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修订稿

合集下载

判断沸点高低的方法

判断沸点高低的方法

判断沸点高低的方法沸点是指液态在一定压力下所升华的温度,是评价物质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评价物质沸点高低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十条关于判断沸点高低的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1. 界面张力法:沸点高的物质表面张力也相对较高,因此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界面张力,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沸点高低。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界面张力与物质沸点之间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因此有时候判断可靠性并不高。

2. 密度法:密度高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相对来说沸点也通常较高。

因此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也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沸点高低。

但是由于某些物质的密度与沸点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因此此方法的准确性也有局限性。

3. 分子量法:分子量大的物质通常沸点也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来初步判断物质的沸点高低。

但是有一些物质的分子量虽然较大,但是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同,沸点并不高。

4. 氢键作用力法:如果两个物质分子之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力,那么这种物质的沸点也相对较高。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物质分子之间氢键作用力的强弱来初步判断物质的沸点高低。

5. 极性作用力法:如果两个物质分子之间存在很强的极性作用力,那么这种物质的沸点也相对较高。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物质分子之间极性作用力的强弱来初步判断物质的沸点高低。

6. 溶剂作用力法:溶剂分子中也存在相互作用力,如果两个物质的分子之间与同一个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似,那么这种物质的沸点也相对较高。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物质与同一种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来初步判断物质的沸点高低。

7. 氢氧离子酸碱性法:如果两个物质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氧离子酸碱性反应,那么这种物质的沸点也相对较高。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物质分子之间的氢氧离子酸碱性反应程度来初步判断物质的沸点高低。

8. 势能井和振动能法:物质分子自身的势能井和振动能也可以影响物质的沸点。

一般来说,势能井和振动能越高,物质的沸点也越高。

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有机化合物的沸点高低,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啊!你知道吗,就好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有机化合物的沸点也各不相同呢!这其中的奥秘可不少。

先来说说碳原子数吧。

一般情况下,碳原子数越多,沸点往往就越高。

这就好比是一支队伍,人越多,那场面就越大,越不容易散掉。

那些碳原子多的有机化合物,就像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需要更高的能量才能让它们“解散”,也就是达到沸点。

再看看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如果关系紧密,那可就不容易分开啦!有机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比如醇类,它们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就像好朋友紧紧拉着手,所以沸点就相对较高。

还有啊,支链的多少也会影响沸点呢!支链多了,就好像一个人身上挂满了各种零碎,行动起来就没那么顺畅了。

有机化合物也是如此,支链多会让分子变得不那么规整,分子间的接触就没那么紧密了,沸点也就相应降低了。

想想看,烷烃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直链烷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但是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这不就像是在比较谁更“厉害”一样吗?再比如说芳香烃,苯的沸点就比甲苯低一些,这又是为什么呢?不就是因为甲苯多了个甲基嘛!这小小的一个甲基,却能让沸点发生变化,是不是很神奇呢?有机化合物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这么丰富多彩!每一种有机化合物都有它独特的性质和沸点。

我们通过研究它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利用它们。

所以啊,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蕴含的奥秘可多着呢!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真的很重要,它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等。

我们应该认真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

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熔点高低

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熔点高低

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熔点高低
一般而言,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是由它的分子结构决定的。

分子结构分为分子结
构和粒子结构两个方面,它们分别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

(一)分子结构
首先,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它的沸点和熔点具有较大影响。

随着分子结构的复杂
程度和分子大小的增大,有机化合物的沸点也会增大,熔点也会升高。

这是由于分子结构
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比分子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更难分解,分解的激活能也会更高。

分子
的大小也会影响两者的高低,因为随着分子大小的增加,分子表面积随之增大,这就增加
了相互间的作用力,使分解的激活能变大,从而使沸点和熔点升高。

其次,有机化合物的粒子结构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当有机化合物物质,粒子结构会使
分子表面排列更紧密,从而增大相互间的作用力,提高它们的沸点和熔点。

同时,有机物
质的粒子结构还会影响有机化合物的极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也会影响沸点和熔点。

由于有
机物质的沸点和熔点是决定其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机物质的粒子结构也会影响它们的
沸点和熔点。

除了上述分子结构和粒子结构,还有其他因素,如构形和回旋、空间结构、取代基团
结构、复合性等也会影响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

无论是分子结构还是粒子结构,如果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差异过大,可能会使它们易燃易爆的可能引发工业安全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和熔点对分子结构和粒子结构的影响,可以作为工业生
产的重要参考,以保证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安全性。

有机物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

有机物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

有机物熔沸点高低的判断规律1. 有机物分子结构影响熔沸点:有机物分子结构包括化学式、分子量、几何变形等要素,它们会直接影响有机物的熔沸点。

分子结构越复杂,有效的分子键越多,摩尔温度越高,因此熔沸点也越高。

例如,含有环状分子结构的伯胺的熔沸点高于明胺,明胺的熔沸点又高于烷胺。

2. 有机物构数及分子量大小与熔沸点的关系:有机物构数,是指分子中原子数量,分子量则指分子中所有原子的质量之和,二者都会影响有机物的熔沸点。

总体而言,当构数增加时,熔沸点会增加;当分子量增加时,熔沸点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构数或分子量的增加,分子内部分子间作用力也就增强,分子之间的摩擦力也就增强,从而使分子凝固的能力也增强,熔沸点也就从而增高。

3. 不同氢键类型的影响作用:氢键是有机物的重要结构元素之一,它的类型及强度会直接影响有机物的熔沸点。

不同类型的氢键对熔沸点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氢键的类型越多、类型复杂,整体的氢键强度越高,分子形态也越稳定,熔沸点也就会随之增高。

4. 相同的构数但不同的分子结构对熔沸点的影响:即便构数相同,但分子结构却不相同的有机物,它们的熔沸点也会有很大差别。

这是因为分子结构不同,分子中的氢键也就不同,氢键的类型及强度也就不同,对熔沸点的影响也就不同,从而使得熔沸点产生明显的差别。

5. 氢键类型及强度与熔沸点的关系:氢键类型及氢键强度都会直接影响有机物的熔沸点。

氢键类型越多及强度越高,氢键作用于分子内部会更加紧密,分子形态也就更加牢固,熔沸点也就会相对更高。

总结:有机物的熔沸点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构数及分子量、氢键类型以及氢键强度等有关。

其中,分子结构的复杂度及氢键的类型及强度是影响有机物熔沸点的主要因素;构数及分子量大小也会影响有机物熔沸点,但程度不及前两者。

怎么比较沸点(范文7篇)

怎么比较沸点(范文7篇)

怎么比较沸点(范文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怎么比较沸点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怎么比较沸点范文一》.如何比较有机物的沸点有机物的沸点高低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于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越大,使之沸腾就必须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沸点就越高。

分子间的引力称范德华力,它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力叫氢键,它的存在也对有机物的沸点有重要影响。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取决于分子结构,所以归根到底,有机物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本身的结构,其变化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相似看分子量对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其沸点高低主要由他子量的大小来决定。

因为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沸点就越高。

例如正烷烃系列:名称分子式状态沸点(℃)甲烷CH4 气—164乙烷C2H6 气—88.6丙烷C3H8 气—42.1丁烷C4H10 气—0.5戊烷C5H12 液36.1庚烷C7H16 液68.9辛烷C8H18 液125.7正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主要存在色散力。

正烷烃分子的分子量越大即含碳原子数越多,原子个数也就越多,色散力当然也就越大。

因此,正烷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

2.同类同分异构体看支链在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中,分子中所含的支链越多,其沸点越低。

如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沸点如下:名称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结构CH3CH2CH2CH2CH3 (CH3)2CHCH2CH3 (CH3)4C沸点36.1 27.9 9.5(℃)分子中支链的增多,使分子间相互靠近受到阻碍,分子间接近程度或者说分子间接触面积减小。

由于色散力只有近距离内方能有效地产生作用.因此随着分子中支链的增多,分子之间距离增大,必然表现出有机物沸点的降低。

3.分子量相同看分子极性如果有机物分子是极性分子,由于极性分子具有偶极,而偶极是电性的。

因此,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具有色散力外,还具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

有机化和物的沸点高低

有机化和物的沸点高低

有机化和物的沸点高低有一定的规律,现总结如下:一、同系物沸点大小判断,一般随着碳原子数增多,沸点增大。

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二、链烃同分异构体沸点大小判断,一般支链越多,沸点越小。

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芳香烃的沸点大小判断,侧链相同时,临位>间位>对位。

如:临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四、对于碳原子数相等的烃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烷烃<炔烃五、同碳原子的脂肪烃的衍生物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的衍生物沸点低于烷烃的同类衍生物。

如:油酸的沸点<硬脂酸。

六、不同类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沸点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脂肪羧酸>脂肪醇>脂肪醛,七、酚和羧酸与它们对应的盐沸点比较,酚和羧酸<对应盐的沸点。

如乙酸<乙酸钠八、分子量相近的烃的沸点一般低于烃的衍生物。

例1、下列沸点大小,前者低,后者高的是().A、苯酚和苯酚钠B、软脂酸和油酸C、丁烯和乙烯D、丁烷和2-甲基丙烷解析:A对,苯酚盐的熔沸点大于苯酚;B错,软脂酸常温固态,油酸常温液态,碳原子相近的高级一元脂肪酸,烃基中C=C越多,沸点越低;C错,同系物中C数越多,沸点越高;D错,同类同分异构体,支链多,沸点低。

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情况不同物质之间沸点的大小,考查的范围大,知识跨度大,知识零散,决定沸点高低的因素不同,从理论的角度、平时积累和生活的实践多角度理解,总结规律。

例2、(08年宁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解析:A对,乙醇和乙酸分别是日常生活中料酒和食醋的主要成分;B对,乙醇和乙酸分子极性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C2H6、C2H4非极性分子,所以前者熔沸点远远高于后者;C对,氧化反应种类繁多,乙醇和乙酸都能燃烧;D错,皂化反应仅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不叫皂化反应。

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熔点高低

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熔点高低

有机化合物沸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分子间引力越大,沸点就越高,反之则越小。

而分子间引力的大小受分子的偶极矩、极化度、氢键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可以归纳出4 条规律:1、在同系物中,随着分子相对质量增加,沸点升高;直链异构体的沸点高于支链异构体;支链愈多,沸点愈低。

2、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偶极矩增大,其沸点比母体烃类化合物沸点高。

同分异构体的沸点一般是:伯异构体>仲异构体>叔异构体。

3、当分子中入能形成缔合氢键时,则沸点显著升高,且形成的氢键越多,沸点越高。

4、在顺反异构体中,一般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高于反式。

有机化合物熔点的高低取决于晶格引力的大小,晶格引力愈大,熔点愈高,反之则越小。

而晶格引力的大小,主要主要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性质、分子结构形状以及晶格的类型,其中以离子间的电性吸引力最大,偶极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分子间的缔合次之,非极性分子间的色散力最小。

因此,化合物的熔点与其结构可以归纳出以下5 条规律:1、以离子为晶格单位的无机盐、有机盐或能形成内盐的氨基酸等都有很高CH 3 CH 2 CH 2 CH 3 ; CH 3 CH 2 CH 2 CH 2 CH 3 ; CH 3 CHCH 2 CH 3 ; CH 3 C CH 3 ; CH 3 CH 3 CH 3 <<<CH 3 CH 2 CH 2 CH 3 ; CH 3 CH 2 CH 2 CH 2 Cl ; CH 3 CH 2 CH 2 CH 2 NO 2 ; 沸点:- 0.5℃78.4℃153℃CH 3 CH 2 CH 2 CH 2 OH ; CH 3 CHCH 2 CH 3 ; OH C CH 3 OH CH 3 CH 3 ; 沸点:11.7℃99.5℃82.5℃CH 3 CH 2 CH 3 ; CH 3 CH 2 CH 2 OH ; CH 2 CH 2 CH 2 ; OH OH CH 2 CHCH 2 ; OHOHOH 沸点:-45℃97℃216℃290℃H H Cl Cl CH 3 CH 3 H H CH 3 CH 3 H H C C H H Cl Cl C C 沸点:60.1℃48℃37℃29℃的熔点。

判断有机物熔点沸点的规律

判断有机物熔点沸点的规律

有机物熔沸点规律中学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强,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很容易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但对于其物理性质总觉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其实有机物的熔、沸点高低也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有机物的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取决于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结构(有无H键、有无极性基团、饱和程度)、分子量等有关。

主要分为下面四个情况: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

所以有机物中的同系物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增加,熔、沸点升高。

在通常状况下分子中含四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是气体,含四个碳原子以上的是液体,含更多碳原子的是固体。

2.分子式相同时,直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比带支键分子间的作用力大,支键越多,排列越不规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小。

如:分子间作用力: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沸点: 30.07℃>27.9℃>9.5℃3.分子中元素种类和碳原子个数相同时,分子中有不饱和键的物质熔、沸点要低些。

如: C2H6 C2H4 硬脂酸油酸熔点:-88.63℃>-103.7℃ 69.5℃>14.0℃4.分子量相近时,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中极性基团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如:分子间作用力:C2H5OH>CH3OCH3 C2H5Cl>CH3CH2CH3沸点: 78.5℃>34.51℃ 12.27℃>0.5℃苯同系物看取代基位置相同的取代物,邻位>间位>对位如: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把这些分子看作一个球体,这三种分子的体积依次增大,分子间的距离也增大,因而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熔沸点就降低。

因此它们的沸点依次降低。

分子量相同看分子极性如果有机物分子是极性分子,由于极性分子具有偶极,而偶极是电性的。

因此,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具有色散力外,还具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

有机沸点的比较方法

有机沸点的比较方法

有机沸点的比较方法
一、有机沸点比较的步骤:
1.准备试样:将待测化合物准确称取,并确保试样无杂质。

2.设置装置:将试样放入专用的沸点比较仪中,并确保试样可以通过
加热离子电流激发状态产生红外光谱。

3.加热试样:使用恒温热源,加热试样,并记录沸点仪所显示的温度。

4.比较沸点:将测得的沸点与已知化合物的沸点进行比较,并确定试
样的可能组成。

5.确认结果:通过其他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对比和验证,进一步
确认试样的组成。

二、有机沸点比较的原理:
1.其实原理: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大小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
用力越强,其沸点越高。

2.静电作用:静电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个因素,通过静电吸引或
排斥,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

亲电性基团(如醇、胺)通过形成氢键增
加分子间作用力,使沸点提高。

3.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主要成分,它与分子形状和
分子量有关。

分子形状越大、越扁平,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沸点越高。

4.极性:极性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沸点。

极性的分子间通过
静电作用力形成短暂的静电偶极,相互之间有吸引作用而增强沸点。

5.分子量: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强,从而沸点越高。

通过有机沸点比较,可以根据化合物的沸点特征确定其可能的结构,并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这一方法常用于纯度测定、鉴定和分离物质。

通过比较物质的沸点,可以初步确定其组成,为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提供基础。

判断有机物熔点沸点的规律

判断有机物熔点沸点的规律

中学的有机化学知识系统性强,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很容易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但对于其物理性质总觉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其实有机物的熔、沸点高低也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有机物的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它们的熔、沸点取决于有机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的结构(有无支键、有无极性基团、饱和程度)、分子量等有关。

主要分为下面四个情况: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

所以有机物中的同系物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增加,熔、沸点升高。

在通常状况下分子中含四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是气体,含四个碳原子以上的是液体,含更多碳原子的是固体。

2.分子式相同时,直键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比带支键分子间的作用力大,支键越多,排列越不规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小。

如:分子间作用力: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沸点: 30.07℃>27.9℃>9.5℃3.分子中元素种类和碳原子个数相同时,分子中有不饱和键的物质熔、沸点要低些。

如: C2H6 C2H4 硬脂酸油酸熔点:-88.63℃>-103.7℃ 69.5℃>14.0℃4.分子量相近时,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中极性基团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如:分子间作用力:C2H5OH>CH3OCH3 C2H5Cl>CH3CH2CH3沸点: 78.5℃>34.51℃ 12.27℃>0.5℃苯同系物看取代基位置相同的取代物,邻位>间位>对位如: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把这些分子看作一个球体,这三种分子的体积依次增大,分子间的距离也增大,因而分子间作用力减小,熔沸点就降低。

因此它们的沸点依次降低。

分子量相同看分子极性如果有机物分子是极性分子,由于极性分子具有偶极,而偶极是电性的。

因此,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具有色散力外,还具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

有机化合物沸点排序

有机化合物沸点排序

有机化合物沸点排序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是衡量其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沸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量。

下面将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沸点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更好地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一、低沸点有机化合物:低沸点有机化合物通常指沸点低于100℃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一般分子量较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常见的低沸点化合物有甲醇、乙醇、丙酮等。

这些化合物常用作溶剂和反应的中间体,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提取和纯化有机化合物。

二、中沸点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有机化合物通常指沸点在100℃到200℃之间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强。

常见的中沸点化合物有醋酸、苯、乙酸乙酯等。

这些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溶剂、反应的原料和中间体,并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三、高沸点有机化合物:高沸点有机化合物通常指沸点高于200℃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强。

常见的高沸点化合物有蓖麻油、硫酸二甲酯、甘油等。

这些化合物在实验室和工业上一般用作润滑剂、增塑剂、溶剂等。

四、升华性有机化合物:升华性有机化合物通常指在常温下直接从固态升华为气态,无液态存在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强,常见的有机升华物有碘、萘、苯胺等。

这些化合物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备纯净试剂和标准品。

五、变性沸点有机化合物:变性沸点有机化合物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沸点发生变化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分解、聚合、异构化等反应,导致沸点发生变化。

常见的变性沸点化合物有酚类、醛类、羧酸等。

这些化合物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常用于合成、催化和反应控制。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是其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沸点的高低可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和排序,从而更好地了解其性质和应用。

通过对低沸点、中沸点、高沸点、升华性和变性沸点有机化合物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用途。

在实验和应用中,合理选择具有适当沸点的有机化合物,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产品质量。

如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讲解学习

如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讲解学习

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如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有机化和物的沸点高低有一定的规律,现总结如下:一、同系物沸点大小判断,一般随着碳原子数增多,沸点增大。

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二、链烃同分异构体沸点大小判断,一般支链越多,沸点越小。

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芳香烃的沸点大小判断,侧链相同时,临位>间位>对位。

如:临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四、对于碳原子数相等的烃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烷烃<炔烃五、同碳原子的脂肪烃的衍生物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的衍生物沸点低于烷烃的同类衍生物。

如:油酸的沸点<硬脂酸。

六、不同类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沸点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脂肪羧酸>脂肪醇>脂肪醛,七、酚和羧酸与它们对应的盐沸点比较,酚和羧酸<对应盐的沸点。

如乙酸<乙酸钠八、分子量相近的烃的沸点一般低于烃的衍生物。

例1、下列沸点大小,前者低,后者高的是().A、苯酚和苯酚钠B、软脂酸和油酸C、丁烯和乙烯D、丁烷和2-甲基丙烷解析:A对,苯酚盐的熔沸点大于苯酚;B错,软脂酸常温固态,油酸常温液态,碳原子相近的高级一元脂肪酸,烃基中C=C越多,沸点越低;C错,同系物中C数越多,沸点越高;D错,同类同分异构体,支链多,沸点低。

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情况不同物质之间沸点的大小,考查的范围大,知识跨度大,知识零散,决定沸点高低的因素不同,从理论的角度、平时积累和生活的实践多角度理解,总结规律。

例2、(08年宁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解析:A对,乙醇和乙酸分别是日常生活中料酒和食醋的主要成分;B对,乙醇和乙酸分子极性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C2H6、C2H4非极性分子,所以前者熔沸点远远高于后者;C对,氧化反应种类繁多,乙醇和乙酸都能燃烧;D错,皂化反应仅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不叫皂化反应。

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化学反应是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其中一项重要的条件就是温度。

化合物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液体开始沸腾并变成气态的温度。

化合物的沸点高低与其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化合物的沸点就越高。

化合物的沸点是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用来判断化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以及化合物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物理状态。

本文将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出发,介绍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方法。

一、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分子间作用力是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决定因素。

分子间作用力分为三种类型: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

1.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一种短程作用力,是由于分子内部电子运动引起的瞬时偶极子和感应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是所有分子间作用力中最弱的一种,它的作用距离很近,只有0.3-0.5纳米。

因此,范德华力对沸点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足以解释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全部原因。

2. 氢键氢键是分子间的一种中程作用力,是由于氢原子与较电负原子(如氧、氮、氟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氢键的作用距离大约在0.1-0.2纳米之间,比范德华力强得多。

氢键的强度取决于氢键中的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氢键的强度与极性有关,极性越大,氢键越强。

氢键是许多生物分子的重要作用力,如蛋白质、核酸等。

氢键对于水的高沸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离子键离子键是分子间的一种长程作用力,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的作用距离远,可以达到几纳米之间。

离子键的强度与电荷量和离子间距离有关。

离子键是许多无机化合物的重要作用力,如NaCl等。

二、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合物沸点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决定了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等。

化合物的沸点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

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化合物的沸点就越高。

下面将分别从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三个方面介绍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合物沸点的关系。

1. 范德华力与化合物沸点的关系范德华力是所有分子间作用力中最弱的一种,它的作用距离很近,只有0.3-0.5纳米。

烃类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烃类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烃类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烃类化合物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有机化合物之一。

烃类化合物的沸点是由其分子量、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决定的。

在烃类化合物中,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也就越高。

烷烃是一类只含有单键的烃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沸点较低。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烷烃的沸点也会逐渐升高。

例如,甲烷的沸点为-161.5℃,而十六烷的沸点为287℃。

烯烃是一类含有双键的烃类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分子结构比烷烃更为复杂,分子间作用力也更强,因此烯烃的沸点比烷烃高。

例如,乙烯的沸点为-103.7℃,而丁烯的沸点为-6.3℃。

芳香烃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烃类化合物,由于苯环结构的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更强,因此芳香烃的沸点比烷烃和烯烃都要高。

例如,苯的沸点为80.1℃,而二甲苯的沸点为138℃。

除了分子量、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烃类化合物的沸点。

例如,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压较低,烃类化合物的沸点也会相应降低。

烃类化合物的沸点高低是由其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烃类化合物的沸点来判断其纯度和性质,为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
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烃类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烃类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

烃类化合物沸点高低的判断烃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也是很多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原料。

烃类化合物的沸点是衡量它们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从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分子间作用力等方面探讨沸点高低的判断方法。

一、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影响它们沸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分子中碳原子数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也越高。

这是因为碳原子数的增加会导致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量的增加,进而增强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等作用力,使得分子更难被蒸发,沸点也随之升高。

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等低分子量的烷烃因为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其沸点较低,而辛烷、十六烷等高分子量的烷烃因为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其沸点较高。

二、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量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量也是影响它们沸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沸点也越高。

这是因为分子量的增加会导致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强,使得分子更难被蒸发,沸点也随之升高。

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但由于异丁烷的分子构型不同,其分子量较正丁烷大,因此其沸点也较高。

三、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也是影响它们沸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它们的强弱决定了分子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

一般来说,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也越高。

例如,苯和环己烷的分子式相同,但苯分子中含有芳香环,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因此其沸点也较高。

综上所述,烃类化合物的沸点高低主要受分子结构、分子量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定烃类化合物的沸点来判断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进行相关的加工和利用。

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方法

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方法

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方法物质的熔沸点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者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物质的熔沸点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强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而弱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物质具有较低的熔沸点。

下面是几种判断物质熔沸点高低的方法:1.分子量:分子量较大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这是因为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具有更多的原子或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需要更高的能量来克服这些相互作用力,使得物质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2.构型: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物质的熔沸点也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点的数量有关。

如果分子的构型是线性的,则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点较少,熔沸点相对较低。

如果分子的构型是分支状或者环状的,则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点较多,熔沸点相对较高。

3.极性:极性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不均匀,会产生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导致分子间吸引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非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均匀,静电相互作用力较弱,熔沸点相对较低。

4.分子间的氢键:氢键是一种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形成氢键会导致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氢键通常是指一个分子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的较电负原子形成的瞬时吸引力。

分子中含有氢键的基团通常是氧、氮和氟等较电负原子。

5.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通常是由于分子的电子分布产生的瞬时电偶极引起的。

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与分子的极化能力有关,极化能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分子间范德华力较强的物质通常是非极性物质。

6.分子间离子键的存在:如果物质分子中存在离子键,则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离子键是一种非常强的化学键,需要较高的能量才能破裂。

离子键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阳离子与一个或多个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总之,物质的熔沸点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熔沸点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
点高低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
如何判断有机化合物沸点高低有机化和物的沸点高低有一定的规律,现总结如下:一、同系物沸点大小判断,一般随着碳原子数增多,沸点增大。

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二、链烃同分异构体沸点大小判断,一般支链越多,沸点越小。

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芳香烃的沸点大小判断,侧链相同时,临位>间位>对位。

如:临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四、对于碳原子数相等的烃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烷烃<炔烃五、同碳原子的脂肪烃的衍生物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的衍生物沸点低于烷烃的同类衍生物。

如:油酸的沸点<硬脂酸。

六、不同类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沸点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脂肪羧酸>脂肪醇>脂肪醛,七、酚和羧酸与它们对应的盐沸点比较,酚和羧酸<对应盐的沸点。

如乙酸<乙酸钠八、分子量相近的烃的沸点一般低于烃的衍生物。

例1、下列沸点大小,前者低,后者高的是
().A、苯酚和苯酚钠 B、软脂酸和油酸 C、丁烯和乙烯 D、丁烷和2-甲基丙烷解析:A对,苯酚盐的熔沸点大于苯酚;B错,软脂酸常温固态,油酸常温液态,碳原子相近的高级一元脂肪酸,烃基中C=C越多,沸点越低;C错,同系物中C数越多,沸点越高;D错,同类同分异构体,支链多,沸点低。

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情况不同物质之间沸点的大小,考查的范围大,知识跨度大,知识零散,决定沸点高低的因素不同,从理论的角度、平时积累和生活的实践多角度理解,总结规律。

例2、(08年宁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解析:A对,乙醇和乙酸分别是日常生活中料酒和食醋的主要成分;B对,乙醇和乙酸分子极性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而C2H6、C2H4非极性分子,所以前者熔沸点远远高于后者;C对,氧化反应种类繁多,乙醇和乙酸都能燃烧;D错,皂化反应仅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不叫皂化反应。

答案是D。

点评:本题全方位的考查了乙醇和乙酸两种物质性质和用途。

知识体现主干,生活与教材结合,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基础理解和应用。

解:
(1
)在
催化
剂的
作用
下,
苯环
上的
氢原
子溴
原子
所取
代,
生成

苯,
同时
有溴
化氢

成:
C6H6+
Br2Fe
Br3
C6H5B
r+HB
r,
故答

为:
C6H6+
Br2Fe
Br3
C6H5Br+HBr;
(2)溴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浅黄色的溴化银和硝酸,且溴化银不溶于硝酸,因溴单质易挥发,所以进入锥形瓶的有挥发出来的溴单质,溴单质和水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所以不能说明溴和苯发生了取代反应,故答案为:浅黄色沉淀;不能;挥发出来的溴进入锥形瓶与水反应生成的溴离子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3)HBr、溴化铁易溶于水而其它物质不易溶于水,所以先水洗洗去氢溴酸和溴化铁;溴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钠洗去溴单质;上一步洗涤会残留部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溶于水而其它物质不溶于水,所以用水洗去多余的氢氧化钠;用水洗涤后会残留部分水分,所以用干燥剂除去多余的水;利用沸点不同,苯的沸点小,被蒸馏出,溴苯留在母液中,所以采取蒸馏的方法分离溴苯与苯,故答案为:B;D;(4)氢溴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溴化钠和水,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所以用氢氧化钠洗去溴单质和氢溴酸,故答案为:C.
某有机物中含有多个官能团怎么判断它属于什么类别呢我们可以通过官能团的主次关系来判断,下面列出一些常见官能团的主次关系:-COOH > -COOR > -CHO >-CO- > -OH >-O-> C=C > -C≡C- >-X 如果某有机物中同时含有羧基和醛基,那根据官能团的主次关系,羧基排在醛基的前面,我们把这个物质归为羧酸而不归为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