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复习课件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45张PPT)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年龄组成
直接影响 预测方向
直接影响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决定大小
直接影响 影响变动 直接影响
迁出率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33
练习P63-64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 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 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 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 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 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 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 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19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 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劳动力向大城 市迁移
20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 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 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2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 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 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 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 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 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 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 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24张PPT)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火山岩
冰川泥
沙丘
2、初生演替的实例: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地衣阶段
优势种群:地衣
思考与讨论: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 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 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 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 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1、提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 木阶段→森林阶段 2、提示: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 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 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 了变化,一般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succession )。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例5】(2011安徽理综)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 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 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 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 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 【答案】B
(二)次生演替 (secondary succession)
1、次生演替的概念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的 实例: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
火山岩
冰川泥
沙丘
2、初生演替的实例: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地衣阶段
优势种群:地衣
思考与讨论: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 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 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 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 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1、提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 木阶段→森林阶段 2、提示: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 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 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 了变化,一般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succession )。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例5】(2011安徽理综)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 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 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 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 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 【答案】B
(二)次生演替 (secondary succession)
1、次生演替的概念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的 实例: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 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 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 繁殖一代。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间接因素(外因): 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等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讨论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
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用达尔文
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过__度__繁__殖__ 的
特征.
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
增长曲线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 部分表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
3种.种群数量J增型增长特点:Nt增=N0 λt
群
长
长
数
率
速
量
λ-1
率
N0
时间
时间
时间
①种群数量没有上限;
②种群的增长率是一定的;
4.例子: 实验条件下的种群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 初一段时间
自然条件下(现实状态):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环境阻力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出生率降 低,死亡 率增高
出生率= 死亡率
天敌捕食……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概念:在资源和空间有限 时,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 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2.K值: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 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 境容纳量,又称K值。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 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 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 繁殖一代。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 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间接因素(外因): 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等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讨论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
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用达尔文
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过__度__繁__殖__ 的
特征.
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
增长曲线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 部分表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
3种.种群数量J增型增长特点:Nt增=N0 λt
群
长
长
数
率
速
量
λ-1
率
N0
时间
时间
时间
①种群数量没有上限;
②种群的增长率是一定的;
4.例子: 实验条件下的种群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 初一段时间
自然条件下(现实状态):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环境阻力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出生率降 低,死亡 率增高
出生率= 死亡率
天敌捕食……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概念:在资源和空间有限 时,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 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2.K值: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 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 境容纳量,又称K值。
★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人教生物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共33张PPT)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为(万个/ml)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32 127 726 824 819 821
增长速率
( 万个/天)
95
599 98 基本为0
增长速率=
末数-初数 单位时间
= Nt-Nt-1(个) 单位时间
种
三、种群增长的“S 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
种群增长停止 作出假设: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建立数学模型:
检验或修正: 活动(三)构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下表为一个固定容积的发酵罐中培养酵 母菌6天的数据记录表: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下表为一个固定容积的发酵罐中培养
时间
连续培养
固定容积的发酵罐
提出问题: 实验室以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培养酵 母菌,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听周大师说说一个酵母菌的一生
大房子 营养物质 繁殖 打架斗殴 (种内斗争) 趋于稳定
听周大师说说一个酵母菌的一生
固定容积的发酵罐 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种群密度增加 (环境阻力)
种内斗争加剧
死亡率升高 出生率降低
活动(一)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 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时间 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 次数
1
2
细菌 2 4
数量
345 6 7 8 9 8 16 32 64 128 256 512
数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32 127 726 824 819 821
增长速率
( 万个/天)
95
599 98 基本为0
增长速率=
末数-初数 单位时间
= Nt-Nt-1(个) 单位时间
种
三、种群增长的“S 长
种群数量由0→K/2值时,
种群增长停止 作出假设: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建立数学模型:
检验或修正: 活动(三)构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下表为一个固定容积的发酵罐中培养酵 母菌6天的数据记录表:
酵母菌每天定时测定量
时间 1 2 3 4 5 6
次数 1 2 3
平均值
下表为一个固定容积的发酵罐中培养
时间
连续培养
固定容积的发酵罐
提出问题: 实验室以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培养酵 母菌,种群数量如何变化?
听周大师说说一个酵母菌的一生
大房子 营养物质 繁殖 打架斗殴 (种内斗争) 趋于稳定
听周大师说说一个酵母菌的一生
固定容积的发酵罐 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种群密度增加 (环境阻力)
种内斗争加剧
死亡率升高 出生率降低
活动(一)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 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
时间 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 次数
1
2
细菌 2 4
数量
345 6 7 8 9 8 16 32 64 128 256 512
数量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第4章 第4节
〔迁移应用1〕 (2019·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 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 C )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解析] 初生演替中几乎不存在土壤条件,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次生 演替则已具备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故演替所需的时间 短。
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来越丰富
阶段
优势种
特征
草本植 物阶段
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在动植物的
较高的草本植物逐 渐占据优势
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
气性越来越好
灌木阶段
灌木逐渐取代了部
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 落结构较为稳定,同时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
分草本植物
强
乔木比灌木具有更 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
实际问题(社会责任)。
缸)中群落的演替。
1
自主学习
2
新知解读
3
知识构建
4
问题释疑
5
指点迷津
6
训练巩固
7
直击高考
8
课时作业
自主学习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代__替_____的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
1.初生 演替举过概例程念在 →:: 过灌:沙裸 植木在丘岩 被阶一、阶 ,段个_段 但→ 从_火_来_→ _被___森山____没彻____地林_岩___有底____衣阶____被消____阶段____植灭、___段___物了冰_____覆裸_川_的→盖岩泥地苔的上上方藓地的进发阶面演行生段或替的的→是演演_原草替_替_来本__存植__物__阶__段__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课件
起始条件 (分类依 据)
经历时间 实例
森林砍伐地、 弃耕地上的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图4—16
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P81 讨论: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
提示:车前草最矮小且茎秆较粗,耐践踏最 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思考与讨论
讨论:2.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 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
( ①不合理方式),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 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 ②合理方式)。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 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③影响结果)。 P81末段
P82旁栏题: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
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提示: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
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
P80
乔木(树林)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 演替成树林吗?
在气候条件适宜时演替成 树林,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如果干旱,很难形成树林。
11
要 点 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探 究
演替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从来没有植被覆盖 的地面,或者是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 漫长 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 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的地方 短
提示: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 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 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 景象。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 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导 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导 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破坏 水域生物群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2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时间(天) 1 2
3
4
56
种群数量 (平均值) 20.4 137.2 319.0 369.0 373.3 365.4
请帮助高斯建立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像这样,种群经过一定 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 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 为“S”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S”型增长曲线 的增长有什么特 点?
安个5徽体0农数0业量科较学少,,增20长15缓, 4慢3(25)::114-116;
问观4题察0分、0析统:计蓝蓝藻藻为的什数么量可,以对在自一己夜所之建间立爆的发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学以致用:如何有效保护濒危物种(如麋鹿)?
资料30:0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蓝藻20分钟可增殖一代。
南黄海湿地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
• 若蓝藻一直按照我们所得的模型增长,3天后,一个蓝藻 可繁殖为多少?
2216
• 已知一个蓝藻的质量为10-12g,这些蓝藻质量约为多少kg? 2216×10-12 ×10-3=(210)21×26×10-15≈6.4×1049kg
• 而已知地球质量为5.98×1024kg,太阳质量为2×1030kg
请尝试在坐标纸上绘出这30年间麋鹿种群数量变 化曲线图。
实例检验数学表达式
蓝线是实际种群增长曲线
红线是指数拟合曲线
拟合方程: y = 48.43e0.1461x 符合表达式 Nt = N0λt 吗? 请发表你的看法。
检验修正
方法小结:如何建构数学模型?
观察对象 提出问题
从蓝藻爆发 的现象中观 察蓝藻爆发 的规律,提 出问题:“ 蓝藻何以在 一夜之间爆 发?”
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如何增长?
必修三第4章第一二节种群和群落
具 黄鹂、杜鹃等 有 明 山雀、啄木鸟等 显 的 分 层 现 画眉等 象
影响分层(垂直)现象的因素: 植物:光照强弱
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意义: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空间和食物等 环境资源的能力
2、水平结构——镶嵌分布
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 响(即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
种群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即 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__环__境_容__纳__量 (K值)后,将停止增 长。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增长率= Nt-Nt-1 =出生率-死亡率
Nt-1 Nt-Nt-1
增长速率=
导致森林破坏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措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诊断与思考
×(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一个生物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具有两
种种间关系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
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A、两个湖泊
中的鲤鱼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种群 个体
种生同活种种群种在群同的群生一?物特区的域征内 全部 个体。 群落
B、东海海底中
的所有生物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C、一块稻田里的幼蚜
D、非洲马赛马拉大草原上所 有的成年、幼年的雌、雄角马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直接决定)
固定小动物
怎样保证小动物生活状 态?为什么? 湿棉花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K/2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 K/2 。
应用:思考讨论: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
(1)对濒危动物如大xX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xX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 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 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 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数量(个)
请你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大自然中 ①食物 ②空间 ③种内斗争 ④种间竞争 ⑤天敌捕食
若λ> 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若λ<1种群 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若λ =1数量不变,为 稳定型种群。
实例: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4)曲线解读: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数量 条件:理想状态下 特点:持续增加 影响因素:N0 和λ值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增长率 特点:保持不变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条件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逐渐降低
有无K值
无,持续保持增长
有K值
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环境阻力
食物不足 空间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型“S”型曲线 种群数量
应用:思考讨论: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
(1)对濒危动物如大xX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xX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 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 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 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数量(个)
请你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大自然中 ①食物 ②空间 ③种内斗争 ④种间竞争 ⑤天敌捕食
若λ> 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若λ<1种群 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若λ =1数量不变,为 稳定型种群。
实例: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4)曲线解读: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数量 条件:理想状态下 特点:持续增加 影响因素:N0 和λ值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增长率 特点:保持不变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条件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逐渐降低
有无K值
无,持续保持增长
有K值
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环境阻力
食物不足 空间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型“S”型曲线 种群数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复习课件
约14株/m2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Cபைடு நூலகம்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
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B 观察
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
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3如果要全面了解调查该地块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 调查地面上的植物 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调查;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小动物可存放在 溶液中 接下来对体采积集分到数收为集70瓶%中或的75小%动的物酒还精应做的工作是
和统计工作 4土壤用动肉物眼具或有仪趋器暗认趋真湿观避察高并温分的类习性;为了探究该弃耕农田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装 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 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 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三群落的结构
1 丰富度及探究实验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
查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
B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忽略不计
C 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
D 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
_大
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 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 样方;则抽样样时方相相邻邻样的方两的条中边心及距其离顶为角上的 _ 若调查中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3、4章 复习课件
在单侧光下,生长素在尖端从向 光面向背光面转移,结果背光面的 生长素比向光面多。使背光面的 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使
2.向光生长的原因: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外因: 单侧光照射
内因:
在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含量 多,背光侧细胞生长快,向光弯曲
• 小结: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胚芽鞘尖端 。
一般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 ②取样 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原则及方法 ③计数 样方大小:乔木100㎡, 灌木16㎡,草本植物1㎡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 样方n
N1
N2
④求平均数:
N3
N4 …… Nn
种群密度=(N1+N2+N3+N4
思考:①达到K值时,
A
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
②什么时候种群数量 增长最快?
想一想
1.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
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2.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3.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 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 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一、生长素的发现
4、温特的实验
该实验能充分说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 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吗?为什么? 不能,没有排除琼脂块的影响。
一、生长素的发现
4、温特的实验
A
B 空白琼脂块
指出其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B为对照组 A为实验组 实验设计运用的原原则?单一变量,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 他生物制约等有限条件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ppt课件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 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
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 增长停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 增长最快
种群数量 小于K/2值时
4.2种群的数量变化
.
首先要做出麦芽浆 通过制作麦芽浆,将麦芽中的淀粉转换为可发酵的糖。 淀粉是许多葡萄糖分子成串链接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物, 必须先将这些分子链分解为只含两三个葡萄糖分子的 分子链,才能进行发酵。麦芽中含有酶,可以帮助转 化淀粉。 第二就是麦芽汁 啤酒酿造过程的下一步叫做沸煮。沸煮完成后,可得 到沸煮过的麦汁。 冷却麦芽汁,以便立即添加酵母,开始发酵。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子二 代 40
4
子三 代 60
8
子四 代 80
16
子五 代 100
32
子n代
2n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 (Nt-No)/No×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 =(Nt-No)/t(有单位,如个/年)
.
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
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B
.
.
甘蔗蟾蜍的引进开始是为了控制 野兔的疯长,增长到一定数量, 又被放进昆士兰甘蔗种植园,以 控制虫害。到1937年,超过6万 只年幼蟾蜍被用于捕食昆虫,甘 蔗蟾蜍能够从皮肤中排泄一种很 强的毒素,杀死任何一种接近它 们的动物。周围的任何东西它都 吃,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甘蔗 蟾蜍是澳大利亚政府环境政策的 头号错误之一,造成生态浩劫的 惨重程度可与该国家野兔的引进 相提并论。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 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
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 增长停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 增长最快
种群数量 小于K/2值时
4.2种群的数量变化
.
首先要做出麦芽浆 通过制作麦芽浆,将麦芽中的淀粉转换为可发酵的糖。 淀粉是许多葡萄糖分子成串链接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物, 必须先将这些分子链分解为只含两三个葡萄糖分子的 分子链,才能进行发酵。麦芽中含有酶,可以帮助转 化淀粉。 第二就是麦芽汁 啤酒酿造过程的下一步叫做沸煮。沸煮完成后,可得 到沸煮过的麦汁。 冷却麦芽汁,以便立即添加酵母,开始发酵。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子二 代 40
4
子三 代 60
8
子四 代 80
16
子五 代 100
32
子n代
2n
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 (Nt-No)/No×100%(无单位)
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 =(Nt-No)/t(有单位,如个/年)
.
1.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
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B
.
.
甘蔗蟾蜍的引进开始是为了控制 野兔的疯长,增长到一定数量, 又被放进昆士兰甘蔗种植园,以 控制虫害。到1937年,超过6万 只年幼蟾蜍被用于捕食昆虫,甘 蔗蟾蜍能够从皮肤中排泄一种很 强的毒素,杀死任何一种接近它 们的动物。周围的任何东西它都 吃,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甘蔗 蟾蜍是澳大利亚政府环境政策的 头号错误之一,造成生态浩劫的 惨重程度可与该国家野兔的引进 相提并论。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43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个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方法:
捕捉 标记 放回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重捕
计算
适当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 志个体混合
标志重捕法
例如: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 的数量时,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标记 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捕获了38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 田鼠大概有多少只? 133只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1、图中种群,哪种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哪种类 型的会越来越小?哪种类型的会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为什么?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 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 个体多。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个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方法:
捕捉 标记 放回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重捕
计算
适当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 志个体混合
标志重捕法
例如: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 的数量时,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标记 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捕获了38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 田鼠大概有多少只? 133只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1、图中种群,哪种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哪种类 型的会越来越小?哪种类型的会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为什么?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 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 个体多。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19张PPT)
d 每个样品一般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5)计算结果
每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A×25×10×稀释倍数 4×10-4ml
(6)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5d,并 且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设计如图所示 的表格:
酵母菌数量变化记录表
四.进行实验
连续培养5天,每天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 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政 府 挂 帅 措 施到位 辽源市 全面启 动党政 机关事 业单位 人员不 良贷款 清收工 作 政 府 挂 帅 措 施到位 辽源市 全面启 动党政 机关、 事业单 位 人 员 不 良 贷款清 收工作 吉 林 农 村 金 融一农 信之光
辽 源 市 全 面 启动党 政机关 ?事业 单位人 员不良 货款清 收工作 文 /李 辉 李 强 孙世伟
1.提出问题:培时养间液变中化酵的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
2.作出假设: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
空间有限,呈“S”型增长。
3.设计实验:
1 配置无菌培养液: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 入试管中;
2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把酵母菌接种到无菌的培养液中 3 摇匀:酵母菌会沉降到试管底部,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
(2)取样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 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 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 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3)计数方法
五点取样法
谢谢
A1
(5)计算结果
每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A×25×10×稀释倍数 4×10-4ml
(6)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5d,并 且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设计如图所示 的表格:
酵母菌数量变化记录表
四.进行实验
连续培养5天,每天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 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政 府 挂 帅 措 施到位 辽源市 全面启 动党政 机关事 业单位 人员不 良贷款 清收工 作 政 府 挂 帅 措 施到位 辽源市 全面启 动党政 机关、 事业单 位 人 员 不 良 贷款清 收工作 吉 林 农 村 金 融一农 信之光
辽 源 市 全 面 启动党 政机关 ?事业 单位人 员不良 货款清 收工作 文 /李 辉 李 强 孙世伟
1.提出问题:培时养间液变中化酵的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
2.作出假设: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
空间有限,呈“S”型增长。
3.设计实验:
1 配置无菌培养液: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 入试管中;
2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把酵母菌接种到无菌的培养液中 3 摇匀:酵母菌会沉降到试管底部,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
(2)取样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 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 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 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3)计数方法
五点取样法
谢谢
A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 (共64张PPT)
500
400
300
200
100
1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时间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 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个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 较,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公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在湖泊中放养鱼虾 1、如果一次投放的幼苗过多? 2、如果延迟捕捞? 3、如果大肆捕捞?
思考
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呢?
大肠杆菌的分裂生殖(二分裂)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 有限制的情况下,某 种细菌每20min就通 过分裂繁殖一代
在大自然中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问题: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就 会加剧;捕食者增加。 当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阶段时,种群数量就会 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思考:在自然界中,种群增长的“J”型
一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1 构建模型 2 大肠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3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实例一: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他带来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 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漫 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 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 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K/2的应用
K/2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
400
300
200
100
1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时间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 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个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 较,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公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在湖泊中放养鱼虾 1、如果一次投放的幼苗过多? 2、如果延迟捕捞? 3、如果大肆捕捞?
思考
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呢?
大肠杆菌的分裂生殖(二分裂)
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 有限制的情况下,某 种细菌每20min就通 过分裂繁殖一代
在大自然中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问题:
“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就 会加剧;捕食者增加。 当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阶段时,种群数量就会 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思考:在自然界中,种群增长的“J”型
一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1 构建模型 2 大肠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3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实例一: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他带来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 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漫 山遍野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啮树皮,造成植 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后来,人们引入了黏液瘤 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K/2的应用
K/2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4.3群落的结构(共36张PPT)
C、种群和群落没有任何关系 D、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
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包括( D )
A、光照强度 B、湿度 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
练习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 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
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
生物学上称(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C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知识储备
1.种群数量的增长有“ ”型和“ ”型两种类型。下图
为微山湖中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该图属于“ ”型。
J型曲线的公式是 “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 点。
3.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 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 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 点 所代表的水平上。
4.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若在此点鲤鱼的种群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同一时间”→随着时间的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 数量会发生改变。
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包括( D )
A、光照强度 B、湿度 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
练习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 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
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
生物学上称(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C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知识储备
1.种群数量的增长有“ ”型和“ ”型两种类型。下图
为微山湖中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该图属于“ ”型。
J型曲线的公式是 “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 点。
3.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 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 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 点 所代表的水平上。
4.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若在此点鲤鱼的种群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同一时间”→随着时间的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 数量会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共48张PPT)
3、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问题: 细菌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出假设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的 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建立数学模型
检验或修正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1、产生条件:
长)
环境条件有限——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增加等;
2、原因: ①种内斗争加剧
②天敌数量增加
3、实例:
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知识回顾
性别比例
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决定
迁移率和迁入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外界环境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本节聚焦
1、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2、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实例:
实验室、某区域引入新物种
3、数学表达式: Nt=N0 λt
设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 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问题
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问题: 细菌的数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出假设
资源空间无限多,细菌种群的 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建立数学模型
检验或修正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1、产生条件:
长)
环境条件有限——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增加等;
2、原因: ①种内斗争加剧
②天敌数量增加
3、实例:
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大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知识回顾
性别比例
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决定
迁移率和迁入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外界环境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本节聚焦
1、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2、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实例:
实验室、某区域引入新物种
3、数学表达式: Nt=N0 λt
设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 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生物必 修三第 4章第 2节 种群 数量的 变化 课 件(共 48张 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数量特征)
1、种群的概念(区域、同种、全部个体)及五个数量特征:
(1)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附:种群的空间特征
练习.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 ABC。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 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 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 计划生育 政策。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 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 C 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 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 会变成 A 所示。
D.
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 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 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_ 取样法和等距离取_样,法 其中 五点取样法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 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
(2)由表可知,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 S 型增长。
(3)如果将A、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能够生存下来
的是 A ,判断的理由是 繁殖速度比B快(出生率大)。但达
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少
。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
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
种群增长的“s”曲线
λ、增长率、增长速率
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 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最可能 是 C ,请在坐标图中绘出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 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
数学形式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
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假设某种细菌的起始数量为N,理想状态下,每20min
繁殖一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时后该种群数量为
A
A.N×23a
B.N×2a
C.2×Na
D.2×N20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数量
数量
0
捕食
0
时间
竞争
时间
数量
0
共生
时间
选用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 10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 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下: (单位:个)
(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 上称此数量为 环境容纳量或K值。
弃耕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
右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
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
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 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三)群落的结构
1.丰富度及探究实验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
调查”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C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
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
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
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
D
B.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忽略不计
C.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
D.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因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不 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统计法,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杆菌,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 天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据图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是 ____捕__食___________. (2)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___枯__草__杆_菌___、双_小__核__草__履_虫___ 和 ___大__草__履_虫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_大__草__履_虫__以__枯__草__杆_菌__为__食__,__其_大__量__繁__殖__导_致__枯__草__杆__菌_减__少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_大__草__履__虫__在_和__双__小__核__草_履__虫__的__竞__争_中__失__败__,__逐_渐__被__淘__汰__,_。 其数量不断下降
(3)如果要全面了解调查该地块的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除
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
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进行这项工作时对获得的小动物
可存放在 体积分数为70%(或“75%”)的酒精
溶
液中。接下来对采集到收集瓶中的小动物还应做的工作是
用肉眼或仪器认真观察并分类
和统计工作。
(4)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该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正确的有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密度 B.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
BCD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
D.血球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
的数量
2.标志重捕法要使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 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BC ) A.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迁入和迁出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一、回顾本章重要知识框架。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群落的结构 (四)群落的演替
1.种群的概念及五个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建立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J型与S型曲线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丰富度及探究实验 2.种间关系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演替类型 2.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 面积 大 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 只计算_ 样方相邻的两条边及其顶角上_的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 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 10m _。 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 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 群的密度为 约14株/m_2。
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
。
(四)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 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森林 ③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荒原(不存在植被,但在 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③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