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考点解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大气环境微专题二 热力环流

合集下载

2.2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练习)解析版

2.2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练习)解析版

2.2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练习)解析版【基础巩固】一、单选题(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A.上午B.正午C.傍晚 D.夜间【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形成布拉风需要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可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为山地,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故选B。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D正确。

正午,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

不易形成布拉风,排除B;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排除AC。

故选D。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4.该时刻甲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答案】3.D 4.A【解析】3.洱海所处纬度相对较低,而图中该时刻洱海上空等温面温度数值较低,应表示冬季而非夏季,排除AB;读图可知,该时刻洱海上空气温高于同海拔两侧气温,表明为冬季的晚上(夜晚湖泊降温速度相对较慢,气温较两侧同海拔地区高),C错,D正确,故选D。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考点2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考点2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

考点2 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命题视角一:热力环流(2024·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改变。

据此,完成1~2题。

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渐渐转向西南。

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2.据图推想,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C.西南方 D.西北方[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浮,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飘,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

故C项正确,1时、7时、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项错误,故答案选C。

第2题,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依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早晨陆地气温低,应当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

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

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

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

综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

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故答案选D。

[答案] 1.C 2.D命题视角二:大气环流(2024·广东卷)某探讨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全部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2.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

《热力环流》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热力环流》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五大气运动微考点2 热力环流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焚风是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河北中南部位于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西靠海拔1500~2000米的太行山脉,一年四季均会出现焚风天气,尤以冬季发生的频率最高。

2015年12月25日凌晨,河北中南部出现了明显的焚风天气,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的石家庄最为明显。

下图为2015年12月25日石家庄气温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5年12月25日,石家庄发生焚风的时段为()A.0—4时B.4—6时C.5—8时D.5—10时2.河北省中南部焚风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区B.与太行山相对高度大C.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D.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答案】1.C 2.B【解析】1.由材料可知,焚风是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则可推知,出现焚风的地方,其气温将显著升高。

读图可知,0—4时,处于夜间,而且图示为降温时段,故A错误。

图示为2015年12月25日石家庄气温日变化图,此时为冬季,4—5时处于日出之前,气温偏低,不是干热天气;大约是5点后到达0℃以上,但6时之后仍处于焚风阶段,B错误。

焚风天气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5—8时段,气温上升且基本上凌晨时段最高的气温,符合焚风天气特点,故C正确。

8—10时,气温下降,故D错误。

故C正确。

2.根据焚风的形成条件以及“河北中南部位于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西靠海拔1500—2000米的太行山脉”的材料判断,河北省中南部焚风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海拔低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之间的相对高度大,使下沉气流有足够的增温空间,形成干热风,故B正确。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界线,河北省中南部距离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较远,AC错误。

焚风的形成条件是在山脉的背风坡、具备下沉的干热气流,与所处干湿地区、降水量、当地气温并无直接的联系,故冬季平均气温0℃以下与焚风的产生无关,D错误。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9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29热力环流
4、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 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 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山谷地区夜晚气流上升多夜雨。
知识梳理:热力环流的应用
5、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 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以外。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提示:1.A 2.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好多自然现象与热力环流有关。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热力环流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4.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巴山夜雨涨秋池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二月春风似剪刀
典例探究:
【详解】3.考查热力环流以及几种演变题型。A图中,白天陆地升温较快 ,气流上升运动,海洋升温较慢,下沉运动,形成海风,故A项正确;B图 中,草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运动,裸地气温较高,上升运动,故B项错 误;C图中,夜晚谷地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运动,故C项错误;D图中,城 市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运动,故D项错误。故选A。 4.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深对文言诗词的理解。“巴山夜雨涨秋池”是 指四川盆地夜晚气温较盆周山地的山上气温高,盆周山地的气流沿盆周山 地下滑,致使盆地内部气流上升并冷却成云致雨,故A项正确;“清明时节 雨纷纷”所描述的天气状况是梅雨,一般发生在江淮流域,此处多为锋面雨 ,故B项错误;“春风又绿江南岸”,所描述的是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 田野,与热力环流无关,故C项错误;“二月春风似剪刀”,所描述的是二 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与热力环流无关,故D项错误
典例探究: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 乙两地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与实例一、考纲透析(1) 描述热力环流及其形成的缘由,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热力环流。

(2) 如何能抓住形成热力环流的几点规律。

(3) 怎样运用所学大气受热过程学问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同下垫面状况下形成的热力环流形式。

(4) 弄清如何依据热力环流学问,分析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体验高考(2021·大纲全国)一般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 (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消失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消失强劲的偏南风3.(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假如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C.②④4.(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三、自建基础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太阳辐射能的不均,造成凹凸纬度间的差异。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3.关于热力环流的几点小学问:(1)同一地点,气压值是随高度的增加而;(2)同一地点,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3)高压、低压,是相对于而言。

4.热力环流的形成四、总结提高1.要留意一些规律的使用前提。

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同一地点。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肯定要留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状况下才成立。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讲义附真题及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基础巩固】一、单选题(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4.该时刻甲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7.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A.A B.B C.C D.D(2020·陕西省高三三模)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湖口水文站位居鄱阳湖与长江交汇之地(如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分布),图乙为某日湖口水文站南北方向风速与该月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

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的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之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之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训练之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2.北京2018年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2017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解析:1.B 2.B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先表现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然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也会增强,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第2题,北京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7月份升高,最可能是燃烧化石燃料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和天津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回答下题。

3.在照片拍摄的季节,天津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②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③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月~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解析:选B天津的7~8月份为气温高的时节,太阳辐射强,黑色尼龙网可有效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在日语中称作“山背风”。

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受其影响,水稻减产;而图中山脉以西地区受其影响,水稻丰产,当地人称此风为“宝风”。

如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受“山背风”影响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山背风”盛行的时节有()A.冬至前后B.大寒前后C.立春前后D.夏至前后5.甲地水稻减产的直接原因有()①气温下降②光照减弱③降水减少④风力减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与乙地“宝风”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效应是()A.雨影效应B.狭管效应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解析:4.D 5.A 6.C第4题,分析材料可知,“山背风”盛行时节为水稻生长的季节。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基础巩固】一、单选题(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其他)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A.西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2.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A.上午B.正午C.傍晚D.夜间【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形成布拉风需要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可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为山地,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故选B。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D正确。

正午,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

不易形成布拉风,排除B;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排除AC。

故选D。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

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42′N 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白天D.冬季晚上4.该时刻甲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3.D 4.A【解析】3.洱海所处纬度相对较低,而图中该时刻洱海上空等温面温度数值较低,应表示冬季而非夏季,排除AB;读图可知,该时刻洱海上空气温高于同海拔两侧气温,表明为冬季的晚上(夜晚湖泊降温速度相对较慢,气温较两侧同海拔地区高),C错,D正确,故选D。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热力环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热力环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大气热力环流》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广东)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A.①B.①C.①D.①2.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A.水循环B.大气受热过程C.热力环流D.大气垂直分层【答案】1.A 2.C【解析】1.图中右侧冰块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左侧热水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

故A 正确,B、C、D错误。

2.该实验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即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近地面水平方向冷的地方气温低、气压高,热的地方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环流。

这种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故C正确。

实验中没有降水、径流,不能模拟水循环现象,故A错误;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中无太阳光照,故B错误;按大气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一般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图中不能体现上述现象,故D错误。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023·湖南)山谷风是一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下图为山谷风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表示谷风的是()A.①B.①C.①D.①4.图中与“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夜雨”形成关系最直接的是()A.①B.①C.①D.①5.山谷风效应强弱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差越大,山谷风越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晴朗的白天,谷风较强B.多云的白天,谷风较强C.多云的夜晚,山风较强D.晴朗的夜晚,山风较弱【答案】3.A 4.D 5.A【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风是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由此可知,①符合该特征,A 正确;①是由于山谷气温低,使高空气流下沉,B错误;①由山坡吹进山谷,为山风,C错误;①是由于山谷气温高,使地面气流上升,D错误。

新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热力环流(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热力环流(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热力环流一、选择题街谷由街道两侧建筑群和路面构成,研究街谷的空气运动和热力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某研究团队在北京选择一街谷开展研究,该街谷为东西向街道,宽26 m,南北两侧为长、宽、高40 m×14 m×20 m的均质、长方体建筑,建筑物和街道都是正向排列。

研究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绘制了该街谷在夏至日13:00沿南北方向垂直剖面上的位温分布(见下图),其中位温表示同一标准气压时的温度,图示范围内位温数值越大,则表示温度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刻,街谷中①②③④四地温度从大到小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2.只考虑热力条件,关于图中③⑤两处相对方位及气流运动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③处偏南,气流下降B.③处偏北,气流上升C.⑤处偏北,气流下降D.⑤处偏南,气流上升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位温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根据图中位温分布可知,①处位温范围为10~12 ℃,②处位温范围为8~10 ℃,③处位温范围为18~20 ℃,④处位温范围为2~4 ℃。

所以温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③①②④,故选C。

第2题,图中街谷呈东西走向,该地位于北京,因此街谷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强,位温更高,街谷南侧受太阳辐射影响更弱,位温更低,所以③位于街谷偏北侧,⑤位于街谷南侧,即③处偏北,⑤处偏南,A、C错误;③处位温高于附近周边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⑤处位温低于附近周边地区,温度低,气流下沉,B正确,D错误。

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

读图,回答3~4题。

3.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雨季及时排水 B.充分利用太阳能C.减弱噪声干扰 D.降低光污染危害4.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B.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答案:3.B 4.D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

微专题-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微专题-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二 热力环流
【必须突破的关键点】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风的形成: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 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 洋吹向陆地
陆风的形成: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 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 地吹向海洋
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 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 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
城市热岛形成:由于城市 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 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 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 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 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 向市区
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 星城或污染较重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 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 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 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 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 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 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 形成山风

2022年高考易错点微专题《热力环流》(解析版)

2022年高考易错点微专题《热力环流》(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2 热力环流【考点梳理】(一)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一个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需要注意:(1)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

(2)受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

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

同一水平面由气压高低差异所形成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两个方向3.(1)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②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 ,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A.热力环流B.峡管效应C.焚风效应D.温室效应2.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A.房屋东西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B.房屋东西朝向,房前河流,屋后山林C.房屋南北朝向,房前山林,屋后河流D.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答案】1.A 2.D【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

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

高考地理微专题(考点解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大气环境专题微专题四: 全球大气环流

高考地理微专题(考点解析+强化训练+答案解析):大气环境专题微专题四: 全球大气环流

微专题四:全球大气环流【考点解析】一、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的判读技巧常见气压带、风带模式图有两种:平面分布图(图1、图2)和空间分布图(图3),这两种模式图一方面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静态分布,另一方面可以显示其动态的空间移动规律。

1.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可以判断以下问题:(1)根据所受气压带、风带的控制判断各地的天气、气候特点。

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受来自低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多;受来自高纬的风的影响,一般降水较少。

如下图:(2)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移动判断所示节气或日期。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判断特殊气候类型。

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不同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

如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4)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解释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2.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

②有充足的水汽。

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空气相对受热上升,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空气相对冷却收缩下沉,往往形成高气压。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或印度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形成亚速尔高压);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或蒙古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太西洋上形成冰岛低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二热力环流
【考点解析】
1.热力环流及成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⑴海陆风环流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而定,一般海风开始于上午11时,到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时左右转为陆风。

⑵山谷风环流
(3)城市风环流
3.注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考查的形式:
①下垫面性质
②时间
③风向
④应用
【强化训练】
1.(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13山东基本能力)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

下图为某城市市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2.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

在分析根据考察成果绘制的等压线和等温线示意图(图5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时,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l、2、3、4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回答3~4题:
3.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8:30—9:30 B.11:00--12:00
C.14:00--15:00 D.22:00--23:00
4.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2011福建省质检】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

图13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14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

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

(9分)
微专题二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B
【解析】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2.A
【解析】图中南北、东西虚线有相交点,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交叉点,故排除C和D选项;城市轮廓南北短东西长,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长短之分,水平距离较短的应为南北气温曲线。

3.D
4.A
5.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河谷地形;夜间山坡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气压升高;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