法部直属)二、西方的监狱现象1.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监狱(前2600克里特文明建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代表:公元前64年建立马默延监狱(水牢)2.西方中世纪时期监狱(公元476—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监狱破旧、阴暗、潮湿,老幼同房,男女同席,交叉感染严重,瘟疫疾病流行。
3.根本变革时期的监狱从17世纪开始——18世纪欧洲监狱改良运动(霍华德)18世纪末,美国监狱改革:独居制、沉默制4.现代监狱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教育刑思想、矫正监狱现象小结1.监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国家、法律、犯罪、刑罚相伴随。
犯罪始于法律,刑罚源于犯罪,并催生监狱。
2.监狱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缩影。
3.监狱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打上时代的烙印。
监狱打上了各自时代行刑文化的烙印,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及时代精神。
犯罪心理学笔记
犯罪心理学笔记导论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
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及心理状态等。
2,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一般违法人,虞犯,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有关人员,监管矫治犯罪人员。
3,犯罪心理学方法论体系: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原则,社会性与生物性相统一原则,内因与外因相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系统方法的一般论:整体观点观察犯罪心理,联系观点分析犯罪心理,相关分析与整合研究相结合,动态观点观察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形成是自组织系统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归因法,案例分心法,经验总结法,数量统计分析法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1,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心理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2,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的一致性及从属关系,可从两方面分析:从因素分析的角度看:犯罪者的犯罪心理并不是某种单一的心理因素,而是人的个性心理结构中多种畸变心理因素的总和。
犯罪心理结构所具有的成分和因素,同时也是个性心理结构的组成成分和因素。
个性倾向性构成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
一定的犯罪行为反映出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构成犯罪心理的特征结构,自我意识及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构成犯罪心理得调节结构。
从个体社会角度看,犯罪心理结构与不良个性的形成都与社会化过程中的缺陷相联系。
犯罪心理只是其个性的一部分,主要反映出其个性的社会心理缺陷。
4,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集中体现了个性的社会性层):反社会意识,强烈的畸变的需要,犯罪动机,不良兴趣调节结构而定组成要素(个性的调节结构就是以自我为而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控制、调节系统,包括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特定的气质,消极的性格特征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消极不良的心境,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犯罪人的某些需要,兴趣,不能清楚意识到得本能,欲望和经验),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个人的某些气质和某些能力,行为方式),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5,犯罪心理结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良的个性倾向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基本动力,支配和推动着其全部心理活动和行为;歪曲的自我意识是犯罪人接受不良信息,诱发犯罪动机的现实过程,对犯罪行为其调控和制动作用;变异,偏执的个性特征是犯罪活动染上了个人的独特色彩;与犯罪心理相适应的心理状态,是作案时必备的心理条件6,犯罪心理结构课分为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两种。
监狱学解读罪犯心理
监狱学解读罪犯心理罪犯心理是监狱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罪犯心理特征、心理原因和心理干预方法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罪犯行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本文将从罪犯心理的定义、特征和心理干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罪犯心理的定义罪犯心理指的是犯罪行为的主体在犯罪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包括其思维、情感、意识和意愿等方面。
罪犯心理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罪犯的心理机制,为刑罚执行和反犯罪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罪犯心理的特征罪犯心理具有一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动机多样化:罪犯由于不同的原因选择犯罪行为,包括经济利益、心理冲动、自卑心理等。
2. 心理扭曲和错误判断:罪犯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心理解释和道德评判的错误判断,常常出现对犯罪行为的合理化辩解。
3. 情感冷漠和缺乏内疚感:部分罪犯由于长期的犯罪经历,对于他人的痛苦和所犯错误缺乏共情能力,情感体验冷漠。
4. 自制力较低:罪犯往往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冲动行事,未能进行长远的后果考虑。
三、罪犯心理干预方法在罪犯心理干预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帮助罪犯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实现心理恢复和重新融入社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罪犯心理干预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罪犯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矫治措施,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动态心理治疗等。
2. 心理教育:通过开展各类心理教育活动,提高罪犯对于规则的遵守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3. 社交技能训练:由于部分罪犯在长期监禁中与外界失去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其重新适应社会,并提高其社交技巧。
4. 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罪犯解决其内心的困扰和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建议。
四、结语罪犯心理是监狱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研究罪犯心理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罪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也为罪犯的心理干预和社会再适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监狱罪犯性格分析
监狱罪犯性格分析(一)心理特征罪犯的心理是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现象的总和。
认识和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改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掌握了罪犯心理活动的规律,改造工作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
新时期罪犯在心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无畏悲观心理。
服刑改造,是对犯罪行为的惩治。
罪犯由于失去了自由,丧失了政治权利,在法律上处于被监管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刚入监的罪犯都有疑惧心理,但是从现在入监的罪犯来看,他们都比较“沉着”,甚至有些罪犯说:“早就知道会挨的。
”真正是“有备而来”。
部分罪犯入狱后,对改造失去信心,对今后生活失去希望,性格呆板,行为机械,有严重的混刑期思想,少数罪犯产生轻生厌世思想。
2、埋怨恐惧心理。
罪犯因罪行败露被判处刑罚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反而埋怨自己的手段不高明,埋怨自己“命不好”,特别是那些贪污、受贿的罪犯,说什么:“我才得这点,算什么?得大钱的人多得很,为什么他们又不挨?”,有的则说:“我的钱是问别人借的。
”到处喊冤叫屈。
部分罪犯对监狱存在恐惧感,特别是刑期较长的罪犯对判决深为不满,对今后的生活就业非常忧虑。
3、实惠心理。
罪犯经过国家法律、改造政策、监规狱纪等一系列“洗礼”后,能逐步认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产生自责感和改恶从善、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向上心理。
但是,由于他们是处在特殊的环境当中,因此始终难以摆脱消极悲观、混刑度日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原来“有头有脸”的罪犯,政治上的抱负与道德上的需求减退,转而讲“实惠”。
希望能安排个“技术”工种,既轻松又能获得多一点奖励分,争取多减刑早点出狱就“ok”了。
而少数恶习不改的罪犯,把刑期当“学期”,在狱内传授、学习犯罪伎俩,从“一面手”变成“多面手”,为今后“谋生”创造条件。
4、要脸心理。
“爱面子”是每个罪犯都深藏不露的心态,然而有些罪犯却死要面子,按他们的话说:“这是骨子里的东西,丢不得,丢了就会让人瞧不起,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
罪犯人格问题
精彩对白
•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 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 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 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 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 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 哪里?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 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 • red: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 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 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 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 体制化。
肖 申 克 的 救 赎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
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 希望描绘的生命画 卷 蕴含人生哲理 的喻世之作
希望、 自由、 友谊、
•
第一次是他帮助狱警避税,为狱友赢得 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 这时,你看到了瑞 德第一次露出笑容。毕竟,自由总是最快 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肖申克的救赎》 老布鲁克斯:重度监狱化人格 瑞德:中度监狱化人格 安迪:反监狱化人格
罪犯人格的异化机制
• • • • •
忍受——强化 适应——顺化 依赖——同化 习惯——固化 刑期越长、隔离越深、规训越强、 保障越好,则越容易形成监狱化人 格。
假设 罪犯是一个有道德品质问题的人 罪犯是一个政治思想有问题的人 罪犯是一个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
第三节 罪犯人格异化的含义
• 罪犯人格异化:罪犯的原有人格在监禁状态下出现了变异 现象。 • 其人格变异的主要特点是罪犯在逐步适应监狱生活的过程 中,不知不觉产生深度依赖心理,竟至于丧失对狱外自由 生活的渴望和再适应的信心与能力,变得只适合在监狱中 生活。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个性结构与生存关系的相互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 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本我;超我 罪犯人格:罪犯的个性结构与其监狱生存关系相互作用所 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监狱罪犯性格分析
监狱罪犯性格分析监狱罪犯性格分析(一)心理特征罪犯的心理是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现象的总和。
认识和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改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掌握了罪犯心理活动的规律,改造工作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
新时期罪犯在心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无畏悲观心理。
服刑改造,是对犯罪行为的惩治。
罪犯由于失去了自由,丧失了政治权利,在法律上处于被监管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刚入监的罪犯都有疑惧心理,但是从现在入监的罪犯来看,他们都比较“沉着”,甚至有些罪犯说:“早就知道会挨的。
”真正是“有备而来”。
部分罪犯入狱后,对改造失去信心,对今后生活失去希望,性格呆板,行为机械,有严重的混刑期思想,少数罪犯产生轻生厌世思想。
2、埋怨恐惧心理。
罪犯因罪行败露被判处刑罚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反而埋怨自己的手段不高明,埋怨自己“命不好”,特别是那些贪污、受贿的罪犯,说什么:“我才得这点,算什么?得大钱的人多得很,为什么他们又不挨?”,有的则说:“我的钱是问别人借的。
”到处喊冤叫屈。
部分罪犯对监狱存在恐惧感,特别是刑期较长的罪犯对判决深为不满,对今后的生活就业非常忧虑。
3、实惠心理。
罪犯经过国家法律、改造政策、监规狱纪等一系列“洗礼”后,能逐步认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产生自责感和改恶从善、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向上心理。
但是,由于他们是处在特殊的环境当中,因此始终难以摆脱消极悲观、混刑度日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原来“有头有脸”的罪犯,政治上的抱负与道德上的需求减退,转而讲“实惠”。
希望能安排个“技术”工种,既轻松又能获得多一点奖励分,争取多减刑早点出狱就“ok”了。
而少数恶习不改的罪犯,把刑期当“学期”,在狱内传授、学习犯罪伎俩,从“一面手”变成“多面手”,为今后“谋生”创造条件。
4、要脸心理。
“爱面子”是每个罪犯都深藏不露的心态,然而有些罪犯却死要面子,按他们的话说:“这是骨子里的东西,丢不得,丢了就会让人瞧不起,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分析
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分析监狱学基础理论复习资料NO.1一、名词解释1、监狱(基本定义):监狱是凭借封闭的结构,运用隔离的功能,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
为了方便应用,也可以仅根据其效用特征,简化为:监狱是用于监禁罪犯的系统。
2、监狱的主流文化:是由监狱官方意识形态主张和贯彻的监狱社会文化。
3、行刑变更制度:是基于服刑人员的悔罪表现而给予减轻原判刑罚,即改变原判刑罚执行的制度。
4、行刑目的:是指国家恶化社会通过行刑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有报应刑目的、预防刑目的和恢复刑目的等三大类行刑目的。
5、罪犯人格:罪犯的个性结构与其监狱生存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二、填空题1、监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并使之成为其全部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一般而言,在监狱史终结以前,监狱结构的(封闭性)是执行自由行的一项无法丧失的特征。
3、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政治镇压),效用特征是维护统治秩序。
4、我国监狱主要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体制。
5、中国监狱的主流文化非常注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属性)和(政治文化)。
6、“教诲刑”是以(“道德教诲”)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预防刑理论与实践。
7、罪犯有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的,属于(重大立功表现),应当减刑。
8、(假释)是变更刑罚执行方式的典型形式。
9、(依法行刑)是行刑法治的题中之义。
三、选择题1、我国的“殖民地监狱”有(ABCD)A、山东青岛德式欧人监狱B、香港的域多利监狱C、旅顺日俄监狱D、上海提篮桥监狱2、基于政治关系类型及其应用情景的定义,监狱是(ACD)A、国家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B、监狱是纳税人买单的公共产品C、监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D、监狱是一个改造罪犯的场所3、监狱领导组成的决策层,在我国包括(ABCD)A、监狱长、B、副监狱长C、政委D、监狱党委成员4、罪犯非正式组织成因包括(ABCD)A、地域成因B、经历成因C、兴趣成因D、利益成因5、监狱类型的应用原则有(ABD)A、整体性原则B、差异性原则C、持续性D、稳定性原则6、释放制度,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ABD)A、释放准备B、释放C、接收D、安置7、行刑变更制度体现“矫正争议”,主要以规定(ABC)事项为内容。
浅议罪犯监狱化人格的成因及矫治[5篇范文]
浅议罪犯监狱化人格的成因及矫治[5篇范文]第一篇:浅议罪犯监狱化人格的成因及矫治浅议罪犯监狱化人格的成因及矫治对策摘要:监狱特定的环境、罪犯自身对所犯罪行的主客观认识、刑罚威慑因素等都是罪犯形成监狱化人格的原因。
罪犯人格监狱化无疑是对监狱制度的动摇,监狱对罪犯形成监狱化人格具有某种意义的催化和摇篮作用。
对罪犯的监狱化人格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社会对罪犯的主流文化要进行改善,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罪犯,加强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社区矫正,把罪犯改造成为既知法守法又同时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关键词:罪犯监狱化人格文化社区矫正前言:人格(personality)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固定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在生理特征基础上所逐步形成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张雅凤:《新编罪犯改造心理学》,群众出版社,2003年版监狱化人格是指罪犯因长期生活在监禁环境中,将监狱生活经历内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人格,其主体包括在监狱服刑的人员(包括监外执行)和已经刑满释放的人员、假释的罪犯两类。
罪犯监狱化人格的形成对罪犯个人和监狱的监管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罪犯来说可能会形成不同症状的心理症状包括精神分裂症、幽闭抑郁症和不满、恐慌生活的思想,恐惧身体患上疾病,罪犯一旦患上此类心理问题往往情绪极易失控、暴躁,不能正确理解别人,互相产生摩擦、打骂,更有严重者会有自杀倾向、越狱;罪犯的消极、扭曲心理一方面不利于被监管单位改造为遵守社会法制、公德标准的正常行为人,另一方面不利于监狱的内部秩序稳定和安全。
本文主要分析罪犯监狱化人格的影响因素、特征,探讨矫治罪犯监狱化人格的对策,以期能对监所对罪犯的改造起到参考作用,更深入、更彻底的从罪犯内心矫治、改造。
一、罪犯监狱化人格的特征监狱化人格发生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是对剥夺和痛苦的逃避或补偿。
监狱教育科实习笔记:了解罪犯的心理和社会背景对教育有何帮助?
监狱教育科实习笔记:了解罪犯的心理和社会背景对教育有何帮助?2023年,我作为一名研究生,在一所监狱教育科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解罪犯的心理和社会背景对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首先,通过了解罪犯的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方法。
在我的实习中,我了解到监狱教育科的教师们深入研究了罪犯的心理,掌握了疏导困惑、化解恐惧、激发信心的教育技巧。
例如,他们通过一系列心理训练,帮助罪犯建立自信,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暴力行为。
这样一来,罪犯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从而实现对社会的贡献。
其次,了解罪犯的社会背景,可以帮助教育人员更好地把握教育内容。
在监狱教育科,我发现,罪犯的社会背景多样。
有些罪犯是因为家庭贫困而犯罪,有些罪犯是因为受过人生挫折而堕落,还有些罪犯是因为社会环境混乱而误入歧途。
因此,教育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
他们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罪犯重获信心,具备更高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通过了解罪犯的心理和社会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罪犯往往会面临不平等的社会机会,这也是罪犯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在监狱教育科,教育人员通过加强对社会不公平问题的研究,寻求更公正的解决方案。
他们坚信,在教育的力量下,每一个罪犯都有可能摆脱罪恶的阴影,成为社会的有益人才。
总之,通过了解罪犯的心理和社会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教育。
这不仅可以帮助罪犯融入社会,增加对社会的贡献,更可以促进公正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犯罪心理学笔记
犯罪心理学笔记犯罪,这个词语总是让人感到沉重和不安。
而犯罪心理学,则是试图揭开犯罪背后那神秘面纱的学科,探究犯罪者的心理动机、思维模式以及行为规律。
要理解犯罪心理学,首先得明白犯罪行为并非随机和偶然的。
每一个犯罪者在实施犯罪之前,其内心都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可能包括情绪的积累、认知的偏差、价值观的扭曲等等。
比如说,一个人长期处于贫困和被歧视的状态,可能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如果他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种负面情绪就有可能逐渐累积,最终导致他采取犯罪行为,如盗窃或抢劫,以获取他认为自己应得的财富和尊重。
再来看认知偏差这一方面。
有些人可能对法律和社会规则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的行为并非犯罪,或者认为即使犯罪也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种错误的认知会让他们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价值观的扭曲也是导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一个人的价值观将金钱、权力或者个人欲望置于道德和法律之上时,他就很容易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犯罪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经济动机、报复动机、性动机、权力动机等。
经济动机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一些人为了获取财富,不惜违法犯罪,通过盗窃、诈骗等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报复动机则通常源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时,就可能会选择以犯罪的方式来报复对方。
性动机驱使下的犯罪,往往涉及到性侵犯等行为。
这类犯罪者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者扭曲的性观念。
权力动机驱使的犯罪者,他们渴望掌控他人,通过犯罪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力量。
除了动机,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也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有些犯罪者可能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他们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
还有些人可能具有冲动型人格,情绪容易失控,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
在研究犯罪心理学时,还需要关注犯罪现场的细节。
犯罪心理学笔记
犯罪心理学笔记一、犯罪的时间特征(一)抢劫、盗窃一般在18-24点较多,尤以20-24点最多谋杀、受害一般在10-24点最多,占16%,晚8点-2点占45%原因:(夜间犯罪)1、夜间人们身心疲倦,自制力减退,容易受刺激而犯罪2、短时间假睡,情绪容易兴奋而滋事3、夜晚天黑人稀,犯罪不容易发觉,人们疏于防备,研究发现扒窃和过失致死等在白天发生的较多,扒窃在上午9点到下午6点较高。
(二)犯罪的日期特征1、交通肇事和酗酒在周末(周六、日、一)外出度假的多为欧美、日本(周末发工资。
盗窃案多)在月初、月中增多(工资制造成)(三)犯罪的季节特征1、秋冬:财产性犯罪较多(1)冬季冷(2)大部分节日在冬季(3)冬季夜间长(4)收获的季节2、春夏:性犯罪较多和人身犯罪夏季暴力多(1)气温高容易暴躁(2)人们户外活动多,纠纷多(3)工作机会和收入多,容易酗酒滋事。
春季和夏季人的性欲容易冲动。
我国刑事立案的特征1月最高,2月下降。
3、4、5月回升(钱花光),6月下降(农忙),7、8月上升。
10月下降,11、12月又呈上升趋势。
二、犯罪的地域特征(一)不同地区犯罪现象的特点气温高暴力性犯罪多,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的财产犯罪比暴力犯罪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如车站、码头,侵犯人身的犯罪较多。
(二)犯罪的城乡差距城市比农村多:主要表现:1、城市比农村犯罪率高。
2、城市财产犯罪多,农村暴力犯罪多,城市的青少年犯罪、职业犯罪和性犯罪多。
3、农村初犯多而再犯少,城市再犯比农村多。
城市犯罪率高的原因:1、城市人口多,生存竞争大,人与人易发生利害冲突和矛盾。
2、城市经济比农村发达,商品流通量大,交易频繁增加经济犯罪的机会。
3、城市李东人口多,休闲娱乐场所多,不良人员容易混迹其中。
4、城市交通方便,为流窜作案提供机会5、城市中传统控制力量较弱,群体凝聚力较差,而农村生活相对单纯,人员固定,社会生活范围狭小,固定的人际关系格局使社会关系有强大的制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罪犯的人格问题”学习笔记监管(浙试)132区队俞心宇 201331202[摘要]郭明老师主编的《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罪犯的人格问题”从近代刑罚史上“罪犯人格问题”的由来入手,结合“人格”现象的一般认识,提出了关于“罪犯人格”的基本定义;然后,对“罪犯人格假设”的具体涵义、历史成因以及若干典型的罪犯人格假设类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最后,以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为例,阐述了“罪犯人格异化”即“人格监狱化”的罪犯服刑人格现象及其形成的一般机理。
“罪犯的人格问题”一章是小生学习《监狱学基础理论》之后感悟最深、心得最多的章节,小生对该章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查找与搜集,以拓展学习与思考。
[关键词]罪犯人格,罪犯人格假设,罪犯人格异化一、“罪犯的人格问题”章节学习的整理该章第一节是“罪犯人格的含义”,小生在此节学习了“罪犯人格问题的由来”与“罪犯人格的定义”。
关于“罪犯人格问题的由来”,书中阐述这一问题是“预防刑”理论在颠覆“报应刑”理论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
“依次逻辑,当刑罚的主要目的和方法不再是解决正义报应问题,而是旨在解决预防犯罪问题时,则消除‘人的犯罪可能性’必然成为刑罚关注的中心和焦点。
”(P74-75)“换言之,如果刑罚一旦将‘罪刑关系’不是建立在以报应犯罪为目的以及刑罚的效果上、不是基于罪犯个体可测度并在彼此之间可比较的报应行为上,即‘行刑的一般化’之上,而是建立在以预防犯罪为目的以及强调个体差异性的‘行刑个别化’之上,那么,‘什么是罪犯人格’必然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P75)关于“罪犯人格的定义”,书中从有关“人格”的形式化的基本定义中推知出“罪犯人格”的基本定义及认识罪犯人格的基本方法。
“在比较、综合了多种观点之后,这里拟提出一个形式化的基本定义,即人格是人的个性结构与其社会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P76)“由上述有关人格的基本定义,可以推知‘罪犯人格’的基本定义是‘罪犯的个性结构与其监狱生存关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P77)“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认识罪犯人格的基本方法应是:①了解罪犯的个性结构;②考察罪犯的监狱生存关系;③研究罪犯个性结构与监狱生存关系的相互作用;④识别罪犯的现实自我及其行为模式。
”(P77)该章第二节是“罪犯人格的假设”,小生在此节学习了“罪犯人格假设的含义”与“罪犯人格假设的分析”。
关于“罪犯人格假设的含义”,书中批判性地论述了这种借助“意识形态”对“罪犯的人格是什么”所提出的名曰“罪犯人格假设”的研究方法。
“所谓‘罪犯人格假设’,是预设在主流行刑理论、立法、政策及其实践之中的关于‘罪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或‘罪犯究竟具有怎样的人格’的实质性判断。
这一‘实质性判断’之所以被称之为‘假设’,是因为它未经科学的证实或证伪。
”(P78)“‘罪犯人格假设’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应用发明,深受社会思潮的影响。
”(P78)”由此可见,‘罪犯人格假设’一经传播,将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后果。
“(P79)关于“罪犯人格假设的分析”,书中以“预防刑”体系中的主要类型“教诲刑”、“改造刑”、“矫正刑”为例。
对“罪犯人格假设”的含义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说明。
“‘教诲刑’是以‘道德教诲’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预防刑理论与实践。
……它假设‘罪犯是一个有道德品质问题的人’,即假设罪犯是一个道德上的‘恶人’。
”(P80)“‘改造刑’是以‘思想改造’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预防刑理论与实践。
……它假设‘罪犯是一个有政治思想问题的人’,即假设罪犯是一个政治上的‘敌人’。
”(P80)“‘矫正刑’是以‘心理矫正’为主要内容和方法的一种预防刑理论与实践。
……它假设‘罪犯是一个有心理行为问题的人’,即假设罪犯是一个心理上的‘病人’。
”(P80)“但从罪犯人格的‘学理定义’和科学认识的‘假设思维’加以考量,在三种‘罪犯人格假设’的意识形态判定与罪犯人格真相的具体事实之间,由于缺乏‘科学实证’的必要中介,实际存在着种种或‘以偏概全’或‘指鹿为马’的认识错误。
”(P81)该章第三节是“罪犯人格的异化”,小生在此节学习了“罪犯人格异化的含义”与“罪犯人格异化的机制”。
关于“罪犯人格异化的含义”,书中以著名监狱题材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为例,通过分析影片中的老布鲁克斯、安迪以及瑞德这三个人物的不同心路轨迹,完美诠释了“人格监狱化”现象,一针见血地指出“罪犯人格的监狱化、去监狱化和反监狱化现象是罪犯人格在监狱特有的制度性生存境遇中显现的真相之一,其发生具有必然性”。
(P83)“‘罪犯人格异化’亦即‘罪犯人格监狱化’(或曰‘监狱化人格’),是发生在监狱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个极为典型的罪犯服刑人格现象。
它主要指的是罪犯原有人格在监禁状态下出现了变异现象。
其人格变异的主要特点是罪犯在逐步适应监狱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深度依赖心理,竟至于丧失对狱外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再适应的信心与能力,变得只适合在监狱中生活。
”(P81)关于“罪犯人格异化的机制”,书中选取了描述“监狱化过程及其行为特征”的四个关键词,即“忍受”、“适应”、“依赖”、“习惯”,生动诠释了罪犯人格异化的一般原理。
“综上所诉,罪犯‘人格监狱化’是罪犯人格从忍受、适应强制者,到依赖、习惯强制者的过程。
其结果是罪犯人格与监狱制度融为一体,效应是其身心‘永远走不出监狱的高墙’,也就是再适应信心和能力的彻底丧失。
”(P84)“质言之,有人格的‘制度化’,就会有人格的‘去制度化’或‘反制度化’。
这是一种具有悖论意味的人与制度的纠缠关系。
从这一意义看,‘人格监狱化’现象不过是‘人格制度化’现象的一个特例罢了。
”(P85)二、“监狱人格的成因及矫正机制探析”论文的学习引述《财经政法资讯》杂志2010年第5期的“学术探讨”栏目刊登了四川大学法学院的黄先、刘畅所写的《监狱人格的成因及矫正机制探析》一文。
学习该文,小生受益匪浅。
文中的摘要简明扼要地论述指出,罪犯在监狱中生活使他们的人格特征深深打上了“监狱”的烙印;监禁刑造成罪犯人格变异,这种罪犯人格障碍就是监狱人格;解决监狱人格问题,就要立足于影响监狱人格形成发展的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主要通过监禁手段、管理方式、教育方法、心理矫正四方面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对监狱人格的研究,有助于预防监狱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罪犯人格健康发展,有助于罪犯出狱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监狱人格的成因及矫正机制探析》一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科学全面地分析指出,“监禁刑是将罪犯收监执行的一种刑罚, 具有惩罚罪犯和改造罪犯的功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监禁刑的改造罪犯人格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监禁刑能否真正实现罪犯人格的改造却是一个难题。
长期的监禁生活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罪犯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中监狱生活大多使罪犯形成一定的人格障碍, 很多受到监禁的犯人出狱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监狱人格进行研究,使罪犯人格在服监禁刑中能够健康成长,使罪犯出狱后能够正常回归社会,从而实现刑罚改造罪犯的目的。
目前有关监狱人格的研究, 只在一些罪犯改造心理学或监狱学教材中略有提及,论述不是很多;在临床精神医学上也仅仅对罪犯群体的人格障碍发病率进行过调查,因此我们还有必要对监狱人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这就是本文所要谈到的罪犯的监狱人格及其矫正机制问题。
”该文首先论述了“监狱人格的概念”。
关于“人格的概念”,“简单地说, 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本文所指的监狱人格中的人格概念, 不是指罪犯在监狱中形成的道德品质, 也不是指他在监狱中应当享有的法律地位,而是指罪犯在监狱中形成的个性。
”关于“监狱人格”,“所谓监狱人格,是指罪犯在监狱生活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称。
作为监狱学研究对象的监狱人格,特指罪犯在监狱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不健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即罪犯因监禁生活而形成的反社会型人格、抑郁型人格、依赖型人格等一系列人格障碍。
”关于“犯罪人格与监狱人格”,“犯罪人格和监狱人格是有明显区别的。
”“犯罪人格是指那些由于受先天或者后天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定的犯罪观念、习惯、态度、情感反应等个性的人格障碍。
”“而监狱人格则是指被判处监禁刑的罪犯在监狱生活中形成的人格障碍。
”该文其次论述了“监狱人格的表现”。
作者结合某学者的调查论述了五种主要的监狱人格类型及表现:一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二是冲动型人格障碍。
三是抑郁型人格障碍。
四是顺从型、依赖型人格障碍。
五是多重人格型人格障碍。
该文最后论述了“监狱人格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机制”。
关于“监狱人格的原因分析”,作者指出,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既有个人素质的因素同时也有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从心理学来讲,需求和动机对监狱人格有重要影响。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不可避免的有上述基本需求。
但由于监禁刑大大限制了罪犯的人身自由, 所以很多需求又都无法得到满足。
这将直接影响到罪犯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
”“如对食物的质或者量的不满足就可能增加对社会的仇视和报复心理; 对人身自由和卫生条件的不满足就可能导致抑郁型人格; 对性需要的不满足就可能导致同性恋; 自我实现的不满足就可能导致自杀行为或者在监狱中充当牢头狱霸等。
”“总而言之, 罪犯需求的不满足同需求的无法实现的矛盾深刻地影响着罪犯的人格形成和发展。
”另一方面,从社会学来讲,再社会化不足和监狱化对监狱人格有深刻影响。
再社会化不足的影响具体为:“但现实却是,由于监禁刑带来的罪犯与社会的隔离, 使罪犯丧失再次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使罪犯社会化速度迟滞于社会正常成员,素质劣于社会其他成员, 人格发展发生偏离, 最终导致了罪犯再社会化的不足。
”“在监狱里生活,有着与社会生活太多的不同。
这里没有交易,只有分配;这里没有竞争,只有任务;没有讨价还价,只有命令与服从。
”“ 更为严重的是,对于长期关押的罪犯,由于再社会化的严重不足,不仅不能成为模范公民, 而且连最基本的社会行为都无法做到, 他们对于社会生活变得无所适从。
”监狱化的影响具体为:“监狱化就是罪犯对监狱亚文化的习得和同化的过程。
”“罪犯的监狱化是同罪犯的再社会化相抵触和背离的过程, 对罪犯健全人格的成长和重返社会的目标的实现起着阻碍和破坏作用。
如罪犯被监狱化后,自己人格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以违法犯罪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耻;以犯罪手段精湛恶毒为荣,以犯罪手段普通简单为耻。
”关于“监狱人格的矫正机制”,作者指出,所谓监狱人格的矫正机制,就是通过建立适当的体系或者制度, 使监狱人格问题得到解决;从影响监狱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出发,主要通过监禁手段、管理方式、教育方法、心理矫正四方面有机结合来解决罪犯监狱人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