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边缘的碎片化
社会现象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10级心理01班张明明信息碎片化时代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让自己了解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
而百科类的网站发展正是将这种碎片式的知识愈合在一起供网友阅读和了解。
现在年轻人生活模式基本是每天就守着个电脑,工作文件处理自不用说,生活也完全是网络化。
QQ天天挂着,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
偷菜、抢车位还有各种网络游戏,让她们乐此不疲。
几乎所有的购物,包括书籍、衣服、化妆品,甚至方便面、饮料都从淘宝网上淘取。
这些网络化生存,本无可厚非,但爱人讲她们全然不看书、不读报,甚至一年间都不会完整看任何一本书,甚至包括完全消遣类的小说,也全然没有兴趣阅读,这却有些让我暗暗吃惊。
细细想来,尽管依然保持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但其实自己也被电子产品和网络异化了,只是有时候浑然不觉。
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碎片化。
时间被电子与网络技术碎片化,知识被搜索引擎碎片化,人际交往被通讯工具碎片化,人格也处于分裂和碎片化之边缘。
所谓时间的碎片化,我想说的就是没有整块或大块的时间集中精力专注去做某一件事,比如读书,比如写字,甚至只是一段儿时间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也成了奢望。
拿昨天上午来说吧,在去单位的路上,用手机更新了一条自己的微博(俗称织围脖)。
到单位后,首先浏览自己的博客和年轮日记,看有没有跟帖与留言。
上午工作相对轻松一点,写了篇《八月新书过眼录》,耗时一小时,中间电子邮箱收邮件和浏览新浪、搜狐新闻数次。
午休时间,用rss软件追踪自己喜欢或关注的博客更新,现在每天关注的博客数量有50人左右。
如果几天不看,也许积聚的信息就有上千条。
而所谓的信息焦虑症我是感同身受,也深感时间的局促和逼仄,悠闲和恬淡的心情,与我渐行渐远。
所谓人际交往的碎片化,反映在数量和质量上。
朋友同学都很忙碌,平时见面交流的机会也很奢侈。
更多的是,在聊天群上打个招呼,或者通个电话表示问候和惦念。
但更多的却是有了什么事情和难处,不得不请求帮忙,总让人感觉突兀和不舒服。
全球化与碎片化
全球化与碎片化国际关系史1. 谈一谈对“全球化与碎片化并存”的理解1)“全球化”通常意义上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碎片化”借用于全球化的研究中,其意义在于行为体的多样化,权力和价值的平坦化和分散化;即国际政治特定领域协调公私规范、条约和组织时不断出现的多样性与挑战或是在同一问题上出现若干平行条约、不同成员分别参与其中这样一种情形。
2)碎片化融于全球化,二者为同一个进程的两个方面。
没有全球化的浪潮打破世界的相对孤立状态,就不会有一个个交错纵横的碎片化“孤岛”在这一浪潮中的显现。
俞可平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个相反相成的过程,是一个悖论。
”而悖论的另一面即所谓的“碎片化”。
在市场和市民社会的空间组织一体化、民族国家的“解领土化”等进程中,MNC、NGO等跨国性组织既增强了国家间的联系与合作,深化了国与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又导致了因国家权力分流、行为体的愈加多元而引起的碎片化。
二者实为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3)碎片化也可视作对世界范围内的行为体对于全球化进程中困境的自然反应,即全球化潮流中难以融化的“坚冰”部分。
东北亚地区的碎片化现象即属此类。
由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美国刻意干涉等多方面的原因,东北亚诸国——特别是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之间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存在着地区层次的合作缺失,致使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其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烂苹果效应”又进一步削弱了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能力。
东北亚地区的严重碎片化使其在全球化浪潮中显得格格不入,一体化障碍的仍依赖诸多历史、文化问题的解决方能加以消解。
4)“碎片化”是在全球化浪潮中权利受到侵害的各国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一部分失控的碎片化现象还体现了弱势国家对全球化浪潮中发达强权的反抗。
《文明的冲突》中曾将伊斯兰文明视为西方文明的潜在威胁,而如今,“伊斯兰国”恐怖主义的泛滥正体现了这一对强权主导下的全球化的极端反抗。
城市边缘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
城市边缘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边缘地带的发展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城市边缘地带通常是城市的过渡区域,其空间特征和功能定位均与城市中心地带有所不同。
对于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而言,如何将边缘空间打造成为城市功能完善、景观和谐的区域,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城市边缘空间的实际情况城市边缘地带的特点是空间碎片化、扩散性强、功能缺乏、规划难度大等。
在城市中心区域内,各类地标式建筑争奇斗艳,人口、交通密集,各种公共设施相对完备;而城市边缘地带却经常被忽略,缺乏人气、缺乏功能和统一的景观规划,匮乏优秀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
加之城市边缘地带环境的破坏和建筑的密集化发展,这种局面日益严峻。
二、城市边缘空间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策略城市边缘空间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路和策略。
景观规划和设计是边缘空间的主要应对手段,其核心是要建立和完善边缘空间的景观体系和功能体系,通过良好的设计,使城市的边缘空间具有特色和亮点,打造区域的美丽形象。
1、加强空间连接性城市边缘区域往往处于城市交通口岸或者市郊的边缘变化之中。
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边缘地带的道路、轨道、人行道、自行车道,从而增强边缘地带的交通通畅性和边缘空间的连通性。
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边缘空间的功能定位,保证边缘空间和城市中心的直接连通性,联通周围城区的各个部分,提升边缘地带的交通便利度。
2、显化历史文化特色城市的边缘地带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文化价值是边缘地带的独特景观。
如何将文化资源整合掌握,并且使之合理有效地展示给市民,是城市边缘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
科学的要发布文化价值规划,有前瞻性地提出文化发展方向,确立管理机制,加强文化服务管理,将历史文化特色较为集中的地带作为城市文化空间来规划设计。
3、宜居环境城市居住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宜居环境持续的发挥着我的城市的重要作用。
在边缘地带的建筑规划与设计中,要有一整套跟随较高的居住建筑和一系列配套的公共服务系统,例如商业、医疗、早教、体育、文化等。
格非《边缘》意识流叙事的时空特征
格非《边缘》意识流叙事的时空特征《边缘》是格非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意识流叙事在时空特征上具有独特的表现。
在小说中,作者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回忆、幻想等意识流手法,将主人公情感、思想、记忆混合展现,呈现出丰富而错综复杂的心理世界。
通过对时空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叙述方式。
时空特征在《边缘》中呈现出强烈的虚实交错。
小说中的时间线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以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回忆碎片为主线,展开一系列虚实交错的情节。
在主人公的意识流中,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模糊、错综复杂的感觉。
这种虚实交错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引入一个充满悬念和挑战的叙事空间。
而这种时空特征的呈现,也与主人公内心的剧烈波动和心理冲突紧密相连,更加深了小说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绘。
时空特征在《边缘》中呈现出非线性的叙事特点。
小说中的叙述并不遵循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以主人公内心的想象、回忆和幻想为线索,跳跃性地展现出一系列碎片化的情节。
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既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又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作者通过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氛围,使读者在思考事件发展的也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时空特征在《边缘》中呈现出抽象化的叙事特征。
小说中的情节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展现出来,而是以主人公内心的想象、感悟和猜疑为主线,渲染出一种抽象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作者通过对时空特征的抽象处理,成功地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需要主动地去解读情节背后的含义和寓意。
这种抽象化的叙事特征,既增加了小说的审美价值,又使小说的意义更加深远和丰富。
时空特征在《边缘》中呈现出跨界的叙事特征。
小说中的情节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的范畴,还涉及到主人公内心的种种幻想、幻影和错觉。
作者通过对时空特征的跨界处理,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局限,将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复杂而多维的叙事空间。
碎片化社交与跨越时空的社会联系
碎片化社交与跨越时空的社会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最初的面对面交流,到电话、短信等通讯工具的出现,再到如今的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我们的社交方式从线下逐渐转移到了线上。
而随着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碎片化的时间和越来越多的社交需求,碎片化社交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种碎片化社交,基于短暂的关系和片段化的交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社交网络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
社交网络跨越时空的社会联系认识一人,通晓一族。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这个谚语被更好地实现了。
通过社交网络,我们能快速地看到一个人关注的领域、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建立起与他人相互认识的关系,进而加深交流沟通,构建社交网络。
这种跨越时空壁垒的社交方式,大大简化了人们之间沟通的难度。
就像国际漫游,通过网络边缘缝隙穿越了整个世界,从而使社交网络越来越不受时空限制。
然而,碎片化社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在信息饱和的时代,碎片化的社交方式,以及数据的便捷传播,往往导致虚假信息、谣言甚至造假信息的产生,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碎片化社交的优于劣势虽然碎片化社交存在诸多弊端,但是它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首先,碎片化社交能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轻松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可以让我们在家里、车上、等待的时间里轻松与人沟通交流,大大降低了距离和时间成本。
其次,碎片化社交让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社会热点和时事,能够更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实际的便利。
最后,碎片化社交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让我们提高个人智慧,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掌握更广泛的社交技巧。
建立有意义的社交关系虽然碎片化社交带来了很多新机会,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有意义的社交关系。
相反,建立有意义的社交关系对于我们的健康、幸福和成功都非常重要。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的利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农田转变为城市用地。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需要建设更多的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因此农田逐渐被城市用地所取代。
这一变化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短缺,同时也带来了粮食安全问题。
农田被城市用地所代替,使得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农民的收入也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农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粮食供应和农民的利益。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土地的碎片化。
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边缘的土地呈现碎片化的特征。
城市与农田之间形成了一道道“划痕”,影响了农田的规模和连片程度。
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地带,减少土地碎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再次,城市化进程引发了城市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为了满足快速城市化的需求,许多城市在土地开发上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许多城市用地被过度开发,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大量的水资源和能源也被用于城市建设,使得资源的浪费更加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在城市规划和用地开发中注重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和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最后,城市化进程给土地利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为土地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用地从简单的居住和商业用途,发展成为包含多种功能和服务的复合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对土地资源和环境产生了诸多挑战,如土地的稀缺和污染、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寻找平衡点,既要保障城市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土地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片段化生境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子传播研究进展
至于无法将携带的种子散播到更远的生境ꎮ 如ꎬ Car ̄
法ꎬ 种子 数 量 普 查ꎬ 种 子 捕 捉 器ꎬ 利 用 遗 传 学 进 行
DNA 分子技术进行追踪ꎬ 无线电追踪ꎬ 放射性同位素
信号追踪ꎬ 动物活动模型ꎬ 遗传标记等ꎮ
ine Emer 等利用元网络的方法在 16 个新热带森林片段
中探索了 鸟 类 种 子 传 播 ( Bird Seed Dispersalꎬ BSD)
碎化ꎬ 是指原本自然状态下连续的生境在受到人为干
键的生态过程ꎬ 决定了植物的更新模式ꎬ 并影响之后
扰或者自然干扰的情况下ꎬ 生境逐渐由完整发展为支
幼苗的更新生存ꎬ 因此其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
离破碎的较小面积生境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ꎬ
对植物种群的持续性至关重要
[1]
持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ꎮ 其中极小种群野生
(1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ꎬ 云南 昆明 650224ꎻ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ꎬ 云南 昆明 650205)
摘 要: 全球生境碎片化趋势逐渐加深ꎬ 使在碎片化生境中的野生植物受到生存威胁ꎬ 其中包含一些亟需保护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ꎮ 本文主要通过综述片段化生境中植物种子传播过程的研究ꎬ 如片段化生境对种子传播者的影
据营养繁殖物种扩散受限ꎬ 依靠动物传播种子和依靠
程中受到了怎样的影响ꎬ 遇到了哪些困难ꎮ 一起探明
昆虫传播花粉的植物也将受到影响ꎬ 进一步对于植物
物种传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ꎬ 为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
种群的信息流、 基因流产生一定的影响ꎬ 最终影响到
物提供理论基础ꎮ
物种更新延续和发展 [5] ꎮ
收稿日期: 2023-10-30
碎片化语境下手机媒体的机遇和隐忧
浅表 印象 。久 而久 之 , 受众 碎片化 、 快餐式 的 阅读 习惯逐 渐养 成 , 习惯最 终又 反过来 加剧 了碎 片化 信息 的涌 现 。 该
片 。后来 此 概念 引 申至传 播学 领 域 , 为描 述 当今社 会 传播 成 语 境 的一个 形 象性 说法 。在碎 片化传 播语 境 出现 之前 , 人们
语 霸权 边缘 的普 通 民众 , 不再 被 压制 在 舆论 的最底 层 。每 个 人 都 可 以借 助 手机 微 博 进 行信 息 生 产 , 发 表评 论 . 至 能 或 甚 摇 身变 为亲 近可信 的意 见领 袖 。总之 , 手机 实现 了“ 所有 人对
及 的碎 片化 时 间里 , 到 良好 的补 充性 作用 。因此 。 来越 多 起 越
的受 众离 不 开这 种 自由灵活 的 掌上 媒 介形 式 , 分 人甚 至患 部
所 有人 的传 播 ” 刺 激 了大 量坊 间 原创 信 息 的爆 发 , 为形 成 , 成
社 会 舆 论 压 力 的重 要 渠 道 之 一 。
上 了“ 机依 存症 ” 手 。
手 机 : 片 化 语 境 下 的碎 片 化 传 播 碎
大批游 移受 众 。人们 可 以利用 手机 在碎 片化 时空 内进行 快 速 的信息 沟通 。一条 短信 息从 制作 、 发送 到查 阅 , 乎不需 要什 几 么繁 杂 的技术 要求 , 整个 信 息 传播 过 程仅 需要 短 短几 秒 钟 时 间 。一对 一 的传播模 式 确保 了手 机接 近百分 之百 的信 息到 达 率 , 而大大 降低 了信 息反馈 的不 确定 性 。另 外 , 从 传统 大众 媒 体 长期 垄 断有 限 的公 共 资 源 , 息 反 馈 环 节缺 失 , 上 把 关 信 加
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的自我应对
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的发展面临各种挑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导致的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管理水平低下、教学方法陈旧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冲击正常的教育规范秩序,阻碍教育生态的良性建构,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教师应以“自我更新”为取向,在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的特征及成因(一)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的内涵“边缘化”这一概念最早来自社会学,后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边缘”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具有“靠近临界、远离中心地带”的意思。
“边缘化”是指人或事物在某方面表现出较差或不利的趋向。
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则是指一些教师游离于专业发展中心而徘徊在边缘地带,他们教育理念落后、专业知识技能薄弱、教学方法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缺乏专业学习的自觉主动性,自身业务水平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的特征1.被动性与刻板性。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完成学校布置的硬性任务,参加学习培训仅局限于上级部门的管理安排,专业发展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基础教育工作难度较低,对于文化程度和知识技能的要求不高,没有挑战性,所以不需要专业学习与发展;另有少数教师甚至认为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是“大材小用”“没有出息”,对专业发展持有偏见。
教师专业发展“边缘化”的自我应对*李 芹 尹 芳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边缘化”现象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业发展“边缘化”具有被动性与刻板性、潜隐性与稳定性、风险性与危害性的特征,其主要成因是教师专业自觉缺失、自我效能感低下和职业倦怠严重。
教师应以自我更新为取向,根植教育理想,聚焦专业成长,守候职业幸福,自觉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在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中实现专业发展。
碎片效果制作 Photoshop实现图像碎片化效果
碎片效果制作:Photoshop实现图像碎片化效果Photosho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其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设计师们的必备工具之一。
图像碎片化效果是一种流行的视觉效果,通过将图像分割为小块或碎片,可以给图片添加独特的风格和创意。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制作这种碎片化效果。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图像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张适合进行碎片化处理的图像。
可以选择任何你喜欢的图片,但最好选择一张内容丰富、具有对比度和细节的图像。
这样在创建碎片效果时,能够使每个碎片都有足够的信息。
步骤二:图像调整为了加强碎片化效果的视觉冲击力,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一些调整。
打开图像后,可以使用Photoshop中的调整图层功能,例如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曲线等,来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
步骤三:创建碎片接下来,我们将使用Photoshop的功能来创建碎片化效果。
首先,选择图像上的一块感兴趣的区域,可以使用选择工具或者裁剪工具进行选择。
然后,复制所选择的区域,创建一个新的图层。
继续选择不同的区域,复制并创建新的图层,直到整个图像都被分割成小块。
确保每个图层上都有独立的图像碎片。
步骤四:调整碎片一旦图像被分割成小块,可以对每个碎片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编辑。
你可以使用变换工具来旋转、缩放或平移每个图层,使得碎片之间的排列更加有趣和随机。
还可以使用图层样式功能,如投影、颜色叠加和内阴影等来增强每个碎片的立体感和细节效果。
步骤五:加入过渡效果为了使碎片效果更加自然和流畅,我们可以添加一些过渡效果。
选中所有的碎片图层,并在图层面板中,选择“创建蒙版”。
这将为每个图层创建一个遮罩,再使用渐变工具或画笔工具,通过在遮罩上绘制渐变或模糊效果,实现碎片之间的过渡效果。
步骤六:细节处理最后,我们可以对整个图像进行一些细节处理,以增强碎片化效果的视觉冲击力。
可以使用锐化工具来突出每个碎片的边缘和细节,或者使用画笔工具添加一些颜色或纹理。
20060724信息时代传媒的“碎片化”趋势及媒体新生态的应对之道
信息时代传媒的“碎片化”趋势及媒体新生态的应对之道湖南广播影视集团音像资源管理中心严大立一、从大众传媒的“突然死亡”到个人传媒的“寒武纪大爆炸”“大众传媒已不复存在。
”美国国家广告客户协会首席执行官鲍勃·利奥狄斯是这么说的。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对此说法的进一步阐述是:“‘碎片化’表现在传播领域是:一方面传统媒介市场份额收缩,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的勃兴,传播通路的激增,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多元——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对的社会语境。
”①所谓“碎片化”(Fragmentation),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社会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其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
在社会的“碎片化”过程中,总体性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分化,即它同时发生了社会群体的分化、阶级的分化、产业的分化、地域的分化等等,从而被切割为无数的片断——中国社科院2005年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把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具体细分还可以有16个阶层)②,而每一个阶层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利益。
在不同的需求利益的追逐过程中,作为传媒受众的消费者开始了加速度的异质化进程,传媒为了适应这种速度而高度分化,“大众传媒”在其传播效能降到不能承受的低点时“突然死亡”。
之所以说是“突然死亡”,我们可以从媒体受众数量的成长速度看出端倪:获取5000万受众所需要的时间,报纸是50年、广播是30年、电视是15年,而互联网仅仅用了3年——这种速度是呈几何级增长的,一旦突破临界点,一夜之间,“红军”变“蓝军”的故事就会随时发生。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Dan Shaver将人类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即人际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数字内容与权力受众的时代,与之对应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精英传媒时代、大众传媒时代和个人传媒时代——这三个阶段的出现,是根据人类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而渐次推进的(见表1):表1:传播发展阶段表空”,恰恰相反,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完全以个人为中心的,其创造力如同5.3亿年前催生了物种多样性的“寒武纪大爆炸”——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二进制数字的形式来进行表述,这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更加多元,“低门槛”的P2P(Peer to Peer)传播方式最终为个人传媒打开了方便之门。
碎片化——精选推荐
碎片化王肖云“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
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而碎片化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的一个体现。
一、“碎片化”与现代性“碎片”在后现代语境中是高频词,这和解构主义密切相关。
“碎片”为数码化时代所青睐,因为构成数字计算机之基础的取样就意味着碎片化。
“碎片”也为新媒体艺术所看好,因为许多作品将碎片化当成自己的特色……凡此种种,都为碎片美学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碎片美学关注人类时空观念、知识构成与心理状态中所存在的碎片化趋势,将碎片艺术当成自己的研究重点,并从碎片化与整体性的对立统一去把握审美体验。
在确立新的碎片艺术形态的同时又以碎片的形式向传统的艺术理念进行着告别。
由于传统整一的断裂和转瞬即逝的变迁,主体内心的“震惊”是难免的,正如本雅明所谓的类似蒙太奇的切换给予人们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产生了“数不清的痛失前现代乐园的怀旧性神话”。
现代人在适应整体性消失的同时,必然要产生碎片式的行为、观念,以及文化价值观。
在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研究中,他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如“椅子”、“服装”等都作为现代性的研究对象。
美国当代文学家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首要特征是零散化、碎片化、缺乏连贯性,给人一种拼贴感,与此相应的是情感和历史感的消失,以及内在和外在、本质和现象、隐义和显义、真实性与非真实性、能指和所指等几层深层模式的消失。
“碎片化”状态已经成为现代性的一种表征,与传统社会的整体与统一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为一个美学概念,“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多样性、颠覆性、差异性和非中心的审美状态,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体性、中心性、稳定性和超越性的审美形态相背离。
二、碎片化趋势碎片早就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它们可能是因原先的整体而获得价值,也可能是因自身的特性而为人们所瞩目。
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
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一微博的普及更加突显了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特征。
所谓碎片化传播,主要体现为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两个层面。
前者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观察视角的分散化、信息文本的零散性以及信息要素的不完整性;后者不仅指意见的零散性,更指意见的异质性、分裂性。
新媒体平台上意见的形成,其实是各种“碎片意见”碰撞、冲突的过程,这与传统媒体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见的相对一致性迥然有别。
对于碎片化传播,人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是事实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但如果观察新媒体传播的长远影响,我们尤应关注意见信息的碎片化及其传播效应,因为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生态的变化。
除了上述两个层面,整个传播格局也会显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过去专业媒体所构建的“传播中心”受到冲击甚至可能被“去中心化”,每一位用户可以构建起自己的传播中心,某些经过努力获得强势话语权的个体也可能以“意见领袖”的方式演变成为新的话语权力中心。
相对专业媒体而言,他们是碎片式的传播者。
二碎片化传播常常被认为是新媒体传播的“原罪”,但新媒体只是碎片化传播的一个促成因素,碎片化传播本身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
这个“碎片化社会”出现的基础是价值体系的多元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持续开放以及现代化转型,长期被边缘化或被抑制的某些价值观开始受到关注,甚至赢得了广泛认同。
譬如对个体价值的重新认识,个人的尊严、权利、利益、财产等观念开始受到重视。
价值观的选择与表达,也成为个体权利的一种表现。
这是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一个突出表现。
而人们对主流价值观的态度也变得复杂而多样化。
简而言之,整个社会已不再被一种价值体系所垄断。
社会价值多元化在更高层面上表现为对文化、制度等层面的重新思考。
譬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反思,对个体与集体关系、公权与私权关系的重新认识,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探讨等等。
在这些方面价值观的差异开始显现。
社会价值体系分化,也是因为受到社会结构转型中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
关于碎片的摄影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碎片的摄影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碎片的摄影集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捕捉、呈现和表达碎片化的物体、景象或情感,揭示了碎片自身的美感与象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碎片摄影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碎片摄影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方式和发展前景。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碎片化的时代。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快速传播的信息以及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使我们难以捕捉和维系一个完整的事物或概念。
相反,我们更倾向于从碎片的片段中获取信息和认知。
碎片摄影正是利用这种碎片化的视角,通过寻找、捕捉和重新拼接碎片,以表现物体、景象或情感。
碎片的美学是碎片摄影的核心概念之一。
被损坏的物体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残缺不全的形态反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
碎片的拼凑美则是指在摄影中通过将多个碎片元素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种新的意象或情感。
碎片摄影通过捕捉和展现这些美感,突破了传统摄影的框架,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方式。
此外,碎片摄影也与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文化遗产的碎片化是指历史或文化传统在漫长的时间流逝中逐渐消逝,只剩下一些残缺的痕迹。
通过摄影,我们可以重新拼接这些碎片,探索历史的轨迹和文化的演变。
碎片化的身份认同则是指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个体的身份感受渐渐分散为多个碎片化的角色,摄影可以通过展现这些身份碎片,引发观者对身份认同的思考。
本文还将探讨碎片摄影的表现方式。
手机摄影作为一种普及且方便的摄影方式,与碎片化的视角和构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捕捉碎片的特殊美感。
同时,后期处理也可以进一步突出碎片的碎裂感和拼凑感。
此外,摄影师的主观性也在碎片摄影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会影响观者对碎片的解读和联想。
最后,本文将总结碎片摄影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碎片摄影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碎片摄影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
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商业应用中,碎片摄影都能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带给观者不同于传统摄影的震撼和感受。
论时空压缩背景下城市景观空间的“碎片化”现象与设计策略
然而从传统的整一性城市过渡到碎片化城市也造成了相当多的城市问 题:拉丁美洲一些城市用围墙将中产阶级的社区隔离起来,墙壁和大门 保护着休闲俱乐部、购物中心、办公楼、商业区、工业区,甚至一些相 当普通的公共街道[4],社会制度和政策引起的社会群体的分割与空间单 元破碎化,致使城市公共功能削弱,人们的归属感和社会意识也逐渐淡 薄,社会隔离乃至种族的冲突愈加剧烈。此外,城市内部功能不断分离 加剧了城市空间相互隔离,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益,影响了城市整体运行 效率[5],如在以色列,由于房地产压力,零售中心在以色列呈现出过度 拥挤且破碎化的状态,这意味着零售产业的过剩发展将对邻近的土地 利用、城市的流动性和可达性造成负担[6]。同时,城市空间的不断外扩 与自身的碎片化,导致生态绿地不断流失和被分割,诸如对宜昌市城市 绿地格局的研究中表明,大面积绿地斑块占优势,绿地斑块分布均匀, 且绿地斑块与绿化廊道共存的绿地景观格局对城市环境改善起着重要作 用,这类绿地破碎度指数最小, 明显表现出降温增湿和滞尘减噪的环境 效应[7]。
“设计结合自然”的相关论点、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的 RSVP循环都是对动态的、波动的场地特征关注,而伊丽莎白·梅尔 (Elizabeth K.Meyer)在《场地索引:现代风景园林的基础》(Site citations:the grounds of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13]一 文中论述景观与场地本身的关系,提出当代景观设计已经从“描绘平 面”转变为“场地作业”,这些亦可以看出对于场地本质原貌的解读逐 渐从一种静态作业发展为动态作业(图2)。
城乡边缘区治理问题及对策
城乡边缘区治理问题及对策作者:刘东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23期【关键词】边缘区城乡一体化资源配置基层治理【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城镇化是农村向城市迁延的一种发展形态,因而在地理位置与行政区位上会形成半城半乡的边缘区。
边缘区与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结构、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多维差距,使得其治理面临诸多壁垒。
因此,应对当前阶段边缘区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加大基层治理创新力度,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多头治理与治理真空并存。
边缘区多居于城郊位置,基层治理的管辖权存在鲜明的“双轨运行”特色。
一方面,城市街道开始向边缘区拓展,社区治理逐渐被当地居民接受;另一方面,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村委会并不能完全退出既有治理格局,多头治理问题由此而生。
此外,由于相关部门将治理重点集中在土地转让、旧城改造等高溢价领域,而低产出的领域则难以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真空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矛盾与治理水平不匹配。
边缘区普遍存在不成熟的社区,且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民众的许多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社会成员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较为尖锐。
为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就必须向边缘区投放更多的治理资源,解决既有的治理短板。
然而,边缘区在行政区位上的离疏导致其既不能享受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也无法获得城市发展的政策优待,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尴尬境遇。
对土地资源依赖度较高。
从产业结构形态方面来看,传统农业产业由于占用土地资源、经济效益产出低,已经基本被抛弃,而生产制造业、高新技术业等现代化产业集群大多集中于城市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区域,使得边缘区的发展诉求普遍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化的全面推进激化了城市土地供求矛盾,而农业用地入市交易等为边缘区快速取得经济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大拆大建已经成为许多边缘区发展的主要模式。
但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弱化了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区域内部矛盾,为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难题。
碎片化网络舆情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探析
碎片化网络舆情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探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舆情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
在碎片化的网络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也受到了挑战与冲击。
本文将从碎片化网络环境和主流意识形态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碎片化的网络环境是指信息传播的不连贯性与瞬时性。
在过去,人们获取信息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是有序且相对稳定的。
而现在,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获取信息,信息传播快速且俨然一触即发。
这种碎片化的网络环境使得信息量巨大且琳琅满目,使得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大量涌现,一些非主流的、偏激的观点也有了发言的平台。
这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了挑战。
主流媒体作为传统集中式传媒的象征,在互联网时代正面临着受众流失与权威性挑战的困境。
一些特定群体或者利益集团也利用网络平台发表意见,导致舆论场的多元化。
由于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人们的关注点也更容易转移,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网络舆情中被相对边缘化。
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交网络中。
社交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从“点到面”的传播,一个人的观点很容易被多人转发与传播。
这一特点使得一些非主流或者极端立场的观点得到了放大。
与此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递也存在着过滤网以及“舆论操纵”的问题。
由于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用户获取到的信息容易受到社交网络算法的影响,与其过去浏览过的信息相似的内容更容易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中。
这导致了信息的“同质化”,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封闭”,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孤岛”的可能性。
一些利益集团或者自媒体人有意识地利用社交网络进行舆论宣传,甚至做出一些舆论操纵的行为。
他们通过恶意扩散谣言或者利用网络水军来批判、炒作或者消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了冲击。
在碎片化网络舆情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信息的碎片化使得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也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较以往相对边缘化。
而社交网络的特点使得信息容易被过滤,也易于被网络舆论的操控。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思考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思考张怀琛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导出/参考文献分享创建引文跟踪收藏打印“碎片化”涵义及产生原因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就个人而言, 我们被一些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围, 旧的观念受到考验, 注入我们脑海的是支离破碎的弹片。
”所谓“碎片化”, 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有研究表明, 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 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 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 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 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1)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认为, 人都是渴望自我实现的。
这种“自我实现”在网络中就体现为说“我”想说的话、做“我”想做的事、看“我”想看的新闻、听“我”想听的音乐……即构建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信息传播与接受体系。
而在传统媒体所引导的“大众化”传播时代, 那些能够代表社会的“声音”都被操纵在少数权威机构手中, 受众作为群体中的一个子集, 淹没于群体之中, 只能被动地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线索。
因此, 渴望自我实现、获得他人关注成了现代人在网上寻求的主要方面。
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及数码芯片的研制应用, 把人的生活向“数字化时代”推进了一大步。
听、说、读、写、看全都被凝结在一块小小的电脑芯片上, 不仅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 而且价格开始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此外, 网络平台的搭建与串联, 也使“草根”们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
信息传播“碎片化”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传统媒体进行的基本上是一种“点对面”式的权威发布、大众被动接受的信息传播模式;而网络媒体所竭力打造的则是一种全新的“点对点”的传播范式。
在这里,受众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信息, 更是张贴在信息外衣上的一种个性化包装。
“博客”、“播客”、“晒客”, 不管人们是发图片、写日志, 还是抒心情、谈看法, 张扬的都是“与众不同”、“我之为我”的个性。
国际分工与非洲经济的“边缘化”、“碎片化”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Marginalization"and "Fragmentation" of Africa' s Economy
作者: 崔获
作者机构: 津联集团天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津300050
出版物刊名: 开放导报
页码: 88-91页
主题词: 国际分工;非洲经济;发展态势;投资机会
摘要:经济“边缘化”与“碎片化”现象属于不同角度的分析与评价。
非洲经济“边缘化”和“碎片化”主因在于非洲自身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自身过迟过短的封建社会以及整个大州内部社会演进的不同步,而社会进化为殖民主义强行打断所导致的畸形政治制度,和相伴应的破碎经济制度更造成非洲国家发展严重不均衡。
碎片化是非洲经济内部结构状况,边缘化是其外在的发展状态,国际分工是它们相互作用的媒介,也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途径和机会。
非洲要真正摆脱边缘化和碎片化危机,首先要强化区域认同意识,建立新型洲际经济合作;其次要加强政府与企业联动,建立宏观与微观的协调步骤;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努力建立新型的多元的经济联系,尤其是加强与“发展型国家”的经济往来。
价值5层次
价值五层次1、范式价值(通过范式,哲学,思考的创新,带来的新价值,新增长空间,方式)2、结构价值(通过对结构设计,规律的驾驭,对集团运作模式的应用)3、运营价值(通过管理,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带来的价值)4、负向价值(通过挖掘效率,控制时间,压缩成本,合并流程等手段从运作过程中挤压出的价值)5、风险价值(通过风险经营,风险的合理管理和处理,获得的价值)把集团价值分为五个层次价值1、范式价值最高价值是,就通过你的新的思路,新的哲学设计,所缔造的价值,叫范式价值。
2、结构价值即企业形成的资本运作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组合,产融结合。
那么从母公司来看的话,子公司有三种,一种是正向价值经营者,就是起手定江山,投资定江山的这类企业。
技术,选型,产品的市场定位,定江山的这类企业,是正向价值,只要做一个较高屋建瓴的决策,他就可以赚钱,这时候,母公司可以多参与,因为这是母公司的高度决定的。
3、经营价值资源配置,能力管理,成功要素你得要拥有,必须管到位,但不要忘了,这些都是大路货,很多企业都拥有经营这个价值的能力,但这是经营的基础,不能缺。
4、负向价值像富士康他们挣的是负向价值,把跑冒滴漏全部逼出来,正常人管不住跑冒滴漏,所有能够把跑冒滴漏管出来的企业,在这一道工序上可以挣大钱。
正常企业没法经营,因为他是艰苦的过剩竞争当中活下来的企业,他管理的特点是,从跑冒滴漏当中挣钱。
他没有任何壁垒,像塔山狙击战一样,当坡度没有,平地狙击,全靠你的艰苦付出,你的流程合不合理,你的监控到不到位,你的绩效评价准不准确,你的个人评价到不到位,你的审计严不严密,流程高不高效。
这种负向价值经营是国有企业最不擅长的,是民营企业最擅长的,为什么?全是靠你人狠不狠,狼性文化到不到位,对人下不下得了狠手,还有你是不是担负社会责任,你越担负社会责任,越不能乱开人,你不能乱开人,内部就形不成一个狼性的激励能力,内部的压强,压强太弱,形不成一个压力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边缘的碎片化
时间:2017-12-18 11:23:29 | 作者:学霸
21世纪,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伴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抛开了许多传统的信息媒介,比起长时间的阅读,他们更愿意将自己投入即时的娱乐中去寻找快乐,再将时间分成不同的碎片,利用时间的间隙去完成事情。
究竟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不能很好地抵抗外面千奇百怪的世界所带给人们的诱惑。
就像个被时间控制的傀儡,让人们变得浮躁,功利,当他们在短时间内看不到阅读所带给他们的利益时,他们理所当然会放弃阅读,去选择更加能提升自身地位,增加利益的事情,例如参加聚会,应酬喝酒等等。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现象,人们舍近求远,抛开完整的大块的时间,却为了一些碎片化的时间而苦苦挣扎。
就拿我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说,每天结束一天的课程之后会十分疲劳,回到家中完成了所谓的笔头作业,就算结束了自己的作业任务。
洗漱完毕,上了床,只想着多看看同学们在群里又讲了什么,娱乐圈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条又一条的消息提醒层出不穷,却让我像着了魔一般,浑浑噩噩地浏览直至睡觉,却不曾想起,还有语文古诗,英语单词没有背,只得在第二天上课前的间隙再匆匆忙忙看上几眼,应付老师的默写。
明明有完整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我们却不愿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不愿停止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将时间碎片化。
我相信,不止是我,许许多多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却总是在其中苦苦挣扎,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缓解因碎片化时间而产生的社会性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自己的手机。
要说,一天都不碰手机,这是不现实的,手机似乎逐渐侵蚀人们的生活,没有了手机,很快就会和时代脱轨,变成原始人。
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离开手机,离开网络。
慢慢静下心来,泡一壶热茶,伴着茶香,翻开书架上已积起灰的书本,细细阅读。
给自己多一点空间,不要总是被时间所控制,而慢慢的,学会自己去控制时间。
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别人的生活不一定适合你,不用为了迎合他人,不用为了迎合潮流而去做让自己忙得透不过气来的事情。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把握完整和碎片之间的平衡,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