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2397577
鱼类组织胺中毒,狗狗常见中毒
鱼类组织胺中毒,狗狗常见中毒狗狗常见中毒——鱼类组织胺中毒您家的狗狗喜欢吃鱼肉吗?其实鱼类也是狗狗中毒杀手之一,鱼类组织胺中毒是指食用含有大量组织胺的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
海产青皮红肉的鱼类,如鲐鱼、鲱鱼、沙丁鱼、秋刀鱼、金枪鱼、竹荚鱼、鲣鱼、鲭鱼等鱼肉中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此类鱼不新鲜,便可产生大量的组胺,当鱼肉中组织胺积蓄至一定量时(含量超过200毫克/100克),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
鱼类久放后,很容易感染变形杆菌,引起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狗狗食用或喂食变质鱼肉会导致中毒。
组织胺中毒潜伏期很短,不超过1—2小时,狗狗会出现突发呕吐、下痢、瞳孔散大,共济失调,后去麻痹,呼吸困难,流浆液性鼻涕。
狗狗即出现昏迷、全身软弱,拉黑色粪便,出现血尿现象?立即给狗狗皮下注射20%葡萄糖10毫升,维生素C100毫克、苯海拉明20毫克,1次内服。
?青霉素40万—80万单位,1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
爱狗助理提醒您:有些品种的狗狗对青霉素过敏,如果发现狗狗有中毒现在最好及时带狗狗到宠物医院救治,慎用抗生素等药物。
饲养宠物狗的朋友们对怎么喂养自己的狗狗才健康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心得。
平时见面也会互相交流一下。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如何健康的喂养狗狗。
首先要给狗狗选择优秀的狗粮,喂养的量一定要严格把关,尽量避免喂食人类的食物,将零食量减至最低。
狗狗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周期都不一样的。
6-12周的狗狗最好是食用一些专业的幼犬狗粮,充分泡软后给狗狗吃,不但营养充足,而且易消化。
一般的幼犬是一天喂4次为准,大型犬应该在其9-10周左右时喂食干性狗粮。
小型犬可以在12-13周时开始喂养干狗粮.3-6个月的时候,狗狗进入快速成长期,由原来的每日4次喂养减少到每日3次,幼犬的小肚腩会在12周左右消失,如果你的狗狗在那时候还是圆滚滚的,那么就需要继续按照幼犬一日4次的量来喂养,只到狗狗的小肚腩不见了,逐渐形成成年犬的体形。
6-12个月的时候狗狗体型成长迅速,已经接近成犬了,喂养狗狗的次数可以一天三次,也可以一天两次,狗粮方面已经可以适当的调换成犬粮了。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引起此类中毒的鱼大多是含组胺高的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金枪鱼、秋刀鱼、竹荚鱼、沙丁鱼、青鳞鱼、金线鱼、鲐鱼等。
当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游离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
当组胺积蓄至一定量时,食后便可引起中毒。
(一)中毒表现
I.潜伏期一般为0.5~1 小时,最短可为5 分钟,最长达4 小时。
2.以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支气管收缩为主,主要症状为脸红、头晕、头痛、心慌、脉速、胸闷和呼吸窘迫等,部分病人出现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脸发胀、唇水肿、口和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全身潮红、血压下降等。
3.中毒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迅速,偶有死亡病例报道。
(二)预防措施
1.不吃腐败变质的鱼,特别是青皮红肉的鱼类。
市售鲜鲐鱼等应冷藏或冷冻,要有较高的鲜度,其组胺含量应符合GB2733 规定。
2.选购鲜鲐鱼等要特别注意其鲜度,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不新鲜、鱼体无弹性时,则不得食用。
选购后应及时烹调,如盐腌,应劈开鱼背并加25%以上的食盐腌制。
3.食用鲜、咸鲐鱼时,烹调前应去内脏、洗净,切成两寸段,用水浸泡4~6 小时,可使组胺量下降44%,烹调时加入适量雪里蕻或红果,组胺可下降65%,不宜油煎或油炸。
4.有过敏性疾患者,以不吃此类鱼为宜。
简述鱼类氨中毒的症状及预防解救措施
简述鱼类氨中毒的症状及预防解救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鱼类氨中毒:症状、预防与解救措施1. 引言在鱼类养殖中,氨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又十分严重的问题。
鱼类中毒症状
鱼类中毒症状1.鱼类群体中毒症状增养殖水面、池塘、水库、河沟等水面在冬季枯水季节易发生鱼类菊脂类农药中毒事件,鱼类中毒后群体主要表现为漂浮于水面,随波逐流,鱼体失去平衡。
开始中毒时,出现瞬时兴奋,然后游泳缓慢,对周围刺激反应迟钝,鱼体静卧和侧卧,尾部缓缓摆动,嘴巴慢慢张合,最后沉入水底死亡。
从开始中毒到出现死亡毒物作用时间短,鱼类中毒后死亡率高。
鱼类对不同菊脂类农药中毒表现出来症状略不相同,目前市场上常用于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品种有甲氰菊酯(灭扫利)、杀灭菊酯(速灭杀丁)、氯氰菊酯。
现将其分别阐述:①甲氰菊酯20%乳油制剂。
原药为棕色液体,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失效。
该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一般特性,广谱、高效、快速、低残毒,长效。
该药以触杀、胃毒和拒食等方式除虫。
鱼类群体中毒后,停游、上浮、窜游,继而又停于水底。
低浓度水体中,鱼类表现为神经中毒症状,并持续1天~2天;高浓度,鱼类则迅速死亡。
甲氰菊酯对人、畜毒性中等,对鱼类毒性大。
②杀灭菊脂为黄色油状液体,可溶于二甲苯。
因杀灭菊脂而中毒的鱼有的鳃部充血,而且易导致畸形。
③氯氰菊脂为黄色或棕色,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具有触杀,胃毒及拒食作用,属于神经毒性类除虫剂。
鱼类群体中毒时,开始表现出兴奋状态,狂游乱窜,继而失去平衡,抽搐、麻痹,濒临死亡。
2.鱼类个体中毒主要症状鱼体背部至尾部体色变黑。
中毒鱼的体色,由不同剂量,变黑程度不同,浓度高,体色改变明显,浓度低,体色改变小;受毒时间不同,体色改变也不同,当浓度相同时,中毒时间长,体色改变大,染毒时间短,体色改变小。
中毒个体受到刺激后异常兴奋有的跃出水面,毫无目的急速游动,一会又钻入水中,反复多次交替进行。
眼部表现为眼球突出、眼底有充血或出血现象。
鳃盖出血,鳃颜色淡白,有黑色污物,鳃盖、口部张开,从鱼翻白至死亡挣扎时间最长可达12小时。
检查内脏,胆囊无明显肿大,胆汁变淡,肝脏呈点状充血,变性易碎,肝脏颜色变淡如土黄色。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措施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措施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购新鲜鱼类:选择外观鲜明、眼球明亮、鳞片完整、无
异味的新鲜鱼类。
避免购买鱼类畸形、腐烂或变色的品种。
2.储存和处理鱼类:在储存和处理鱼类时,要控制好温度。
冷藏鱼类时,温度要低于4摄氏度,不要长时间存放。
避
免将新鲜鱼与已腐烂的鱼类放在一起。
3.避免过度加热:在烹调过程中尽量避免将鱼类过度加热,
特别是在高温下长时间煮熟鱼肉,这可能会导致组胺的产
生。
4.及时处理变质鱼类:一旦发现鱼类呈现异味、鳞片松散或
变色等变质迹象,应及时丢弃,避免食用。
5.注意食用新鲜刺身:如果食用生鱼片或刺身等生鱼制品,
要确保鱼类经过了安全处理和保鲜,以减少组胺的风险。
6.注意个人过敏史:个别人可能对组胺过敏,如果有过敏史
或对海产品过敏的人,要谨慎食用鱼类。
7.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了解组胺
中毒的预防知识,遵循正确的食品安全措施,如熟食与生
食分开、储存食物的卫生条件等。
应当注意,如果出现食用鱼类后出现食物中毒疑似症状(如头痛、头晕、面部发红、呕吐等),应立即就医,以便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治疗。
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化学性)
地点:本教室 开卷考试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韩 蓓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陕西省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毒素及霉变食品食物中毒 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 化学性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 物中毒
是指一些动植物本身 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 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 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 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 中毒。
有过敏性疾患者,应避免食用青皮红肉鱼类。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一)有毒成分的来源 “赤潮”即海水中出现变色的红斑,伴有海洋动物的死亡,是某些 单细胞微藻类在海水中迅速繁殖,大量集结而成。贝类摄食有毒 藻类后,富积和蓄积藻类毒素,人们食用含毒素的贝类后可引起 中毒。 我国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曾多次发生有赤潮引发的贝类中毒,导 致中毒的贝类有蚶子、花蛤、香螺、织纹螺等常食用的贝类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带子/扇贝的内部构造 — 消化腺和生殖腺最容易 引致麻痹性贝类中毒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三)中毒症状及治疗 中毒症状 在人们进食受污染双贝类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 出现,主要与神经系统有关,包括刺痛、麻痹、口部四周 出现灼热感觉、发烧、出疹和踉跄等,并有肠胃病症状。 患者 通常在数天内康复,严重者可能出现瘫痪、呼吸停 顿,甚或死亡。 尽快催吐洗胃等 (四)预防措施 主要应进行预防性监测,当发现贝类生长的海水中有大量 海藻存在时,应测定当时捕捞的贝类所含的毒素量。
毒红菇(Russula emetica)
鹿花菌 ( Gyromitra esculenta )
四、毒蕈中毒(毒蘑菇)
(一)有毒成分的作用器官、中毒临床表现 1.胃肠毒素--胃肠型 剧烈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2.神经、精神毒素--神经精神型
狗狗禁忌食物中毒会有什么症状,鱼类组织胺中毒
狗狗禁忌食物中毒会有什么症状,鱼类组织胺中毒狗狗常见中毒——鱼类组织胺中毒您家的狗狗喜欢吃鱼肉吗?其实鱼类也是狗狗中毒杀手之一,鱼类组织胺中毒是指食用含有大量组织胺的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
海产青皮红肉的鱼类,如鲐鱼、鲱鱼、沙丁鱼、秋刀鱼、金枪鱼、竹荚鱼、鲣鱼、鲭鱼等鱼肉中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此类鱼不新鲜,便可产生大量的组胺,当鱼肉中组织胺积蓄至一定量时(含量超过200毫克/100克),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
鱼类久放后,很容易感染变形杆菌,引起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狗狗食用或喂食变质鱼肉会导致中毒。
组织胺中毒潜伏期很短,不超过1—2小时,狗狗会出现突发呕吐、下痢、瞳孔散大,共济失调,后去麻痹,呼吸困难,流浆液性鼻涕。
狗狗即出现昏迷、全身软弱,拉黑色粪便,出现血尿现象?立即给狗狗皮下注射20%葡萄糖10毫升,维生素C100毫克、苯海拉明20毫克,1次内服。
?青霉素40万—80万单位,1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
爱狗助理提醒您:有些品种的狗狗对青霉素过敏,如果发现狗狗有中毒现在最好及时带狗狗到宠物医院救治,慎用抗生素等药物。
狗狗禁忌食物中毒会有什么症状哈士奇因为狗狗和我们人类的构造不一样,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甚至觉得非常美味的食物中,可能会造成自家狗狗中毒。
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些食物,千万不要喂给狗狗吃。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如果狗狗误食了这种食物会有什么症状,这样才能及时抢救,对症下药。
下面就跟着波奇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1.洋葱。
如果宠物狗是因为误食了洋葱中毒,中毒轻微的狗狗症状不明显,有时精神欠佳,食欲差,排出浅红色的尿液。
中毒严重的狗狗则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好或废绝,走路蹒跚,不愿意活动,喜欢卧着,眼结膜或口腔黏膜发黄,心跳加快,喘气,虚弱,排出深红色的尿液,体温正常或是降低。
2.巧克力。
巧克力内含有大量黄嘌呤的衍生物,狗狗如果过量食用巧克力而呈现中毒反应,但是家长往往不会注意到。
狗狗因巧克力中毒一般表现为高度兴奋、烦躁不安、精力旺盛不爱睡觉、呕吐腹泻、肌肉震颤、萎缩,症状严重的狗狗可引起死亡。
易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是
易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是
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是青皮的红肉鱼,比如有鲐鱼、竹夹鱼、金枪鱼。
这几种鱼中会含有非常多的组氨酸,如果说鱼并不是很新鲜的话,就会引起中毒的,所以保存时应尽量冷冻。
组胺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游离组氨酸和产组胺的细菌。
鲐鱼、鲹鱼、竹荚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马鲛鱼、青占鱼、沙丁鱼等青皮红肉的海鱼,体内含有丰富的游离组氨酸,并存在产组胺的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极易产生组胺,属于高组胺鱼类。
组胺中毒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其特征是头晕头痛,心跳和脉搏加快,胸闷和呼吸困难。
诱导呕吐和宣泄,以迅速将毒物排出体外。
抗组胺药能迅速消除中毒症状、头晕、疼痛、呕吐等因食用含有较多组胺的陈腐绿皮红鱼肉而引起的症状。
2023年有毒动植物中毒解析
中毒者主要表现: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胃肠症状:出现较晚。大量摄入后不久即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意识清楚。中毒者常于4至6小时内死亡,即使经过抢救,病死率也高达40%至60%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金枪鱼
鱼师鱼
鲐巴鱼
竹夹鱼
(二)中毒症状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 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型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为: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头痛、头晕、胸闷、呼吸促迫。部分病人出现结膜充血,口唇肿,或口、舌、四肢发麻,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等。有的可出现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病程大多为1~2天,预后良好
3.急救与治疗加快毒物排出:要尽快给予洗胃,及时催吐、导泻。洗胃后成人口服活性炭50~100克,用水调服。并予硫酸镁导泻。 对症与支持治疗:对各型中毒的肠胃炎等症状,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有肝损害者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并可试用脱水剂。特殊治疗:阿托品,巯基解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3.临床表现与急救: 组织缺氧表现,严重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急救:促进毒物排出;采用还原物质(美兰,维生素C)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4.预防措施:严格管理亚硝酸盐的保存与使用,防止误食;限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加强蔬菜运输保存卫生管理;加强水质监测。
二.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盐酸克伦特罗又名“瘦肉精”,平喘药中毒食物:猪肝、猪肺等动物内脏临床表现:头晕、面部潮红、心悸、心率加快、乏力、口干、四肢肌肉震颤、呕吐、腹痛,无发热。病人经对症治疗及用利尿剂均可康复。
吃鱼当心组胺中毒
吃鱼当心组胺中毒吃鱼引起的组胺中毒,实际上是食用了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鱼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
可引发此类中毒的鱼主要是青皮红肉的海产鱼类,如鲐鱼、青鱼、秋刀鱼、鲣鱼、鱼参、沙丁鱼、竹荚鱼、金枪鱼等。
哪里来的组胺上面提到的这些鱼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于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等会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秋刀鱼素。
这些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得不透,鱼体内也会含较多的组胺,人食用后就可能中毒。
组胺中毒有哪些特点组胺中毒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
中毒特点为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少有死亡。
组胺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0.5 ~1 小时,短者只有5 分钟,长者可达4 小时。
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结膜充血,似醉酒样;患者还有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胸闷和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荨麻疹,个别患者会出现哮喘,患者一般体温不高。
中毒者多于1 ~2 日内恢复。
发生中毒如何急救首先应催吐、导泻,以排出体内毒物。
抗组胺药能使中毒症状迅速消失,可口服苯海拉明、扑尔敏,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维生素C.如何预防组胺中毒●加强鱼类食品卫生管理主要是防止鱼类腐败变质。
在鱼类产储运销各环节应进行冷冻冷藏,尤其是远洋捕鱼更应注意冷藏。
对在产运过程中受过严重污染或脱冰受热的鲐鱼、鱼参、鲣鱼等须作组胺含量检测,凡1g鱼肉中组胺含量超过4mg 的不得上市销售,应改作盐腌加工,使组胺含量降至允许量以下才能上市。
对体型较厚的鱼腌制加工时,应劈开背部以利盐分渗入,使蛋白较快凝固。
用盐量不应低于25%。
●注意鱼的鲜度和质量市场供应的鲜鱼应采用冷藏货柜或加冰保鲜,凡青皮红肉鱼类应保证较高的鲜度,严禁销售变质鱼类。
消费者选购青皮红肉鱼类时要到正规市场且有冷藏设施的柜台购买,同时要仔细观察鱼的新鲜度,如果发现鱼眼变红、色泽不新鲜、鱼体无弹性时,不要购买。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措施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措施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的措施包括:
1. 选择新鲜的鱼类:购买鱼类时要选择新鲜的鱼,尽量选购活鱼或者即将处理的鱼。
2. 注意储存温度:将鱼类存放在低温环境下,确保温度低于4℃,以防止组胺的产生。
3. 快速冷冻:对于要储存的鱼类,可以迅速将其冷冻,以避免细菌的繁殖和产生组胺。
4. 注意鱼类质量:购买鱼类时,要仔细检查其外观是否有畸形、颜色是否正常,闻一闻是否有异味。
5.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在烹饪前,尽量避免将鱼类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以防止细菌的繁殖。
6. 注意烹饪温度:鱼类在烹饪过程中,单一的热源无法仅靠热杀菌来杀死已产生的组胺,需要确保鱼类被高温彻底加热。
7. 适量食用:合理控制鱼类的摄入量,避免一次过量食用。
8. 监测食品安全:监测鱼类的组胺含量,确保食品安全性。
9. 注意过敏体质:对于易过敏的人群来说,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过量的鱼类。
若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总的来说,预防鱼类组胺中毒的关键是购买新鲜的鱼类,妥善储存和烹饪,并且合理控制食用量。
同时,个体差异也需要被考虑进去,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鱼类食品为什么能引起组胺中毒
鱼类食品为什么能引起组胺中毒
吃鱼引起组胺中毒,在国内也时有发生。
主要是鱼不新鲜,鱼体内产生了一种可以使人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叫组胺。
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反应型中毒。
容易产生组胺的鱼,有鲐巴鱼、金枪鱼、沙丁鱼、青花鱼等。
这些鱼类肌肉中血红蛋白含量高,有青皮红肉的特征。
当气温在37℃时,放置96小时,每克鱼可产生1.6~3.2毫克的组胺。
一般认为,成年人食入组胺量超过100毫克时,就有发生中毒的可能。
(1)中毒的特点: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
中毒的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中毒的症状是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晕、脉快、胸闷、呼吸快;皮肤出现荨麻疹;体温升高;严重时有口渴、呕吐、腹泻、血压下降等。
一般1~2天后,可自愈。
(2)预防组胺中毒:水产部门在鱼的捕捞、运输、贮藏过程中,要做到冷藏保鲜,防止鱼变质。
家庭在选购和加工鱼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的鱼,特别是加工那些青皮红肉的鱼时,要用流动水,反复冲洗,以防鱼组胺中毒。
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2397577
主要症状
皮肤潮红、结膜冲血 似醉酒样:头晕、剧烈头痛 心悸、心跳加快、血压下降 咽喉烧灼感、有时会出现寻麻疹 个别会出现哮喘 多数患者体温不升高,多于两日里恢复
预防措施
加强鱼类食品的卫生监管 ⒈防止鱼类腐败变质 ⒉禁止出售腐败变质的鱼类 过敏体质的人不能食用 对容易产生大量组胺的鱼类去毒
治
疗
抗组胺对症治疗 ⒈口服盐酸苯海拉明 ⒉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加服Vc
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IgE的体内分布: 肥大细胞:分布于小
鼻、咽、扁桃体、 气管、胃 血管周围的结蒂组织 中
IgE为细胞亲和性 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致敏靶细胞,当患者摄入大量 变应原(抗原)后,出现过敏反应
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
变应原 脱颗粒作用 致敏靶细胞
释放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中毒原因 中毒表现 中毒症状 预防措施 治 疗
中毒原因
鱼体内组胺酸含量高 鱼体腐败变质细菌繁殖 在细菌作用下鱼体内产生大量组胺 人食入组胺含量>200mg的鱼后即会引 起中毒
中毒表现
组胺中毒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
表 现: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扩张 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 特 点: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少 有死亡
胃黏膜
人体内广泛存在胺的氧化酶,能将其氧化成相应的 醛类,再竟一步氧化成羧酸,从而避免胺类在体内聚集
青皮红肉类海产鱼
鲐鱼、青鱼、沙丁鱼、秋刀鱼等
特点: ⒈青皮红肉 ①这些鱼类活动力强,皮下、肌肉的血管系统 比较发达 ②血红蛋白含量较高 ⒉有独特的鲜味 ⒊体内含有秋刀鱼素和组织胺等物质,在鱼不新鲜或腐 烂变质时,含量更高,吃了可引起中毒
血管活性物质 组 胺 白 三 烯 前 列 腺
预防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预防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鱼类引起组胺中毒是指由于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
一、为什么鱼类会引起组胺中毒?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鱼(俗称鲐巴鱼、池鱼)、金枪鱼、鲣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高,当这类鱼贮存不当,鱼不新鲜时,尤其是捕获后的一段时间,细菌会把鱼类中组氨酸转变成组胺,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进食后便使人产生过敏性中毒。
国家标准GB2733-94《海水鱼类卫生标准》规定,鲐鱼中组胺≤100mg/100g,其他鱼类中组胺≤30mg/100g。
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鲐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可引起中毒。
腌制咸鱼时,原料不新鲜或腌的不透,含组胺较多,食后也可引起中毒。
组胺中毒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多发生在夏秋季,在温度15~37℃、有氧、弱酸性(PH值6.0~6.2)和渗透压不高(盐分含量3%~5%)的条件下,组氨酸易于分解形成组胺引起中毒。
二、组胺中毒的临床症状组胺中毒临床表现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轻、恢复快。
病人在食鱼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和热感,全身不适,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过速、胸闷、血压下降。
有时可出现荨麻疹,咽喉烧灼感,个别患者可出现哮喘。
一般体温正常,大多在1~2日内恢复健康。
如果您有进食鲐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史,有类似的上述临床表现,请您及时到医院就医,并向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进食史,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三、如何预防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预防组胺中毒:1. 避免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食品。
2. 鱼类食品必须在冷冻条件下贮藏和运输,冰鲜鱼类应贮存在4℃或以下,冷藏鱼类则贮存在-18℃或以下。
3. 对于易产生组胺的青皮红肉鱼类,家庭在烹调前可采取一些去毒措施。
首先应彻底刷洗鱼体,去除鱼头、内脏和血块,然后将鱼切成两半后以冷水浸泡几个小时。
在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使鱼中组胺含量下降65%以上。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措施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措施鱼类组胺中毒是由于某些鱼类在捕获或储存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组胺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组胺是一种由组胺原(histidine)分解而来的生物胺,它在一些鱼类中可能过度积累,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
以下是一些预防鱼类组胺中毒的措施:1.冷藏温度控制:●避免将鱼类长时间存放在较高的温度下,因为这有助于组胺的产生。
鱼类最好在0°C(32°F)到4°C(39°F)的冰箱中储存。
2.及时冷却:●在捕获鱼类后,尽快将其冷却到适当的温度。
延迟冷却可能导致组胺的积累。
3.防止损伤:●避免在捕获、储存或处理鱼类时造成组织损伤。
受损的组织更容易产生组胺。
4.定期检查渔产品质量:●定期检查鱼类的新鲜度和外观。
有异常气味、变色或异样的鱼类可能已经产生了过多的组胺。
5.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当鱼类被暴露于空气中时,组胺的产生可能会增加。
因此,尽量减少鱼类的空气暴露时间。
6.合理处理:●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如及时清理鱼类和相关设备,以防止细菌滋生,从而减少组胺的生成。
7.合规捕捞和销售:●遵循合规的捕捞和销售实践,确保从可靠的渔业来源获得鱼类。
8.加工和储存前冷冻:●如果可能,对鱼类进行适当的冷冻处理,以杀灭组胺形成的微生物。
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能有助于防止组胺的生成。
9.监测和教育:●定期监测鱼类中组胺的水平,并提供有关组胺中毒预防和识别的培训。
总体而言,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从捕捞到储存、加工和销售环节都要严格把控,可以有效地减少鱼类组胺中毒的风险。
组胺中毒的机制
组胺中毒的机制组胺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其发病机制与组胺的生化反应有关。
组胺是一种生物胺,存在于一些海鲜中,如鲑鱼、鳕鱼等。
在适当的温度和养分条件下,一些细菌会生长,它们在鱼类腐烂的同时会释放出组胺。
1. 组胺的吸收和代谢组胺在消化过程中,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然后被肝脏代谢。
肝脏中的一种酶被称为组胺转移酶,它将组胺转化为一种被称为N-甲基组胺的代谢产物,这是一种无害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尿液和粪便排泄出体外。
但当肝脏代谢过程出现问题时,或者组胺的摄入量超过了肝脏代谢的能力,就会导致组胺中毒。
2. 组胺中毒的症状组胺中毒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血压下降等,随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等症状。
3. 组胺导致中毒的机制当人体摄入含有组胺的食品时,组胺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但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如果组胺转移酶的活性降低或者缺乏,组胺会不断积累,并且不能被代谢转化为无害化合物,最终导致组胺中毒。
此外,组胺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方式可以导致中毒,当组胺进入肠道时,它会诱导肠壁细胞释放一些生物致炎因子,如组胺、5-羟色胺等,这些分子会增加肠道通透性,使组胺等分子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肠胃炎症反应和腹泻等症状。
4. 预防组胺中毒的方法(1)选择新鲜食品:组胺生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些海产品在长时间存储或者加热后,组胺含量可能升高,因此建议选择新鲜食品,避免吃过期或者贮存时间过长的海产食品。
(2)正确的处理和贮存:为了避免细菌的生长,需要将海产品保存在低温环境中。
如果食品会被保留,那么它应该冷冻或冷藏,并在适当温度下进行加热。
(3)个体差异:每个人代谢系统的能力不同,一些人可能不适合食用含有组胺的食品,因此,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
总之,组胺中毒主要是由于组胺转移酶活性降低或者缺乏所致,适当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组胺中毒的风险,合理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确保身体健康,还能减少我们的生活中的危险。
食用池鱼引起高组织胺中毒的报告
食用池鱼引起高组织胺中毒的报告
黄振辉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工程学》
【年(卷),期】2001(0)3
【摘要】2000年11月9日,深圳市福田梅林工业区发生342例以颜面潮红、皮肤发痒、口渴、眼结膜充血,伴有头晕、头疼、心悸、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为主的病人。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为池鱼(等园鲹)变质产生的高组织胺中毒所致。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经过 11月9日中午11时45分,接到福田区梅林医院报告,有人食用池鱼后,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发痒、口渴、眼结膜充血,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随后出现上述症状者陆续增加,至当日晚20时已增至107人,次日上午11时到医院就诊病人达342例。
【总页数】2页(P14-15)
【关键词】组织胺;流行病学调查;皮肤发痒;11月9日;二次发病;临床表现;结膜充血;工业区;深圳市福田区;实验室检验
【作者】黄振辉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3
【相关文献】
1.食用变质鱼引起组织胺中毒的检验 [J], 广州市公安局十一处技术科
2.临床应用异烟肼与吃鲅鱼引起组织胺中毒反应110例报告 [J], 梁永俭
3.一宗食用变质池鱼引起组胺中毒报告 [J], 庄厚雄
4.一起因食用苦葫芦瓜引起的幼儿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J], 陈源珍
5.一起食用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报告 [J], 王海峰;师喆;彭伟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氨中毒的症状及治疗药物介绍
鱼氨中毒的症状及医治药物介绍鱼氨中毒后食欲会减退,病情严重的还伴随呼吸困难症状,若没得到及时医治,终会随着病情发展,越来越严重,而导致死亡。
所以,面对鱼氨中毒现象,应及时进行医治,挽救患鱼。
鱼氨中毒什么症状?鱼显现窜游现象,并时而显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鱼鳍舒展,根基出血,体色变浅,体表黏液增多;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色彩呈紫色。
鱼群中毒早期表现食欲降落,起水、抢食不紧不慢,时而游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喂量不多,食场周围则安静无鱼,但在池塘四周却可见到有鱼溜边漫游,乃至显现大白天浮头不散现象,这一阶段也随之有数量不等的死鱼现象,多见个体大者先死。
当进入严重中毒时,鱼群摄食降落,散群溜边,鱼群浮头受惊不散,开启增氧机后,鱼群躲避不近,向四周散浮,施增氧剂也不见浮头缓解。
留意视察,可见病鱼呼吸困难,吃力张口,鳍条摆动加快,有时显现游动不安,乃至狂游乱窜,有时静静张口露头,时间不长则显现游动乏力,鳃盖及口裂张大,时而缓慢下沉,时而情不自禁身体失衡侧卧,进而可见浮头鱼群游动无力,背鳍不时颤抖,呼吸柔弱,身体侧翻,体色变浅,不久则昏迷而死。
活鱼鳃丝色彩乌紫发暗,血色暗红不鲜。
这时如将病鱼捞起,仔细视察,则发觉鳃丝色彩乌紫或紫褐。
打开腹腔,见到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
同时,肝、脾、肾的色彩均呈紫褐,并有淤血现象。
鱼群显现零星死鱼与白天浮头不下沉是**容易视见的状态。
鱼氨中毒怎么医治?1.大量加注新水,同时开启增氧机,释稀原池氨氮浓度,着落水体的pH 值,减少氨的浓度,着落氨氮的毒性,避免中毒加深。
2.每亩(水深1米)施食盐1公斤~17公斤(用盐量视情形而定),干扰与禁止氨态氮及硝酸态氮连续进入血液。
3.施用降解氨氮类药物和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进剂等全池泼洒,泼洒沸石粉与麦饭石粉,吸附池底部分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抑制和化解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的产生。
吃鱼不慎易中毒
吃鱼不慎易中毒
A 病原简介
吃鱼中毒主要是鱼类组胺惹的祸。
组胺是蛋白质中组氨酸的分解产物,是有毒物质。
鱼类含丰富的蛋白质,在下列条件下,鱼类食物可产生大量组胺:①遭到细菌污染,鱼肉腐败产生组胺;②环境温度影响,10 ~ 30℃,特别是15 ~ 20℃下,最易产生组胺;③鱼体盐分浓度影响,盐分浓度在3% ~ 5%时最易产生组胺;④pH值影响,pH值6.0 ~ 6.2的弱酸环境最易产生。
摄入组胺超过100mg时,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
潜伏期为5分钟至4小时,一般为0.5 ~ 1小时。
主要症状为脸红、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脉搏快、胸闷。
呼吸急促等,部分病人可有结膜充血、视物模糊、瞳孔散大、脸发胀、唇水肿、口、舌及四肢麻木、恶心、腹痛、荨麻疹、血压下降等。
个别重症者可能死亡。
问题食物
凡青皮红肉的鱼类,如鲣鱼、参鱼、鲐鱼、金枪鱼、鳝鱼、秋刀鱼、沙丁鱼等易分解产生大量组胺,此外,甲鱼、鳝鱼含组胺也高。
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IgE的体内分布: 肥大细胞:分布于小
鼻、咽、扁桃体、 气管、胃 血管周围的结蒂组织 中
IgE为细胞亲和性 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分
布于外周血中
过敏体质者体内含有大量致敏靶细胞,当患者摄入大量 变应原(抗原)后,出现过敏反应
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
变应原 脱颗粒作用 致敏靶细胞
释放
我的题目就讲到这里
⒈洗净鱼体 ⒉去鱼头、内脏、血块 ⒊将鱼体切成两半冷水浸泡 ⒋烹调时加入少许醋或雪里蕻等可使组 胺含量下降65%以上
组胺无色杆菌、摩氏摩根菌
组胺酸 组胺酸脱羧酶 CO2 组胺
组胺的生物化学
组胺是人体内重要的胺类物质,为组胺酸通过组胺酸脱羧酶 催化脱羧后的产物 生理功能: 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 ⒈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 乳腺 性 肺、肝 等处的肥 ⒉刺激胃蛋白酶及胃酸 分泌 大细胞中 肌肉
主要症状
皮肤潮红、结膜冲血 似醉酒样:头晕、剧烈头痛 心悸、心跳加快、血压下降 咽喉烧灼感、有时会出现寻麻疹 个别会出现哮喘 多数患者体温不升高,多于两日里恢复
预防措施
加强鱼类食品的卫生监管 ⒈防止鱼类腐败变质 ⒉禁止出售腐败变质的鱼类 过敏体质的人不能食用 对容易产生大量组胺的鱼类去毒
治
疗
抗组胺对症治疗 ⒈口服盐酸苯海拉明 ⒉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加服Vc
血管活性物质 组 胺 白 三 烯 前 列 腺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中毒原因 中毒表现 中毒症状 预防措施 治 疗
中毒原因
鱼体内组胺酸含量高 鱼体腐败变质细菌繁殖 在细菌作用下鱼体内产生大量组胺 人食入组胺含量>200mg的鱼后即会引 起中毒
中毒表现
组胺中毒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
表 现: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扩张 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 特 点: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少 有死亡
胃黏膜
人体内广泛存在胺的氧化酶,能将其氧化成相应的 醛类,再竟一步氧化成羧酸,从而避免胺类在体内聚集
青皮红肉类海产鱼
鲐鱼、青鱼、沙丁鱼、秋刀鱼等
特点: ⒈青皮红肉 ①这些鱼类活动力强,皮下、肌பைடு நூலகம்的血管系统 比较发达 ②血红蛋白含量较高 ⒉有独特的鲜味 ⒊体内含有秋刀鱼素和组织胺等物质,在鱼不新鲜或腐 烂变质时,含量更高,吃了可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