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郑利鹏

合集下载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陋室铭》。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诗歌的鉴赏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学生能够认识到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简要介绍《陋室铭》的题材、主题和艺术特色。

2.2 课文朗读:学生集体朗读《陋室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3 词语解析:学生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知识点。

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解和辅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陋室铭》的学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陋室铭》,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词语解析、诗句解析等。

4.3 课堂测试: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学生模仿《陋室铭》的题材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5.2 文化探究: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和创作,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

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17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第17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二)知铭题目里有个“铭”字,怎么理解?明确:“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古代碑上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请读:一生读无标点的《陋室铭》,一生范读。

配乐齐读,读准字音,读出音韵美。

(三)识韵鸿儒rú调素琴tiáo 案牍dú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四)晓意1.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讨论)(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动用法,使劳累乱:使动用法,使扰乱(2)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如: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2.描绘陋室画面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德馨”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看个究竟。

PPT: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初中陋室铭教案

初中陋室铭教案

初中陋室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陋室铭》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掌握《陋室铭》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勤奋、自律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陋室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2. 《陋室铭》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3.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陋室铭》中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房间是怎样的,然后引入刘禹锡的陋室,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陋室铭》,并找出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陋室铭》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和表达《陋室铭》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并让学生进行课堂发言。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陋室铭》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写一篇以自己的房间为题材的短文。

6. 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并让学生认识到谦虚、勤奋、自律的品质对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陋室铭》。

2.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房间的短文,要求运用《陋室铭》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铭”“馨”“牍”等文言文字词;(2)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探究,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2)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体会隐士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2)简介《陋室铭》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3)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自己的高洁傲岸;(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3)探究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4.比较阅读,拓展提高(1)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隐士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2)强调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6.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托物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时,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郭军红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的。

四、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出陋室1、讲故事:古时有一男孩儿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谁知这个小男孩儿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这个小男孩儿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2、引出陋室:故事中的男孩儿是谁呢?(孟子)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殊不知历史上还有一位名人也有三迁居室的佳话。

话说呀他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对他多般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最后只住在一间只容一人一床一桌的小房子里。

他欣然接受,用诗文作无言的抗争,于是写下《陋室铭》。

我所讲述的主人公他是谁呢?(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刘禹锡,走进他的陋室。

(板书“陋室”)3明确“铭”:在每位同学的课桌上都贴有自己的座右铭,那么本文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文言文常用实词。

2.通过学习本文,认识“铭”这种文体,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在品读中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难点】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七(2)班学生总人数44人,男生25人,女生19人。

半年来由于我重视双基的落实,所以我所带的实验班里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阶段性检测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教科书的课文作最好的示范阅读文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注意:做细课堂教学;重视课内阅读;适当的说话指导;加强背诵;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所以班里的优生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刻、透彻,对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很到位,并能灵活地将在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日记或作文中去。

中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但不能自觉地应用。

中下的学生阅读、理解都比较困难,就谈不上主动积累了,甚至连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都成问题。

三.教学内容分析:《陋室铭》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文字优美,立意清新,构思巧妙,韵味深长。

其富有韵律美、结构美、意蕴美。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以精美的语言、工整的对偶成为朗朗上口的经典文章。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导入新课:在中国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处居所,它不以豪华的气派和精巧的设计而闻名,那是一所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的房子。

但它却因室主人的一篇铭文而被传诵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反思作者:张卫民来源:《语文建设·下旬》2018年第08期一、教学设计基于对八年级学生学情的调查了解,笔者对《陋室铭》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体“铭”及其特点,知道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文学造诣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陋室铭》感受文言词语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铭的文体特点仿写文章,并能够将对偶句应用于日常写作当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豪迈的气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与高贵品质,并在今后的人生中注重道德修养,追逐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

(三)教学内容:1.《陋室铭》的文本内容及其中寄托的作者情感。

2.文中特殊词语、句式的用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并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精神品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演讲热身(3分钟)设计说明:在演讲中活跃气氛,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堂导入(5分钟)师:很多人都有座右铭,比如我的座右铭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几个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也即是说,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座右铭了吗?生:座右铭是写在座位右边的激励自己的话。

师:完全正确!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呢?生:没有/有!师:看来有的同学有,有的同学没有。

那就请有座右铭的同学把你的座右铭写在纸条上贴在桌子的右边,作为自己接下来前行的动力。

暂时还没有座右铭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精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铭”呢?生:课本上说,“铭”是古代人们刻在器皿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者警醒自己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押韵的文体。

师:非常好。

看来这位同学在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实验中学郑鹏
【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德馨”的内涵。

3、学习文章独具匠心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释题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课文中已有介绍,文中提到:“铭在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通过预习,你认为本文属于哪一种:
三、解读课文
1、找主旨句
颂扬什么呢?
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句话并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颂扬我高尚的品德。

2、自主解读文本
自由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讨论,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德馨”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师生交流
流程:
哪一句?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朗读)(翻译)(解读文章内容)(挖主旨)
(落实重点字词)(品味语言)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用比兴的手法设喻引题,以“惟吾德馨”总领全文。

中间分三个层次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德馨”的具体体现。

末尾以“诸葛庐”“子云亭”所类比,又用孔子话作结,睹示“君子居之”照应前文的“德馨”二字,首尾圆合,深化了主题。

五、指导背诵
齐读课文拿掉原文依照结构当堂背诵
六、体验感悟
谈谈学了这篇文章对你有何启示?
七、板书设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陋室铭》1.了解作者和文体知识。

2.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4.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领会作者托物言志和类比的写法。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和常识。

2.领会托物言志和类比的写法,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流芳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活动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圈出生字词,并注上拼音,同时划出停顿。

2.学生展示朗读。

指名学生在全班展示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音频),指导朗读。

要求:听范读时,注意字词正确的读音,校对自己划出的停顿,同时,感受本文句式的特点。

(1)生字的读音馨(xīn)苔痕(tái)鸿儒(hónɡ rú)调(tiáo)素琴案牍(dú)(2)朗读节奏划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hónɡ r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方法指导:主语与谓语部分之间要停顿;“则”是连词,前面或后面部分要停顿。

(3)句式特点①多为短句,句式工整,都是对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韵律感。

②句尾押韵:名、灵、馨、青、琴、丁、经、形、亭;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骈句,富含韵律美。

《陋室铭》讲授教案:掌握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陋室铭》讲授教案:掌握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概念。

2. 能够掌握《陋室铭》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3. 能够准确分析《陋室铭》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概念。

2. 理解《陋室铭》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3. 分析《陋室铭》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2. 分组讨论。

3. 看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短片,让学生体验到现代科技的优越性,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背后是否意味着生活的质量提高。

(2)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认为好房子是生活质量高的标志?”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阅读《陋室铭》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陋室铭》全文,核对彼此的理解。

集体分析全诗的内容,理解这首诗对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和对自然和文化的关注。

提醒学生体会这首诗的大、小、长、短、上、下,以及使用诗歌的技巧和张九龄的写作手法。

3. 多媒体课讲解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讲解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并提醒学生认真体会《陋室铭》中的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如对比、借物、比喻等。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4. 组内探究结成小组,搜索资料,并探讨《陋室铭》中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和取得的效果,尽力想出其他的分析方法。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指导他们积极思考和互相阐释彼此观点。

5. 小组展示学生将自己研究探究的结果汇总,进行小组展示,让全班学生参与并就结果进行讨论。

6. 主讲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小组展示的结果,主讲老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向学生传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评价。

指出学生在分析文章内容上的不足,纠正其误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全面了解文章内容,推进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逐步提高。

五、教学总结:1. 本次课程通过通过多媒体课讲解、小组探究、小组展示等互动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概念。

2. 学生不仅了解和认识《陋室铭》中使用到的古代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而且也掌握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陋室铭》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陋室铭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陋室”,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 理解《陋室铭》的文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陋室铭的特点。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篇章结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拓展延伸(1)比较、分析其他类似的文学作品。

(2)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陋室”的经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

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写一篇学习心得。

五、板书设计《陋室铭》刘禹锡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惟吾德馨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写作能力。

3.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7课《陋室铭》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1课《陋室铭》跨学科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及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陋室铭》的寓意,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陋室铭》的含义,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举例: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2.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举例: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掌握“陋室”、“铭”等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内容。

举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内容,如对“陋室铭”的寓意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刘禹锡的高洁品质,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举例: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刘禹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举例: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认识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陋室铭》的寓意,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是一首表达作者高洁品质的五言绝句。

学生需要理解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例如,作者在诗中提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通过这样的描写,学生可以理解作者认为陋室虽然简陋,但有高尚品质的人居住,陋室也会变得不平凡。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等;(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陋室铭》;(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词语的解释和翻译;2.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产生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如词语解释、句式分析等。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对“陋室”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搜集其他有关刘禹锡的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课文句子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第17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本课内容的要求:1、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基于课标要求,教学本文前先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文章内容。

2、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基于课标要求,教学设计上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

不加标点读,体会文言文节奏美;分男生女生读,体会“铭”文体的押韵美;配乐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美;重点句齐读,体会作者情感美。

3、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准确直译或意译。

基于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上采用“情景创设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进而关注重点字词含义,翻译文本。

4、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和延伸并提出质疑。

基于课标要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人文知识,补充 《陋室铭》写作背景和刘禹锡人生经历,创设情境,通过演绎作者,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认识性格鲜明的作者,在了解作者的同时,理解文章主旨。

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内容:《陋室铭》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文言文《短文两篇》的第一篇。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

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二.重难点的确立: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陋室铭》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二)学法1、圈点批注法2、诵读品味法3、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几处简朴幽静的古代居所”的图片,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解题,介绍“铭”文特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在此环节我安排了四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3、全班齐读;4、抽生朗读。

(三)自读课文,合作翻译1、自读自译;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按照“解词、串句、顺意”的步骤,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通译课文;组内成员先提出自己不会的词句,共同探讨解决,可以求助老师;再以开火车的形式逐句翻译课文。

3、教师检测;在小组合作完成翻译之后,随机抽学生进行重点句子翻译。

(四)品读课文,理解文意1、理内容(课文题为“陋室铭”,而文中却只说陋室的不漏,教师适时补充刘禹锡的陋室的简陋程度——一间小屋,之容纳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毫无陈设,极其简陋。

)学生品读探究:⑴“陋室”不陋的原因。

(惟吾德馨)⑵“陋室”的具体描写。

(①环境幽雅②交往儒雅③情趣高雅)(3)文末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作用。

(类比,突出陋室不陋)2、悟主旨(1) 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补充:“永贞革新”“半年三贬”(明确:高洁傲岸、安贫乐道)(2)荐读诗歌《秋词》、《戏赠看花诸君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体会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新人教版课题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课型张丽君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2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教学过程时间备注课前检查一、出示复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3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二、学生背诵课文《陋室铭》互查,并书写重要生字词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翻译课文,教师提示重要字词句1重点字词解释有仙则名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重点句子翻译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四、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世称刘宾客。

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思想情感: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内容及写法理解(1)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手法的运用。

用“山”、“水”类比“陋室”,引出主旨句,惟吾德馨(3)骈散结合,句式整齐,朗朗上口4.成语和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5.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五、练习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

初二语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doc

初二语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doc

初二语文《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环节一:引入(此环节2分钟)(一)安排课前2分钟学生演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演讲准备,演讲的内容为“我眼中的郑板桥”。

重点介绍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精神品质,尤其是他所说的“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这句话。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引出今天所学的课文——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环节二:走近作者及文本(此环节3分钟)(一)学生相互交流预习的心得。

(学生相互交换预习学案,针对预习题互相评改,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读一读有关刘禹锡介绍及本文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刘禹锡,彭城人,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诗词有《竹枝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让他住进了一所非常简陋的小房子。

他在愤激之中,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文章体裁:“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环节三:朗读并感知课文。

(此环节5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下列生字怎么读?德馨(xin)苔痕(tái)鸿儒(rú)案牍(dú)调素琴(tiáo)3、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

第17课《陋室铭》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第17课《陋室铭》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陋室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材料:教学课件,范读录音,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以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2.背景简介:唐顺宗时,热心帮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任连州、郎州、何州等州刺史。

在何州有一陋室,此篇《陋室铭》便就此所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就从朗读入手解读它。

老师先抛砖引玉,范读全文。

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由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字词的目的)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2:维度目标是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注重和提高,内容是古代诗词,学习水平是经历。
课标3:维度目标是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和体会,内容是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学习水平是经历。
教材
分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根据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合作翻译文章。
德馨:品德高尚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讨论后明确: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提问: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
(不陋)为什么?(因为室主人不凡)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2、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环境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陋室铭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2015年9月
上课时间
2015年9月
上课班级
八年级
课标
要求
及分

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课标分析:
课标1:维度目标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阅读和理解,内容是文言文,学习水平是理解。
体会情感




1.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课文。
2.通过研读引导,学生能读准字音、节奏、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通过分析课文,学生能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并通过仿写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情操。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流Biblioteka 程设计环节设计
问题情景及师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预习交流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学情
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同时又因八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短,积累有限,理解能力弱等学情,可引导学生在借助反复诵读,感知、理解、体悟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问题导学
质疑达标
互动提升
总结归纳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板书德馨)
引导学生分析“何陋之有”这句话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
提问: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板书: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托物言志)
通过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文作者和题目。
课件了解作者生平简介及本文写作背景。有助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志趣、情操。
2、背诵全文。




陋室铭
物(托物言志)志
陋室居室环境雅致
↓德馨安贫乐道
不陋交往人物脱俗高洁傲岸
日常生活恬淡




了解古代文言常识,文体常识。
完成目标2。
借助工具或注解翻译文章,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完成目标1
小组合作找出不陋的句子,调动学生积极性,联系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了解用典故修辞的作用,解释陋室不陋的原因。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志趣和高尚情操,学习托物言志手法,突破难点,
完成目标3。





1、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等)
重点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确定教学难点为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知识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
理解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