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3)电子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2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收(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能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会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能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高探究能力;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之后,忽然感觉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
同学们把他送到医院的消化科,医生为小冬做了检查并开了药。
问题:1、医生会对小冬说些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2、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3、交流,汇报。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消化与吸收》。
活动一:奇妙的旅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阅读课本32页,尝试完成以下问题:1、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吗?2、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学生观察。
3、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4、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5、如果你是医生,你会给小冬开什么药?学生交流。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分组讨论总结,概括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肛门:消化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活动二:实验探究任务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问题引导,自主探究】阅读课本29—31页,自主完成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材料用具;4、方法步骤:。
5、现象及结论:【展示交流,释疑解惑】讨论分析:⑴、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⑵、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⑶、为什么要设计3组实验?⑷、将3支试管在37度温水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⑸、如果实验不成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济南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讲解、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消化系统中的不同角色,模拟消化和吸收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课后评估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有:
1.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分析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的需求;
3.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强调消化和吸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健康饮食。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一份关于消化和吸收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要求结构清晰,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针对课堂学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撰写一篇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传播健康知识。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分享健康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他们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策略不当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然而,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成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流程图等形式,梳理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消化和吸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设计一份符合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健康食谱,要求包含早餐、午餐和晚餐,并在食谱中注明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图片等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梳理消化和吸收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设计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选择一种食物,了解其消化和吸收过程,通过绘制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5.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人或朋友解答一个关于消化和吸收的疑问,并将解答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阅读一篇关于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文章,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业布置要求: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与吸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与吸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及主要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及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4.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技能目标:1.观察小肠结构的活动,解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养成实验的设计、实际操作及科学探索的能力;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注意口腔卫生、保护消化系统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常见消化系统病症,关注人体的健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A.小肠的结构与功能;B.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2、观察法;3、归纳法。
四、课型与时间1、课程类型:新课。
2、授课时间:2课时。
五、教学活动设计:引那这条流水线从上到下会设有哪些我们将食物经过的通道称之为消化道。
液的量可达到多少吗?大家可以大胆猜量筒、橡皮塞、滴管、小刀、脱脂棉、镊(请同学自由发言):问且小肠还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主学习六、板书设计7.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的概念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二、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分泌消化液)唾液胆汁胰液胃液肠液胆囊三、口腔内的消化: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切割和研磨;舌头的搅拌化学性消化: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2.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一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本节有游戏“找朋友”、"龋齿发生率的调查"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三项活动。
这三项活动所需器材简单易得,在教学前作好安排计划,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情况,课堂上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并了解患龋齿的同学形成龋齿的可能原因。
在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再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方面,讨论、总结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讨论和形成预防龋齿和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消化系统的组成在七年级上曾经学过,根据课时的要求将小肠的结构及实验提前。
进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时,不仅应要求学生明确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的哪些部分,更要注意指导学生测量和比较"有皱襞和绒毛的"模型和"无皱襞和绒毛的"模型的内表面积的变化,注意提醒学生制作的模型中,皱襞是纵向的,这是为了制作方便,实际上皱襞是横向环状的。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牙齿的结构、龋齿发生的过程、小肠的结构、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腺消化液头套牙齿模型小肠结构模型学生;调查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填写实验报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
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呢?对,营养物质的加工、吸收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其次,在讲授新课时,我发现在解释某些难点问题时,语言表达可能过于复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今后,我会尽量用更简单、直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并配合图示、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解释为什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消化和吸收健康至关重要。
答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消化和吸收健康至关重要,因为饮食习惯直接影响食物的摄入量和质量,进而影响消化和吸收的效果。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素,促进消化和吸收的健康,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备较好的学习态度,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学实验操作存在恐惧心理,导致实验操作不够积极主动。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释。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老师需要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生物伦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通过分析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伦理,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章第二节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一.教学目标: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
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
(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
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
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设计的情境。
提问:根据画面中一家三口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学生:说出经常这样做不利于消化,肠胃容易患一些慢性病。
提问:你能试着说出食物为什么要被消化吗?学生尝试回答,分析出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
教师:糖类、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必须被消化成细胞能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小分子不需被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
教师讲述:这一事实说明我们每天所吃的粮食、蔬菜、肉和蛋等食物,必须经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9页或者多媒体课件中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学生:学生观察示意图,在教师引导下说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分记录:讲解一些营养物质必须被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教师讲述,口腔是不是仅仅起到嚼烂食物的作用呢?下面让我们研究一下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的消化过程(一)提出问题提问:刚开始嚼馒头时,并没有觉得甜,而细细品尝就能尝到甜味,这是为什么?馒头变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作出假设鼓励学生拓展思维,作出不同的假设。
并将学生的假设——写到黑板上。
学生:大胆设想馒头变甜的原因:与牙齿的咀嚼有关;与舌的搅拌有关;与唾液的分泌有关;与三者都有关系。
(三)制定计划多媒体展示实验设计提示,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学生:小组围绕所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自行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变量,讨论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并完善实验计划。
教师:评价小组的实验方案(四)实施计划(由于条件关系、不能进行具体实验)(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实验的参考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并讨记录:探究实验教学过教师讲述:研究证明一部分淀粉在口腔中转化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不是最终产物呢?(可以播放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视频)提问: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是什么?学生:回答出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口腔对淀粉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作用,通过分析与讨论:了解胃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后,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第三部分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2)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举出生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教师活动】出示PPT,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能提出问题:1 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2 食物是通过哪些器官消化的?3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最终到了哪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活动】根据以掌握的知识自己试图找到答案,即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经过消化道消化后,最终进入血液,成为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教师活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板书】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二)探究过程I【教师活动】想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先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出示消化系统图示。
学生辨认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通过预习说明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七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目标第二节消化和汲取知识与技术:认识消化系统的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品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过研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育学生设计实验、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要点教学设计难点教学设计过程导入1.认识消化系统: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培育优秀的饮食习惯。
淀粉的消化过程以及学生研究能力的培育。
淀粉的消化过程以及学生研究能力的培育;酶的作用教师活动前言: 你注意没有,患慢性肠胃病的人,多数比较消瘦,为何呢?有人吃饭其实不比他人多,身体却很胖,有是怎么回事呢?指引阅读p32 插图,思虑:1.消化系统包含哪些器官?2.达成下表:能否在消化道内分泌消化液中的的消消化酶化液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小肠腺食品在消化系统中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呢?我们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为例进行研究。
学生活教学设计改良动激发学习兴趣察看书中插图,思虑1.指出图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2.达成表格①说出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场所各有哪些?②议论消化的主要场所是什么器官?1.教师指引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定2.食物在消化2.指导学生研究:系统1 号2 号3 号中的变化少量馒少量馒小馒头头碎屑头碎屑块清水√唾液√√37℃温√√√水加碘后现象结论学生提出探究问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什么相关作出假定:馒头的变化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相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沟通和表达:3.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此中没有消化酶。
那么,它对食品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察看演示实验:1 号2 号花生油1ml1ml胆汁 5 滴-----清水------ 5 滴震荡、半分钟后观察4.让学生自己总结,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
让学生察看实验现象,并议论得出胆汁虽无酶但有乳化脂肪的作用自己总结: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②蛋白质多肽氨基酸3.营养物质的汲取食品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后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可以被人体汲取的营养物质。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小肠的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认同消化系统对事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课时:2节课
教学过程。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5、下列结构与小肠(xiǎocháng)吸收功能无关的是(B )
A、小肠内壁上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 C、有大量的小肠绒毛且壁薄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6、糖类、蛋白质、脂肪起始消化的器官是( ) B
A、胃 小肠 大肠
分泌胆汁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 脂肪起乳化作用
分泌胰液 胰液中含消化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分泌肠液
肠液中含消化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食物
口(sh腔íwù) (牙齿咀嚼,舌搅拌食物)
(kǒuqiān
g) 咽
食道
(shídà
胃 o)
(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
液充分混合)
小肠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
收营养物质)
蔬菜水果类 养不良或
营养过剩
谷物(gǔwù)类。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bǎozhèng)每 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 量中,早、中、晚餐的 能量应当分别占 30%、40%、和30%左右。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八页。
拓展(tuò zhǎn)
• 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给家长设 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wǔ 食谱。 cān)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食品安全
• 一、购买安全食品(shípǐn) • 二、预防食物中毒 • 三、防止食品污染
• 四、了解绿色食品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怎样 购买安全食品 (zěnyàng)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预防 食物中毒 (yùfáng)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防止食品 污染 (shípǐn)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3)》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①理解吸收的概念。
②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重难点: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吸收。
通过图表,让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分组实验时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
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得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做的时间,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
这节课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提问、设想、参与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降低学习难度,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教师课前搜集多种动物生活的图片和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准备实验用具:猪的新鲜小肠和大肠、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放大镜、清水等。
学生: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 【过渡】这些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展示图片:美与健康是很多人,特别是女士梦寐以求的,有些人光吃不长肉,而有些人喝凉水也长肉,造成这两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板书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可能有的人吸收的好,有些人吸收不好。
通过引申,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6分钟) 【过渡】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被消化后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哪些部位能被吸收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13图3、1—10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2章 第2节 消化和吸收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
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2、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课件及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2、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生:有!师: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哪里来的?生:食物。
师:食物中的这六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了猪肉。
生:(哄堂大笑)不是。
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
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生: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讨论
请你推测,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dàcháng)还是小肠? 为什么?
2021/12/1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2021/12/1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jùdà)的表面积 来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 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 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那些未被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物质下行到大肠,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 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体外。
分析以下图文(tú wén)资料。
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 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
如果把一个人小肠里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 半个篮球场大小。
大肠的长度一般为1.5米,它的内表面也有环形皱襞,但是没有
绒毛状突起。
2021/12/11
2021/12/11
淀粉(diànfěn)分解成麦芽糖示意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在口腔中,食物(shíwù)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 麦芽糖,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则没 有分解。口腔里的食物(shíwù)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到 胃里。胃里有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胃不停地收缩和蠕 动,使食物(shíwù)与胃液混合,变成像黏稠的糨糊一样的 食糜,胃液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 的蠕动,食糜下行,分批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腺和肠 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蛋白
2021/12/11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次备课
二、合作探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检查实验探究材料用具是否备齐:馒头块、馒头碎屑、试管 3 个、 碘液、试管架 1 个、玻璃棒 1 个、大烧杯 1 个、小刀 1 把、温度计 1 支、小木板 1 块、小烧杯 2 个、棉絮 1 块、清水适量、吸管 1 支、唾 液(自己收集)等。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4、制定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 A、B、C3 小块。 ②将 A 块和 B 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 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 照。 ③取唾液分泌物: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 1 分 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④取 3 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 1、2、3 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1 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 2mL 唾液,并充分搅拌; 2 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 2mL 清水,并充分搅拌; 3 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 2mL 唾液,不搅拌.
板 设
书 计
教 反
学 思
⑤将这 3 支试管—起放入 37℃的温水中。 ⑥5—10 分后取出这 3 支试管,各滴 2 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 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三只试管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6、1 号试管中唾液与馒头碎屑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7、实验中 3 只试管都要放在 37℃的温水中,原因是什么? 8、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教师点拨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对照实验: 四、当堂总结 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教师加以补充、点拨。 五、达标检测 某人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牙齿、舌 和唾液的作用,他准备了三支试管,其中所加物体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
( 1 ) 该 实 验 中 , 共 组 成 ______ 组 对 照 实 验 ,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大约______℃的温水中进行恒温约 10 分钟. (3)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碘液, 变蓝的是______, 不变蓝的是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出 此 实 验 结 论 的 依 据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知识可以知道,馒头变甜是因为其中的 ______转化成 了______。
七年级生物 课 学 目 题 习 标
第
周
第______课时
时间_____ 课
主备人 刘夫华 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验课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其探究能 力
重 点 难 教 方 教 准 点 学 法 具 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