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市政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医疗废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危险废物等废弃物的管理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粪便、动物尸骸、居民家庭装饰装修废弃物、绿化垃圾、餐饮垃圾(含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的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以及相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推进,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回收全利用、原生垃圾零填埋。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政策措施,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市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和再生资源回收目录,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教育、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环境保护、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计生、质量技术监督、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穗城管委[2014]301号【发布部门】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14.07.10【实施日期】2014.07.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的通知(穗城管委〔2014〕301号)市公安局、建委、交委、城管执法局,各区城管局、各区城管执法分局,广州开发区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局,广州环卫行业协会、各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我委反映。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2014年7月10日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我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的市场行为和运输秩序,根据《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诚信综合评价是指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对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其车辆在运输活动中实施监督、管理所形成的评价。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已领取有效《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运输)》(以下简称《处置证》)的企业和《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以下简称《标识》)的车辆。
第四条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的诚信综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照本办法规定的记分标准、记分程序、评价类别和相关管理的规定,注重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工作。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公安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及广州环卫行业协会协助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诚信综合评价主要以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记录(包括行政文书、现场照片、视频及证人证词等)、处罚决定、广州环卫行业协会的处理意见以及经核实的媒体报道、群众投诉为依据。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2号——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2号——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29•【字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2号•【施行日期】2013.06.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2号《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已经2013年3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14届5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建华2013年3月29日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推广绿色建筑、实施建筑节能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推广绿色建筑和实施建筑节能应当遵循节约资源、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和绿色环保的原则。
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推广绿色建筑和实施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积极培育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市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工作。
区、县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级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机构。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管、工商、质监、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六条建筑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职能作用,开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宣传培训、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20年修正)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2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5.18•【字号】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施行日期】2020.05.18•【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正文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4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根据2015年5月2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15年12月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因行政区划调整修改〈广州市建筑条例〉等六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11月20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20年4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三项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平整、修缮、拆除、清理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河道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
本条例所称排放人,是指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
本条例所称消纳人,是指提供消纳场的产权单位、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回填工地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活动。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消纳场的建设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规划,并组织实施。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拆除、清理、平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河道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废弃物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四条建筑废弃物处置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地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工作。
市、区、县级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在同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建筑废弃物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活动的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居民装修、装饰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活动。
公安、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水务、规划等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实施本条例。
第八条建筑废弃物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由市物价、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章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第九条排放、运输、消纳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处置前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条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按不同工程类别,相应取得发展改革、国土房管、城乡建设、交通、水务、规划、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平整场地、建(构)筑物拆除、建筑施工或者道路开挖的文件。
(二)具备核算建筑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资料。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20修正)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20修正)发布部门 : 广州市人大(含常委会)发文字号 : 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5号批准部门 : 广东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 : 2020.04.29发布日期 : 2020.05.18实施日期 : 2020.05.18时效性 : 现行有效效力级别 :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法规类别 : 建设综合规定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4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根据2015年5月2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15年12月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因行政区划调整修改〈广州市建筑条例〉等六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11月20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20年4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三项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平整、修缮、拆除、清理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河道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
本条例所称排放人,是指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
本条例所称消纳人,是指提供消纳场的产权单位、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回填工地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
法宝联想:案例与裁判文书 2 篇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活动。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6.20•【字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施行日期】2015.05.2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已经2015年5月25日市政府第14届1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建华2015年6月20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市政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废弃物、医疗废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危险废物等废弃物的管理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粪便、动物尸骸、居民家庭装饰装修废弃物、绿化垃圾、餐饮垃圾(含废弃食用油脂)等废弃物的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以及相关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推进,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回收全利用、原生垃圾零填埋。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政策措施,保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
广州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广州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广州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建筑垃圾是指在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旧物料,包括混凝土、砖瓦、木材、钢筋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处理建筑垃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市提出了以下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案。
首先,广州市将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
广州市将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分类体系,鼓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积极参与分类减量工作。
在建设工程中,要求建设单位提前就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减量进行规划,并设立专门的建筑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岗位,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指导和监督。
其次,广州市将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广州市计划在各个区域建设多个建筑垃圾处理中心,包括建筑垃圾转运站、处理场和再生资源利用基地等。
这些设施将采用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包括机械化分类、碾磨、筛分和破碎等方法,将建筑垃圾分解、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第三,广州市将加强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利用。
在建设垃圾处理中心的同时,广州市还将建设多个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包括建筑垃圾再生砖厂、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厂和建筑垃圾再生铁厂等。
这些基地将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旧物料制造再生建材和再生金属,以满足建设领域的需要。
同时,还将倡导和支持建设单位使用再生建材和再生砖块等,降低建设活动对原材料的需求。
最后,广州市将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广州市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建筑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加强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严禁非法倾倒建筑垃圾。
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以确保建筑垃圾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广州市建筑垃圾处理方案主要包括加强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大投资和建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增加再生资源利用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关于加强建筑散体物料运输管理的决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关于加强建筑散体物料运输管理的决定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关于加强建筑散体物料运输管理的决定》已经2010年10月18日市政府第13届12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万庆良二○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关于加强建筑散体物料运输管理的决定为确保第16届亚洲运动会、广州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以下简称亚运会、亚残运会)的顺利举行,根据《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障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筹备和举办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加强本市建筑散体物料运输管理。
有关事项如下:一、本决定所称建筑散体物料是指建筑废弃物和沙、石、灰、散装水泥、混凝土等散体建筑材料。
二、建设、施工单位应当配合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噪声监测、智能道路通行系统等设施。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
三、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现场建筑散体物料运输车辆的管理,不得允许无《建筑垃圾准运证》的车辆进入工地装载、运输建筑废弃物;不得允许箱体未密闭、未冲洗或者未冲洗干净的建筑散体物料运输车辆驶离施工现场。
四、建筑散体物料运输车辆应当符合密闭要求,并按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使用带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汽车行车记录仪、转弯语音提示系统、车顶标识灯等设备。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运输车辆不得运输建筑散体物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雇请不符合本决定规定的车辆运输建筑散体物料。
五、建筑散体物料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管理;对其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法制、安全、文明教育;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运输建筑散体物料,杜绝超载、超速、撒漏等违法行为。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实施细则
建筑废弃物处置核准许可条件(排放)
材料清单
一、新增
1.房屋建筑工程类
2.房屋拆卸类
3.平整场地工程类
5.房屋装修类
6.市政维修类
7.补充说明:
(1)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工程,申请办理建筑废弃物处置证,除按上述各类建设工程所列需要提交的资料和图纸外,还应当提交国家、省政府、市政府(或市建委、市发改委)核发的纳入绿色通道工程的批文。
(2)减免建筑垃圾处置费的工程,申请办理建筑废弃物处置证除按上述各类建设工程所列需要提交资料和图纸外,还应当提交国家、省政府、市政府或者市财政局相关的减免文件作为减免依据。
上述两项资料网上申报时,在“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申请表”附件栏中提交。
二、变更
三、延期。
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消纳)》的办理程序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消纳)》办理程序一、《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消纳)》的办理程序(一)在线申报申请单位(人)在“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广州分厅”(网址:/gz/wsbs/qryServiceItemByOrg.action?divisionCode=4401 01&orgCode=b11d95de20640798b030c268ca0d3c88&orgName=市城管委;(或“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广州市黄埔分厅”/gsmpro/serviceitem/categoryserviceitemlist.jsp?category =root_bm15&categoryname=%E9%BB%84%E5%9F%94%E5%8C%BA%E5%9F% 8E%E5%B8%82%E7%AE%A1%E7%90%86%E5%B1%80=黄埔区城管局)上进行在线申报并上传电子版申请材料。
(二)窗口收案市、区(县级市)政务服务中心城管部门窗口对在线申请资料进行收案处理并根据本细则第二部分“许可材料申报”的要求核对相关原件,并向申请单位(人)开具收案通知书。
(三)受理收案后,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对在线申请资料进行审查验收,资料齐全予以受理,资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并开具补交告知书,待申请单位(人)资料补齐后继续受理。
并联审批的工程按照《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通知》(穗府〔2013〕8号)和《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实施细则的通知》(穗建法〔2013〕679号);以及《黄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埔区贯彻实施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试行方案的工作意见>的通知》(埔府办〔2013〕29号)的规定执行。
(四)现场勘查受理后,组织现场勘查,做好以下工作:1.核对用地红线与用地范围。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拆除、清理、平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河道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废弃物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四条建筑废弃物处置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地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废弃物处置管理工作。
市、区、县级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在同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建筑废弃物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处置活动的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居民装修、装饰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活动。
公安、国土房管、环保、城乡建设、交通、水务、规划等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实施本条例。
第八条建筑废弃物处置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由市物价、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章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第九条排放、运输、消纳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处置前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条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按不同工程类别,相应取得发展改革、国土房管、城乡建设、交通、水务、规划、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平整场地、建(构)筑物拆除、建筑施工或者道路开挖的文件。
(二)具备核算建筑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资料。
广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
广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与综合利用,保护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推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与可持续进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单位与个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拆除、清理、平整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等所产生的余泥、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本条例所称零星建筑垃圾,是指单位办公(营业)场所或者居民住宅因房屋内部装修产生的五立方米下列的建筑垃圾。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辖区内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第四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与综合利用纳入循环经济进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建筑垃圾消纳点的布局调整操纵性全面规划。
第五条建筑垃圾处置以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为原则。
建筑垃圾实行处置许可与收费制度。
建筑垃圾处置费按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税后全额上缴市财政,专项用于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及其他有关支出。
建筑垃圾处置收费标准及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指导价格,由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市、区人民政府保障零星建筑垃圾管理经费,扶持建立规范有序的零星建筑垃圾清运市场。
第六条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的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市、区建筑垃圾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零星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合理设置零星建筑垃圾收集点。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工地施工监管,监督建设单位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保护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价格体系。
公安交警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道路行驶监管,规定建筑垃圾运输的时间与路线,保障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营运时间。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运输车辆营运资质及驾驶员从业资格监管,规划、建设与管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控仪器。
关于印发《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财政补贴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第 二 条 本 市行 政 区域 内从事 建筑 废 弃物 综 合利 用 理 ,连续 、稳 定达 到 国家 或地 方 的排放 标准 ,没 有违 反 国
项 目的财政 性补 贴 工作 ,适 用 本办 法 。
家 、法规 的行 为记 录并 没有发 生污 染责 任事 故 。
第 三 条 建 筑 废 弃 物 综 合 利 用 产 品 (以下 简 称 产
第六 条 当年 度可 用补 贴资 金充 足 时 ,补 贴 资金采
品),是 指 以 《广 州 市建 筑 废 弃物 管 理 条 例》定 义 的建 筑 用 建筑 废 弃 物 处 置补 贴 资 金和 生 产 用地 补 贴 资金 的方
废 弃物 作 为主 要原 材料 ,通过 技 术加 工 处理 制成 具有 使 式 :
下简 称补 贴 资金),是 指市财 政 安排 的专项 用于 支 持有 地 )结合 企 业 的生 产规 模 予 以补 贴 ,补 贴 标准 按每 月每
关产 品生 产 活动 的资金 。补 贴资 金来源 于 上一 年度 市级 平 方米 3元 。
财政 收取 的建 筑垃 圾处 置 费总额 ,在 扣 除该 年度 专 项用
知 符合 条 件 的企业 按 照 《办法》规 定 申领 建筑 废 弃 物 综 新 的有关 规定 、产 品质量 标准及 通过 产 品质量 认证 ;
合 利用 财政 补贴 ,具 体办 法如 下 :
(四)产 品应 当 以建筑 废 弃物 为主 要原 料 ,且建筑 废
广 州 市 建 筑废 弃 物 综 合 利用 财 政 补 贴 资金 管 理 试 弃物 利用 比例 符合 国家 、省 、市 的有关 规定 ,产 品采 用不
行 办法
属于 淘汰 名录 的技 术 、工 艺和 设备 ;
广东建筑废弃物计算标准
广东建筑废弃物计算标准
广东省对建筑废弃物的计算标准通常由当地政府或建设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可能涉及到的计算标准:
1.《广东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该法规可能规
定了广东省内建筑废弃物的计算标准,包括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等。
这类法规通常由广东省建设主管部门发布。
2.《建筑工程垃圾减量管理办法》:如果有的话,该管理办法可
能规定了建筑废弃物的计算和减量管理标准。
3.地方性标准和规范:一些地方性的建筑废弃物管理规范、标准
或技术文件中可能包含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标准。
这些地方性的标准通常由广东省的建筑行业协会、环保部门等制定。
4.国家相关标准:国家级的标准中,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
品技术规范》等,也可能包含了建筑废弃物的计算和管理标准。
这些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
建筑废弃物的计算标准通常涉及到废弃物的种类、数量、重量等方面。
具体标准的内容可能会因时间变化而更新,因此建议在进行具体工程时,查阅当地最新的法规和标准文件,以确保符合相关的管理要求。
同时,如果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有疑问,可以咨询当地的建筑管理机构或环保部门。
广东省建筑废弃物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附件:广东省建筑废弃物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保障城乡公共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和定义】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排放、运输、综合利用、消纳等处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建设单位或个人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道路、场地和装饰装修房屋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土、余渣及其他废弃物。
前款规定行为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三条【处理原则】建筑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生者承担处理责任的原则。
建立建筑废弃物调剂机制,建筑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应当循环利用,优先用于建设工程回填、综合利用等;不能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政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处理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建筑废弃物处理目标,落实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运输、综合利用、消纳的保障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第五条【机构职责】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第六条【产生者义务和责任】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尽量减少建筑废弃物产生,按规定分类排放建筑废弃物,缴纳建筑废弃物处理费。
第七条【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宣传教育,增强建筑废弃物减量和分类排放、文明运输、综合利用和消纳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建筑废弃物处理的监督活动。
媒体应当开展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文明运输、综合利用和消纳的公益宣传。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受纳)办证须知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受纳)办证须知建设单位(个人)需要处置建筑废弃物的,应在处置前携带相关资料一式一份到市或区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申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办证要求如下:一、审批权限划分(一)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的办理权限1、受理、审批老六区(天河、海珠、白云、越秀、黄埔、荔湾)的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工程申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或临时建筑废弃物处置复函;2、受理、审批跨区工程申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证;3、受理、审批老六区的特殊工程(减免处置费、抢险、保密、外事、考古、部队、铁路)等工程申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证;(二)老六区(天河、海珠、白云、越秀、黄埔、荔湾)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的办理权限受理、审批辖区内除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工程、跨区工程及特殊工程以外的工程申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三)新四区(萝岗、花都、番禺、南沙)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的办理权限受理、审批辖区内除跨区工程以外的工程申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其中,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工程及特殊工程由区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审批完成后,在系统办证网络上报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备案及复查;其他工程由区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独立审批。
二、申报材料及要求(一)基建施工工程类1、基本资料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受纳)申请表、介绍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坐标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临时施工复函,运输合同。
2、图纸总平面图、四至图、首层平面图、地下室各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等,以上图纸应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
(二)房屋拆卸类1、基本资料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排放、受纳)申请表、介绍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房屋拆迁许可证》、运输合同。
若属于单位自有产权的房屋拆卸工程可用《房地产权证》代替《房屋拆迁许可证》;若属于个人自有产权的房屋拆卸工程可用《房地产权证》代替《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
2、图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的红线附图(即红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4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通过2012年3月30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单位和个人新建、改建、扩建、平整、修缮、拆除、清理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场地、道路、河道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以及其他废弃物。
本条例所称排放人,是指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
本条例所称消纳人,是指提供消纳场的产权单位、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回填工地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活动。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消纳场的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废弃物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工作。
市、区、县级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在同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规定的权限具体负责建筑废弃物排放、收集、运输、消纳、综合利用等活动的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处置活动。
国土房管、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城乡规划、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交通、海事、港口、水务、林业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实施本条例。
第六条建筑废弃物处置应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七条排放建筑废弃物的收费标准,由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
建筑废弃物排放费专项用于建筑废弃物消纳场建设、综合利用项目扶持、综合利用产品的推广应用、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管理和洒漏污染清理等工作。
第八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置并公开投诉、举报电话,方便单位或者个人投诉、举报建筑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查处,并在受理投诉、举报之日起二十日内将处理情况答复投诉、举报人。
第二章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第九条建筑废弃物的排放人、运输人、消纳人,应当依法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居民住宅装饰装修排放建筑废弃物的除外。
第十条排放人申请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应当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一)发展改革、国土房管、城乡建设、交通、水务、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场地平整、建(构)筑物拆除、建筑施工、河道清淤或者道路开挖的文件;(二)核算建筑废弃物排放量的相关资料;(三)建筑废弃物处置方案。
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建筑废弃物的分类、装载地点、运输距离、种类、数量、消纳场地、回收利用等事项;(四)与持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运输单位签订的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
第十一条运输建筑废弃物的单位申请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应当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二)所属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机动车辆行驶证》和《道路运输证》;(三)所属运输车辆符合本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技术规范的证明材料;(四)自有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总核定载质量达到三百吨以上的证明文件,或者全部使用四点五吨以下运输车辆的总核定载质量达到一百吨以上的证明文件;(五)本市行政区域内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车辆停放场地的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消纳人申请办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应当向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一)国土房管、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林业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或者平整场地的文件;(二)核算建筑废弃物消纳量的相关资料;(三)消纳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消纳场运营管理方案、封场绿化方案、复垦或者平整设计方案;(四)符合规定的摊铺、碾压、除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以及排水、消防等设施的证明文件;(五)消纳场地出口设置符合相关标准的洗车槽、车辆冲洗设备、沉淀池以及道路硬化设施的证明文件,或者因施工条件限制不能设置前述设施的替代保洁方案;(六)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消纳方案。
申请回填建设工程工地的,不需提交前款第(三)项和第(六)项规定的申请资料。
第十三条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排放、运输、消纳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作出运输建筑废弃物许可决定的,应当对符合本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技术规范的车辆同时发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废弃物排放人、消纳人应当向原发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一)建设工程施工等相关批准文件发生变更的;(二)建筑废弃物处置方案中装载地点、消纳场地或者现场分类消纳方案需要调整的;(三)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主体发生变更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运输人应当向原发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一)营业执照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所属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三)新增、变更过户、报废、遗失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
符合法定条件的,原发证机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有效期为一年,被许可人需要延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发证机构提出延期申请。
原发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并在《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期。
被许可人逾期提出延期申请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的相关规定重新申请《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
第十六条禁止伪造、涂改、买卖、出租、出借、转让《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和《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
第十七条因抢险、救灾等进行紧急施工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应当在险情、灾情消除后二十四小时内书面报告建筑废弃物管理机构,并补办建筑废弃物处置许可手续。
第三章建筑废弃物排放管理第十八条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
建筑废弃物分为余泥、余渣、泥浆、其他废弃物四类。
第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与建筑废弃物混合排放。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应当确保排放建筑废弃物的施工工地符合下列规定:(一)工地周边设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围蔽设施;(二)工地出口实行硬地化、设置洗车槽、车辆冲洗设备和沉淀池并有效使用;(三)施工期间采取措施避免扬尘,拆除建筑物应当采取喷淋除尘措施并设置立体式遮挡尘土的防护设施;(四)设置建筑废弃物专用堆放场地,并及时清运建筑废弃物。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排放管理人员,监督建筑废弃物的装载。
施工单位发现运输单位有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应当要求运输单位立即改正;运输单位拒不改正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报告。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依法及时查处。
第二十二条建筑废弃物排放量超过五万立方米或者施工工期超过半年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在建设施工现场安装管理监控系统。
在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覆盖的区域,建设施工现场周边的视频信息,应当通过城市视频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共享。
第二十三条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管线铺设、道路开挖、管道清污、绿化等工程必须按照市政工程围蔽标准,隔离作业,采取有效保洁措施,施工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清理完毕,并清洁路面,工程竣工后二十四小时内应当将建筑废弃物清运完毕。
第二十四条排放建筑废弃物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雇请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运输单位;(二)使用的运输车辆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三)确保运输车辆装载后符合密闭要求、冲洗干净、符合核定的载质量标准,保持工地出入口清洁。
禁止车厢未密闭、未冲洗干净或者不符合核定的载质量标准的车辆驶离工地。
第二十五条因重大庆典、大型群众性活动等管理需要,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可以规定限制排放建筑废弃物的时间和区域。
限制排放的时间应当从《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中扣除,排放人应当在《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有效期届满十日前,向原发证机构申请顺延。
第二十六条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应当袋装收集、定时定点投放、集中清运。
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按照方便居民和利于保洁的原则,设置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临时堆放点或者收集容器。
临时堆放点应当围蔽,并设专人管理。
第二十七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引居民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排放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
设置临时堆放点或者收集容器的区域,居民应当按照指引,将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投放至临时堆放点或者收集容器内。
禁止随意倾倒居民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
第二十八条居民处置住宅装饰装修废弃物造成污染的,应当立即清除污染,未及时清除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清除,清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四章建筑废弃物运输管理第二十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建筑废弃物运输全程监控系统,加强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监管。
第三十条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城市管理、公安、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以下原则制定建筑废弃物运输时间的方案,并公布实施:(一)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二)运输时间避开上下班等道路交通高峰期;(三)适当放开日间运输。
第三十一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技术规范,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前款规定的技术规范纳入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内容。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技术规范,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密闭性能、车容车貌的检验。
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得从事建筑废弃物运输。
第三十二条建筑废弃物运输价格参照广东省有关建筑工程计价和综合定额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专业分包单位应当与具有《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证》的运输单位直接签订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
建筑废弃物运输合同应当包括双方单位名称,施工单位、运输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名单,运输线路与时间,运输车辆数量与车牌号码以及消纳场地等内容。
第三十四条运输建筑废弃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保持车辆整洁、密闭装载,不得沿途泄漏、遗撒,禁止车轮、车厢外侧带泥行驶;(二)承运经批准排放的建筑废弃物;(三)将建筑废弃物运输至经批准的消纳、综合利用场地;(四)运输车辆随车携带《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运输联单;(五)按照建筑废弃物分类标准实行分类运输,泥浆应当使用专用罐装器具装载运输;(六)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输;(七)禁止超载、超速运输建筑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