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考试题
中特考试题答案
中特考试题1、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历史性依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勇于探索实践的结果。
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探索富国强民道路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其现实性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唯一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三是有利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有利于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特各专题答案完整版
前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产生的一些问题?(2).向什么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由投资,消费,出口拉动。
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
3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自主创新。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调整分配结构。
1农村经济改革专题1如何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制度的要求答:(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制度的要求: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四个大的方面,即土地资源置配、要素投入、人力资源实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问题。
所以(一)现代农业要求具有进一步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二)现代农业要求有灵活有效的农业金融供给制度;(三)现代农业要求有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四)现在农业要求有不断提升农业人力资本的制度。
2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何答: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高度集中统一的农业经营方式。
其特点是,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一平二调,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社、生产队或生产大队是当时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
3承包的推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答:承包的推行所经历的变迁:第一阶段,土地承包权的萌芽阶段(1979 年~ 1980 年)。
这一阶段是包产到组向包产到户初步发展阶段, 土地使用权由队集中使用变为由较小的生产小组分散使用, 但是土地产权还是统一集中在集体手中, 生产小组拥有一定的生产组织权, 因此从本质上看, 还是原体制的缩影,大锅饭仍然存在。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
新中特考试题目及答案科目:新中特题型:选择题1. 五万零一百五十六的36%是多少?(A)181.82(B)190.52(C)217.32(D)218.342. 以下哪个数字是标准分?(A)-3.5(B)0(C)5(D)153. 在f(x)=4x-3中,当x=2时,函数取值为(A)2(B)5(C)6(D)84. 如果f(x)=2x-5,g(x)=3x,那么f(g(x))=(A)6x-5(B)6x(C)5x-5(D)5x5. 二面角近似为:(A)40.5(B)41.5(C)42.5(D)43.5答案:1.C 2.B 3.5 4.A 5.D题型:填空题1. 一个一个式子地根据初值×3+1唯一确定了316次之后,他得到了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的起始数是_________。
102. 已知45°≤A≤90°,sinA=2cosA,tanA= ________。
23.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²-2n。
那么当n=100时,an的值是_________。
98004. 将3√3化简得_________。
3√35. z=98-56i,则|z|是_________。
70答案:1.10 2.2 3.9800 4.3√3 5.70题型:判断题1. 数轴上有A、B、C三点,BC=1,AC∥B点取P、Q,使AP=QC,则PC=AP-AC。
(错误)2. 在抛物线y=x²-2x+3的对称轴上的点坐标与顶点坐标的平均数为(0.5, 2.25)。
(正确)3. AB、CD是由同一直线上任意两点A、B、C、D所得的线段,AB=CD,如果CB>CA,则AD>BD。
(错误)4. 女、男两班各有45名学生,其中女生人数比男生少15人,则女生人数中位数与男生人数的中位数相等。
(正确)5. 当D(5,4)在圆上时,圆的方程为x²+y²-6x-8y=c;当圆过原点时,c=44。
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范文大全
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范文大全第一篇:中特复习题目及答案博睿讲坛网址(大家保存下来)5中特考试复习资料中特的考试时间马克思学院上面还没有通知我会随时关注并通知大家的放心吧下面是12道题目大家下载下来看下: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有什么指导意义?2.为什么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3.为什么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特别提出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6.如何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7.请联系中国30多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
8.中国是一个把名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点。
9.请结合实际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10.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1.为什么说“分裂无稳定”、“台独无和平”?12.两岸“走向双赢”的内涵以及实现的基础是什么?1.请联系中国近30年的改革与实践,谈谈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2.中国是一个把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结合起来的大国,请阐述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特点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特考试题
1.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怎样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文化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
经济硬指标——提升文化话语权镜头一:我国目前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29个,成为世界上入选名录最多的国家,这反映出在日趋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国际社会对我们文化价值的确认。
镜头二:《唐山大地震》以首映票房3600万的业绩超过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哈利·波特》、《阿凡达》的首映票房,这是经济硬指标体现出的中国电影所具备的文化软实力。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1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十分明确的概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色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首先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
它包涵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理论,促进文化发展的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推进先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论。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则是指现阶段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社会文化生活,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
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它既包括基本文化制度,也包括各项具体制度,也就是基本文化制度在文化各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也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根本的指导思想,制度则是对理论做出的具体的规定和原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大纲和具体步骤之间的关系一样,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事业、科学文化事业等各方面的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得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特作业题目录: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实践依据、时代依据分别是什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贡献?4、为什么要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基本国情?5、当社会主义初级理论提出后,有人认为:“现在还提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无法解释才提出来的”;还有人说:“初级是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是落后的理论、倒退的理论。
”用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哪些新的内涵?8、分别阐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体一位”的总体布局的具体内容。
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处理好哪些关系?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11、推进文化改革的重大意义?1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分别是什么?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层次分析?1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1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原则?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哪些新思想、新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中邓小平理论是这个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个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个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完整版)中特复习资料2019
1、判断题2*10 20分2、简答题5*8 40分3、材料分析题1*154、论述题1*2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2)“四位一体”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是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互关系)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4)(1)、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①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状况。
中特考试题
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19世纪初至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五次历史性飞跃:即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
(1)由空想到科学。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但他们未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
社会主义以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变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蒙古、朝鲜、中国、越南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纷纷效仿。
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
实践证明,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一、现代无产阶级的诞生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出现的资本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逐渐壮大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雇佣劳动者即无产阶级的人数激增,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
中特复习题及答案
中特试题下面共六道题,其中1-5题选作三道题,每题10分。
第6题为必做题,20分。
卷面成绩共50分。
1、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和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优”在何处?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
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4、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在要求。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6、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特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特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A. 党的十九大B. 改革开放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答案:A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所有选项答案:D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 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为主体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是: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答案:A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 教育B. 就业C. 社会保障D. 医疗卫生答案:C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 绿色发展B. 生态文明C. 美丽中国D. 可持续发展答案:C9.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A. 和平发展B. 互利共赢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国际关系民主化答案:C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人民民主专政D. 法治国家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战略布局。
2.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
中特考点及答案(修订版)
中特考点及答案(修订版)第一章一、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标志是其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新局面。
****4、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答:1、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3、把握这一精神实质就是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以及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4、这一精神实质贯穿贯穿科学发展观始终,且科学发展观每一内容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实质。
****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四大特色:1、实践特色: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用科学方法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2、理论特色: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3、民族特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内在的联系;4、时代特点:把握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要求与引领时代潮流。
新中特社会建设专题考试内容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A.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B.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C. 提升国际地位D. 增强军事实力(答案)B2、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A. 保障和改善民生B.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C. 推动经济高速增长D.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答案)C3、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关于教育公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教育公平只关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B. 教育公平意味着所有人接受相同的教育C. 教育公平要求保障每个人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D. 教育公平只针对贫困地区(答案)C4、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就业方面的政策?A.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B. 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C. 大幅削减社会保障支出D.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答案)C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 社会保障体系要覆盖全民B. 社会保障体系要统筹城乡C. 社会保障体系应只关注老年人群体D. 社会保障体系要权责清晰(答案)C6、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重点任务?A. 预防控制重大疾病B.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C.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D. 大幅增加医疗费用,提高医院收入(答案)D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关于社会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社会治理只能依靠政府B. 社会治理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参与C. 社会治理只需关注城市地区D. 社会治理应忽视社会组织的作用(答案)B8、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关于住房保障的说法错误的是:A.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B.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C. 只鼓励购买商品房,不考虑租赁市场D.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答案)C9、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措施?A. 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B.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D. 鼓励无节制消费以刺激经济增长(答案)D10、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关于社会治理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社会治理体制应完全由政府主导B. 社会治理体制应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C. 社会治理体制只需关注经济发展D. 社会治理体制应忽视法治的作用(答案)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特作业题目录: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实践依据、时代依据分别是什么?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贡献?4、为什么要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基本国情?5、当社会主义初级理论提出后,有人认为:“现在还提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无法解释才提出来的”;还有人说:“初级是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是落后的理论、倒退的理论。
”用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6、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哪些新的内涵?8、分别阐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体一位”的总体布局的具体内容。
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处理好哪些关系?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11、推进文化改革的重大意义?1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分别是什么?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层次分析?1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1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原则?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哪些新思想、新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特考试试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与根本问题?根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社会主义。
3、建立什么样的党、怎样建立党。
4、什么是开展、为什么开展与怎样开展。
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内涵。
2 中国与平开展道路内涵、依据?内涵:既通过维护世界与平开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开展维护世界与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与改革创新实现开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的长处;顺应经济全国化开展潮流,寻求及各国互利共赢与共同开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立持久与平、共同繁荣的与谐世界。
依据:一、中国坚持走与平开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二、中国坚持走与平开展道路是中国根本国情的要求三、中国坚持走与平开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3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与阶段性特征?根本国情:一,从人口的数量与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二,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及世界平均差距不断缩小,但总体来看仍处于世界后列;三,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到达小康;四,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环境压力大;五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六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现阶段的特征: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构造性矛盾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开展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三、人民生活总体到达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四、协调开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根底薄弱,农村开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开展差距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任务艰巨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开展,依法治国根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立及扩大人民民主与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构造,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立与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剧烈,兴旺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与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开展与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中山大学研究生中特考试大题
1、中国为什么不选择资本主义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一、近代中国的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的中国;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也正是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造成了中国革命的运动和中国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条件和原因;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一帝国主义不允许;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二国际社会力量不容;十月革命以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成了这种世界革命的伟大的同盟军,必然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的有力援助;三国内封建势力不允许;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权是独裁专制的统治,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必然排斥、镇压一切先进的思想;四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他们在经济上依附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决定了其政治上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在近代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和残暴的,加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政策,得不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三、社会主义适合中国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理想社会观—大同思想;“大同”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礼运篇;礼运篇托孔子之名系统地描述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几千年来,大同理想深深积淀于中国人的意识中;许多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用不同的语言反当着“大同”思想;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并没有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列宁同志所指出的:“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不管是天平天国、洋务运动还是辛亥革命,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以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愿望变为现实;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了旧的体制,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体制,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安定,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高度,人民生活得到显着的提高;总之,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阶级斗争状况以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它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答: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结合各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本身就内在的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前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后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两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都至关重要;因此,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全面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和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好三项要义:第一,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作风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培育开放兼容的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心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开放兼容的世界眼光,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当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终究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度的文化,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是绝对一致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其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 如何看待当代西方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左翼学者所倡导的理论思潮,它不但以“替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面目而出现,而且特别设计和论证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理论模式;这样的新论证和新探索,对低潮中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但往往都是纯粹的乌托邦设计和理想;因此,构想社会主义模式就往往会出现先验的、主观的、脱离现实的倾向;马克思之所以不愿将社会主义模式化,是因为他认为社会主义不是乌托邦,而是解决现实各种矛盾的现实武器;所以,在社会主义作为现实体制而存在的时代,社会主义者可以而且必须从传统社会主义的成功及失败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从而构想出更加合理的社会主义模式;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市场社会主义新模式:就新模式产生地来看,有英国的、有美国的、也有法国等国的;就新模式设计的重点来看,有的是抓住公有制问题来进行设计,有的是着眼于经济效率做文章,有的是突出经济民主、分配平等和社会公平方案,有的认为国家只发挥极为有限的指导作用,有的则认为国家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有的把市场社会主义看作是工人合作社制度,有的则认为市场社会主义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就新模式的设计者来说,有的是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如施韦卡特David Schweikart,有的是左翼学者,如罗默John Roemer、米勒David Miller等;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和失败、反社会主义的论调又甚嚣尘上的情况下,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积极探索未来的社会主义蓝图,是有着更加积极意义的;他们无所畏惧地回击各种挑战,大胆地构想和设计未来社会主义的种种蓝图,充分反映出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所以,由这种探索而反映出来的“乌托邦”精神,是当前社会主义运动最迫切需要的;低潮之时的社会主义更需要“乌托邦”的构想和精神;我们应当肯定,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之时,它能够提出和倡导这样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理论,对于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是有着重大的方法论意义的;我们还应当看到,这种“乌托邦”的模式理论有着现实性的因素和精神;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理论绝不是没有价值的“乌托邦”幻想,而是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的;从这样的观点和精神来看,我认为,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虽远离现实但又贴近现实;说它远离现实,就是说这些模式一方面具有抽象的理论形式,因为,它们往往是在对现存经济制度优长因素综合的基础上而构想出来的;另一方面,由于其理论构想的抽象性,因而,它缺乏现实操作性的基础;总之,这些模式试图寻求一个既超越资本主义,又超越其它社会主义模式,并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是贴近现实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此,我们应当给予积极的和充分的肯定;毫无疑问,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已经表现出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现实性和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新模式的独特性特点;正因如此,它将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现实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重要的是,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是有着重大启迪作用的;4 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法国议会组织倒台,资产阶级政党联合起来想统治议会,法国议会中的小资产阶级为了对抗资产阶级的联合,联合工人阶级,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称谓;因此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最初是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联合;它的性质是要求民主共和制度,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极,而是调和与缓解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它的旗号是以民主主义的方法来改造社会,其改造不超过小资产阶级的范围;后来在德国也出现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最主要的代表是德国工会主席拉萨尔;当时他提倡,工人阶级解决资产阶级的压迫要举办由国家支持的工人合作社;民主社会主义则完全抛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制度选择中排除出去,把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完全局限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对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主张通过支持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使之认同资本主义,“同资本主义一体化”;在苏东剧变过程中,社会党国际又是“热烈欢迎东欧发生的变化”,又是“希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取得成功”,加入到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动和平演变攻势的行动当中;在苏联,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革,把蛰伏在地下和国际敌对势力培植起来的反共势力召唤出来、组织起来,摧毁了社会主义制度,推翻了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一步一步地把苏联推向解体;民主社会主义在政治上主张议会民主选举上台执政,通过改良实现政治“民主”,反对暴力革命;经济方面主张放弃消灭私有制的观念,用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而代之,用共同的经济民主来补充议会民主;文化上的指导思想是多元化的;社会方面主张注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民主社会主义试图以超阶级的、抽象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伦理价值观念为出发点,寻求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解决;国内一些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把民主社会主义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的说法是歪曲了马克思主义;总之,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从其本质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学说,它是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辩护和服务的,它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它只能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而中国只有坚定地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有发展;我们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弄清楚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5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60年的经验与教训新中国六十年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与历史经验新中国60年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总的来看,前30年积累的主要是教训:过早地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统制一切,不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没有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大搞阶级斗争;后30年昭示的主要是经验:思想解放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尊重知识与尊重劳动相结合;强化国家观念与培育市民社会相结合;增强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与渐进的改革相结合;独立自主与融入世界相结合;模仿与创造相结合;保持党内活力与发挥党外积极性相结合;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无论是教训和经验都是对历史研究所构建的历史的一种认识;新中国六十年辉煌成就的取得,与我国人民的努力创业、团结奋斗是分不开的;仅从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就可以看出,同样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新中国取得的成就要超越同时期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无论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还是后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都遵循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并结合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社会实践进行理论认识的发展和创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新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中国发展与改革的理论指导,是一个十分艰巨与复杂的过程;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看,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关系2、从实际出发,重视发挥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理论4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摒弃新自由主义的主张5、坚持社会主义经济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二、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几点启示1、在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中发展社会主义2、落实改革任务的两个方面,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必须着力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应客观地看到我国目前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应通过落实,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碰到的障碍;首先,要重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和民生问题,使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扭转前一时期“重资轻劳”的倾向;其次,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增长方式;三是要真正和有效地转向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些方面的问题中央在着手解决;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需要上下配合、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总结历史的教训和经验,不纯粹是一种历史研究,而主要是对目前历史研究所构建的历史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明显的现实关怀或未来关怀,因此,难免见仁见智;从这一点上说,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及其所构建的历史的丰富和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相,人们所认识的教训和经验,也将随之变化;也就是说,只有从真实的历史中才能总结出真实的教训和经验;实际上有时教训和经验也无需总结,因为真实的历史本身有着其自在的启示和鉴照,当然这需要有眼光才能看出来;6、如何看待中国模式你认为目前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中国模式的主要优点;一是凝聚力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培养了我国人民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优秀品质,这使中国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应对各种挑战;我国集全国之力成功举办奥运会、共同应对汶川大地震的行动集中体现了中国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而这在一个多党竞争、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对立的模式下是很难做到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财力弱小,需要的正是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模式,这样才能加快本国的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正是中国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青睐的重要原因;二是效率高;这种效率在应对重特大事故时更能得到完美的体现;三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大大降低了改革成本,确保了国家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局限性;中国模式被世人热议,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模式并非完美无缺;作为一种发展理论、发展模式,中国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经验、一种需要完善的模式,中国模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绝不会一帆风顺,它面临国际国内多种势力和多种因素的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三是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成功还多局限于经济上,认为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改革成就的同时,应看到,政治体制的滞后而造成的权力过分集中和腐败问题等,将是影响中国模式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障碍;四是社会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诸如两极分化、社会治安、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表示了极大关注;我们说“中国模式”优越,并不是说它完美无缺;优越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前的“中国模式”同苏联模式相比,同一些资本主义的模式相比,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相比,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至于在某些方面和部分,未必比其他模式好;由于“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因而缺陷不少;中国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给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以便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中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而言,我认为中国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应当是收入分配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相关机制和法制的不健全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作为反映收入分配最重要指标基尼系数,我国从1990年的0.35上升到2013年的0.473;而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表现,首先,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2011年为44.9%,低于世界重要经济体的50%到57%之间标准;其次,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和制度缺陷导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城乡间、行业间、阶层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突出,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再次,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目前,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只有三分之一,大大低于同收入水平的其它国家;另外,在新一轮的收入差距扩大化进程中,尚未完全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灰色收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后果已经远远超越分配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5.1如何理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2赤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当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启示1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贫困地区经济有所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有了长足进展;但是,我国仍存在众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是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需要下大力气着力解决;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因此,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发展和现代化是关键,而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是瓶颈;2精准扶贫意味着将扶贫工作单元从区域瞄准转向农户瞄准,在区域发展格局下更加注重扶持贫困农户发展,同时,精准扶贫方略将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与扶贫开发的增收作用相结合,并通过精准扶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此外,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6. 1为什么说长征的胜利既是“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2如何理解“长征永远在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问题1.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2.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2)4. 十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有何重大发展 (3)5. 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你个人能做出什么贡献? (4)6. 为什么中国必须坚决反对恐怖主义? (4)7. 腐败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 (4)8. 腐败问题带来哪些危害? (5)9. 简述党的建设目标的历史发展。
(5)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5)11.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挑战? (6)12. 今年以来我国“稳增长”的应急措施? (6)13. 当前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哪些方面? (7)14. 请具体谈谈提升文化生产力过程中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
(7)1.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和制度..、理论体系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中国当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2.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路径是什么?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是推动节能减排。
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倡从我做起,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仅要解决发展观念的认识问题,还必须在实践中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通过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在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经费投入上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明确导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3. 简述中共领袖更替机制的发展及其成就答:(1)中共领袖更替机制的发展:建党以来,中共领袖更替机制一直在发展完善,出现过6种:共产国际指导机制、党内民主斗争机制、指定接班人机制、特殊机制(一方把另一方抓起来隔离审查)、退休制度化,集体交接班机制、领袖预备人选民主推荐提名机制。
自毛泽东以来的各任领袖都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废除了世袭制;邓小平废除了终身制,确立退休制;江泽民确立有限任期制和到点退休制;胡锦涛创立领袖预备人选民主推荐提名制。
发展的趋向是逐渐制度化、程序化和民主化,重大成就是已能确保领袖有序更替。
(2)成就:党的领袖更替机制在演变中实现了3大飞跃,其发展的趋向是逐渐制度化、程序化和民主化,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党已能确保领袖有序更替。
(3大飞跃:①从由共产国际指导到独立自主;②从毛泽东实行个人专断甚至个人崇拜,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到确立集体领导,集体向集体交接班;③从领袖或领导集体自上而下挑选新的领袖或领导集体,到党的中央组织全体成员自下而上民主推荐提名未来的领袖预备人选。
)4. 十七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有何重大发展答:(1)重大决策: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的十六大就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路线。
十七大再次确认了这一民主发展战略。
党内民主是除基层民主之外,中国推进民主政治的又一重点。
如果说基层民主是由下至上推进民主的话,那么,党内民主则是由核心向外围推进民主。
(2)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报告》依次提出了如下6项措施:措施1:“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措施2: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措施3: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票决制措施4: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措施5: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措施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 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你个人能做出什么贡献?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一)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能力(二)建立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市场,确保对碳排放资源的有效控制权(三)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积极确立中国全球新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保碳排放发展空间(五)提升国际话语权能力,加强环境外交宣传(六)处理好贸易与环境问题,破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个人贡献:(一)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二)减少粮食浪费(三)减少畜产品浪费(四)合理使用电风扇(五)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六)减少一次性筷子使用(七)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八)积极参加全民植树6. 为什么中国必须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答:(1)恐怖主义对中国的威胁不容低估①“东突”分裂势力及其恐怖活动②中国公民及其他利益在海外遭受恐怖主义威胁③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2)恐怖主义问题是严重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因素之一(3)反对恐怖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7. 腐败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是什么?答:(1)腐败的制度原因:①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欠缺,权力缺乏足够的约束②社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③利益既得群体话语权优势(2)腐败的深层原因:①人性理解的偏差②社会发展目标不清③信仰缺失④价值目标单一8. 腐败问题带来哪些危害?答:腐败带来的问题:(1)执政合法性危机(2)毒化社会风气(3)社会运行失序9. 简述党的建设目标的历史发展。
答: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把党的建设形象地称为“伟大的工程”,并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1983年,邓小平(十二届二中全会):“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1994年,江泽民(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997年,十五大:“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007年,胡锦涛(十七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答:(一)在思想建设方面,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二)在组织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三)在作风建设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1.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新挑战?答:(1)出口短期内大幅波动。
(出口困难)(2)企业去库存,去杠杆.......并存。
(今年以来,生产侧的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品产量、发电量等增速的降幅,总体超过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的降幅,生产侧与需求侧的偏离,主要是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和价格持悲观预期,调减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降低产能利用率。
)(3)产能过剩突出,经济效益下滑。
(在传统产业中,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行业,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铜冶炼、纺织、化纤等行业。
在新兴产业中,由于不少地区采用多种刺激政策推动投资,产能快速扩张,部分新兴产业,如碳纤维,风电,多晶硅,锂电池、光伏等,先后出现产能过剩。
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经营模式表现出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