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与图形运动问题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选修2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 抛物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选修2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的抛物线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性质;抛物线焦点、准线、对称轴等相关概念;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图形性质。

2. 学会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图形性质。

难点:抛物线焦点、准线、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抛物线实例,如篮球投篮、卫星通信等,引导学生发现抛物线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焦点)的距离等于到一条直线(准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x^2=2py。

(3)抛物线的图形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焦点、准线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求解抛物线y^2=8x的焦点和准线。

(2)已知抛物线x^2=12y,求顶点坐标、对称轴及焦点坐标。

4. 随堂练习(5分钟)(1)求抛物线y^2=4x的焦点和准线。

(2)已知抛物线x^2=6y,求顶点坐标、对称轴及焦点坐标。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焦点)的距离等于到一条直线(准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

2. 标准方程:y^2=2px、x^2=2py。

3. 图形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焦点、准线。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抛物线x^2=16y的焦点和准线。

(2)已知抛物线y^2=10x,求顶点坐标、对称轴及焦点坐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性质等基本概念。

抛物线教案完整篇

抛物线教案完整篇

抛物线教案完整篇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抛物线的知识进行实际推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顶点形式- 能够绘制给定抛物线的图像- 了解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应用抛物线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 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 抛物线的定义- 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 抛物线的对称性和轴线2. 抛物线的表示形式-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顶点形式3. 绘制抛物线的图像- 根据给定的方程绘制抛物线的图像- 理解抛物线图像的特点和形状4. 抛物线的应用- 抛物线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抛物线在桥梁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抛物线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概念。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应用场景。

- 问题解答:提供一系列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 实践操作:通过绘制抛物线的图像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 完成课堂练:检查学生对抛物线定义、特点和方程的掌握情况。

-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抛物线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资源- 抛物线的相关课件和教学PPT- 抛物线的绘图工具和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扩展- 进一步探索抛物线的性质和变形,如离心率和焦点运动轨迹等。

- 探究其他曲线的性质和应用,如椭圆、双曲线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抛物线的定义、特点和表示形式,掌握绘制和解决抛物线相关问题的方法,并了解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抛物线教案初中

抛物线教案初中

抛物线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2.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3. 能够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3. 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的理解;2.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法;3. 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

2. 新课讲解:(1)讲解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是平面内与定点(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

(2)介绍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焦点、准线等。

(3)讲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 = 4px(p>0)和x^2 = 4py(p>0)。

3. 例题解析: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求法。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讨论,巩固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5.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应用拓展法,引导学生将抛物线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抛物线定义、几何性质和标准方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与讨论:评价学生在练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应用拓展:评价学生将抛物线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抛物线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抛物线的定义、几何性质和标准方程。

2.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的抛物线知识。

3.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将抛物线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数学物理教案: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

数学物理教案: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

数学物理教案: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一、抛物线的性质实践教案1.1 抛物线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抛物线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具有特殊的几何性质和应用价值。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一般式方程 y=ax^2+bx+c (其中a≠0 )来描述抛物线。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抛物线的基本性质。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平行,方程形式为 x= -b/2a。

对称轴上的点称为抛物线的顶点,也是对称中心。

通过点对称性,可以得出抛物线关于顶点对称。

抛物线在顶点处取得最值,当 a>0 时,最小值为 -D/4a;当 a<0 时,最大值为 -D/4a。

其中 D=b^2 - 4ac 称为方程的判别式。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 a 的正负决定,当 a>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1.2 抛物线的性质之焦点与准线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

对于给定的抛物线,焦点F(p, q)是位于对称轴上的一个点,满足距离的性质:焦点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于焦点到准线上的相应点的距离。

准线是过焦点 F 且垂直于对称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 y=-(D/4a)。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确定焦点的坐标,通过解方程组将焦点的坐标表示为(p, q)=(-b/2a, -D/4a)。

二、抛物线的应用实践教案2.1 抛物线的应用之物体运动轨迹抛物线不仅在数学领域有重要性质,而且在物理学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抛物线可用于描述和分析物体在自由落体或斜抛运动中的轨迹。

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当一个物体以初速度 v₀进行向下抛掷时,其运动轨迹可以用抛物线来描述。

根据抛物线的性质,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最高点、最大高度以及落地点等重要信息。

2.2 抛物线的应用之天体运动除了物体运动轨迹外,抛物线还可以用于描述天体的运动。

在天文学中,行星、卫星和彗星等天体在星际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往往呈现出抛物线形状。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优质教案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优质教案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抛物线》,详细内容包括:1.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 抛物线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焦点、准线等;3. 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 能够分析抛物线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焦点、准线等;3. 学会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抛物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篮球投篮、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抛物线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抛物线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焦点、准线等;(3)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抛物线,并给出理由;(2)求抛物线 y = 2x^2 + 4x + 3 的顶点、对称轴、焦点和准线;(3)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 3),过顶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B,求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 抛物线的性质;3. 例题解答步骤;4. 随堂练习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抛物线 y = x^2 + 4x + 5 的顶点、对称轴、焦点和准线;(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2, 0),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抛物线 y = 2x^2 + 4x 3 与直线 y = x + 1 相交于点A、B,求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

2. 答案:(1)顶点:(2, 9),对称轴:x = 2,焦点:(2, 3),准线:y = 3;(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 = 4(x 2)^2;(3)中点C的坐标:(1/2, 7/4)。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教案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教案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抛物线及其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抛物线焦点、准线的概念及计算;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

2. 掌握抛物线的焦点、准线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抛物线的焦点、准线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抛物线实例(如拱桥、篮球抛物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抛物线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焦点)距离等于到一条定直线(准线)距离的点的轨迹。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

3. 图形及其性质(1)图形:以焦点为顶点,准线为对称轴的开口图形。

(2)性质:① 对称性:抛物线关于准线对称。

② 顶点: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即焦点所在点。

③ 焦半径:从焦点到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

④ 准线方程:x=p/2。

4. 焦点、准线计算(1)已知抛物线方程,求焦点、准线。

例如:y^2=8x,求焦点和准线。

解:由y^2=2px,得p=4。

故焦点为(2,0),准线为x=2。

(2)已知焦点、准线,求抛物线方程。

例如:已知焦点为(2,0),准线为x=2,求抛物线方程。

解:由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2=2,得p=4。

故抛物线方程为y^2=8x。

5. 实际应用(1)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篮球的轨迹为抛物线,已知篮球筐距离地面3米,求运动员投篮时篮球的最大高度。

(2)已知抛物线y^2=4x,求该抛物线与直线y=x+2的交点坐标。

6. 随堂练习(1)求抛物线y^2=12x的焦点和准线。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案标题: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目标:1.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抛物线的焦点、准线、顶点等重要概念。

3. 能够应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引出抛物线的概念。

2. 展示一张抛物线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步骤二: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 讲解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焦点)和一条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2. 介绍抛物线的基本性质:a. 抛物线关于准线对称。

b. 焦点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于该点到准线的距离。

c. 抛物线的顶点是其最高(或最低)点,对称轴经过顶点。

d. 抛物线开口方向由抛物线的二次项系数的正负决定。

步骤三:抛物线的重要概念1. 介绍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和顶点的定义和性质。

2. 指导学生通过几何构造方法确定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和顶点。

步骤四:抛物线的应用1. 给出一些简单的抛物线几何问题,如:已知焦点和准线,求抛物线方程;已知顶点和焦点,求抛物线方程等。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3. 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巩固抛物线的性质和应用。

步骤五:小结与拓展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抛物线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白板等教学工具。

2. 抛物线的图像和实例题目。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个人或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解答一些抛物线相关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抛物线的性质和应用,如抛物线的焦半径、离心率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抛物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反射器、喷泉喷水形状等。

备注:该教案适用于中学数学教学,学生年级和学习能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案: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如顶点、焦点和准线等;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白板、粉笔/白板笔;2.学生准备:纸、铅笔、直尺、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抛物线的定义,即平面上离一个定点(焦点)和一条定直线(准线)的距离之比等于一个常数(离心率)的点的轨迹。

2.探究抛物线的性质(30分钟):a)定义性质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抛物线的核心性质:(1)焦点离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焦点离顶点的距离;(2)抛物线关于准线对称;(3)抛物线拱点所在的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

b)几何特征(1)顶点:抛物线的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是抛物线的对称中心。

(2)焦点:焦点是抛物线离心率的定位点,也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离焦点最近的点。

(3)准线:准线是与抛物线平行且位于焦点上方的一条水平线。

c)抛物线方程教师给出标准抛物线方程y = ax² + bx + c,并与学生一起通过几何特征推导出方程的性质,如顶点坐标、焦点坐标、离心率等。

3.练习与应用(40分钟):a)练习题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抛物线的基本计算练习题,以加深对抛物线几何性质的理解。

b)实际应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求解最优路径、抛物线天花板设计等。

4.小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并能够应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提供丰富的练习题目供学生练习。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示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和应用案例的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高三数学《抛物线》教案

高三数学《抛物线》教案

高三数学《抛物线》教案教学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1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的第四节《抛物线》。

详细内容包括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性质。

2. 能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相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抛物线实例,如抛物线运动、拱桥等,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3. 例题讲解(1)求抛物线y^2=4x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p/2,0),求抛物线上一点M到焦点F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和。

4. 随堂练习(1)求抛物线x^2=4y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x^2=8y的焦点为F(0,2),求抛物线上一点M 到焦点F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和。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2. 黑板右侧:例题及解答、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抛物线y^2=8x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y^2=12x的焦点为F(3,0),求抛物线上一点M到焦点F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掌握程度,以及对例题和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体育竞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尤其是涉及抛物线性质的应用。

抛物线教案

抛物线教案

抛物线教案抛物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并能够画出抛物线的图像;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并能够应用到相关问题的解决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抛物线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及性质。

2. 能够应用抛物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抛物线的运动规律及轨迹特点。

2. 能够应用抛物线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抛物线的实际应用场景,如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发射导弹的轨迹等,引起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

2. 学习:讲解抛物线的定义及性质,包括焦点、顶点、对称轴等概念,并给出相关的公式和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发现抛物线的特点和规律。

3.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一个小球在斜坡上滚动的过程,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绘制出抛物线图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进一步理解抛物线的运动规律。

4. 拓展: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应用抛物线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如求抛物线的焦距、确定抛物线方程等,增强学生对抛物线的应用能力。

5. 归纳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抛物线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并指导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例题中进行巩固练习。

6. 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拓展研究。

7. 作业布置:留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或者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抛物线应用例题进行解答。

五、教学资源1. 投影仪2. 实验器材:斜坡、小球等3. 课件和练习册六、板书设计抛物线的定义:焦距:顶点:对称轴:抛物线的性质:1. 顶点坐标:2. 对称轴:3. 焦点坐标:4. 焦点与顶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

抛物线教案完整范文

抛物线教案完整范文

抛物线教案完整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b.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公式;c.能够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b.通过多种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b.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c.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a.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b.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公式;c.抛物线的应用。

2.教学资源:a.教材、课件;b.抛物线实物模型;c.尺子、直尺、图形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抛物线的实例,激发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

b.提问:请举出你所知道的抛物线的实例,并描述其特点。

2.概念定义(15分钟)a.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介绍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如对称性、焦点、准线等。

b.实例引导:给出多个实例,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抛物线,并描述其特点。

3.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相关公式(20分钟)a.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演算,介绍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公式,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等。

b.实例演练:给出多个抛物线的实例,要求学生求出其标准方程和相关参数。

4.抛物线的应用(25分钟)a.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实例分析,介绍抛物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喷泉、抛物线拱桥等。

b.探究:让学生组成小组,探究一个抛物线应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c.展示与讨论:学生小组分别展示和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从中学习和借鉴。

5.综合运用(20分钟)a.综合实例:给出一个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b.分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并解决综合实例问题。

c.展示与评价:学生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和互动。

抛物线教案

抛物线教案

抛物线教案教案抛物线教学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基本性质,能够画出简单的抛物线图形。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2.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和对称轴3.抛物线的图形和性质4.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抛物线的图形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物线运动、抛物面天线等,引导学生了解抛物线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抛物线的定义:以一个点为焦点,到这个点的距离等于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4ax(开口向右)、x^2=4ay(开口向上)。

(3)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和对称轴:焦点为(a,0),准线为x=-a,对称轴为y轴。

(4)抛物线的图形和性质:图形为U形或倒U形,性质包括对称性、顶点、焦点、准线等。

3.实践应用:(1)画出给定焦点的抛物线。

(2)已知抛物线上的点,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抛物线上的切线等。

4.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完成教材中抛物线相关习题。

2.拓展练习:研究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抛物面天线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部分。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二章第四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具体内容包括:1.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简单性质;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²=2px(p>0)和x²=2py(p>0);3. 抛物线的图形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性质;2. 培养学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抛物线图形的识别;2.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图片:篮球投篮、投掷铅球、卫星轨道等;(2)提问:这些情景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共同特点?2. 知识讲解(1)抛物线的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一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回到这一点,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同一平面的约束,这样的运动轨迹称为抛物线;(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²=2px(p>0)和x²=2py(p>0);(3)抛物线的性质:对称性、开口方向、顶点、焦点、准线等。

3. 例题讲解(1)求抛物线y²=4x的焦点、顶点和准线;(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1,0),求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4. 随堂练习(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和顶点,求其标准方程。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定义:抛物线是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一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回到这一点,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同一平面的约束的运动轨迹;2. 标准方程:y²=2p x(p>0)和x²=2py(p>0);3. 性质:对称性、开口方向、顶点、焦点、准线;4. 例题:抛物线y²=4x的焦点、顶点和准线;已知焦点求抛物线标准方程。

抛物线 教案

抛物线 教案

抛物线教案教案标题:抛物线教案年级:高中科目:数学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及其特点,包括顶点、对称轴、焦点和直线等;2.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顶点方程,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转化;3. 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抛物线的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1.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顶点方程;2. 理解顶点、对称轴、焦点和直线的概念;3. 能够通过实际情境,对抛物线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设备,课件,课堂练习题;2. 学生:课本,作业本,计算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抛物线形状的物体,比如抛出的篮球、跳起的石子等。

你们对抛物线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解释,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讲解抛物线(15分钟):- 使用多媒体展示抛物线图像,并介绍其特点和基本概念:顶点、对称轴、焦点和直线。

-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焦点的位置。

3. 探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0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已知抛物线的特点后,提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y = ax^2 + bx + c。

- 通过多组实例,指导学生根据已知的顶点和焦点等信息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独立解决几个问题。

4. 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抛物线、顶点、对称轴和焦点等概念的理解。

1. 复习(5分钟):- 温习上节课内容,回顾抛物线的特点和标准方程。

2. 顶点方程(15分钟):- 介绍抛物线的顶点形式方程 y = a(x - h)^2 + k。

- 指导学生通过已知顶点的坐标,确定抛物线的顶点方程。

-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顶点方程的求解方法。

3. 应用实际问题(20分钟):- 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抛物线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求解。

-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和结果。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教案标题: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抛物线的焦点、顶点、对称轴等关键概念。

3. 能够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a. 通过焦点与直线的定义,引入抛物线的概念。

b. 解释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如对称性、焦点与直线的关系等。

2. 抛物线的关键概念:a. 焦点:解释焦点的定义和作用,如焦点与抛物线的关系。

b. 顶点:介绍顶点的概念和性质,如顶点的坐标与抛物线的关系。

c. 对称轴:解释对称轴的概念和性质,如对称轴与抛物线的关系。

3. 抛物线的性质应用:a. 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抛物线的最值问题、抛物线的轨迹问题等。

b. 引导学生进行抛物线相关问题的实际应用讨论,如抛物线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抛物线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抛物线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关键概念。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具体的抛物线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与讨论: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进行讨论和答疑。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案例的讨论。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及其应用。

7.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抛物线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抛物线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

评估与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的个人或小组练习,及时检查和纠正错误。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如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批改,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抛物线的性质,如抛物线的方程、焦半径等。

高中抛物线教案

高中抛物线教案

高中抛物线教案高中抛物线教案学科:数学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 能够通过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确定其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抛物线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抛物线的形状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抛物线有哪些应用。

二、概念解释及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如对称轴、焦点、顶点等概念。

2.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抛物线的特性,如焦点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等。

三、标准方程的引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与其特征进行对应,让学生理解方程中各个参数的意义。

2. 教师通过示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给定的标准方程确定抛物线的特征。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进行个别练习,在纸上完成抛物线方程的求解。

教师同时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分享抛物线方程的求解过程,并合作解决其中存在的难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抛物线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抛物线的特点和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2. 教师展示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设计、射击运动等,拓展学生对抛物线的认识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成抛物线方程的求解练习,并思考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教学反思:在本课时中,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激发了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抛物线的定义、特点和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展示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拓展了学生对抛物线的认识和思维能力。

整堂课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抛物线的定义,了解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辨析图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兴趣,通过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实例推导抛物线的一般式方程。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通过投射物体的实例,引出抛物线的定义并写在黑板上。

2. 引导学生观察抛物线的形状,并讨论抛物线的特点。

Step 2:抛物线的定义1. 提问:根据之前的观察,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抛物线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进行解释。

3. 学生跟随教师的解释,将定义写在笔记本上。

Step 3:抛物线的性质1. 引导学生观察抛物线的对称性,并讨论抛物线的对称轴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发现抛物线的定点,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引例方法,用一个实际问题(如抛射运动)解释为什么会产生抛物线,引导学生探索抛物线的另外两个性质。

(如,抛物线在对称轴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相等,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定点和对称轴的距离相等)Step 4:抛物线的一般式方程1. 教师提出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抛物线的定义和已知条件推导出一般式方程。

2. 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推导过程,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3. 学生跟随教师的推导过程,将结果写在笔记本上。

Step 5:练习与巩固1. 教师出示几个实例,并要求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写出相应的抛物线方程。

2. 学生进行练习,并相互检查和讨论结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观察、探索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优秀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优秀教案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优秀教案
引言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并通过实例与练加深对抛物线的理解。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抛物线的形状、焦点、顶点等关键特征,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1.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理解抛物线的形状、焦点和顶点的关系;
3. 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
抛物线的形状、焦点和顶点的关系。

教学内容
抛物线的定义
抛物线是平面上一条曲线,其定义为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的距离。

抛物线的形状
抛物线是一种开口朝上或开口朝下的曲线。

当抛物线的开口朝上时,曲线呈现U形;当抛物线的开口朝下时,曲线呈现∩形。

抛物线的焦点和顶点
抛物线的焦点是定点,定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抛物线的焦点和顶点位于对称轴上。

抛物线的关键性质
抛物线的焦点和顶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该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通过实例展示不同形状的抛物线及其焦点、顶点的位置;
3. 解释抛物线焦点和顶点的关系;
4. 进行练,让学生应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5. 总结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工具
1. 抛物线模型或示意图;
2. 几何练题。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研究表现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对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抛物线相关教案

抛物线相关教案

抛物线相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抛物线的相关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征。

3. 能够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抛物线的定义和特征。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征。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3. 教科书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张抛物线的图像,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特征。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抛物线有什么了解?抛物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探索抛物线的定义和特征:1. 通过教科书或其他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抛物线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焦点、顶点、对称轴等概念。

2. 使用示意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抛物线进行联系。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征:1. 引导学生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解释每个参数的含义。

2. 使用实例和图像来说明不同参数对抛物线图像的影响,如平移、缩放、翻转等。

3. 强调焦点和顶点在标准方程中的表示方式,并与图像特征进行对比。

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实际问题:1. 提供一些与抛物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抛射运动、抛物线轨迹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和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同学间的互动和讨论。

巩固与拓展:1. 分发练习册或布置在线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抛物线相关的实践活动,如使用软件绘制抛物线图像、观察抛物线的实际应用等。

评估:1. 设计一份与抛物线相关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抛物线定义、特征、标准方程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抛物线的性质、抛物线方程的推导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抛物线相关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抛物线的最值问题、抛物线与其他图形的关系等。

教学反思: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他们对于抛物线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物线上存在性问题的探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二次函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从数和形的角度探究抛物线上图形的若干综合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抛物线上的图形的特性,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基本的数学问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能使四边形转变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例题1】 (2012·浙江绍兴改编)如图,矩形OABC 的两边在坐标轴上,连接AC ,抛物线y =x 2-4x -2经过A ,B 两点.(1)求A 点坐标及线段AB 的长;
(2)若点P 由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AB 边向点B 移动,1秒后点Q 也由点A 出发以每秒7个单位的速度沿AO ,OC ,CB 边向点B 移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移动,点P 的移动时间为t 秒.当PQ ⊥AC 时,求t 的值;
解 (1)由抛物线y =x 2-4x -2知:当x =0时,y =-2,∴A (0,-2).
∵四边形OABC 是矩形,∴AB ∥x 轴,即A 、B 的纵坐标相同.
当y =-2时,-2=x 2-4x -2,
解得x 1=0,x 2=4.∴B (4,-2).
∴AB =4.
(2)由题意知:A 点移动路程为AP =t ,Q 点移动路程为7(t -1)=7t -7.
如图1,若PQ ⊥AC ,
则有Rt △QAP ∽Rt △ABC .
①当Q 点在OA 上时,即0≤7t -7≤2,1≤t ≤97时, ∴QA AB =AP BC ,即7t -74=t 2, 解得t =75
. ∵75>97
,∴此时t 值不合题意.
如图2,过Q 点作
QD ⊥AB .
∴AD =OQ =7(t -1)-2=7t -9.
∴DP =t -(7t -9)=9-6t .
若PQ ⊥AC ,则有Rt △QDP ∽Rt △ABC ,
如图3,若PQ ⊥AC ,过Q 点作QG ∥AC ,
则QG ⊥PG ,即∠GQP =90°.
∴∠QPB >90°,这与△QPB 的内角和为180°矛盾,
此时PQ 不与AC 垂直.
【例题2】已知两直线l 1,l 2分别经过点A (1,0),点B (-3,0),并且当两直线同时相交于y 正半轴的点C 时,恰好有l 1⊥l 2,经过点A 、B 、C 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l 1交于点K ,去直线l 2交于点E ,抛物线顶点为D ,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F ,如图所示.
(1)求点C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抛物线的对称轴被直线l 1,直线l 2和x 轴依次截得三条线段,问这三条线段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当直线l 2绕点C 旋转时,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M ,请找出使△MCK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M ,简述理由,并写出点M 的坐标.
②当Q 点在OC 上时,即2≤7t -
7<6,97≤t <137时,
∴QD AB =DP BC ,即24=9-6t 2,解得
t =43
.∵97<43
<137,∴t =43符合题意. ③当Q 点在BC 上时,
即6≤7t -7≤8,137≤t ≤157
时,
综上所述,当t =43
时,有PQ ⊥AC .
解 (1)由题意易知:△BOC ∽△COA , ∴CO BO =AO CO ,即CO 3=1CO ,∴CO = 3. ∴点C 的坐标是(0,3).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 =ax 2+bx +3, 把A (1,0),B (-3,0)的坐标分别代入 y =ax 2+bx +3,得 ⎩⎪⎨⎪⎧a +b +3=0,9a -3b +3=0, 解得⎩⎪⎨⎪⎧a =-33,b =-233. ∴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 =-33x 2-233x + 3. (2)截得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为KD =DE =EF .理由如下: 可求得直线l 1的解析式为y =-3x +3,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33x +3, ∵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可化为y =-33(x +1)2+433,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顶点D 的坐标为⎝ ⎛⎭⎪⎫-1,433; 把x =-1代入y =-3x +3即可求得点K 的坐标为⎝ ⎛⎭⎪⎫-1,23;
把x =-1代入y =33x +3即可求得点E 的坐标为⎝ ⎛⎭⎪⎫-1,233; 又点F 的坐标为(-1,0),
【例题3】 (2012·浙江湖州)如图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点A 在x 轴负半轴上,点B 在坐标原点,点D 的坐标为(- ,3),抛物线y =ax 2+b (a ≠0)经过AB 、CD 两边的中点.(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将菱形AB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匀速平移(如图2),过点B 作BE ⊥CD 于点E ,交抛物线于点F ,连接DF 、AF .设菱形ABCD 平移的时间为t 秒(0<t < 3 ). ①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AFD 与△DEF 相似?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FC ,以点F 为旋转中心,将△FE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FE ′C ′,当△FE ′C ′落在x 轴与抛物线在x 轴上方的部分围成的图形中(包括边界)时,求t 的取值范围.(写出答案即可) ∴KD =233,DE =233,EF =233. ∴KD =DE =EF . (3)当点M 的坐标分别为 (-2,3),⎝ ⎛⎭⎪⎫-1,4
33时,△MCK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i)连接BK ,交抛物线于点G ,连接CG , 易知点G 的坐标为(-2, 3),
又∵点C 的坐标为(0,3),∴GC ∥AB .
∵可求得AB =BK =4,且∠ABK =60°,即△ABK 为正三角形, ∴△CGK 为正三角形. ∴当l 2与抛物线交于点G ,即l 2∥AB 时,符合题意,此时点M 1的坐标为(-2,3). (ii)连接CD ,由KD =233,CK =CG = 2,∠CKD =30°,易知△KDC 为等腰
三角形.
∴当l 2过抛物线顶点D 时,符合题意,此时点M 2坐标为⎝ ⎛⎭⎪⎫-1,433. (iii)当点M 在抛物线对称轴右边时,只有点M
与点A 重合时,满足CM =CK ,
但点A 、C 、K 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构成三角
形.
综上所述,当点M 的坐标分别为⎝ ⎛⎭⎪⎫-2,3,⎝
⎛⎭⎪⎫-1,433时,△MCK 为等腰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