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1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明 清 之 主 际 张 的 思 想 批 判
反对专制
顾 炎 武
强调经世致用
王 夫 之
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批判传统儒学
②哲学思想 (略)
专题简括

春秋
兴起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正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宋明 高潮----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 明清
批判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温馨提示: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 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典例展示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 之。……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遏,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 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 孔子为 “盗丘”,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共原因。 (4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 了怎样的新阶段?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4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件PPT
• 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 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 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 张“性本恶”。
•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 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 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 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 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 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C.意义: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 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 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 建专制统治。
•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 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和 欧洲;在日本和朝鲜还形成“朱子学”学派。
• D.评价——①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 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 作为战国百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史论要旨】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不 受重视的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 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 暴力手段实现统一;(2)儒家学说倡导 “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故不受重视。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 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 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 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 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 (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心学与理学的关系: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 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 A.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 治的社会秩序。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选D。
选项 具体分析 “三纲五常”只是教育内容之一,非全部, 无法体现核心思想 “去恶从善”同样只是教育内容的局部和 具体体现 “以农兴业思想”对应了材料出处,却偏离 了材料的核心内容 结论
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
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
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
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 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 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解析】选D。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
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D 具体分析 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 结论 排除 排除 排除 正确
3.吸收与改造: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纷争与融合,
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 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 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 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 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共23张PPT)
6
探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根本原因: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①政治: 诸侯争霸,周王室衰落,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政治经济的产物
②经济: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和被重用。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③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④文教: 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内容
1.儒家思想:
时 代表 思想主张及贡献 期 人物 ①政治思想:提出“ 仁 ”与“礼”的学说;主张 德治 ;注 春 秋 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如何实行仁,要 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使 孔子 ②教育思想:开创了 私人讲学 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 时 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 “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恢复“礼制”);主张推己 期 的全面发展 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主张逐步改良(反对春秋时 ③整编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 如何评价孟子的思想? 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认为春秋变革是“礼 期的大动荡,“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战 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仁政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崩乐坏”的表现,试图恢复周朝的社会秩序——代 国 孟子 ②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的学说 垄断的局面。——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早期民本 时 表的是春秋时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立场。) 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期 人”的严格等级制度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 思想的基础 步。(你还知道孔子哪些教育名言?) ①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提 荀子 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②关于“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12
[特别提醒]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绝不等同于近代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及发展的产物。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早 期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 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轻巧识记] 明清思想家及观点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 思想家”
5
2.思想主张 (1)提出“__穿__衣__吃__饭____,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中。 (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 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__童__心__说______”,以此反对礼教的 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3.代表作:《藏书》《续藏书》《__焚__书________》和《续焚 书》。
8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主旨是“__循__天__下__之__公__”,揭露和批判历代帝 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_运__动__规__律_____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史观。 3.著作:《船山遗书》。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主要思想 (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___潜__书_______》。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13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 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 秦朝遭打击,汉武正统立。
宋明很讲“理”,明清现生机。
14
程朱理学
史料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 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 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指的是哪些 思想家? (2)他们反思的原因何在? 提示:(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2)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宋明理学日益禁锢人们的 思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

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共29张PPT)
——代表没落奴隶主消极避世的心态
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②庄子(战国):
——代表没落奴隶主的心态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获取精神自由(逍遥)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2. 法家:韩非子(战国)
——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的风貌 改革观:主张变法
考情分析: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区域,江苏高 考近五年都有命题,特别是2011年和2013年, 必修命制了两道大题目,2012年选修涉及。 预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 础。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
一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读书也要配合生命和季节的阶段。
那我们应该怎样随着季节而读书?
• 【答案】
•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 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 和谐。
•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 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 发展
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用严刑 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以维护封建统治)
集权观: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1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1人民版必修3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现实问题历史化典例1展示
• 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 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分别 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 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儒学的 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总体概括
背景: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 专题主线: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 致经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 特色。 • 专题重点:以著名思想家孔子、黄宗羲等人物为中心,探讨他们对 中华民族和对浙江文明进程中的所作的贡献和影响。(李泽厚在 《孔子再评价》中认为,孔子的思想可以使未来的华人社会里避 免在一个异化的世界里失去人的本性。此外,根据已经自己命题 兄弟省的经验,地方史的考查占较大比重。所以,作为浙江籍的著 名思想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专题难点: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涉及人物和概念较多,内容也比较艰 深,如何将本专题的内容尽量讲生动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起 学生兴趣是最大难点。(按照省指导意见,理学思想较为深奥,学 生在学习时无需深挖其内涵,如感兴趣,可阅读一些较浅显的课外 读物帮助理解)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 长期延续,除了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原因之外,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不 能忽视的。正如《中国文化概论》所说:“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 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 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和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 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 劲脉搏中时时刻刻都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学习传统文化,不 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样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的国 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续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 来.”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专题列为《高中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的第一目,可见新课标和新编历史教 科书对本专题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固然因为其时序性,更重要因其 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专题对于后续文化史的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0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30张ppt)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
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
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 社会关系。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全析提示
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分析其内容入手,先具体分 析各项内容的作用,然后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
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 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思想主张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宋明发展为理学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 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4)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31.(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 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是主流。
——《荀子·天论》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在中国历史上士与“士精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是中华民 族的脊梁。史学家钱穆曾讲:“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 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
——夏凡《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2.战国诸子的共同点 战国诸子对于天地人三方面,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展开唯心主义和唯 物主义的斗争。在天道观方面,儒家有“天命”,墨家有“天志”,老 庄有“自然”。在社会问题方面,儒家有“周道”,墨家有“尚同”, 老庄有“小国寡民”,法家有“今世”。在人道思想方面,儒家称 “仁义”,墨家称“兼爱”,老庄称“真人”,法家称“利众”。
——据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整理
6.孔子的思想 孔子在和学生的谈话中,多次阐述关于“仁”的含义,这些不是以祖先 神的崇拜为出发点,而以人的理性为基点;不是以氏族群体为出发点, 而是以个人修身为基点;不是以维护一方面牺牲另一方面为出发点,而 是力求照顾到人际双方要求为基点。 孔子强调,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靠自己努力,从“我”做起。 他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里主 张恢复西周礼制,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同时他也把君子的自我道德修 养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这种从“我”做起的道德修养论,成为 儒家“人学”的思想核心,在儒学历史演变中,这个核心没有变化。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专著选读(教师备用)
1.士的兴起及影响 周代贵族阶层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四个等级,天子分封诸侯,诸 侯分封卿大夫,而士没有实际封地,多为卿大夫的家臣。因古代学在官府, 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故士又成为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 的称呼。 士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和角落,上可以为卿相,下可以为士民、布衣,士的 社会地位和职业千差万别,在差别中又有共通的东西,即智慧、知识、道 德和勇敢。这些东西是无形的,但在社会活动中又无所不在,无处不需。 士正是凭借这些无形的东西优游于社会各个角落,这个阶层成为上流社会 与下层社会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因此它的影响无处不在。

高考历史 专题整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 专题整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 )。
南昌市城雕(chénɡ diāo)鹅 湖之会
第十一页,共20页。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 的本源
B.“天理”是不是 “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shì fǒu)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shì fǒu)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解析 朱熹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 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A项是二 者最大的分歧。 答案 A 警示 明确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及哲学倾向。
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故A项正确。B项的仁政思想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部分材料信息,不能完全反映
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属于理学(lǐxué)观点,并非道家思
想,故D项错误。
答案 A
第十七页,共20页。
考情分析 中国古代思想史,一直以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更是重中之重。从内容上看,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明清 之际的思想批判等内容都是高考入题点。复习备考应特别注意 (zhù yì)把握基础知识,尤其注意(zhù yì)考查时会引用新材 料、设置新情境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二十页,共20页。
,而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十四页,共20页。
【例1】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
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Dàojiā),意思是清静寡欲;
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专题整合
第一页,共20页。
第二页,共20页。
中国传统文化(wénhuà)主流思想的演变轨迹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第十八页,共38页。
孔子问道(wèn dào)于老子
相传一代宗师孔子曾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才
的老子,这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后世
(hòushì)学者感叹羡慕不已,这也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 第十九页,共38页。
儒家: 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
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道家: 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
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结合下面的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
二、道老可道庄,(l非ǎo常道。 zhu道ā生n一ɡ),之一学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老有子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⑴“道”的哲学概念 ⑵辩证法思想 ⑶“无为而治(wú wéi ér zhì)”的政治思想
他73岁从去教世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 一生(yīshēng)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 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第五页,共38页。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仁”与“礼”,“德治(dé zhì)”。
孔子提出哪些 思想主张?
(2)注重政治与人事(rénshì),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三、法家(fǎjiā)思想
秦始皇佩服(pèi fú)的“韩非子”
第二十五页,共38页。
你知道(zhī dào) 吗?
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国理论虽经 多次推荐依然不被韩王采纳,却被当时韩国的敌国秦国的秦 始皇所赏识(shǎngshí),并专门发兵韩国将韩非这个治国人 才夺了回去。为了得到一个人才而专门发动了一场战争, 这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们不难看 出秦始皇是多么重视韩非的法家思想理论。秦始皇也正是全 面、彻底、果断地实施了韩非的这一法家治国理论,才终于 统一了七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秦王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 长期延续,除了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原因之外,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不 能忽视的。正如《中国文化概论》所说:“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 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 性和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和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 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 劲脉搏中时时刻刻都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学习传统文化,不 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样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的国 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续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 来.”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专题列为《高中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的第一目,可见新课标和新编历史教 科书对本专题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固然因为其时序性,更重要因其 历史和现实意义。) 本专题对于后续文化史的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
——天下大乱,15年便 灭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知识· 梳理
宗旨、核 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墨 家 : 墨 翟
主张:
非攻 非乐Βιβλιοθήκη 尚贤 非命尚同 节葬
节用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特点 :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 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
讲一讲
你能给大家讲一 讲‚苛政猛于虎‛的 故事吗? 这个故事反映了儒 家的什么思想?
故事反映了儒家的“德治”思 想
• 相传孔子经过泰山时,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泣.孔 子叫子路去了解情况,子路问妇人:你为什么这么 伤心呢?妇人回答:我的公公、丈夫、儿子先后被 老虎吃了。孔子问:“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地方去住 呢?”曰:“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夫子曰:“苛政猛于 虎也.”这件事给孔子很大的刺激,进而在政治上强 调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必须以仁和礼作为自己的 准则,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他说:“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说统治者如 果实行“德治”,就象北极星一样众星拱之,老百 姓也会自然而然地服从。
材料3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思 想 学 说
政治 思想
核心
内容
‚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 ‚为政以德‛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 神敬而远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礼、乐、身、御、 书、数
‚仁‛和‚礼 ‛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 思想 教、全面发展
创办私学;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
想中 的国 演传 变统 文 化 主 流 思
百 家 争 鸣
诸子: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
思想主张
百家: 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春秋战国形成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汉代成为正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 宋明发展为理学
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 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 儒家: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意识到浪费 水电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只要内心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 清楚浪费行为是不符合礼的规范的,这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 道家:采用无为的办法,再维持一段时间,等水电部们停水停 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 树立起节约的意识。 • 墨家: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树立节约意识。要身体力行,做节 约的模范,利用自身优势制作节约用水的各种工具。
学 习 要 求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 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 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 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变的价值。 本课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学习时应结合以往所 学 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和阶 段特征,理解这一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及 其 意义。 ‚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 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儒学的 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总体概括
背景: 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深化· 拓展
“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
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 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 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 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 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知识· 梳理
师生互动
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和‚制天命 而用之‛等观点?
——《荀子· 天论》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 加完备。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
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 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个人简介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 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 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知识点拔 子曰:‚仁者爱人。‛ 材料1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思想评价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 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知识· 梳理
理论来源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韩 法 观点主张 非 家 子
发展趋势
作 用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认识论: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②“参验法”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
知识点拔
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 柔能胜刚。
小国寡民的社会
知识点拔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核心 1. "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辨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内容
‚道‛是世界的根本; 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 转化的规律。
思 想 学 说
哲学 思想
政治 主张
‚小国寡民‛
儒 家 思 想 的 演 变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学法指导
(1)切入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 的产物;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2)演变规律: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求同存异 互相批判、互相取代、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3)把握原则:先局部,后整体 1.局部: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特点 2.整体:知识结构法、时间线索法、比较法、图表法等知识 系统化,整体化 (4)如何对待:珍视传统,古为今用 辩证取舍,发展创新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现实问题历史化典例1展示
• 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 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分别 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 阶级: 文化: 荀子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 孔子、老子、墨子的思 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想主张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 私学兴起 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攻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知识升华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儒家
孔 子
孟 子 仁政 思想
荀 子
老 子
庄 子
韩非子
思想 学说
墨子 思想 特点
生平 思想 文化 教育 成就
天人 关系 礼的 思想
哲学 政治 思想
思想 学说
概念呈现
“儒”: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术士之 称。从人,需声。”这就是说,“儒”是指性格柔顺、 平和,从事某种技艺活动的人。孔子长期从事教育活动, 培养了众多学生,形成儒家学派. • “仁”在文字学上的本义是“相人偶”,即承认别人是和 自己一样的人。最能代表孔子“仁”的思想的是:“仁者 爱人”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世界三大思想传统之一。它既不同于 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指向是知识论的古希腊思想 传统;也不同于注重人与神之间关系主要指向是宗教彼岸 世界的古印度思想传统;中国的思想传统所注重的是现实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指向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之 道”。它的最终目的在于个人精神人格和道德人格的自我 树立与自我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