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 专题综合测评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高效整合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检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人民版
专题质检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
“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
此现象(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2.(2019湖南株洲模拟)经济大危机发生后,美国总统胡佛迫于舆论压力,在农业、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如部分收购农产品,发放信任贷款,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其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
负债的农民、失业工人和破产企业界人士,要求联邦政府采取比总统更为勇敢的行为。
这表明胡佛政府( )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效果明显D.全面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3.有学者认为此法主旨在于:国家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矛盾异常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该法是(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险法》4.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
”这一评论( )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5.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值降为战前(1913年)的13.18%,铁产量为战前的8%,钢产量为战前的5%;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减少33%,谷物总产量下降19.1%。
这引起的后果之一是( )A.俄国被迫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农民暴动C.工农业的发展比例已严重失调D.政府采取余粮收集制应对危机6.史学家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珠海模拟)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解析】选A。
由材料“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2.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
这表明列宁决定(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选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18年实行,故A错误;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急需恢复经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故B正确。
3.(2014·广州模拟)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
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解析】选B。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实行有秩序的退却”,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经济条件,故B正确。
4.(2015·菏泽期中)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九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
单元质检九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柳州摸底,34)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美国、法国受的损失最大,英国受到损失较少,恢复很快,德国损失很大,但恢复较快,苏联没有损失,增速加快。
可见不同的经济制度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英法在1938年没有恢复损失,故B项错误;“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只是各自国家与自己过去的比较,无法体现国家间经济总量的对比,故C项错误;表格中苏联的发展速度快,但无法得知其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18广西桂林、贺州高三期末联考,34)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反映出“新政”( )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新政是在保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故A 项错误;罗斯福整顿金融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不属于广大人民的范畴,故B 项错误;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维护的是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故C 项错误;新政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故D 项正确。
3.(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三,3)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A.最终以失败告终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C.具有阶级局限性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是成功的改革,故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的评价,说明当时罗斯福新政难以平衡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导致资产阶级对其不满,故C 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强调罗斯福新政的不足,并未涉及对其成就的分析,故D 项错误。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提升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一、由自由放任的苦果到政府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启1.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用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
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答案 C解析1931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经济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加剧了就业困难,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了给更多家庭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A、B两项无法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福利政策,故D项排除。
2.据统计,1929-1939年,美国联邦政府年支出从33亿美元增至45亿美元。
到1932年预算赤字约为25亿美元,国债从16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
这说明从胡佛政府到罗斯福政府( )A.赤字经济是新政实施的基础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发生改变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连续性D.金融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为“1929-1939年”,在此期间胡佛和罗斯福先后担任美国总统,而根据材料可知,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年支出不断增加,这说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具有连续性,故C项正确。
赤字经济是新政的一项措施,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故B项排除;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
核心突破1.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思想的演变(1)重商主义(16-18世纪):国家干预经济,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它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自由主义(19世纪-20世纪3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它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新课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漳州模拟)著有《静静的顿河》等作品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
”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
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2.《全球通史》中提到:“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3.(探究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文明汇合交融B.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C.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经济迅速恢复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4.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
”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B.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D.社会主义是天堂5.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6.(2012·宁波模拟)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7.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一、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1)特点: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2)影响: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1)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
(2)影响: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三、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2.1928-1953年:(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试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试题编者选题表1.(xx自贡二诊)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
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西方人对苏联抱有好感的主要原因有( )①西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②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③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④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D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35年6月”“西方人对苏联抱有好感”,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弊端日渐凸显,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而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工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故①②③正确;西方人不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2.(xx济南调研)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扮演了一个改良主义者的角色,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他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B.他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C.他调和了美国社会的劳资矛盾D.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完善了资本主义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维护、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错误;罗斯福新政不是改变了自由企业制度,而是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指导,故B项错误;C项只是新政的作用的其中一点,并非新政的本质,故错误。
3.(xx芜湖检测)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
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解析:D “Work Pays America”意思是工作给美国人带来收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给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渡过危机,故D项正确;A 项图片中无涉及,排除;图中有工人,也有农民,故B、C两项均不全面,排除。
全国通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2专题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测试卷九人民版
专题测试卷(九)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5届湖南永州一模,20)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快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打算歼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安排、有组织的产品安排来代替贸易”。
这一相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须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干脆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逆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供应了依据解析:选A 由材料中时间“1919年”可知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由材料中内容“打算歼灭货币”“用有安排、有组织的产品安排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须要,故选A项;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不是理论创新,解除B项;1920年国内斗争结束后苏俄接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的逆境,解除C项;材料中相识是后来接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依据,新经济政策与此相识不符,解除D项。
2.(2025届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35)1921年,列宁在实践中逐步相识到“干脆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面、系统地扬弃“干脆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更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
列宁的这一相识( )A.示意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B.表明列宁打算放弃新经济政策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解析:选A 材料“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更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说明列宁是在表明新经济政策是短暂的,具有过渡性,故选A项;材料“列宁在实践中逐步相识到‘干脆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是想用新经济政策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弃,解除B项;材料“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说明没有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解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干脆过渡”的错误途径,即材料“列宁在实践中逐步相识到‘干脆过渡’在俄国行不通”,解除D项。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习: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评估检测九 含答案 精品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九)第九单元(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导致当时国际局势恶化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主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解析】选D。
根据材料时间“1932年”可知,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使得各国的经济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不断膨胀,积极对外扩张,造成国际局势恶化,D正确。
2.(2017·洛阳模拟)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下令美国中央银行扩大美元的发行量,美元发行量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猛增,此举产生的后果是( )A.加剧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冲突B.导致美国国际信用降低,出口低迷C.导致美国出现物价飞涨,市场混乱D.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解析】选A。
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能起到刺激出口的作用,在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形势下,美国的措施会加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故A正确。
3.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 842到25 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 000至17 000人。
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 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B.经济大危机波及到美国的知识界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解析】选C。
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移民政策,而非欧洲知识难民涌入的原因,A错误;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知识界的影响,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B错误;罗斯福政府将美国本土的一些就业岗位让给欧洲知识难民,可见其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C正确;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D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南京调研)以下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解析:选B。
1922年到1928年,苏俄(联)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这期间产生的问题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故B项正确。
2.(2019·张家界模拟)“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
较少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都是陌生的。
”材料意在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历史地位B.斯大林的经济思想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D.斯大林的革命活动解析:选C。
题干提及的是斯大林未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斯大林的经济思想,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斯大林较少接触西方民主,说明“斯大林模式”含有专制色彩的原因,故C项正确;D项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安徽合肥模拟)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两项水利工程都( ) A.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D.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解析:选D。
田纳西水利工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一五”计划的内容,因此两者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D项正确。
4.(2019·榆林模拟)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极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
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2022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2第9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
单元测试卷(九)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某某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素质测试)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
该图说明美国( )A.大众消费结构趋于合理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生产销售矛盾日益缓和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解析:选D 大众消费结构是指大众消费中各类别商品的比例,而图中数据显示的是大众消费中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无法显示大众消费结构,故A项错误;过度的分期付款会降低实际消费能力,所以从分期付款的使用比例得不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故B项错误;过度的分期付款会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而降低实际消费能力,从而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而非缓和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故C项错误;过度的分期付款会带来消费市场火爆但实际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增加经济运行的风险,故D项正确。
2.(2019届某某二模)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当地银行无一倒闭,而且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
这主要说明旧金山湾区经济( )A.在危机中整合发展优势B.得益于新政的工程规划C.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D.运用了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选A 据材料“由于旧金山承揽了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两大工程以提振就业”“数座跨海桥梁竣工后,旧金山湾区各区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孕育了战后高科技产业区——硅谷”可知,旧金山湾区经济发展得益于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各区域的联系整合,故A项正确;据材料“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和大萧条期间”可知,此时新政尚未开始,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提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故C项错误;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届百校联盟摸底)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高效总结课件(广东专用)
使工农业生产逐 步恢复到战前水 平,受到广大工 农的欢迎,是一 条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 新政的异同点
1.不同点 (1)目的不同:前者目的是巩固工农联 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目的 在于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 (2)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农 业方面;后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整。
•
栏目 导引
4.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巨 额的资金及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这超 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 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总之,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生产力发展是战后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根本动力。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3)手段不同: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 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特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 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后者 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运 用经济计划,发展资本主义。
2.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 为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 了成功的模式。
3.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 功实践提供了经验。大萧条期间,单 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 解固有矛盾,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 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
第九单元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9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含解析
单元过关测试(九)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苏中五校同盟联考)下面为近代英国自由贸易的逻辑体系示意图,据图可以得出( )A.英国殖民扩张的手段出现了调整B.自由贸易政策导致经济危机爆发C.自由贸易政策利于缓解经济危机D.工业革命后英国控制了世界市场C[根据示意图中“贸易自由化”“应对经济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一搏)”可知,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政府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选C项;图中仅是反映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没有涉及殖民扩张手段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通过示意图可知,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排除B项;题干主要论述如何解决工业革命之后所出现的经济危机问题,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控制世界市场问题,排除D项。
]2.(2021·江苏百校联考)努力工作、个人奋斗、节制物欲、反对浪费的清教传统对美国民众的价值观影响深远,但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投机活动受到推崇、享乐之风盛行、精神文化浮浅粗鄙的趋势。
这种价值观念( )A.反映出人们对经济“繁荣”缺乏理性认识B.客观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C.说明凯恩斯主义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D.反映了民众寻求慰藉及时行乐的心理A[由材料“20世纪20年代”可知,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虚假繁荣时期,因经济存在虚假繁荣,因而股票价格飞涨,投机活动受到推崇,这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时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故选A项。
]3.(2021·靖江中学)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就业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能和资源,为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
授权总统设立经济顾问委员会,制定旨在防止经济衰退的财政金融政策。
这些规定( ) A.旨在彻底解决贫困问题B.贯彻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推动了“混合经济”发展D.着眼于与苏联展开冷战B[根据材料“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能和资源,为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授权总统设立经济顾问委员会,制定旨在防止经济衰退的财政金融政策”可知,这一法律加强了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职能,属于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就业法》要求政府发展好经济,并不仅仅是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故旨在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总结,排除A项;混合经济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就业法》主要是加强联邦政府对于工人就业和发展经济的管理,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九)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单元过关检测(九)(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济南一模)1920年,苏俄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
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
这主要是因为(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解析:选C。
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和食物配给制,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选C项。
2.(2020·江淮十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
此规定( )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解析:选A。
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可知,苏维埃政府的这些规定,有利于促进苏联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故A项正确。
3.(2020·日照联考)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规定国民收入增加102%,实际只增加60%;农业产值应增加50%,实际下降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也没有完成计划。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落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B.工业优先战略存在严重弊端C.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左”的倾向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解析:选C。
材料说明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苏联的经济建设计划安排过高,无法完成,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左”的倾向,故选C项。
4.(2020·黄冈调研)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杂志经常刊登各种或美观或美味的食品广告。
这些广告代表了当时最高级别的摄影和印刷水平,一度成为苏联那个年代的标志之一。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居民消费乏力B.苏联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C.新经济政策得以恢复,经济充满活力D.赫鲁晓夫改革初现成效,农业生产局部改善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单元综合测评[第九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
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其内容。
答案: B2.(2011·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是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开始实行。
答案: B3.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
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解析:解题的关键一方面是注意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均一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体制实行于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
答案: C4.“我们承认自己是对农民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是向他们借的。
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取消义务交售制解析: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政府是收购粮食而不是无偿地让农民上缴粮食,由此排除A选项;从“恢复了我们的工业”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当时苏俄政府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B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答案: B5.“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有( )①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②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③排斥市场调节④经济管理中采用行政手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①②③④都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
答案: D6.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掘墓人”说明其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说明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答案: C7.(2011·浙江定海3月)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A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B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C项表述不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背离马列主义。
答案: B8.(2011·华师附中期中)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儿歌反映的是( ) A.工业革命使环境恶化B.战争危机日益临近C.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D.美国实施工业复兴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中20年代末30年代初、胡佛,还有“华尔街发出信号”指的是金融危机,由此可判断出儿歌反映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 C9.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个比喻主要想说明这场危机(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波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后果空前严重。
尤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试图摆脱危机的做法导致危机进一步加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答案: D10.(2011·江苏模拟)“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破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美国著名记者杰拉尔德·约翰逊之所以对罗斯福这样高度评价,从经济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 )A.他带领美国人民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B.他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先于其他国家恢复发展起来C.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乘机大发横财D.美国为其他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提供援助,加强了对世界经济的垄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社会经济较早地恢复起来,为经济的迅速恢复创造了条件。
A项错在“消除了经济危机”;C、D两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11.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做法是(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解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大量工人失业,企业倒闭,人们生活贫困,无力购买商品。
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为工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
答案: C12.(2011·吉林长春4月)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
由此可见,格林斯潘主张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加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解析:由材料中“‘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实行紧缩政策”看出格林斯潘主张利用国家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C项正确。
A、B两项说法与题干的政策相反;D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1·浙江衢州4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
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
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
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6分)(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看出劳工的困难问题、工人罢工问题。
后一问根据所学知识相对应地回答;第(2)问,由材料二看出战争开设了工厂,并创造了就业机会。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由“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应当保留”看出新政的实质。
答案:(1)反映的问题: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
解决措施:①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②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0分)(2)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6分)(3)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二斯大林说:“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首脑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
”材料三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2)罗斯福指出:“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政是否如罗斯福所说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和邓小平“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6分)(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4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直接的办法”和“国家资本主义”进行判断,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稍微抑制”“稍微加强”等信息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进行分析。
第(3)问,注意从实质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
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苏俄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对余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频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6分)(2)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不可能的。
因为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性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