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临沂六中西校区“美好课堂”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编号:01—4—04 主备人:刘力时间:2014年8月26 日一.课标要求:1.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二.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英法联军的罪行,感受雨果的高尚品格和人道主义精神。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 学习重点细细体会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A (依靠别人,不如靠自己)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掌握)晨xī( ) 箱qiè()赃.物()荒谬.()珐.琅()2.本文作者是_____,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掌握)3.速读课文,填空。

希腊有_____,埃及有____,罗马有_____,巴黎有____,东方有______4.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理解)作者在信中怎样回答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二)问题探究B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并小组讨论:1.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有什么作用?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典型训练C请从以下文中推断出“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

(不超过20个字)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

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地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

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手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和”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五. 学习小结:完成本文的思维导图:总评:分述:总述:六. 达标测试:1.解释下列成语:(1)不可名状(2)富丽堂皇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敌人锐不可当....,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眼看就要占领这一阵地了。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给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年班姓名:日期:20**年月日
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第一课时(字词课)主备研备:九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1、我能准确读写本课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并灵活运用。

2、我能正确朗读课文。

年班姓名:日期:20**年月日
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第二课时(朗读课)主备:铜佛中学郝丹研备:九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1、我能流利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我能把握文章的线索脉络,理解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立场和态度,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中学汉语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十三课导学案课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第三课时(综合课)主备:杨水月学习目标:1.学习反语体会其讽刺意味并合理运用。

2.从多角度理解课文,文章的内涵。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作业:必做题:模仿课文的书信格式,给雨果先生写一封信,介绍今天的中国。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YW-14-08-00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编写人:周玉玲审核人:编写时间:2014-9-13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2、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理解和积累“震撼、瞥见、劫掠、惊骇”等词语,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题,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探究【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生于军官家庭。

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

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

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

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

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后奕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

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3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园之一。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约十余公里。

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

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16 给巴特勒的信 学案

16 给巴特勒的信 学案

16 给巴特勒的信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有特色的语言。

一、导入: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联军远征中国历史资料简单交流。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

3、检查字词:(1)给加线的字注音: 赃物箱箧制裁给予恍若琉璃珐琅眼花缭乱惊骇晨曦瞥见劫掠(2)解词:不可名状: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三、整体感知:(学生带思考题,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思考)(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四、合作探究:(默读课文)(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

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五、重点研读: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1、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2、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以“美”衬“丑”的写法。

2、体会蕴藏在语句中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知识链接】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解读背景。

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

”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

”1860年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次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3天,余烟月余不息。

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遗恨迹”。

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的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这就是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箱箧( ) 纳粹( ) 惊骇( ) 瞥( )见缀( )满晨曦( )琉( )璃( ) 珐( )琅(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并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6、《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16、《给巴特勒的信》教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3、大声朗读课文,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4、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发奋努力、刻苦学习。

第四十九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巴特勒”是法国的一个殖民主义者,极力主张侵华战争,英法火烧圆明园后,他写信给作者,企图得到作者对英法联军暴行的歌颂。

本文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

题目交代了书信对象,表明了文章体裁。

2、作者: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作品有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被雨果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以及戏剧《克伦威尔》。

3、学习生字词:予.以(yǔ)恍.若(huǎng )缀.满(zhuì)珐琅..(fà láng )惊骇.(hài )琉璃..(liú lí)瞥.见(piē)赃.物(zāng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转述巴特勒来信的观点和目的。

树起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灿烂辉煌,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

第三部分(10),旗帜鲜明地回答巴特勒的来信。

四、教师小结:这封书信以饱含悲愤的语言,义正严词地痛斥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入侵,揭露了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队中国的强烈行径,强烈抗议他们对圆明园的洗劫和毁灭,表达了对人类文明遭践踏的悲愤之情;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五十课时:一、复习导入: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明确:语句上的鲜明对比。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初二语文导学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的信导学案及答案

第 4 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学习目标】1.能准确的记住“晨曦、惊骇、瞥见、箱箧、珐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的反语特色。

3.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能体会文中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初读课文,标记段落,完成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骇.( )瞥.见( )赃物( )箱箧.( )珐琅..( )晨曦()..( ) 劫掠.( )制裁2.积累并解释词语。

荡然无存:不可名状:富丽堂皇:丰功伟绩: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你能在上述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旨么?新知探究探究点一: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首先要在文中划出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等句子,然后大声读出来体会其感情。

)探究点二: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学法指导:联系作者身份以及写作背景资料,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暗含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综合提升(小创作,任选其一)1、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2.想象并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当堂检测】赞美圆明园——正直的良知, 。

侵略者——讽刺、谴责本文是以 为背景的文章。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 ,在这封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角度,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 。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之处:【知识链接】1.背景简介: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 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给巴特勒的信》 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给巴特勒的信》 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给巴特勒的信》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给巴特勒的信》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1《给巴特勒的信》学案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语文版九年级下册中的《给巴特勒的信》是一篇很不错的英文文学作品。

它通过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的一系列对比来强调了爱和被爱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类对生命中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尤其是在读到作品结尾:“当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点点的光亮”,让人深省与感动。

二、学习要求1.学习并熟练掌握作品内涵;2.掌握阅读技巧,理解文章意图;3.掌握关键词汇;4.体会爱情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式授课;2.课前分析、讨论,课后回顾、提问;3.黑板讲解+多媒体教学;4.课内活动、创作书面反应。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文章名与作者,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2)让某几名学生讲述自己的课下故事或经历,看看有几万巴特勒那样的人?(让学生思考和反思)2.阅读教学(1)听课老师快速阅读,让学生模仿感受语言节奏流畅性;(2)深度阅读第一遍,注重理解;(3)深度阅读第二遍,注意文学表现手法;(4)综合阅读第三遍,突出篇章主题。

3.词汇解析(1)给学生若干个生词让其查询,并做好汇报;(2)口头掌握关键词,如“黑暗”、“光亮”、“爱情”等。

4.讨论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依照读后讨论问题;(2)多角度或者全方位的归纳和总结理念和思想。

5.学习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巴特勒的情书,让每个小组选定一封作品中的情书,口头讲述,水平出色者给予奖励。

(2)在文学研究角度,阅读类似题材的文章,然后互相讨论。

6.课堂反思(1)对文章的理解情况拍摄学生们的反馈,并在本节课后做出评价。

(2)布置作业。

五、课后作业及评价要求1.背诵文章,写好读后感;2.根据感性体会完成答疑;3.在学习手册上,对课上教授的知识、内容做出评价。

六、结语《给巴特勒的信》是一篇很好的英文文学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很多活动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给巴特勒的信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给巴特勒的信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

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教师寄语: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九年级(上)执笔:X志开审核:课型:新授课执行时间:班级组名某某评分小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情感诵读,学会积累重要字词,品味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如反语的运用。

2、理解信的内容,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尊重和热爱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育学生要具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品味其精彩的语言。

【资料】1、走近作者:2、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生于军官家庭。

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

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

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

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

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1870年回国。

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

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

2、了解背景:1857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于某某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城。

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

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条约》,在此条约中,将某某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与学目标自读课文主要掌握字词、课文内容、主题及课后题。

(结合导学上的“目标”)教与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与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注意反语的作用。

(结合导学上的“要点点拨”部分)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课堂上约10分钟)资料助读:1.圆明园的沧桑:.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可参考课本前彩图)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的是,这一世界园林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 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4、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写到课本上。

5、做练习册1—6题,组长检查。

组长不会的问课代表或老师。

课堂学习:(约20分钟)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并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品味。

2、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可以写在周记本上)3、导学训练“课内精读”部分达标测试:导学训练1—7题。

(约5分钟)拓展迁移:见导学训练11—13(约7分钟)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常识。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号码
撰写老师: 杜玉虹 李爱红 李大学
第 16 课
《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一
纠错补充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2、掌握本课恍若、惊骇、浩劫、晨曦、不可名状、荡然无存等词语 2、体会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感情
预习导学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信” ,请你就本课内容,为本节课设计一段导入 语。 (请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写出精彩的导入的语。小组长在课前检查,完成为给分,没完成不给分)
2、作者在信中是怎样回答对远征中国的意见的?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和感情?
3、第一节'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 '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 言的,'您认为''在您看来'表示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见学习检测 P57 到 58) 学习总结:
二、 请用你手中的资料, 查找一个本文作者雨果的介绍。 (小组长要在课前检测, 检测结果在导学案上评分) 三、本文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请你查找历史,了解一下本课 的背景。 (小组长检查并给以评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注意:这是基础知识,一定要自己做,做完后请帮扶的同学改一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予_______以分享 恍_______若 惊骇______ 赞誉_____ 晨 xī___ piē 2、释词: 不可名状-荡然无存-五、精读课文,讨论研究: (熟读课文后,先认真思考然后在组内讨论, ) 1、巴特勒让雨果写信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见 洗劫_____ 箱箧_______ 制 cái_____ zhuì_____满 掠_______夺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字词、作者,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请同学翻到课本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走进作者: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

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绸缎()琉璃()晨曦()珐琅()箱箧()瞥见()赃物()恍若()赞誉()劫掠()2、解释词语:(1)晨曦:晨光。

(2)瞥见:一眼看见。

(3)眼花缭乱:眼睛看见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4)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5)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6)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7)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朗读。

2、指名学生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朗读。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提示:学生可从两方面说感受: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宿州五中张婷【学习目标】1、了解法国文学家雨果和他的代表作品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积累“赃物、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词义。

3、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4、了解战争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创伤。

5、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反语)的细微差别。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学习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知识链接】1、作者及代表作品:维克多雨果(l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贯穿他一生的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2、背景: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

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

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归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找出生字,并加上拼音。

赞誉神殿朱鹭恍若珐琅惊骇晨曦箱箧制裁掠夺荡然无存解释下列词语:1、赞誉:2、洗劫:3、不可名状:4、惊骇:5、典范:6、眼花缭乱:7、荡然无存:8、富丽堂皇: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给巴特勒的信(第 16 课:要求具体、准确)
一、自主学习(小组质疑):(15分钟)
1、知识准备:(4分钟)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共占地350公顷。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

江泽民1994年来此植树时指出:“圆明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艺术明珠,当年被外国强盗毁坏的惨痛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


4.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

2.反语一般有两类:
①表示讽刺的反语。

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

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

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

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

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揭示课题:(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

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

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福海,有秀美的夕阳晚照有如梦似幻的仙山亭,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

然而,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残破不堪,那曾经宏伟壮丽的大理石柱廊孤独的站立在高远的天空下,似乎还在回味着往日的辉煌……
3、自学目标:(1分钟)(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
A、我能学会。

B、我能掌握。

4、自学内容(9分钟)(学习要高效,自主学习很重要)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并探究以下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

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12分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本节需要探究问题: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

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三.教师点教师点拨(难点剖析)(5分钟)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四 当堂检测(重点突出)(成绩要想好,练笔不可少)(8分钟) 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 óu( )缎 晨x ī( ) 箱qi è (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 1,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圆明园这个东方艺术的奇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段,品位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2、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
,以至于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的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 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3,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五 自主反思(我能提高)(是否学会了,反思很重要)(5分钟)
拓展阅读《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

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

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

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

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
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

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

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

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

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霹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

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

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

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

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