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合集下载

中医康复科健康教育

中医康复科健康教育

面瘫的健康教育处方1、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

2、饮食:(1)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3)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3、运动:增强体质、适当锻炼,远离风寒。

4、生活起居: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外出时应戴口罩、帽子,避免直接吹风。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可减少面瘫发生。

5、情志:关心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使病人情绪稳定,以提高治疗效果。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增强其治病信心。

6、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颈椎病(项痹)自我康复操准备姿势:两脚分开与见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左顾右盼:头先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2、前后点头:头先前在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3、旋肩舒颈: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4、要脱晃脑:头向左-前-右-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5、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侧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6、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7、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用力,坚持3秒钟,然后呼气放松。

8、项臂争力:双手交叉,屈肘上举,用手掌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对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奏的进行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腰痹)保健操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中老年人腰痛的一常见原因,这种腰痛,轻者仅为腰背酸痛,重者则表现为腰直不起来,并伴下肢麻木、酸胀、疼痛等。

现介绍一套家庭自我保健操,由腰突引起的腰腿痛者不妨每天做1-2次。

1、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预备动作。

2、俯卧位,用双肘关节撑起坚持3分钟,然后复原修整1分钟,重复6-8次。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按摩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 如揉法、捏法等。按摩时应轻柔、舒适,避 免用力过猛导致疼痛或损伤
中药泡脚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泡脚辅助 治疗。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泡脚时间 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运动疗法护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面部肌肉 锻炼,如咀嚼运动、皱眉、闭眼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心理疏导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 理疏导,如放松训练、冥想等。每日1-2次, 每次30分钟
PART 3
健康指导
3
健康指导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不适,及时就

情志调护
教育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 免焦虑、紧张情绪。可采用放松训
练、冥想等方法调节情志
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避免面部受寒。可采 用半卧位,减轻局部 神经受压。恢复期可 适当活动,但避免过
度劳累
体位护理
04
05
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 防止细菌入侵。做好 皮肤护理,避免感染
PART 2
中医特色护理
2
中医特色护理
针灸护理:根据医嘱进行针灸治疗。施针后 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局部皮肤红肿等情况。 如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拔罐护理: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时间, 避免过久或过紧。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 风
艾灸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 灸。注意防止烫伤,避免过度灼伤皮肤
中药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汤剂或中药膏 方。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 报告医生
耳穴压豆护理:选择耳穴压豆治疗时,应选 择适当的穴位,并定期检查贴敷情况。如有 不适,及时取下
音乐疗法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音乐, 如轻松、愉悦的音乐。每日1-2次,每次30 分钟

科普一下面瘫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科普一下面瘫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科普一下面瘫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一、面瘫医护中要做什么应对如今工作压力,大家长时间处于忙碌的情况,在没有留意的情形下略微受一点寒症就很有可能产生面瘫,导致病人上下面部不对称,发生嘴斜视歪的状况,为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从容颜上来讲也会出现更改,对自己的形象也是有毁坏,因此察觉自己患上面瘫以后除开及时治疗外,还需要提升自身护理,让面瘫渐渐地恢复,针对面瘫患者而言,日常出门应当戴口罩,提升脸部防寒措施,若是在休息日可以借助热毛巾敷敷脸在患肢脸部,每一天5~6次,每回10min,还可用热水袋热敷脸部,每一次20~30min,留意在敷热时垫着毛巾,防止烫伤身患面瘫的病人会由于担心容面容更改进而能造成情绪过于焦虑、焦虑不安、害怕,这时候要给患者心理指导,使面瘫病人积极情绪,进而提升治疗面瘫实际效果。

日常饮食,产生面瘫以后病人的咀嚼能力减低,很容易影响病人的胃口,因此尽量选一些合乎病人口感的食材,并颇具营养成分、爽口口味淡、易于消化半流食或软塑饮食搭配。

少吃点辛辣刺激性食物。

部分医护,日常能让患者自我按摩患肢或推拿颊车穴、地仓穴等,推拿时强度要适合位置精确,同时加强对患肢的防寒保暖,外出尽可能戴口罩,也一定要留意气候变化,碰到严寒气温需要及时加上衣服。

强化对眼睛护理,由于面瘫的原因会导致眼睛闭不上,从而使目光长期性曝露,因为眼角膜长期性露出,易引起眼球感染,危害面瘫患者眼睛,因而眼睛保护的至关重要的,为了降低保护眼睛,出行时戴墨镜维护。

若是在医护期内发觉一侧闭上眼、嘴角歪斜、脸部情绪不一样等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避免病情严重给医治带来伤害,要记住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早恢复。

二、中医面瘫的原因及治疗面瘫,简言之就是面部肌肉瘫痪的意思,由面部神经受损引起,因此也被称为面神经麻痹。

中医面瘫是一种以面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疾病,也叫做面瘫症、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其受到感染、肿瘤压迫、外伤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分为外伤性面瘫和内因性面瘫。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疾病名称:中医诊断:面瘫病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1、证型:风寒袭络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太阳、阳白、翳风、地仓、颊车、列缺、合谷。

操作:诸穴施调法,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1疗程;方药:面瘫1号方方剂组成:全蝎、僵蚕、白附子、地龙、防风、川芎、桂枝、甘草中成药:中风安口服液中药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血栓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2、证型:风热袭络证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太阳、阳白、翳风、地仓、颊车、曲池、外关、合谷。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在面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在面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在面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在面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有48例病例。

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开展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情况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满意度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满意度行比较,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差异方面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可有效缓解面瘫患者的面瘫症状,效果良好,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面瘫;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护理;康复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具体分为先天性面瘫、后天性面瘫两种,其中后者主要原因有感染、创伤、肿瘤切除等。

患有面瘫者,其症状表现多为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

该病可在任何年龄段、任何季节发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主要是由七情不当、肝肾阴虚、脉络空虚、外邪入侵等导致的。

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统一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主要选择康复护理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1。

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以下分析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面瘫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全部可以满足《面瘫的诊断依据及疗效标准》中面瘫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有48例病例。

对照组:男患者为28例,女患者为21例,年龄在19~7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6.8±4.7)岁;试验组:男患者为29例,女患者为19例,年龄在20~76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7.2±4.6)岁。

两个组别间的一般资料行比较,组间为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此次对比。

1.2方法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的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负责将面瘫原因、治疗方法、相关注意要点等介绍给患者,嘱咐其做好眼部卫生,禁止过度用眼。

面瘫病

面瘫病

面瘫病面瘫病(面神经炎)一、病名及定义:面瘫病初起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兼夹其它邪气乘虚入中面部脉络,以致颜面一侧营卫不和,脉络气血痹阻,筋络失养,纵缓不收而成。

中医病名:面瘫病(TCD:BNV120)。

西医病名为面神经炎(ICD-10:G51.802),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松弛,口角下垂、流涎。

迎风流泪,眼睑不能闭合,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偏向健侧。

次要症状: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有疱疹,头痛头晕,目赤肿痛,心烦2、证候诊断(1)风寒阻络: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无力或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风热阻络:起病突然,口眼歪斜,伴口苦,咽干微渴,肢体肌肉酸痛,舌边尖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

(3)风痰阻络:起病突然,口眼歪斜,或面部抽搐,患侧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膈满闷,呕吐痰涎,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瘀血阻络:口眼歪斜,眼睑缩小,面肌时有抽搐,日久不愈,舌质紫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二)西医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出版《神经病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

)中有关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病毒感染史或外伤史。

(2) 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 无神昏、肢体瘫痪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大多正常。

脑CT、MRI检查正常。

2、疾病分期急性期:发病10天以内。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二)饮食指导
风寒袭络证
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物,如大豆、 葱白、生姜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 瓜果等食物。
风热袭络证
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 冬瓜、赤小豆等,忌辛辣燥热的 食物。
风痰阻络证
宜食通阳泄浊的食物,如海参、白 萝卜、百合、核桃、蘑菇、柚子等。 忌肥甘厚味的食物。
气虚血瘀证
宜食益气活血的食品,如核桃等, 忌食辛香行窜、滋腻补血的食品。
予耳穴贴压,取 口、面颊、皮质 下、肝、神门等 穴。



中章 医






第一部分 药物治疗
风寒袭络证
取桂枝加葛根汤 合牵正散加减方 药,以祛风散寒,
通络牵正。
风热袭络证
中药宜凉服以 祛风清热,通
络牵正。
风痰阻络证
取牵正散合导 痰汤加减方药, 以祛风散寒,
化痰通络。
气虚血瘀证
中药宜温服以 益气活血,祛
运用中医护理方案护理后,加快了面部表情功能的恢复,患者的住院天 数相对减少,满意度提高,值得我们运用和推广。








护 理 难 点

健 康 指 导

中 医 特 色 治 疗 护 理
/
常章
见 症 状 证 候 施 护

常 见 证 候 要 点



常章 见




风寒袭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 1
合不全,兼面部有受寒 史,舌淡苔薄白。
风热袭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 2
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 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面瘫病西医病名:面神经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四、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面瘫的治疗和康复

面瘫的治疗和康复

面瘫的治疗与康复作者:weekendtea(百度文库)现根据本人亲身经历,说说面瘫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一、西医治疗阶段(1-10天):本人去年7月16日突发面瘫,诱因是吹空调,一觉醒来半边脸不受控制,十分恐惧。

当天就去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医生看了几分钟就开了西药,记得有:强的松、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注射用维生素b12和b6。

回家后感觉医生服务态度不好,第二天又去六院挂了其他医生的号,这医生态度好点,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包括要多休息,控制情绪,自我按摩、热毛巾敷脸,一周后复查。

战战兢兢回到家了后,打了电话问了亲戚朋友,又上网查资料,又请教学医的朋友,一圈下来对面瘫有了初步的认识:面瘫是神经麻痹,有些人没治也能逐步恢复,如果治疗了还是很有希望痊愈的。

我这种情况属于熬夜没休息好,导致免疫力低下,又赶上晚上吹空调受凉,这才激发面瘫。

面瘫的治疗和恢复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去正规医院治疗!可是几天吃药打针下来,感觉脸垮塌的更厉害了(其实正常),开始有点怀疑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否合适,于是7月20日又挂号去上海华山医院,当把病例交给医生后,医生说六院的治疗没有问题,我目前的情况都是正常现象,建议仍在六院治疗,并在六院写的病例下盖了章表示确认。

经过两家三甲医院的三次诊断,心里稍安,继续遵医嘱治疗,没有去找什么江湖郎中。

在治疗的同时,我也开始进行自我辅助治疗:一是早晚热毛巾敷脸,晚上涂眼药水防止眼睛闭不上;二是穴位按摩,我从网找了一些针对面瘫的穴位按摩资料,每天定时对几个重点穴位进行按摩,按照医生的建议对脸部肌肉进行推拿;三是锻炼身体,我个人认为这个最重要,因为再好的医院治疗方案都一样,没办法从这方面再做什么了,这个时侯加强锻炼,让机体自我恢复力去战胜疾病非常关键!所以我每天晚上坚持运动一小时,在外面就是慢跑,在家里就拿个瑜伽垫活动身体,结合广播体操和网上瑜伽视频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动作,务必使全身筋络和肌肉都得到充分活动。

面瘫病中医草药疗法

面瘫病中医草药疗法

面瘫病中医草药疗法
面瘫是指面部神经麻痹而引起的面部肌肉无力症状。

在中医上,认为面瘫是因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或者是气血不畅,导致肝
胆气郁、筋络受阻等病因。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草药疗法。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干姜、附子等药材具有温阳驱寒、祛风
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湿性面瘫。

首先将吴茱萸、附子泡水去皮,
干姜洗净切片,加入水中同煮,然后加入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左归丸
左归丸由当归、白芍等药材制成,具有活血通络、调和气血的
功效,适用于气血不畅、筋络血泊性面瘫。

将左归丸适量放入碗中
加入开水冲泡后服用。

猴头菌
猴头菌营养价值极高,其中所含的多糖、生物硫、人体必需氨
基酸等对于神经系统康复有非常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病后康复期。

将猴头菌洗净后切片,加入鸡汤中煮熟,适量食用。

这些是在中医方面比较经典的几种草药疗法,但使用前最好去中医机构进行咨询和调配,以免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中医草药疗法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取得明显的疗效。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无力,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面瘫病的管理和康复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促进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健康,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的方式,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并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再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面瘫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有哪些内容吧。

1、中医面瘫病的中医理论解析(1)中医面瘫病的病机分析中医认为面瘫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第一外感风邪侵袭,导致了面部经络的阻塞,从而影响了面部的神经功能。

第二情志不畅,例如长期的情绪压抑、忧虑或过度劳累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第三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虚弱也会增加患面瘫病的风险。

(2)中医面瘫病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对于面瘫病的辨证施治有一套独特的原则。

从辨证方面来看,中医强调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对于面瘫病的辨证,中医主要从病因、病程、病机以及脉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辨证分析,以确定病情的性质和病机的所在。

另外,中医注重“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面瘫病时,中医既要针对病症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又要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平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这意味着中医治疗面瘫病时,不仅要缓解症状,还要调整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除此之外,中医还强调“治病须宜调气血”的原则。

在面瘫病的治疗中,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与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中医常常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面瘫病的症状。

具体而言,中医可采用针灸、草药疗法以及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重新激活。

中医还注重“因病施治”的原则。

面瘫病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社区中医治疗与康复

面瘫的社区中医治疗与康复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0 6 . 0 7 7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0 6 — 多数是 由急性非 化脓
本病 的病因 目前 尚未明确 。中医多数认 为是脉 络空
虚,感受风邪 ,或是肝 肾阴虚 ,风 阳上扰 ;使 面部 经筋
芎l O g ,甘草 3 g 。若面部麻木者 ,加金 银花藤 、丝瓜络 ;
舌质紫暗者 ,加红花 ,水煎服 。本方 病属痰 热及 阴虚 肝 阳上亢者忌用 ,孕妇慎用 。另方 中 白附子 和全蝎均 为有 毒之 品,用量宜慎 。丸剂有 千金 化痰丸每次服 6 g ,每 日
第 1 2卷 第 6期 ・总第 1 8 2期 2 0 1 4年 3月 ・ 下 半 月 刊
面瘫 的社 区中医治疗 与康 复
于 东辉
(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 区永清路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中医科 ,青 岛 2 6 6 0 4 1 )
关键词 :面瘫 ; 中医药疗法;针 灸推 拿;中医康 复护理
2 ~3次 。
失养 、肌 肉纵横不收所致 。西医一般认 为可能是局 部营 养神经 的血管 因受 风寒而痉挛 ,使该 神经组 织缺血 、水
肿 而致病 。
1 . 1 受凉
生。
面部长 时间受到冷风 的刺激 ,会导致面瘫发
3 . 1 . 4 瘀 阻面络
治 以活血通络 。通窍 活血汤加减 :麝
V I 僻 ”均属此范 畴 。社 区 卫 生服 务 中心经 常 遇 到 面瘫 患者 ,在此 ,就 面 瘫 的病 因、临 床表 现 、中医 治 疗 与 康 复加以探讨 。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第1篇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因面神经受损导致的肌肉麻痹症状。

中医认为,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肝风内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效显著。

本方案旨在规范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安全。

二、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整体调理:注重调整患者整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局部治疗:针对面部麻痹肌肉,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三、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取穴原则:以手足阳明经穴、督脉穴、局部阿是穴为主。

(2)常用穴位: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

(3)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穴位及操作方法。

2. 拔罐治疗(1)取穴原则: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

(2)常用穴位:风池、肩井、大椎、肺俞、膈俞等。

(3)操作方法:采用闪罐法,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拔罐部位及操作方法。

3. 中药治疗(1)内服:根据患者辨证,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2)外用: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敷,敷于患处。

4. 其他治疗(1)理疗:采用超短波、磁疗等方法,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促进康复。

四、治疗周期1. 急性期(发病1-2周):每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0次。

2. 恢复期(发病2周-3个月):隔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0次。

3. 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后):每周2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

五、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2. 针灸治疗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3.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面瘫的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的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案面瘫又名口僻,多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

诊断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中医治疗辨证论治1、风寒证症候:起病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方药:三白五虫汤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蜈蚣(另包)2条、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

上药除蜈蚣外,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

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方中选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疏风通络、活血和营;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取其性能走窜,搜风通络之功;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

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2、风热证症候:起病骤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口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加味牵正散全蝎7g、白附子7g、僵蚕7g、蜈蚣2条、地龙7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防风10g、钩藤10g、连翘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

方中选白附子辛温升散,祛风化痰通络,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祛风通络;当归、白芍、川芎、防风疏风通络、活血和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连翘、板蓝根、大青叶清热去湿解毒;以上诸药相配,药力径走头面经络,直达病所,使邪去正复。

中医面瘫完整PPT课件

中医面瘫完整PPT课件
贝尔氏面瘫与亨特氏面瘫的鉴别
贝尔氏面瘫起病突然,常有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或几周有耳后疼痛 或口角流涎等症状。亨特氏面瘫除了面瘫的一般症状外,还可伴有舌前2/3味觉 消失、听觉过敏、外耳道和耳廓疱疹。
中医面瘫的病情评估
01
02
03
轻度
口角低垂、示齿无力、眼 睛闭合无力、鼻唇沟变浅 。
中度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患侧 额纹消失、不能抬眉、上 眼睑下垂。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激光等,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
拔罐治疗
在面部进行拔罐治疗,以促进面部气血运行和面瘫的恢复。
04
中医面瘫的护理与康复
日常护理
保持面部清洁
经常用温水洗脸,注意避免冷 水刺激。
避免直接吹风
避免面部直接受到冷风或热风 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眼部护理
经常清洁眼部,避免长时间看 电视、手机等,保持眼部湿润 。
周围性面瘫,证属气虚血 瘀、脉络痹阻。
针灸治疗、中药汤剂(益 气活血、通络止痛)、物 理治疗(红外线照射、低 中频电刺激)。
治疗两个月后,症状明显 改善,左眼可闭合,口角 不再歪斜,进食正常。
案例五: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 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五个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年龄 段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对较差,可能是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药物吸收和针灸治 疗的敏感性降低;而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能与他们身 体机能较强、抵抗力较好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针灸治疗和 中药汤剂的联合使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及时就医
面瘫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疾病,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 最佳治疗时机。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口眼歪斜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

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面瘫,即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无法正常动作,造成面部表情失常。

中医认为,面瘫病机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风邪外袭、经络不通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2024年面瘫患者的症状和病机,中医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1.中药治疗:根据面瘫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地龙等。

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促进面部神经恢复。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面瘫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阳白、合谷、四白等。

3.推拿按摩:通过按摩面部穴位和肌肉,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提高面部肌肉的活动性。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理阳气和阴血,帮助面部神经恢复。

4.神经电刺激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电刺激方式刺激面部神经的方法。

通过电流刺激,可以促进面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这种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疗效明显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

5.保守疗法:面瘫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护面部肌肉,避免面部受凉、受风和受外伤。

可以使用保暖措施,如戴口罩、避免吹风等。

此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对面部神经的影响。

6.辅助治疗:面瘫患者可以进行物理疗法,如口腔康复训练、面部肌肉锻炼等。

通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面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功能恢复。

总之,中医在治疗2024年面瘫中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神经电刺激疗法等综合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善面部神经的功能,恢复面部肌肉的活动性。

同时,患者本人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进行保护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面瘫可以综合调理机体,从根本上解决面瘫问题,对面瘫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传统康复

中医传统康复

中医传统康复(Chinese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中医传统康复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采用中医传统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

我科目前开展的项目有针灸、浮针、梅花针、拔罐、小针刀、穴位注射、放血疗法、推拿、中药调理等,对各类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截瘫、各类疼痛、老年慢性病及失语、二便失禁、失眠、呃逆、复视、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

我科特色医疗:面瘫的推拿治疗面瘫(Facial Paralysis)包括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

其中以周围性面瘫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面瘫,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面部推拿及面肌训练疗法,大大提高了病患的治愈率。

浮针疗法浮针疗法(Floating-Acupuncture)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其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

我科采用浮针疗法针对慢性头痛、颈腰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痛、呃逆、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等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针刺+电针疗法针刺+电针(Acupuncture+Electric Acupuncture )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在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电针)加强并持续针感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我科采用针刺+电针疗法,结合头针对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失语、二便失禁等功能障碍具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

中医特色康复与健康指导痹症一、辨证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遵医嘱用热水袋或热药袋热敷。

并遵医嘱行针刺、拔罐、熏洗等疗法。

(2)热痹者中药熏洗时药液宜偏凉,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痛痹局部注意防寒保暖,疼痛剧烈者,需卧床休息。

二、给药护理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如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状态,应及时报告医师。

三、饮食调护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风、寒、湿痹应进温热性食物,可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四、情志护理病程缠绵,反复发病,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心情忧郁。

要经常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并具体解决其不便,减轻其痛苦。

说服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五、健康指导(1)嘱患者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须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如川乌、附子宜久煎等,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来院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病人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痛风性关节炎病人应减少嘌呤类的食物。

(4)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眩晕一、辨证施护(1)风阳上扰,肝肾阴虚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测量血压,保持病室安静,若头晕严峻出现昏仆者,立刻敷陈医师。

(2)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者:病室宜向阳,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按摩内关穴,以减轻呕吐。

二、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温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三、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四、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面瘫病中医_护理方案

面瘫病中医_护理方案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避免对流风,慎避外邪,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热水洗 脸,外出佩戴口罩。
2.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遵医嘱予清热解毒类中药汤剂口 腔护理,预防感染
(二)饮食指导
1.风寒袭络证: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品,如大豆、葱白、生 姜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食品。
2.风热袭络证: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冬瓜、黄瓜、 赤小豆等。忌辛辣燥热的食品。 3.风痰阻络证:宜食通阳泄浊的食品,如海参、海蜇、荸荠、 白萝卜、百合、桃仁、蘑菇、柚子等。忌食肥甘厚味的食品。 4.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活血的食品,如桃仁等。忌食辛香行 窜、滋腻补血的食品。
较好□ 差 □
1.2.3. 其他:□(请注明)
好 □ 一般□
较好□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穴位按摩 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 中 医 护 理 技 术 艾 灸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药熏洗 耳穴贴压 中药湿敷 红外线照射
健康指导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 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情志调理 1.面瘫患者易致紧张或悲观情绪。关心尊重患者,疏导其紧 张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共同帮助患者正视疾病。 2.指导患者倾听舒心的音乐或喜悦的相声,抒发情感,排解 悲观情绪,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
1.1在饮食上注意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清淡但营养丰富,忌吃生冷硬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主食尽量以半流食或软食为主。

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以防烫伤口腔黏膜。

患者应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1.2膳食调理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

如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

香菜、番茄、冬瓜、黄瓜、苹果、菠萝、梨、西瓜、葡萄等都富含维生素B 族元素。

还可以多食优质蛋白食物及富含硫氨酸,赖氨酸,葡萄酸,牛磺酸的食物(比如鱼类和鸡、鸭肉,兔肉,鸽肉等)。

1.3面瘫的食疗,在进行医生定出的治疗方案下,我们配合科学的饮食方法,可以有效的辅助治疗面瘫。

可选择如下食疗方法如:薄荷糖,川芎白芷水炖鱼头,姜糖苏叶饮,大枣粥,参枸莲蓉汤.
2.生活指导
2.1起居有常,不忘劳作,适当锻炼。

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跳舞等。

长期坚持会使体质循序地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2.2注意休息。

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3.康复运动指导
1.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

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用力抬眉,呈惊恐状。

每次抬眉10~20次,每日2~3次。

2.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

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1次,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

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

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

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

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

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

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

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

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3.2训练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3.2.1选择安静的环境,全身心投入训练。

每个动作可以重复4-5次,一天2-3遍。

每天最好用较短的时间训练多次。

3.2.2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训练,对着镜子或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并定期复查。

3.2.3有空闲时对面肌多做一些按摩或牵拉训练。

每次训练时,动作均要做到最大限度,有时看不到肌的明显动度,但同样对肌有训练作用。

对力量弱的肌,要用手指帮助它达到正常的位置并停留一段时间。

尽量两边运动协调。

3.2.4必需认识到神经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进程,要树立信心,坚持长期的训练。

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鼓励患者练习瘫侧面肌的随意运动,以促进瘫侧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4.用药指导
4.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及反应。

4.2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如:白酒,大蒜,大葱,海鲜,麻辣火锅,浓茶等,坚持服药后定期复查。

4.3艾灸的护理艾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

容易烫伤脸部,所以在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体位在舒适、自然、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脸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施灸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对温度的感受,以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
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施灸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5.心理指导
5.1关心患者,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5.2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时刻鼓励患者表达对面部形象改变的自身感受和对疾病预后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本病多数预后良好,使其放下心理包袱。

消除恐惧、害羞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向上,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