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
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中小城市的发展之路
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中小城市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也逐渐成为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这一进程中,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因为中小城市在全国城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中小城市的发展之路进行详细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化率提高的过程。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包括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化特色发展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国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方向,如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一些大城市的吸引力较强,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是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乱建乱占、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仍然存在。
再者是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程度较低,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灵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如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等。
二、中小城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小城市既有着丰富的资源,又能发挥着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在现实中,中小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外部环境不利,大城市的吸引力较强,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其次是发展动力不足,中小城市在产业结构、经济基础等方面相对薄弱,难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再者是城市规划建设滞后,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中小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我国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方向,如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
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城市也需要注重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小城市的发展路径探索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小城镇发展到现今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不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此定居。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本文中,作者将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
一、影响1.人口迁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已经明显领先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也使许多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同时,一部分在城市工作的人也会选择在城市定居。
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城市的人口数量爆发式增长,很多城市的人口压力异常巨大。
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里的人们被迫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城市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2.环境变迁城市化进程在环境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时,对当地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土地供给、能源、水资源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另外,由于对空气、水和土壤的大量污染,城市环境不断恶化。
城市环境的恶化成为了一种严峻的问题,许多城市的居民为了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噪音,选择了迁往郊区,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
3.经济影响城市化进程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在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许多城市的房屋价格不断攀升,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投资机会。
但是,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城市中的贫富差距等问题。
二、对策研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应该与城市扩张相协调安排城镇扩张规划,加强城镇化的质量控制,并调整和优化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
此外,优化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土地拍卖、拿地和推向市场等机制,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都市圈内中小型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研究
近农 村 , 农 业 结构 的转 变 对 中小 城市 城市 化影 响 十分 明显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中 小 型城 市 的数 量急 剧增 多 , 说 明农村 剩余 劳 动力 大 量涌 人 城市 。这些 大 量 涌 现 的劳 动力 成 为奠 定 业 发展 基础 、 推进 中小 城 市 的城市 化 的有 生力 量 。
产 业 网将 把 各 个 城 市 市 场 主 体 的不 同产 业 连 接 为 利 益共 同体 , 促 进 区域 内 经 济交 流 , 实 现 一 体 化 。坚 实 的产 业 网保 证都 市 圈 经 济 繁荣 、 支 撑 都 市 圈发
4 . 中小 型城 市发展 的 制约 因素
土地 问题 和 能源 问题 是 我 国社 会 的主要 矛 盾 , 也是 制 约 中小 城 市发 展 的 主要 因 素 。
关键 词 : 都市 圈; 中小城 市 ; 协调 发展
1 . 都 市 圈 的基本 概况
1 . 1 都 市圈 的概 念
3 . 中小型 城市 发展 的推 动力
城 市 化推 进 动 因素 主要 来源 于 方面 : 农业 、 工业 化 和政 策 因素 。 这 也 是
中小城 市 城市 化 的核 心动 力 。 3 . 1农 业发 展 为 中小城 市城 市化 提供 原 始动 力 中小城 市 在农 业— — 城市 化最 原 始 的动力 上具 有 绝对 优势 。 中小城 市靠
都市圈作为一个城市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经济体 , 各个城市间形成一套网 络能 各 个 城 市经 济 、 政治 、 文 化 紧密 相 连 。从其 的组 织形 态 上 区分 , 可 以分 为 两类: 实体网和形态网。 实 体 网包 括交 通 网 、 通讯网、 能 源 网等 基 础 设 施 网 、 产业 网 以及 市 场 网 。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城市化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我国日益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60.6%,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好处,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等。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二、城市化的问题分析1、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城市化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建设房屋、道路、城市基础设施等,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能源资源,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2、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城市之间、城市内部的发展差距愈发明显。
一些发达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这种不平衡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之间的“两极分化”。
3、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一些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高密度的建筑分布不合理,形成了大量的城市热岛效应区域,城市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在城乡结构方面,当前一些城市匆忙规划建设,导致城市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
4、大量人口聚集带来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重返城市的农民工和移民,使得城市人口、车辆、建筑物等多种城市设施得不到适当的应对措施,导致资源短缺、住房危机、出行拥堵等问题。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中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治理难度逐渐加大,包括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安全、环保、文化等问题。
5、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加速推进目前,大部分中国城市的经济结构仍以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这种传统的产业结构已经遭遇到了严峻挑战,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
需要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家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城市化的对策措施1、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推动城市功能扩大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控,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市功能扩展,使城市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创新、稳健的开发模式有助于缓解城市土地和资源消耗的压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中小城市发展研究
长三角 , 环渤海 等地 区一批 中小城市 迅速崛起 , 这种转 变不 仅大大提 高 了该地 区的工业化 、 城镇 化水平 , 而且有 力地促 进了该地 区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和农村 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2现代化 、 . 工业 化 、 城镇化是一个渐进 的过 程 , 其水平和
度已进入 中期 阶段 , 城镇化水 平 已超过 4 %, 0 进入城镇 化快 速 发 展时期 , 均 G P超过 10 人 D 00美 元 , 从整体 上进入 小康
阶段。但是 , 这一 阶段 的发展是在 “ 两个大局” 第一步思想指
导下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 , 以外 延扩 大再 生产 的粗放型发展
程度 的高低背后 必然与资金 、 源 、 口素质等 因素息息相 资 人
收 稿 日期 : 0 8 0 —1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0
为主要方式的前 提下实现 的。在当时条件下采取这种战略和
( 商丘职业技 术 学院 , 南 商丘 河
摘
要: 一个 国 家的现 代 化过程 实质 上就 是 一 个 向工业 化 、 市化转 变 的过程 , 国在 向现 代化 转 变过 城 我
程中, 既不 能走 西方发 达 国 家的道路 , 不能 重蹈 “ 美 陷阱”的覆 辙 , 主要 精 力放 到 大城 市 的发展 上 , 也 拉 把 而
不仅不 能培养 出高素质人才 , 而会砸大学 的牌子 。我们只 反
有 走 优 先 发 展 中小 城 市 的道 路 , 过 中 小 城 市 的 发 展 , 集 通 筹
走 中国特色 的城市化道路。
一
资金、 培养 人才 、 累经验 , 积 打下 牢 固而坚实 的客观 物质基 础, 才能使这 种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 否则 的话 , 就会重蹈 “ 拉 美 陷阱” 的覆辙。
都市圈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对策研究——以绥化市为例
2021
下 41
区域发展I中国经贸导刊
干支流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共同打好松花江流域“碧 水保卫战”;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做好重 污染天气应急联动,特护期内与哈尔滨同步启动应急 预警响应,在重度大气污染预警情况下.协同采取紧急 临时措施,共同打赢区域“蓝天保卫战”。
为哈尔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相应支撑。哈尔 滨现代产业体系包括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
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为 核心,以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等4个优势产业
为重点,现代产业体系一定是以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为 基础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区域市场,因此绥化对哈 尔滨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应配套及消费也是哈市未来产 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好哈尔滨人的“菜篮子”。绥化是哈尔滨重要的 农副产品“供货方”,保障哈尔滨农副产品餐饮需求。 “哈大一体化”发展缺少绿色元素,如果没有绿色农产 品的充足供应,“哈大一体化”发展这个“圆”就画不圆, 而绥化正好具备这个优势,绥化的寒地黑土品牌已经 写入了中央文件,已经叫响全国大江南北,绥化是闻名 全国的绿色物产之乡,能够为哈尔滨、大庆提供丰富的 绿色有机食品。
“哈大绥”三地各有千秋。发展至今,绥化、大庆、齐 齐哈尔与哈尔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产业分工格 局。其中,哈尔滨重点强化对俄开放合作、物流集散、 创新引领等功能;打造哈尔滨都市圈;提升高端装备 制造、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促进 与哈长发展主轴和哈大齐牡发展带等周边城市联动 发展,建设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东北亚国际商贸 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旅 游名城。大庆重点建设成为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装备 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齐齐哈尔着力打造重型 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旅游基地。而绥化 作为哈长城市群北部重要节点城市,在绿色农产品加 工、物流集散、寒地黑土生态宜居等方面形成了较明 显的相对优势。
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小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规划思路。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市规划1 中小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1 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变成实际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城镇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规划随着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加而不断调整。
建市之初,为扩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增强辐射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从而使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城区规模迅速扩大,进入边建设边规划、边规划边建设的时期。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城市化意识较差。
1.2 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相脱节城市宏观经济论证与用地布局相脱节。
往往把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量的变化直接地等同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而没有从社会经济总量增长所孕育的产业结构成长角度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变化。
例如产业结构演变所导致的新型城乡关系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的梯度转移和空间区位转换的相互引导和促进,城市空间的产业容量和用地效益的变化等。
缺乏对城市宏观经济形势的有力论证,使得城市发展政策、城市规模、外部交通等问题难以确定。
特别是城市规模的确定,缺乏大区域平衡,存在着地方政府先定规模,技术人员计算证明,论证形同虚设的现象。
1.3 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具体表现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
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1.4 城市规划依法审批和管理不到位城市规划中特别是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有审批权限的机关部门不能及时履行法定审批,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
中小城市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中小城市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研究作者:贾舒宁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06期摘要: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生态环保为理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集约智能、低碳绿色、城乡一体、四化协同道路的过程。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中,中小城市区域应占据主要地位,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合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缓解大城市的“城市病”。
文章围绕新型城镇化话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探讨河北省中小城市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小城市发展策略河北省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6-015-03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农民社会走向市民社会的转变。
同样的道理,中国的现代化也必须经由新型城镇化的完成来实现。
新型城镇化应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对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行政体制、财税体制等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重大改革,同时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调整区域经济不均衡、人口待遇不平等的局面。
中小城市区域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战场,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是我国现代化成功转型的攻坚区域。
如何制定中小城市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一、旧城镇化的“旧”问题与新型城镇化的“新”策略城镇化,即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结果。
而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追求结构合理、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过程。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城镇化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1)城镇化质量不高。
占流动人口1/3的农民工群体无法享受城镇待遇;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壁垒过重,留守儿童、流浪务工人员大量存在的现象成为拉动内需的制约瓶颈和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日益凸显,使得当前城镇化存在表象城镇,内在欠缺的特点;(2)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中国中小城市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中国中小城市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城市化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中小城市的发展更是被重视。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中小城市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现状近年来,中国的中小城市经济不断增长,但相较于一线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其中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9.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6.1%;地级市的经济总量达到了29.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5%;县级市和县域经济总量达到了24.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2%。
可见,中小城市的经济总量相对较低,但增速却是比较快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城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既能承担一定的人口压力,又能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然而,与一线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在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市场活力、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发展缺乏内向红利,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二线城市,出现人口和产业向一二线城市流失的局面。
二、发展方向为了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1、产业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变是中小城市发展的关键。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优势产业。
同时,也需要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固定个体企业等来提供内在发展红利,从而吸引人才和产业集群向中小城市转移。
2、提高城市软实力:除了硬实力,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吸引人才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小城市需要注重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口素质。
同时,也需要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体育、商业活动等吸引人才和产业发展的品牌。
3、拓宽城市空间:中小城市往往空间有限,因此需要拓宽空间。
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应该注重实现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断拓展城市的空间布局,打造功能可适应、生态可持续的新型城市。
我国中小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工作实践,分析了我国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为城市规划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对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
近几年,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城镇结构和布局有所改善,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城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在准确把握好城市规划工作的整体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加强对地方城市的规划实施管理,适应新的城市规划工作要求,科学有效地编制城市规划、实施规划管理,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一、我国中小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法律依据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在法律方面欠缺立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在总则上仅仅是规定“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此条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在价值定位方面,过分偏重行政管理色彩,致力于维护行政权力的倾向较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在对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比较薄弱。
因此,在中小城市规划中,地方政府更多的是考虑政绩问题,忽视城市规划效益的长远性,在处理规划利益的整体性与投资者的局部性之间的矛盾时,往往出现投资者受到行政处罚,工程更改规划方案的情况,规划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2.管理体制有待改善。
当前,我国完善的地域空间规划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有关空间规划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几个部门承担,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相互交叉和重叠,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权限和职能交叉不清,在管理上产生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是在建设系统内部,由于有关法规、条例间的不协调和相互扯皮,也存在多头管理的矛盾。
特别是在县域开发区规划建设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管理的现象。
四川中小城市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靠 房 地 产 带 动 城 市 建 设
四 川 与 其 它地 区的 城 市 化 差距
根据 20 0 8年统 计数据 ,四川 中等城市 在市辖 区平均 人
但差距没有缩小 。
劳 动 力 大 量 外 流 在 改 革 开 放 进 一 步 深 化 的 中 期 和 近 期 阶段 , 市 场 经 济
四川 继深 圳 、上海 后 ,企业 普遍 发行 股票 ,群众 参与 热情 极高 。如 果这一 群众 首创 的重 大 改革 延续下 去 ,并规
范发 展 ,四川 就能够 建立 很好 的地 方证 券交 易市 场 ,形 成
第二产 业结构偏重
尽管 四川 城市化过程 正处 于加速期 ,但与 其它 省 ( 、 市 自治 区) 比,四川城市 化水平 偏低 。根据 2 0 数据 ,在 0 8年 全 国 3 个省 ( 、 自治 区) 的城市 化排序 中 ,四川排倒 数 1 市
由于四川 地处 内地 ,交 通不便 ,缺乏 足够市 场 ,使得 四川 的 民营企业 规模 不 大 ,缺乏像 浙 江 、广 东那 样 的规模
市化 发展规律 ,当城市化率 在 3 %以下时 ,进 展较为缓 慢。 0 当进 入 3 %N 0 区间时 ,城市化 发展加速 ,当进入 7 % o 7% 0
以上时 ,城市化 过程 又 开始 放缓 。 目前 四川 的城 市化进 程
正在加速 区间 。
进 程放缓 。同时 ,房地 产热 带动 的城 市化 ,基 础是 建立 在 银行 大量的货 币信用投 放上的 ,缺乏稳 固性 和持久性 。
度 过 程 ,先 期 受 益 的 是 临 近 沿 海 的 省 份 ,而 深 处 腹 地 的 四
中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初探摘要:本文对中小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简要的分析,就中小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反映出的若干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若干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1、中小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而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是是实现城市化的关键,中小城市已具备了相当的工业发展基础,目前正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大城市就业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2、中小城市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由上述ahp进行的分析可知,经济、环境和资源都是影响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存在诸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环境、经济等几方面的问题。
2.1中小城市的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中国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成绩显著。
如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道路,公共汽车,通信条件,供气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有了明星的改善。
这些指标的增加,缓解了许多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对保护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这与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城市居民需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并发现,部分项目建设效果比较差,没有达标。
同时,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基础设施条件差,基础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2.2中小城市的发展中经济效益差在中小城市区域内,工厂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既没有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和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又没有乡镇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市场的竞争力较差,从而导致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能力和效益普遍较低与大城市。
2.3中小城市的发展中教育卫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增强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的教育、科学和文化水平,人口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目前,文盲半文盲的农村人口仍达3亿多人,其中在农业就业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20.7%,小学文化程度占38.8%,初中占29.14%,高中仅占4.55%。
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2011-5-19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
但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及高投资、低消费现象,这些都限制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现状,接着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区域发展,社会保障,就业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目前城市数目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32个增加到2008年的655个,城市化水平由1949年的7.3%提高到2008年的45.68%。
我国城市作为工业快速发展的载体与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民生与环保,注重从质量方面强调城市的发展,但是在人口快速城市化的同时,相关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导致目前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些“大城市病”,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高投资、低消费现象,这些都限制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我国城市化现状(一) 我国城市化呈现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与我国其它任何社会经济现象一样,我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巨大,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带性差异,沿海地区高于中部进而高于西部。
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指出,1978年到2008年,东部地区新增215个城市,中部地区新增162个,西部地区新增85个。
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个数比例为1:0.9:0.4,城市人口的比例为1:0.51:0.27。
到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率分别为54.6%、40.4%、35.7%,东部地区的城市化率是中部地区的1.4倍、西部地区的1.5倍。
这些数据均表明,我国城市化区域差异很明;;显。
(二) 城市吸纳劳动力能力不足《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指出,在社会就业方面,2008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为30210万人,其中,净增就业860万人,新增就业1113万人,净增就业与新增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减少180万人和9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7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倒闭或减产裁员、农民工失业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就业岗位增加势头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回缩。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在城市化背景下,问题和对策的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城市发展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土地资源受限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受限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城市扩张通常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但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导致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的土地浪费和不合理开发。
对策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政府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城市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土地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技术和模式,降低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问题二:城市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工业生产和机动车辆的排放使得空气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对策二:改善环境管理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政府还应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装备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问题三:交通拥堵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问题成为普遍存在的难题。
城市的交通系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道路拥堵、停车难、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运转效率。
对策三:优化交通规划政府应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规划,提升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水平。
政府还可以采取差别化的交通管理措施,比如限制汽车数量、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等,减缓交通拥堵情况。
问题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市发展建设中,社会保障体系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和新市民面临着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问题。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研究中原城市群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城市群,由中部和陕西省份的一部分地区所组成。
中原城市群包含了郑州、洛阳、焦作、许昌、新乡等大中小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呈现出一种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格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均衡和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发展之间的差距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促进协调发展。
1. 大中小城市发展状况中原城市群中,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是该城市群的中心和核心城市。
郑州在城市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金资源。
其次是洛阳、焦作等中等规模的城市,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多元化,城市功能较为完善。
而一些小城市,如许昌、新乡等则相对滞后一些,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力不足,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的小城镇相对较多,大多处于县级城市下,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小城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或拥有特色资源,发展相对较好,但也有很多小城镇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资源贫乏,发展非常困难,存在着人口外流、经济不发达等问题。
1. 人口流动问题由于郑州等大中城市的吸引力较大,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等问题,同时小城镇的人口外流加剧了小城镇的人口空心化和经济发展的滞后。
人口流动问题使得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原城市群中,大中城市拥有较多的产业资源和资金资源,城市功能齐全,而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格局。
3. 城市功能不完善中原城市群中,大中城市的城市功能相对完善,拥有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欠缺,文化设施相对单一,城市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的需求。
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中小城市的发展之路
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中小城市的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引导和调整城镇发展方式,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打破传统城镇化的单一模式,注重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中小城市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
中小城市具有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和人口聚集优势,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中小城市的发展之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优化城市规划。
中小城市要积极引导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产业新优势,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品质,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加强公共服务。
中小城市要注重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加强基础教育投入,提升中小城市教育水平;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强住房保障,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要注重培养本土的人才和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保护生态环境。
中小城市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城市的绿地和水资源。
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与合作。
中小城市的发展往往受到资源和资金的限制,需要依靠外部的协作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可以通过与大城市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可以与其他中小城市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中小城市的发展之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只有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加强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城市间的协作与合作,才能实现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关于我国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关于我国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路径的思考——以洛阳市为例摘要:我国正在进入梦寐以求的城市化时代,我国所进行的城市化道路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路径适合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适合洛阳?正确并且合理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对一个城市目前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强有力地决定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基本国情发展路径洛阳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出现大约是在150多年前,对于城市化的理解有很多,主要有四种:第一个内涵是人口的城市化,是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的过程,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个内涵式非农产业的扩大,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是经济主体从第一产业逐步转化为第二、第三产业的过程,是第二、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三个内涵是空间的转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转换或充足的动态过程,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第四个内涵就是观念意识的转化,就是城市的思想、城市的观念、城市的意识、城市的生活方式扩散或者转换的过程。
不同的学科基于不同的内涵对城市化给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
总的来说是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
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1、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策略的思考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策略的思考中国中小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走向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存在制约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其发展速度滞后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村工业化、非工业化进度。
本文通过分析制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瓶颈,进而思考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举措,以求有助于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
一、制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瓶颈依据中国中小城市发展路径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制约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有四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将经济、人口和环境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部分城市的领导同志在做出加快城市发展决策时,将城市发展单一地凝缩为城市规模扩张,在城市化实践中,热衷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向城市建设的高标准看齐,对如何打造城市特色产业缺少办法,对城市建设拉动产业的时限性视而不见,城市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严重脱节,未能形成产业支撑城市的良性格局。
(二)空间急速扩张与人口集聚不协调。
城市空间扩大和城市人口增加是城市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没有人口的集聚就没有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则要求城市空间的扩张,两者是相互协调统一的。
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在发展中往往偏重资金、土地、建筑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追求空间规模的扩张,却忽视城市人口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农民入城问题关注不足。
没有将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等“三化”统筹发展,由此造成农民进不了城,进了城也成不了市民,一些城市新区出现了人气不足、城虚楼空的现象和严重的“城中村”问题。
(三)发展战略目标与城市资源不协调。
当前我国中小城市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时往往存在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城市区位资源优势存在偏差的通病。
例如,有的城市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够充分,计划不够科学,目标不够实际,使城市发展偏离正确方向,或者错过良好发展时机,或者造成效率低下,发展缓慢;有的城市在制定战略时,考虑的范围狭窄,城市建设互相模仿,盲目跟风,千城一面,没有城市自己的发展特色等。
论加快我国中小城市建设
论加快我国中小城市建设前言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城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城乡的纽带。
当前,我国中小城市建设正在不断加快,并逐渐走向现代化。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快我国中小城市建设的步伐,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发展战略发展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的作用,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加强规划管理。
规划以及管理的科学性对于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应当加强对于中小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以便在城市化进程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避免城市膨胀。
2.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在中小城市发展中,需要谨慎分配资源。
应当优先配置那些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改善最为关键的资源。
3.提高技术含量。
为了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中小城市应该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城市的技术含量,并加强人才培养。
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城市需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1.城市交通。
中小城市的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应当加强中小城市的交通建设,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解决交通壅塞和交通安全等问题。
2.市政设施。
中小城市在市政设施方面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这包括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这样,中小城市才能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促进产业发展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
中小城市需要积极打造自己的产业体系,加速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产业发展:1.吸引外资。
中小城市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吸引外资,从而将当地产业升级。
2.打造特色产业。
中小城市在发展产业时,可针对当地资源、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其特色。
通过建设大型演艺城,创意文化园区以及新能源产业等来吸引投资,实现经济发展。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城市化进程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是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白如钰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4期
【摘要】中小城市政府开展的旧城改造新城建设问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就是由于新旧城区联动较差导致的。
因此,在解决中小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应注重从整体经济结构出发,将旧城区与新城区建设改造紧密联系起来以形成互助的城市整体空间布局。
【关键词】中小城市新旧城区对策
一、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老城区出现诸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口拥挤,城市空间不足等问题,同时为达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许多中小城市以各种形式进行新城区建设。
这一时期一方面城市建设多以开发和新建卫星城、新城区为主。
例如北京的亦庄、中关村,苏州的工业园区等等。
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也开始由“单核”向“双核”、“多核”转变。
许多城市都打破单核的城市空间结构,开始以新城区、开发区为核心的战略构想,让城市空间结构转向双核甚至多核的均衡格局。
实践表明,中小城市各级政府着力对新城区建设项目不断拉拢各方面资金,对推动新城区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相对于对旧城改造和打造的新城区的目标:将新城区建设成为“一座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独特艺术风格的生态城市;一座智能化、信息化、舒适化的现代城市;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投资资金就相对较少,甚至不足。
从而导致中小城市出现诸如人口密集、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以及人居环境恶化等许多城市问题。
因此,中小城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明确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将政府的重心放在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应着力对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软件方面进行投资,注重信息流、资本流、物流的重要性以将中小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网络社会。
而政府应引导新城区向社会管理科学化、经济运转和生活方式网络化、社会交往电子化、交通和工业生产无烟化、城市环境优质化等方面发展。
二、解决中小城市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并增强新旧城区经济互动机制
任何城市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经济,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立并增强新旧城区间的经济互动机制是新旧城区共同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市场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金融、服务、信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取代原来的传统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在各个城市已经非常普遍。
纵观全国,我国各个城市的旧城区基本都处于城市地理的核心区位,而城市的核心应该是第三
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用地的首选地段。
另一方面,新城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的新空间,通过经济互动机制,使旧城区“退二进三”,工业迁入新城区,实现整个城市的土地增值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合理规划
在进行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应借鉴西方城市发展的经验,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发展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使其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与新城区建设相协调,克服改造中的大拆大建等弊端。
而新城区作为新兴的产业区,应该在规划时注重其与旧城区的联系,使新旧城区的规划能够保持衔接和协调统一;同时,当新城区已经逐渐显现其潜力时要注重引导新城区主动促进其从相对独立的状态转向与旧城区融合互动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城区真正转变成为城市新功能的承载区。
(三)建立新旧城区良好的空间联络体系,降低通勤成本
新城区、旧城区都是城市空间系统必要的构成部分,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空间联络体系是推动新旧城区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小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空间矛盾主要体现为新旧城区之间的可达性较差。
为了优化中小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对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的空间关系进行统筹规划使新城区与旧城区联系紧密。
因为在新城区建设以及初步形成时期,旧城区还发挥着主城区的重要作用,为了使新城区能够在这一时期有效接受到来自旧城区的各种辐射,两者之间需要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另外,当新城区已经逐渐发展成熟,旧城区的功能逐渐减弱时,旧城区也需要新城区发挥其经济等各方面的辐射作用,扶持旧城区的发展。
因此,无论从新城区抑或是旧城区的发展而言都需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空间联络机制,从而增加二者的可达性、降低人们的通勤成本,从而推动中小城市的整体发展。
(四)制定有效的投融资政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是保证新城区建设完善的前提条件,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
因此,在中小城市进行新城区基础设施融资过程中必须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把握新城区基础设施开发,制定有效的投融资政策并充分使用各种因素,有效地实现投融资的目标。
(五)推进中小城市新旧城区社区“共建”工作,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政府应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入住的各类组织、普通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居民自治。
无论是新城区还是旧城区,政府重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区自治、政社分离的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共建体制化、规范化的建设,应出台严格的社区事务公开民主的管理程序,从而保证社区居民的高度自治得以开展。
同时,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应该注重民生问题,通过借助政府的力量,不断提升居民的参与意识、发挥辖区单位的作用;另外,通过“业主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更
多的机会,让居民有途径表达其要求、建议,从而加强对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合作,还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提升居民的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韩本毅.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2] 陈甬军.中国城市化发展实践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J].经济学动态,2010(01).
[3] 王桂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人口研究,2012(02).
[4] 徐红梅,李钒.国内城市化发展区域水平差异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10(06).
作者简介:白如钰(1985-),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财经学院。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