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
全球文化新秩序与国际传播新使命
全球文化新秩序与国际传播新使命作者:余远来来源:《对外传播》2024年第04期【内容提要】全球文化秩序演进与国际传播格局演变深度互动、紧密相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对于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新秩序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话语优势与传媒霸权,在全球文化秩序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演变和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文化秩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
中国国际传播在消解西方文化霸权、推动建构新的全球文化秩序中担负重要使命。
把握历史与时代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全球传播秩序与文化秩序的互动互生关系,从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推动文化外交、构建多元协同传播、加强国际文化贸易等方面体系布局,系统谋划国际传播工作,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文化新秩序国际传播使命路径文化,不仅是塑造国家形象和影响前途命运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样也是影响国际格局、全球走向的重要变量。
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球化进程既有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有波谲云诡的复杂变化,对于全球文化新秩序也有着深度的影响。
全球传播格局演变深度影响全球文化秩序,全球文化秩序越来越成为分配全球利益、重塑国际格局的一种隐性推动力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全球文化交流融合与国际传播互生互动的基本规律和演进态势,对于中国如何回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新秩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观察:传播格局演变与全球文化秩序演进资本主义的勃然兴起、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国家利益及国家间竞争的主题逐步从经济政治领域向文化领域过渡迁移,全球文化秩序在整个国际秩序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领域。
在此期间,国际传播格局不断发生嬗变、演变和流变,文化之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等,逐渐汇入全球政治博弈、经济竞争、认知较量的大潮之中,成为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同频共振的重要变量。
“全球在地化”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及重构机制研究
“全球在地化”语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及重构机制研究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
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
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
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
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
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
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发布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高水准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相对于时下微媒体为受众提供的“信息快餐”,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厚度在全面调查、深度挖掘、后续跟进等方面具有其后发优势的显著特点。
下一代互联网与我国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机制
下一代互联 网与我国参与重构 世界传播 新秩 序 的机制
在1 9 7 3 年的阿尔及尔会议上 ,发展 中国家首次提 出 “ 改变全球 更 加公 平 ( F a i r n e s s )、更 多共赢 ( Al l — 信息流动和传播体系不平衡”的主张 。之后 1 9 7 6 年的突尼斯会议 、 wi n)、更大 包容 ( I n c l u s i o n)、更强责任 (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3 使很多发展中国家又看
/何 志武 朱 秀凌
栏
目
主
持
吕
晓 东
【摘 要 】从2 0 世 纪7 0 年代发展 中国家提 出 “ 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至今 ,世界信息不公平现 象依 然存在。下一 代互联 网为我国等发展 中国家重构世界信 息传播新秩序提供 了契机 。在下一代互联 网语境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
机制 : 多元 主体 的信 息 传播机 制 、开放 融合 的信 息 治理机 制 和基 于 下一代 互联 网的信 息产 业机 制 ,将 有 助 于我 国更
恒弱的 “ 马太效应 ” 。
参与重构新秩序的契机 。2 0 1 1 年2 月3 H,全 球互联网I P 地址相关管理组织宣布 :现有 的
好地参与重构世界传播新秩序 。 【 关键词 】 下一代互联网 参与重构 世界信 息传播新秩序
【 作者信息】何志武,华 中科技 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 秀凌,华 中科技 大学新闻
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
、
具有交 互性 和跨 时空 的特 点 , 致 了各行 业诸 多新理 念和 导 新模式 产生 。我 们可 以确定 的是 ,新 媒体 必将掀 起一 场 国 际传媒 秩序 重构 大潮 。 冷战 结束后 的世 界秩序 一 直处 于快速 变化 中 , 其 是 尤 “ ・1事 件和 2 0 9l” 0 7年 末开始 的“ 金融危 机” ,使美 国对 国际 事务 的干预 能力 和影 响力 明显下 降 ,中国的发 展则成 为全
国际媒 体 度 。最 为重 要 的是 ,“ 为贵” 和 的文化 影 响力和 建立 和谐 世 的是 媒体 的 品牌 价值 。我 国有些 学者 则认 为 ,“
界 的信 念 ,正成 为替换 西方武 力干预 传统 的新价值 观 。中 主 要 是 指 那 些 从 事 国 际 信 息 传 播 活 动 的 主 体 或 传 播 媒
今传 媒
2 1年 第 3 01 期
传媒大 讲坛
和激 烈竞争 ; 电视剧 依然 是中 国人 阅读 故 事、享 受故 事 、
(50 、《 50 ) 蜗居 》 (33 54 )等 ,除 其 中有两 部 作 品以外 ,
其余 全部 为现 实题材 电视剧 。 管年 代剧 、革 命历 史题材 消费故 事 的“ 尽 第一 载体” 。当然 ,只有 与社会 文化 心理 发生
制 各 级 电视 台 由于 盈 利 模 式单 一 而对 电视 剧 的 高度 依 赖 有社会 普遍 性 的文化 乌托 邦 。
新媒体发展 与 国际锥媒秩序 重构
王 雪 野
( 国传 媒 大 学 ,北 京 10 2 ) 中 0 04
中 图分 类 号 :G2 6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2 (0 1 302 .6 6 282 2 1 )0 —0 60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不再只是国内范围内的信息传递,而是与国际传播展开了紧密的互动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互动与合作,并分析其对全球信息流动的影响。
一、互动的网络新闻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渠道。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得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在互动性方面也有了巨大的突破。
首先,网络新闻实现了双向传播。
与传统媒体只能提供单向信息流动不同,网络新闻允许读者通过各种互动平台对新闻进行评论和讨论。
这种双向传播的机制使新闻更具参与性和开放性,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和舆论交流。
其次,网络新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丰富了信息呈现方式。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传递,而网络新闻则可以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等形式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这种多媒体的形式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也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果。
最后,网络新闻的实时性和更新速度也是其互动性的重要体现。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可以实时发布信息,让读者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新闻内容。
同时,网络新闻还可以随时更新,对新闻报道进行修订和补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网络新闻与国际传播的合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网络新闻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网络新闻,不同国家的新闻机构可以共享资源,并开展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首先,网络新闻促进了国际新闻信息的传递。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新闻可以及时、全面地传递给全球范围内的读者。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体育等领域的新闻,通过网络可以迅速传播到国外,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了解到发生在他国的重要事件和动态。
其次,网络新闻加强了国际新闻机构之间的合作。
通过网络平台,不同国家的新闻机构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报道,共同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跨越时空的传播: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信息可以实时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互动。
2. 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新媒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形式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使传播更加生动、直观,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3. 个性化的传播体验: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个人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个性化的传播体验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推动了信息的多样化和民主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方面,全球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全球化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样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三、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带来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虽然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人们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淹没。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虚假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受众,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辨别和传播真实的信息,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多样性在新媒体时代,全球传播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和扩大,为全球文化的交流和多样性的展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然而,新媒体的兴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解决传播不平等、处理文化冲突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边界逐渐被打破,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和便捷化。
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递。
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兴起,使得个体可以自由发声,信息传播的主体从少数精英转向了大众。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新闻机构、娱乐产业和跨国公司也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了影响力。
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冲击,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首选。
通过全球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内容分享平台,人们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并与世界各地的人实时进行交流和互动。
二、文化多样性的呈现全球传播格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虽然全球化使得文化的同质化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也提供了保护和展示多样文化的机会。
通过新媒体平台,各种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等得以广泛传播和展示,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也加强了文化交流和多样性。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松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文化特色和观点。
全球化的传播使得各国文化更加广泛地受到关注和影响,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更加紧密。
这种跨文化的互动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
三、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尽管新媒体时代为文化多样性的展现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信息的传播不平等现象愈发明显。
在全球传播格局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声音和意见更容易被传播和接受,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观点则面临着传播被边缘化和忽视的困境。
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思考
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思考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传递,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世界观交融。
在这个新时代,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思考如何在新的国际传播模式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本文将从国际传播的意义、机遇和挑战、新闻媒体的角色、及传播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传播的意义国际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传播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认知和价值观交流的方式。
新时代的国际传播意义重大,它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合作,有助于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国际传播是新时代新闻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二、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国际传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
而与此信息过载和信息碎片化也成为了国际传播的挑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分辨真假信息,如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已经成为了新闻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也给国际传播带来了挑战,新闻媒体需要在传播中更加尊重各种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和文明共存。
三、新闻媒体的角色新闻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时代的新闻媒体不仅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更要积极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闻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扩大国际传播的覆盖面,提高国际传播的影响力。
新闻媒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知,积极传递各国的文化信息,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新闻媒体还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引导国际社会更加理性地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
四、传播策略在新时代,新闻媒体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国际传播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新闻媒体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国际传播的媒体平台做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
新媒体的解构与重构
传统 媒 体 的 电子化 ,但 随着 新 媒体 互 在 的 门 户网站 属 于 安静 传 播类 型 ,但 家 ,但 即 使这 样 ,与新 媒体 平 台数 量
动能 力 增 强 ,尤 其是 大 量社 交 媒体 出 此 种安 静 的风 格 被 后来 的 互动 评 论和 相 比 ,传 统媒 体 不及 新 媒体 九 牛之 一
现 ,新 媒体 的传播 形 式 已经 与 传统 媒 转 载分 享所 替 代 ,互动 成 为新 媒体 的 毛 。在 新媒 体 领 域 ,网站 、博客 、微
体 大 为 不 同 。从 只能 浏 览到 能 够 留言 重要 风 格之 一 。新 媒 体 并 非生 来就 带 博 、微 信 、公 众 号 ,每 一类 平 台数 量
导 传播 变 为 草根 之 间 的互 动传 播 。新 知 识百 科 、影 视 综 艺为 主 ,但 在 具体 跟 潮 流 ,并 引导 潮 流 ,如此 才 断 变换 ,新媒 内容构 成 方 面却 依 然有 很 大不 同 。新 传 媒 市场 的激 烈竞争 。新媒 体 对 自身
我 更新 换代 。
的 内容 就 会 与媒 体 自身生 产 的 内容 大 息传播模式尤其是交流模式 ,是在更
形 式 解构 。新媒 体 在形 式 上 的 自 为 不 同 ,新媒 体 内容 的解 构将 不 可避 高 层 面上 回 归 了原始 ,实现 了点对 点
我解 构 是 技术 发 展 、受 众 需求 和媒 体 免 地 由受 众来 集 体 完成 。另外 ,新媒 传 播 ,新 媒体 对 传统 媒 体 的深 度解 构
竞 争 的必 然 结果 。新 媒 体 从早 期 的 网 体 不但 有 其 独特 的 新媒 体 基 因 ,还有 就 是 让人 与人 之 间 的信 息 传播 回 归原 站 、论 坛 ,到后 来 的博 客 、微 博 ,再 市 场基 因 ,这 与我 国传 统 媒体 的 官办 始 模式 ,而这 必 然给 极 富 距离 感 的传
试析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试析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全媒体时代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国际传播媒体也在这一趋势下进行了融合发展。
本文将从媒体融合的意义、融合发展的途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进行分析。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单向传播媒介进行国际传播,但在全媒体时代,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息的传递已从单一的线性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碎片化的形式。
媒体融合使得国际传播更加互动、便捷、快速。
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多种途径。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传统媒体机构可以通过拥抱互联网、建立自己的网站、手机应用等多种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也是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传播媒体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等合作,扩大影响力、提高用户黏性。
通过整合不同媒体的资源、平台及技术等,进行全方位的传播也是一种融合发展的途径。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信息过载与碎片化问题加剧了媒体竞争。
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媒主体,而海量的信息让用户面临更大的选择。
这意味着传媒机构需要找到适合用户需求的特色和定位,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融合发展也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的挑战。
传统媒体机构需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使得媒体的传播更加多元化、创新化。
媒体融合也带来了员工管理的问题,传媒机构需要培养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人才,提高组织的适应性与创新能力。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和侵犯问题也日益凸显,传媒机构需要加强对于用户信息的保护,合规运营。
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媒体融合的意义在于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传播服务。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转型,不同媒体间需合作整合,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过载、技术与管理问题以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与发展趋势
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与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影响1. 打破时空限制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这使得国际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2. 提升传播效果新媒体的多样化和互动性使得国际传播的效果得到了提升。
通过新媒体平台,国际传播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
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也使得传播更加双向化,受众可以积极参与和互动,增强了信息的传递和接受效果。
3. 加强文化交流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通过新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新媒体也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新媒体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化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国际传播将更加依赖移动终端,通过移动应用和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移动化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便捷性和互动性。
2. 多媒体融合未来,新媒体将更加注重多媒体融合的发展。
通过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国际传播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多媒体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数据驱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驱动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国际传播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内容。
数据驱动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和效率。
4. 跨平台整合未来,新媒体将更加注重跨平台整合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
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经济发展是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国际经济秩序则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框架和规则。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也在不断地重构和调整。
一、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秩序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20世纪初的“亨廷顿系统”是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秩序,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殖民主义的终结,这一秩序逐渐失去了合法性。
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成为了国际经济秩序的新模式,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
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美元贬值引发了全球通货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混乱。
随后,以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兴起,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全球化的挑战与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全球化的进程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结构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全球贫富分化问题加剧,给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其次,全球融资体系不完善,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对国际经济秩序构成了重大威胁。
再次,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如何在发展与环境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的重要议题。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加强了国际合作,试图调整和重构国际经济秩序。
一方面,一些新兴经济体崛起,推动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多极化发展。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增强,也为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另一方面,各国加强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协调和改革。
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成为了国际经济合作和秩序调整的平台和机制。
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生态变化及重构
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生态变化及重构【摘要】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生态的变化和重构是当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生态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参与新闻的方式,成为新闻传播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也促使传统媒体转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进一步向多渠道、快速传播发展,用户参与和社会化互动成为新闻传播生态的重要特征。
未来,媒介融合将继续对新闻传播生态进行重构,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新闻传播生态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生态变化、数字化技术、社交媒体、媒介重构、移动互联网、用户参与、社会化互动、未来趋势、挑战、机遇1. 引言1.1 媒介融合中的新闻传播生态变化及重构媒介融合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标志着传播生态的深刻变革和重构。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逐渐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而社交媒体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变化的过程。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方式,也对传播格局和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新闻传播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逐渐被互联网所替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让新闻传播走进了每个人的口袋。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和全天候覆盖。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新闻传播变得更加社交化和互动化。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参与到新闻话题中,对新闻传播产生直接影响。
媒介融合重构了新闻传播的生态系统,使传播格局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被打破,用户参与和社会化互动成为新的传播主题。
新闻机构和传媒公司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者,用户在新闻传播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这种新的传播生态不仅激发了传统媒体的创新力,也为新兴媒体和个人传播者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2. 正文2.1 数字化技术对新闻传播生态的影响数字化技术使新闻传播更加快速和便捷。
虚拟世界主义视域下传播新秩序的生成——评《国际传播:全媒体生产链重构》
92
2018 年 9 月下总第 324 期
全民阅读 阅读观察· VIEW ON PUBLISHING
辑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收集了大量我国对外传播的 观点和案例,并通过对新华社北美分社、联合国分社社长 和中国日报美国公司总裁、执行主编等人的访谈,获取了 丰富的国际社会化媒体传播和新闻生产的案例。
一、虚拟世界主义逻辑视域下的全球传播新秩序 从研究路径上来看,《国际传播:全媒体生产链重构》 主要沿着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条思路展开研究。宏观上主 要从理论根基层面进行梳理,中观上主要对技术动因及媒 介环境变革进行探索、概括和总结,微观上从新闻生产实 践层面展开论述。这三个层面交织在一起,相互补充与观 照,使整个研究过程既有理论层面的提炼与统领,又有动 因、要素、条件等层面的分析,并落脚于全媒体背景下新 闻生产、话语体系、传播效果的具体对象,对全媒体新闻 的发展方向与推动全球沟通治理方式提出了策略与建议。 三个层面共同形成一个由理论、背景与实践架构的三维研 究框架。 宏观上,该书以虚拟世界主义和全球传播理论作为基 点统领全书内容,立足于哲学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观照世 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跳脱了以往仅以传播学理论来研究 新闻实践具体经验的研究思路,使得整个理论体系构架更 宏观。全媒体时代,世界主义理论发展到全球主义,以此 为理论出发点来观照全球传播、对外传播、公共传播、国
【关 键 词】国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秩序;话语体系 【作者单位】叶霞,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18.18.029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
新闻专业主义在媒体融合中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新媒体时代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和更丰富的内容形式 挑战:新媒体时代信息泛滥,真假难辨,新闻专业主义面临信任危机 机遇:新媒体时代用户参与度高,新闻专业主义可以通过与用户互动提升影响力 挑战: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快速反应,及时更新内容
职业素养: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 需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技术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应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质量
社会责任: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需 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
新闻教育和人才培养在新媒体时代的展望
教育理念: 注重实践 操作,培 养全媒体 人才
课程设置: 增加新媒 体相关课 程,如数 据新闻、 社交媒体 等
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媒体融合的定义: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个性化和互动化
媒体融合的实践:如报纸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电视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等
媒体融合的创新: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及新闻产品的创新 等
媒体融合的挑战: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等问题,以及如何保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和标 准等
挑战:新媒体时 代新闻传播的碎 片化、娱乐化倾 向,对传统新闻 专业主义提出了 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未来展 望
新闻专业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数字化和智能化:新闻报道将更加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进行新闻采集、编辑和发布。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更加融合,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
自律机制: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
规范执行:加强行业自律,确 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监管力度:加强政府监管,打 击虚假新闻和恶意炒作
互联网对国际新闻传播格局的重构
互联网对国际新闻传播格局的重构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对国际新闻传播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上的主导地位被互联网逐渐取代,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模式不断调整与完善。
本文将从互联网对新闻产业、新闻传播方式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分析互联网对国际新闻传播格局的重构。
一、互联网对新闻产业的重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为便捷和迅速,国际新闻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等媒体面临着新兴的互联网媒体的竞争。
新媒体平台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迅速崛起,取得了日益增长的用户和流量。
传统媒体不得不积极转型,将重心放在网络媒体上,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互联网的出现也给予了新闻从业者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网络新闻门槛相对较低,个人或小型团队通过建立新闻博客、自媒体平台等可以获得自由的新闻创作与传播空间。
这样的变革使得新闻创作者更加多元化,新想法和新观点不断涌现。
二、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方式的重构互联网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向多元化和互动化发展。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通常是由编辑、记者等专业人员撰写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大众传递。
而互联网时代,新闻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的编辑和选择。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受众和传递者。
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新闻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这些平台提供了用户自主发表和转发新闻信息的空间。
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观点、意见和新闻,从而成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
新闻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与他人交流和评论。
三、互联网对公众参与的重构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公众参与新闻的机会。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更多地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公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互联网还为公众提供了直接参与新闻报道的渠道。
公众通过手机摄像头和社交平台可以即时报道和分享事件现场照片、视频等。
这种现象被称为“公民新闻”,使新闻报道更多元化和立体化。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日益增强。
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互动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新媒体的定义、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一、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以数字化形式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
它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形式。
新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和精准。
二、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首先,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全球传播。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国际新闻,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再次,新媒体具有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最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可以实时更新信息,使得国际传播更加及时和迅速。
三、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首先,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使得传统媒体不再垄断信息的传播渠道。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和传播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和去中心化。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人们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形成了更加广泛的舆论场。
再次,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可以迅速传播信息,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
最后,新媒体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信息传播领域,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了解国际形势、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可忽视。
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互动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数智华流”新趋势下的“模式出海”与国际传播生态重构
“数智华流”新趋势下的“模式出海”与国际传播生态重构作者:刘滢朱泓宇来源:《对外传播》2023年第11期【内容提要】“数智华流”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与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结合,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赋能更多草根个体与多元社群讲好故事,为更多样、平等的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空间,助力新技术驱动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与策略升级。
“数智华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平台和内容选择,打破美西方垄断,缩小数字鸿沟。
未来需秉承并践行“发展、普惠、包容、共赢”的理念,助力全球信息更均衡流动。
【关键词】“数智華流” 国际传播平台世界主义数字鸿沟近年来,以抖音海外版(TikTok)、起点国际、米哈游、希音(SHEIN)等“四小花旦”为代表的中国民间数字媒体平台,凭借短视频、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在网络空间掀起了一股“数字华流”,在体量和规模、领域和样态及传播效果等方面显现优势。
中国数字媒体平台摆脱了初创阶段移植复刻“硅谷模式”的C2C(Copy to China)路径,进入了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CFC(Copy from China)的“高阶”模式,得到硅谷“前辈”的模仿借鉴,还引导和带动了“全球南方”当地同行的自主研发。
随着中国初创的大语言模型与人工智能登场,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出现智能化的更新,即向“数智华流”演进。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围绕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
“数智华流”的特征与趋势史安斌:“数智华流”区别于此前的“美流”(即美式全球化框架下的美国媒介文化),以及反向回流意义上的“韩流”“日系/日流”(二次元文化等)“印流”(印度宝莱坞)等,其特征在于与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等传播技术的结合。
“美流”(比如麦当劳化、迪士尼化等)或“韩流”等,都更为强调内容演绎与产品输出,没能真正走出、挑战“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治下的国际传播生态与现代世界秩序框架。
论新时代我国国家传播能力的建构策略
专栏157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透析新的全球变局中我国国家传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站位,挖掘国家传播能力的深刻内涵,综括国家传播能力建构既有的成就、现状、问题,下大气力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发掘我国国家传播能力提升的什么是国家传播能力,其内涵是什么,如何构成的?我国国家传播能力的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在新的全球变局中如何提升我国的国家传播能力?采取什么策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中,有的提出“国家传播能力指的是一国大众传播系统发挥其职能的效率与效能笔者认为,国家传播能力是国内外各级各类传播主体所具有的进行国家信息采集、生产、处理、传输等并取得一定目标、成效的潜力,国家传播能力是现代化国家在全球治理、国家治理中整体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在国内外场域竞争中的具体反映。
国家传播能力须在一定的对内、对外的国家传播实践中,国家传播的国内外绩效,强化我国的国家整体实力,强化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我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引导力,强化我国在国内,以及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话语权、话语效果。
总之,国家传播能力是一个系统,是国家传播的核心构成部分,涵盖了国家国际传播的方方面面,阐释好中国道路,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建构合作共赢的全球发展格局、全球文明格局;建构并完善中国的国家话语体系,完善我国的全球叙事体系等。
国家传播能力的提升需从战略系统高度加以认识,加以操作,既要重视传播主体队伍的微观建构,也要重视宏观国力的整体提升。
2.我国国家传播能力的现状我国的国家传播能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和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综合国力较弱,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有限,国际传播体系不够健全,国际媒体共同体建设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传播逐渐呈现出全球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有全球性的国际主张,并引领了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媒体即传播信息的介质。
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来讲,新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衍生的,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他们的发展虽然是基于传统媒体,却与传统媒体有了质的区别。
新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融合功能,实现了平面、电波和网络三大类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传播层面的国家、社群、产业的融合以及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融合。
新媒体的这种强大融合功能及其与受众的精准联系,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导致了各行业诸多新理念和新模式产生。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新媒体必将掀起一场国际传媒秩序重构大潮。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秩序一直处于快速变化中,尤其是“9·11”事件和2007年末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干预能力和影响力明显下降,中国的发展则成为全球最为耀眼的现象,不仅让几亿人摆脱贫困,迅速提升了综合实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发展中融入了世界,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让世界对“中国模式”有了重新认识,开始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最为重要的是,“和为贵”的文化影响力和建立和谐世界的信念,正成为替换西方武力干预传统的新价值观。
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实践不仅让“历史终结论”终结,也让“文明冲突论”失色,打破了全球化就是西化或美国化的迷雾。
中国在进一步融入世界并积极构建和谐世界新秩序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在突破“崛起”的追赶心态方面,还是需要世界认同方面,亦或在以大国大气度去影响世界的发展方向上,都需要以创造性的方式辐射文化软实力,所以,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通过构建国际传媒新秩序把和谐世界观潜移默化地向全球传播已是当务之急。
一、以国际一流媒体为核心的当前国际传媒秩序分析(一)国际一流媒体的界定关于国际一流媒体的评定标准,学界和业界说法较多,例如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三标准论:1.能很好地履行引导社会舆论、提供教育服务等公益责任,并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观众满意度;2.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世界品牌;3.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世界知名的传媒杂志TBI 则认为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是首要指标。
而世界品牌实验室主要看重的是媒体的品牌价值。
我国有些学者则认为,“国际媒体主要是指那些从事国际信息传播活动的主体或传播媒体”,主要有三个标准,即信息传播活动具有跨国性、信息传播的经营活动具有跨国性和影响力具有国际性。
本文认为,国际一流媒体应达到以下三个标准:第一,强大国际影响力,包括品牌影响力、话语权、舆论引导力等要素。
例如《泰晤士报》被认为“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报纸”,美联社被誉为“天上的太阳”,CNN则曾被称为全球新闻的代名词。
第二,强大的运营能力,指国际媒体的经济收入水平、创收能力以及产出效益等经济财务指标,反映媒体的经营发展与运营管理水平。
第三,具备相当的规模。
规模是国际传媒机构作为一个信息制播平台存在的基础性指标,包括媒体的整体规模水平、国际覆盖能力、制作播出能力等。
目前处于第一层次的十大媒体集团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这些公司控制着世界最大的和主要的传播媒体,如时代华纳公司控制着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同时拥有世界级的电视频道CNN、TNT等;贝塔斯曼公司控制着德国面向欧洲的4家主要电视台、100多家杂志;新闻集团公司控制着美国22个电视台、国内外的132家报纸和25家杂志等。
在第二层次的63家媒体集团当中,20家位于北美洲地区,4家在拉丁美洲,24家在欧洲,15家属于亚洲或太平洋地区。
在北美洲的20家世界级的传媒巨人中,17家为美国的,3家为加拿大的。
在欧洲24家世界传媒公司中,全部位于西欧。
在亚澳的15家世界级传播媒体中,日本6家,韩国1家,澳大利亚1家,余下7家分布在中国(3家)、印度(2家)、菲律宾和泰国。
可见,绝大多数(53家)次重量级的国际传播媒体集团皆属美、日、英、法、德等13个发达国家。
即使在有些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媒体进入了第二层次的国际媒体集团行列,其资本量和传播覆盖面也很小。
(二)国际一流媒体形成原因分析首先,国家实力是国际一流媒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历史证明,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必产生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强的国家。
例如英国在最强大时《泰晤士报》创刊(1785年);美国崛起时《纽约时报》创刊(1851年)……其次,重大事件是国际媒体崛起的重要契机。
例如,《泰晤士报》成就于对拿破仑战争的报道,美联社扬名于美国的南北战争,对海湾战争的报道使CNN一举成名,伊拉克战争使福克斯开始崛起……第三,媒体的准确定位是成为国际媒体的关键。
国际一流媒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定位。
例如《纽约时报》的理念是刊载“适宜刊载”的新闻,注重事实而不加渲染,从而获得了“档案记录报”的美名。
BBC的创始人里思坚持“教育大众和提升大众品位的理念”,被后人称为“里思主义”。
CNN的要求是“新闻之上,人靠边站”,其创办人特纳的名言是,“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
半岛电视台的立台理念是“意见和异见”。
第四,新技术发展和应用是国际媒体发展的推进器。
国际一流媒体必须拥有国际一流的传播技术。
如路透社不仅是最早采用电报技术的媒体,也是最早采用计算机技术的媒体。
CNN对于卫星电视技术的运用使之成了第一个所谓的“全球媒体”。
最后,多元化资本战略和广泛合作的投资战略是国际传媒集团强势扩张的基础。
处于第一、二层次的国际媒体基本上都是以多元化资本经营为原则进行运作的。
另外,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这些国际媒体巨头纷纷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相互取长补短,降低投资的风险,尽快地开辟和占领新的市场,共同投资开发新的地区领域或技术领域。
当前国际传媒秩序现状充分说明了谁在主导着世界传媒秩序和新闻导向。
这些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基本上控制着世界传播的秩序,他们的新闻价值取向决定着世界新闻传播的流向,大量由他们生产的新闻、娱乐节目、书籍等纷纷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日渐开放的市场,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二、从行业到产业:新媒体发展将引发媒介大融合媒介融合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对立碰撞转向融合依存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反映着社会发展深层次的趋势和必然性,其提出必然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以其为技术支撑的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走向模糊。
正是这一重大变化推进了信息、电信、文化、娱乐、传媒、出版、金融、证券等众多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全球形成了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浪潮,多元化成为大公司的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资源配置、整合方式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许多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直接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以顺应行业边界模糊的发展趋势。
1994年,《纽约财报》报道美国在线与《圣荷水星报》联合推出《水星中心新闻》的电子服务时,使用了“一次传媒聚合”的标题。
同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即“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
参加者除了学术界以外,还包括康柏、英特尔等著名计算机整机或芯片生产公司以及软件、消费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等相关行业的人员。
这标志着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话题。
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1996年电信法》。
该法案将电信和媒体统一立法管理,引发出一场电信、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
1997年6月在加州伯克莱分校召开了题为“在数字技术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的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
会议召开标志着媒介融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1997年,欧洲委员会推出的绿皮书认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与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重合”,并把媒介产业融合视为新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这无疑将媒介产业融合扩展至整个信息市场,乃至催化今后世界经济的综合。
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从产业变动的角度,针对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提出媒介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
同年,欧盟对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设,提出“电信业、广播电视业和出版业三大产业的融合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到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
2000年,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等三位学者在其合著《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提出:以前电信业、有线电视业、广播业和计算机业各自为政,现在宽带技术和政策的指引下汇流到一起,产生了“整合宽带系统”。
因此,媒介融合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并将在更宽泛的领域内进行。
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和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宣布合并。
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成为融媒体、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世界巨头,公司市值为3500亿美元,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交易额达1840亿美元。
这个“天作之合”代表着传统媒体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融合,同时也成为国际媒介产业融合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拉开了媒介产业融合与产业革命的序曲,这场革命将是全方位、跨行业、深层次、超国界的。
2001年,日本学者植草益在对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后,从动因的角度,把媒介产业融合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并认为媒介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
由于产业融合,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
正如他所预测,近年来媒介融合并不仅仅限于这4个产业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革命的浪潮在媒介融合推动下,一浪高过一浪。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产生的基础上,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演变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
作为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媒介融合的提出标志着传媒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促使传媒业的内容与外延重新界定,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提升了传媒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而媒介融合的最终依托平台,就是新媒体。
三、发展新媒体:中国在国际传媒秩序重构中实现后发优势方略(一)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2006年中国新媒体的两大组成板块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