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天井山泥盆系平驿铺组油砂储层沉积学研究_贺文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第38卷(2008)总目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7 2) ( 4 3) ( 3 4) ( 0 5) ( 6 5) ( 3 6) ( 9 6) (6 7) ( 1 8) (6 8) (2 9) (8 9)
李 相 昆 , 业 剑 , 美玲 , 立 军 , 中志 , 荣新 , 冬峰 周 高 王 焦 黄 刘 A TE 数 据 在 深 圳 东 部 滨 海 地 区 土 地 利 用 调 查 中 的应 用 … … … … …… …… … … 田 波 , 云 轩 , S R 周 蒋云 安 , 长谋 侯 巷 道 影 响 下 三 维 全 空 间瞬 变 电磁 法 响 应 特 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 海 燕 , 建 华 岳 均 匀 介 质 中 的 F— 反 偏 移 : 本 概 念 、 本 公 式 及 其 在 非 均 匀介 质 中 的应 用 … … … … … … … … … … …… … 孙 建 国 K 基 基 基 于 频率 域 高 阶 有 限 差 分 法 的正 演 模 拟 及 并 行 算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殷 文 时频 域 高 分 辨 地 震 层 序 识 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 学 华 , 振 华 , 德 济 贺 黄 利 用 探 地 雷达 的极 化 特 性 检 测 建 筑 物 结 构 … … … … … … … … … … … … … … … … … 张 文 波 , 文 博 , 建 恩 , 魏 景 贾正 元 金属矿床 勘查 找矿信息系统的设计 与实 现 ……………… ………………… 赵玉岩 , 立波 , 郝 张志 立, 陆继龙 , 孙广瑞 基 于 三维 激 光 扫 描 的 空 间 地 物 建 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 兴 昌 , 艳 红 张 基 于 单 片 机 的钻 机 参 数 监 测 仪 的 研 制 … … … … … … … … … … … … … … … … … … … 焦 阳 , 振 宝 , 凌 王 君 , 大军 赵
四川盆地西北缘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四川盆地西北缘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李国辉;杨光;李莉;李楠;戴鑫;陈双玲;周红飞;苑保国【摘要】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天井山古隆起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对前者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天井山古隆起的关注还不够.近年,在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发现了双鱼石二叠系及泥盆系气藏,为此开展了天井山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基于地面地质、钻井、地层及沉积、构造演化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①早寒武世早期,天井山古隆起即具水下隆起特征,在早寒武世晚期隆升成陆,形成于志留纪末;②泥盆纪—中三叠世,天井山古隆起相对平静,晚三叠世始,由于龙门山推覆作用使古隆起再度活跃,遭受抬升剥蚀,侏罗系超覆在寒武系—三叠系不同层位上;③古隆起的形成动力源于扬子板块东南缘与华夏地块挤压的应力传导和板块西、北边缘刚性杂岩体阻挡共同作用,而古隆起再度活跃的动力则源于松潘—甘孜洋关闭及龙门山构造带的推覆抬升作用;④在晚三叠世前,现今的川西拗陷为联合古隆起下斜坡,有利于烃类聚集,而现今龙门山构造带则位于联合古隆起顶部或上斜坡.结论认为: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下部具有油气勘探潜力.【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四川盆地;天井山古隆起;龙门山构造带;形成与演化;控藏作用;勘探潜力【作者】李国辉;杨光;李莉;李楠;戴鑫;陈双玲;周红飞;苑保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长期以来对四川盆地古生代古隆起的研究都以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为重点,对位于盆地西北缘的天井山古隆起的关注甚少。
四川北川地区甘溪剖面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及分析
16EXPERIENC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胡天成,生于1996年,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
四川北川地区甘溪剖面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及分析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胡天成摘要:通过研究分析北川县甘溪泥盆系地层特征,发现其沉积旋回规律明显,识别出不同沉积序列。
对于该地区的沉积环境过程分析以及地质构造运动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沉积旋回;层序特征;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中图分类号:P618.1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0-0016-0001北川县境内地质构造发育,发育有典型的甘溪剖面。
地层出露好、厚度大,研究分析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可推算出悠久的历史。
通过勘探考察,总结出了该区域地层的典型特征,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地质概况甘溪地区位于四川北川地区,属于稳定型浅滨海相区。
龙门山地区在泥盆纪时处于北西缘的上扬子板块上,由于受到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以及拉伸运动从而形成海湾盆地。
其中的泥盆系地层主要分为两种沉积相,即次稳定性半深海和稳定型滨浅海(图1)。
二、地层层序特征甘溪剖面共发育了11个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
其中Ⅰ型层序6个:层序一、层序四、层序七、层序九、层序十、层序十一;Ⅱ型层序5个:层序二、层序三、层序五、层序六、层序八。
层序一界面即为平驿铺组和韩家店组的假整合面,接触面存在沉积超覆面,界面的下伏地层到上覆地层由千枚岩-砂泥岩,岩相具有明显变化,低位体系域缺失。
层序二发育在平驿铺组的木耳厂段,层序界面处可见由层序一高位体系域发育的石英砂岩转变为黑色碳质泥岩粉砂岩,岩相有明显的转换。
层序三发育在平驿铺组的观音庙段和关山坡段,界面发育不明显,部分地层被植被掩盖。
可见岩性为黑色碳质泥页岩。
高位体系域中,发育有分流河道沉积。
层序顶部即为平驿铺地层的顶部,岩性为砂岩粉砂岩。
层序四发育在甘溪组白柳坪段,层序界面处由平驿铺组顶部的砂岩粉砂岩转变为残积角砾岩和含砾砂岩,发育古土壤层。
规划战略研讨会议程
时 间:2015年3月12日上午08:30 地 点: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五楼会议室 主 持 人:国连杰
会议内容:
一、任务组工作汇报(08:40-15:35)
时间 08:40-09:05 09:05-09:30 09:30-09:55 09:55-10:10 10:10-10:35 10:35-11:00 11:00-11:25 11:25-11:50 11:50-14:30 14:30-14:55 14:55-15:20 15:20-15:35 任务组 储层沉积学与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研究 深层油气地球化学 茶歇 非常规油气研究 油藏地球化学与油气成藏动力学 天然气形成、判识与聚散体系构造 约束 应用地球化学 午休 板块构造叠合背景下油气成藏规律 研究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 过程与富集规律 茶歇 汇报人 史基安 王 琪 夏燕青 妥进才 段 毅 郑建京 郑国东 张晓宝 陈红汉
二、会议研讨(15:35-17:35)
1、陈国俊:关于落实“一二三”规划的思考; 2、关于中心“一二三”规划; 3、关于对现有任务组的调整与新建课题组; 4、课题组与“一二三”规划的关系; 5、其它事宜(博士、博士后招聘与管理等)。
三、国连杰:会议总结(35-17:50)
二○一五年三月十日
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
[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20060-1)[作者简介]杨怀宇(1982 ),男,安徽铜陵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㊂doi :10.3969/j.issn.1673-5935.2020.04.001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杨怀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㊀要]㊀应用岩比法或相比法的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强㊁精度不高的劣势,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边界的准确刻画㊂以草桥北坡王955井区为例,综合运用基于曲线重构技术㊁地震反演技术对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最终实现沉积相边界的准确刻画㊂研究表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可较好地反映目标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特别是针对研究区滩坝砂薄储层的预测效果好,为最终实现草桥王955块井间及无井区沉积相的边界刻画提供保障㊂[关键词]㊀草桥北坡;沉积相;曲线重构;储层反演[中图分类号]TE1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5935(2020)04-0001-04㊀㊀基于钻井砂岩统计的传统单因素沉积相分析法对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适用性较好[1]㊂东营凹陷南坡乐安油田是勘探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2],在石村断层储量集中区的北部斜坡带油气发现少㊁勘探程度较低,今年该区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首次发现了滩坝砂油藏,但该区钻遇此种类型探井极少,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难以准确刻画砂体展布㊂因此如何精细刻画滩坝砂展布范围成为制约本区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㊂笔者旨在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㊂1㊀区域沉积特征草桥北坡沙四上早期主要发育来自广饶凸起的扇三角洲沉积,与前期的沙四下红扇沉积物相对应地称为 蓝扇 沉积,岩性组合以蓝灰色㊁浅灰色含砾砂岩㊁粉细砂岩为主,砂体单层厚度较大,一般3~10m 左右,垂向上表现为弱正旋回序列㊂近期,在草桥东坡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纯下3砂组钻遇多套油层,岩性组合以灰色㊁浅灰色粉砂岩㊁白云质砂岩㊁泥岩及薄层泥灰岩沉积为主,垂向上以细 粗的反旋回或细 粗 细的复合旋回为主㊂结合邻井王73井区该套砂体的岩心资料来看,岩心上具有浪成砂纹交错层理(图1(a))㊁脉状层理,层面上发育垂直生物潜穴等沉积构造(图1(b))㊂同时,在显微镜下发现碎屑岩中发育薄皮灰质鲕粒㊁灰质内碎屑等特征(图1(c))㊂这些沉积特征具有滨浅湖岸边砂体被沿岸流改造的浅滩环境的特点[3-6],结合岩心薄片的累积粒度曲线特征,王73-斜1曲线表现为2段跳跃组分特征,反应岸边冲刷回流的水动力特征[6],由此认为王955-王73一带为扇三角洲侧翼的滩坝砂沉积相类型㊂自王955井滩坝砂成功之后,该井区向南抬高的高部位草36㊁草38等井储层基本不发育,随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滩坝砂周缘是如何展布,与周围 蓝扇 的扇三角洲砂体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认清,因此需对测井约束地震资料进行反演,确定该套砂体的展布范围㊂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分析研究区地震资料发现,地震主频和有效频段12020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Dec.2020第34卷㊀第4期Journal of 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Vol.34㊀No.4为19Hz和5~60Hz,若主频换成最大频率,H(厚度)=V(平均速率)/4ˑf(主频)=3000/240ʈ12.5m,而目的层段储层比较薄,储层厚度一般在10m以下,甚至小于5m,因此单纯靠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刻画储层的分布㊂波阻抗反演是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地震波阻抗处理技术,是以钻井㊁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空间结构和物理界面识别并成像,主要应用于储层展布的预测,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依据[7-9]㊂图1㊀草桥北坡王955井区沙四上沉积特征2.1㊀曲线重构技术常规波阻抗反演是采用测井曲线(主要为声波曲线)进行钻井约束,应用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但在实际工作中声波资料不能较好地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规律,因此应结合其他测井信息进行曲线重构研究[9-10]㊂首先,针对研究区测井资料分析研究,发现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点消除㊁深度校正和基线偏移等㊂在此基础上,由于测试仪器及围岩环境的不同造成测井响应值会相差较大,即同一套储层邻井之间波阻抗值会存在较大差异㊂因此,需进一步对曲线进行测井标准化处理,使泥岩层在各井中的响应值一致,标准化后的声波曲线及其他应用的曲线泥岩响应值处理为一致的区间㊂其次,通过草桥北坡沙四上亚段的测井资料分析认为,目的层段井声波曲线对岩性反映不敏感,而自然伽马曲线(GR)却能很好的反映岩性变化,能较好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图2),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拟声波阻抗反演,即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拟合进行储层精细刻画㊂其原理主要考虑结合声波曲线低频信息(地层背景速度)与自然伽马曲线高频信息(对地层岩性变化敏感),重构拟声波曲线,该构建技术更合理,更能准确地预测储层㊂2.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在全区井震标定基础上,按照层位标定结果开展严格精细的层位解释,通过不同频率储层预测对比来看,随频率的提高,其反演结果对储层的刻画能力有所提高,但整体仍是分辨率低,储层刻画效果不理想㊂针对此问题,对地震初始模型进行建模,利用分形建模的值在横向上对地震振幅的变异进行调整,结果更为合理㊂此外,针对采样率尝试发现,2ms采样率基本满足反演需求,能较好地识别砂体横向连续性及纵向展布,1ms采样率反演结果的纵横向分辨率相对高些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结合2 ms采样率和1ms采样率反演结果㊂以草桥北坡过王955井的近北东向反演剖面可以看出,纯下3砂组目的层王955-王732储层均较发育,向南北至草38㊁王92井储层发育均较差,可见储层反演预测整体较为准确㊂图2㊀拟声波敏感曲线交汇图3㊀反演效果3.1㊀基于反演结果修正沉积相本次储层反演定量预测采取正演与反演相结合㊁无井约束属性与井约束反演相结合㊁常规阻抗反2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演与特色阻抗反演相结合,最终达到降低储层识别多解性㊁提高储层分辨率的目的(图3)㊂同时,通过色标调整,提取纯下3顶至底时窗内的均方根振幅㊁变差函数等地震属性,并与井点统计的砂体厚度进行叠合修正(图4),达到无井区的储层定量预测的目的㊂从图4可以看出,草桥北坡整体 蓝扇 发育在西坡的草328-通20-官115一带,平面上呈北西走向,东边的王955井区呈近东西展布的滩坝砂,与西部 蓝扇 主体是分开的,由此修正了草桥北坡的沉积相展布图(图5)㊂图3㊀草桥北坡过王955井储层反演剖面图4㊀王955井区纯下3砂组反演砂体与钻井厚度叠合图3杨怀宇: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图5㊀草桥北坡纯下3砂组沉积相平面图3.2㊀应用效果从应用效果上看,基于上述认识在王955井区滩坝砂岩性油藏的高部位部署了王956(油层4.2m/2层)㊁王955-斜1(油层12.7m/3层)㊁王955-斜2(油层13.5m/8层)分别钻遇多套滩坝砂油藏,表明沉积相相边界刻画的准确性,储层厚度与反演预测结果基本一致㊂因此在无井区沉积相的精细刻画应用储层反演预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可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㊀冯增昭.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J].古地理学报,2004,6(1):3-19.[2]㊀才巨宏.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3):24-28. [3]㊀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等.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7(1):51-56. [4]㊀张宇.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6):35-38.[5]㊀杨勇强,邱隆伟,姜在兴,等.陆相断陷湖盆滩坝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1(3):423.[6]㊀李安夏,王冠民,庞小军,等.间歇性波浪条件下湖相滩坝砂的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73井区沙四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12-14.[7]㊀冯凯,查朝阳,钟德盈.反演技术和频谱成像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综合应用[J].石油物探,2006,45(3):262-266. [8]㊀罗士利,罗中华,黄景秋.随机反演技术在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专辑): 58-61.[9]㊀鲜本忠,姜在兴,杨林海,等.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8-15.[10]㊀杨晓兰,刘小平,赵锡桥.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32-35.[责任编辑]㊀胡秋媛4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
川西北天井山构造泥盆系古油藏的发现及意义
第3卷 第 4 4 期
20 0 7年 8月
成 都理 工大 学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O H N D N V R I YO E H O O Y(c n &T c o g E i n O R A F E G U U IE S FT C N L G Si c C T e e e nl y d i ) h o t o
古油 藏储 集 层 为 下泥 盆统 平 驿 铺 组 , 积 相 沉
[ 稿 日期 ]2 0 —81 收 0 60 —6 [ 者 简 介 ]周 文 (9 2 ) 男 , 授 , 事 特 殊 油 气藏 、 气 资 源 量 评 价 等 研 究和 教 学 工 作 ,— i z o w 2 d tC 。 作 16一 , 教 从 油 E ma :h u 6 @c u. D l
以仰 天 窝 向斜 为 中心 , 向北 、 、 三方迅 速减 薄 , 东 南 往东 过嘉 陵 江后 , 呈透 镜 体断续 出露 , 至龙 洞 坪东
完全 尖 灭 。
1 2 构 造特 征 .
该 发现体 现 了泥盆 系是 第一 次见 到具 有 油气 富集
的层位 , 实 了在 盆地 的一 些古 隆起 带部 位 , 证 因总
古 油藏产 于天 井 山复 背斜 的天井 山背 斜 D p
地层 中 。该 背斜 为一 线 状 细 长 背斜 , 北 东 端 以 其 1 。 角倾 没于马 鹿 坝 以东 , 西 端延 至 二 郎庙 一 5倾 南
体埋 藏浅 , 成油 期 如 果 具 备 有利 的成 藏条 件 是 在
可 以聚集 成 藏 的 。
[ 要 ]在 川 西 北地 区进 行 地 表 油 砂 资 源 调 查 过 程 中发 现 天 井 山构 造 下 泥 盆 统 平 驿 铺 组 石 英 摘 砂 岩 中存 在 古 油 藏 。 通 过 剖 面 调 查 , 油 藏 分 布 受 控 于 构 造 , 背 斜 油 藏 。样 品 分 析 结 果 , 古 为 砂 岩 储 层 孔 隙 度 为 3 6 ~ 1 . 6 , 透 率 高 达 ( . 7  ̄ 5 2 0 ) 0 .8 4 9 渗 O 0 3 6 . 8 ×1 一 mz 对 比 认 为 古 油 。
川西北厚坝地区油砂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分析
川 西北 厚 坝地 区油 砂储 层 特 征及 成 岩 作用 分 析
杨雪飞 . 一 , 王兴志 , 一 , 张 哨楠 , 张 博 文 , 胡顺 庆 , 林 刚1 , 2
( 1 . 西 南石 油 大学油 气藏 地质及 开发工程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 2 . 西南石油 大学资源与 环境 学院 , 四) l l成都 6 1 0 5 0 0 ; 3 . 中海石 油( 中 国) 有 限公 司天 津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 院, 天津 3 0 0 4 5 0 ;
YANG Xu e f e i 一,W ANG Xi n g z h i ,ZHANG S ha on a n ,ZHANG Bo we n ,HU S hu n q i n g ,LI N Ga ng ,
( 1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G e o l o g y a n d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e n g d u 6 1 0 5 0 0 , C h i n a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C h u a n q i n g D r i l l i n g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i r n g , P e t r o C h i n a ,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i l s a n d o f Mi d d l e J u r a s s i c S h a x i mi a o F o r ma t i o n i n Ho u b a a r e a i n t h e ro f n t i e r L o n g me n Mo u n t a i n i S o n e o f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泥盆系沉积环境演化
第 4期
世
界
地
质
Vo 9 No 4 L2 .
De . 2 0 c 01
21 0 0年 l 2月
GLOBAL GEOL 0GY
文 章 编 号 :10 04— 5 8 ( 00 0 59 2 1 ) 4— 06 — 0 51 8
龙 门山构造带北段泥盆 系沉积环境演化
的 边缘 ,区 内基 本 无 物 源 的供 给 ,主 要 为 一 套 以碳 酸 盐 境 演
化经历 了3个主要沉积旋 回:平驿铺旋回 、甘溪一观 雾山旋回和 沙窝子一 茅坝旋回。总的格局 为海侵
延 续 时 间较 长且 速 度 较 缓 慢 ,而 海 退 延 续 时间 较 短 、 速 度 较 快 且 幅 度较 大 。
Absr c :Th o he n L n me ha e tni etlc t d a he e d fUp rYa gz n in a d i — ta t e n r r o g ns n tc o c b l o ae tt g e o pe n te a ce tln n De t v na o i n,i h rt d t e c n i n a h l lp a l.T e d p sto le vr n n sc ntold b i h a n n n e e h o t i ne t ls efso e f ut h e o i oa n io me ti o r le y Bec u n a d Na - i
庞 艳 君 张本 健 , ,冯 仁蔚 ,王 应荣
1 .西南油气 田分公司 川西北矿 区地质研究所 ,四川 江油 63 0 40 0; 2 .西南石油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成都 6 0 0 15 0
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分布与成因探讨
收 稿 日期 :2 1 - 3 1 0 O0— 6
基 金项 目: 国家重 大专项 研 究成果 ( 目编 号 :20 Z0 07 0 4 03 项 08X50 — 0 — 0 ) 作者简 介 :袁 浩 ( 9 3一) 男 ,湖 南长 沙人 ,研 究生 ,主要从 事沉 积 岩沉积 相及 岩相古 地理 等方 面的 工作 1 8_ ,
棘屑 和藻类 为主 大量 生屑 ,由于 白云化作 用强烈 ,使得 大部 分生 物化 石无法 辨认 ,仅 呈现 生物幻 影构造 和生 屑残余 结构 。由于后 期构造 及溶 蚀作 用强烈 ,在镜 下往 往 可 以见 到大量 微裂 缝及 溶孔 ,局部 被沥青
充填 。 21 ._ 粗 晶白云岩 3中. 主要 分布 于广元 西北 乡等 地 区 ,厚度 大 ,分布 稳定 ,以浅 灰色 为主 ,局部 呈灰 黄色 ,其 间可见方 解
36 8
川西 北地 区下 二叠 统栖 霞组 白云岩 分布 与成 因探讨 灰岩 突变接 触 ,构成 了豹 斑 白云岩 特征 岩体 。 2 地球 化学 特征 . 2 区 内栖 霞组 l 样 品经 x衍 射测试 结 果表 明 ,白云 石有 序度 较高 ,变 化范 围在 07 5 .8 0个 .1 ~09 8之间 , 平均值 为 08 0 .3 ;白云石 的 C C 摩 尔分 数 Nc 介 于 4 .0 a O3 95 0~5 . 0之 间 ,平 均值 为 5 . 7 39 0 11 ;钙镁 比 Mg 4 / a为 08 5 .2 , C .5 ~1 0 平均 值为 09 6 0 . ;同时在 上述 的 l 样 品中至 少有 4个 样 品的全 岩组 分 以铁 白云石 6 0个 为主 ;包裹 体所 测均 一温 度 为在 9 ~ 3 " 0 10C,说 明成 岩温度 较 低 ,可 能与混 合水 白云作用 有关 ;阴极发 光
川西坳陷三叠系雷口坡组顶部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_甯蒙
2015年5月第20卷 第3期中国石油勘探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DOI : 10.3969/j.issn.1672-7703.2015.03.004川西坳陷三叠系雷口坡组顶部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甯 濛1 刘 殊2 龚文平1(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发育古风化壳型储层,近期PZ1井在该风化壳层再次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显示雷口坡组具有较大油气潜力,但TS1井的失利又显示了气藏的复杂性。
川西坳陷雷口坡组顶部雷四上亚段具溶孔的颗粒白云岩是主要储层,优质储层以白云岩坪相为基础,后期发生白云岩化成岩改造。
但由于断层及膏岩夹层的干扰,难以根据地震反射结构预测储层。
研究发现,川西坳陷雷口坡组顶部表现出独特的断层相特征:坳陷内发育两个弧形小断层带,表现为强断裂变形白云岩相;断层带后方为断层不发育的完整背斜,表现为弱断裂变形白云岩相;坳陷东坡为揉皱膏岩相。
利用这一特殊的断层相特征,依据地质力学原理,预测两弧形小断层带为刚性、单层厚度较薄的地层,为白云岩坪边缘相带,储层厚度较薄但裂缝发育;断层带后方完整地块为刚性、单层厚度较大的地层,为白云岩坪中心相带,储层厚度大;小断层带东侧的揉皱带为膏岩发育区。
关键词:川西坳陷;三叠系;雷口坡组;地质力学特征;白云岩坪;断层相中图分类号:TE112 文献标识码:APrediction of Dolomit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n Top of Triassic Leikoupo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Ning Meng 1, Liu Shu 2, Gong Wenping 1(1 School of Geosciences of Yangtze University; 2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Sinopec Southwest Oil and Gas Company)Abstract: The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developed on the top of Triassic Leikoupo 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 Recently, a high-yield industrial gas fl ow was acquired from Well PZ1 drilled at this weathering crust, indicating a great oil and gas potential of Leikoupo Formation, but the failure of Well TS1 also shows complexity of the gas reservoir. The grained dolomite with dissolved pores is the main reservoir in the 4th member of Leikoupo 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 Based on the dolomite fl at, the high-quality reservoir came under dolomite dia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However, thanks to interferences of faults and gypsum in Leikoupo Formation, it is dif fi cult to predict reservoirs by means of seismic re fl ection structur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top of Leikoupo Formation in Chuanxi depression is characterized with unique fault facies. Two small arc-shaped fault belts developed in the depression, which are dolomite with strong fault deformation facies. The complete anticline with the faults undeveloped was behind the fault belt and in the form of dolomite with weak fault deformation facies. The eastern slope of the depression is crumpled gypsum facies. Based o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and geo-mechanical principles, the two small arc-shaped fault belts are predicted as rigid formations with the single layers being thin and dolomite fl at marginal facies. The layers of reservoir are relatively thin but with development of fractures. The complete block behind the fault belts is the rigid formation with the single layers being thick and dolomite fl at central facies. Thickness of the reservoir is large. The crumpled zone east of the small fault belts is gypsum development zone.Key words: Chuanxi depression, Triassic, Leikoupo Formation, ge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dolomite fl at, fault facies第一作者简介:甯濛(1991-),女,四川德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石油构造。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驻华使节线上见面会在北京召开
第2期· 9 ·杨雨等:四川盆地茅口组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及启示——以川中北部地区JT1井天然气立体勘探为例ZHANG Jian, ZHOU Gang, ZHANG Guangrong, et 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orientation of Mid-Permian natural gas in the Sichuan Basin[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18, 38(1): 10-20.[19] 黎荣, 胡明毅, 杨威, 等.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2): 369-379.LI Rong, HU Mingyi, YANG Wei, et al.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and favorabl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f the Middle Permian in Sichuan Basin[J]. Oil & Gas Geology, 2019, 40(2): 369-379. [20] 刘犟, 张克银. 四川盆地井研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5(5): 585-593.LIU Jiang, ZHANG Keyi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esolution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Maidiping Formation and QiongzhusiFormation in Jingyan area, Sichuan, China[J].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2018, 45(5): 585-593.[21] 杨帅杰, 王伟锋, 张道亮, 等. 川东北地区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形成环境[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 31(4): 507-517.YANG Shuaijie, WANG Weifeng, ZHANG Daoliang,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of Qiangzhusi Formatio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J]. Natural Gas Geoscience, 2020, 31(4): 507-517.(修改回稿日期 2021-01-28 编辑 黄 东)本文互动《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驻华使节线上见面会在北京召开2021年2月5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驻华使节线上见面会在北京举行。
【doc】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卷(V olume)32,期(Number)1,总(SUM)116页(Pages)105—116,2008,2(February,2008)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张沛,周祖翼,许长海,张青林(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要: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的彭灌杂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彭灌杂岩为一新元古代侵入的杂岩体,主要由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7.70%一71.90%),Na:0>K20(K:O/Na:O=0.31—0.85),里特曼指数8=1.33—2.28,A/CNK=0.93—1.08,彭灌杂岩主体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类;稀土总量不高(∑REE=76.25×10~一139.80×10),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差别较大(La/Yb=3.86—35.23),弱负到正Eu异常(8Eu=0.70—1.8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和Y.与正常壳源钙碱性花岗岩相比,彭灌杂岩显示出更高的Mg值(多数>45)和Sr/Y比值(多数20.03~111.34).通过与其毗邻的埃达克质雪隆包杂岩的比较,表明彭灌杂岩可能是底侵的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产物混合的结果.结合其它研究成果,认为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大面积分布的岩浆岩形成于俯冲汇聚和火山弧构造环境.关键词:彭灌杂岩;地球化学;新元古代;龙门山;扬子西缘中图分类号:P588.121;P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08)01-0105.12 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约860~750Ma)岩浆活动非常强烈,形成了大量的以中酸性岩为主的侵入岩浆岩群.这些岩体普遍侵位于前中元古界,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由于其形成环境对研究扬子构造演化和Rodinia超级大陆的重建有重要意义而受到广泛关注(Lieta1.,1999,2002a,b,2003a,b,2006;李献华等,2002a,b;颜丹平等,2002;Zhoueta1.,2002a,b,2006a,b,2007;Lingeta1.,2003;WangandLi,2003;Wangeta1.,2004;凌文黎等,2006;许德如等,2006;李鹏春等,2007;MunteanuandY ao,2007;Xiaoeta1.,2007;ZhaoandZhou,2007).目前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是地幔柱驱动Rodinia超大陆裂解,从而在大陆裂谷环境中形成这些岩浆岩(Lieta1.,1999,2002a,b,2003a,b,2006;李献华等,2002a,b;WangandLi,2003;朱维光等,2004),进而提出超级地幔柱的两阶段模式,即第一阶段发生于大约830~795Ma,第二阶段大约是780~745Ma(Lieta1..2003b).另一种观点是新元古代扬子地块西缘为岛弧构造环境,这一时期扬子地块为大洋包围并位于Rodinia的边缘(颜丹平等,2002;Zhoueta1.,2002a,b,2006a,b,2007;Wangeta1.,2004;MunteanuandY ao,2007;ZhaoandZhou,2007),而俯冲持续的时间甚至可能更长(>130Ma,Xiaoeta1.,2007).以上两种对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构造属性不同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对岩浆岩构造成因解释的不同造成的.本文对扬子地块西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收稿日期:2007—07—26;改回日期:2007一l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2106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沛(1980一),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Email:***************l06第32卷的一典型新元古代侵入杂岩体一彭灌杂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并为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构造属性提供了新的约束.1地质背景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呈北东一南西向将松潘一甘孜褶皱带与扬子地块分隔开(图1).松潘一甘孜褶皱带内巨厚的(约7km)三叠系西康群整合覆盖于震旦系一古生界地层之上(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991;Burchfieleta1.,1995).印支期的造山活动使其内部地层强烈变形,三叠系沉积盖层向南推覆于扬子地块之上.印支期一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侵入到古生界和三叠系地层中(图1).扬子地块由前寒武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一新生代盖层组成(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991).大量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及变质一岩浆杂岩体沿扬子地块西缘分布,它们侵入到前中元古界地层中,并被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不整合覆盖.在研究区内出露的有康定杂岩,雪隆包杂岩,丹巴地区的格宗,东谷和春牛场岩体以及本次重点研究的彭灌杂岩等(图1).地质构造和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杂岩体可能是在180~150Ma时期的区域伸展驱动作用下出露地表的(Zhoueta1.,2002b;Y aneta1.,2003).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杂岩呈透镜状分布于北自汶川,南达映秀一带,总体呈北东一南西向分布,长约105km,宽约8~28km,出露面积大于lO00km.在构造上位于北川一映秀断裂和汶川一茂汶断裂之间,是龙门山中央推覆构造带的一部分.岩体除北侧局部与震旦系呈沉积不整合接触外,其他方向与周围古生界一三叠系地层均呈断裂接触(图2).岩体北西方向与另一新元古代侵入杂岩体一雪隆包杂岩相邻,两者被汶川一茂汶断裂分割开(图1,2).Zhoueta1.(2006a)认为雪隆包杂岩具埃达克岩性质,是俯冲板片熔融的产物,其SHRIMP锆石U—Pb年龄为748±7Ma.彭灌杂岩主要由黑云花岗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岩体组成,伴随有少图1川西龙门山地区地质筒图(据1:1000000四川省地质图(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991)简化)①一汶川一茂汶断裂;②一映秀一北川断裂;③一灌县一安县断裂;④一平武一青川断裂;⑤一鲜水河断裂Fig.1GeologicalsketchmapoftheLongmenshanregion,westernSichuan第1期张沛等: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图2彭灌杂岩地质图(据1:200000灌县幅和茂汶幅地质图①简化)Fig.2GeologicalmapofthePengguancomplex量基性一超基性侵入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绿片岩相变质岩等.含有较多形态大小不一的暗色基性包体,各种中一基性岩脉穿插其中(图2).其中的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和辉长岩等10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859~699Ma(马永旺等,1996),表明彭灌杂岩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2样品与分析方法12个较新鲜的花岗岩类样品取自岩体南部,取样地点见图2.岩石类型包括斜长花岗岩(CX18,CX19,CX20,CX21,CX22),花岗闪长岩(CX23,CX24,CX25,CX27,CX28),石英闪长岩(CX26),和花岗质糜棱岩(CX30).斜长花岗岩具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由斜长石(70%~75%),石英(15%~20%),角闪石(5%一10%)组成,含少量黑云母及榍石,锆石和磁铁矿等副矿物.斜长石呈半自形粒状,粒度0.15~1.5mm,部分轻微钠黝帘石化;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度0.1~1.Omm;角闪石呈它形一半自形柱状,部分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为中粗粒似斑状结构,主要矿物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为磷灰石,磁铁矿,榍石,锆石等.含斜长石和钾长石斑晶,以自形板状晶形为主.石英闪长岩为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径2~4mm.主要矿物为斜长石(60%~65%),角闪石(15%~20%),黑云母(10%~15%),石英(5%~10%).其中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角闪石为半自形一自形柱状,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岩石较新鲜,基本无蚀变.样品CX30采自岩体边缘的糜棱岩带中,带内岩石主要为各种糜棱岩和片岩.花岗质糜棱岩含有长石碎斑,以更长石,钠长石为主,部分微斜长石.碎斑呈眼球状,透镜状断续定向排列,个别长石仍保①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1975.区域地质测量报告(灌县幅一茂汶幅)108斟谴二揪第32卷留较清楚的板状晶形.碎斑大小不一(0.2~5mm),含量约10%~30%.基质为细粒的长英矿物及细小鳞片状黑云母,白云母(绢云母)等新生矿物.12个样品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均在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分析.SiO,HO由重量分析法测得,MnO,MgO,CaO,NaO和KO由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得,TiO,P20通过分光光度测定法获得,A10,FeO,Fe0和CO由容量分析法测得,稀土与微量元素在ICP—AES上测得.关于分析误差,主要元素<1%,稀土元素<4%,其他微量元素为5%~10%.表1彭灌杂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Table1MajorelementcompositionsofthePengguancomplex(%)全铁FeO=FeO+Fe2O3x0.8998;全碱ALK=Na2O+K20;A/CNK=AI2O3/CaO+Na2O+K2O摩尔数分数比;Mg=Mg/(Mg+Fe(全铁))X10015129古6Z3碱性碱钙性钙碱性钙性..o()4050607080SiO:(%)图3彭灌杂岩硅碱图Fig.3Silica-alkalidiagramforthePengguancomplexZ\《:.—__\过铝质岩一=0,,/}AG厂ccG//:8\/.//一一''.-/-~d/uo/A/CNK图4彭灌杂岩A/CNK-A/NK图解(据ManiarandPiccoli,1989)CAG一大陆弧花岗岩类,lAG一岛弧花岗岩类,OP一大洋斜长花岗岩,CCG一大陆碰撞花岗岩类,POG一造山后花岗岩类,CEUG一造陆同隆升花岗岩类.Fig.4A/CNK-A/NKdiagramforthePengguancomplex第1期张沛等: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109 3地球化学特征3.1主量元素彭灌杂岩代表性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见表1.其Si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7.70%~71.90%);全碱(ALK)含量,即Na:O+K:O变化于5.27%~7.65%之间,钠大于钾,K2O/Na2O=0.31~0.85,里特曼指数8=1.33~2.28;AI:O含量除样品CX26含量偏高外(19.59%),其余含量中等(13.88%~16.68%),铝饱和指数(A/CNK)变化在,+ZSiO(%)图5彭灌杂岩TAS图解(据Middlemost,1994) Fig.5TASclassificationdiagramforthe Pengguancomplex0.93~1.08之间,因此显示出钙碱性(图3)和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图4)的主量元素特征.大多数样品Mg指数(Mg)偏高(>45),其中三个样品(CX19, CX20,CX26)Mg>50.在TAS分类图解中大部分样品落入花岗闪长岩区域,个别样品落入花岗岩,闪长岩和二长岩区域内(图5).在K:O-Na:O图中(图6),样品全部落入I型花岗岩区域,结合以上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源区以火成岩为主.在Harker图解中(图7),该岩体的TiO2,AI203,FeO, ,-,Z图6彭灌杂岩K0一Na0图解(据Collins,1982) Fig.6K2O-Na2OdiagramforthePengguancomplex图7彭灌杂岩主量元素Harker图解Fig.7HarkerdiagramsofmajorelementsforthePengguancomplex11O斟谴工第32卷MnO,MgO,CaO,PO含量均随SiO含量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而NaO和KO含量与SiO则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岩石样品来自同一源区或经历了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3.2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见表2.稀土元素总量偏低,∑REE:76.25×10一一139.80×10一,平均为94.21×10一.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中(图8),总体呈轻稀土的中等富集,部分样品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低(图8a,La/Yb=3.86~10.26),重稀土分馏不明显(Gd/Yb:1.21~1.90);而部分样品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更高(图8b,La/Yb=10.29~35.23),重稀土分馏更明显(Gd/Yb=1.63~2.42).Eu负异常不明显,少数样品出现Eu正异常,6Eu=0.70~1.86(图8).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Sr,Ba,K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和Y.所有样品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分布模型,显示明显的Nb,Ta以及Ti,P相对相邻元素的亏损(图9),这些与现代典型的与岩石圈俯冲相关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的特征相符(Briqueueta1.,1984).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更高的那些样品显示出偏高的Sr/Y比值(36.13~111.34).表2彭灌杂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10)Table2TraceelementcompositionsofthePengguancomplex(×10)样品编号CX18CX19CX20CX21CX22CX23CX24CX25CX26CX27CX28CX30 6.1l8.12.O1.5(O.5l8.843.333922.70ll67.41.Ol290l3.7730.424.2217.524.240.994.40O.7l4.3lO.882.44O.382.40O.363.65.6 0.79 87.04 0.70 3.87 1.48 14.93 7.8 49.3 25.O6.7 11.6 2O.8 80.6 475 l1.78 105 4.9 1.9 636 22.8l 40.57 4.98 l7.72 3.36 O.7l 2.8O 0.44 2.471.36 O.22 1.36 O.22 3.4 O.5l 6.9 1.40 99.49 O.7l 11.3l 1.66 4O.32 6.O 50.8 26.9 6.6 11.2 19.6 88.5 483 l1.O3 98.3 4.9 1.5 762 l8.46 34.12 4.273.24 O.8O 2.6O O.39 2.190.441.23 O.19 1.2l O.18 3.1 O.59 7.2 1.22 85.87 0.84 10.29 1.73 43.79 3.9 21.62.1 2.1 O.26 2O.5 42.O 55l l8.55 ll8O.65 940 15.46 31.67 4.17 l6.52 3.6O 0.9l 3.47 O.56 3.52 O.73 2.09 O.35 2.3l O.36 3.6 0.54 4.O O.58 85.72 0.79 4.5l 1.2l 29.70 lO.1 58.5 14.9 6.819.6 90.5 409 l1.32 l2O 5.3 3.3 835 19.76 33.74 3.72 l3.63 2.72 0.69 2.55 O.39 2.3l0.461.25 O.2O 1.26 O.19 4.1 0.47 7.O 1.15 82.87 0.80 10.5736.13 6.5 66.5 5.9 7.3 2.5 l8.9 43.6 603 7.87 87.6 4.2 O.69 825 l6.2l 31.77 3.73 14.56 2.67 0.9l 2.22 O.3O 1.63 O.32 O.83 O.13 0.84 O.13 2.93.5 O.73 76.25 1.14 l3.Ol 2.13 76.62 l1.8 94.7 l4.5 8.7 6.4 l8.1 58.6 435 l7.25 2l65.6 1.3 ll52 28.62 57.37 7.oo 26.64 5.12 1.36 4.43 0.64 3.541.9O O.3l 1.88 O.29 6.1 O.5O 6.5 1.32 l39.8O 0.87 10.26 1.90 25.2l l2.6 99.3 l8.8l2.O 8.6 20.O 62.O 355l6.88 l3l 5.1 O.98 640l9.O3 37.33 4.5O3.571.O23.53O.553.33O.681.9lO.3l2.O0 O.3l3.8O.434.5O.95 95.84 O.886.421.42 21.O3 3.2l4.6 lO2l26l7.221.5 l2.2l6.5 9.112.O 25.721.4 64.854.0 589358 5.2921.82 199l271.71.5ll34803 lO.96l3.Ol l8.5l29.O6 2.284.24 8.39l8.3l 1.5l4.29 O.831.17 1.234.27 O.190.70 1.O34.14 O.2lO.85 O.562.45 0.090.38 O.552.27 O.100.38 6.33.2 O.3O0.39 1.92.6 O.260.57 46.4485.52 1.860.84 13.433.86 1.8l1.52 111.34l6.41 8.45.5 65.935.25.82.56.75.520.622.O 39.134.7 352495l5.1O4.64 l3O87.3 5.62.30.781.482l664l9.9926.13 35.8547.78 4.575.7ll6.37l9.52 3.162.7l 0.970.64 2.871.5O 0.460.2O 2.691.O2 O.58O.19 1.650.48 O.270.08 1.59O.5O O.27O.1O 3.92.5O.6lO.2l 5.94.9O.850.47 91.29106.60 0.990.97 8.4835.2323.3l1O668Eb,v'≥'3M眈Y肪hM【三叫=昌Ⅲ;三u一第1期张沛等: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瞪酱\图8彭灌杂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球粒陨石值引自Boynton,1984)Fig.8Chondrite-normalizedREEdistributionpatternsofthePengguancomplex RbBaThUKTaNblaCeSrNdPSmZrHfTiTbY图9彭灌杂岩原始地幔标准化多元素蛛网图(原始地幔值引自Woodeta1.,1979)Fig.9Primitivemantle-normalizedmulti-element spidergramforthePengguancomplex4讨论与结论4.1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上述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彭灌杂岩主体为准铝质一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由图10可以看出,彭灌杂岩在成岩过程中没有经过明显的结晶分异,而是部分熔融起主要控制作用.这与其不明显Eu负异常和轻重稀土中等分异程度的特征是相符的,说明彭灌杂岩不可能是幔源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实验岩石学(BeardandLofgren,1991;RobertsandClemens,1993;JohannesandHoltz,1996)也已证明这类岩石的源岩是地壳深部含水的钙碱性一富钾钙碱性安山质一玄武安山质火成变质岩.另一方面,彭灌杂岩也以较高的Na,0含量(3.50×10一.~5.27×10一.),较低的K2O/Na20比值(0.31~0.85),较高的Mg值(多数>45),弱负到正的Eu异常(8Eu=0.70~1.86),以及部分样品显示出的偏高的Sr/Y比值(36.13~111.34),不同于典型的壳源钙碱性花岗岩(DefantandDrmmond,1990;Martin,1999).而且,彭灌杂岩中分布较多脉岩,并以中基性岩脉占绝对优势,反映其物质来源有一定量的地幔及下地壳成分参与.与彭灌杂岩毗邻的雪隆包杂岩具埃达克岩性质,是俯冲板片熔融的产物(Zhoueta1.,2006a).从主量元素Harker图解(图7)中可见,除AI0.和K0外,彭灌杂岩与雪隆包杂岩具明显的相关性,尤图10彭灌杂岩La—La/Sm[ItMIa)和Zr—Zr/Sm[ItMIb)(据AllegreandMinster,1978) Fig.10La-La/Sm(a)andZr-Zr/Sm(b)diagramsforthePengguancomplex112第32卷其是FeO,MgO和PO,因此两者可能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在Y.Sr/Y图解中(图11)雪隆包杂岩全部落入埃达克岩范围,而彭灌杂岩样品部分落入埃达克岩范围,部分落入正常岛弧岩浆岩的区域内,并且有从埃达克岩逐渐向正常钙碱性岩浆岩过渡的趋势,暗示其为不同深度岩浆源区的混合产物.从YbN-La/Yb图解中(图12),也可获得相似的信息.因此,我们认为:俯冲板片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初始埃达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上覆地幔楔发生相互图11彭灌杂岩Y—Sr,/y图解(据De~ntandDrummond,1990;DrummondandDe~nt,1990)Fig.11Y?Sr/YplotforthePengguancomplex图l3彭灌杂岩与雪隆包杂岩形成模式图Fig.13Modelsketchshowingformationofthe PengguanandXuelongbaocomplexs4.2构造意义如上所述,彭灌杂岩在成因上应该是与大洋板块向扬子地块的俯冲密切相关的.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与俯冲相关的火山弧岩浆作用的特点, 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K等,亏损高场作用,使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同时可能也发生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与地幔楔相互作用而使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上涌的玄武岩浆绝大部分底垫于下地壳,并带去高热,使中一下地壳中含水的钙碱性安山质一玄武安山质火成变质岩部分熔融,并使两者}昆合,形成巨量的准铝质花岗岩浆,这些岩浆上升侵位,构成彭灌杂岩的主体(图13).因此,彭灌杂岩是底侵的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产物混合的结果.图l2彭灌杂岩Yb-LaN/Yb图解(据DrummondandDefant,1990)Fig.12LaN/YbN-YbNplotforthe Pengguancomplex强元素Nb,Ta以及Ti,P等.在A/CNK.A/NK图解中(图4)大部分样品落人大陆弧花岗岩区或岛弧花岗岩区;在Rb/10-Hf-Ta×3判别图解中(图14),样品全部落入火山弧花岗岩的区域;Ta/Yb-Th/Yb判别图解(图15)更明确地显示了其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对于新元古代扬子西缘大面积岩浆活动的成因,近十年来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Lieta1.(1999,2002a,b,2003a,b,2006)从扬子及华南大量基性岩(辉长岩,基性岩脉和岩席)年龄上与澳大利亚Gairdner岩墙群形成时代,构造环境上的相似性和岩浆岩双峰式分布的特点以及矿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是地幔柱驱动Rodinia超大陆裂解,从而在大陆裂谷环境中形成这些岩浆岩;并指出花岗岩类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了前存岛弧成因源岩的特征,不能代表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李献华等,2002b;Lieta1.,2006).在时间上认为元古代造山事件(对应Rodinia的聚合)的发生最迟不晚于900Ma,其后(860~750Ma)区域上转人第1期张沛等: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113 伸展环境(Lieta1.,2006).Zhoueta1.(2002a,b,2006a,b)则依据沿汉南一攀西地区分布的一系列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杂岩体及盐边地区基性侵入岩的年代学和岛弧地球化学特征及这些岩体100Ma以上的时间跨度,认为从汉南至攀西地区分布有一条时代为865~760Ma的岛弧岩浆岩带,它们与江南岛弧岩系分别构成了西一西北缘和东南缘两个洋壳消减带,因此,扬子地块在新元古代是一个被海洋Rb/10HfTa×3图14彭灌杂岩Rb/10一Hf-Ta×3构造判别图解(据Harriseta1.,1986)WPG一板内花岗岩,COLG一碰撞花岗岩,ORG一大洋脊花岗岩,VAG一火山弧花岗岩.Fig.14TectonicdiscriminationdiagramwithRb/10-Hf-Ta×3forthePengguancomplex岩石圈俯冲带包围的孤立陆块.显然,争论的焦点在于大约860~750Ma期间扬子地块的构造属性.前人对彭灌杂岩的定年结果正好跨越这个时间段(859~699Ma,马永旺等,1996),因此,彭灌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这一时间段内扬子西缘的构造属性有很好的约束.我们将本次的数据和这一时间段内扬子西缘其他地点的中酸性侵入岩类一起,利用Y-Nb和(Y+Nb)-Rb构造判图15彭灌杂岩Ta/Yb—Th/Yb构造判别图解(据Pearceeta1.,1984)Fig.15TectonicdiscriminationdiagramwithTa/Yb-Th/YbforthePengguancomplexv(x101Y+Nb(×10)图16扬子西缘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类Y—Nb和(Y+Nb)一Rb构造判别图解(据Pearceeta1.,1984)WPG一板内花岗岩,Syn-COLG一同碰撞花岗岩,ORG一大洋脊花岗岩,VAG一火山弧花岗岩.数据来源:彭灌杂岩为本文数据;雪隆包杂岩据Zhouet口 f.,2006a;格宗和东谷岩体据徐士进等,1996;春牛场混合花岗岩据Lingeta1.,2001;碧口地体闪长岩据Xiaoetal?,2007;康定杂岩据ZhouI1.,2002b;黄草山花岗岩,下索子花岗岩,田湾闪长岩,野坝石英闪长岩和扁路岗角闪花岗岩据沈渭洲等,2000;关刀山岩体据李献华等,2002b.Fig.16TectonicdiscriminationdiagramswithY-Nband(Y+Nb)-Rbf0rNeoproterozoicacid -intermediateintrusiverocksfromthewesternmarginoftheY angtzeBlock114斟罐班第32卷别图解(图l6)进行判别.绝大部分数据都落人火山弧花岗岩区域内,意味着这些花岗岩类的形成可能主要与俯冲汇聚作用有关.同时,我们发现这些花岗岩类,大多具有与彭灌杂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SiO含量变化较大,相对富钠贫钾,KO/NaO< 1,大多数<0.7,大都为准铝质一弱过铝质花岗岩, 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低,中等一弱负Eu异常,都显示壳幔混合的特点,只是由于熔体混合比例的差异和源区物质成分的不均一,使这些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它们应是相似的构造背景下的产物,都指示俯冲作用的存在. 最近Xiaoeta1.(2007)在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地体内发现了锆石U—Pb年龄为884~877Ma岛弧环境下的中基性侵入岩体,因此俯冲持续的时间可能更长(>130Ma),也支持岛弧环境的成因模式.不仅是花岗岩,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大量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支持.Zhoueta1.(2006b)通过对盐边地区高家村和冷水箐两个基性侵入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地体形成于新元古代(806~812Ma)扬子板块西缘的岛弧环境;杜利林等(2005)通过对同一地区玄武质岩石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认识;ZhaoandZhou(2007)在攀枝花地区也识别出两个与俯冲作用相关的新元古代侵入岩体; 此外,还有泸定地区的基性杂岩体等(沈渭洲等, 2002).尽管还不清楚这样大范围的岩浆活动是持续的还是间断的(Zhoueta1.,2007),但从这些岩浆活动较长的时间跨度(至少>100Ma),沿边缘带状分布的特点,以及以中酸性岩为主而基性岩浆活动相对较少的事实来看,似乎很难支持地幔柱的成因模式.因此,扬子西缘新元古代(860~750Ma)应为大洋所包围,形成一条巨大的向东俯冲的安第斯型俯冲一火山弧带,彭灌杂岩是这条火山弧带的组成部分.致谢:颜丹平教授审阅全文并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参考文献(References):杜利林,耿元生,杨崇辉,王新社,任留东,周喜文,石玉若,杨铸生.2005.扬子地台西缘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HRIMP锆石u-Pb年龄.地质,79 (6):805—813.李鹏春,陈广浩,许德如,贺转利,符巩固.2007.湘东北新元古代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讨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1(1):126~136.李献华,李正祥,周汉文,刘颖,梁细荣.2002a.川I西新元古代玄武质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Nd同位素研究:岩石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地学前缘,9 (4):329—338.李献华,李正祥,周汉文,刘颖,梁细荣,李武显.2002b.川西南关刀山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一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中国科学(D辑),32:60—68.凌文黎,高山,程建萍,江麟生,袁洪林,胡兆初.2006.扬子陆核与陆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对比及其构造意义一来自黄陵和汉南侵入杂岩E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约束.岩石,22(2):387—396.马永旺,王国芝,胡新伟.1996."彭灌杂岩"推覆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四川I地质,16(2):110—114.沈渭洲,凌洪飞,徐士进,周新民,赵子福,郭建强.2000.扬子板块西缘北段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地质论评,46(5):512—519.沈渭洲,高剑锋,徐士进,周国庆.2002.扬子板块西缘泸定桥头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高校地质,8(4):380—389.四川I省地质矿产局.1991.四川I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680.许德如,夏斌,李鹏春,张玉泉,陈广浩,马驰.2006.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0(4):510—518.徐士进,王汝成,沈谓洲,钟宏,陆建军,侯立玮,付小方,黄明华,杨杰东,王银喜,陶仙聪.1996.松潘一甘孜造山带中晋宁期花岗岩的u—Pb和Rb—Sr同位素定年及其大地构造意义.中国科学(D辑),26(1):52—58.颜丹平,周美夫,宋鸿林,MalpasJ.2002.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一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地学前缘,9(4): 249—256.朱维光,邓海琳,刘秉光,李朝阳,覃喻,骆耀南,李志德,皮道会.2004.四川I盐边高家村镁铁一超镁铁质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单颗粒锆石u.Pb和角闪石"At/"Ar年代学制约.科学通报,49(10):985—992. AllegreCJandMinsterJF.1978.Quantitativemethodoftrace elementbehaviorinmagmaticprocesses.EarthPlanetSci".38:1—25.BeardJSandLofgrenGE.1991.Dehydrationmeltingandwa- ter.saturatedmeltingofbasalticandandesiticgreenstones andamphibolitesat1.3and6.9kb.JPetrol,32:365—402.BoyntonWV.1984.Geochemistryoftherareearthelements:Meteoritestudies.In:HendersonP(ed).Rareearthele—mentgeochemistry,Elsevier,63—114.BfiqueuL.BougauhHandJorenJL_1984.Quantificationof第1期张沛等:川西龙门山彭灌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115 Nb,Ta,Ti,andV anomaliesinmagmasassociatedwithsubductionzones-petrogeneticimplications.EarthPlanetSciLett,68:297—308.BurchfielBC,ChenZ,LiuYandRoydenLH.1995.Tecton. icsoftheLongmenshanandadjacentregions.centralChi.na.1ntGeolRev.37:661—736.CollinsWJ.1982.NatureandoriginofAtypegraniteswith particularreferencetoSoutheasternAustralia.Contributiow toMineralogyandPetrology,80:189—200. DefantMJandDrummondMS.1990.Derivationofsomemod. eruarcmagmasbymeltingofyoungsubductedlithosphere.Nature.347:662—665.DrummondMSandDefantMJ.1990.Amodelfortrondhie.mite-tonalite?-dacitegenesisandcrustalgrowthviaslabmelting:Archae。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第59卷第6期2023年11月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Vol. 59 No. 6November,2023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地震沉积学研究章学刚1,邓庆杰2,熊冉3,杨飞2(1.荆州学院能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0;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为明确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地震相及沉积特征,运用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的综合分析技术,开展井-震结合及礁体三维识别研究,以阐明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体的展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仪陇-平昌地区长兴组主要为四个沉积区带,开阔台地相对应平行-亚平行席状中弱断续地震相,台地边缘相对应平行-亚平行丘状或透镜状中弱地震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对应前积席状弱地震相,海盆相对应平行-亚平行席状中强地震相,可细分为台缘礁,台内礁和台内滩亚相。
30 Hz振幅调谐体切片揭示海盆岸线为北西向展布,25 Hz调谐体切片对于海盆线西侧的台缘带礁体和台内礁滩体反应明显。
生物礁滩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和发育规模受控于长兴组沉积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貌形态,台缘礁生长发育的有利区域为台地相带两排北西向凸起带。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震分频技术生物礁长兴组二叠系仪陇-平昌地区四川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5-5331(2023)06-1347-09Zhang Xuegang, Deng Qingjie, Xiong Ran, Yang Fei. Seismic sedimentology of the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in the Yilong-Pingchang area, Sichuan Basin[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23, 59(6):1347-1355.0 引言地震沉积学是继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是在已有地质模型指导下,利用多种地震技术分析沉积岩和沉积作用的科学(Zeng and Hentz,2004;Dong et al.,2017;章学刚等,2022)。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体系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体系何江;胡欣;张本健;尹宏;马华灵;聂舟;冯春强;陈超;陈博【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5【摘要】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砂砾岩型储层分布面积广,为盆内碎屑岩气藏的扩大勘探展示了全新领域。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地层及砂砾岩追踪对比、典型相序精细描述等方法,首次对地质背景、物源展布规律、沉积体系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表明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奠定了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沉积早期“西陡北缓”的古构造格局的基础,东北侧米仓山前缘为向盆内形变强度逐减的紧密阶梯状冲断褶皱带,有利于沉积物长距离搬运,为盆内的主要物源。
西北侧龙门山表现为挤压造山运动,地势较陡,季节性山区河流在山前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扇体,为次要物源。
山前-盆内依次发育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总页数】8页(P515-522)【作者】何江;胡欣;张本健;尹宏;马华灵;聂舟;冯春强;陈超;陈博【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6217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6217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6217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62170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6217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准噶尔盆地腹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体系 [J], 王居峰;邓宏文;蔡希源2.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特征 [J], 程立雪;陈洪德;徐胜林;李洁;钟怡江;隆轲3.四川盆地北缘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砾岩发育特征及对南大巴山隆升时间的制约 [J], 钱涛;刘少峰;王宗秀;李王鹏;陈心路4.四川盆地北缘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砾岩发育特征及对南大巴山隆升时间的制约 [J], 钱涛;刘少峰;王宗秀;李王鹏;陈心路;;5.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分析 [J], 陈超;杨雪飞;王兴志;李博;黄梓桑;唐锐峰;杜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平驿铺组砂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平驿铺组砂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邹涛;郑荣才;曹宏;王昌勇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文章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为研究对象,以储层综合评价为目的。
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的基础上,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手段,按照主要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类讨论,研究矿物组分以及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模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分析碎屑岩储层复杂空隙的成因及其控制因素并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
【总页数】1页(P150-150)
【作者】邹涛;郑荣才;曹宏;王昌勇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鄂东永和地区山西组山二段砂岩储层特征与评价
2.龙门山北段泥盆系海口组砂岩储层特征
3.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2
4.川西北天井山泥盆系平驿铺组油砂储层沉积学研究
5.平驿铺组砂岩中的石英岩状砂岩工业技术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沉积相研究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沉积相研究江文剑;侯明才;马华灵;李勇;王文楷【摘要】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川西北九龙山地区珍珠冲段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植物化石特征等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九龙山地区珍珠冲段沉积相,深入研究其平面展布特征进行,探讨其演化规律,建立研究区沉积相发育模式.研究认为珍珠冲段沉积期九龙山地区主要发育湿地型扇三角洲相,并且发育一套正旋回的层序,为该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指导.【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13页(P48-60)【关键词】九龙山地区;珍珠冲段;扇三角洲;沉积相【作者】江文剑;侯明才;马华灵;李勇;王文楷【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江油621709;核工业208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1 研究区概况晚三叠世末,甘孜—阿坝印支造山带形成,受其影响,四川盆地除北部一隅外,结束了广泛分布的湖盆沉积,并一度上升成陆,遭受风化剥蚀。
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四川盆地由三叠世的前陆盆地演变为坳陷盆地[1~2](见图1)。
九龙山构造位于川北古中坳陷低缓构造带,为背斜构造。
背斜呈北东向延伸,背斜长度超过50 km,构造走向上与龙门山一致,向北与米仓山高角度相交[3~5]。
自1976年对九龙山构造进行油气钻探,并发现珍珠冲段气藏以来,在该区已开展了大量油气勘探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前人主要是从大时间跨度、大区域上对整个川西地区侏罗系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系进行研究,认为川西坳陷北部和西部受印支造山带的影响,普遍发育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粗碎屑岩[6~17],而对该地区珍珠冲段沉积环境的详细研究较少。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北段平湖组薄煤层与泥岩的微观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北段平湖组薄煤层与泥岩的微观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学意义何贤科;李文俊;段冬平;荣乘锐;夏振通【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24(44)2【摘要】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北段平湖组受河流与潮汐作用共同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分支流水道砂体与潮汐水道砂体的成因存在争议。
通过煤层与泥岩的微观岩石学特征分析,探讨其岩石结构与矿物组成、泥岩中碎屑颗粒排列方式、水动力条件与水介质环境,进而划分岩性相类型,展开砂-泥岩一体化的微相划分与水动力分析。
其中,薄煤层可分为封闭洼地含草莓状黄铁矿煤层、分支流间湾沼泽纯煤层与天然堤粉砂质纹层煤层;泥岩可分为封闭洼地水平纹层状菱铁矿、分支流间湾含结核状菱铁矿,以及砂岩中交错纹层状菱铁矿。
泥岩中广泛发育的菱铁矿指示平湖组沉积时期,发育富铁的局限潟湖环境;泥岩中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与伊利石混合的黏土为主,指示淡水-海水混层的沉积水介质环境。
泥岩中微古生物与煤的显微组分指示其互层的箱形、钟形砂体为三角洲背景下的水道沉积,砂体为多期水道叠置的复合体。
薄煤层与碳质泥岩及相关砂岩的微观岩石学分析表明,平湖斜坡北部平湖组具有典型的缓坡局限浅水沉积背景,陆源有机质供给丰富,泥岩中普遍富含碳质,砂体以单向水流沉积作用为主。
薄煤层与泥岩岩相分析为薄煤层与砂岩成因分析提供了新的沉积学信息,为砂体预测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
【总页数】13页(P210-222)【作者】何贤科;李文俊;段冬平;荣乘锐;夏振通【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相关文献】1.基于Matlab小波分析的旋回划分及其地质意义——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保椒斜坡带平北段Pb-1井平湖组为例2.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3.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沉积体系平面分区特征及差异性展布4.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湖组“古地貌-古水系-古坡折”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5.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3期2015年9月世界地质GLOBAL GEOLOGYVol.34No.3Sept.2015文章编号:10045589(2015)03072609川西北天井山泥盆系平驿铺组油砂储层沉积学研究贺文同1,单玄龙1,陈贵标2,林长城1,梁也1,徐建华1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2.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650000摘要: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分析认为天井山平驿铺组主要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
从平驿铺组油砂储层中识别出临滨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上临滨、中临滨和下临滨3个微相;得出了平驿铺期龙门山地区持续沉降并接受自西向东方向的古特提斯洋的海侵的初步认识。
海侵带来的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堆积在沉降区,形成了北东向展布、北西—南东分带、北西厚而南东薄的平驿铺组的陆缘碎屑滨岸沉积。
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的控制,上临滨微相的储层物性最好,中临滨微相次之,下临滨微相较差。
关键词:平驿铺组;临滨亚相;油砂;孔隙度;渗透率;天井山;川西北中图分类号:P 534.44;P 618.130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4-5589.2015.03.017收稿日期:2015-01-16;改回日期:2015-08-2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8--00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3E--050102)联合资助.通讯作者:单玄龙(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研究.E-mail :shanxl@ Sedimentological study of oil sand reservoir in Lower DevonianPingyipu Formation of Tianjing Mountain ,northwestern SichuanHE Wen-tong 1,SHAN Xuan-long 1,CHEN Gui-biao 2,LIN Chang-cheng 1,LIANG-Ye 1,XU Jian-hua 1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China ;2.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etrological ,sedimentological and reservoir geological analyses ,the authors con-sider the Pingyipu Formation of Tianjing mountain is mainly composed of gray middle-thick layer of quartz sand-stone ,quartz sandstone intercalated silty mudstone and mudstone.The shore facies are identified from the oil sands reservoir of Pingyipu Formation ,and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shore micro-facies.The established sedimentary model showed sustainable settlement of Longmen Mountain area in Pingyipu stage and it ac-cepted the Paleo--Tethys Ocean transgressive from west to east.A lot of terrigenous detrital material deposited on the settlement area ,forming the Pingyipu Formation continental margin detrital shoreland of the northwest-southeast zo-nation ,northeast trending and the thick northwest part and the thin southeast part.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are controlled by the sedimentary facies ,in which the properties of upper shore face is the best ,followed by the middle shore facies ,and that of the lower shore facies is the worst.Key words :Pingyipu Formation ;shore facies ;oil sand ;porosity ;permeability ;Tianjing Mountain ;northwestern Sichuan0引言川西北天井山泥盆系平驿铺组油砂资源丰富,但系统的沉积学和储层学研究较少,制约了对本区油砂资源的科学评价和成藏研究。
龙门山冲断带是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位于四川克拉通以东,处于扬子、华北和羌塘三大陆块拼贴构造之间[1--5]。
国外油砂的研究表明:加拿大油砂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上,而俄罗斯油砂主要分布于地台隆起带和断裂带,纵向上分布层位众多,并多发育在海相环境中[6--12]。
而四川天井山油砂赋存于龙门山冲断带前山带东部的矿山梁—天井山—二郎庙冲断背斜亚带中,油砂分布在背斜近核部西翼一侧的平驿铺组中。
前人对天井山泥盆系和侏罗系油砂成藏条件、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及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与旋回层序进行了研究[13--15],但对平驿铺组储层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次研究在三条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图1)与室内岩矿鉴定、粒度分析和孔渗分析图1野外剖面位置及样品分布图Fig.1Location map of geological profiles and distribu-tion of samples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分析,探讨天井山泥盆系平驿铺组油砂储层沉积学特征,以期为本区古生界油砂资源评价及成藏研究提供参考。
1储层岩石学特征天井山平驿铺组主要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中细--细粒石英砂岩,呈碎屑结构,块状构造或层理构造,其中颗粒的粒度为0.45 0.1mm ,石英成分比例高,填隙物中杂基的含量较低。
石英含量较高,岩屑次之,长石的含量较少(图2)。
油砂岩为孔隙式胶结,颗粒支撑,颗粒间呈线状接触关系,磨圆程度以次棱角状到次圆状,分选程度较好,总体成熟度较高。
石英主要是单晶石英,一般为圆状--次圆状,分选较好,以中细粒为主,填隙物中胶结物主要是钙质胶结。
岩屑常见有燧石岩屑、泥岩岩屑和粉砂岩岩屑。
杂基较少,主要是一些黏土矿物,偶见一些重矿物锆石和电气石,磨圆度较好。
在手标本上,沥青质是沿裂隙和粒间孔隙充入,有明显油味;从镜下看沥青质的分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岩石矿物颗粒之间赋存,另一种是覆盖在岩石矿物颗粒表面(图3)。
图2平驿铺组砂岩成分投QFR三角图Fig.2Sandstones in Pingyipu Formation displayed in QFRtriangular diagram2沉积学特征2.1剖面沉积学特征在该矿区进行了3条平驿铺组野外剖面实测,P 001剖面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层段含薄727第3期贺文同单玄龙等:川西北天井山泥盆系平驿铺组油砂储层沉积学研究图3显微照片(来自剖面P003的油砂)Fig.3Micrographs层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层,由于风化作用较强,岩性整体较为疏松。
剖面中仅见有一层油砂层,油砂厚度2.26m。
P002剖面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其顶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中见有黄铁矿化现象。
该剖面也包含一层油砂层,油砂厚度2.7m,主要为孔隙型沥青,油砂不均匀分布,油气味较弱。
P003剖面整体岩性为中--中细粒砂岩、细砂岩与粉砂岩,顶部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底部岩性主要为细砂岩。
该剖面包含8层油砂层,厚度14.5m。
该矿点内沥青在砂岩内有多种存在方式,既有沿岩层呈层状分布,也有发育于砂岩裂缝和砂岩孔隙方式,主要分布在中部第18 27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具有较强油味。
顶底部油砂层以夹层形式发育,岩性为细砂岩(图4、5、6)。
P001剖面沉积相主要为滨海相,亚相为临滨亚相,微相为下临滨微相。
P002剖面特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见有较多的泥砾,平均粒径0.2 0.3cm。
该剖面沉积相主要为下临滨微相。
P003剖面沉积相主要为上临滨微相、中临滨微相和下临滨微相三种。
总体上成分成熟度较高,说明搬运距离较远,水动力条件充足。
直方图、频率曲线图与累积频率曲线图、概率累积曲线图显示,P001剖面分选中等,偏度为负偏,尖度中等,呈正态分布形态;由概率累积曲线分析可知,该粒度概率图缺滚动组分,为两段式(为跳跃和悬浮)。
以悬浮总体为主,占总体85%以上,颗粒分选中等,反映的沉积环境为滨海相。
P002剖面分选较好,偏度为负偏,尖度宽。
由概827世界地质第34卷图4P001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岩性综合柱状图Fig.4Lithology column map of Pingyipu Formation in SectionP001图5P002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综合柱状Fig.5Lithology column map of Pingyipu Formation in Section P002927第3期贺文同单玄龙等:川西北天井山泥盆系平驿铺组油砂储层沉积学研究图6P003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综合柱状图Fig.6Lithology column map of Pingyipu Formation in Section P003率累积曲线分析可知,该粒度概率图缺滚动组分,为两段式(为跳跃和悬浮)。
以悬浮总体为主,占总体90%以上,颗粒分选好,成分成熟度高,岩屑和长石含量低,表明该颗粒搬运距离远,水动力条件较充足;反映的沉积环境为滨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