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及机械排烟系统设计原理及施工安装技术图文并茂页
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应急疏散系统、消防广播通讯系统、防火隔断系统(卷帘门、防火门)、泡沫灭火系统、漏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梯系统、消防炮系统、消防供水系统(泵房、水箱间)等组成消防工程系统。
防排烟系统可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排烟系统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消防工程系统:防排烟系统防排烟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防排烟系统,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
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
自然防排烟系统: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排烟设施。
利用建筑的阳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应设于房间的上方,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800mm以内,其间距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
自然进风应设于房间的下方,设于房间净高的1/2以下。
其间距以进风口的上边缘计。
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应在30m以内。
自然排烟窗、排烟口中、送风口应设开启方便、灵活的装置。
电流烟控制系统,可以非常有效地满足建筑的设计标准。
烟雾控制系统使用加压或被动式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烟雾扩散整个建筑。
排气方法可以帮助烟雾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如何取决于是否有实际的方法已被用于系统适于各自的建筑。
第3章 防、排烟系统

防烟设备和排烟设备的作用及主要包括内容
1、烟气在建筑物内的流动线路 着火房间 走廊 竖向梯、井等向上伸展
2、防烟设备和排烟设备的作用
• 防烟设备是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 • 排烟设备是消除烟气大量积累并防止烟气扩散到疏散通道
3、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施 • 防烟设施:分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 设施。 • 排烟设施: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4、防、排烟设备主要包括: 正压送风机、正压送风阀、排烟风机、排烟阀、排烟防火阀 防火卷帘门、防火门、挡烟垂壁
防火分区:用防火墙楼板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分隔的区域,将 火灾限制在一定区域内。 防烟分区:在设置排烟措施的过道、房间中用隔墙或者其他 措施分割的区域。 • 设置自然防、排烟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自然 排烟和防烟。 • 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正压送 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自然排烟的优点: 构造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及动力设施,运行维护费用 低,排烟口可以兼作平时通风换气用。 缺点: 排烟效果不稳定,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制约,存在火灾通过 排烟口向上层蔓延的危险性。
烟气从中和界以上排 出室外,空气从中和 界以下进入室内,形 成对流。
(a)烟从水平方向 喷出后再浮升力作 用下向上弯曲。 (b) 当上下窗间有大 于90厘米的窗间墙 时,喷出的烟火贴附 在墙面上。
2、 烟气在走廊内的流动
从房间流向走廊的烟气,开始即贴附在天棚下流动,由 于受到冷却和跟周围空气的混合,烟气层则逐渐加厚,靠近 天棚和墙面的烟气易冷却,先沿墙面下降。随着流动路线的 增长和周围空气混合作用的加剧,烟气由于温度逐渐下降而 失去浮力,最后只在走廊中心剩下一个回形空间。
防烟排烟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防排烟系统

状态的转换情况。 采用风速仪,按下列方法测量排烟风口的
风速 。 启动排烟防火阀查看信号反馈及停止风机
功能。
防排烟系统的检测
风机 防火阀、排烟防火阀 送风口、排烟口 管道及附件 联动控制 及系统功能
风机的检查及常见故障
防火阀的定义及设置部位
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 路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 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关闭,在一 定时间内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 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防火阀的组成
主要由阀体和执行机构组成。阀体由壳 体、法兰、叶片及叶片联动机构组成; 执行机构由外壳、叶片调节机构、离合 器、温度熔断器组成。
风机的小修
小修半年一次:①清洗、检查轴承; ②紧固各部分螺栓,调整皮带的松紧 度和联轴器的间隙及同轴度;③更换 润滑油及密封圈;④修理进出风调节 阀等。
风机的大修
大修一年一次,除包含小修内容外, 还可能有:解体清洗,检查各零部件; 修理轴瓦;更换滚动轴承;修理或更 换主轴和叶轮,并对叶轮的静、动平 衡进行校验。
防排烟设备联动控制主要是指对风机、 送风排烟口和防火阀等所组成设备进 行控制,同时对与防排烟设备有关的 防火门、活动式挡烟垂壁及通风、空 调系统的联动设备等进行相应的控制。
防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
联动系统的自动启动主要是依靠布置 在建筑物空间中的烟气探测系统的报 警装置。这种启动方式的优点是使防 排烟系统尽可能的在火灾早期启动。 烟气控制系统应设有远控中心,可由 人工操纵来取代自动控制系统。
防排烟系统风道的材质
管道可由很多材质制作,但不宜采用 耐火性能差的塑料来制作。一般用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砖混、水泥混凝土等材料。
防排烟系统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39
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a)走道排烟、前室加压送风、楼梯 间加压送风;
ppt课件完整
40
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b)走道排烟、前室加压送风、楼梯间自然 排烟(楼梯间靠外墙)
ppt课件完整
41
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适用范围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示意图
31
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作用
1)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2)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3)可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减少 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
ppt课件完整
32
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由三方面构成
对加压空间的送风 加压空间的漏风 非加压部分的排泄
ppt课件完整
33
ppt课件完整
15
5)非高层建筑及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中,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1000m的地上丙类仓库。
6)汽车库。
ppt课件完整
16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机械排烟方式可分为: 局部排烟方式
集中排烟方式
ppt课件完整
17
3 .机械排烟方式和系统组成
机械排烟方式
根据补风形式的不同,机械排烟又 可分为两种方式:
计算力障碍表现为不会计算不会付钱等31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1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作用2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工作原理3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适用范围4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组成与设置象思维受损理解判断能力下降无法系统思考问题无法对一件事情做相应判断
防排烟系统
ppt课件完整
1
主要内容
一、概念 二、机械排烟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作用、组成及
机械防排烟通风系统安装方案

机械防排烟通风系统安装方案一.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一风管及部件预制一风管及部件安装一风机设备安装一单机试运转一联动调试f 验收。
二、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所用的无机原料、玻纤布及填充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原料中填充料及含量应有法定检测部门的证明技术文件。
2.1.2玻璃钢中玻纤布的含量与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玻纤布应干燥、清洁,不得含蜡。
2.1.3主要机具有:各类胎具,料桶,刷子,不锈钢板尺,角尺,量角器,钻孔机。
2.1.4所制成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国家有关试验规定。
2.2作业条件:2.1.11集中加工应具有宽敞、明亮、洁净、通风、地面平整、不潮湿的厂房。
2.1.2有一定的成品存放地并有防雨、雪、风且结构牢固的设施。
2.1.3作业点要有相应的加工用模具、设施电源、消防器材等。
2.1.4成品制作应有批准的图纸,经审查的大样图、系统图,并有负责人的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三、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3.管的制作4. 1.l镀锌钢板及各类含有复合保护层的钢板,应采用咬口连接或钾接,不得采用影响其保护层防腐性能的焊接连接方法。
5. 1.2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可采用密封胶嵌缝和其他方法密封。
密封胶性能应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密封面宜设在风管的正压侧。
6. 1.3金属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钢板或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得下表的规定。
2排烟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可按高压系统。
3特殊除尘系统风管钢板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不适用于地下人防与防火隔墙的预埋管。
3.L4非金属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有机玻璃钢风管、无机玻璃钢风管板材的厚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相应的玻璃布层数不应少于规定,其表面不得出现返卤或严重泛霜。
用于高压风管系统的非金属风管厚度应按设计规定。
3.1.5防火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下面就分别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图文解析:一、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加压送风1)自然通风方式前室示例楼梯间示例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二、排烟系统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排烟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走道示例中庭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具有较高耐火极限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第7章-防排烟系统

7.3 高层民用建筑机械排烟
• 7.3.1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
•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以 下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 ①长度超过20。且不能直接对外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走 道;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 道。
• 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 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如大型办公室、储存较 多可燃物的库房等)。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考虑排烟设 施,而对于使用人数较少、面积较小的房间不考虑排烟 设施,既可保障根本平安,又可节约投资。
• c.车库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几计算,
• (2)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亡,且与 附近平安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0 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n,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 应小于1.oo m。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 装置。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 m。
送人应该保护的疏散区域,如前室、楼梯间、封闭避难 层(间)等,以提高该区域的室内压力,阻挡烟气的侵入。 • (2)组成 一般情况下,防烟系统由加压送风机、风道和
• 7.1.3 排烟系统
• 1)自然排烟
• (1)原理 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 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 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这种排烟方式实质 上是热烟气与室外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其动力是 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热量使室内温度升高、密度减 小、热压增大,在室内外空气之间产生的热压差。
• 7.2.2 自然排烟的优缺点 • 自然排烟的优点:构造简单、经济,不需要专门的排
烟设备及动力设施,运行维修费用低,排烟口可以兼作 平时通风换气用。对于顶棚高大的房间(中庭),假设在 顶棚上开设排烟口,自然排烟效果好。 • 自然排烟的缺点:排烟效果不稳定,对建筑设计有一 定的制约,存在火灾通过排烟口向上层蔓延的危险性。 • 1)自然排烟效果不稳定 • 影响自然排烟不稳定的因素有: • ①排烟量及烟气温度随火灾的开展而变化。 • ②高层建筑的热压作用随季节发生变化。 • ③室外风速、风向随气象情况变化。 • 消除上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对于①, ②项的影响,根本就无法消除,对于③的影响,可采用 专用排烟竖井(排烟塔)的自然排烟方式消除,但排烟竖 井要占用相当大的建筑面积,国内已很少采用。
防排烟系统基本原理 PPT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1、烟气在着火房间内 遇到顶棚后水平扩散,受周围建筑围护结构的阻挡和冷
却,沿墙流动的,烟气不断产生,上部烟层逐渐增厚 到达门窗开口,通过开启的门窗向室外和走廊扩散。 门窗关闭,至室内温度升高到一般为200~300℃时,
门窗上的玻璃破裂,烟气从门窗外扩散。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2、 烟气在走廊内 从房间内流向走廊内的烟气,附贴在天棚流动, 速度一般为每秒0.5~0.8米,受冷却和空气混 合,烟层变厚。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烟气是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散发于空气中 能看到的燃烧产物叫烟雾。 ◆烟雾是由浮游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微小液 滴及气体和蒸气组成。 ◆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引起 的窒息、对人体器官的剌激、高温作用等。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可燃物质大都为有机物, 主要由碳、 氢、氧、硫、氮、磷等元素构成,燃 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 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例如 氰化氢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 二氧化氮对肺剌激性强,能引起即刻死亡以及滞后 性伤害; 氨气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 氯化氢是呼吸道刺激剂。
建筑防排烟系统
2、防烟分区
◆火灾发生时,为了控制烟气的流动和蔓延,保 证 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工作通道,需对建筑划分 防烟分区。
◆设置排烟设施的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 间,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 防烟 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
防排烟设置部位
2、高层民用建筑设防排烟设施的部位: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的房间。 (3) 中庭 (4)地下室:一个房间大于50平方米、总面积大于 200平方米 (5)封闭的避难层 (6)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
消防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

消防工程中的防排烟系统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消防安全意识的增强,防排烟系统在消防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防排烟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烟气和火灾蔓延,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消防工程中防排烟系统的原理、类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防排烟系统的原理防排烟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和引导烟气的流动,将烟气从建筑物内部排出,以减少烟雾对人们的威胁和损害。
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排烟系统通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方式,将烟气迅速排出建筑物,保持人们的生命通道畅通。
二、防排烟系统的类型1. 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是通过安装抽风机和风道来实现烟气排除的一种方式。
在火灾发生时,通风系统会启动,通过压力差将烟气抽出建筑物,并引导至安全的地方排放。
这种方式可实现烟气的快速排除,减少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2.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通风条件来实现烟气排出的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出入口,利用温度差异和气流的自然对流,将烟气排出建筑物。
自然通风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但在高层建筑等特殊情况下,效果可能不如机械通风系统明显。
三、防排烟系统的重要性防排烟系统在消防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保障人们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
合理设计的防排烟系统能够将烟气从紧急出口处迅速排出,为人们的逃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其次,防排烟系统能够减少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火灾对建筑物的损伤。
及时排除烟气,能够阻止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减少烟雾对建筑物结构的腐蚀和破坏。
此外,防排烟系统还能够为消防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救援效率。
防排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其次,定期对防排烟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检修,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另外,防排烟系统需要与其他消防设施和建筑物结构相互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消防安全系统。
防排烟系统基础知识

⑦碳钢风口、散流器、百叶窗包括:百叶风口、矩形送风口 、矩形空气分布器、风管插板风口、旋转吹风口、圆形散流 器、方形散流器、流线型散流器、送吸风口、活动箅式风口 、网式风口、钢百叶窗等。
⑦.柔性软风管适用于由金属、涂塑化纤织物、聚酯、聚乙 烯、聚氯乙烯薄膜、铝箔等材料制成的软风管。
⑧.风口的宽与长之比≤0.125为条缝形风口,执行百叶风口 子目,人工乘以系数1.1。
⑨.铝合金风口安装应执行碳钢风口子目,人工乘以系数0.9 。
防排烟系统计价
定额规则说明
⑩.蝶阀安装子目适用于圆形保温蝶阀,方形、矩形保温蝶 阀,圆形蝶阀,方形、矩形蝶阀。风管止回阀安装子目适用 于圆形风管止回阀,方形风管止回阀。
触点信号。
防排烟系统设备
防火阀
防火阀说明
该阀门安装在有防烟、防火要求的通风、空调系统 的管道上,平时处于常开状态,火灾时关闭起到防 烟阻火的作用。
1、温控:温感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2、电控:消防中心电信号(DC24V)电磁铁动作
阀门自动关闭; 3、手动关闭、手动复位; 4、关闭后输出一组有源触点信号和一组无源触点
排烟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说明
一般安装在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处于常开 状态,火灾时,当排烟气流温度达到280℃吋 ,温感器动作将阀门关闭,起到排烟阻火的作 用。
1、温控:温感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2、电控:消防中心电信号(DC24V)电磁铁
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3、手动关闭、手动复位; 4、关闭后输出一组有源触点信号和一组无源
建筑防烟排烟通风系统基础图文讲解

§7.1 概 述
• 建筑中的防排烟 • 防烟
1、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 2、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 排烟 1、可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2、机械排烟方式
6
§7.1 概 述
我国现行的防排烟规范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
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人民防空工 程、地下铁道、炼油厂和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
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1、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 其裙房: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 务网点的住宅);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 2、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 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 空地下室。
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通道,根据防火要
求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室外
楼梯等几种型式。
17
1. 敞开楼梯间 图7-1
3. 防烟楼梯间
2. 封闭楼梯间 图7-2
图7-3 防烟楼梯间形式示意图 (a)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b)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c)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
18
§7.1 概 述
火灾时产生的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人在这种 气体的窒息作用下,死亡率很高,约达50%~70%。
烟气遮挡人的视线,使人们在疏散时难以辨别方向。 据统计资料表明,由于CO中毒窒息死亡或其他有毒烟 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最高达65% 以上; 而被人烧死的人当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再被 火烧死。美国消防局的统计,在火灾死亡人数的80%的人 由于吸入毒气而致死。 主要作用:窒息作用、刺激作用、高温作用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控制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实 现智能化控制,能够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和优化运行。
高效节能技术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如新 型热回收技术、低阻高效的通风设备等。
多元化能源利用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余热等多元化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应用前景展望
绿色建筑普及
跨领域合作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通风与防 排烟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发展将涉及 多个领域,如建筑、环境、能源等, 需要跨领域的合作和协同创新。
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需求,通风 与防排烟系统将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 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筑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通风和 防排烟系统的需求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和地下建 筑更注重防排烟系统。
当地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通风系统的选 择有一定影响,例如,寒 冷地区需要选择能够提供 足够热量的通风系统。
安全要求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石 油化工等,对通风和防排 烟系统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
应用案例
某高层写字楼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设计流程和方法
流程
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与 验收。
方法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 案,同时考虑建筑结构、能源效率和环境因素。
设计案例分析
01
02
03
案例一
防排烟系统工作原理

防排烟系统工作原理
防排烟系统通过以下三个主要原理来工作:机械排烟、自然排烟和压力差排烟。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
1. 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是指通过使用机械设备,如电风扇或抽风机,来强制移除室内的烟雾和有毒气体。
这种系统通常通过将烟雾和有毒气体从室内排出到室外来实现。
机械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大量的烟雾,增加逃生通道的可见性,减少吸入有毒烟雾的风险。
2. 自然排烟:
自然排烟是利用自然气流的原理来移除烟雾和有毒气体。
通常,在建筑物的顶部或侧墙上设置排烟口,通过自然对流的作用,将烟雾和有毒气体排出室外。
自然排烟系统依赖于温度和风力的差异来产生气流,从而实现烟雾的排出。
然而,自然排烟系统的效果受到室内外温差和风力的制约,因此在设计和安装时需要合理考虑环境条件。
3. 压力差排烟:
压力差排烟是指通过控制建筑物内外的气压差来实现排烟的过程。
在火灾发生时,通过增加烟雾产生区域和非烟雾区域之间的气压差,使烟雾沿着压力梯度流动,从而通过排烟口将烟雾排出室外。
压力差排烟系统通常配备有特殊的风机和控制装置,用于维持建筑物内部的气压差,以实现有效的排烟效果。
综上所述,防排烟系统可以通过机械排烟、自然排烟和压力差
排烟这三种工作原理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实现对室内烟雾和有毒气体的排除。
它们都起到了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排烟系统及机械排烟系统设计原理及施工安装技术图文并茂页第一节防烟排烟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火灾烟气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毒害性:烟气包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及其他各类有毒气体如氢氰酸(HCN)氯化氢(HCI)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
2.减光性:烟气极大降低可见度使人易于失去正确的疏散方向降低了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行进速度3.恐怖性:火灾现场往往使人感到惊慌失措秩序混乱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严重影响人们的迅速疏散重则导致伤亡轻则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二.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及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件。
因此防烟、排烟是进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
设置自然防排烟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自然排烟和防烟。
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
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
三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概念1.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防止火灾的扩大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备。
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防火分区及水平防火分区.2.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防烟分区内不能防止火灾的扩大只能有效地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
规范规定: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m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分隔区内的排烟量在人员疏散的短时间内必须大于或等于该区内产生烟的数量。
四、防排烟系统分类防、排烟系统一般分为四种方式:1自然排烟: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
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
烟气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窗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
对高层的建筑来说可采用专用的通风排烟竖井2.机械排烟分为局部排烟和集中排烟两种方式也叫负压机械排烟方式。
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
局部排烟方式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其初投资高而且日常维护管理麻烦管理费用也高。
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口和排烟竖井或风道利用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
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
3.防烟加压送风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
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密闭防烟方式对于面积较小楼板耐火性能较好、密闭性好并采用防火门的房间可以来用关闭防火门使火灾区与周围隔绝缺氧而熄灭。
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密封起来这种方式多用于小面积房间。
五、防排烟系统的组成与原理自然排烟系统的组成()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一般可取地板面积的。
排烟口应设置在距顶棚mm以内如图。
(2)排烟口的平面位置应按以下两个规定:.每个防区面积按m划分.防区内任何地点到排烟口水平距离小于m如图所示。
2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该系统是使用排烟风机进行强制排烟。
由挡烟(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
如图所示。
当排烟风机负责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mh计算当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mh计算。
根据计算所得的排烟风量选择排烟风机并附加漏风系数一般取一%。
房间和走道的排烟系统与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以及台用前室的排烟系统应分开设置。
并且每个排烟系统排烟口数量不宜超过个。
3机械加压防烟系统的组成机械正压送风系统由: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
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
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图示。
加压送风风量通过送风机和管道送入防烟区宜每隔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加压送风机应设有备用电源。
送风管道上不应装防火阀。
第二节防排烟系统的设置原则与要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中规定:建筑物高度大于m设有防烟楼梯及消防电梯的建筑物均应有防、排烟设施。
建筑物以下部位需设置防、排烟设施:①防烟楼梯间以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②一类或m以上的二类建筑物面积超过m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窗房间、设固定窗扇的房间和地下室房间。
③无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且长度大于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大于m的内走道。
自然防排烟建筑条件的限定以下建筑中可以采用自然防排烟手段:除高度超过米的居住建筑高度超过米的一类公共建筑以外的建筑。
(1)部位: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净空高度小于米的中庭长度在米~米之内的内走道地面上和地下室的房间()设施: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的洞口、可开启的外窗等。
(包括电动开启的外窗)开口位置:空间的上部()开口面积: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m合用前室不应小于m。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m。
长度不超过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
净空高度小于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
2机械防烟部位加压送风系统: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
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方法:向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
组成:由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
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
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存在。
()部位:对于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封闭避难层(间)。
注:、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可以不设防烟、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正压标准:防烟楼梯间为Pa至Pa。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Pa至Pa。
()风口楼梯间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开。
前室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闭火灾时打开与着火层上下相邻层的风口送风。
当前室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时可设常开式加压送风口。
()风机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保证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
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
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h隔墙和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单向风阀当风机不设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风阀。
3、机械排烟部位机械排烟:将建筑物分为若干防烟分区在防烟分区内设置防烟风机通过风道强制排出各房间或走廊的烟气。
特点: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
组成:由挡烟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
()排烟部位: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m的内走道。
面积超过m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m的中庭。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m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m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系统布置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3)排烟口布置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m。
距地面高于米。
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m。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m。
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4)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
不应采用电机内置式的普通轴流、混流风机。
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排烟风机应保证在℃时连续工作min。
排烟风机宜设在建筑物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不应小于m或水平距离不应小于m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5)防烟分区的划分应在防火分区内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不宜大于m。
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梁划分防烟分区其下垂高度应由计算确定且应满足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
下垂高度通常不小于mm。
地下汽车库面积超过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排气系统合用。
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
汽车库内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疏散出口邻近地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时为防止地下汽车库失火时向上部蔓延该出口设置防火卷帘门。
此类防火分区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也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
中庭防排烟设计方法中庭的定义与分类高度三层或三层以上且平面尺寸中短边长度不小于米的大容积空间称之为中厅。
从防排烟的角度中庭可以分为三类:屏蔽式中庭、回廊式中庭、混合式中庭。
屏蔽式中庭的防排烟屏蔽式中庭指中庭与周围建筑之间采用防火卷帘隔断或使用内幕墙隔断(例如采用硼硅酸盐玻璃)。
火灾时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相互独立因此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的防排烟系统完全独立设置。
中庭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周围建筑空间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另行设置排烟设施。
回廊式中庭的防排烟回廊式中庭指火灾时中庭通过回廊与周围建筑的使用区域发生空间上的联系。
周围建筑区域视具体情况设置排烟设施。
中庭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
中庭发生火灾时启动中庭的排烟系统与中庭相连的建筑区域发生火灾时启动火灾区域及同层回廊的排烟系统。
混合式中庭的排烟混合式中庭指建筑物的下部为回廊式上部为屏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