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合集下载

临床用血流程及要求

临床用血流程及要求

临床用血流程及要求一、引言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临床应用血液及其制品是救治疾病、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确保血液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将介绍临床用血的流程及相关要求。

二、血液供应管理1. 血液供应机构血液供应机构是负责收集、加工、贮存和分发血液及其制品的单位,一般由血液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负责。

其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设施,并定期接受监管和评估,以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2. 采血和筛查采血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的医务人员进行,采用无菌技术和标准操作,确保血液的无菌和无污染。

采集的血液样本应进行相关的筛查,包括病原体、血型和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以确保血液的合规性和质量。

三、血液存储与运输1. 血液贮存采集的血液样本应立即进行贮存,一般使用专门的血液贮存袋或容器。

在贮存过程中,应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血液变质和污染。

同时,应定期检测贮存血液的有效期和质量,以确保血液使用前的安全性。

2. 血液运输血液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包括正确的包装和标识、适宜的运输温度、避免震动和剧烈运动等。

运输车辆应具备一定的保温或冷藏设备,以确保运输过程中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四、血液使用1. 临床医生的责任临床医生在使用血液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用血。

在决定使用血液后,应根据患者的血型、身体状况和病情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确保血液的正确用途和剂量。

2. 用血过程控制在用血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血液使用的标准操作规范执行,包括正确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合理控制用血的速度和比率等。

同时,应监测患者对血液的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五、血液废弃和处理1. 血液废弃使用血液后的废弃血液应进行正确处理,包括合理分类和包装,并标识明确的废弃标识。

废弃血液要避免与其他医疗废弃物混合,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2. 血液处理血液处理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血液的无害化处理和环境的安全。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南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依据《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南》,临床在诊疗过程中应参考或遵循本指南。

一、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

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

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

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

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

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二、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一)全血【适应证】1.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容量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时。

血容量丢失大于总量30%,Hb<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L/L,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可考虑输注。

2.用于新生儿溶血疾病或其它需全血置换的疾病治疗。

【注意事项】1.输注全血前应仔细核对其外包装、血液外观、有效期及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等,确保血液符合临床输注标准。

2.输注前应将血液摇匀。

医院临床用血实施方案

医院临床用血实施方案

医院临床用血实施方案一、前言。

医院临床用血是指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各种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

临床用血实施方案是指医院在进行临床用血时所应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患者用血的安全有效,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用血实施方案,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证用血操作的规范和科学。

二、临床用血实施方案的基本要求。

1. 临床用血实施方案的制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用血操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申请、审核、配血、输血和随访等环节,保证用血操作的全程可追溯。

3. 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用血审批制度,确保用血操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杜绝滥用和浪费。

4. 医院应当加强对临床用血操作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5.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用血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用血事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临床用血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流程。

1. 用血申请,患者需要用血时,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合理用血申请,并填写完整的用血申请单。

2. 用血审核,医院用血科应当对用血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用血操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用血配血,医院用血科应当根据患者的血型和临床需要进行合理的血液制品配血,并确保配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用血输血,医院应当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进行输血操作,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5. 用血随访,医院应当对输血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用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临床用血实施方案的管理和监督。

1.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包括用血操作规程、用血操作流程、用血记录和用血报告等。

2. 医院应当加强对临床用血操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用血操作的规范和科学。

3. 医院应当建立用血质量评价和监测机制,定期对用血操作进行评估和监测,提高用血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

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输注方法血液制品是一种可以治疗和预防临床血液疾病的医疗药品。

它们是从献血者的血液中提取、分离、制备而成的。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常用血液制品的种类及其输注方法。

一、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一种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制品,用于改善贫血患者的血液氧运输能力。

它通常由新鲜献血提供,通过离心分离红细胞,再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最后进行灭菌和保存。

输注红细胞悬液时,需要注意确认病人的血型和配型是否匹配,以避免输注不合适的血型引发输血反应。

二、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血小板浓缩和血小板血浆分离而制备而成。

输注血小板悬液时,一般使用血浆呈黄色、透明的包装袋,注意避免剧烈摇晃,以防止血小板受损。

三、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从新鲜全血中提取并在冷冻保存后制备的一种血液制品。

它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可用于急性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等临床情况。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前需要解冻,并在输注前进行冷沉淀清除。

为确保安全,输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四、凝血因子浓缩剂凝血因子浓缩剂是从血浆中提取并制备的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它可用于治疗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在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前,需要明确病人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以确定使用的浓缩剂种类,并仔细检查过敏史和补充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五、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种提取自血浆中的蛋白质制品,具有维持血容量、调节血浆渗透压和增加细胞外液等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烧伤、感染、手术和创伤等情况下的血容量不足或血浆蛋白减少。

输注人血白蛋白时,需注意其浓度和输注速度,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综上所述,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和人血白蛋白。

在进行输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血型配型、过敏史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和速度。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临床用血管理规范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于血液及其制品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操作。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的实施可以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血液浪费,保护供血者和受血者的权益。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血液需求评估1.1 临床需要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术前检查结果等因素,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血,确定输血的指征和血液成分的选择。

1.2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进行血液需求评估,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血红蛋白测定等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 血液管理团队:建立血液管理团队,包括临床医生、输血专家、实验室人员等,协同工作,确保血液需求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血液供应管理2.1 血液库存管理:建立合理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包括血液的采购、储存、运输和分发等环节,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 血液供应保障:建立与血液供应机构的合作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满足临床的需求。

2.3 血液质量控制: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和检测,确保供血者的血液安全,同时对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输血操作规范3.1 输血前准备:包括患者的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血红蛋白测定等检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输血操作技术: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3 输血监测与评估:对输血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四、临床用血指南4.1 临床用血指南的制定:建立临床用血指南,明确血液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血液。

4.2 临床用血指南的宣传和培训:对临床医生进行血液使用指南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血液使用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4.3 临床用血指南的更新和评估:定期更新和评估临床用血指南,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修订,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临床输血规范解读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

临床输血规范解读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

临床输血规范解读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医务人员而言,了解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临床输血规范进行解读,介绍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血液制品是指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各种成分,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血浆制品等。

在临床输血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医务人员需根据相关指南和规范进行合理选择。

二、血液制品的选取要求1. 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测试,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

常见的输血适应症包括急性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3. 根据血液制品的保存期限,选择存储时间最短的产品。

新鲜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的保存期限较短,需及时使用。

三、血液制品的储存要求1. 血液制品的储存温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悬液的储存温度为2~6摄氏度,新鲜冰冻血浆和血浆制品的储存温度为-18摄氏度以下。

2. 血液制品的储存容器应符合规范要求。

应使用无菌、密封且透明的容器,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 血液制品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来说,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悬液的储存时间不超过7天,新鲜冰冻血浆和血浆制品的储存时间不超过1年。

四、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1.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和记录温度。

医务人员需定期检查和记录血液制品的储存温度,确保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2. 对于过期的血液制品,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过期的血液制品严禁使用,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记录。

3. 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血液制品的选取和储存要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在进行临床输血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正确的储存和管理。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PPT专业文档
24
冷沉淀输注的适应症:
1、外伤病人有VIII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XIII 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 淀;
2、用于儿科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VIII因子缺乏症患者;
3、用于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VIII因子浓缩剂; 4、用于大量失血输入库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功能则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 引起的急、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输注计量:
通常输入2单位浓缩红细胞可提高 病人的红细胞比积3%,血红蛋白约 10g/L。
PPT专业文档
21
洗涤红细胞输注原则
洗涤红细胞即浓缩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 三次,去除其中大部分(98%)血浆, 去除(≥80%)白细胞,保留≥70%的原 红细胞。
临床输血 指南
贺州广济医院检验科 潘秀林
PPT专业文档
1
临床输血规程
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文件、地方 法规及规范文件
国家及卫生部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侵权责任法 3、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血液领域犯罪的规定 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PPT专业文档
2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章制度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 4、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5、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PPT专业文档
3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释义 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管理规范 3、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 4、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

血液制品指南

血液制品指南

血液制品指南血液制品是指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精制和加工而成的一类特殊药品。

它们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一系列血液相关疾病。

而在正确使用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遵守。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血液制品使用的简要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血液制品的使用。

一、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根据来源和用途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包括红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新鲜冷冻血浆、凝血因子制剂等。

使用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选择使用血液制品时,要注意确保品种的准确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二、血液制品的使用指南1. 严格遵循医生的嘱托:血液制品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停用或改变用药剂量。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药效不佳的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2. 注意卫生和安全:血液制品具有传染性,使用前要注意彻底洗手并保持使用场所的清洁和无菌。

另外,使用血液制品的工具和设备要做好消毒和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3. 存储和运输:血液制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在接收血液制品时,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 不同人群的使用差异:血液制品在婴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这些人群中使用血液制品时,要特别注意剂量和使用方式的调整,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5. 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血液制品的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在使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过敏反应,必要时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6. 定期检查和评估:对于长期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以监测血液制品的疗效和副作用。

在检查过程中,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调整。

三、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1. 防止滥用:血液制品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医嘱,避免滥用和非必要使用。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一、血液制品的分类及特点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全血、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和凝血因子制品等。

全血包含了血液中的所有成分,但由于其保存和使用的限制,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红细胞制品常用于纠正贫血,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常见的有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等。

浓缩红细胞具有较高的血细胞比容,适用于血容量正常但血红蛋白低的患者;悬浮红细胞则在保存和输注方面更具优势。

血小板制品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有手工分离血小板和机器单采血小板之分,机器单采血小板纯度更高,效果更好。

血浆制品包括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各种凝血因子和蛋白质,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普通冰冻血浆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和Ⅷ,但在补充血浆蛋白方面仍有一定作用。

凝血因子制品如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用于治疗特定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疾病,如血友病等。

二、临床使用的适应症(一)红细胞制品1、急性失血导致血红蛋白低于 70g/L 或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 且伴有明显症状者。

2、手术患者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前血红蛋白低于 100g/L 者。

(二)血小板制品1、血小板计数低于 20×10⁹/L 并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2、血小板计数低于 50×10⁹/L ,需要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者。

(三)血浆制品1、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者。

(四)凝血因子制品1、血友病 A 患者缺乏凝血因子Ⅷ时。

2、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且经维生素 K 治疗无效者。

三、使用前的评估与准备在使用血液制品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血液制品或血浆蛋白的过敏情况。

2、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其能够耐受输血治疗。

血液制品的使用规范和流程

血液制品的使用规范和流程

血液制品的使用规范和流程1. 简介血液制品是一类用于补充或替代人体血液功能的生物制品,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为了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了相应的使用规范和流程。

2. 使用规范在使用血液制品时,需要遵守以下规范:2.1. 临床适应症血液制品的使用应基于医学指南,并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

常见的临床适应症包括:•失血性休克•出血性疾病•严重贫血2.2. 使用前评估在使用血液制品之前,需要进行患者的基本信息采集和评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2.3. 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包括:•血液制品的种类和剂量•使用途径和速度•使用频率和疗程2.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严格遵守洁净操作要求•注意用药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速度•定期记录用药信息和副作用反应2.5. 不良反应管理在使用血液制品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增加监护频率•调整用药剂量和速度•给予支持治疗和护理3. 使用流程血液制品的使用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医师处方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指南,给出血液制品的处方。

3.2. 药师核对药师在收到处方后,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处方的准确性。

3.3. 药品配制药师根据处方要求和药品的配制要求,进行药品的配制工作。

3.4. 患者签字确认患者或其监护人对配制好的血液制品进行签字确认,并查验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5. 护士管理护士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根据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血液制品的使用。

3.6. 监测与记录在使用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记录相关信息,并定期报告医生。

4. 结论血液制品的使用规范和流程至关重要,能够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医生、药师和护士在使用血液制品之前,应充分了解相关规范和流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血液制品成分、输血指针、用量及注意事项红细胞悬液介绍■从400ml全血中提取的红细胞悬液为2单位,含150-200ml红细胞和少量血浆,另加入110ml 的红细胞营养液,总量约250-300ml■血球压积50%-70%;Hb约15g/100ml,不低于45g/2单位输血指针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Hb <70g/l;应考虑输注■Hb>100g/l,可以不输■70g/l< Hb <100g/l,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常常会发生不合理用血■比较危重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维持患者Hb 70-90g/l)和非限制性输血(维持患者Hb100-120g/l),两组30天死亡差别不大,但限制性输血组比非限制性输血组急性病患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内科输血指南■患者Hb <60g/l或HCT<0.2可考虑输注用量及注意■成人输注2单位通常提高Hb 10g/L左右,HCT提高3-4%;儿童4ml/kg体重通常提高Hb 10g/L 左右■同全血,输注时比全血更流畅去白细胞红细胞介绍■用滤器去除白细胞,过滤法2单位红细胞悬液白细胞含量应低于5×106个■过滤法红细胞回收率>90%,Hb含量不低于40.5g/2单位■除白细胞消除了巨细胞等病毒的危险■减少患者产生HLA抗体,导致输血副反应和输注无效的危险输血指针■显著减少反复输血患者产生HLA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但是为此所有输给该病人的血液制品都应做除白细胞处理■能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适宜输红细胞发生过发热≥2次的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减少传播巨细胞病毒的危险■输本制品不能达到对白细胞100%去除,不能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用量及注意■同红细胞悬液辐照红细胞悬液介绍■通过γ射线的照射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失去活性■其他同红细胞悬液输血指预防一定条件下出现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针■需宫内输血的胎儿■重度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干细胞移植患者■接受近亲输血的患者用量及■同红细胞悬液注意洗涤红细胞介绍■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血病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70%(Hb不低于33g/2单位)■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输血指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高钾血症及肾功能障碍需输血者■同红细胞悬液用量及注意冰冻红细胞介绍■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除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和红细胞添加剂■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率>99%,红细胞回收率>80%(Hb约36g/L)■稀有血型患者输血输血指针■新生儿溶血病换血■自身输血■用量同红细胞悬液用量及注意■解冻约需4小时,需提前预约■解冻后2-6℃保存24小时■加生理盐水悬浮,交叉合血只需合次侧手工浓缩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制备)介绍■1单位制品容量为20-25ml■血小板含量≥2.0×109个/袋■需多人份供者合并:12个单位含量约等同于1袋机采浓缩血小板:2.5×1011个/袋输血指针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Plt>100×109/L,可以不输■Plt<50×109/L,应考虑输■Plt:50-100×9/L之间,根据是否有自发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修订稿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修订稿

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修订稿引言:血液制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资源有限以及贵重的特点,血液制品的使用需要严格的管理,方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对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进行修订,希望能够进一步规范血液制品的使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一、患者指征:在指南中,明确血液制品的使用指征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规范化的指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制品使用,减轻资源的浪费。

在修订中,首先应对血液制品的适应症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列举出严格限制使用的禁忌症。

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加患者基础情况的评估要求,例如血液学指标、临床症状等,以进一步限制血液制品的使用。

二、产品选择:血液制品种类繁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非常重要。

在修订中,可以加入关于不同血液制品种类、适应症和剂量的详细介绍,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选择依据。

此外,还可以增加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以进一步支持产品选择的合理性。

三、用药途径:血液制品可以通过静脉输注、口服等不同途径给予,不同途径的用药也会对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性产生影响。

在修订中,可以详细介绍不同途径的优缺点及适应症,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给出明确的应用建议。

四、剂量计算:合理的剂量计算对于血液制品的应用非常关键。

在修订中,可以明确不同血液制品的剂量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一些常见病症的具体剂量指导,以帮助医生准确计算剂量。

此外,还可以加入剂量调整的相关建议,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五、用药技巧和注意事项:血液制品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修订中,可以加入一些常见的用药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正确进行输注、如何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以帮助医生正确操作,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六、不良反应和处理:血液制品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

在修订中,可以详细列举不良反应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医生及时应对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应用指南共识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应用指南共识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应用指南共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PCC) 是种血液制品。

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因子I、Vm、DX及X缺乏导致的出血,如乙型血友病、严重肝病(如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手术等所致的出血。

此外,PCC也可用于逆转抗凝剂(如香豆素类、茚满二酮等)诱导的出血,以及治疗已产生凝血因子四抑制性抗体的甲型血友病患者。

对于继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新生儿、口服广诺抗生素者,仅宜在严重出血或术前准备中使用PCC。

另外,PCC 还可用于治疗敌鼠钠盐中毒。

用法用量:静滴,每次10~ 20血浆当显单位/kg, V因子缺乏者每6 ~ 8小时1次,IX因子缺乏者每24小时1次,I、X因子缺乏者每24 ~ 48小时1次;剂虽可适当增减。

使用前应先将PCC和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预温至20 ~25*C,按瓶签标示虽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

轻轻转动直至PCC完全溶解(注意勿便产生很多泡沫),。

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50 ~ 100ml,然后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液器进行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开始要缓慢,15分钟后稍加快滴注速度,- 般每瓶200单位(IU) 在30 ~ 60分钟左右滴完。

不良反应:发生高敏反应时原则上应停药,直到症状消失。

其后可在密切观察下缓恨输注。

本药含微量A型和B型的同种血细胞凝集素,给血型为A型、B型、AB型的患者大量输注时可发生血管内溶血。

注意事项:1. PCC专供静脉输注。

应在临床医师的严格监督下使用。

2.用前应先将PCC和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预温至20~25*C.按瓶签标示虽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轻轻转动直至PCC完全溶解(注意勿使产生很多泡沫)。

3.可用氣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50 ~ 100ml,然后用带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进行静脉滴注。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引言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挽救许多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进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本指南旨在提供相关指导,帮助医务人员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质量。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在进行任何与输血相关的操作之前,安全必须放在首位。

医务人员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并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试剂。

2. 风险评估与管理在进行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等信息,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输血方案。

3. 血液品质保障为了确保输注给患者的血液品质符合要求,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血液贮存和处理的规定。

血液样本采集、输血前筛查、血型鉴定等环节都需要进行严谨的操作,并确保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血液制品。

4. 输血反应监测与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5. 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临床输血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督,并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输血质量。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步骤一:风险评估与管理1.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2.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3.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或输血相关的家族史。

4.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输血方案。

步骤二:血液品质保障1.严格执行血液样本采集的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和误差。

2.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标本处理和储存,确保样本品质。

3.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确保输注的血液与患者相容。

4.对输血前的血液制品进行合格检验,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步骤三:输血反应监测与处理1.在输注开始前,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2.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血液制品使用规范

血液制品使用规范

血液制品使用规范(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本办法仅指血浆源医药产品,即血液制剂。

二、为保证我院使用的血液制剂的质量,凡在我院使用的血液制剂,其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经营企业必须通过GSP认证。

1、购进血液制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内容进行,从具有经营资格的医药公司购进。

2、从医药公司购进的血液制剂其运输设备、记录必须符合血液制剂储存运输的相关规定。

3、医院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应对供货企业的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血液制剂检验报告书,《药品注册证》及血液批签发文件复印件,进口血液制剂除按照《进口药品管理制度》索取相关证照外,还应提供加盖供货方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

三、严格执行生物制剂的入库验收制度。

入库时应对血液制剂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单位、批准文号、配送公司及入库数量进行登记、核对,并对药品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入库。

四、入库血液制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

对热不稳定的血液制剂,运输和贮存都应有专门的设施,贮存温度为2-8℃,严防冻结。

应严格遵循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防止过期失效。

五、临床使用血液制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

六、加强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对使用血液制剂进行有效地的药物警戒。

遵循不良反应“可疑即报”的原则。

并注意血液制剂中的防腐剂、稳定剂等辅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如血浆蛋白制品中含有硫柳汞,稳定剂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等。

如发现和确认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或突发性的群体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就地封存药品,及时上报昆明市卫生局及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通报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配合相关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最新临床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处理、使用和管理指南 (新)

最新临床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处理、使用和管理指南 (新)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 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 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栓弹力图MA≤50mm,应考 虑输。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 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
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 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身血在室温下保 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 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 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 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 身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 (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 可以考虑进行ANH。
输血指南(创伤后大出血输血指南)
5 需大量输血时,成分血输注应尽可能参考实验室结 果,但不能延迟输血。可遵循:
• 每输入4U红细胞,需配合输入200ml冰冻病毒灭活 血浆;
• 每输入8U红细胞,需配合输入1个治疗量的去白细 胞单采血小板;
输血指南(自身输血指南)
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 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PT或APTT>正 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血栓弹力图R≥8min。 患者急性 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 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 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 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 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 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输血中的血液制品选择与应用规范

输血中的血液制品选择与应用规范

输血中的血液制品选择与应用规范输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血液制品是输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选择和应用适当的血液制品对于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血液制品的选择与应用规范角度,探讨输血中的血液制品使用方法。

一、血液制品的分类血液制品是指通过采血、分离、提纯、加工等一系列工艺制备的药物制品,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和人工合成血浆制品。

1. 红细胞制品红细胞制品主要用于治疗大量出血、贫血等情况。

根据患者血型、RH血型和免疫状况,选择符合条件的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输注。

输注血液前需核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RH血型和免疫抗体情况,确保输血的安全。

2. 血小板制品血小板制品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常见于手术后、外伤、血液病等情况。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新鲜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或血小板浓缩物进行输注。

血小板制品应用时需注意血小板的储存温度和时间,避免过期或变质导致输注无效。

3. 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中包含了多种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新鲜冰冻血浆在-30°C以下保存,使用前需解冻,并按照医嘱要求输注。

用于治疗急性出血、手术、产科等情况。

4. 冷沉淀冷沉淀是以冷沉淀加工方法制备的凝血因子浓缩物,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沉淀进行输注。

输注前需确保冷沉淀的保存状态良好,并依据医嘱正确使用。

五、凝血因子制品凝血因子制品包括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复合物和单一凝血因子等,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或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凝血因子制品进行输注。

六、人工合成血浆制品人工合成血浆制品是指经过化学合成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血浆代替品。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临床应用相对有限。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原则在选择血液制品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确保满足患者的要求和安全性。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血液制品是人造的或从血液中提炼出来的一类治疗性药物,包括输血、血浆制品、血小板制品和白蛋白制品等。

临床上,血液制品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肿瘤、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和感染等。

为了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一、血液制品输注前的准备1. 每一袋血液制品应当经过严密审核,并检查其标签、批号、有效期和贮存条件等信息。

2. 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应当经过医生详细询问及身体检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

3. 输血前,应当对受血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进行检查并匹配,以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4. 准备输液器、输液管、穿刺针头等器材,确保其完整无损和符合规定的消毒程序。

二、血液制品输注时的注意事项1. 输注过程中,应当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对于高危患者,应当密切关注其输血前后的病情变化,定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

3. 输血过程中,应当注意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控制,防止输血反应和输血过量的发生。

4. 输血后,应当对患者进行观察,并及时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

三、血液制品输注后的护理1. 输血后,应当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2. 建议患者在输血后尽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以免影响恢复。

3. 如果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应当及时处理,包括暂停输血、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止血等措施。

4. 患者在接受血液制品治疗期间,应当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和治疗,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注意避免受感染的可能性。

总之,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需要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准备、操作和护理,同时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一定能够越来越完善,让更多的患者收到应有的治疗和关怀。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

血液制品临床使用指南一、血液制品的种类及特点1、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的一种蛋白质。

它主要用于纠正因失血、创伤、烧伤、感染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增加循环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其特点是纯度高、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价格较高。

2、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为多种类型,如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如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

IVIG 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则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提供被动免疫保护。

3、凝血因子类制品常见的凝血因子类制品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等。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4、红细胞制剂包括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

用于纠正贫血,改善组织缺氧。

二、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1、低蛋白血症当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 25g/L,且伴有明显的水肿或胸水、腹水时,可考虑使用人血白蛋白。

但对于单纯的营养缺乏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应首先通过饮食补充。

2、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如 X 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需要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维持免疫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在病情严重或对其他治疗反应不佳时,可使用 IVIG。

3、出血性疾病血友病患者在发生出血时,应及时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创伤、手术等导致的大量失血,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也可能需要输注凝血因子。

4、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重度贫血,如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导致心功能不全等,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三、血液制品使用的禁忌证1、对血液制品过敏者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若有过敏反应,应禁用。

2、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输注血液制品可能会增加循环负荷,加重心、肾功能损害,应谨慎使用。

3、血浆蛋白异常增高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球蛋白异常增高,此时输注人血白蛋白可能加重病情。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的原因或目的
纠正贫血,失血性休克,纠正出血,术中备血 等
纠正贫血、补充携氧能力:可以输用浓缩红细 胞、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 细胞等
纠正失血性休克及DIC:可以输用红细胞、血 浆制品、如新鲜(普通)冰冻血浆、白蛋白及 代血浆。
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机采或浓 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浓缩第Ⅷ 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章制度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 4、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5、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国家、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释义 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管理规范 3、关于调整公民临床用血收费标准的通知 4、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特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肝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患者的血浆置换、 人工肝及大面积创伤、烧伤、换血疗法。
最新临液的携氧能力; 2、纠正止凝血功能异常; 3、除此以外为不合理用血。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各种成分输血不合理应用
红细胞不合理应用: (1)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就输红细胞; (2)Hb≥100g/L输注红细胞; (3)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或轻度失血< 600ml输注红细胞; (4)慢性贫血病因未查明, Hb>60g/L无明 显贫血症状输注红细胞。
临床输血 指南
最新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规程
临床用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文件、地方 法规及规范文件
国家及卫生部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侵权责任法 3、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发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血液领域犯罪的规定 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南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提高临床医师和输血工作者对血液制品的认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依据《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南》,临床在诊疗过程中应参考或遵循本指南。

一、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

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血液制品限用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它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

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输注血液制品,如治疗或预防血液成分的减少或丢失,应尽量选用血液制品替代物。

(二)血液制品的选择根据患者的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的种类。

选择血液制品时,要保障来源合法性。

安全的血液制品来自无偿献血者和国家法定的采、供血机构。

商业来源的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最高。

(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在输注血液制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二、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一)全血【适应证】1.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容量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时。

血容量丢失大于总量30%,Hb<70g/L或红细胞压积</L,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可考虑输注。

2.用于新生儿溶血疾病或其它需全血置换的疾病治疗。

【注意事项】1.输注全血前应仔细核对其外包装、血液外观、有效期及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等,确保血液符合临床输注标准。

2.输注前应将血液摇匀。

3.除9g/L的生理盐水外,血液不得与任何药剂在同一输液器内输注。

4.输注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4.输注速度应先慢后快,在开始输注4小时内完成。

5.全血输注不适用于慢性贫血及初期心力衰竭的患者。

6.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输注,并进行对症处理和必要的生命支持。

如发生溶血时按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则处理,引起发热应首先除外细菌污染,发生过敏反应时应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等。

(二)红细胞红细胞类成分血,是使用多联袋采集全血,通过物理方法在完全密闭条件下移除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或经生理盐水洗涤及白细胞过滤等过程制备的以红细胞成分为主的血液制品。

临床常用的红细胞类成分血包括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等。

【适应证】1.浓缩红细胞:适用于所有需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以减轻组织缺氧的贫血患者,以及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贫血患者。

2.悬浮红细胞:红细胞保存较好,粘度低,易输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红细胞类血液成分。

适应证同浓缩红细胞。

3. 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或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除白细胞后,可显著减少反复输血患者发生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降低经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的风险。

适用于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长期输血和器官移植的患者。

4.洗涤红细胞:适用于免疫相关的溶血性贫血、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或有输血发热反应的贫血患者。

5.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适用于稀有血型、自身输血以及有发热或过敏反应的患者。

【注意事项】1.由于浓缩红细胞压积高,粘度较大,不易通过小孔径针头,为改善输血流速,可使用Y型输血器。

2.少白细胞红细胞类血液成分并不能去除所有的白细胞,若需预防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应对血液成分进行辐照处理。

3.红细胞类血液成分不适用于新生儿换血治疗。

4.余参见“全血”。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国内的血小板制品主要有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两种。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每袋血小板定义为1个治疗量(PLT≥×1011)。

浓缩血小板为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血小板,国内以每200 ml全血分离出的血小板定义为1个单位(U, PLT≥×1011),10~12U浓缩血小板约折合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

【适应证】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

如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大量输血引起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

(2)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小板病,伴有明显出血倾向。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用于预防颅内出血和内脏出血等严重出血性并发症。

(1)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同时伴有出血风险的患者。

①无其他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为PLT≤10×109/L,输注后维持PLT >20×109/L以上。

②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患者,预防性输注的指征为PLT<30×109/L。

③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膜肺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预防性输注的指征定为PLT<50×109/L。

(2)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拟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的患者。

①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留置导管、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时,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和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

②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范围是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50×109/L;剖腹产PLT≥80×109/L;大手术PLT范围是80~100×109/L。

【注意事项】1.血小板应在20℃至24℃摇床下保存,保存时间1至5天。

2.优先选用单采血小板。

3.优先输注少白细胞血小板或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建议输注辐照血小板。

5.输注血小板时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适当快速输注。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注血小板可能加重血栓形成,应慎用。

7.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禁忌输注血小板。

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忌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仅轻度出血时尽量避免治疗性输注。

9.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移植前不输注或较少输注血小板。

10.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主要是输注的血小板破坏加速所致,分为免疫介导的和非免疫介导的破坏加速两种。

(1)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主要由体内生成的针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和血小板抗原的特异性异体抗体引起,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有:①血小板输注量加倍,并尽量输注24小时内采集的血小板。

②输注交叉配型的血小板。

③输注HLA相合的单采血小板。

④证实存在抗HLA抗体类型后,输注缺乏相应抗原的血小板。

(2)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

主要见于脾脏增大、使用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发热、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患者(没写处理方法)。

使用两性霉素B的患者应在给药后2小时以上再输注血小板。

11.不良反应的处理参见本章“全血”。

(四)单采中性粒细胞【适应证】1.骨髓粒系增生减低: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5天以上,中性粒细胞持续低于×109/L,并伴有严重的细菌或霉菌感染2.新生儿败血症。

3.严重粒细胞机能不良。

【注意事项】1.制备后的粒细胞悬液在室温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可摇荡,并应尽快输注。

2.输注粒细胞悬液须使用带有标准滤网的输血器,以避免凝集物输入体内。

3.输注时如发生呼吸窘迫症,可能与输入白细胞凝集物有关,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4.输注后注意观察巨细胞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5.不良反应的处理同全血输注。

(五)血浆血浆(Plasma)是在采全血后进行分离及冰冻的非细胞成分,主要包括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

【适应证】1.凝血因子缺乏。

(1)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当V因子缺乏等某种凝血因子缺乏,而无该凝血因子浓缩制剂时,用于出血的治疗或预防。

(2)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用于多种因子缺乏时发生严重出血和(或)急性DIC合并出血。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血浆含有TTP患者缺乏的一种活性金属蛋白酶,有助于改善TTP。

优先选用去冷沉淀血浆。

3. 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当需要快速纠正华法林抗凝作用(如急诊手术)或者华法林治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时,可输注FFP 12~15ml/kg。

4. 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不推荐常规使用。

当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同时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大于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倍时,建议输注FFP。

肝脏疾病患者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 s,建议输注FFP15 ml/kg。

5. 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INR>或APTT 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输注血浆;患者INR>时,若进行肝脏穿刺,应考虑输注血浆。

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是相对安全的。

6.大量输血:患者大量输血时常需输注血浆。

大量输血的患者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倍时,考虑输注FFP。

7. 维生素K不足导致的凝血异常:不推荐常规使用。

在急诊手术或创伤需紧急纠正凝血异常时,才应考虑输注FFP。

【注意事项】1.以下情况不建议输注血浆:(1)补充血容量。

(2)提高白蛋白水平。

(3)营养支持。

(4)治疗免疫功能缺陷。

(5)无出血表现的凝血功能异常或DIC。

2. 血浆的选择:(1)全血和单采制备的FFP纠正凝血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同。

(2)选择病原传播风险低的制品,可使需要大量或反复接受血浆的患者受益,如去病毒血浆。

(3)血型:血浆输注不需要交叉配血及Rh血型相符,但应首选输注ABO同型的血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