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点(1)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液体的颜色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2)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3)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1)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1)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初三化学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NaCl):食盐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10、甲烷(CH4):沼气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化学之最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物质的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化学反应1、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2、复分解反应: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②碱+酸→盐+水;③酸+盐→新盐+新酸;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⑤盐+碱→新盐+新碱。

必背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K+、Na+、H+、Ag+、NH4+;+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3价::Fe3+,Al3+;-1价:Cl-、OH-、NO3-;-2价::O2-、S2-、CO32-、SO42-;-3价::PO43-。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奇偶配平法(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推导并求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

2、归一法(1)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3、观察法(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4、最小公倍数法(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被另一种物质(溶剂)所包围并均匀分散。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其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溶液的组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含量较多的组分。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如空气。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如糖水。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如合金。

2. 按溶剂的状态分:- 气态溶液:以气体为溶剂的溶液,如水蒸气中含有其他气体。

- 液态溶液:最常见的溶液类型,如水溶液。

- 固态溶液:如合金中的金属混合。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会发生分离。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液中每升所含的溶质摩尔数。

六、溶液的制备1. 直接混合法:将溶质直接加入到溶剂中,通过搅拌使其溶解。

2. 逐渐添加法:分次将溶质加入到溶剂中,直至完全溶解。

七、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过滤法:利用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八、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

3. 医药领域的药物制剂。

4. 日常生活中的饮料、清洁剂等。

九、溶液的注意事项1. 某些溶液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性,需要在安全条件下制备和使用。

2. 在进行溶液的混合和反应时,需要注意控制条件,避免危险反应的发生。

十、结语溶液作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性质和应用广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溶液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化学现象和进行化学实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 溶液 精华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  溶液  精华知识点总结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_固___体__、__液__体__、_气__体___ 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__水___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吸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如__N__H_4_N_O__3_(或__硝__酸__铵__)___固体
放热:一些物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浓H2SO4
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即B=A+加入溶剂的质量)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
注:错误的请指出错误原因
1.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 __溶__液__是__均__一__、__稳__定__的__混__合__物__,__但__均__一__、__稳__定__的__液__体__不__一__定__是__溶__液__,__如__水__均__一____ __、__稳__定__,__但__属__于__纯__净__物__,__不__属__于__溶__液________________
8. 20℃时,10 mL氯化钠溶液与10 mL硝酸钾溶液混合,得到20 mL混合溶液。(×) ___溶__液__的__体__积__不__能__相__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实验 验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一、实验用品 1.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细口瓶。 2. 药品:氯化钠、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以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察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 和溶液
根据溶解的量判断
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溶质
溶剂
降低
溶剂

(2021年整理)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2021年整理)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三化学溶液复习知识点的全部内容。

㣕。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试样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结论:(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0(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Ca(OH)2等.NaOH==Na++OH—;Ca(OH)2==C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化学初三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溶解度知识点总结一、溶解度的概念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量溶剂(通常是水)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通常用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2. 溶解度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通常会增大,温度降低时溶解度通常会减小。

3.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溶剂、温度密切相关。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物质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说,相似的物质在相似的溶剂中有相似的溶解度。

3. 压力:固体溶解度与压力基本无关,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4. 溶质的粒径:溶质的粒径越小,其溶解度越大。

5. 溶质的溶剂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愈大,其溶解度就愈大。

三、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曲线是表示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的增加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通常在溶解度曲线上,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或溶质的摩尔浓度有关。

2. 一般情况下,随着溶质的增加,溶解度会逐渐增大,最终达到饱和状态。

3. 普通的溶解度曲线是近似折线型,呈现出从刚开始的很小的斜率逐渐变得陡峭的变化。

四、溶解度的应用1.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预测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

2. 通过溶解度的测定可以推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纯物质。

3. 有些物质在一定溶剂中溶解度很大,可以用来制备稀溶液。

4. 有些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的物质,可以利用其在高温下析出的特性来进行提纯。

综上所述,溶解度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掌握各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掌握溶解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溶液形成、化学反应进行、溶解度变化等现象,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考点3】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归纳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归纳

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归纳化学知识点初三总结归纳一、分子和原子、元素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

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篇一一、质量守恒定律1、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固体NaCI、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3、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4、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二、溶液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2H5OH。

三、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

具体操作是:在其表面刷油漆,在其表面涂油,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

四、组成与结构1、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梳理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1)金刚石、石墨:C(2)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初三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最强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1)该同学所选的是 溶液。
(2)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铜的质量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OH- NO3- CO32- SO4 2- NH4+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办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办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群、状态1、黑群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2、红XXX固体:Cu、Fe2O3、红磷▲硫磺:淡黄群▲绿XXX: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3、溶液的颜群:含Cu2+的溶液呈蓝XXX(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群(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群(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普通为无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
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拓展】
①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
定是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①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②熟石灰(氢氧化钙)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

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以克为单位。

【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1.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③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结晶
1.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规律】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5) 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6) 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公式】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拓展】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1)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
(2)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3)溶液稀释和曾浓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