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第4章 第4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关注生殖性克隆人课件(29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关注生殖性克隆人课件(29张)

【例2】生物学家反对生殖性克隆人,下列不属于他们的观点 的是( ) A.现在就做生殖性克隆人很有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
的孩子
B.克隆技术尚不成熟,重构胚胎成功率低,胚胎移植着床率低 C.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出生后死亡率高 D.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
解析: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有:现在就做 生殖性克隆人很有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克隆技术尚不成熟,重构胚胎成功率低,胚胎移植着床率 低;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出生后死亡率高;等等。 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不属于反对生殖性克隆 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
全能性 B.上皮细胞转化成iPS细胞时,细胞内部分不表达的基因可
能会重新表达 C.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细胞分化应具有持久性和可逆性 D.上皮细胞、iPS细胞以及其他细胞具有的遗传物质有较
大差异 【思维流程】将复杂的情境和问题简单化,回顾必备知识 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B
【例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例1】下列关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产生胰岛细胞以治疗糖尿病属于治疗
性克隆 B.将一个克隆的胚胎植入一名女性的子宫中发育成婴儿的过
程属于生殖性克隆 C.治疗性克隆属于无性生殖,生殖性克隆属于有性生殖 D.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
答案:D
探究二 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例3】在动物克隆研究方面,我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 殖性克隆人,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原因主要是
() A.大多数人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持否定态度 B.生殖性克隆人不是正常的个体 C.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

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四节 羧酸 羧酸及其衍生物(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四节 羧酸  羧酸及其衍生物(第1课时) 教案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四节羧酸羧酸的衍生物一、内容分析本节包括羧酸和羧酸衍生物两部分内容,羧酸衍生物主要包括酯、油脂和酰胺。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课程标准没有提及油脂,教材仍然把油脂作为羧酸衍生物进行了介绍。

另外,课程标准对胺和酰胺这两种烃的含氮行生物的要求较低,学生只需知道胺和酰胺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本节课介绍羧酸。

教材在乙酸的基础上介绍羧酸的一些简单分类,以及甲酸、苯甲酸和乙二酸等几种常见羧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以表格的方式列举几种羧酸的熔点和沸点数据。

按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羧基官能团,教材分析了羧基的结构特点,并解释羧酸的化字性质。

由于必修教材中已介绍了羧酸的典型代表物乙酸的性质,为了避免简单的重复,教材通过探究羧酸的酸性,让学生利用乙酸的酸性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二、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基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分析和推断羧酸的化学性质。

能描述和分析羧酸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了解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化学键变化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以乙酸为代表物,了解羧酸的组成与结构,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及应用,以乙酸乙酯为代表物,了解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探究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了解示踪原子法在酯化反应反应机理分析中的应用。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羧酸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羧酸的结构及性质教学难点:羧酸酸性强弱的比较,酯化反应中有机化合物的断键规律第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自然界的许多植物中含有有机酸,例如,蚁酸(甲酸)、乳酸)、草酸(乙二酸)、柠檬酸等。

一、羧酸的结构与分类1.定义:羧酸分子中烃基(或氢原子)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COOH2.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 n H2n+1COOH或C m H2m O2【注意】饱和一元羧酸与比它多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C m+1H2(m+1)+2O等相对分子质量2.分类3.羧酸的命名:①选含羧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称某酸②从靠近羧基的一端开始依次给主链碳原子编号③在“某酸”名称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注意】由于醛基总是位于碳链的一端,所以醛基碳总是在第一位!【课堂练习1】请对下列醛进行命名①HCOOH ②CH3CH2COOH ③ HOOC-COOH ④HOOCCH2COOH ⑤CH2=CHCOOH ⑥【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1~72,了解常见酸及其性质 4.常见的羧酸:【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2表3-4,总结羧酸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课件——第4章 第 1 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课件——第4章 第 1 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2.(2021·开封高二检测)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
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的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提示潜在的安全性
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
2.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下面不是转基因成果的一项是( ) A.抗虫棉花 B.能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 C.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中国荷斯坦牛 D.抗除草剂玉米
【解析】选 C。抗虫棉花、能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抗除草剂玉米都属 于转基因成果,A、B、D正确。我国奶牛的主要品种——中国荷斯坦牛是将国外 的荷斯坦牛引进后,在我国经过长期驯化,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和选育,逐渐形成 的优良品种,所以它属于杂交育种成果,C错误。
【解析】选C。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进入体内,此时基因也会被水 解,因此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细胞,A错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 难题,但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B错误;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的包装都有警示标志, 就是提示潜在的安全性,让消费者谨慎选择,C正确;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各有优缺点,不久 后转基因食品不会替代传统食品,D错误。
(2)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①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 生态系统的结构; ②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 即爆发所谓的生物灾害; ④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原。
【解析】选B。吃了转基因食品,其中的基因会被消化分解,因此不会整合到人的 基因组中,A错误;严格管理好目的基因和控制好目的基因的表达部位,则转基因 食品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B正确;食用转基因大米不一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 害,C错误;根据抗除草剂植物加工的食品不一定会导致人患癌症,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有关群落演替的表述错误的是()A.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选D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所以人类活动不仅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解析]选B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

3.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解析]选C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这样,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苔藓才能生长起来。

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也越来越丰富。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解析]选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举例:细菌、病毒、癌细胞、衰老细移植的器官 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
特性:特异性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依靠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
有特异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四、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高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免疫功能过低
五、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2.抗原检测 3.器官移植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B细胞
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 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早、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 疫出现晚、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值分化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4章第3节禁止生物武器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4章第3节禁止生物武器 教学课件
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
课标要点
学法指导
1.列举生物武器的主要种类
1.通过图片和影像资料认识生物武
2.举例说明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 威胁
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科学思维)
2.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坚决禁止生
3.形成坚决禁止生物武器、维持世
界和平的态度
物武器的态度(科学思维)
知识导图
1.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态度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我们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提示: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是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 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对待转基因生物 的安全性的态度是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坚决禁止生物武器是因 为生物武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且影响持久。
2.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4条途径 (1)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空气,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 (2) 误 食 : 食 用 被 生 物 战 剂 污 染 的 水 、 食 物 而 得 病 ( 如 霍 乱 、 痢 疾 等)。 (3)皮肤接触: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可以直接或间接经 过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 (4)昆虫叮咬: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因血液被污染而 患病。
禁 物止 武生 器生 生器物物种武武类器生致 病给化病 毒人毒菌 类类剂类带类来的威胁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政府态度 对生物武器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
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1.种类
生物武器种类 _致__病__菌___类 __病__毒____类 生化毒剂类
实例 波特淋菌、霍乱弧菌和__炭__疽__杆__菌____
微思考 请举例说明生物武器有哪些威胁?
【答案】目前有些恐怖分子用转基因技术制造全新致病菌,可能使 感染者突然发病,无药可医,受害国公众极度恐慌,致使受害国一切活 动瘫痪。如转基因蜡状杆菌。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特异性免疫课件(37张)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特异性免疫课件(37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人体吞噬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 B.溶菌酶是由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所合成的 C.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树突状细胞能将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辅助性 T 细胞 答案: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12
2.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的 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 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分裂、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B.辅助性 T 细胞
C.浆细胞
D.细胞毒性 T 细胞
答案:D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毒性 T 细胞不能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 B .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分裂、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刺激 C .细胞免疫可直接杀死靶细胞内的抗原 D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答案:D

()
A.前者参与细胞免疫,后者参与体液免疫
B.前者直接杀死病原体,后者杀死靶细胞
C.前者分泌抗体,后者杀死受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D.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前者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后者发挥作

答案: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4章 免疫调节
33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 课件 (共46张PPT)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7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 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 频繁发生。
38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 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 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 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6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41:49 P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K/2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 K/2 。
应用:思考讨论: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
(1)对濒危动物如大xX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xX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 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
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 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量最大 。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 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
数量(个)
请你绘制大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 曲线,称为“S”型曲线。
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大自然中 ①食物 ②空间 ③种内斗争 ④种间竞争 ⑤天敌捕食
若λ> 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若λ<1种群 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若λ =1数量不变,为 稳定型种群。
实例: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4)曲线解读: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数量 条件:理想状态下 特点:持续增加 影响因素:N0 和λ值
横坐标:时间 纵坐标:种群增长率 特点:保持不变
比较种群增长两种曲线的联系与区别
条件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逐渐降低
有无K值
无,持续保持增长
有K值
曲线
K值:环境容纳量
环境阻力
食物不足 空间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J”型“S”型曲线 种群数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作业

第4章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计划防疫工作,规定新生儿必须在六个月内接种三次乙肝疫苗,接种疫苗后的应答反应是(B)A.浆细胞能在血液中长期保留B.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C.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D.吞噬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细胞因子解析:浆细胞不在血液中循环,它们在生存的2~3天时间里存在于组织中,一般在淋巴结处,A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能对抗原保持长期记忆,B正确;白细胞能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C错误;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细胞因子,D错误。

2.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新一代疫苗——DNA疫苗,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下列关于DNA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B)A.DNA疫苗进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B.导入人体的DNA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C.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DNA疫苗接种后,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解析:DNA疫苗进入人体,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B错误;因“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故DNA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C正确;人体内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D正确。

3.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EBV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EBV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细胞免疫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EBV侵染的细胞解析: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辅助性T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不与病毒结合,作用于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与记忆细胞,B、C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4.3群落的结构(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4.3群落的结构(共36张PPT)
C、种群和群落没有任何关系 D、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都与生态因素密切相关
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包括( D )
A、光照强度 B、湿度 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
练习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 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 )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
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
生物学上称(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C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知识储备
1.种群数量的增长有“ ”型和“ ”型两种类型。下图
为微山湖中鲤鱼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该图属于“ ”型。
J型曲线的公式是 “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是 点。
3.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 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 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 点 所代表的水平上。
4.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 。若在此点鲤鱼的种群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同一时间”→随着时间的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 数量会发生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移应用1〕 (2019·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期中考试)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 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 C )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解析] 初生演替中几乎不存在土壤条件,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次生 演替则已具备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故演替所需的时间 短。
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来越丰富
阶段
优势种
特征
草本植 物阶段
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在动植物的
较高的草本植物逐 渐占据优势
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
气性越来越好
灌木阶段
灌木逐渐取代了部
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 落结构较为稳定,同时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
分草本植物

乔木比灌木具有更 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
实际问题(社会责任)。
缸)中群落的演替。
1
自主学习
2
新知解读
3
知识构建
4
问题释疑
5
指点迷津
6
训练巩固
7
直击高考
8
课时作业
自主学习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代__替_____的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
1.初生 演替举过概例程念在 →:: 过灌:沙裸 植木在丘岩 被阶一、阶 ,段个_段 但→ 从_火_来_→ _被___森山____没彻____地林_岩___有底____衣阶____被消____阶段____植灭、___段___物了冰_____覆裸_川_的→盖岩泥地苔的上上方藓地的进发阶面演行生段或替的的→是演演_原草替_替_来本__存植__物__阶__段__
森林阶段 强的获得阳光的能 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
力,最终占据优势
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 阶段
2.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在从来没有过植物,或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了原
起点 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新知解读
知识点1 演替的类型及原因
1.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阶段
优势种
特征
裸岩阶段 地面上只有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和岩石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
地衣阶段

壤的过程,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
苔藓在与地衣争夺阳
苔藓阶段
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越
(2)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 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
(3)群落演替到最后将形成稳定的、成熟的群落,也叫顶极群落。顶极群落 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顶极群落并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 的相对稳定状态。
(4)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本质区别在于演替的起点不同,即是否具备土壤 条件。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C )
A.围湖造田
B.过度放牧
C.封山育林
D.退草还耕
[解析] 围湖造田、过度放牧、退草还耕都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
生产力下降,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封山育林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成分由简
单到复杂,对环境资源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使生产力由低到逐步提高,有利
于群落正面演替。
〔迁移应用2〕 (2019·江西吉安安福二中月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现象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演替进行的初始条件
新课标导学
生物
必修③ ·人教版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在理解群落演替概念的基础上,能够阐明群落演 1.阐明群落的演替。
替的过程和类型。(生命观念)
2.活动建议:调查当地自
2.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科学思维) 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
3.用群落演替的知识解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 态 位 ; 探究 水 族 箱 (或 鱼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 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C )
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 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 题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速 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但火 灾前的物种与火灾后演替产生的物种不一定相同;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 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5) 能 否 演 替 成 森 林 阶 段 与 演 替 的 类 型 无 关 , 不 管 是 初 生 演 替 还 是 次 生 演 替,都可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 确的是( D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 灌木阶段群落一般比草本阶段丰富度大,空间结构复杂,自我调 节能力强。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个体出现变异在种群内是普遍 存在的,A项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有的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原有的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在此类地方发生的演 替是次生演替,B项错误。习性相似但不相同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少,对 资源的利用越充分,C项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等行为,发生 在同种生物之间,不涉及种间关系,D项错误。
2.次生 演替举过概例程田念甚:上:至:火的弃还在灾演耕保原过替农有留后田了植的植被→草物虽草原的已本,种不植子存物__过_或在阶_量_其,段__他但→_砍原_灌_繁伐_有木_殖的_阶___土体森__段__壤林__→的_条,_森地_件弃_林方_耕基阶发农本段生田保弃的等留耕演,农替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干扰了群落的正常演替,使群落 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速__度____和___方__向_____进行。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举例
祼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
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知识贴士 群落演替概念理解5点注意
(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种取代而不是 “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 植物、苔藓等。
知识构建
替的 演群 落概 初 生演替念事 阶概:例 段念但 阶随被: :段:着沙 裸彻指―时→底丘 岩在间森消、 阶一的林灭火 段个推阶了山从―移段→的岩来,地地、没一衣方冰有个阶发川被群段生泥植落―的上物被→演进覆另苔替行盖一藓的的个阶演地群段替面落―,代→或替草者的本是过植原程物来,阶存就段在叫―过做→植演灌被替木,
指点迷津
1.群落演替中的两个“不一定” (1)群落演替过程并不一定总是越来越复杂,群落结构也有从复杂到简单的 演替过程。 (2)当群落演替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不一定没有物种从本群落中消失。
2.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物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中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 替。 ②原有群落环境只是从失去了原有植被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___可__持__续__发__展_____的道路, 我国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相同吗?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不相同。因为初生演替起始条件极为贫瘠和严酷,而次生演替起始 条件比较肥沃和温和,甚至有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 历的时间长。 2.人类活动均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对吗?人类活动均使演替朝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对吗? 提示:不对。人类活动可能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能延缓群落演替的 速度。 不对。例如,长期以来,某地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而人类活动使本地荒漠 化加剧,此例中人类加快了演替的速度却并未改变演替的方向。
知识点2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 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 新的关系。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如放 牧引起草原演替的改变,如图所示:
[解析]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 行,A正确;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 演替的重要条件,B错误;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 “晴翠”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D正确。
(二)思考与讨论1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 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 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因而能获得更多 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 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 优势 ,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