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高中的生物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必修三的生物课本也是比较重要的,第四章节的生物内容你都掌握好了吗?这个章节主要讲的是的激素调节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植物的激素调节1、在胚芽鞘中:(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一、细胞的的环境: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养料 O2 养料 O2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代谢废物、CO2 淋巴代谢废物、CO2内环境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渗透压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必修三生物考点知识点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神经纤维轴突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功能:传递神经冲动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综合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①突触的结构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表生物1 必修 分子与细胞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科学前沿 组装细胞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科学史话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科学家的故事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科学前沿 授予诺贝尔化学奖的通道蛋白研究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二 酶的特性科学·技术·社会 酶为生活添姿彩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2节 细胞的分化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节 细胞的癌变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医院里的检验师生物2 必修 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二 受精作用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科学家的故事 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第3节 伴性遗传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 DNA的复制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科学·技术·社会 DNA指纹技术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科学前沿 生物信息学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 染色体变异第3节 人类遗传病科学·技术·社会 基因治疗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育种工作者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化石标本的制作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科学·技术·社会 理想的“地质时钟”生物3 必修 稳态与环境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科学史话 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神经外科医生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科学·技术·社会 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科学·技术·社会 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第4节 免疫调节科学·技术·社会 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力作用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科学家的故事 从治蝗专家到生态学巨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植保员第3节 群落的结构科学·技术·社会 立体农业第4节 群落的演替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林业工程师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技术·社会 生态农业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1 选修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附录1 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附录2 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国际单位附录3 常用培养基配方附录4 常用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附录5 常用化学抑菌剂生物2 选修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1章 生物科学与健康科技发展之窗 现代医学的发展第1节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第2节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拓展视野 基因芯片技术与新药的开发第3节 人体的器官移植拓展视野 生长因子的发现推动了组织工程的发展第4节 生殖健康拓展视野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简介第2章 生物科学与农业科技发展之窗 农业的绿色革命第1节 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拓展视野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第3节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第4节 动物疫病的控制拓展视野 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简介第5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第6节 设施农业第3章 生物科学与工业科技发展之窗 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第1节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第2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3节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拓展视野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制备第4章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之窗 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第3节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第4节 倡导绿色消费拓展视野 绿色产品的分类生物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1 基因工程科技探索之路 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拓展视野 历史不能忘记中国对PCR的贡献1.3 基因工程的应用拓展视野 神奇的基因芯片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专题2 细胞工程科技探索之路 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2.1 植物细胞工程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拓展视野 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拓展视野 多利羊猜想科技探索之路 胚胎工程的建立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拓展视野 话说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科技探索之路 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争论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拓展视野 是研究合作,还是基因资源掠夺4.3 禁止生物武器专题5 生态工程科技探索之路 生态工程的兴起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拓展视野 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教材目录——生物必修1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绍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 DNA的复制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第4节免疫调节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4节群落的演替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选修1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专题3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题3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第1章生物科学与健康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第2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第4节生殖健康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1节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第2节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第4节动物疫病的控制第5节绿色食品的生产第6节设施农业第3章生物科学与工业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育第2节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3节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第2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第3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第4节倡导绿色消费选修3专题1 基因工程1.1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3 基因工程的应用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专题2 细胞工程2.1 植物细胞的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2.2 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专题3 胚胎工程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4.3 禁止生物武器专题5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遗传和生态演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遗传和生态演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遗传和生
态演化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遗传和生态演化
的知识点。

1. 生物种群遗传
- 种群遗传是指在一个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
发生变化的过程。

- 种群遗传的主要机制包括变异、遗传漂变、基因流动和自然
选择。

- 变异是指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它是遗传变异、环境变异和
多态性的基础。

- 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因素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 基因流动是指由于个体之间的迁入和迁出而导致基因频率的
变化。

- 自然选择是指优胜劣汰的原理,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机会
繁殖并将其有利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2. 生态演化
- 生态演化是生物种群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演化过程。

- 环境因素是生态演化的驱动力,如气候、地理、食物和掠食者等。

- 生物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性演化包括生活史特性、分布范围、行为和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 生态演化的主要模式包括适应性辐射、共同进化和逐渐演化等。

- 适应性辐射是指一个祖先种群分化为不同的物种,以适应不同的生态位。

- 共同进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相互影响,逐渐进化出与对方相适应的特征。

- 逐渐演化是指在长时间内,物种逐渐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演化过程。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遗传和生态演化的知识点简介。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三复习第4章第1-2节

生物必修三复习第4章第1-2节

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从而构建 出复杂的生物体结构,表现出生物体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
细胞分化的意义
个体发育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通过细胞分化 ,简单的原始细胞逐渐发展成具有复杂结构的组 织和器官,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
生物多样性
细胞分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通过细胞分 化,一个受精卵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种不同类型的 细胞,形成复杂的生物体结构,表现出生物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
细胞膜结构改变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减少 ,导致细胞间的黏附性降低,
容易扩散和转移。
细胞代谢异常
癌细胞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可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
产生乳酸。
细胞遗传物质改变
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 常,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等遗
传物质改变。
细胞癌变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如戒烟、限酒、 避免过度日晒和减少职业暴露等。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等。
正反馈调节
调控因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如CDK磷酸化 Cyclin,促进其与CDK结合,加速细胞周期的进程。
负反馈调节
调控因子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关系,如CDK磷酸化CKI使 其失去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周期的进程。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周期的调控不仅受到细胞内因子的影响,还受到外界 信号的调节,如生长因子、激素等信号通过信号转导通路 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
生物必修三复习第4 章第1-2节
目录
• 细胞周期 • 有丝分裂 • 无丝分裂 • 细胞分化 • 细胞癌变
01
CATALOGUE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概念
01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 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 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1《种群的特征》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1《种群的特征》名师教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六安二中河西校区生物组张曼一、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它为后面学习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特征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一、必修二中已经对种群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学习,在本节内容继续学习种群的特征,引入自然,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障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列举种群的特征,区分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交流,能够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2、基本技能(通过分析材料数据、实验现象,尝试构建数学模型并用样方法探究种群密度);
3、基本思想(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相关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描述生活中的种群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难点:1、种群的几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五、教学课时:1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总结,推荐文档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图)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① 出生率≈死亡率②♀≈♂出生率<死亡率♀<♂五、种群特征间的关系:(图)年龄组成预测出生率+种群数量-死亡率迁入率+种群密度-迁出率影响性别比例六、种群的空间特征:(图)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第2 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 3 节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4、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5、通过比较种群和群落在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掌握类比方法(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4、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三)情感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我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43张P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43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个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方法:
捕捉 标记 放回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重捕
计算
适当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 志个体混合
标志重捕法
例如: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 的数量时,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标记 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捕获了38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 田鼠大概有多少只? 133只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1、图中种群,哪种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哪种类 型的会越来越小?哪种类型的会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为什么?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 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 个体多。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用生物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2)方法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均匀设置捕获点,并记录M
2.捕获并标记
3.将标记个体和 非标记个体混合:
标记: 不能过分醒目, 能保持一段时间, 不能对动物的寿命或行为产生影响
4.重捕并计数: 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捕获,计数为n,被标志数为m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 标志个体混合
标志重捕法
(1)适用生物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2)方法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均匀设置捕获点,并记录M
2.捕获并标记
3.将标记个体和 非标记个体混合:
标记: 不能过分醒目, 能保持一段时间, 不能对动物的寿命或行为产生影响
4.重捕并计数: 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捕获,计数为n,被标志数为m
标志重捕法
(1)适用生物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2)方法步骤:
前提假设: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 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的被捕机会; ②调查期间,没有迁人或迁出;新的出生或死亡 1.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均匀设置捕获点,并记录
2. 捕获并标记
标记: 不能过分醒目, 能保持一段时间, 不能对动物的寿命或行为产生影响
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
为:
39 X 34/15=88只
材料用具:
黄豆、铅笔
实验原理:
标志重捕: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 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段中种群个体的总数。
方法步骤:
步骤一:将一小袋黄豆倒入方形盒中,模拟该地区种群的随 机分布。 步骤二:从方盒中随机抓取若干粒黄豆种子,经行标记并 数其个数。 步骤三:将标记好的种子重新放回方盒中,摇匀,再次随 机抓取种子,数其个数,并数出其中被标记的个 数。同时经行相关计算。 步骤四:将第一次的用过的黄豆种子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废 物 杯(烧杯)中。 步骤五:重复步骤一——四多次,并填写下表并计算。最后 取平均值。
种群密度调查
标志重捕法的模拟实验
潞 州 中 学 高二年级 王岩
——
二、教学背景 分析
一、指导思想 与理论依据 三、教学目标
说课过程
六、教学评价 与反思 五、教学过程 四、教学重点 与难点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是 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 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在本节课中,通过 学生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模拟实验,让学 生真正体会标志和重捕的过程,大概了 解科学工作者做实验的大致过程。同时, 也有助于学生对其他实验的理解。
结果分析:
求出N值,与烧杯中的黄豆种子实际总数相 比较,基本一致。
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模拟实验,让 学生真正体会标志和重捕的过程。
成功之处:
我们求得结果比较接近,这是因为我们在做实验时尽量做到 随机,还有就是选取的豆子还是规则的。
失败之处:
因为多次的实验,我们的豆子有失落的现象,这就有了迁出的 现象,也就影响计算的结果,所以导致结果差距很大,误差也 大。 没有做到随机抓取,不应只让同一个人抓取,应每人都抓取。 豆子没有随机摆放,而是出现了堆叠,底层豆子就可能抓不到 ,也没做到随机。 豆子总体数量过少,并且每次抓取数量也过少,这就是被标记 的豆子几率减小。
标志重捕法
(1)适用生物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2)方法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均匀设置捕获点,并记录M
2.捕获并标记
3.将标记个体和 非标记个体混合:
标记: 不能过分醒目, 能保持一段时间, 不能对动物的寿命或行为产生影响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 标志个体混合
标志重捕法
5.计算种群密度:
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 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 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
捕获数 (M) 种群数量 (N) 重捕标志数(m) = 重捕总数(n)
Mn N m
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
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带标记的为15
次数 1 2 3 4 5
M(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m标志中重补个体数 N种群个体数
注意问题:
1、选择材料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摸抓时手感相同,以 避免人为误差。 2、不要看着抓,要随机去摸抓,并且每次重新放回种子时, 要充分混合均匀,以增大其随机性。 3、实验时4人一组,相互配合,实验时要有人抓,有人记录, 有人计算,要分工协作。 4、如果时间允许,每组可重复次数增多,增加模拟实验次数。 5、可将全班每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设计并比较,这样的数据 会更加与实验值相符。

改进措施:
在下次实验时,我们会尽量保证变量只有一个,豆 子尽量不要有遗漏,减少误差。 学生在首次抓取和二次抓取时,尽量使两次抓取量 相接近,减少误差。 标记豆子时,记号要做的明显一些,容易观察,免 得有遗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种群的特征》第二课 时。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种 群的特征,并也对标志重捕法有了大 概的了解。学生对标志重捕法的知识 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验 实际动手能力还是相对偏弱,这可能 是实验出现较大误差的一个重大原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标志重捕法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及 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通过模拟实验的过程,了解科学 价值观目标:家科研的历程 ,并培养科学而严谨 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标志重捕法”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种群的特征》中相关内容。种群密度是生物种 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 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在野生动物保护、农林业害 虫、害兽的监控与防治、渔业资源的评估等方面 都有重要应用。标志重捕法不如样方法简单,它 耗时长,操作麻烦,故设计一则模拟标志重捕法 实验。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去领悟有关科 学方法,并且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标志重捕法
难点:标志重捕法的相关计算
五、教学过程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 决定 预测 影响
种群的特征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直接 决定
性别比例
影响
出生率
死亡率
影响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含义: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 后再重捕,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 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