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田三井学校《桥之美》word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案)《桥之美》教案

(公开课教案)《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创意说明]《桥之美》涉及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品文。

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施美育渗透。

[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不能造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天堂,却想用自己的笔造出一个虚幻的、视觉的、水中的、墨中的、色中的人间天堂。

他常常背着沉重的画具独自闯荡荒野僻壤, 踏遍水乡、绿洲、高原、山村、丛林、雪峰,陶醉在灵魂与大自然的感应中,活在灵魂与大自然碰撞的激情里,在坚韧地默默行进中,一步步接近视觉天堂,一步步揭示艺术的奥秘。

他,就是吴冠中。

吴冠中简介。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吴冠中先生带给我们的“桥之美”。

二、听老师范读, 整体感知课文。

1. 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2. 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不同?让学生粗略把握本文内容梗概、写作角度、语言特色、描写风格等。

三、朗读课文,感受画家眼里的“桥之美”。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_____”的句式说话。

教师示例: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

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 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学生发言,充分感受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课文《桥之美》教案设计

课文《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课文《桥之美》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桥梁的审美观念。

2. 掌握桥梁的基本分类和特点,了解各种桥梁的美学价值。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桥梁的美学特点。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桥之美》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桥梁美学的好奇心。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美感。

2.3 桥梁分类和特点介绍桥梁的基本分类,如梁桥、拱桥、吊桥等,并分析各种桥梁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桥之美》,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学特征,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桥梁美学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3 写作练习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桥梁美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4.2 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4.3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的丰富程度、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创造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桥之美》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桥梁图片收集各种桥梁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桥梁的美学特点。

5.3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一些关于桥梁美学和建筑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学价值,激发他们对课文《桥之美》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桥之美》,指导他们关注作者对桥梁美学的阐述,并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桥之美》精品教案-word课件

《桥之美》精品教案-word课件

《桥之美》精品教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桥之美》精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标:1.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欣赏桥之美2.品味本文诗一般的描写性语言难点:通过分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审美效果,达到提升学生欣赏水平方法:朗读欣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很高兴有机会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探讨。

人们都说: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相互注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天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面对面交流就更是前世修来的福了。

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行?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明确:对,很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欣赏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

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衬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

那么今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欣赏的文章,看看能不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欣赏水平。

板书:桥之美。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4070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行家。

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特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他认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先找出作者认为不美的桥?注意作者并没有直接说不美,但从他的语言倾向来看,是并不美的。

《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教案教案:桥之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梁的作用和意义;2.学习桥梁的分类和建筑材料;3.欣赏桥梁的美感和设计特点。

二、教学重点:1.了解桥梁的作用和意义;2.学习桥梁的分类和建筑材料;3.欣赏桥梁的美感和设计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呈现一些世界著名的桥梁图片,让学生先欣赏,然后讨论桥梁的作用和意义。

2.学习:介绍桥梁的分类和建筑材料,包括桁架桥、斜拉桥、拱桥等各种类型的桥梁,以及钢筋混凝土、石材、木材等常用的建筑材料。

3.任务: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桥梁,进行调研和介绍。

要求包括桥梁的名称、位置、建造时间、设计者等基本信息,并重点介绍桥梁的美感和设计特点。

4.展示:让每个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调研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5.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桥梁可以被视为艺术品?什么样的桥梁设计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6.拓展:展示一些中国著名的桥梁,与世界桥梁进行对比,探讨中国古代桥梁的独特之处。

7.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总结桥梁的作用、分类和建筑材料,及其美感和设计特点。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对桥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听取学生小组调研的汇报和其他学生的提问和评论。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观察和感受真实的桥梁美。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桥梁模型,体验桥梁设计的过程和挑战。

3.请相关专业人士介绍桥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观察和感受真实的桥梁美。

桥梁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和交通枢纽,通过实地参观,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桥梁的魅力和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桥梁,可以是中小型的步行桥,也可以是大型的公路桥或铁路桥。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桥梁的结构、材料和建设技术,了解桥梁建设的各项工作,并感受桥梁所带来的方便和美。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桥梁模型,体验桥梁设计的过程和挑战。

通过亲自设计桥梁模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桥梁的设计原理和挑战。

《桥之美》教案优秀5篇

《桥之美》教案优秀5篇

《桥之美》教案优秀5篇《桥之美》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描写细致、情景交融。

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2、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作为一个长沙人,对于长沙本土的风俗人情,地理建筑等应当有所了解吧。

那么,你们见到过长沙的哪些桥呢?(八一桥,湘江大桥,五一路立交桥,烈士公园风雨桥,……)这些桥你觉得美吗?有些同学毫不犹豫地说“美”,也有同学颔首摇头“不够美,甚至不美”,是啊,在欣赏桥梁时因为时间,角度,心境的差异,即使同一座桥也会给予我们迥然不同的感受。

那么要怎样才能品析出桥的美呢?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吴冠中先生的视线,去发现,去领略“桥之美”。

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浏览全文,并从中找出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较为关键的一句是“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学生朗读一遍。

2,为了展现桥的美,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请大家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将它们一一找出。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桥之美》教案设计范文.doc

《桥之美》教案设计范文.doc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形式美内涵美。


六、拓展延伸
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文章具有人生小品的特色,有人说:人生如桥,学了《桥之美》,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或认识谈谈。

七、学习总结
《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

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要学会品赏文章的语言,能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桥之美》教案范文

《桥之美》教案范文

《桥之美》教案范文教案:《桥之美》学科:艺术年级:小学高年级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讨论、制作艺术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桥这一人类文明伟大创造的欣赏与理解能力;2.通过学习与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3.能够理解桥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一步认识桥的功能与价值。

教学重点:1.学习包括桥在内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桥的价值和美的认知;2.通过制作桥的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各种桥的图片和介绍;2.准备各种材料,如纸板、麦粒等,供学生制作桥的艺术品;3.准备画板、彩色纸、颜料等,供学生绘制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桥之美》,让学生形成对桥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桥的认识和感受。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桥的分类和主要结构,让学生了解各种桥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步骤三:艺术欣赏(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以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等,让学生欣赏桥的美和艺术家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进行桥的艺术品欣赏、讨论和分析。

步骤四:创作活动(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他们一些材料(如纸板、麦粒等),要求他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座有创意的桥的模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和制作。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桥的模型,并向其他小组进行解释和展示,让全班学生欣赏和评价各组的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创意、美观、实用性等方面给予评价和建议。

步骤六:绘制桥的图片(25分钟)要求学生用画板、彩色纸和颜料等材料,绘制一幅以桥为主题的图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绘制,并在绘制完成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步骤七: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和总结。

教学延伸:。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特点;(2)培养学生对桥梁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审美特点;(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桥梁文化的热爱;(2)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事业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特点;(2)桥梁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桥梁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2)桥梁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扬。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各类桥梁的图片、资料;(2)准备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2. 学生准备:(1)预习桥梁相关知识;(2)准备桥梁设计草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著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2)提问:“你们对桥梁有什么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结合预习内容,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结构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审美特点。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桥梁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创新点和审美价值;(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草图,进行桥梁设计实践;(2)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5. 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2)大家共同评价,教师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

《桥之美》课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桥之美》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描绘的桥梁的种类、特点和美感。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桥梁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我国桥梁事业的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桥之美》是一篇描绘各种桥梁美感的文章,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桥梁,使读者感受到桥梁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桥梁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桥梁之美的独特见解。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并体会桥梁美感,激发他们对桥梁建筑的兴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桥梁之美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特点,回答相关问题。

4.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桥梁的美感所在,引导学生欣赏桥梁之美。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桥梁之美的理解和看法。

4.5 总结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美桥,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桥梁之美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桥之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功能,认识到桥梁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欣赏桥梁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桥梁设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我国桥梁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功能2. 桥梁的美学特征3. 桥梁设计原理4. 我国桥梁文化及代表性桥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功能;桥梁的美学特征;桥梁设计原理;我国桥梁文化及代表性桥梁。

2. 教学难点:桥梁的美学特征;桥梁设计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功能,桥梁的美学特征,桥梁设计原理,我国桥梁文化及代表性桥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桥梁之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桥梁的设计、功能、美学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参观考察法:安排学生参观实地桥梁,加深对桥梁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桥梁,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功能,桥梁的美学特征,桥梁设计原理,我国桥梁文化及代表性桥梁。

3.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案例,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桥梁之美。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桥梁的设计、功能、美学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设计一座桥梁,可以从造型、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桥梁的重要性和美感,激发学生对桥梁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桥梁设计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设计的桥梁作品,从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桥之美优秀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桥之美优秀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5、本文开头很特别,其目的是什么?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说明文有很大区别,试具体说明。
课堂小结
七、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作业布置:抄写字词,完成练习册。
学生初步感知
学生感知并朗读学习目标
二、板书学习目标
1.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明确本文的文体特点。
3.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预习检测
1、字词读音与词义掌握。Fra bibliotek2、作家信息搜集。
四、问题导学:
1.这篇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
2.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
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4.为何要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的例子呢?
桥之美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班
教师
课题
桥之美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明确本文的文体特点。
3.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学科素养
积累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为阅读说明文做准备。
学习方法
五、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桥之美》教案设计——学会观察、思考,领略桥的文化魅力

《桥之美》教案设计——学会观察、思考,领略桥的文化魅力

《桥之美》教案设计——学会观察、思考,领略桥的文化魅力领略桥的文化魅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1)学生能够辨认桥的不同建筑形式和设计风格;2)懂得桥的结构和设计原理;3)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桥的建筑和设计特点。

2.能力: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桥的不同建筑风格;2)懂得桥的结构和设计原理;3)通过阅读和研究桥的历史背景,理解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和设计特点。

3.情感:1)激发学生对桥的建筑和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了解桥在人类文明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文化认知。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围绕“桥之美”主题展开。

将桥的建筑和设计作为教学重点,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桥的不同形式和流派,以及桥的结构和设计理念。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桥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研究。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活动学生观看有关桥梁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并问学生桥的意义是什么?2.基础知识讲解通过PPT或者其他形式讲解桥的结构和设计原理、不同的桥梁建筑形式和设计风格。

3.桥的欣赏与分析将世界上知名的桥(如伦敦塔桥,米兰斯卡拉悬索桥等)或国内著名桥梁(如杭州钱塘江大桥等)作为案例向学生展示,并就桥的建筑和设计进行分析和解读。

4.作品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结合在线网站或课堂展示的桥梁图片,解析不同桥梁的文化、历史、环境等背景与对桥梁美学的影响。

5.文化背景分析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或参观实地的形式,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桥梁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

如中国的格桥、罗马的拱桥等。

6.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鼓励学生就桥的结构、美学理念和文化背景等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7.总结课程在教学结束时,通过回顾和总结桥的建筑和设计相关知识、桥梁文化传承的相关信息、以及讨论过程的反思等等方式,达成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策略1.层层递进,顺畅过渡,从整体构建桥底层知识,详细了解桥梁不同风格和文种化的建筑和设计特点,以及桥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的多面概括。

《桥之美》教案设计——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他们的想象力

《桥之美》教案设计——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他们的想象力

《桥之美》教案设计——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想象力一、教学目的1.了解桥梁的形态、结构及建设过程,描述桥梁的美丽和科技;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阅读、写作、阅读素养和美学能力;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弘扬文化之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描述桥梁的美丽和科技。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搜索并准备一些桥梁图片,以便让学生观看和欣赏,同时准备一些与桥梁相关的词汇和语句。

2.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题目,如“你最喜欢的桥梁是哪座?为什么?”3.准备一些科技和环保相关的视频、图片、语句等材料,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让学生欣赏7张不同的桥梁图片,并问:“这些桥梁你们有见过吗?”“你们知道这些桥梁的名字吗?”“你们觉得哪座桥梁最美?”等。

(2)介绍桥梁的作用和种类,并呈现一些与桥梁有关的关键词,如: cable-stayed bridge, suspension bridge, arch bridge, truss bridge, beam bridge, girder bridge等。

2.让学生了解桥梁科技和美学(1)让学生分组,然后请他们讨论最喜欢的桥梁,并介绍桥梁的特点和优点,例如桥梁的建设过程、桥梁的形态和美学等。

(2)指引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工程师,你会如何设计一座最新颖、最美观又最稳定的桥梁?(3)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一座未来的桥梁,并让小组介绍他们的创意。

(4)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桥梁的建设过程和科技,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3.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1)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材料,向学生介绍越来越多桥梁设计师开始关注环保问题,例如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节水和减少废料等。

(2)让学生探讨和分享,如何在未来的桥梁建设中更好地保护环境。

(3)提醒学生,桥梁的建设一定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要伤害大自然。

《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桥之美》,感受作者对桥的赞美之情,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己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桥梁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桥梁故事或传说。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描写桥的美丽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二课时(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如花草、树木、建筑等,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写作心得。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六)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事物进行描写,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表达出对事物的赞美之情。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课时(七)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后作业,互相交流写作心得。

3.学生针对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表达对桥之美的认识和赞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桥之美》,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桥的赞美之情,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技巧。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己的创作。

整节课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认识到桥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桥的审美情趣,发现桥的美感,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桥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桥的定义:介绍桥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桥是一种连接两岸或多方,供人、车、舟等通行的建筑物。

2. 桥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桥,如梁桥、拱桥、悬索桥、浮桥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桥的特点和结构。

3. 桥的功能:阐述桥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桥的美学:介绍桥的美学特点,如线条、形状、结构、材料等,引导学生发现桥的美感。

5. 桥与环境的和谐:探讨桥与自然环境、城市规划的关系,强调桥建设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桥的定义、分类、功能、美学和与环境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著名桥梁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桥的美。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桥的建设意义、美学特点和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设计一座桥,注重实用、美观和环保,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各类桥梁的图片和视频。

2. 教材:准备相关桥梁知识的教材或阅读材料。

3. 设计软件:如CAD、SketchUp等,用于学生桥梁设计实践。

4. 评估工具:准备桥梁设计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桥梁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关注设计理念、实用性和美观度。

3. 知识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桥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桥的定义、分类、功能和美学。

第5-8课时:分析著名桥梁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桥的美感。

《桥之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学生能够掌握桥梁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欣赏桥梁的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和收集不同类型的桥梁资料。

(2)学生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了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3)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制作一座小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爱好。

(2)学生认识到桥梁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3)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桥梁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

3. 桥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4. 实地考察和观察桥梁的机会。

5. 动手实践,制作一座小桥。

三、教学资源:1. 桥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桥梁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的教材和参考书。

3. 实地考察桥梁的机会。

4. 制作小桥的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桥梁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桥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欣赏能力。

4. 学生在实地考察和观察桥梁中的表现。

5. 学生制作小桥的创意和技巧。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学习桥梁的设计原理和建造技术。

3. 第三课时:欣赏桥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4. 第四课时:实地考察和观察桥梁。

5. 第五课时:动手实践,制作一座小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桥梁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桥梁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桥梁的建设和使用。

4.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开展课堂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座美丽的桥梁图片,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和好奇心。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

《桥之美》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知道各种桥梁的特点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学习桥梁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桥的定义:桥梁是一种架设在河流、峡谷、道路等障碍物上的建筑物,用以连接两侧交通的设施。

2. 桥的分类: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材料和用途等,可分为梁桥、拱桥、悬索桥、组合桥等。

3. 桥梁的基本结构:桥墩、桥台、桥梁、基础等。

4. 各种桥梁的特点和美感:梁桥的稳定与简洁,拱桥的曲线与力量,悬索桥的轻盈与飘逸,组合桥的创新与组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各种桥梁的特点和美感。

难点:桥梁建筑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桥梁的知识。

2.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各种桥梁的形态和美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桥梁的认知和感受。

4. 进行实地考察或模型制作,增强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安排: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桥梁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桥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各种桥梁的特点和美感,引导学生欣赏桥梁建筑艺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桥梁的认知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型制作,增强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和体验。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对桥梁的认识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地考察报告或模型制作成果。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桥梁知识的掌握程度。

《桥之美》教案(2课时)

《桥之美》教案(2课时)

12、桥之美??吴冠中备课者:郑时仁湖南新田三井学校目的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桥之美》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

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学生已熟识了《中国石拱桥》一文,所以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两文的比较。

《桥之美》又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本文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桥之美》是着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桥之美
吴冠中
备课者:郑时仁湖南新田三井学校
目的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

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

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学生已熟识了《中国石拱桥》一文,所以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两文的比较。

《桥之美》又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本文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自学指导。

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关于字词。

四、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五、研读与赏析{1}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

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形式独特。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讨论。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
三、研读与赏析{2}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

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②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③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

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④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桥之美长桥卧龙—宛如史诗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